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1600000007

第7章 进入市场:瞄准95%的需求(1)

拿件商品去问一百个人,他们希望它怎样制造,80个人会说不知道,让你决定;15个人觉得好歹得说点什么;只有剩下5个人真的有所偏好及理由。那95个人,有些人不知道也承认不知道,还有人不知道却不承认,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市场所在。

在公园地81号那间小砖瓦铺里,我有了充足的机会来实践新车的设计与制造方法。但即使可以按自己的理念组建公司——一个以做好工作、面向大众为主导的公司,很明显,以试验性的制造方法,我永远难以生产质优价又廉的汽车。

一件事做第二遍,很可能比一开始好,这个道理人尽皆知。但不知为何,那时的制造业不能认识到这一基本常识,很可能厂商们急于有商品可卖,没时间充分准备。他们按单生产,而不大批量生产,这大概是从以前手工作坊延续下来的习惯与传统。拿件商品去问一百个人,他们希望它怎样制造,80个人会说不知道,让你决定;15个人觉得好歹得说点什么;只有剩下5个人真的有所偏好及理由。那95个人,有些人不知道也承认不知道,还有人不知道却不承认,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市场所在。而那5个有特殊偏好的人,对于定制商品,可能付得起,也可能付不起费用。如果他们承担得起价格,那可以为他们生产。但即便这样,他们也只是个特殊且有限的市场。再说那95个人,其中可能有10到15个人会为质量掏钱,剩下的则只考虑价格,不管质量,不过这样的人也在日益减少,因为消费者将逐渐学会购买之道。大多数人会考虑价格最划算、质量最超值的产品。因此,如果生产的产品可以为这95个人提供最佳的、全面的服务,并做到质最优价最廉,则会有巨大甚至普遍的市场需求。

这并不意味着标准化。“标准化”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步入迷途,因为它意味着设计、方法与工作的僵化。厂商选择一件最容易制造的商品,以最高价格销售,但无论设计还是定价,都未将消费者纳入考虑。标准化背后的动机,大多是获取最大利润。只生产一样高利润产品,厂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之后产量也提高了,生产设备产出了更多产品,殊不知,产品已销售低迷,市场饱和。如果厂商愿意降价,这些产品也许能得以卖出,因为总有购买力存在——虽然购买力并不总会对降价作出回应。如果一件商品之前卖得太贵,之后因为生意不济才突然降价,其结果有时只会令厂商大失所望。因为,消费者是很聪明的。他们认为这样的削价很没诚意,只坐等真正的降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反,如果厂商将获利立即反映到价格的降低上,且这样的方式被消费者所熟知,他们便会信任这家厂商,信任他提供的产品是货真价实的,并对其降价作出回应。因此,除非可以做到持续降价,否则标准化并不是什么好事。而降价必须是由于生产更加经济节约(这点很重要),而不是由于消费者对价格不满所导致的需求量滑落。消费者会一直盘算,怎样花钱才最划得来。

依我理解,标准化并不意味专注于生产最畅销的产品;它意味着昼思夜想,很可能用上几年,才构想出最迎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及其制造方法。至于具体的生产流程,则会自然形成。然后,如果将制造指向从赚钱转为服务,那么我们就可以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

上述在我看来,都是不证自明的。任何企业如果想服务那95%的大众,就该以此为逻辑基础。这也是大众服务自己最合理的方式。我不理解,为何并非所有企业的运营都以此为基础。要立足于此基础,就要求克服只看短期利益的习惯,这一习惯现已有所改善。我国所有成功的大型零售商都建立在统一零售价的基础上。现在还要做的,便是抛弃那种尽可能定最高价的想法,回归常识,根据成本定价,并降低成本。如果产品是经精心研究设计的,则其改进会来得较慢;但生产过程上的改进则快得多,水到渠成。这是经验之谈。这些改变是怎样瓜熟蒂落、自然而然,会在后面讲到。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只有先对一件商品有充分调研,才可确定专注生产该商品。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

这些想法,都是在我实验造车那年形成的。当时,我大多数的实验都是在试造赛车。因为那时人们认为,第一流的车理当是赛车。我志不在造赛车,但制造商们沿用自行车业的观点,都觉得赢了汽车比赛才可以向公众宣传汽车的优点,尽管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得其反的方法了。

