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7600000008

第8章 人为自然立法(4)

由此,休谟进一步提出,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都有一种信赖因果关系的本能,这种本能则是来自我们神经系统中所养成的习惯,长期下来我们便无法移除这种习惯,但我们并没有任何论点,也不能以演绎或归纳来证明这种习惯是正确的,就好像我们对于世界以外的地方一无所知一样。所以,休谟抛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做出了“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这一著名论断。需要注意的是,休谟并不是主张归纳法不可行,虽然他怀疑了归纳法的正当性,但是他依然认为归纳法有用,正像他所说的,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自然决定了要我们期待未来的事物中会有比较多的与过去类似之处,而“这种思考方式让我们得以透过相同的原因推断出可能的结果,反之亦然。这种思考方式是所有人类生存于世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我们不能信赖我们的习惯而做出的错误演绎,因为这样不但使人思考缓慢,而且打从我们出生起在一生中都非常容易因习惯而犯下错误”。

什么是科学的理论

卡尔·波普尔,出生于奥地利,逝世于英国伦敦,20世纪著名的犹太哲学家。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评判标准以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题目中的话就是对其“证伪”原则的一个表述。

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第一,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理论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应采用试错法。这是指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这和科学的探索精神相悖。

波普尔同样想整合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冲突,但他同时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承认,知识起源于一个不变的基础。唯理论认为这个基础是普遍必然的原则,而经验论认为它是人的经验感觉。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核心在于,一切理论和原则都可以被证伪,而经验虽然不是知识的来源和基础,却是检验知识的标准。他将这种观点称作理性批判主义。

于是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它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它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而科学和非科学一样,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谬误。

凡不可说的事情,应当沉默

维特根斯坦,一位天才的哲学家,一生创立了两个不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哲学体系;一个号称终结了哲学的人;一位终身为自杀倾向所困扰,为了“体面的自杀”而参加“一战”,却被俘而在战俘营写成了名著《逻辑哲学论》的人;希特勒的中学校友;一个同性恋者;一个间谍。这些极端不同的面貌会聚于一身,加上他还是一位神秘主义者,维特根斯坦可以说是哲学史上的最神秘的人之一。

维特根斯坦传奇的经历与他一生所创立的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交相辉映,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很少,一生的代表作就是前期的《逻辑哲学论》和后期的《哲学研究》。而且《哲学研究》是在其死后才由学生编排出版的。但是就是这两部书,前者被哲学团体“维也纳小组”奉为“圣经”,后者则启迪了分析哲学一个重要的学派——日常语言学派。

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非常特别,无论是《逻辑哲学论》还是《哲学研究》,都是由一些箴言警句式的短小精悍的段落构成,通过编号组成系统。他使用概念从不进行定义、说明,而是直接使用。这造成了他的哲学的多义性和丰富性,但是却并不是说这些看似散乱的东西缺乏主题和旨归,相反却是明显而有条理的。

简而言之,无论是他的前期还是后期哲学,都可以看成是“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这句话的注脚,他的哲学是以对语言的分析为中心的,他所要做的如他所说正是发现“我要搞哲学时能使我停止不搞的那种发现。它带来哲学的安宁,使哲学不再为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使哲学本身也成了问题。”所以,他曾两次宣称他已经终结了哲学。

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曾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因此,这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条界线,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想的表述划定一条界线,”像康德一样,他认为自己的工作也是划定边界,只是康德划定的是纯粹理性的界线,而维特根斯坦划定的是语言的界线——对不可说的东西保持沉默。甚至对待自己的哲学,他也持同样的观点,《逻辑哲学论》大部分是无意义的,只有少部分(其中关于数学和逻辑学的内容)是具有一点意义的。所以,他说自己的命题也不过是个“梯子”,你只有最终越过这些命题,抛开“梯子”,才能“正确看待世界”。大概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他写完《逻辑哲学论》的十六年后,他却真的回来了,用《哲学研究》这本书完全拆除了《逻辑哲学论》这个“梯子”,而不是之前设想的“抛开”。

