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7400000023

第23章 回看那时天空(1)

1

看看表,也快凌晨1点了,常德点击“开始”菜单,关闭系统,对话框弹出,确实要关闭计算机?是。然后就有小孩子的笑声突然响起,很灿烂的笑声,又一下子被收回去,屏幕转黑。

结婚两年多,妻子文去国外念书,也走了两年多。

灵子问他,为什么要结婚,他也回答不上来。

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

好象没有。只不过那时感情很好,好到一定要用一种形式来表示,就决定用婚姻了。

每天都这样在办公室里呆到很晚,然后熄灯、关门,回家。

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到累得双脚提不动了再扬手叫车。回到家一个热水澡一冲,倒头便睡,连梦都没有一个。

这是好方法,解决寂寞的好方法。

不过只适用于一时。

就好象生病吃药,一开始总是特别管用,药到病除,慢慢有了抗药性,只好再试新的药。

大学毕业后,常德被分配在机关里做,机关里的工作通常不会多,最忙的时候也只忙到下午三点,平常大多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打打电话聊聊工作,这就下班了。

要想在官僚机构里混,首先要学习的功课就是如何把手边的工作分配出去。这可难不倒从小学起就担任学习委员的常德。学习委员嘛,要做的就是怎么把手边的一大摞本子发下去,发到只有自己的那一本。

一做也做了好些年,有了官位有了权。星期六星期天的,叫上一大帮子朋友,一起开了车出去玩。

两个人认识,有着不同的版本。他们应该算很普通的那种,朋友的朋友,一起带来玩,就这样认识了,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感觉,文那时大学才刚毕业,常德倒是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

那个圈子里,也是巧,都是一对一对的,不是男女朋友就是新婚夫妇,就他们两个人,还没什么固定的伴儿。

自然而然走得比较近了。

他比文大整整八岁,他只把她当小妹妹。

后来文打电话给他,说她有个女朋友失恋了,想找个男朋友,最好象他们那些人一样,有体面的工作,良好的收入。

他的部门正好有个刚分配进来不久的年轻小伙子,他和文,理所当然的当了回红娘。

约好了四个人一起吃顿饭的那天,他开车去接他们。

第一个上车的是她的那个女朋友。

“常德你人真不错。你现在有女朋友吗?”他摇摇头。

“没有?那就找一个嘛。文怎么样?平常看你们也挺谈得来的。”

“她啊,太小了。再说,现在大学里出来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有男朋友了。”

“她和她男朋友三个月前刚分手。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她的生日。”

“哎呀,那还要帮她买生日礼物呢。”

他为文选了一个水晶盒。

盒子是一种容器,她会放什么进去呢?

四个人见了面,红娘的任务完成,他和文很识趣地提前离开。

在车上,他把礼物递给她。

“我没想到今年生日还会有人送我礼物。”

她只说了这句话就开始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他说你别哭了,以后我都不会让你哭。文把头靠在他肩上,抽抽嗒嗒地说“好”,说“你是一个那么有责任心的男人,我觉得我可以把我的未来完完全全的交给你。”

从那天开始,他们就在一起了。

2

他买了药酒、西洋参、水果、鲜花,去看望文的父母,希望他们可以允许他和文在一起。

文的家境非常优越。父亲是区里的局长,母亲是大学里的副教授,住在五原路上的花园洋房里。

常德的父母都是教师出身,家里并无太多闲钱,一家三口,挤在老式里弄的石库门房子里。夏天一到,狭小的弄堂里挨挨挤挤地放满了躺椅,家家摇了蒲扇坐在外面纳凉。

他没有把握。

去的前一晚,他整整想了一夜。想一想,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再想一想,自己能否背负这样的责任,走上一辈子?

他不是随随便便谈恋爱的人,恋爱对于他来说,就是为了以后能过渡到婚姻生活中。

婚姻是需要爱情来开始的,但是只有爱,没有承担,能实现一生的承诺吗?

