登陆注册
2409100000020

第20章 一统天下称始皇

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主父偃

(一)

秦、楚两军对峙之时,秦王政忧心如焚,一日派三骑前往前线打探消息。当他闻知王翦攻破楚国都城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之时,立即喜形于色,不禁赞道:

“老将军果然不负寡人厚望啊!”

群臣深深一躬,齐声道:

“恭喜大王!”

秦王政得意地笑道:

“此乃秦国之喜/秦人之喜、天下人之喜啊!寡人也应当恭喜众爱卿啊!”

说完,秦王政展开楚国的地形图仔细看了起来,突然他大声说道:

“不好,项燕定会在淮南谋反。熊启这小子跑到淮南,定会被立为新君的。”

大臣听到秦王政的话,面面相觑,纷纷议论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呢?”

不多时,王翦从前线派来的使者抵达王宫,向秦王政汇报说:

“启禀大王,项燕在淮南拥立昌平君熊启为新君,正在谋划攻秦事宜。”

秦王政思忖了一下,说道:

“楚国王室素来不睦,熊启曾在我大秦为官多年,如今被立为新君,他的兄弟们肯定不服。你去告诉王将军,暂且放缓进攻的速度,让熊启和他的兄弟们先打一打,带来年春天我大秦天兵再出征淮南。”

秦王政的判断很正确。当王翦放缓进攻的节奏后,楚国王室内部的矛盾便暴露出来。为争夺王位,昌平君熊启和他的兄弟们互相排挤,局势异常混乱。大将军项燕也因支持熊启而受到诸公子的打击,手中的兵权面临着威胁。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抓住时机,立即命令王翦为主将,蒙武为副将,合力进攻淮南之地。秦军所到之处,楚军望风而逃。昌平君熊启在混乱中被秦军士卒所杀,项燕也在兵败后提剑自刎。随后,王翦又奉命继续攻伐楚国长江以南的领土。

公元前222年春,秦王政又命王翦之子王贲为将,领兵攻打辽东和代郡。燕军已无力阻挡秦军凌厉的攻势,很快便全军覆没。王贲俘虏了燕王喜,随后又挥师西进,顺道灭了盘踞在代郡的赵代王嘉。与此同时,王翦也荡平江南之地,俘虏了楚国属国越国的君主。

消息传到咸阳后,秦王政大喜,连声赞道:

“王氏父子真乃寡人的福将啊!”

至此,秦国已经完全消灭了东方六国中的韩、赵、燕、魏、楚等五国,天下一统在即。秦王政下令普天同庆,在汜水边上举行了盛大的欢庆仪式。除了齐国和韩、赵、燕、魏、楚等国的王室成员之外,天下百姓都欢欣异常,纷纷赞颂秦王政的伟大功绩。

对普通百姓来说,秦王政的一统天下免除了他们遭受战乱的困苦,他们终于可以在和平环境中安心生活、生产了。

秦王政一边忙着庆祝胜利,一边派人赶往前线,吩咐王贲,携得胜之师继续南下,一举消灭齐国。齐共王建(约公元前280-前221年,公元前264-前221年在位)在相国后胜的建议下,领兵防守。

可是,后胜却是个贪官,长期把持着齐国的朝政。可以说,秦王政能够迅速灭掉韩、赵、燕、魏、楚等国,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后胜。他收受了秦国大量的金银珠宝,劝说齐王建对其余五国之事袖手旁观,终于招致了自我灭亡的恶果。

王贲携得胜之师于公元前221年攻破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俘虏了齐王建。在城内,秦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秦王政下令将齐王建流放到共(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河南省辉县附近),并在齐地设置了齐和琅邪两个郡。

秦军兵占临淄,标志着秦统一六国之战的胜利结束。至此,长期处于分裂割据之中的华夏大地终于归于一统。秦王政为统一之战的胜利、为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开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二)

一统天下的目标实现了,但如何治理这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呢?东方六国刚刚灭亡,王室贵族隐姓埋名,流亡在外者不在少数。虽然天下统一后民心思治,但怀念故国的也大有人在。为了安定天下,秦王政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收缴天下的兵器,让天下人失去谋反的利器。

