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0300000031

第31章 李劼人对地方文献的贡献

杨 倩

摘 要 李劼人对地方文献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收藏、整理乡邦文献,并撰写了一系列介绍、考证和研究四川、成都史实和风土人情的论著;小说中大量描绘巴蜀地理景观、人文景观,甚至不惜篇幅考证、分析巴蜀名胜、物产的历史、传说,具有地方文献价值;参与《风土什志》《华阳国志》的创办、编辑,致力于地方文献的留存,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巴蜀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俗、艺术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资料。

关键词 李劼人 地方文献 收藏 研究 留存

李劼人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翻译,笔耕不辍,留下了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译作。他还编过报纸、办过实业、教过大学、作过行政,均有建树。不仅如此,他在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他撰写了十五六万字的《说成都》,详细考证成都史实和风土人情,直至逝世前几年,还在继续考证、研究成都历史、文化,撰写了《话说成都一条街》《话说成都城墙》等,并还准备写《话说成都的河流》《话说成都茶馆》等。这些都是李劼人研究地方历史、地理、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对研究成都的历史、地理、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人们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研究,本文尝试探讨李劼人对地方文献的贡献。

一、地方文献的搜集与研究

李劼人一生都坚持不懈地搜集和收藏图书、典籍,他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养,使他的收藏具有别具一格的质地和特别的意义。据四川省图书馆编制的《李劼人先生捐赠书目(线装书部分)》来看,李劼人收藏古籍线装书,格外重视四川地方文献的搜集。在他的藏书中,有近抄本明代张士雍《成都记》、清刻本《蜀典》等,均为内容上记述四川、成都地方史事的文献;有四川历代作家如杨慎、李调元、龚向农、廖季平等人的著作,作为本土作家、文人,他们的作品都是重要的地方文献;还有成都尊经书院、志古堂、存古书局和四川其他地区刊刻的图书版本,从文献印刷地和印刷者方面看,也是不可多得的地方文献。李劼人收藏这些典籍的目的不是遗留给子女,作为私产,而是全部捐献给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张秀熟以其对李劼人及其藏书的充分了解,阐释了李劼人收藏线装古籍的要旨:“顾所藏故书,旁及四部,版本兼收并蓄,尤多四川各州邑刻本,既见其文学素养之植根深厚,而拳拳于乡土文物之保存,与所藏书画同一苦心造诣。”由此可见,李劼人注重收藏记述四川史事的著作和四川历史人物的论著及四川地方刻本,具有系统搜集四川地方文献的特点。这于保存四川地方文献功莫大焉。

李劼人除了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地方文献、资料外,还仔细整理,进行考证研究。李劼人在《风土什志》上发表过《旧帐》(上、下)、《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系列文章、《说成都》之《二千余年来成都大城史的衍变》等。《旧帐》(上、下)抄自李劼人外祖父杨家“家存的一本旧帐簿,所记的,并非日常流水,乃系一百余年前一桩办大丧事的用帐;而且不只是用帐,还有席单,还有祭文”。这是一篇最完整的风土文献,所描写的丧仪,是当时办丧事的真实写照,更是今天人们了解当时习俗的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李劼人煞费苦心再次抄录,并写下篇幅不小的按语,目的就是留存一份“生料”,供后来者研究百年前一般小布尔乔亚的人生状态和生活情形。由此可以见出李劼人搜集乡土民俗材料的苦心。《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是李劼人研究多年写成的作品,约十五六万字。虽然号称“中国人之衣食住行”,但李劼人向读者“声明”:“因为我是成都土著,游踪不广,见闻有限,故每每举例,总不能出其乡里,至多也在四川省的大范围内”。这就明确告示人们,《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其实是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四川、成都篇,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地方文献价值极高,尤其对于研究四川饮食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

李劼人特别重视成都历史、地理、文化的研究。1949年初夏,李劼人经过多方搜求资料,参考文献百余种,进行系统梳理,撰写成《说成都》,对于成都史实和风土人情有详尽的考证和介绍。全书分为:一、说大城;二、说少城;三、说皇城;四、说河流;五、说街道沟渠,共五章节,约十六七万字。之后,李劼人在重写《大波》的间隙又几经改写,增补说名胜古迹、说特产等,直到1960年前后才定稿。这是一本比较系统的研究成都历史、地理、文化的著述。只是该书手稿不幸于“文革”中散佚,现在我们不能看到“全豹”,殊为可惜。好在《说成都》之《二千余年来成都大城史的衍变》在1949年10月15日《风土什志》第三卷第二期上先行刊载过,我们可以见斑知豹。之后,李劼人继续考证、研究成都历史、地理、文化,撰写了《话说成都河流》《话说成都一条街》《话说成都茶馆》《话说成都城墙》等。可惜,这其中一些文章的手稿遗失了。《李劼人选集》第五卷所收《成都的一条街》是根据《话说成都一条街》手稿抄写的。《话说成都城墙》一文现存有未完手稿15页,经王世达整理发表在《成都文物》1991年第2期。成都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藏有李劼人《成都历史沿革》一文的他人抄写手稿,经易艾迪整理发表在《成都文物》1991年第2期。这些文章史料翔实,并有创见,表现出李劼人对地方文献研究的深入和无比的热爱。