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明白这样的道理了。

能让自己喜欢的女人高兴的唯一办法,就是做一个温柔的、有责任心的好男人,最好是日日陪着她。

这样的想法,最早是外婆告诉给他的。

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小时侯的他,是在外婆的唠唠叨叨下长大的。

风和日丽的下午,外婆搬把藤条椅坐在弄堂的墙角晒太阳,他就坐在一旁的小凳上管自己玩。有时他坐厌了,一个人张开了双手学飞机,从弄堂这头的老虎灶飞到那一头的公用厕所。

外婆似乎很怕冷,总是袖着手,眯着眼,嘴巴一扁一扁的念念有词,往事在微风中一页页翻过。

3

外婆的母亲,早在2、30年代就从家乡江苏启东来到了上海。上海的钱好赚啊,赚够了就回家造房子、买地、享儿孙的福,别人都这么说。

去的人多了,传回来的都是好消息,就信了。

搭了船到了上海,才发现,这钱,是有的赚,却比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辛苦,更是翻了几番。

外婆的父亲身体并不结实,比不得村里阿牛阿满的蛮壮。

依了同乡的介绍,在码头上背煤背米,几袋一码,路都走不动,更不要说是走过那长长的踏板。

积劳成疾,先是半夜里咳得吐血,慢慢的下不了地,再后来,花光了赚来的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后,扔下外婆母亲和年幼的外婆,先自去了。

女人擦干眼泪,知道还得生活下去,回家也不是个办法,肯定被乡里人瞧不起,又是孤儿寡母的,活该受欺侮,便铁了心思决定在上海挣扎下去。

没念过书,没什么文化,既不擅长女红又不会梳机巧的盘头,还能做什么?

托了人介绍,去人家家里做帮佣。

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后来索性包下了整条弄堂的马桶。

清晨5点钟就要撑着身子起来,挨家挨户的收,廊檐下的马桶,一个个,一直要忙到天光大亮,才洗刷干净了,斜斜靠在各家墙角,马桶盖子搁在那儿滴水。

一晃十数年。

女儿就大了。

该给说亲了。

一日听得其他女佣议论,也凑过去听,听仔细了,是“开布店的王先生要在上海讨一房”,母亲并不情愿自己清清白白黄花闺女平白了送去做小,要名无名,要份无份的,凭什么?!

可是人家王先生有钱。

王先生也是个苦出身,先在布店、绸缎庄里当伙计,慢慢的熟悉了各种通路,跟东家打了招呼,做了“跑街先生”,做久了,渐渐成了有名的供应商,上海那些涂脂抹粉、穿金戴银的太太、小姐,身上穿的时新料子,大多是王先生天南海北采购了来。

战争虽然一日比一日局势紧,上海这个孤岛上照样夜夜笙歌。衣服总要穿的,社交名媛们,更是要穿得好。没看斯佳丽去见白瑞德还要扯块窗帘料子做件翠绿新衣么?

抗日战争结束后,王先生已经开了2、3家布店。

家里早按着岁数给娶下了正房太太,置在乡下,伺候公婆,照顾2男1女3个孩子。

忙着四处奔波,却也耐不得偶尔的寂寞。再说了,一个男人孤身在外,没个女人拾掇拾掇缝缝补补的,怎么过?

便有了这“娶小”的由头。

外婆是看到过这位王先生的,王先生也住在这弄堂里,见过面,不好也不坏的,没什么印象。

一回家,外婆娘就跟女儿说起了这件事,语气是商量的,商量中又有着试探。

委屈是一回事,不用再倒马桶是另一回事。

都说女儿跟娘亲,因为女儿大了,也就是个女人。女人和女人,是可以有商量的。

外婆人不大,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也想住进体体面面的木楼梯、亮堂屋子里去。

这就同意了。

这就搬进了这条满是石库门房子的里弄,“天福里”。

也没享过什么福,时势就变了。

解放军进城了。

外公仗着自己是苦出身,没跟几个生意上的朋友撤去台湾,坚决留在了大陆。

不久公私合营,外公响应号召,要做光荣的无产阶级,便上交了布店。无产阶级指示他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他担任了合营后的布店的副经理。经理是劳苦大众,并不懂得经营,外公有时就指手画脚的指挥,并不受人欢迎。

转眼就到了50年代中期,“三反”、“五反”运动开始了,上级领导找到外公,指示他两条道路:一是全家老小齐齐迁到甘肃省,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开发大西北运动中去。另一条道就是要在上海挨批,把他小资本家的剥削本质暴露出来。

看多了生生死死,外公觉得,赖在上海还不如远走他乡,就此选择了走。

外婆也想随了去,外公常年在外奔波,她和他本来就聚少离多的,去哪儿她倒不在乎,反正还年轻,身子骨也硬朗。

领导们便出来干涉,说你是遭受迫害的,怎么还不和他划清界限?