认识是对事物主观能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而这种能动反映有两个特点,通过这两个特点来保证认识和认识对象能够保持一致,从而获得真理。首先是摹写性,所谓反映的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的,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其次是创造性,反映的创造性表现在人的思维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能够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能够综合事物的个别方面的属性,提出反映整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还表现在人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事物的客观规律,在思维中建构起理想的观念对象,这种理想的观念对象是在正确地反映现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未来实践成果的超前反映。正是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对象,取得真理。

马克思主义还从思维机制上说明人的认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实际上是主体以特定的方式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和有组织地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过程。认识活动中人与世界之间的信息变换,是凭借人脑中的信息结构来进行和实现的。人的神经系统不仅通过种系进化而形成生物性结构,而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会以信息的形式积淀于神经系统中形成人脑特有的信息结构。反映活动中的信息变换,就是人运用信息结构对外部信息进行操作和运演的过程,即内外信息的重组过程,最终在大脑中建构成一个与对象具有同构异质关系的观念物。而且,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新的信息组合系统又会积淀到人的内部信息结构中去,使人的内部信息结构也处于不断建构和更新的过程之中。因此,人的认识能动性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最后是如何证明认识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否超越自身达到存在,在认识中人与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在主观的范围内,仅靠理论上的论证或争辩,是无法最终得到解决的,只有实践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有效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同时,通过实践,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感觉、认识不是人与世界的屏障,而是人与世界相互联系的通道。

认识何以成为可能

我们能认识世界吗?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是否就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会不会那只是我们自以为是、想象出来的世界?

如果你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哲学的认识论领域。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那也没关系,就像我们不知道消化理论,但我们照样能够吃得身强体壮一样,我们不知道认识论同样不妨碍我们认识这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以用能动的反映论来概括,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和核心。认识论包括三个相关的层次,第一是世界是否可知,第二是世界如何可知,第三则是如何证明这种认知。

对于第一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首要问题。马克思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的认识可以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图景。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就要面对第二个问题:这种认识是怎么实现的?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一种特有的能力,这就是认识能力。而且马克思也回答了这种认识能力的来源问题。在这点上,马克思坚持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从无机物中类似感觉的能力长期发展而来的。而人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来认识世界。

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也就是说,是否为真理不是通过理论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真理是否为真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做的。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条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而言之,认识来源于实践,为实践服务,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的根本观点,也是对于认识真理性问题做出的独特解答。

以上就是马克思认识论的主要观点。当然,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既是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的辩证综合,也表现了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正是因为引入了实践概念,马克思才科学地回答了认识论的三个主要问题,为我们正确认识“认识”本身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力地反驳了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错误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这是马克思的不朽贡献。

同类推荐
  •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本书描写了一个可怜的弃儿露米流浪各地,饱受人生的各种艰苦辛酸,最后遇见亲生母亲的故事。这是一部很杰出的作品,故事的结构和处理方式都很好,形成不断的高潮,自然使你融入其中。它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幸福,必须得到周围人的爱的鼓励,同时又经过许多痛苦的磨炼,才能得到。
  • 下一个继承者

    下一个继承者

    科幻小说最大的闪光点还是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生于这个科技爆炸的新时代,孩子们尤其需要想象力来创造未来的生活。
  • 假话国历险记

    假话国历险记

    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正直真诚的人们要坐牢。一天,假话国来了男孩小茉莉,还有一个小画家,一只三脚猫……他们都不愿说假话,不愿人们受欺压。小茉莉用自己高亢的声音震跑了假话国的国王,震塌了“疯人院”,也解救了许多无罪的、敢说真话的人们。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神童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神童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小猪弗莱迪:空中大历险

    小猪弗莱迪:空中大历险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本公主不下嫁

    穿越之本公主不下嫁

    一朝穿越,她成了一个婴儿,还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这一世,她一定会保护好她在乎的一切!看她如何玩转古代世界。(不喜勿喷,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 落花飞霜霜如血