李劼人执著于地方文献的搜集、研究是受到巴蜀文化的史传传统的影响。四川历代都注重地方志、人物志、风土志、民俗志的编修工作。从汉代扬雄开始,代有传人,直到民国时期,四川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的传统。李劼人深受蜀中治史传统的影响,其搜集、整理、研究古籍的方法,在继承和吸取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同时,他把这些研究成果广泛而准确地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对蜀中地理景观、人文景观等加以生动、详细、完整的描述,使得那些逝去的事物得以“情景再现”,以致郭沫若称其小说为“小说的近代史”、“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

二、小说具有地方文献价值

李劼人的艺术本源,存在于四川的乡土乡音中。他始终保持着对巴蜀历史、地理、文化的浓厚兴趣,在小说中大量描绘巴蜀地理景观、人文景观,甚至不惜篇幅考证、分析巴蜀名胜、物产的历史、传说,其乡土文献知识之广博、丰富,新文学史上无人可以与之媲美,说他的小说是四川尤其是成都的百科全书并不过分。所以李劼人不仅是作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杰出的“方志”专家。现在的成都人要想形象而生动地了解过去的成都,阅读李劼人的小说是最佳途径。李劼人的小说早已成为形象化的地方文献,隗瀛涛的《四川保路运动史》《辛亥革命与四川社会》等著作引用李劼人小说《大波》的描写作为“支撑材料”就是明证。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既是故事性强、生动曲折的连续性长篇小说,也是可读性很强的川西乃至整个四川的近代史、风俗史、文化史。小说用艺术的方式全面、生动、真实地描述了四川的近代历史风云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生活的全景。李劼人根据故事的需要把发生在成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信手拈来,编织在小说的网络中,并作出恰当的介绍和描述。成都四圣祠、郫县三道堰“打教堂”、红灯教扑城、保路运动等四川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蒲殿俊、罗纶、张表方、尹昌衡、周善培、赵尔丰、端方、廖观音等历史人物,都巧妙地融入到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既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李劼人在小说中还记录、描写了成都的民间传说、地方曲艺、名胜古迹、节日文化等,成为珍贵的地方文献。民间传说如天回镇的传说、青羊宫的传说;地方曲艺如川剧、清音等;唱川戏的茶园如悦来、万春、可园等;名胜古迹如满城、皇城、青羊宫、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文殊院、武侯祠等,都如实道来,极似写真。此外,小说中涉及的地名都是成都及周边的真实地方,科甲巷、东大街、督院街、西御街、暑袜街、总府街、柳荫街、下莲池、天回镇、青羊场、牛市口、安德铺、犀浦、两路口、崇义桥、文家场、新繁县、彭县、郫县、温江、崇庆县等,小说中的描写显然有助于研究这些地方的发展演变。作品中四川地区的节日活动得到了形象的记录,清明节、端午节、春节、中元节、霜降节,还有成都特有的“节日”活动,如赶青羊宫、赶东大街、逛劝业场、打李子等,都有形象、细致的描绘,可以说李劼人小说是四川节日文化的展览会。这些地方文化的描述,既营造了故事氛围,又增加了知识性,更重要的是,李劼人的描写真实、准确、详细、完整,使其小说文本具有地方文献价值。