勒令外公和他乡下的结发妻子带了两儿一女迁去甘肃。

结发的老妻后来葬在了那片“鸟不拉屎”的黄土地上,到死也没能还乡。

“嫁给他等于是守活寡!”每次外婆都会以这句话结束她的回忆,两粒白玉耳环象煞两滴清泪,从她踏进王家门开始就一直滴滴答答着,淌了多少年也没个完。

4

喜剧总在一个好结局后画上了句号,一切都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而悲剧,有着绵延的回声,断断续续拖拖拉拉,不知何处是归程。

常德的母亲因为出身不好的缘故,自小受够了排挤,对外公不尴不尬、不清不白的身份好几次都恨得咬牙切齿。她向往党,向往着崇高的革命事业,无产阶级是光荣的、工人阶级是强大的,这样的观念在她心里扎下了根,一扎就是几十年。

可是天不遂人愿,她强烈要求进步的心、想向党靠拢的愿望,一次一次被无情打灭。每一次,都是从幸福的顶峰跌进失望的深渊,渐渐地,她的话少了,她不会笑了,她从少女时代起就开始沉默寡言,内向,自己的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后来师范毕业了,她被分配到地区小学做老师。她依旧不声不响、沉默寡言、默默的埋头苦干。到了应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是由组织上出面为她牵线,学校里比她年纪大的、又是单身的年轻男老师本来就不多。问她有什么要求没?常德母亲一字一字掷地有声,“想要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同志做自己终身的革命伴侣。”

就只剩下了常老师。

组织上说得清楚,三代贫农的后代,根正苗红的好青年,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母亲很满意。

外婆却直皱眉头嘟嘟囔囔,“他又没家底,你嫁他岂不是要吃苦,你还嫌吃苦没吃够?”又换一种语重心长口气,“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女人青春一晃就过,你小心以后会后悔。”

母亲置之不理。“你懂什么?就是因为你不求上进,贪慕虚荣,一心想过好日子,所以嫁了个小老板,又是做小,害我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你当时怎么不嫁给共产党员?现在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我的事你少管!”说完扬长而去。

常老师是入赘进门的。

外婆打心眼里瞧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农民。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么?自己入王家这些年,眼界倒也开阔不少。看常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透着农村土气,真是越看越来气,又同在一个屋檐下,不看都不行。

常老师本来生性善良,烧饭做菜什么的,也在行。只是这日子不安生,他的心也开始躁动起来。随着学校里帮派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他骨子里农村孩子的耿脾气全冒了出来。他参加了他妻子的对立帮派。

革命是坚定的,个人有个人的主张。

于是在学校斗,互相忙着贴大字报,下了班继续斗,直斗个昏天黑地,鸡飞狗跳。常德那时已经4、5岁,只看见父母下了班,回到家,拉上窗帘就开始打架。

一个骂,“穷鬼,脱底棺材的儿子。”

另一个毫不示弱,“资产阶级小老婆的女儿!”

揪头发摔胳膊,从后房直打到前房。

常德躲在外婆房里不敢出来。

5

外婆年纪大了,脑子却不糊涂。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这些,肯定不好,只好暂时先躲一躲了。

躲到什么地方呢?

外婆自己是只好回故乡了,可小外孙还有将来要考虑,怎么办?外婆不愿他在农村生活,怕他沾染了那些习气,一辈子都改不过来。

想起了外公的另外三个孩子。

她和正房太太的关系处得不错,她很尊敬正房太太,逢年过节,应有的礼数一样不少。所以四个孩子虽然是同父异母所生,感情倒不生分。

正房太太的三个孩子都是从小去了甘肃的,其中就数大儿子最有出息,中专毕业后正好赶上安徽煤矿招人,就去了矿物局。

几年下来混得很不错,做了一个小科长,后来娶了当地的女子,生了一子一女,日子过得很是安逸。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在淮南市,好歹也是个省城。

她找了弄堂里会舞文弄墨的老先生,写了信寄过去,不久回音就来了。说是尽管过来,不少一双筷子,老太太您尽管放心,万万不会亏待了这孩子。

6

大舅舅说话很算数,不久就搭了火车来接常德。

那一年,常德5岁。

是他童年里最最快乐的日子。

没有人揪着他耳朵大声呵斥、没有拳打脚踢的影子在眼前晃来晃去、每天玩得多晚回家都有香喷喷的热饭菜等着……

常德后来长大了,细细回忆一遍,再回忆一遍,犄角旮旯搜个遍,噫,没有,真的就那两年好时光。

表哥比常德大一岁,两个半大小孩都不会打架,偏偏喜欢凑热闹,整天跟着院子里其他小孩去街上混。有小孩被打倒了,也偷偷攥个小石头躲在人群里,跃跃欲试了半天,石头是扔出去了,却只砸起一溜黄土。

