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2500000031

第31章 衡州练勇(4)

曾国藩谦让不肯,王世全执意恳求。曾国藩本喜题诗作对,平日等闲之处,都愿题联留念,今日来到一代儒宗故居,怎会不愿留下墨迹呢?刚才推让,一是出自礼仪上的谦逊,二是正因为此地非比寻常,而自己还没考虑成熟,为慎重起见,不题也好。现在见世全态度诚挚,便思考一番,在书案上写下一联:“笺疏训诂,六经于易尤尊,阐羲文周孔之遗,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后,元明两代一先生。”写完后连声说:“见笑,见笑。”众人见曾国藩对船山学问评价甚高,又见其字刚劲挺拔,严谨流畅,齐声称赞。曾国藩又在左下方以小字落款:“咸丰三年十一月钦命帮办团练大臣前礼部右堂曾国藩敬题。”

世全又请罗泽南题。泽南一再逊谢:“我素来才思迟钝,仓促之间无好句,免了吧!”

曾国藩说:“罗山莫推辞了,你再推辞,就显得我不自量了。”

世全知罗泽南是湘中一带极有影响的学者,如何肯错过这个机会,一再请求。泽南拗不过,只得也写了一联:“忠希越石,学绍横渠,在当年立说著书,早定千秋事业;身隐山林,名传史乘,到今日征文考献,久推百世儒宗。”也落款:“咸丰三年十一月保升直隶州知州湘乡县训导罗泽南谨识。”大家一致称赞。世全又要国葆题,国葆感到为难,他望着大哥,不知该题不该题。曾国藩懂得他的意思,说:“你素日崇敬船山公,今日瞻仰先生故居,也题一联,表表心意吧!”

得到大哥的鼓励,国葆认真思索之后,也题下一联:“湘水衡云留正气,楚辞孤竹证同心。”家人进来,说晚餐已备好,世全请曾国藩一行、觉庵师和欧阳老人一道入席。

酒席宴上,世全频频敬酒,觉庵也以主人身份不断劝菜,宾主甚是欢悦。觉庵想起世全要以宝剑相赠的事,为消除曾国藩的顾虑,他把话题引到王船山对朝廷的态度上。觉庵有意隐去了船山对清朝敌视的一面,却大谈他对朝廷的依顺:“人们说船山公是明之遗臣,不与国朝合作,其实此说不全面。先生的确忠于明朝,但对我大清也是拥戴的。”

“真的吗?”国葆插话。

“这有事实为证。”汪觉庵接着说,“康熙十六年,吴三桂慕船山大名,重金请先生为他撰《劝进表》,先生严词拒绝,说我怎能作此天不盖、地不载之语耶?在大是大非面前,可见先生的志向。”

曾国藩点头,表示同意汪师的观点。世全深知觉庵用意,立即接过话头:“正因为家先祖不与吴三桂同流合污,所以康熙帝景仰家先祖品藻气节。康熙十八年,湖南巡抚郑端遵循朝廷旨意,命衡州知府崔鸣骜馈赠米银。康熙四十二年,受湖广学政潘宗洛之请,才有虎止公刊刻遗书的事。康熙四十六年,朝廷批准将船山公入祀乡贤祠。乾隆三十九年将《周易》《书经》《诗经》《春秋》、四种《稗疏》列入四库全书,并命国史馆为家先祖立传。”

曾国藩说:“我朝历代圣主,对船山先生之恩都有加无已。”

世全又说:“幸而长毛未进衡州,以其对待孔孟之态度,家先祖亦将蒙辱。王衙坪之所以尚有今日之平静,实赖大人及各位先生捍卫乡邑、力战长毛之功。家先祖九泉有知,定会感激莫名。”

曾国藩逊谢一番,说:“适才进门之际,见府上楹联书‘武功开一朝国运’,看来先生祖上是以武功起家的。”

世全说:“大人明鉴,王氏祖上确是凭武功为家族争得了一席地位。”

泽南说:“我辈孤陋,对令祖上所立军功一事,一向不曾听说。”

“我王氏一脉,出自太原,后迁至江苏邗江。船山公这一支始祖仲一公,当年跟随洪武帝起兵,后渡江攻克金陵有功,封山东青州左卫正千户。洪武二十二年,进阶武德将军、骁骑尉。二世祖成公从明成祖南下有功,升衡州卫指挥佥事,晋同知,授阶怀远将军、轻车都尉,遂定居衡州。相传六世,绍紫垂荣,到七叶而武业中衰,此后则儒者辈出。”

“到船山公是第几代了?”