但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了,我也只得随大流。1903年,我与汤姆·库珀(TomCooper)一起造了两辆只求速度的车。它们彼此挺相似,被分别命名为“999号”和“飞箭号”。如果一辆车会因为速度而闻名,那我就要造这样一辆车:一提到速度,就想到它。这两辆车便做到了。车子安有四缸发动机,提供动力可达80马力,这在当时可谓闻所未闻。单是汽缸发出的轰鸣声,就足够把人吵得半死不活。车上只有一个座位;一辆车坐一个人也够了。

我和库珀都以最大时速试开了车,所造成的轰动真是难以用言语形容。

跟开这两辆车比,飞跃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Falls)都可以算是休闲活动了。“999号”是先造好的,但我和库珀谁都不愿开它比赛。库珀提到,他认识一个人,为速度痴狂,对他来说多快都不嫌快。库珀给盐湖城(SaltLakeCity)打了封电报,随后,来了位叫巴尼·欧德菲尔德(BarneyOldfield)的专业自行车赛手。他之前从没有开过汽车,但很乐意试一试。他说什么事他都想试一试。

只用了一个星期,我们就教会了巴尼怎样开车。这人可真是无所畏惧。

他所要学的,就是怎样控制这庞然大物,与这相比,即便是控制如今最快的车也不算什么。那时还没有方向盘一说,之前我造的车也只有方向杆。这辆车上我安了两手操作的方向杆,因为要操控好这辆车,连个壮汉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我们要参加的比赛,是在格罗斯角赛道上跑上3英里。我们保持低调,想以黑马之姿冲出,人们猜其他什么车会赢,就让他们猜吧。那时的赛道边坡设计得并不科学,也没法计算汽车时速到底能有多快。只有欧德菲尔德最清楚那些转弯意味着什么。我拉动曲柄发动车时,他也坐上了车,兴奋地说道:

“哎,这战车大概能要了我的命。但以后人们会说,当我欧德菲尔德驾着它冲出围栏时,那速度可真是快疯了!”

他就这么上路了。他根本不敢向四周张望,在拐弯处也没刹车,就这么让车一直往前开——一直向前冲啊冲啊。当他到达终点时,领先第二名整整半英里!

“999号”成功完成了它的使命:它让公众知道了,我能造快速的汽车。

赛后一周,我组建了福特汽车公司,并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设计师、总机械师、生产主管,以及总经理。公司的资本是10万美元,我出了其中25.5%,还另外想办法筹了2万8千美元,这也是公司唯一一次为了资本,接受不是运营获利来的钱。尽管有之前的经验,起初我还是认为,即使不拥有控股权,这家公司仍能按我的理念发展下去。但很快我发现,自己还是得拥有控股权。因此,1906年,我用从公司赚得的钱买了足够多的股票,使自己的股份达到51%。没过多久又买了更多,股份占到了58.5%。公司购买新设备及整个发展费用,都来自经营所得。1919年,由于一些小股东对我的政策有些微词,我的儿子埃德赛尔(Edsel)干脆将剩下的41.5%的股份全数收购。他按每股125美元的价格收购,总共付了7500万美元。

创业时期,公司本身及其设备并不完善。我们租用的是位于麦克大街(MackAvenue)上的斯特莱罗(Strelow,s)木工场。在设计时,我也拟定了生产方法,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买不起机器,所以虽然整部车还是按我的设计制造,生产却分给不同厂家。而我们自己所做的只是安装轮子、车胎及车身。只要能确定所有这些部件都是以我之前所述的生产原则所造,这也不失为最经济节约的制造方法。将来最经济节约的生产方法是,产品不是在一家工厂制造出来的——当然,如果它是件简单产品则另当别论。现代的,或者说将来的生产方式,是将每个部件交给最擅长生产它的地方生产;然后,在快要销售时,将它们组装成成品。这便是我们现在实行并希望推广的方式。无论产品的部件是由同属一家公司或个人所独资的各个厂房生产,还是交给不同厂家生产,只要都是按同样的原则方法制造的,这两者就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我们能采购到与我们自己生产的一样满意的零部件,且供应充足,价格合理,那就没必要自己生产,至多也只在货源紧张时应急生产。事实上,将生产广泛分布,也许是比较好的。

