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5200000007

第7章 励精图治(1)

宋太宗践祚后,振奋精神,发愤致力天下大治,史称“励精求理”。理者,治理也。但在太平兴国最初几个年头,他的邦国治理曾有“失衡”“失宜”倾向。孔子论及中庸智慧时有名言:“过犹不及”。宋太宗在几件事情的处理上不免“过”了。

赏罚“失宜”的政治败笔

宋太宗赵炅践祚后,振奋精神,发愤致力于天下大治,史称“励精求理”。理者,治理也。但在太平兴国最初几个年头,他的邦国治理曾有“失衡”“失宜”倾向。孔子论及中庸智慧时有名言:“过犹不及”。赵炅在几件事情的处理上不免“过”了。

有一个叫孟蛮的官员,朝廷拟定他到窦州去做录事参军。窦州在今天的广东广西交界处,汉代以来算是蛮荒之地。录事参军是地方监察官,负责管理地方官吏档案,同时负责察举他们的善恶,有向朝廷汇报的责任。这个职官对于制度性管理地方有重要作用。但孟蛮先生嫌窦州这个地方太偏远,不去上任,反而“诣匦自陈”。“匦”是一种四面有口的小匣子,一般放在朝堂附近,臣民有意见,可以投书其内,有内侍会定时取走给皇帝看。孟蛮估计是到了该上任的时间没有走,写了封信投在“匦”内,自我辩解。赵炅看到这个投书,大怒,给了他一顿棍子,史称“决杖”,流放到更僻远的海岛上去了。

有一个叫綦廷珪的朝官,请了病假。病好后,按程序,他需要先到主管部门销假,然后“朝参”,要向朝廷表明病假结束了。这些他都没做,直接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上班了。赵炅不高兴,处罚了他,还连带着处罚了他的上级——好几个人都做了降级处理,潘美、王仁赡二人也是他的上级,没降级,但都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有一个叫刘珝的殿中丞,也即掌管禁中日常生活的朝官,外放到剑州(今属四川剑阁县)做州官。那里发生了偷盗官物事件,刘珝就招募人告密,抓获了盗贼,并上疏要求朝廷赏赐这个告密者。赵炅也不高兴,认为刘珝不用心去抓捕贼盗,擅自赏赐招募告密者,干脆罢了他的官,还发出诏令“永不录用”。

赵炅给这几个人的处罚,今天来看,都不轻。

孟蛮不愿到边远地区上任,罢职也就是了;打棍子、流放,罚过重。

綦廷珪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警告批评也就是了;连上级一块惩治,罚不公。

刘珝招募知情人检举揭发,也是一法;罢官,还“永不录用”,罚失正。

这种过重、不公、失正的惩罚,赵匡胤时代也可以见到。但是与历朝历代比较,赵家兄弟的帝国,这类错判可能是最少的。他们对惩治贪官很凌厉,但对一般官员的过失,往往比较优容,这也是敛天地杀气、养人间和气之道。但赵家兄弟不时可以见到的这类偏狭、躁急,以个人喜怒情绪影响决策,赏罚“失宜”的做法,毕竟属于政治败笔。

泼皮乞丐之死

赵匡胤的这类“失宜”与个人天性有关;赵炅的这类“失宜”则更复杂一些。他践祚之初,没有赵匡胤那般武功,因此当朝立威,需要一点辣手。当着强枝弱本的藩镇习气还在浮漾的时代,出于对政治秩序的追求,建构并推演领袖权威,有其正当性理由。他要“杀伐立威”。这样,赵炅的赏罚“失宜”与赵匡胤的赏罚“失宜”,就动机而言,就有了性质的不同。

宋人蔡绦笔记《铁围山丛谈》说一太宗故实,荒诞中可以见出士庶意见。

故实说宋太宗赵炅刚刚做了皇帝,很想让朝廷内外对他的治国能力和公道仁德心服气服,于是,有了一桩奇案。

说东京汴梁有一泼皮乞丐,要饭时稍不如意,就要倚门大骂,主人被骂苦,出来道歉,半天也打发不走他。东京城的土豪雅豪都惹不起他。某日,这泼皮又来一户人家大骂,主人出来赔上小心,说了无数好话,他还是不依不饶,什么难听骂什么。周遭围观者越来越多。忽然,人群中跳出一持刀汉子,刀光闪出,泼皮已经倒在血泊之中。刺客留下了作案工具,从容离去。