李劼人小说还生动、细致地记录了成都日常生活中的风情习俗、各种事物和四川话,事无巨细,娓娓道来,成为“龙门阵”式的地方文字记录。对郝又三的传统婚礼、周宏道的新式婚礼、顾三娘子的农家丧礼、郝太太的官家丧礼,李劼人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记录了清末民初川西坝子的婚嫁习俗和丧葬习俗,成为成都民俗的活化石。小说中还以较大篇幅介绍成都的各种零碎吃食,比如成都白片肉,从猪的产地、猪的毛色、饲养方式到制作过程、成品味道,一一介绍,生动详细,超比地方志。其他如淡香斋的点心、都益处的肉包子、万福桥的陈麻婆豆腐、皇城坝的担担面、冒结子、“两头望”、“十二相”、强盗饭、叫化子鸡、毛肚肺片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小食,也有细致介绍,引人口中生津。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如鸡公车、轿子、马车、东洋车、黄包车、长途汽车等)、生活用品(如郝公馆的生活用具、兴顺号杂货铺的陈设等)等也是津津乐道,娓娓细述。李劼人用了大量的四川方言、谚语、俚语、民谣,如“背时”、“伸抖”、“出脱”、“打捶”、“秋风黑脸”、“抓屎糊脸”、“一肥遮百丑”等, 读了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身临其境,诚如郭沫若所说“中用四川土语,尤倍觉亲切”。这些土语是四川方言特别是成都话的书面记录和整理,尤其是李劼人给土语加上的注释,是研究四川话的珍贵语言材料。一句话,李劼人小说中的这些描述、记录成为现在研究成都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语言等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李劼人之所以能够轻车熟路地把握时代风云、社会面貌和巴蜀文化特征,创作出如此真实、精确,具有文献价值的文学作品,基于他对故乡的长期关注、观察、体验和研究。正如张秀熟所说:“辛亥革命虽然是他亲身经历,又有直接的闻见,但他为了资料真实,仍尽力搜集档案、公牍、报章杂志、府州县志、笔记小说、墓志碑刻和私人诗文。并访问过许多人,请客送礼,不吝金钱。每修改一次,又要搜集一次,相互核实,对所见所闻,天天还写成笔记,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又整理有‘人物纪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劼人的小说做到了“时代及环境的刻画均逼真”,“把过去了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成为“小说的近代史”,至少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这是李劼人对四川、成都地方文献的独特贡献,至今无人能比。

三、创办刊物留存地方文献

李劼人俨然是一位“地方志发烧友”,对巴蜀的风土民情、名胜风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情感。他有意识地要记录四川的风土民情、名胜风物。他把自己创办并任社长的刊物取名为《风土什志》,把自己主编的报纸副刊取名为《华阳国志》。这都表明他办报刊的兴趣和目的。这是两份植根成都的人文地理刊物,从所刊文章和编者语可以看出编者和作者们宽广的文化视野和非凡的学术抱负。“《风土什志》集中了当时的一批一流学者,其文采风流,令人神往。可见出成都当时的文化出版的一般情况,如材料、印刷、发行、广告等,是难得的社会文化史和社会经济史的材料。”从李劼人个人方面看,编辑、出版报刊是其为地方文化作贡献的又一方式。正如《风土什志?发刊旨趣》所说,本志的性质为“研究各地人生社会既往与现实的人文地理及地理知识,搜集各方风土人情资料,作详确广泛的调查报告,且客观的描述当时社会环境,阐述其衍变等历史与地理的因果关系,作现实问题之参考”。其收集、整理、研究、利用地方人文地理资料的宗旨非常明确,充分说明了李劼人致力于留存地方文献的执著。

在《风土什志》创刊号里,刊载了钟禄元的《东山客族风俗一瞥》、谭英华的《峨边倮倮社会》、邵潭秋的《峨嵋三游谈》、陈寄生的《大凉山的边缘》《四川神话?杜鹃与乌龟》等几篇关于巴蜀人文地理、风土民情的文章。第一卷第四期刊载有王庆源的《成都平原乡村茶馆》、谦弟的《川西情歌》、吴鼎南的《成都惠陵?昭烈庙?武侯祠考》(上),都是描写川西坝子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一卷第五期续刊了吴鼎南的《成都惠陵?昭烈庙?武侯祠考》(下),还特别推出了李劼人的《旧帐》(上)。第一卷第六期续刊了李劼人的《旧帐》(下),同时登载有周太玄的《锦屏山下》、冯汉冀的《明皇幸蜀与天回镇》、钟树楠的《重庆的宠儿——南温泉》、张蓬舟的《司马相如》等关于巴蜀人物、文化、习俗、地理的文章。