“已是第十一代。适才所看到的那把旧剑,正是洪武帝赐给仲一公的,仲一公仗此剑随洪武帝攻克金陵。曾大人,你老如今统率兵马,正是用剑的时候,王家自武夷公以来,一直以文章名世。此剑再留在王家,只是一件古董,而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自古宝剑赠壮士,若大人不嫌弃,世全愿代表王氏家族将此剑送与大人。”

“这可使不得!此剑乃王家祖传之宝,国藩怎能夺人之爱!”曾国藩急忙辞谢。

“伯涵,既然世全一片真心,你就收下吧!此剑曾立赫赫武功,又是当年攻克金陵的吉物。今日长毛占据金陵,世全送与你,此乃天意。将来光复金陵,一定非伯涵莫属。”汪觉庵协助亲家来劝。

曾国藩原先认为王船山是个不同清朝合作的前明遗臣,今天听王世全和汪觉庵说来,方知他也是本朝的贞士。更使他激动的是,这把剑有过攻克金陵的光荣经历,难道收复金陵的盖世功勋真的要由自己来建立吗?如真的是天意,则不可违背。曾国藩想到这里,站起来说:“既蒙世全先生错爱,又是汪师之命,国藩只好受了。”

世全命人拿出宝剑来,双手恭送给国藩,说:“此剑有两点异处:一是剑刃看来甚钝,然削铁砍玉,如同泥土;二是每到午夜之间,它要长鸣一声。多少年来,都是如此。”

满桌人都感到惊奇,曾国藩更是高兴。汪觉庵说:“伯涵,老朽代王家求你一事。日后金陵攻克之际,天下安定之时,请你出面邀请海内名儒,校勘刻印船山公全集,既使船山公一生宏愿得以实现,又光扬我朝学术。依老朽愚见,此功或不在荡平长毛之下。”

曾国藩侧身答道:“弟子谨记吾师教导。日后攻克金陵首功不在弟子则已,若天意授予弟子,弟子一定在金陵刻印船山公全部遗书。”

世全起身,深表感谢,大家继续喝酒。欧阳老人说:“涤生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如何?”

“谢谢岳父大人。”曾国藩恭敬地回答。

“这首古剑铭是这样写的。”凝祉一字一顿地念道,“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凝祉又对曾国藩说:“你来衡四个月了,听人说无论巨细,事事躬亲,昼夜操劳,毫无暇日。长此以往,将有损身体。秉钰娘要我转告你,还须随时注意保重才是。今日上午你能忙里偷闲,垂钓江上,我很高兴。自古以来,干大事有成就的人,都会忙里偷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

听岳父提起上午的垂钓,他忽然想到创办水师之事,汪师、岳父和世全先生都是博学鸿儒,何不与他们商量一下?

“岳母大人的关怀,国藩很是感激。国藩今日上午在江上学钓,想起长毛这次顺利攻破武汉三镇、安庆、九江,长趋江宁,近来又在江西肆虐,靠的全是水师。日后,我们与长毛交战,不能没有炮船,我想就在衡州建立水师。今日特地请教各位前辈,不知可行否?”

