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9200000015

第15章 普外科疾病(14)

4.如何把握二期切除的时机

二期切除(staged resection)指由于某些原因一期未行肿瘤外科切除,在进行了其他有效综合治疗后所施行的手术切除。肝癌的二期切除是肝癌外科领域的重大进展,此概念的提出应用于临床后,使许多本无希望的病例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甚至可与小肝癌切除相媲美。

二期切除不仅仅是使肿瘤缩小,发生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使肿瘤发生质的变化:肿瘤包膜的形成、变厚、肿瘤细胞活力减弱甚至坏死,这些均有利于手术切除的疗效。吴孟超等报道了659例一期不能切除的肝癌中73例经综合治疗后切除,占11.1%,其5年生存率为61.5%,最长者17年;彭淑镛等报道了144例不能切除肝癌中11例获得缩小后切除,5年生存率为60.5%。

综合治疗是使肿瘤缩小的重要途径,但二期切除才是消灭肿瘤必需的。经过综合治疗的肝癌虽然体积缩小,但仅部分病人AFP可降低,病灶中仍有活性的癌细胞。因此只要肿瘤缩小,在技术上有切除的可能,同时估计余肝能耐受手术切除,即可考虑二期切除。不应过分强调肿瘤缩小的程度,以免丧失二期切除的机会。二期切除的指征为:(1)肝癌肿瘤直径缩小至原先的40%—50%以上;(2)肝功能恢复正常,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切除;(3)综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消失,病人体重增加;(4)各种影像学检查提示技术上有切除可能。一般认为,二期切除与初次诊疗间隔3—5个月为宜。

5.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复发、转移

肝癌的复发、转移一直是影响肝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308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的复发率为9.2%、38.8%、54.1%,小肝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43.5%。关于复发的危险因素可能有:高γ 谷氨酰转肽酶(GGT),大结节肝硬化,门静脉有癌栓,肿瘤直径>2.2cm,包膜有肿瘤浸润及伴肝内播散。

必须强调肝癌根治性切除后每2—3个月复查B超和AFP,每6个月做肺部X线检查,坚持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对术前AFP阳性的肝癌,根治性切除1—2个月内AFP应降至正常,如在随访的过程中出现AFP又逐渐上升,而又无活动性肝病的证据,应警惕复发。对可疑复发或转移的病人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密切随访。彩色多普勒、CT、肝动脉造影、碘油CT、PETCT等均有助于检出肝内早期复发灶,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

6.复发、转移肝癌再手术后的预后疗效如何

复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与原发性肝癌的原则大致相同,其再手术的适应证包括:(1)较小或局限的复发性肝癌有切除可能者;(2)对亚临床肝内复发,只要肝功能代偿、有足够的余肝,无局部或远处转移,无其他手术禁忌,应力争手术切除;(3)一般肝癌多结节复发不宜手术切除,对此类患者和其他无手术指征者可采用PEI、TACE和局部物理治疗等;(4)对根治性切除后出现肺内孤立性转移灶,只要患者耐受,有切除可能者均应积极再切除,但多发转移则无手术指征;(5)对于术后腹腔内种植而能手术切除者,为防止发生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也可考虑种植灶切除或合并肠管切除。再手术切除是目前对肝癌复发最有效的方法。Shimada等研究认为,肝癌复发后再切除与单次肝切除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无瘤生存期明显下降。

7.如何评价肝移植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尽管理论上肝移植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最佳选择,但肝癌肝移植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焦点就是肝癌是否适宜于肝移植治疗。肝癌肝移植的早期疗效不佳,使肝癌从最初作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相对禁忌证。免疫抑制状态下肿瘤复发可能性的增加、长期存活率低是反对肝癌肝移植的主要理由(肝癌肝移植早期5年存活率仅为20%—45%)。此外,在供肝来源较紧张的情况下,仍将有限的供肝移植给疗效不确定的肝癌患者,其合理性更加受到质疑。