官府追拿凶手不得,第二天报到朝廷。太宗大怒,颁下口谕,大意说:朕现在正要“太平兴国”,不料还有这等白昼杀人的五代恶习!此事绝不轻饶!于是下令从严从快,限期捉拿罪犯。

眼瞅着限期就到,东京城官府恐惧无法交差,最后根据这个事件另外的逻辑,推断乃是主人被泼皮骂怒,“不胜其忿”,无法忍受,亲手或雇人杀了这厮。然后就以此逻辑定案。案件整理为卷宗,上报。

太宗对司法者也即东京市长说:“你们能这么用心,很好。但还是要重新核对一番,不要弄成冤案。另外,把那把杀人刀拿来我看。”

又过了几天,东京市长登朝,坚持此前的定案意见,并将卷宗和杀人刀一起呈上。太宗问道:“你确定就是主人不胜其忿而杀了乞丐吗?”市长说:“肯定是。已经反复审核过了。”太宗闻言冷笑一声,回头对小内侍说:“把我的刀鞘拿过来!”小内侍当场取过刀鞘,将那把杀人刀放入,严丝合缝。

原来,乃是太宗派人杀了乞丐,东京市长显然判了一个冤案。

真相大白,太宗留下一句话:

“如此办案,怎么能不妄杀人呢!”

说罢拂袖而去。

根据这个故实,似乎可以见出宋太宗为了收拾人心,有意制造无头案,要东京市长去想法子。但破案难度太大,市长怕得罪朝廷,只好制造嫁祸于人的冤案,试图好歹了事,最后太宗又解密事实真相。

故实似乎想告诉世人:太宗以此警戒地方官,不要制造冤假错案!

太宗这一招确有惊悚效果——站在时光的这一面,甚至不难想象那位东京市长面对谜底目瞪口呆的样子。估计这位市长一辈子不敢再制造这类冤案。

此事或许对天下“依法治国”有利,但却不符合儒家伦理与道义,也不符合法理公正。

因为那个乞丐法不当诛。

史称“庚申,以皇弟永兴节度使(治所在今西安)兼侍中廷美为开封尹(略相当于东京市长)兼中书令,封齐王”,赵匡胤驾崩的第七天,庚申日,赵光义就封赏正做着永兴节度使的皇弟赵廷美为东京市长兼中书令(宰相之职),又封为齐王。这样看,《铁围山丛谈》中说到的这个制造冤案的东京市长就应该是赵廷美。个中又有玄机。

蔡绦笔记《铁围山丛谈》写太宗赵炅,往往明褒暗贬,看上去是褒扬赵炅,但细味之,几乎等于在黑赵炅。如那个讲述“射杀花蕊夫人”的故实:说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匡胤“惑之”,也即被花蕊美色所迷,赵光义也即赵炅多次劝谏,赵匡胤不听。赵炅干脆将其射杀。这个故实表面上说赵炅有江山社稷情怀,用特殊手段打破“红颜祸水”的咒语,事实上却可定案为冤杀无辜、草菅人命——假如花蕊夫人确有其人,假如因此而死,太宗赵炅岂不过于心狠手辣?这哪里是一代“贤君”气象?

《铁围山丛谈》记录赵炅这两件事,情节荒诞——太宗要“立威”,自有丈夫手段,不必设局冤杀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乞丐;太宗爱大宋,自有英雄气象,不必悲情冤杀一个美丽的柔弱女子,何况,这个柔弱女子并不存在。

说史上并无花蕊夫人,《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本第五章《全师雄·孟昶·花蕊夫人》已经说过。我的结论性意见就是:这俩故实很可能都属于瓜棚豆下的扪虱闲话、茅檐日下的野叟曝言,茶余饭后的坊间奇说,不可信。

