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900000002

第2章 在上班前需要顿悟的道理(1)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来来往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去上班?

是为了公司、为了老板,还是为了薪水,或社会地位?我们是为谁工作?

怎样才能得到老板或上司的肯定?这些都是我们在上班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们才会找准方向,把眼光放在这份工作对你自身的价值上,也才可以获取我们想要的成功。

你是为自己工作

要知道,你工作,不只是为了公司,更是为了自己。如果你斤斤计较地盯着今天少赚了,明天吃亏了,那么你就容易被这样的短期利益蒙蔽住心智,致使你一辈子都只能在小职员位置上待着。在工作中学习经验,锻炼能力,获得成长的机会,这些都比薪水更重要。

人的一生中,工作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它是人生运转自如的转轴,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有人曾经采访过松下、索尼等日本大型电子公司的员工,问他们:“你们在岗位上是做什么的?”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上螺丝。”

“搞焊接。”

……

甚至还有人回答说:“我在这里20年了,我一直在上螺丝。”

其实,他们的答案也不算错,但这些又都不是理想答案,他们没有人回答说:“做电子产品。”更没有人回答:“加快人类与社会的联系,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他们只是每天忙忙碌碌地上班、下班,领着固定的薪水,机械而被动地工作着,朝九晚五。他们为了工作而工作,因为一些小事高兴或者抱怨,却从来不思考:到底什么是工作?为什么工作?自己在为谁工作?我们是为了老板工作吗?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你是在为自己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熟悉技巧,掌握人脉,累积信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质的飞跃,至于金钱,它只是工作所给予你的无数奖励品中的一个,金钱不是目的。如果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金钱,那么工作只能是毫无趣味的,但如果我们是为了自己工作,工作便能够给你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而且人们也会更加重视你,仰慕你。

在某公司,有一位博士与一位能力相当的同学一起进入公司,那时他的薪水是10000元,但他同学的薪水却比他多出5000元。因此,在工作的时候,他总是漫不经心,小错误常常发生,工作效率低,要不然就像自己吃了大亏似的。也因此,后来他同学升到了经理的职位,他却还在普通职员的职位上一直没有动弹。

这位博士就是因为只为了金钱工作,认为少5000元就要少干5000元的活。不但让学习机会与晋升空间离自己远去,还养成了各种各样的坏习惯,成为了他以后成长的障碍。问题是,像他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并不在少数,下面这个建筑师也是如此。

一位干了十几年的建筑师,因为其敬业深得老板的欣赏和信任。但日子长了,这个建筑师厌倦了为别人打工,想要自己开家公司。于是他对老板提出了辞职,老板舍不得他走,再三挽留,但他不为所动。于是,老板只好接受了他的辞呈,但同时请他帮忙再为自己盖一座房子。这位建筑师不好推辞,便答应了下来。

由于建筑师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了,于是他便开始应付差事,结果房子盖出来后,做工粗糙,用料也不严格,设计还有几处纰漏。谁料,房子建好后,老板把钥匙交到建筑师手里说:“数年情谊,想送你座房子,想来想去,还是你干活我最放心,但我没想到……”

这位建筑师入行多年,为别人盖了那么多精美的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他以为是在为别人盖房,却不知道自己所盖的房最后就是自己的,但是悔之晚矣。表面看来,你工作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公司招揽业务,争取利润,但实际上,公司给你的工作报酬不光是金钱,你在工作中还能获得最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所以,尽早丢掉那种为了薪水而工作的念头吧,它是你成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要知道,你工作不只是为了公司,更是为了自己。如果你斤斤计较地盯着今天少赚了,明天吃亏了,那么你就容易被这样的短期利益蒙蔽住心智,致使你一辈子都只能在小职员位置上待着。在工作中学习经验、锻炼能力、获得成长的机会,这些比薪水更重要。

陈烨小时候因为家贫,没有接受多少教育,他很小就走出农村,出来工作。从15岁开始,他做过民工、商贩、服务员,虽然工作卑微,但他总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3年后,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陈烨到了城里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陈烨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工地上最优秀的一个工人。所以,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太累,薪水太低而干活不积极的时候,陈烨却默默地忍受着,努力着,他积累着工作经验,自学建筑知识。

有一天,正赶上休息时间,陈烨躲在角落里看书,同伴们都聚在一起聊天、玩闹,刚好经理来工地检查工作,经理走过来翻了翻陈烨的书和笔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陈烨成了公司的技师。于是有人讽刺他装样子,而陈烨回答:“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我也是在为我自己打工,只有我的价值远远超出我所得到的薪水,我才能实现我的梦想!”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陈烨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