在之后的《风土什志》第二卷、第三卷各期中,仍然以合乎“风土人情”为主,而且依然注重巴蜀地方文献的记录、整理,热情不减。相继刊载有叶鼎洛的 《秦蜀行脚》,叶浅予的《西康履痕》,魏尧西的《邛窑》,洪钟的《黄龙寺——自然的宠儿》,潘泰勋的《岷江船夫曲》,王冰洋的《成都琴书文词研究》,方文培的《峨眉山之珙桐与木瓜红》,洪钟的《四川古史神话之蠡测》,车辐的《杂谈四川的洋琴》,张保生的《青城山》,裴君牧的《四川民歌》等,包含了民俗学、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丰富的内容,是难得的风土文献资料,为我们现在了解和研究巴蜀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俗、艺术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资料。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风土什志》的两期特刊和李劼人的文章。第二卷第五期为《赵尧生先生纪念特辑》,辑中纪念文章反映了蜀中宿儒荣县人赵熙(字尧生,号香宋)的生平、事迹。第二卷第六期为《刘豫波先生纪念特辑》,辑中纪念文章对蜀中名师双流人刘豫波(刘咸荥,字豫波)的思想、言行有极深刻的剖析。两辑特刊都为人们留存了蜀中名士的音容笑貌、人生行迹,是殊为难得的乡贤传记资料。而李劼人自己的《追念刘士志先生》《敬怀豫波先生》《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系列文章,《说成都》之《二千余年来成都大城史的衍变》都刊载在《风土什志》上,对蜀人蜀事的热切关注,由此可见。李劼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成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终其一生,李劼人不愧是四川地方文化最突出的保存者和最杰出的表现者,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四川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俗、艺术等留存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资料,为地方文献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类推荐
  • 缪斯情结

    缪斯情结

    本书收《当代小说的人生意识》、《社会形象与典型精神》、《诗自妖娆趣自高》等40余篇文学评论。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在明长城脚下盐池西部,有一座古老的惠安堡镇——那是父亲出生的地方。据说奶奶刚生下他时就得了一场大病……我爷马真奇为了挽救大人的性命,只好下狠心把孩子送到北边五十里外的海子井山庄,给一户有钱的人家马吉遥当了儿子。九岁上就学会了放羊。民国年间,马吉遥老爷子是这个村落的甲长。光娶老婆就是四个。我的母亲马富英就是他第四个老婆从山西林河农场带过来的丫头。后来由于老爷子的专横跋扈,四奶奶被迫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跟着来海子湖驮盐的骆驼队离家逃走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
  • 激扬文字(上)

    激扬文字(上)

    讲述了书面语言的艺术,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深入观察,厚积薄发”、“收集素材,积累知识”、“多读勤写,不断提高”、“以多为佳,以十当一”等。……
  • 横河民间故事集

    横河民间故事集

    张水洲编的《横河民间故事集》是叙述横河境域内人事景物的民间故事集子。本书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和笑话四个体裁类。其中分为几个小类,即传说分为人物传说、风物传说、景观传说、生物传说和历史传说五个小类;故事分为生活故事、俗语故事、幻想故事和抗日故事四个小类。神话和笑话因篇数不多,就不再分小类了。此书共计编入民间故事244篇(则),30万余字。前面附横河镇镇域图、横河民间故事分布图和人物、山水、景观等的照片,在分布图中标出了主要的民间故事传说产生地,故事传说中主要的人物、山水和景观等也以照片展示出来,以便读者形象地认识之。
热门推荐
  • 王者荣耀之念念不忘

    王者荣耀之念念不忘

    明亮的火光映衬着安琪拉绝美的小脸,她嘴角带着嗜血的残忍眼看玄火中的男人被火焰吞噬,直到——化成灰烬。可心为什么会疼呢?眼泪又为什么会止不住流呢?“不行!你不准死!”安琪拉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哪怕知道自己会死,哪怕刚才让那男人死的人也是她。倏地,她不盈一握的腰被人紧紧抱住,耳边跟着就传来男人熟悉又磁性的声音:“我就知道,你舍不得我……”
  • 远征

    远征

    七十年前,在缅甸有一群这样的中国人。他们是平民百姓,没有崇高理想,也不懂“爱国主义”。他们或许是迫于生计无奈,或许是为了几块大洋的军饷。所以,他们会耍兵痞,会哄抢战利品。然而,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之际,却是这样一群人义无反顾地奋战在前线。他们浴血奋战,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却用鲜血染红军旗。他们进行了中国军队的头一回主动出击,实现了战略大反攻。他们的兄弟情、战友情令人潸然泪下,他们劈鬼子、杀倭寇酣畅淋漓,他们不为虚无缥缈的“荣耀”,只为了保卫自己的亲人与土地。他们牺牲得了不起,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加了不起。他们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远赴缅甸抗日的鲜为人知的英雄——中国远征军。
  • 混武独尊

    混武独尊

    一个身死战场的特种兵,灵魂意外降至灵武大陆,这是一个灵力纵横的大陆,是这个世界众多大陆中的一个。本实力强盛的灵武大陆,因圣战之创,天地灵力流逝,武道境界上限下降,林枫在这个没落的大陆,这个修炼者的世界中,能否一路拼杀,臻至武道的巅峰?
  • 封先生的小骄阳