张道丰死里逃生

太宗对冤案极为重视。有一故实可以做证。

说有一个循吏,名叫邵晔。这是一个自幼嗜血的人,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做了蓬州(今四川营山县)录事参军,负有监督和管理官员档案的职责。知州名叫杨全,此人性情粗率而又蒙昧。州境内有庶民张道丰等三人,被人诬告为劫匪强盗,都要判处死刑,判词已定,卷宗也整理完毕。但邵晔察觉到此案有冤情,就不在文件上签字,并告知知州杨全,要重新审核。杨全不听,派人带着张道丰等人去“抵法”,也即要正刑伏法。张道丰等不服,临刑前号呼“冤枉”。按大宋法条,正法之前喊冤,要带回重审。邵晔就开始了重新复核。不久捉到了真正的匪盗,张道丰等人获释。杨全被削籍为民。

邵晔在任职期满,到朝廷述职时,太宗对他说:

“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你能平反冤案,让我的子民能够活下来,太值得嘉奖啦!于是赐钱五万,并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以杨全制造冤假错案的事告诫全国各级官员。邵晔因此而授予光禄寺丞,让他出使广南采访刑狱。

这样的宋太宗,可能去为了解决冤狱问题,再去制造另一场冤狱吗?

孟蛮、刘珝、綦廷珪事件,均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书为记录大宋帝国的重要史料,是正史《宋史》的主要资料性来源,也应该属于正史之列。蔡绦《铁围山丛谈》则是典型野史。今天对比来看二者记录的这几条故实,会有新的况味。简言之,太宗杀乞丐,此事很可能子虚乌有。但为何会有这类故实呢?因为太宗赏罚,有时往往“失宜”,因“失宜”而“失衡”。

赏与罚,权柄极重。无论传统政治治理抑或现代政治治理,公正赏罚是题中应有之义。政治与伦理最后的不可化约的核心、应然价值“公道-仁德”,很大程度体现于“赏罚系统”。宋太宗赵炅对官员惩罚过重、不公、失正,就是政治“失衡”。是对应然价值的义理背离,因此属于“失宜”。这类历史故实与《铁围山丛谈》的野史记录,就有了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链条的一致性——他要“杀伐立威”。海客、野老们聊天,就有了添油加醋、向壁虚造的印象来源,于是有了人类学上母题的衍伸。因为有孟蛮、刘珝、綦廷珪的“故实”,所以有了杀乞丐、杀花蕊的“故事”。“故事”在“合理想象”中,包装为“故实”,进入野史出笼了——这类故事是安不到赵匡胤头上的,也安不到宋真宗、宋仁宗……头上的。宋太宗赵炅先生是虚构故事最合适的主角,谁让他在处理孟蛮、刘珝、綦廷珪案例时过重、不公、失正呢?

转运使

赵炅“励精求理”故实甚多,“不合宜”也即“不合义理”之处不少,但“合宜”也即“合于义理”者更多。

他善于学习。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的作为并不比乃兄差,甚至有些地方,就政治家责任伦理而言,他的道义担当与政治智慧,还超过了赵匡胤。

自赵匡胤时代起,大宋对五代十国道义沦丧的格局就有拨乱反正的自觉意识,成就君子,而不是纵性做小人,渐渐开始蔚成风气。但事情往往也容易走向另外一极,官员们开始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颓势。这不是“励精求理”的宋太宗愿意看到的局面。契丹在草原虎视眈眈,北汉在河东伺机骚扰,吴越在江南占据一隅,清源在三闽尚未归顺,藩镇余风尚未涤荡一清,大宋刑统尚未深入人心,民生弊端还有待改善,道义天下还有待推衍……大宋正是需要人才之际,面对温温吞吞、无所事事的官员,赵炅似有一种无力感。

郡县治、天下治。他决计从地方开始,改变这种局面。

为了督成地方治理,从太平兴国初年开始,大宋就派出了中央巡视组到地方访查。最初,这类巡视组由转运使兼职领衔,诸州诸县,各级官员,工作优劣,都要做出考核判断。转运使,是负责财赋,主要是负责军需物资的职官,略相当于后勤部长。赵炅对此一职官很看重,赋予了转运使更大权力,包括维持地方治安、清点地方刑狱、推荐地方贤良等,现在,又有了考察地方官吏的职能。这些活儿,原本都属于节度使的。但节度使自唐末以来渐渐演绎成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尾大不掉,于是有了五代十国的乱世。现在赵炅派出官员“暂行”巡视工作,就有了集权的效果。说“暂行”,是因为转运使一职,无论职权多么重要,都是临时差遣。“勾当”已毕,工作完成,归阙,回到朝廷,这个职位就撤销了。“勾当”是宋人常用口语,作及物动词用时,有“处理”的意思。大将曹彬平定南唐回来,交差,就有“奉勑江南勾当公事回”字样,意思是:奉朝廷差遣到江南处理公事回来了。从太祖“收兵权”开始,到太宗一代完善临时差遣机制,一点点地化解了可能的藩镇割据威胁。

