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2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漫画家和散文家。1914年起就读于著名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成为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入室弟子,迷上了美术和音乐。1921年东渡日本,继续学习绘画和音乐。他学画师从恩师李叔同,出版过《护生画集》、《子恺漫画》等画册。成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创始人。

在散文方面,丰子恺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即开始从事散文创作,直到晚年从未间断,历经半个多世纪,收获甚丰。曾先后出版了《缘缘堂随笔》、《子恺小品集》、《丰子恺创作选》、《缘缘堂再笔》等十多种散文集,其中又以《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最为著名。本书以这两本文集为蓝本,选编丰子恺在各个时期创作的内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并以创作时间的先后编排顺序,再配以作家的同题材漫画作品,以便小读者对丰子恺的文与画有一个比较鲜明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缘缘堂”最初是作家在上海寓所的名字,其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弘一法师正云游上海,丰子恺请他为自己的寓所命名。弘一法师就让他在纸上写了一些自己喜欢且可以随意搭配的字,团成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结果作家两次均抓到了“缘”字,遂命名为“缘缘堂”。丰字恺很喜欢这个名字,后来他在家乡建造的居所亦从之而称,并以此名其散文集。

丰子恺的散文除去一些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如《山中避雨》、《庐山游记》、《上天都》、《食肉》、《癞六伯》、《吃酒》等。他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性思考。《山中避雨》里先写游西湖遇雨,接着很自然地去茶铺避雨,而铺子里的茶博士的拉胡琴亦是彼时彼境最贴切不过的场景。因了同去小女孩的扫兴,作家自自然然地走过去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拉了起来,这时候,一缕温馨的情愫随琴声悠然响起。琴声歌声将避雨的人们汇集在一起,“愿人们同声齐唱,愿人间十分温暖”的人生社会理想,被作家融化到这琐碎的事件描写中,一切皆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当然,丰子恺的作品中,以他那“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为主角的文章总是最吸引人的,在充满着趣味的字里行间深蕴着作家的人生理念。子女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在他眼里都是那么鲜活,且内涵至洁的人类本性。以儿童为审美对象,是丰子恺艺术创作的一大主题,在漫画或散文中皆是如此。这类的散文作品较多,如《华瞻的日记》、《给我的孩子们》、《忆儿时》、《儿女》、《作父亲》、《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王囡囡》等。

丰子恺热爱孩子,珍视童心,并以此来反照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做作,是他儿童类题材作品的主题。随笔《华瞻的日记》,作家干脆用儿子华瞻的口吻,来写他的所为所思,直接表现孩子特有的“荒诞不懂事”的思维,而这正是作家主张呵护的“童心。”童心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兴趣本位。由于天真幼稚,孩子们往往不循常规,一味凭着自己的兴趣喜好率性而为。华瞻凭着趣味,非常投入地与郑德菱玩骑竹马游戏,到了吃饭的时间而不愿意吃饭。在大人看来,该吃饭时自然应首先吃饭,这是生活常识。孩子们却全然不管。

当然,孩子们也要吃东西,而且还会吃得非常投入。散文《儿女》就写了夏夜和四个孩子一同吃西瓜的情景。面对美味的西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表现。在作家看来,孩子们的“作品”,三岁的阿韦的音乐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直接地表现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的诗,已打了个折扣,但犹流露着活跃的生命力。至于软软和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就更肤浅一层,然而,孩子们在吃西瓜时全身心地投入,其明慧的心,比大人们所见的已完全、纯粹得多。表达了作家对孩子的欣赏与靠近。

二是自我中心。儿童尚不知自我约束,更不会伪饰自己的要求。《送阿宝出黄金时代》就回忆了幼时的阿宝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捣乱分子”。而当作家看到阿宝居然主动把珍贵的巧克力拿出来分给弟妹们时,明白“成长”已不可遏制地来临了。此时的作家既欣慰又若有所失,心态颇为复杂。