欧阳凝祉、汪觉庵、王世全一致认为曾国藩此虑深远,衡州地处蒸湘汇合处,熟悉水性的人极多,不愁练不出一支水师劲旅。末了,王世全说:“曾大人要办水师,我倒想起一个人来,此人从小跟父亲在安徽长大,家藏一部《公瑾水战法》,多年来,对水师钻研有素,乃是一个极有用的人才。”

“此人是谁?”曾国藩对王世全的推荐极感兴趣。

“此人名叫彭玉麟,字雪琴,就是本县渣江人。”

汪觉庵说:“正是。若不是亲家提起,我竟忘记了,此人真可称得上衡州府一只玉麒麟。”

“彭玉麟现在何处?”

“他目前正陪老母在渣江闲居。”世全答。

“我日内当去渣江拜访他。”

“不烦曾大人亲到渣江,”王世全说,“来日我修书一封,请他到寒舍来,我再陪他去桑园街谒见大人。”

一个钟情的奇男子

发源于邵阳、祁阳两县交界山脉的蒸水,上游水浅河窄,不能行船,到了渣江地带,河面开始宽阔起来,货船可以在江上畅行无阻。这里位于衡州城北偏西,水路到衡州有一百一十里。附近几十里山区的土特产在此处聚集,通过蒸水,运到衡州城,再南由陆路运到两广,北经湘江运到长沙,过洞庭到长江,远销全国各地。南北物产也由衡州经蒸水用船运到渣江,然后流散到各户农家去。因为这个缘故,一个小小码头,逐渐变成了衡阳、清泉两县的最大口岸。渣江镇上三街六巷,百货俱全,店铺栉比,商旅辐辏,不亚于一个中等县城。由于渣江地面重要,设在衡州城里的衡阳县衙门将县丞官署设置在渣江,以便管理。咸丰二年,县丞衙门被饥民放火焚毁,现在又修复起来,照旧行使它的职权。

彭玉麟就住在县丞衙门旁边一栋简陋的木板房里。一早起来,稍事梳洗后,他对母亲王氏说:“母亲,我到外婆坟上去看看。”

王氏知道儿子笃于情义,从小在外婆家里长大,对外婆感情很深。自从外婆去世以来,只要玉麟住在渣江,隔不了三五天,便要到外婆坟上看看坐坐,有时呆痴痴的,一坐个把时辰,硬是用双脚把家门到外婆下葬处之间走出了一条五里长的小路。她对儿子说:“麟儿,你去去就回来,不要停得太久了。”

彭玉麟离开屋门,在一家纸马铺里买了些钱纸、线香,沿着草河(蒸水的俗称)走了两里多路,然后折入一条小道,迤逦进了一座名叫斗笠岭的山冈。这是一座湘南常见的不大不小的丘陵,山不高,全是紫色页岩堆成。这种紫色页岩,当地老百姓叫它“见风消”——刚挖出来,坚硬如岩石,过十天半月,便散碎如泥沙了,山丘表层尽是暗红色沙砾。这些沙砾既不装水,又没有一点肥性,它成了湘南贫困的象征。走到衡清一带,眼里若见着铺满暗红色沙砾的山冈,不用说,这里的农民一定苦不堪言。

斗笠岭上几乎没有像样的树木,只有几株枞树,矮矮小小的,稀疏的枝干在寒风中抖动,如同站着几个缺衣少食的孩子,令人见了既扫兴又怜悯。玉麟外婆的坟就葬在斗笠岭上一块向阳之地。在外婆坟边还有一座稍小的坟,立着一块矮一点的石碑,上面写着:梅小姑之墓。两座坟头各有一株枞树,这是玉麟十多年前亲手栽的,至今仍不到四尺高。

对于玉麟的上坟,王氏总以为儿子是眷念外婆生前的鞠养之恩。其实,玉麟想念外婆,更想念永远偎依在外婆身边的梅小姑。玉麟每次上坟,实际上都是来看望小姑的。今天,他照例在外婆坟头点燃线香,焚化纸钱后,再在小姑的碑下也插了几支线香,燃起一堆纸钱。他站在坟边,心里默默念道:“小姑,我又来看望你了。明天我就要离开渣江,到曾大人军中去了,将会随大军转战南北,还不知有没有再来看你的一天。”