转运使在地方系统内,知州、通判、监官、京朝官等,都是察举对象。评定这些官员,政绩优异者为上,恪守本职工作者为次,部内粗有治理效果者为中,而处理事情怠惰,没有治理成绩者为下。转运使要将地方的吏治情报和判定意见在年终汇报到朝廷,以备朝廷大行诛赏。

宋代历史评论家吕中曾有评论说:“转运置于乾德,本以总利权耳,而兼纠察官吏自此始。厥后有判官,有副使,又有提点刑狱,皆所以纠察官吏,此汉部刺史职也。本朝之监司,以台、省、寺、监为之,虽宰臣、侍中为帅,亦许弹劾。此我宋三百余年无藩镇之患者,盖以此也。”转运使一职,始于太祖乾德年间,本着总揽地方财经大权,并兼有纠察官吏的目的。后来又有判官、副使,又有提点刑狱,都是以此来纠察官吏的。这原来就是汉代刺史的职务。本朝的监司,以御史台、中书省、大理寺、监察院来负责,即使是宰辅、侍中做了地方大帅,允许弹劾。我大宋之所以三百余年没有藩镇之祸患,原因在这里。

大宋的监察制度是历来政制设计中,做得最好的。

转运使将地方治理情报,呈给朝廷。出于谨慎,朝廷往往还要再派出专使按转运使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廉察复核。这样,就以文职方式将地方控制在中央。有此过程,地方官吏的优良中差,中央一目了然,而藩镇割据的可能也就越来越渺茫。因此,转运使一职的设置,是藩镇割据的克星。

但问题也有另外的一面。地方官往往乐于居于“次”一等,只要恪守职责,不出事,就等于“无功亦无过”,转运使的察访不会给更低的评价。如此,保住官位的成本最低。而转运使自身也有因循怠惰之辈。

于是,出于“励精图理”的强势政制,太平兴国年间,赵炅对“疲软不胜任、惰慢不亲事”的“老好人”官员做了“免官”处罚。譬如,掌管诉讼定刑判案的河南府法曹参军高丕、负责秘书工作的伊阙县主簿翟嶙、执掌全县行政的郑州荥泽县令申廷温等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被“免官”。

有一位荆湖南路转运使崔宪,副使许奇,在处理某一事件时“稽留不决”,拖延着不做决定,这也属于“疲软不胜任”。调查属实之后,崔宪被降职,许奇被组织部开除,削去所有官职,史称“除籍为民”,并追回过去赏赐的五十万铜钱。大宋有一个不成文的制度规定:如有犯罪,可以追回往日恩典。

郭贽的“愚直”与德举

太平兴国八年(983),赵炅还免去了一位参知政事,副总理级别的高官郭贽。

据说这位郭贽曾经因为某事上奏,奏折中有言:

“臣遭不次之遇,誓以愚直上报”,意思是:臣因为得到皇上非同寻常的破格提拔,发誓用我的愚笨耿直来回报陛下。

话中“愚直”二字,也许不过是客套,但赵炅不爱听,召他说:“‘愚直’何益于事!”你这个“愚直”对政事又有啥补益!郭贽回答道:“虽然,犹胜奸邪!”虽然没啥补益,但总比奸邪之辈强哩!赵炅当然不希望属下都是“奸邪之辈”,但他也同样不希望属下都是“愚直之人”。郭贽答对后,赵炅忍了一段时间。有一次召他入宫讨论政事,没想到郭贽来前饮酒过量,答对之际“宿酲未解”,昨晚的醉酒还没有醒过来,糊里糊涂地说了些酒话。史称“帝怒”,罢了他的参知政事,连降三级为祕书少监,去做图书管理工作了,不久,又调他到荆南(湖南)去做了州官。