三是对世间万物充满情谊。孩子们分不清人与物,往往把世间的一切当成是与自己一样有灵性的动物。在丰子恺看来,凡是能保持儿童这种天性的人,就有了一颗艺术家的心。他在散文中常常惊喜地向读者描述孩子们的这份天性: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的泥人,华瞻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自己失手打破了,号哭得比谁都伤心。阿宝认真地给凳子穿上自己和软软的袜子,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童话《有情世界》写了儿童阿因的梦。在梦中,月亮姐姐、白云伯伯、蒲公英、松树、杜鹃花、溪涧妹妹,都成了与阿因一同玩乐的伙伴,童趣盎然。

丰子恺憧憬超越功利的童真世界,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两者相对立看待。《给我的孩子们》就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这一思想。但是,孩子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的丑恶终于要暴露在他们面前。丰子恺眼看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不禁为孩子们的将来深感忧虑。老大长成了懂事的少女,丰子恺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表达了自己悲喜交集的心情:“然而旧日天真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时时会有冲突。美好的儿童世界是脆弱的,经不起丑陋的成人世界的冲击。作家想要呵护童心,有时也不免陷入尴尬的境地。散文《作父亲》就写了一个尴尬的小故事。卖小鸡的贩子见孩子们对小鸡喜爱之极,咬定高价,不肯松口。小鸡没有买成,作父亲的要怎么办呢?丰子恺自然不忍心将成人世界可恶的“游戏规则”教给孩子们,但孩子们迟早要融入社会,也迟早会接受这一切。这是最最无可奈何的。

丰子恺的散文习惯用一种看似平淡且相对闲适的文字与意境来表达真情实感,即使是针砭时弊的批判也还是用比较温和幽默的调子,与同时代的主流作家们那种唇枪舌剑似的锋芒相去甚远。因此,他的文章在现当代文坛自成一格:率真,朴素,富有诗趣,亦不乏理趣。

《车厢社会》是丰子恺描写世间众相,讽刺社会不平的代表作。作家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车厢社会比作人类社会的缩影,对种种的众生相作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温和地嘲笑了人事的纷扰和世态的滑稽,不平于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势力和不平等。立意鲜明,主题尖锐,但文风并不锋芒逼人,这是作家这一类型作品的特点。

当然,作为一位进步的爱国的知识分子,温和的丰子恺在面对民族大忧患时,同样表现出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抗日必胜的信心。1938年,抗战的硝烟弥漫了作家的家乡,丰子恺扶老携幼举家逃难,这一遭遇被写入了《还我缘缘堂》、《爱护同胞》等一系列作品中。文章夹叙夹议,逃难途中的艰辛,民众生活的颠沛流离,对战争的反感,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战胜困难的信念都被如实记录下来。组成一幅战时生活的众生相,而这众生相中却使人读到了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讲究文如其人,散文尤其如此。丰子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为人真率一如一个大孩子,他的散文更是“文品如人品”:满腹情愫,一掬而出,不带一丝虚假造作。在他的作品里,几乎一切都敞开着,不存在隐秘的角落,没有灰暗的蛛网。年轻的读者们,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请拿起这本书来,认真地读一读吧。

编者

同类推荐
  • 心若孤独:广平诗词

    心若孤独:广平诗词

    本书为一部以抒情为主的诗词集。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的诗词作品,从1998年艰难的打工岁月至今,记录了作者看到的每一处风景,经历过的难忘之事。有登高望远时感受到的“一缕清风眉宇间”的惬意,也有“流水一去恨茫茫”的无限忧伤。有对杜甫、李煜的崇敬之情。也有对自己多年孤独无依,独自飘零的深深慨叹以及与疾病作斗争时的痛苦无奈之情。还有作为一名志愿者对社会上最贫困最弱势群体的怜悯和大爱之心。可以说浸透着作者的血和泪。作品大多从现实主义题材出发,但其中也不乏作者的浪漫主义色彩。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浪迹词

    浪迹词

    浪迹词是作者游历四方所作的词。分别是在河南省郑州市开会;深圳出差;西安及关中地区开会、出差、游历;青海省西宁市开会、考察、游历所得的共计301首词。
  •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