我实验的主要方向,是减轻车的重量。多余的重量对任何自力推进的交通工具来说都是致命伤。围绕重量,有许多愚蠢的想法。仔细想想,你一定会奇怪一些愚不可及的表达怎么会通用起来。譬如,用“沉甸甸的心智”来形容一个人的聪明绝顶!这算什么意思?没人想身体变得肥胖又笨重,那为何头脑要变重呢?因为一些挺傻的原因,人们将力量与重量混为一谈。这无疑与早期笨拙原始的建造方法有关。老式的牛车有一吨重;重归重,它却脆弱得很!为了将几吨人从纽约送到芝加哥,要在铁路上开上百吨的火车,结果完全损耗了真正的能量,造成了动力高达上百万的惊人浪费。一旦将重量等同于力量,收益递减法则便开始生效。估计除了蒸汽压路机,重量对哪台机器都是一文不值的。力量与重量毫无关系。在这世上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定是思维敏捷、头脑轻盈、意志坚定的。这世上最美的事物,都是没有一丝赘余的。力量永远不只意味着重量,对人也好,对事物也好,都是这样。每当有人建议我,给车子再增加点重量,或是加上一个部分,我想的都是,再减轻点重量,再减少一个部分!我设计的车在当时是有史以来最轻的,如果我掌握到制作方法,本还可以再轻一点——后来,我果真找到了合适材料,造出了更轻的车。

第一年,我们制造了A型车,单座敞篷式的售价850美元,带后座的话则再加100美元。A型车使用的是双缸对置型发动机,提供动力达到8马力。它使用链条传动,轮距有72英寸(按设计它就该这么长),油箱能装5加仑的汽油。第一年我们造了1708辆A型车,并全部售罄,这说明市场反响有多热烈。

每一辆A型车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拿420号车为例。1904年,加利福尼亚的科里尔上校(ColonelD.C.CollierofCalifornia)将其购入。用了几年,他将它转手,并买了辆新福特车。之后420号车不断易主,1907年,它被住拉蒙纳(Romona)附近深山里的埃德蒙·雅克布斯(EdmundJacobs)买下。

在最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埃德蒙开了它几年。后来,他也买了辆新福特车,并将420号转手。到1915年,420号车被转卖到了一个叫坎特罗(Cantello)的人手上。坎特罗将发动机拆出,拴到水泵上,又给车身底盘配上轴。现在,这厢,发动机轧轧地抽着水;那厢,车身被驴儿拉着当马车使。蕴含在这其中的精神便是,你可以拆了一辆福特车,却永远无法毁了它。

在第一次广告里,我们是这样说的:

我们的目标,是建造并销售一种专为日常生活设计,经久耐用的车——它可以充当商务用车,专门用车与家用车;其速度足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也不会过快而导致危险——这一缺点是以前汽车常为人们诟病之所在;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因其坚实、简易、安全及全面便捷而喜爱它;它的价格非常合理,大多数人都买得起,而不像其他车,开出惊人天价,让人望而却步。

而我们所强调的几点是:

优质材料。

简易:当时许多车的操作都要求相当复杂的技术。

发动机。

点火装置:由2组6节干电池提供动力。

自动加油。

行星式变速器,简单易操作。

卓越工艺。

我们没有加入享乐的元素吸引消费者,事实上我们从不这样做。在第一次广告时,我们就突出了汽车的实用性。我们这样宣传道:

同类推荐
  •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专为中国企业定制的管理法则,讲透中国企业必须解决的九大问题。任正非告诉你如何破解思维管理、员工管理、干部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管理、研发管理、市场管理和国际化管理等九大问题。中国商业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一本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宝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读,基层工作人员更要读。完整阐释任正非30年商业智慧与华为企业25年管理方法。任正非30年管人、用人、育人智慧,诚意公开,完整阐释任正非的经营理念与华为企业管理方法。全面剖析华为帝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重磅揭秘华为管理层25年来绝不外传的内训教程,深入解读教父级企业家的商业精髓。众多知名商界学者、大佬、媒体一致推荐!
  • 旺铺

    旺铺

    本书是一个浙江开店高手的生意真经,包括“迈好开店第一步”、“准确定位用心经营”、“努力开一个名店”、“以变应变”、“成为与顾客打交道的高手”、“诚信方能立店”、“精打细算方能积累”等。
  •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华人第一富商60年商战不败的经商哲学!精确解读“超人”的经商理念,深刻剖析“商神”的管理模式。李嘉诚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他在商海中用心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果,值得有志于在商场上大展宏图的人细细品味,学习领悟它的经商经验,处事风格,做人魅力……
  •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傲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经商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一个人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具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 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为什么所有外部条件都万事俱备,有人却无法放手去做?为什么有人身无分文,却可以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为什么本以为按部就班就可以高枕无忧,却逐渐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为什么有的事似乎不可能,但管理者一番运筹帷幄竟然马到成功?……该书选用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阐述了真实世界中关于管理的主要原则,以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热门推荐
  •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凤门女帝