同类推荐
  • 子午春秋

    子午春秋

    拉丁笔法春秋事,写尽二百七十年;一部贯穿铁血与谋略的作品;试看人是怎样活过的。
  • 盛唐神医驸马

    盛唐神医驸马

    李世民:乱臣贼子,你当公主是街上的大白菜,说换就换?房玄龄:不肖子不学无术,什么时候会的岐黄之道?唐玄奘:公子哪里纨绔?岐黄之道出神入化,匡济万民、功德无量,大善大智集于一身。房遗爱:我这人低调内敛有涵养,不管你们怎么说我坏,治病救人总不会有假。骟掉辩机?我是为他好,要不是我帮忙,他能参与编撰《大唐西域记》?坑死李承乾?他想谋反,又不是我怂恿的。我也是为了国泰民安好不好?
  • 赤壁之崛起荆南

    赤壁之崛起荆南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在即,刘贤重生为零陵郡太守刘度的儿子,“萌将”刑道荣的少主。这一次,荆南军阀将以不一样的姿态,闯入曹孙刘三家争战的漩涡里……。
  • 那一刻谁影响了历史

    那一刻谁影响了历史

    本书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的讲课录音辑录而成,内容从春秋至清末选取了期间较有代表性且对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分为胡服骑射、轮台罪己、庙乐之争、王莽改制、谁主神器、汉魏禅让、鲜卑汉化、江陵焚书、玄武门之变、冯道长乐、亡国诸君、天书封禅、道君末日、悲剧海瑞、乾隆“肃贪”等15篇。
  • 我的明朝兄弟

    我的明朝兄弟

    新生等于改变?李逸飞也曾经这么想过。当理想与现实再次发生冲突,他可以选择躲避历史车轮的碾压,也可以选择几乎毫无希望的奋斗;当初心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他可以选择泯然众人,也可以选择涅槃重生。只希望再次回首来时道路,能看见无愧于心。
热门推荐
  • 放生

    放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七原罪——复出

    七原罪——复出

    经历古代战争中从石像中苏醒了的七大原罪神,该如何恢复旧世纪的辉煌......
  • 大仙官

    大仙官

    执笔仙路写长生,笑谈天地任逍遥。一场黄粱梦,让寒门士子楚弦拥有了后世记忆,在这个神佛为尊的大世界中,想要不为蝼蚁,不被奴役,唯有自强不息。
  • 妖恋

    妖恋

    一身青衣,腰间悬挂一支翠绿色的竹笛,俊美的容颜带着几分清高,眉宇间的那颗红痣的滴血的红痣更添一份妖娆。六姐眼里闪过一丝惊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男子,那就是风华绝代。微卷的发丝在风中飞舞,如火精灵在人间降世,竹青看过不少妖,幻化成人时,都是绝色男女,没有想到人界也有这么绝色的女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害羞的耳朵

    害羞的耳朵

    尔朵害羞的时候,脸和耳朵都会红到滴血。裴灼远发现他喜欢的女孩拿镜子偷看他时,总会将血红的、害羞的耳朵露出来,很可爱,令他心里又好笑,又有点爽。喜欢她已经两年了,但是这个害羞的女孩,迟迟不对他表白,他的骄傲让他犹豫。眼看快要高中毕业,身边也有喜欢她的男生想要撩她,他还不下手,这只害羞的耳朵还是他的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的女神,谁都不要亵渎。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生活继续晴天依旧

    生活继续晴天依旧

    一雪一冷一寒,一春一梦一心,我们依然骄傲的只有心灵的水将这些迷雾淘洗干净。然后带着黎明的荣光,照亮最初的梦想。生活像一条河流,命运在向你我招手,不要再挽留,不要再忧伤,爱过,就是一生一世,希望在繁华散尽的瞬间,彼此还能记得,直至等候晴天来临。
  • 九霄情梦

    九霄情梦

    洪荒的葬神岭,天境的断魂桥,落魂的往生谷,九霄云外,天魔现,是你,将我从冰凌清泽拉入你的繁华世界,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苦难和仇恨。可是,为什么离开?是你不再爱我了吗。?她的心藏在冰封的湖底,将所有人挡在心门外,那里黑暗又孤独,冷寂又凄清,仿佛隔了整个世界,无法触碰到她。你该是九霄尊贵的神,不是这个为爱痴狂,为爱而颓废的疯子。对不起,我知道,这样做太过自私,但我不后悔,梦,只能是梦,是时候,该醒了。浮生若梦,惊醒之后,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