其实,收缴六国兵器的工作早就在进行了。在兼并战争中,六国庞大的军队都逐一瓦解,但却留下了大量的兵器。六国的士兵被遣散之后,兵器也大多流落到民间。秦王政下令,将六国的兵器全部收缴上来,有敢私藏者严惩不贷。收缴上来的六国兵器一部分用于补充部队的消耗,另一部分则全部运回咸阳。待统一战争结束之后,运至咸阳的兵器已经堆积如山了。

而今天下已经大定,还要这堆积如山的兵器有什么用呢?在谋士们的参议下,秦王政拟定了处理六国残留兵器的方案,即将这些兵器全部熔铸。当时,铁制兵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大多数仍为青铜兵器。铁制兵器熔铸后可打造成各种农具,供各级政府出租给农户使用;而堆积如山的青铜兵器一时却派不上用场。

于是,有人提议将这些青铜兵器熔铸成巨型铜人像,以象征天子的威仪,又可以向天下人宣示兵戈永不再用,永享太平。秦王政采纳了这一建议。据说,秦王政将这些青铜兵器熔铸成了12尊巨大的铜人,后来就摆放在新宫殿阿房宫正殿的门前。

秦王政安定天下的第二个措施便是将六国的富豪全部西迁到咸阳。所谓富豪,指的豪强巨富,其中包括六国贵族、富商大贾等。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六国的富豪们虽然没有公开抵抗秦军,但他们的存在对秦王政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他们对百姓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而且手中又有钱。一旦谋反,天下将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但正因为他们公开与秦军对抗,秦王政找不出理法办他们,也无法剥夺他们的财产。后来,他从吴起在楚国变法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决定“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所谓广虚之地,就是指空旷、荒芜的地方。

于是,统一之战刚刚结束,秦王政便下令将六国旧贵族强行迁至咸阳。首批被迁徙的豪富总数多达12万户。此后,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又进行了多次,被强行安置到秦国腹地的富豪多达20万户。

秦王政的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耗费了不少钱粮,但却为巩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些政策是进步的,也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

可以说,第一次统一中华大地,这样的功勋是无以伦比的。在众人的称颂声中,秦王政也飘飘然起来。他认为,与自己的功勋相比,“王”的称号已经不足以彰显他的威仪了。因此,在国家初步稳定之后,秦王政便开始召集群臣讨论自己的称号问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议帝号”。

在先秦时期,“王”本来就是天下最尊严的称号,是天下的主宰者,即世俗社会最高级人物的专称,所以人们又把王叫做“天子”;而王则自称为“寡人”,即唯一的一人。不过,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各国诸侯相继称王,在名号上与周天子都并驾齐驱,因此“寡人”也就不再“寡”了。

公元前4世纪末期,战国七雄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当时,齐、魏两国的实力最为强大,赵、秦等国次之。公元前334年,魏国国君魏茔(公元前400-前319年)率领韩国等小国的君主来到徐州朝见齐国国君田因齐(公元前378-前320年),尊其为王,史称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

在此之前,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王,而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只能依据爵位的高低称公、侯等。所以,齐威王之父齐桓公虽然功勋卓著,但也只能称“公”而非“王”。秦惠文王之父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对秦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只是称“公”而非“王”。齐威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独自称王,也尊魏茔为魏王,史称魏惠王(公元前369-319年在位)。历史学家将这一事件称为“徐州相王”。

后来,秦国、韩国等国的国君相继称王,甚至连一些小国的君主,如中山国、宋国等,也纷纷采用了“王”的称号。于是,秦王政在统一天下后对“王”的称号产生了不满。

(三)

在先秦时期,学者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划分为三皇、五帝、三王等3个历史时期。当时的学者普遍认为,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首出治世的是天皇,承接天皇的是地皇,地皇之后是泰皇。由于三皇时代荒远,人们说不清楚,也无法确定三皇到底是谁,只是出于对古代领袖的敬仰,便以“皇”称之,表示“大”、“始”的意思。

从“皇”字的造字源头来看,这个字本身就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皇”字下面的“王”字是音符,上面的“白”字原来是“日”字顶上有三道光芒,表示太阳的光芒万丈。

先秦时期的人们认为,继三皇之后的五帝时期也是人间治世。一般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人。这5个人都是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领袖。