望着坟头被风扬起的片片纸灰,玉麟眼睛变得模糊了,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玉麟父亲彭鸣九因家贫,二十岁时离开渣江投军,在绿营多年,积功升至安徽怀宁县三桥巡检,后又迁合肥县梁园巡检。鸣九娶妻王氏,王氏为浙江山阴人,父亲是个老塾师。王氏十二岁时,父亲弃养,母亲周氏带着一子二女守节。王氏择婿甚严,三十岁时才嫁给鸣九。以后王氏的哥哥在安徽芜湖县衙门做了个文案小吏,周氏便带着满女跟着儿子住在芜湖。

嘉庆二十一年,玉麟出生于梁园巡检司署。十岁那年,舅父为玉麟在芜湖找到了一个品学俱优的先生,于是就在那年告别父母来到芜湖。玉麟的姨妈五年前正要出嫁时,却不幸得天花身亡,舅父虽成亲多年,却至今未生得一男半女,外婆王老太太常感膝下冷寂。对于玉麟的到来,真如天上落下一颗星星,欢喜不尽。玉麟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且秉性笃厚,对长辈恭顺,深得外婆和舅父母的疼爱。

一个冬天的午后,玉麟放学回家,绕道到附近一座小山上去看腊梅。刚到山脚,见山沟边躺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脸色青白,两眼微闭,玉麟吓了一跳。心想:这女孩一定是病倒在这里,天气这样冷,若不叫醒她,病会加重。他蹲下来,推了推她,喊道:“小大姐,你醒醒。”喊了几声,那女孩醒了过来,睁开双眼望着他,却不作声。玉麟问:“你是不是病了?”女孩摇摇头。玉麟好生奇怪,没有病,为什么躺在沟边?他想了想,又问道:“你是饿得很厉害?”女孩点点头。“我扶你起来,你到我家去吧,我请你吃饭。”女孩望着玉麟,仍然没有作声,眼睛里流出两行泪水。玉麟明白她心里在感谢,于是扶起女孩,一路搀着她回到自己的家。玉麟把情况跟外婆说了,王老太太也很怜悯,怕饿过头的人一时受不了硬饭,赶紧熬稀饭给她吃。那女孩狼吞虎咽吃了两碗稀饭后,气色好多了。王老太太又收拾好自己的床铺,要女孩睡到被子里去暖和暖和。那女孩激动地叫了声大娘,双膝跪下去,给王老太太和玉麟磕头,慌得玉麟赶快扶起她。王老太太要女孩休息,把玉麟拉出门外。王老太太把这事告诉儿子和媳妇,舅父母都称赞玉麟这事做得好,说心肠好的人今后会有好报。玉麟很高兴。

到了掌灯时,那女孩还未醒过来。王老太太进屋,坐在她的旁边。眼前这个孩子,王老太太越看越像自己的满女,看看想想,竟然流出了几滴泪水。过一会儿,女孩醒过来。她一眼看着王老太太慈祥地坐在自己身边,心里暖洋洋的,如同看到妈妈一样,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大妈”。她向王老太太恳求:“大妈,我不走了,我就留在你这儿吧!我什么活儿都会做。”

王老太太吃了一惊:“孩子,你怎么能不回家,父母怕都要想死你了。”

女孩流着眼泪说:“大妈,我没有父母,也没有家。”

王老太太扶着女孩坐起,说:“孩子,你为什么昏倒在路边,你把详情给大妈说说吧!”

女孩点点头,穿上衣,坐在床边,就像对自己亲生的母亲一样,倾吐满腔苦水。

原来,这孩子姓梅,名叫梅小姑,今年十四岁了,是浙江嵊县人。两年前,父亲得痨病去世,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谁料半年后,小姑十岁的弟弟又得天花死去。儿子的死,给小姑母亲沉重的打击。自那以后,母亲便病倒了,家贫无钱医治,拖了一年多,也下世了。剩下小姑一个女孩子,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小姑虽然没有读过书,心眼却灵秀,裁剪针黹,煮饭烧菜,样样都做得好,模样也长得出众。街坊邻里有心肠好的,常常送点东西给她吃。也有人叫她做点女红,送她些手工钱。这样过了半年。