根本不敢往人身上砸。

表姐比常德大三岁,已经念小学了,下课的时候总不忘给两个弟弟包一点瓜子、花生、几块茶干。回到家往桌上一放,两个弟弟就扭扭打打扑上去,抢来的东西才好吃嘛,小姐姐扭头看看,嘴里嚷嚷,“哎呀,别打了,都有的,都有的。”一边上去分开他们。常德最喜欢小姐姐,就乖乖的松了手。表哥一看没人跟他抢了,也觉得没劲。小姐姐一人分一份,自己从来都不要。

等她功课做完了,两个弟弟也吃得差不多了,小姐姐就一手牵了一个出去逛街,彩霞满天,景色很好看。

常德后来跟灵子说起自己的童年,灵子不信。

问他,“你真的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你吃饭从来不用看人脸色?你闯祸了他们不冷冷对你?”

常德肯定,“没有。”

确实没有。

那时小表姐有一辆童车,十分耀目,没事就骑着出去转转。常德看了心里痒痒,趁姐姐去上课了,偷出来骑,一骑骑到街上去,撞到路边堆放的水泥管子,车子前轮当时就扭变了形,常德吓坏了,他倒不是担心舅舅舅妈会骂他打他不给他吃好吃的,他是担心小姐姐生气了,从此不理他。

磨磨蹭蹭挨进家门,姐姐还没回来,舅妈正在厨房里炒菜。转头看见常德蔫蔫的,不声不响哭丧个脸,就问,常德,你怎么啦?

常德支支吾吾,“我把小姐姐的车子弄坏了。”

“好,你惨了,你小姐姐回来肯定哭死。看你怎么办!”

过了一会儿门响,舅妈看看钟,“常德,肯定是小姐姐回来了,你快一边墙角站好,姐姐看到你已经认错了,就不会再生气了。”

果然小姐姐背着书包回来了。

进门先还高高兴兴的,看到常德站在墙角还纳闷,“妈,怎么弟弟站在那里?”

说着,伸手去拉常德,一眼看见弟弟身后那辆变了形的童车,几乎不相信自己,赶忙蹲下身,心爱的车子果然是坏了。

姐姐“哇”一声放声大哭。

一哭哭了一个多小时。

舅妈出来打圆场,“你看弟弟多可怜,站到现在了,来,弟弟给姐姐认个错。”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7

“难怪你一直天不怕,地不怕的,你倒没有什么童年阴影!”灵子打趣。

“我大舅舅是个很宽厚的人,我表哥也很老实,他们对我确实很好。我后来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又去住了两年。”

同类推荐
  • 影子武士(汤姆·克兰西军事系列)

    影子武士(汤姆·克兰西军事系列)

    作为汤姆·克兰西和美国前特种部队司令卡尔·斯廷纳合著的一本纪实性著作,作品详细介绍了美国特种部队诞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它所参与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关美国特种部队的招募、选拔、训练以及领导体制等方面的资料。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特种兵已经开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美国军方一直视这些战斗“精英”为另类,对他们非传统的战斗方式嗤之以鼻,视其为“杂耍”。然而,一九八〇年,五十三名美国人在伊朗德黑兰成为人质后,美国军方发现,传统的以苏联和东欧为假想敌的军事作战方式根本无法应付恐怖主义这种新的世界威胁,从此特种部队的命运大为改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心,逐渐成为各种重大政治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 苍耳

    苍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08号声讯员

    08号声讯员

    紫凝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跟公司编辑部的主任黎琛会有什么“缘分”。那天,斜阳把城市照得一片紫红,趁着下班的空闲,紫凝去逛了一趟超市。回去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公交色狼”。那时候,公交车上人很多,紫凝像被挤扁了的粽子一般,只能贴在人缝中,这种状况给那个臭男人提供了方便。发现被这个臭男人盯上后,紫凝就从后面挤到了中间,又从中间往前挤;而那个臭男人一步不离地跟着她,挨得紧紧的。紫凝回身狠狠地瞪了那人一眼,那人就像睡着了一般,垂着眼皮,身体并没有离开紫凝一分一毫。
  • 所罗门王的宝藏·译言古登堡计划