当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也就是说,当时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制,领袖是由选举产生的,而不是世袭的。史学家将这一独特的政治制度称为“禅让制”。比如在尧死后,帝位不是由其子丹朱继承,而是选舜为帝;舜死后,帝位也不传与其子商均,而是选定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他们都是与民有功的人,所以人们敬仰、爱慕他们,尊称他们为“帝”。帝的受义根源也是从“日”字而来的,“帝”是“日”的别名。所以,无论是三皇还是五帝,都是人们用太阳来赞美领袖的尊号。

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夏启杀了大禹指定的继承人伯益,夺取了帝位,建立了夏朝,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夏启说自己是按照上天的意志行事的,于是就出现了“天子”一词。

由于“王”字是由斧钺图形简化而来的汉字,象征着征伐杀戮的大权,因此人们便用“王”代替了“帝”,用来称呼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从此之后,人们就把社会上最权威的人物称为天子和王了。夏、商、周三代的君主莫不如此。所以,人们便把夏、商、周三朝称为三王时期。

从“皇”、“帝”和“王”3个字的字源意义可以看出,这3个称呼在当时并没有高低之分和尊卑之别。“皇”、“帝”、“王”都是对最高统治者的尊称,只不过前两者是人们自然而然产生的景仰,后者则是在权力的威慑下产生的敬畏。

不过,由于国人的崇古思想严重,以为时代越久远,首领就越有尊严、越神圣、越有权威。秦昭襄王曾因秦比东方六国强大,而与齐闵王互尊为帝。秦昭襄王称“西帝”,齐闵王称“东帝”。不过,这两个帝号只用了几天,便因为诸侯们的反对而取消了。

如今,秦王政统一了天下,其功勋自然比曾祖父秦昭襄王更大。于是,他便循着秦昭襄王的路子,开始从“帝”字上找尊严、找权威、找神圣了。“议帝号”的诏令下达之后,群臣便开始与博士们商议起来。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

但秦王政对此并不满意。既然自己的功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那么就必须居于一切人之上。用“泰皇”为号虽然尊贵,但那样岂不是还有个泰皇与之并列吗?于是,秦王政便下令,要求去泰著皇,采用上古帝位号,称为“皇帝”。

“皇帝”名号的既是无上崇高的,又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这样才能与秦王政的功勋相称,才能使他的业绩传颂后世。从此以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主宰者的尊号了,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由于秦王政幻想着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世世代代地传递给自己的子孙,便自称“始皇帝”。以后,他的子孙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从此,秦王政便有了一个尊号——秦始皇。

为了表示对父亲秦庄襄王的尊重,秦始皇又尊其为太上皇。“太上”就是最高的意思,“皇”当然是指“三皇”。也就是说,秦始皇给了他父亲秦庄襄王一个皇号中最崇高的称号,但却没有给他“帝号”,以此来表示自己是自古以来天下独一无二的尊者。

帝号确定了,秦始皇又下令以“朕”这个字作为皇帝的自称之词。“朕”原本之意为“我”,是一个不分贵贱高低,人人都可使用的词语。不过,自从秦始皇选中它之后,这个字便变得独尊起来,从此后就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使用了。此外,秦始皇还规定,皇帝的出命改作“制”,将皇帝所下的令改作“诏”。

尊君就必须抑臣。秦始皇又规定,臣下给皇帝上书或向皇帝报告事情,称之为“奏”;奏书上要先说“昧死”,即昧死而言,以表示群臣在皇帝面前要战战兢兢,俯首行事。

对百姓,那就得更降低了。秦始皇找了一个与“皇帝”日光四射相对应的词——黔首来称呼百姓。“黔”即黧黑之意,“黔首”就是面目黧黑之人。

同类推荐
  •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最著名的领袖人物事迹,精彩万分!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

    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

    打开学生为老师撰写的传记,走近激变动荡的近代史和永远充满锐气的“少年”梁启超。梁启超是近代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学术宗师,在读者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作者回忆恩师时笔端常带感情,富于感染力;他也是一位历史学家,精于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本书是抗日战争时期吴其昌为恩师梁启超所撰写的传记。当时吴氏担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随校西迁四川乐山,患肺病而咯血,仍强自振作,应约著作此书,写到一半就去世了。但这半部《梁启超传》,数十年来影响着无数读者。陈寅恪读后感慨颇深,特为撰写文字一篇。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穿越坑文:王爷别乱来