同类推荐
  • 惊变23天

    惊变23天

    肖飞从昏迷中醒来,发现处于一个黑暗的空间,鼻子里满是血腥味,听到的全是惨叫和呼喊。过了许久,他的记忆渐渐恢复:十几分钟前,他们乘坐从通宁开往枰州的大巴车半道遇上泥石流,被迫转入一条废弃隧道暂避,结果隧道发生坍塌-------
  • 跤王

    跤王

    一个没练过摔跤的人,抬脚便将天津卫赫赫有名的谦德庄跤场给“踢”了,这事儿听着玄,似乎和臭虫坐月子——生个大狗熊一样不可能。臭虫生不了狗熊,可傻楞却可以把谦德庄那十几名跤手“扔”了,这是天津三十年代的事,傻楞还上过当时的报纸呢。傻楞其实不傻,只是缺少心眼,干啥傻实在。刚到黑牛城林场那会儿,外边叫场主、场内称侯掌柜的吩咐说,傻楞你赶明儿把房后那片林子平了,我打算盖草料房。说完侯掌柜便进城了。两天后侯掌柜的回来,房后那片林子没了,傻楞轮着大板斧,干了一天一夜,三亩多的林子全让他一人剃光。
  •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中的作品既凸显了地域特色同时又超越、淡化了地域色彩,既有边地文学的苍凉,因着苍凉亦不乏温情、温暖底色,构成了文学意义一定程度的广阔视野。作品从敦实淳朴的故乡走向了边疆的苍凉广远,又从苍凉边疆走向到了大都市的拥挤纷杂,作者所表达的每一次精神地理的变迁,首先体现为生存地理,因而这种感知和承载动影中有着诸多生命的纠结:精神的强大、悲壮,现实的琐碎、无奈、无解,更有着坚忍、温暖,绵绵不绝的溪流涌动。
  • 第十三个人

    第十三个人

    不存在的幽灵、恋人令人窒息的缠绵、情话蔷薇之血X、痴迷成恨、7个凶杀现场,7个爱情败局。渣男、陷害、诡计、活尸……柔情满载又如何,甜言蜜语又如何。当一切成空,所谓爱情只是一场骗局。最深的爱是恨。最深的恨则是一份平静。大火、毒药、臆想、痴迷以爱为名的杀意,假借正义之名的无情复仇。
  • 岗位

    岗位

    沈健行副教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已到了收放自如的地步,这不,下午4点30分,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音刚刚出唇,下课铃声就响了,那悠长而又舒缓的旋律,仿佛为他以王者之姿欣然谢幕而特别设定的背景音乐似的,将师生都倾力参演的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情景剧推向尾声。而几乎是同时,他口袋里的手机也剧烈震动起来,一看来电显示,是他的妻子周冰如,不禁暗自佩服她对时间的拿捏也是如此地恰到好处。周冰如在学校宣传部工作,说是晚上要招待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要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并为女儿提供入睡前的一条龙服务,包括做饭、洗澡、讲故事等等。沈健行不敢抗旨,虽然对她电话中不容商量的口吻略有腹诽。
热门推荐
  •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死修罗道

    不死修罗道

    不死的火焰,不灭的意志,不毁的身躯。纵然前方坎坷难行,我亦向前不回头。只因我是不死修罗。我要成就修罗之身,我要横扫无尽深渊,我要摆脱预言的灾乱。我要成就巅峰。
  • 赤子丹心图报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赤子丹心图报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爱国从来不是没有缘由的,少年时期在日寇的铁蹄下耻辱地活着,激发了季羡林先生一生的爱国情怀。本书选取了这一段经历,以及季老论述爱国主义、热情讴歌祖国大好山河、缅怀代表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名人的文章,培养中国孩子的爱国情怀。
  • 渔生苦短