陈烨的经历清楚地表明,你是在为自己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最后辜负的将是你自己。工作只是你前进的阶梯,只有阶梯稳,你才能登得高,走得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得更多。就如洛克菲勒所说:我们努力工作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个你需要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那么,你会发现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许多这样的机会。

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梦想都被现实消磨殆尽,只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工作。

其实,能力比金钱重要,金钱是会花光、会丢失、会被偷走的,但是能力不会。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能力,拓展我们的才能,和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性格和适应能力,这些都是工作给我们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努力工作看起来受惠于公司,但最终的受益者还是自己。无论是创造力、决策力、执行力,还是洞察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认真负责的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得到的。老板能控制你的工资,却不能限制你学习的眼睛和精神。我们不仅要为现在的薪水工作,更要为未来的薪水奋斗。

我们为自己工作,就要有一种老板心态,像老板一样思考。这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板,而是要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以老板的态度来对待公司,这样你将受益匪浅。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更加重视顾客和个人的服务等等。

在做事的时候,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对待难缠的客户?

如果我是老板,目前这个项目是不是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后,再作投资决定?

如果我是老板,面对公司无谓的浪费,会采取什么必要的措施?

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

当你以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即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生机盎然。

你没有理由不认真工作,你所在的公司不仅是别人的船,也是你自己的一艘船,只有那些为自己而工作的人,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因为他们会尽善尽美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会气馁,而是将其视为走向成功巅峰的必经之路。

不要触碰老板的“心理底线”

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动了他灵魂深处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经,那么你的位子也得动一动了。尊重老板的情感,获得老板的认同,事实上也就获得了变革的最大推动力!

俗语说:“龙有逆鳞,触之则死。”而每家企业的老板也有着如同“逆鳞”般的“心理底线”,触动“底线”者也将凶多吉少。职场如战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某种意义上,了解你老板的心理底线比了解你的工作更重要。

老板的心理底线在哪里,是每一个在职场工作的人心里迫切想知道的,因为这涉及我们的职场命脉,关乎我们的升迁和发展。

王女士是某知名民营企业的行政人事副总经理,因为这家公司有职业发展、升职和大幅加薪的机会,所以她从外资企业的主管跳到这家民营企业任副总经理。按她当初的话来说就是:“一张白纸更好描绘最美最新的蓝图,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发挥优势与才能的地方!”老板也希望通过引进她从而使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有质的飞跃。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她一上任首先实施绩效目标考核;其次进行岗位竞聘,优胜劣汰;最后是系统培训,人才培养。当时,她凭着一股子干事业的热情劲,制定了详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这个方案就连专家都无可挑剔。可是,不到3个月,她的计划就搁浅了,5个月后她被公司宣布辞退。

老板开除她的原因也很简单。她的三把火一来就烧到老板家里了,绩效目标考核没错,岗位竞聘也没错,培训更是件好事。可是她却动到了老板的七大姑八大姨,连老板的老丈人都看不惯,老板的老丈人年龄一大把了,到公司来是为了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他尽心尽职的行为一直是员工学习的榜样。但王女士却认为其能力不符合传达室门岗的要求,不适应国际化公司的标准,要劝退或是辞退,还认为这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是公司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事件。老板多次有意无意地提示她从其他地方开刀,她偏不,并认为这件事有代表性。但她却忽视了当年老板起家的时候,他老丈人给予的帮助,这份情感是割舍不下的,辞退老板的老丈人以至于让老板家后院起火,老板也得了个“为富不仁”的名声。让她走还是让老板的老丈人走,老板当然选择她了。

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动了他灵魂深处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经,那么你的位子也得动一动了。尊重老板的情感,获得老板的认同,事实上也就获得了变革的最大推动力!