    封先生的小骄阳

    米棠前二十年的人生就如一潭死水,没想到,有一天,因为一个人的纠缠,这死水竟破开了光,活了。封遇西初见米棠,纳闷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女人?明明长了一副妖娆的美人骨,偏偏冷的掉渣,防他跟防贼似的。米棠初见封遇西,大悟这世上的男人原来都是一个样儿?要么仗着脸,要么仗着权,要么仗着钱,然后做尽放荡不羁没脸没皮的事儿。一个冷,一个热,他瞧她像冰,她看他要疯。一桩离奇的规模性脑死亡案件,一份医院的病房记录,将二人牵扯到一起。白天,他是青阳集团的总裁,她就是青阳集团总裁的实习私人秘书。她上任后学会的第一件本事,就是如何礼貌干脆地处理掉顶头上司封总的那些个莺莺燕燕。也是因此,米棠给封遇西批了一个字——渣。晚上,一张床两双被,外加一个手铐似的手环,就连去个洗手间,都得先跟彼此打个招呼。连体婴一样的夜晚,米棠见识了渣男的另一面——不要脸。偏偏,这不要脸的渣男手段层出不穷,米棠瞧着,怎么觉得这不像查案,倒像是讹婚?
  • 密西根湖畔的枪声

    密西根湖畔的枪声

    《美国观察家周刊》焦点报道:十多年来,有近万名中国贪官逃往海外,卷走公款总额高达千亿美元,使得该国耀眼的经济成就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由于中国和美、加、澳以及欧盟没有签署引渡协议,助长了贪官们的出逃行为出人意料的是黑龙江的贪官傅利民,到达芝加哥不久便因开枪杀人而落入法网这个案件引起当地华人强烈震动,人们纷纷询问:嫌犯傅利民与受害人白凤兰是什么关系?傅利民为什么要开枪射杀白凤兰的儿子白梦生博士?本报委派资深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深入调查采访,刨根问底,抽丝剥茧,理清了此案的来龙去脉黑龙江畔草青青,一岁一枯荣。
  • 穿山越岭只为你

    穿山越岭只为你

    我与你相隔山海,不远万里,与之相望,坦诚,共存。听见温柔的声音,遇见温暖的人和事,整颗心都会跟着柔软,我相信你也是。抛开城市的喧嚣,夜晚的孤单,人群里的孤独,我想为自己建立一座童话小屋,永远保持童心,相信温暖美好,也欢迎你来入住这座温暖的城堡,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有想去的地方,有想见的人,那我们便不是孤身一人。即便我们常遭受着生活的失意,即便世界不如我们想象般美好,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深深爱着我们的那个人。请在等一等,温柔降临在你我的身旁。我的十二,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 拯救男配计划

    拯救男配计划

    是不是心疼那些英俊貌美、财大气粗、深情专一、或温柔或妖娆或霸气或俊逸的男配们?是不是每次为他们的黯然退场而心碎憔悴?是不是很那些什么都不懂却践踏男配一颗红心还要死死咬住男主不放的小白花玛丽苏?没问题,我们有《拯救男配计划》!
  • 女总督

    女总督

    女总督安丝丽夫人出身英国贵族,美丽高雅,聪颖博学,受英国女王钦派,统治着南太平洋岛国布列丹亚,深受臣民赞誉。然而,为独立而战的岛国“红岛独立军”则不断制造恐怖事端,打击殖民政府。为了达到控制高贵美丽的女总督的目的,他们绑架了女总督的保健医生,并施计让其为女总督治病时注射海洛因,女总督从此染上毒瘾。毒瘾每日定时发作,产生各种性爱的幻觉,女总督在自己的秘室内不再高贵,而变成了下贱肮脏的女兽。为了保持尊严,她又必须接受保健医生的再次注射。她企图从黑色漩涡中挣扎出来,但毒品的强大攻击力使她根本不能自拔。她是双重人,她以两种相反的人格活在世界上。为了彻底摆脱红岛独立军的控制,又不丧失自己的高贵体面,聪明的女总督设计出一个巧妙的计谋,而这个计谋的目的,是把自己尊严地送入死亡。
  • 封神八百年

    封神八百年

    鸿蒙之初,天穹出现巨缝,黑炎滔天,一道庞大的虚影慢慢降落!“编号9527,允许降落!”所谓的神,降临了!从此之后,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奴役人族,数万年的黑暗诞生了!殷商末年,一双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眼睛睁开了,神权不再辉煌,人族开始了反击!
  • 仙之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