    渔生苦短

    我堂堂男子汉,得想办法解除宗门食堂大妈的身份,和大王长相厮守
  • 厨神甜妻:总裁的私人诱宠

    厨神甜妻:总裁的私人诱宠

    十年前,颜汐后悔没有说爱他十年后,两人在一起之后,陌瑾对颜汐宠爱无度,持续升级,吃她做的菜,索取她的爱。陌瑾:“确认过印记,遇见对的人!”〖欢迎来②群:235814368〗
  • 邪王霸爱:溺宠狂野小兽妃

    邪王霸爱:溺宠狂野小兽妃

    以为的深爱,却不过是把她当成一枚棋子,利用过了,她连叫花子都不如。她静静看着他美人在怀,只为让自己心死。却在珠胎暗结,蓦然回首时,才发现那个护她周全的始终都是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我们的善良,都带点锋芒

    愿我们的善良,都带点锋芒

    善良是很珍贵的,我们当然要做善良的人,但善良并不等于不辨是非、没有原则或者被利用。如果你的善良成了别人得寸进尺的砝码,就应该果断露出棱角来。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这是一本给那些善良到软弱的年轻人定制的心灵排毒书。作者用犀利而深刻的文字,采用“引子+事例+总结”的形式,直截了当地戳中了“我们喜欢做老好人”这一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痛点,并针对痛点带来的困惑和挣扎进行了层层剖析,有些当头棒喝的劝诫意味。让读者在幡然顿悟的同时,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既能保有善良又能坚定做自己。
  • 最高秩序

    最高秩序

    混乱秩序,罪恶温床;黑暗宇宙,权力扩张。人是否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顺应这个破落时代,沉沦到欲望与邪恶中?宇宙神的尸体、序主的秘密、奇物降临、另一个宇宙、一扇门、三把剑……林星光:“这些都与我无瓜,我只想回家,然后生很多很多猴子!”希尔莎:“……地星人不可理喻!”林十五:“先接我一招,庐山升龙霸!”辨泰:“我觉得你比我更变态?”贾斯特:“……地星人不可理喻!”众人:“你为什么学人说话?!”皮猴:“生猴子…我也有点想家了!”…………这是好几个小人物的小故事。
  • 漫游仙世记

    漫游仙世记

    某地有逆天法宝现世?辛和:不要看我啊我就一路过的,真的!捡了两块石头,滚了。哪个限制人数的秘境名额要开啦,师傅给她争到一个名额?辛和:哦我不要去秘境!离宗出走了。发现了能口说人话,能探宝能护主的各类可收做灵宠的妖兽?辛和:哇好厉害!再见!把妖兽用来垫屁股的一块破木头一捞,溜了。众人:……很多年后,全修仙界都知道了,天玄宗有一名修士,不爱法宝,亦不收灵宠,就喜欢到修仙界各地去收破烂。辛和:冤枉啊!这明明是用来……天机不可泄露,就不告诉你,哼!一句话的正经简介:辛和最大的金手指就是她自己。排雷:1不是废灵根。2不是重生文,不是穿越文。3无感情戏男主。新手开坑,希望大家能收藏,投票支持。
  • 全世界最爱我的那个人消失了2

    全世界最爱我的那个人消失了2

    歧途少女改头换面重遇腹黑初恋,张芸欣人气催泪小说第二部。遭父母遗弃的董小舞被“老爹”董明伟收养在安和巷,与其他十几个孩子一起被迫学习偷盗。十七岁的雨后,小舞与前来寻找母亲的展凌萧相遇,雏菊般明丽的女孩,干净俊朗的少年,青春的暧昧情愫茂盛生长,让人恐惧、贪恋又向往。因为这段际遇,小舞努力回归正途。不料,为了救出被囚禁的母亲,展凌萧举报了安和巷窝点,董明伟自杀,小舞入狱两年,恨意深埋。出狱后,她改头换面,以陆佳期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在一次慈善活动中与展凌萧不期而遇……那些碾碎的美好,残忍的诀别,明明一切都已经到了尽头,毫无转圜,命运却将他们再次捆绑,不到山穷末路,绝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