除了亲情外,有时候老板们也擅长在细节处较真,可能因小的道德瑕疵而大动干戈。

广州某空调公司的空调从5月份以后就进入了销售的旺季,到7月份销售也一直居高不下,全公司的人都进入了高度战备状态。但是就在这时候,赵总将主抓销售的一位副手李经理停职了。停职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细节。

总公司为了促销,定制了一批厨房刀具,凡是购买产品的人均可免费领取一份。这套刀具公司定价在70元左右,对外售价是105元。

当时正值空调销售的热季,而公司的空调品牌好,性价比高,所以顾客不是冲着赠品来购买的。这时,李经理干了一件似乎“聪明”的事情,他扣留了这3个月来所有的赠品,一次性以低价销售给了一家五金店的老板,李经理也收入了近6000元。之后李经理将这6000元作了奖金,按职位大小比例进行了分配,连销售内勤都分得了200元的旺季奖金,部门上下欢欣鼓舞,正策划着下一轮的促销品“套装餐具”

如何处理。

这让赵总大为恼火,不但没有表扬李经理,反而让他停职待岗。赵总认为:李的行为极无商业道德可言,尽管他没有把钱私吞,但比私吞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他在团队内制造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让全公司的人认为破坏顾客利益和商业规则是无所谓的。如果刹不住这种风气,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会走入误区,使顾客的满意度下降或丧失,最后影响到公司的品牌。

公司有公司的利益,在你的思维意识中认为无伤大雅的行为或许已经超越了企业的“雷池”。之所以外资企业在培训员工时非常重视道德与企业价值观的培训,是因为这将决定着员工未来行为的导向。

一般来说,老板都有其心理底线,一旦你不小心触犯了这条底线,后果自然是你走人了。对于老板的心理底线,即使大家平时在嘴上不怎么公开讨论,却每天都在经历着、琢磨着,这就好比在布满地雷的战场,每天我们都在穿梭行进,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踩到那根底线,以致地雷爆炸,牺牲自己。因此摸准老板的心理底线,有助于我们规避职场上来自老板的那部分风险。

除了上述几条外,一般来说,老板的心理底线还有以下几点是员工一定不能碰触的。

1.拿公司利益作筹码

在每个老板的心目中,公司利益都是神圣的,一旦有人触动了这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奶酪”,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如为了交好同事,利用职务之便随意更改公司的“用车记录”和“考勤制度”等,一旦你有这种违规行为,经济损失只是外在的一种体现,你的这种行为既侵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损害到了公司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你的行为会具有极强的不好的传播能力,很有可能形成一种不良的企业文化。

没有一个老板可以容忍手下的员工“拿公司的利益作筹码”。可能很多员工都会认为这类员工是“聪明人”“变通者”,但敢于以此类行为冲击老板心理底线的员工,其前途是不容乐观的。

2.不认同企业

在每个老板心目中,他的公司永远是最好的,他们希望自己的企业如同一个家,有力量,有凝聚力,与他的个人意志相一致。每位老板都希望公司可以得到员工的认同与支持,尽管他们心里知道公司有不足之处,但他们希望得到员工的理解。而那些整天给企业“泼冷水”、对企业不认同的人,在老板的眼中无疑是“异教徒”。

我们须知,职场忠诚比能力更重要。而忠诚的基础就是认同,不认同企业既是职场大忌也是企业大忌。你一旦触及到了老板心中那根敏感的底线,那受损伤的将会是自己。

3.你的立场是什么

老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站在公司的角度看问题。而“公司的角度”

正是老板心目中所有员工都应有的立场。立场在老板心中犹如一根“高压线”,触线者必“死”无疑。

还有很多人所面对的不是老板,而是自己的直属上司,其实,直属上司可以说是你的小老板,也是你职场上的“天花板”。你与之相处的时候也要讲究技巧,尽量不要去触碰他的心理底线。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一些普遍情况下的老板心理底线。其实,老板的心理底线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人而异,在工作中全靠自己审时度势适度把握。但我们要时刻记住,老板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他们会有自己特定的价值取向,因此其底线也不是一定的,而无法识别出老板心理底线的人,其职业前途是可以想象的。

也许你会觉得,老板的心理底线不好琢磨,但是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去分析、了解、探知他的心理底线,这也决定着你们未来的合作道路能走多远。

老板总是提拔那些他能经常看到的人

同类推荐
  • 一日一悟

    一日一悟

    豁达安祥的生活态度深刻积极的人生哲理。人生需要自悟。自悟就是自己觉醒、自己觉悟、自己领会、自己理解。本书所撷取的短文,其内容涵盖自然、心灵、生命、爱情、婚姻、幸福、快乐、人生等方面,篇篇如醍醐灌顶,让你有所感悟、醒悟、觉悟、开悟。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
  • 明星正能量