    王世敬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科学家。他享受国务院授予的特殊津贴,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的奖励。王世敬先生不仅发表了许多学术价值高的论文,而且还写成了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的书——《历史的足迹》。从书中可以看到一位科学家、知识分子的缩影,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热门推荐
  • 城郊小医生

    城郊小医生

    自幼被一个神秘老头当成超级医生培养的孤儿叶修,为了积蓄力量复仇,进入燕京城郊区一个小医院成为了一个普通医生,想要低调平静地过日子,却接连遇到各种状况……
  • 救忘录: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

    救忘录: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

    本书收录了作者50余年的阅读札记,涉及文史、哲学、教育、文学等领域,既有其因书与作者(如汪曾祺)相遇相识相交的故事,又有因书罹祸仍嗜书如命的经历,于细微处见大识,处处摇曳思想的烛光,是广大教师提高修养的必备书。
  • 八十述怀

    八十述怀

    自从1999年2月11日老伴儿萧乾去世以来,我只身回到复外木樨地这座单元房里的家,生活了将近八年半。我是个从小就很会安排生活的人。1941年6月,我三姐常韦患骨髓炎住进东单三条胡同东口的日本同仁医院,足部动手术。妈妈原先是让四姐和我轮流陪床照顾病人,然而四姐只值了一天班,三姐就不要她了。四姐天分高,擅长弹钢琴,没看她怎么用功就通晓了英法德日文。她亲口对我说过:“我能一目十行。”但压根儿不知道该怎样护理病人。于是,由我当全职护工,一直陪三姐在病房里住到八月底出院。当时我在圣心学校读英文,学校就坐落在三条胡同西口。
  •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 您好我的爱人

    您好我的爱人

    陈炜和他的“爱人”,每天工作中的喜怒哀乐
  • 再梦一回我的王妃

    再梦一回我的王妃

    她本是七城之中人人闻风丧胆的妖女敬萱,一次战役,被敌国王爷孟祁一剑刺死,坠入传说中无人敢进的魂归洋。他是七城之中人人称颂的温润王爷孟祁,殊不知,面具之后的他,阴沉腹黑,隐忍多年,只为报仇。一朝重生,她只想重活一世,杀尽前世利用她之人……
  • 穿越之和妖谈恋爱

    穿越之和妖谈恋爱

    穿越以后的蓝清雅结交了很多好友,还招惹上了一只奇怪的狐妖...
  • 林深深,鹿萌萌

    林深深,鹿萌萌

    失读症患者鹿可一直走在被嫌弃的路上,全校都知道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倒追新闻系才子林深。可他不但收下了她错字连篇的情书,还帮她批改病句。鹿可难以置信,他却说:“因为你的情书只有我能看懂。”就在她满心欢喜倒追成功之时,林深却突然失踪了。五年后他们再次遇见,可他居然问她:“你是谁?”鹿可没想到,那个带她走出阴霾的温暖少年,居然是一个患有多重人格的深井冰。失读症插画家&人格分裂游戏设计师的爆笑重逢之旅。
  • 人不可貌相

    人不可貌相

    颜溪天生长着一张苦情剧女主特有的脸,就连小区后门摆摊算命的老头看到她,都要摇头叹息加感慨,这女娃长得一脸苦相,命运多舛,可惜可惜。颜溪:……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颜溪觉得,虽然她有一张苦情女主的脸,但是她有一颗喜剧女主的心啊。
  • 大佬可否帮忙补个天

    大佬可否帮忙补个天

    号外,号外女娲重生了女娲又被天道坑去补天了女娲把天道们拍进墙壁里扣都扣不出来了女娲妥协了女娲做任务去了女娲被本土天道针对了女娲在任务中浪的起飞了女娲拿着道具补天了…………重生穿越人士纷纷表示,别给他们重来的机会了好吗,一点体验感都木有!本书又名《女娲她不想补天》、《您有新的补天任务,请接收》、《我补天的那些年》本文全是作者的脑洞,有些地方大家别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