    凤门女帝

    (高能!巨宠!巨甜)“君夜司……我们不合适!”凤九倾费力抵抗,可男人却不急不慢:“乖,不喜欢本尊可以再等等!”“你……你个无耻小人!”在未去和亲之前,凤九倾从来都不知道自己青梅竹马的国师大人厚颜无耻起来,竟是如此的无人能及。一朝误入国师的手里,此后便万劫不复。(毒舌病娇国师vs矜持傲娇公主)粉丝群:978284992
  • 三千扬花说不尽

    三千扬花说不尽

    [甜宠~]在现代时,古月然是众所周知的大小姐,大家竭尽所能想交攀的对象。然时有不测风云,骄傲如她,被自己最信任与最爱的人联手至死。但上天眷顾她,让她重新再活一次,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朝代。虽然穿越了,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魂穿,本小姐是直接整个人都穿了过去???所以上天这是要她所有都重来一遍吗?晕死.....【倒霉篇】别人穿越都是魂穿啊各种大小姐,到了她这,她就先不说身穿这件事了,这穿越地点就不能给她选好一点吗!!!【甜宠篇】古月然闹小脾气了,子琈彧哄;古月然闹着不肯吃饭,子琈彧又哄又喂;古月然调皮了,子琈彧跟着一起调皮;古月然炸了别人的家,子琈彧帮着再炸一次.......
  • 啼血的铜鹤

    啼血的铜鹤

    《啼血的铜鹤》中所诉说的更像是真实生活形态推进与修正的逻辑。只要一点流言,一些蜚语,事实就会被层层扭曲,以至真相面目全非。这是令人惶惶不安的蝴蝶效应,这也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实。一千个人心中住着一千个哈姆雷特,真相却唯独只有一个。
  • 修得月沐

    修得月沐

    她误入他的人生,原本对爱情已经没有期待,却被他宠得无法无天。她是他的阳光,在肮脏到腐烂的金钱世界,她拉他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善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也不想火啊

    我也不想火啊

    陆小禅花了二十三块钱买个古董,本着碰瓷发家的缘故,骗了一个白富美几百万巨资。但是一不小心却不识破了。于是陆小禅编制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谎称拍了电影。但是一不小心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电影火了,他自己也跟着火了。
  • 离离杨花落

    离离杨花落

    刘莉莉不漂亮不可爱不聪明,可她却偏偏爱上完美得像仙一样的杜子规,她顾不上杜子规爱不爱自己,她像扑火的飞蛾,义无反顾,梦想成为涅槃的凤凰。周子葵看似温婉美丽,内心却阴暗危险、富有心机就像罂粟花,杜子规偏偏是中了她的毒,爱她就像刘莉莉爱自己,一样的无法自拔,千疮百孔。李绿茵说他们都是痴心的人,既收获不了情,还献祭了灵魂。就像被千丝万线牵扯的偶人,在爱情、友情、阴谋、背叛的罗网中绝望地挣扎,拼却一醉的鱼死网破。我们是青春之海中的鱼,厌倦了水爱上了陆,然后义无反顾地投向无情的网……
  • 马不停蹄的忧伤

    马不停蹄的忧伤

    我一次次拒绝钱胖子给我介绍的姑娘,但没有想到她也做过他的生意,还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摔了一个啤酒瓶又一个啤酒瓶,像疯子一样喊叫。我跌跌撞撞地走,漫无目的,忽视汽车尖锐的喇叭声,忽视行人诧异的目光,不知不觉的还是走到小艾家门口。我用脚踹开房门,挤进狭窄的客厅,喊小艾你给我出来。小艾跑到我的面前,吓坏了,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我用力抓住小艾,摇着她的双肩问,你认识钱胖子吗?嗯!你认识钱胖子吗?嗯!小艾摇头,结结巴巴地说我怎么认识他,不认识。
  • 请你吃颗糖炒栗子啊

    请你吃颗糖炒栗子啊

    这是一个错失影帝的失意男神和一位十八线网红主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