    穿越坑文:王爷别乱来

    苏盼秋是个大三女生,看小说的时候遇到了一篇烂尾的文,运气不佳的她竟然还穿入了这篇只有个开头的坑文中,而原来的小说还没来得及说男主是谁,毫无剧情可以参考啊!怎么办?好在自己擅长美食,于是皇帝、王爷、师傅都成了她俘获的对象,而她能否抱得美男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这个王妃乖萌狂

    王爷,这个王妃乖萌狂

    “王爷,王妃去太子府了。”轻一可以想象王爷那风雨欲来的脸。“哦?”一个浅笑之后眼前便没了人影。“王爷,王妃说今晚让您睡书房”轻一哭着一张脸,王妃,这种事小的真不易来传达,果然,王爷火山爆发的脸,他都可以预料到自己的内伤了。“君澜凌,给我放开!”自从上了这个人的贼船,就没下来过!“王妃,又不是没看过,还这么羞涩的?”某王爷邪魅一笑。“你...你...你别过来啊!”某个夜晚,岚梓防备的看着君澜凌,像一只炸毛的刺猬。“小梓儿,你这是让谁欺负了?我去帮你报仇!”君澜凌腹黑一笑,一把捞过岚梓抱在怀里。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抵不过我乐意!
  • 穿越王者我是大乔

    穿越王者我是大乔

    迷迷糊糊穿越到了王者大陆……七七:安分守己过日子。小七:看姐撩汉!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玄篇

    道玄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冥修千日为成神

    冥修千日为成神

    他是龙皇与九转烈凤的孩子,是双神兽之子,本应受世人所崇奉,可却打破了龙凤两族千年的禁忌。这一路上受尽困难、挫折,可却从不放弃,因为他知道:只有变强,才能力挽狂澜!
  • 月水三千

    月水三千

    朔风吹散三更雪,无人知晓是月楼。那日,我一觉醒来,像是做了一场大梦一般,只觉得昏昏沉沉,连自己姓甚名谁,年方几何都不记得了,捏了捏自己的小胖手,低下头暗想道,自己大约是富贵人家的姑娘,不然从哪里长得这一身的肥膘。
  • 这个老公要不得

    这个老公要不得

    (南南新书:在线等婚挺急的,(强势甜宠奥))面上胆小怕事,隐形透明的席浅,背地里聪明狡诈驰骋医学院,命运弄人,一夜间下嫁人人敬畏的陆家,换来旁人见面都要低头问好的一句:陆少夫人。权势滔天的陆家少爷坊间被传身患隐疾,不近女色。怎么到了某女身上就是“卖萌,吃醋,举高高”,婚后,"陆谨言,你别仗着人丑路子野,就这么欺负人。在这么欺负我,信不信,姑奶奶立马带你儿子改嫁,给他找个现成爹,反正你身后有多少人,你自己心里清楚"老婆要跑,那怎么行。某男:"老婆,我错了,我不该长得丑还出来作妖"每次看到这幅委屈粑粑的样子,席浅抬步想走的气势就收敛了。堂堂一个帝国总裁,这样会不会被手下人笑话。世人只知道江城陆谨言不近女色,为人冷漠,却不知,家里有个心头宝,捧着怕化了,举着怕摔了。那能怎么办,只能宠着呗,但是家里这个小情敌却是讨厌的很!……
  • 布达佩斯奇遇

    布达佩斯奇遇

    美国华人女记者带着女儿出游欧洲,在布达佩斯与浩浩荡荡的叙利亚外逃难民相遇,并目睹了这样的镜头:七岁的男孩原本跟随母亲和妹妹逃离战火流落异国他乡。途中前路受阻,为照顾更年幼且途中生病的女儿,母亲不得不冒险忍痛将儿子托付给陌生路人,让他跟陌生人继续前往德国。女记者见状,心如刀绞——21世纪了,人类的苦难怎么还总是如影随形?一多瑙河对岸的山坡上太阳已经升起来,河面上波光粼粼,闪烁耀眼。邵向群和高中毕业不久的女儿苏菲亚走出河边的酒店大堂,坐上出租车前往火车站。她们从洛杉矶来布达佩斯逗留了几天后,计划乘火车前去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