    明星正能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情场之路、职场之路、心灵之路,皆是歧路多多。生如梦幻泡影,须臾即变。如何行进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何把成长路途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如何探究到那最真实不虚的部分,是每个人或迟或早都要面临的选择,也是一门生命的功课。本书介绍了国内诸多一线明星们的能量转化之道。正如李光洁曾在接受访问时说:任何事情都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人生就像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从这个角度看,是阴霾和晦涩的,转换个角度,也许就看到了明亮的色彩。萨提亚也说过:改变是可以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
  • 365种心态(心态篇)

    365种心态(心态篇)

    抛开刻意追求卓越的野心,忘掉时时不如意的烦心,学会简简单单享受生活,学会轻轻松松享受自然。人生哪能天天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谛。不要挖空心思去讨别人的喜欢,别让平凡的日子变成乏味的生活,要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和烦恼中,找到幸福生活的真理和技巧。
  •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如何摒弃坏习惯,培养和保持好习惯,是提升业绩的关键。亚龙老师的这本书从常见的职场现象切入,结合大量生动、经典的故事和案例,提炼和总结出了有效提升业绩的50种习惯,观点简约睿智,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让读者得以在轻松的阅读中对照、思考、学习和借鉴,优化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方式。
热门推荐
  • 我真不靠脸吃饭

    我真不靠脸吃饭

    回到都市的楚辞本欲平凡度日,谁知却遭遇未婚妻的逼婚。楚辞满脸懵逼,望着天仙般的未婚妻,无奈的说道:“我只想安静的生活,我真不靠脸吃饭,你换个靠脸吃饭的祸害成吗?”
  • 大明日落(中国故事)

    大明日落(中国故事)

    万历甚至大明王朝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复杂又单一,既辉煌又黑暗,他在位长达四十八年,首辅大臣张居正为他掀起的一场史上著名的改革却被逐步废掉,于是说好的“中兴”变成了明亡的回光返照;他领导下胜利的“万历三大征”战果耀亮青史,过程爽爆却让大明内部亏得几乎吐血;商业开放GDP飘红却因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
  • 世界奇观

    世界奇观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世界七大奇观就摄住了人类的想像力,自古以来的伟大奇观让我们目瞪口呆。尽管古代奇观闻名于世,但类似的名录还是几经编撰,其中更是包括了某些更令人惊奇的自然奇观。在这本图片丰富的书中,国家地理学会提供了将近40个奇观——它们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景致(或地点)。从吉萨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巴拿马运河和金门大桥,这里展现的是人们曾经想像和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奇迹。这里同样展现了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景色——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澳洲的大堡礁、非洲薄雾笼罩中的维多利亚瀑布——不仅如此,我们还提供了大约两百张生动的照片和图片以飨读者。三十五个自然和人造奇观,从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到大西洋中部的深海海沟,从亚历山大港耸立的灯塔到多伦多国家电视塔的尖顶。这本好看的书通过探索横扫了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和全部世界,创造出一本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观》。
  • 影响力的本质

    影响力的本质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才能。经常参考这本书,将本书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本工作手册,会使你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
  • 成功不盲目

    成功不盲目

    追求成功离不开以下八种品质:计划、意志、创新、坚忍、勇敢、敏捷、锐意进取、充满激情。有了这些品质还不够,你应当把这些可贵的品质延伸为习惯,并作为精确的习惯保存下来。这些品质就是你追求成功的资本。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出世间

    出世间

    一切生死之法为世间,不生不灭之涅盘为出世间。亦旪可没想过,有朝一日他能离开乾城,做了前代国师的侍者。祁炀可没想过,有朝一日王上会放他离开乾城,送了个侍者。只是,这位国师有点聒噪,还老惦记他。只是,这个侍者有点面瘫,还老爱怼他。要收我为徒?你想都别想!不做我徒弟?老夫缠死你!行吧,师父在上。爱徒,为师教你,识人辨道,炼气渡劫,修习上乘,普度众生。不了,我只须救赎自我。
  • 我之命

    我之命

    开挂?封挂!都市?玄幻!废柴?蜕变!曾经?现在!命运?抉择!狗血?无限!我只知道,我叫墨“玄幻”,我之命,如此这般!
  • 仙界蟾蜍不好当

    仙界蟾蜍不好当

    #枫杳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蟾蜍#“我觉得她会是只螃蟹!”这是蟾蜍和螃蟹浪迹异界的故事“嗯?那只臭名远扬的鲶鱼是我表哥?!”
  • 邵兰荪医案

    邵兰荪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