并不是所有肝癌患者都适宜于肝移植治疗,肝癌肝移植的前提就是科学地选择受体,这对于保证疗效至关重要。由于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目前对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一些研究提示肿瘤直径(>5cm)、癌块数量(>3个)、大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转移、肿瘤无包膜、肿瘤分化程度低、合并有HBV 感染、肝移植技术、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多个移植中心的资料显示: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在无大的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的情况下接受肝移植,5年存活率在60%—70%,接近良性终末期肝病,而大肝癌疗效不佳。我国在开展肝移植的初期,由于移植技术尚不成熟,疗效不确切,加之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在小肝癌的切除治疗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因而许多学者建议,除非合并严重、失代偿的肝硬化,否则暂时不宜将尚可切除的小肝癌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所选择的受体也大多为中、晚期肝癌,其疗效并不理想。然而近两年来,随着肝移植例数的快速增加,移植技术日趋成熟,院内死亡率明显下降,中、长期疗效有了显著提高,因此对于无血管侵犯、直径≤5cm、明确合并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小肝癌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提倡及时进行肝移植治疗。并非只在合并肝功能完全失代偿、难以耐受肝部分切除术或其他治疗时才考虑选择肝移植治疗。

8.如何控制肝癌肝移植术后的复发

许多移植中心采用围手术期化疗以防止免疫抑制状态下肿瘤复发,这是提高肝癌肝移植远期疗效的关键,其目的在于控制等待供肝期间肿瘤生长、治疗术前微小转移灶和杀灭手术操作时可能逸出的癌细胞。化疗方案包括:术前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经皮瘤内酒精注射(PEI),术中、术后全身化疗等。常用药物有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5FU 等,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联用。由于每个移植中心的方案均有所不同,因而目前尚很难更加客观地评价每个方案的优劣。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接受术前化疗的复发率与未接受术前化疗的复发率接近,但大部分病例随访时间偏短,难以更准确地评价对长期存活率的影响。同时TACE有损伤肝动脉内膜、诱发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而PEI或射频治疗可能更适合于直径较小(≤5cm)的肝癌术前治疗,而直径较大的肝癌则给予TACE治疗。

三、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

1.吴孟超,主编。肝脏外科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

第二版《肝脏外科学》全书分四篇,详尽地阐述了肝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对国内外肝脏外科的进展以及新的诊断治疗措施也在其中获得充分的介绍。首先,该书在第一篇中详细介绍了肝脏外科基础研究的进展,诸如肝脏的生理和生化、肝脏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以及肝脏肿瘤的基因谱研究等,均已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高度。后三篇中着重于临床相关的诊断、外科疾病及手术处理。本书在原先第一版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肝脏外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外科处理经验,同时也介绍了各种新技术、新疗法以及肝移植等外科技术的体会。全书编写上理论联系实际,在形式上图文并茂,对广大临床外科医生的工作和学习而言,无疑是一本极有参考价值的图书。

2.马曾辰,吴志全,主编。实用肝胆肿瘤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该书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6位在肝癌相关领域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专家撰写。全面讨论了肝脏和胆道系统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外科治疗、切除术式及术后综合治疗。该书有三大特点:(1)先进,结合世界最新动态,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附以参考文献;(2)实用,作者均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所写的主要内容都是目前正在应用的诊疗技术或临床经验;(3)易掌握,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图谱的设计和制作。全书共有手术图100余幅,其中绝大部分是作者根据各自的手术经验自行设计,最后由绘图技师绘制完成的。

图文并茂、易于掌握、既实际又实用是该书的亮点。该书在反映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同时,全面介绍了成熟或较成熟的临床治疗手段和技术,对于肝胆外科、普外科、消化外科、肿瘤外科等各科医师均有实际的帮助作用。

(第七节)肝门部胆管癌

一、前沿学术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

由于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又称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胆管分叉处癌;因1965年美国的Klatskin首先描述了此病,故还称为Klatiskin癌。