    落花飞霜霜如血

    一片失落的大陆的背后,是一场惊天的阴谋,一个预言牵扯到的人越来越多,一层又一层危机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使所有的爱恨情仇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所有人陷入了危机的边缘,让整个事件重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经历无数次磨难之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 贤王嗜宠:邪医狂妃

    贤王嗜宠:邪医狂妃

    她是千年医道的传人,也是富贵人家不受重视的嫡女。一朝惨败,扭转乾坤,重生复活。他是绝色妖冶的王爷,凉薄心狠,却唯独对她宠溺,纠葛。“王爷,请自重。”“本王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还好意思让本王自重。本王怎么那么命苦啊!”说好的矜持、凉薄王爷,为什么遇到她就成了无赖。
  • 半落红衣几过风帆

    半落红衣几过风帆

    孤尘医馆中,余晖褪尽,星光点缀,月色撩人之时,他总是偷偷溜到她床前,痴迷般看着她,低低唤一句:“卿卿”。这缘分啊,真是令人厌烦呢。佳人本应逝,如斯却归来。三年一别,你可还安好?那女子白衣卿相,独饮梨花酿。那女子红衣张扬,笑断恶人肠。
  •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团体,是人们同居共产、共同生活的基本生活组织;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是首部《中国家庭史话》,它论述了自仰韶文化后期母系家庭出现至近代,中国传统家庭起源、奠基、发展、转型、衰落的全过程。认为先秦时代传统家庭从无到有,逐渐形成;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传统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隋唐五代时期传统家庭迎来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宋辽金元时期是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明清时期,传统家庭达到鼎盛;民国以后,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全面展示了中国家庭的发展、演进历史。
  • 拐妻计划老婆太野性

    拐妻计划老婆太野性

    简介:五年前的傅瑜笙,安静,乖巧又可爱。哪怕一朝成为孤女,也折损不了她的半分矜贵。五年后的傅瑜笙,嚣张,野性,又傲娇。回国后搅动风云不说,还是虐渣一把手,联合某只大魔王一起双双坑人。谁知,她玩得太嗨,竟没料想到自己会被大魔王盯上,直到有天被某只圈在怀里突然表白一番后……懵逼加震惊!!说好的只是合作愉快呢!!!说好的兄弟情谊呢!!!说好的纯洁友谊万万岁呢!!!快放手!!笙笙要回家!!!然而面对抗议,某人纹丝不动,直接掏出一份极其眼熟的合约。“笙笙,我们合作愉快的前提,是你嫁我为妻,合同附页三里第56条写得明明白白。”他笑得焉坏儿。“你诓我!”傅瑜笙一双水眸愤愤看着眼前之人,咧着一口小白牙,恨不得把他脖子咬断。他压着嗓子,在傅瑜笙耳边轻轻说道,声线里满是掩不住的魅惑和诱拐:“乖,叫老公……”甜宠文,一对一,大狼狗强势护妻和小狐狸强力虐渣的故事。作者新手上路,请大家多多关照。
  • 末世之末日存活有点难

    末世之末日存活有点难

    末618年,6月人类都以为地球会因为陨石降落而毁灭,而部分陨石却因未知原因变了轨道,还未等人类庆幸,另一场浩劫却席卷而来,不明原因,地球上的人类发生变异,一部分人成为了电影里那样的丧尸,一部分人成为了异能者,而人们只能在新的浩劫当中苟存下去,女主角莫非意外成为了异能者,而在这灰暗世界的映照下,她终于明白自己只能努力活下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修仙录

    都市修仙录

    重生地球的青肖上仙,本想安心修炼弥补遗憾,没想到平静的生活被接踵而来的美女打破,女总裁,女护士,女警察,哦买噶,你们别这样,我要好好修炼!
  • 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思想文库·《宗教与思想》丛书)

    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思想文库·《宗教与思想》丛书)

    吴经熊是一位跨越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奇才。他于1950年写的自传中,谈论了基督徒与中国文化的对话、西方的诗与精神生活、佛教与内心的反思等话题。他以娴熟的西文流畅地阐述中国思想,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中西合璧、天衣无缝的和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