    所罗门王的宝藏·译言古登堡计划

    《所罗门王的宝藏》(King Solomon is Mines)是亨利·哈格德的成名作。这部探险小说于1885年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热烈欢迎。此书被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小说是作者根据有关南非的真实历史资料,结合南非的实际地理环境,经过人为改编,加以动人的故事情节写成的一部杰作。英国爵士亨利·柯蒂斯和约翰·古德上校结伴去南非,在从开普敦到纳塔尔省的船上遇到猎手艾伦·奎德曼,柯蒂斯请猎手帮他去找北去搜寻所罗门王宝矿后失踪的弟弟乔治。柯蒂斯、古德、奎德曼在乌姆宝帕的帮助下进入马塔比尔国。他们翻山越岭,去库库安纳展开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
  • 我的他比我小

    我的他比我小

    五年前,谷子被深爱着的师兄拒绝之后,喝醉了酒,不小心与家教学生陈乔发生了关系,她因为深度醉酒误以为是跟师兄,陈乔那时想要解释却错过时间,她本以为服了紧急避孕药,却发现服错了药,导致不小心怀孕,医生告知她子宫壁太薄若是堕胎以后便无法生育,思前想后,她休学去生下这个孩子,并在夏予的帮助下,依然拿到了毕业证以及他提的工作。五年后,她实在忍受不住父亲给她安排的相亲,又带着儿子重新回到这个城市,在一次购物中不小心与陈乔相见。谷子渐渐向他靠近,因为他的不断纠缠以及孩子气的举动。又则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双方父母的意思,谷子认命与他结婚。婚后陈乔感觉她的淡漠,多次以晚归探其心。这个时候谷子的师兄出现……
热门推荐
  • 婚色迷人

    婚色迷人

    迷人的夜,繁华的X市沉浸在绚烂的霓虹中,高级夜总会“纸醉金迷”那豪华的大门口,停放着数辆世界名车,衣冠楚楚的公子们在妖娆女人的拥护中,高傲的仰着头步入了另一番天地。这里的包厢皆是玻璃纹花壁,那紫红色的百叶窗轻轻一拉,外面那灯光炫目的T台便可尽收眼底。劲爆的音乐,疯狂扭动的人群,浓郁的香水,鲜艳的红唇。几名辣妹在T台上,与身材健硕的男子贴身热舞,忘乎所以。……
  •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创造与毁灭

    创造与毁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医少奶奶又洗白了

    神医少奶奶又洗白了

    作为第一杀手,雪云蓁穿书了,成了恶毒女。看着已经被前身打断腿的男主,想到书中被男主杀死的结局,她欲哭无泪。为了任务,她一个杀手使出浑身解数攻略男主。可是谁知攻略过头了,男主黑化了,“蓁蓁,招惹了我,还想全身而退,嗯?”他是权势滔天,芝兰玉树的帝少容魅夜,后来他的偏执他的占有欲也是为她。“蓁蓁还要什么,心都给你,命都给你,好不好?”“我……我只想回家!”“蓁蓁,除非我死,否则你是不能离开我的!”说好的协议结婚,约法三章的是他,可是入夜,是谁温柔又凶狠的宠她?
  •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的青年时代》是一本关于鲁迅文学修养的回顾和总结,它集中描述了鲁迅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思考,尤其是其青年时期的学习情况,这些被周作人统称为:文学创作的“始基”。在这一阶段中,鲁迅求学态度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其文学创作从稚嫩渐趋于成熟的过程。
  • 古墓侠影

    古墓侠影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合项羽,智合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君静坐片刻,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朱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汝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 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始末

    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始末

    有时,一件很美好的事物突然消失了,让人伤感,让人怀念,比如出于简化迎宾礼仪、缓解道路交通而取消的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队。中国迎宾礼仪的门面、有着“中华第一骑”美誉的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队的存在轰轰烈烈,它的消失无声无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一种仪式来表示自己的尊严和热诚。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队就是国家的一种迎宾仪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宇宙拒绝毁灭

    宇宙拒绝毁灭

    吃鸡长大的青年在一场车祸后改变人生,一起改变的还有整个世界。来自外星球的基因觉醒,地球异能者却来不及欣喜,危机从天而降。暗影病毒入侵现实,生命体一旦感染就变成怪物,或坚如铁石,或魔力汹涌……黑暗势力崛起,逼迫宇宙各个种族……这场正邪之战,一旦失败,输掉的将是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