1.β2连环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病因学上的意义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诊断困难、预后差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基因的异常改变在胆管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β2连环蛋白是胞浆内一相对分子质量为(92—95)×103的蛋白质。在正常细胞中,胞浆β2连环蛋白大部分和E2钙粘连素结合参与细胞粘附,少量游离的β2连环蛋白被糖原合成激酶23β(GSK23β)磷酸化并降解使胞浆β2连环蛋白保持在较低水平。当多种因素引起β2连环蛋白在胞浆发生累积,浓度升高时,则转位入核内与TCF/LEF结合,促进下游靶基因c2myc、cyclinD1的转录,引起细胞增殖、分化失调而导致癌的发生。研究发现,β2连环蛋白在良性胆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侧;而在胆管癌组织中71.4%为异常表达,表现为细胞膜的表达消失而在胞浆内聚集表达。c2myc在胆管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而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升高,达到76.2%,且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同时发现β2连环蛋白异常表达与c2myc 阳性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性。β2连环蛋白在胞质中异常积聚,并随肿瘤的进展激活了c2myc,使其表达上调,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调,从而与胆管癌的发生机理有关。关于癌细胞胞浆内的β2连环蛋白表达增加的原因主要认为是其降解障碍。Alman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β2连环蛋白表达量增加,而其mRNA水平并无明显变化。Kishida等研究认为,影响其降解因素主要为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蛋白的突变、β2连环蛋白的本身突变等。β2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与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癌细胞膜上的β2连环蛋白向胞质中转移,可能导致E2cad/cat 复合体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使防止癌细胞转移的屏障消失,从而致使癌细胞转移,这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理之一。β2连环蛋白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胞内蛋白之一,是信号传导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相信进一步的研究及新的靶基因的发现对揭示胆管癌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治疗会有重要意义。

2.肝门部胆管癌的病因

虽然胆管癌并非常见,但其发病率在近30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向,在我国虽未见相类似的资料,但在临床上普遍印象是此类病例数亦明显增多。胆管癌的发生率似乎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有差别。引起胆管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肝炎病毒感染、肠源性慢性胆道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病、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环境致癌物质等等,都可能是致病的因素,但尚缺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胆道的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引起胆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已为熟知的事实;在泰国,麝猫睾吸虫感染是胆管癌多发的原因。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以外侵犯和发生组织损害已经被临床上所认识。2000年解放军总医院陈明易、黄志强通过组织化学技术及原位RT2PCR 方法发现,在51例肝外胆管癌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14例(27.5%)中呈阳性,位于胆管癌细胞浆内;18例(35.4%)HCV RNA呈阳性,位于胆管癌细胞核或胞浆内,明显高于对照组(5.9%)胆管组织和人群中血清丙肝抗体阳性率(0—4.6%)的水平。

3.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是否要常规减黄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之前是否需要常规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降低到什么程度才适合手术,这虽然是个老问题,并且已经大致地达到相近的观点,但是,随着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切除范围扩大化的发展,这个老问题又面临新的争议。无可否认,无梗阻性黄疸时,患者能耐受更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如扩大的右肝或左肝切除;但是,手术前胆管引流必然带来手术时间推迟(4—6周引流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至20mg/L的水平和肝细胞功能恢复);术前胆管引流还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即加重胆道感染和增加手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当前,肝门部胆管癌扩大半肝切除手术后死亡病例多与感染有关,而手术后感染者多与手术前放置胆道内支架引流有关。

作为代表的如美国纽约的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Blumgart 称,在无其他症状的黄疸患者,手术前胆管引流的价值是有争议的;在71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患者中,手术前放支架使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升高2倍,并使局部分离复杂化、增加失血量,故反对手术前常规放支架。假如需要引流,则只需引流一侧肝内胆管,因为多一根引流管时,手术后感染并发症亦增加。但是,日本的一些学者如Kawasaki、Seyama等,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切除术前,95%—100%放置胆管引流,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至正常,其手术死亡率为0—1.3%,R0切除手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至40%。这些事实所说明的问题是:手术前胆道引流是否必然增加手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死亡率,或是手术后感染并发症只是胆道引流的处理细节上的缺陷的结果?在这里可能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考虑手术前胆管引流的利与弊,我们在工作中不常规进行术前减黄。

二、临床问题

1.肝门部胆管癌如何分期与分型

同类推荐
  •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本书内容能够反映中医外科传统的诊疗技术及当代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水平,适合中医专业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阅读参考。
  •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随着人们对中医和自然养生观念的日益推崇,被称为千古医书之首的《本草纲目》又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词汇。为什么《本草纲目》时隔数百年仍然焕发无穷魅力,被人们争相阅读?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这部书的集成性和实用性。这部成书于明代的奇书蕴藏着众多养生保健,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观点与知识,几乎囊括当世所有医典著述中的精髓,而且《本草》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即使是略通文字的普通百姓也可在其中找到自我保健的妙方。拿《本草纲目》中针对长寿抗衰相关内容的著述来说,书中除了在有关药物的附方中收录了抗衰老方剂285首,涉及衰老性病症211种外,更有鲜明的医学理念作为理论……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 《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热门推荐
  • 千瘴

    千瘴

    “陆璃!你可知她罪孽深重!就算入了十八层地狱也无法消其业障!”上生星君大声痛斥。“我知道。”“你可知道她一怒,居然取了十万生灵性命!”火德星君怒目圆睁。“你还不速速将她交出,好给天下生灵一个交代!”陆璃抬眸望向天庭众人,慢慢的笑了。“我既与她拜了天地,昭告九州。”他理了理衣袖,抚过袖子上绣着的小花“那便是夫妻一体,你们如若想带我家娘子走······”“你待如何?”火德星君气的大叫。“九州之水倒流,不知各位仙君档不挡得住。”陆璃眯了眯眼,语气轻松的像是在说今天天气很好一般。“珍珍,我愿为你倒流九州之水,愿为你背千年业障,只求你,再一次与我结为夫妻。”“君上,我愿为你削去仙骨,愿为你魂飞魄散,只求你,忘了我吧。”
  • 君芜戏颜

    君芜戏颜

    夏芜芷,当红作家清晨梦醒,突然接到著名导演的电话,自己的小说竟然要被重金打造成偶像剧,而且女主竟然还是自己与之搭档的是三位当红男星。与三位男神出演神剧,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以为演戏总归是演戏,没想到在片场也是被宠上天。半年的拍摄创造出宏大真实的舞台,竟然是剧组精心打造的楚门的世界。剧情进一步发展,真实的结局却让众人尖叫,也许这才是最真实贴切的结尾。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 医女种田致富

    医女种田致富

    现代中医学毕业大学生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四面透风的茅草屋中。很久没有感受过家的温暖的她,在哥哥、弟弟、妹妹的陪伴下,决定融入这个温暖而又不堪一击的家中。上山采药、卖药赚钱、买田种药、盖房子、送哥哥去上学、教村民们种药、救人……她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家人和村民们致富,并遇到了他……
  • 技能请留步

    技能请留步

    “叮!”“六耳系统启动中······”“偷取技能——-司雨术(灵)”“嗯,感觉不错!”袁淳毛茸茸的大手,摸了摸自己有些发热的耳朵自言自语道。
  • 我有艘万能飞船

    我有艘万能飞船

    被外星人带走做了个实验,结果又给送回来,送飞船不止,还给战甲?还要封我爵位?给我领地?最后求我以后多多关照?不过我要等上一百年?还好我寿命长!
  • 我能看见状态栏

    我能看见状态栏

    刚刚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医生孙立恩,一心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成了挂逼。书友群:959480559欢迎催更(虽然用处不大)加更规则如下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的录取考生,可以凭录取通知书照片,入群换取加更一章。凭借一年内一次全血或者四次成分血献血证明,换取加更一章。未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不得打赏本作品——父母赚钱不易,花钱时请务必三思。
  • 末世之雷霆咆哮

    末世之雷霆咆哮

    王子文死了,又活了,变成了一只熊。熊有名字,叫沃利贝尔,又叫雷霆咆哮。
  • 正天游

    正天游

    这个世界是注定的弱肉强食?还是因为善良者不够强,而狡诈者冠冕堂皇?若我执掌万物生杀,世间何道未可知。至少,很多人不可活,很多人不该杀!这是一个被神选中的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抉择。天道不正,我自正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部族

    部族

    作为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阿拉伯裔家族“巴特亚当”的子孙,巴尼还不能理解家族与外界的文化差异。他的枕头下放着《古兰经》,喜欢玩乐高,卧室门外挂着猫王的挂毯。七岁的巴尼懵懂地观察“亚当之家”里三代人错综复杂的关系;九岁的巴尼担心叔叔婚礼上来自远亲的威胁;十一岁的巴尼悲伤却欣慰地目送祖母的去世。部族中发生的事情让巴尼逐渐明白,他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他应该在探寻本民族的独特性,在追怀家族历史变迁中找寻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