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5200000021

第21章 讨平北汉(5)

“卿能保一方以归于我,不致血刃,深可嘉也。”爱卿你能保留一方土地归于我大宋,以至于没有血刃相加,真是太值得嘉赏啦!

随后封赏刘继元为大宋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又以其臣李恽为殿中监,马峰为少府监,郭万超为磁州团练使,李勋为右卫将军。

太宗派出性格纯谨的转运使刘保勋知并州。河东,史称并州,太原是其治所。刘保勋待人和气,但又精于吏事,军政事务很繁杂,但他处理起来往往有条有理。此人也廉洁。曾对人说:“吾受君命未尝辞避,接同僚未尝失意,居家积赀未尝至千钱。”我接受君王的差遣任命从未有过推辞逃避,结交同僚与之来往从未有过争执不和,居家过日子储蓄金钱从未超过一千钱。

刘继元是一个性情残忍的人。在太原,只要臣下有人稍稍违逆他的意愿,他就会动用“灭族”的手段。但太宗还是在他投降后,保全了他。他曾对他人说:“晋司马昭回应刘禅‘此地乐,不思蜀’,调戏他说:‘你这话说得很像法正之言啊。’这件事,很是不仁。

亡国之君都是因为昏妄不明、懦弱不正所致。如果他们有远识,哪里会亡国呢!这都是很可怜悯的人,干吗还要戏弄侮辱他啊?刘继元是朕的俘虏,但我待他如宾客,还担心不能安慰他,实在不忍再去像司马昭那样,戏弄侮辱他。”

名将杨老令公

北汉有个刘继业。

此人就是传说中的杨老令公杨业。

宋师攻取太原城时,刘继业也即杨业在守城。

他现在在哪里?

史上记录于此出现了歧异。

《宋史》的说法是:太宗征太原前,很早就听说过刘继业也即杨业的大名,曾经花重金招降他,没有达到目的。太原快要被攻破时,刘继业也即杨业曾经劝谏北汉主投降,以此保护士庶免遭屠戮。北汉主于是投降,太宗乃使人去召刘继业,一见之下大喜,封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北伐军回到京师后,又授给他郑州刺史。更因为他“老于边事”,洞悉北边军政大事,再升迁他兼任代州兼三交(地名,在晋北)驻泊兵马都部署,成为山西北部边帅。

按这个说法,是刘继业也即杨业劝谏北汉主归降了大宋。

《续资治通鉴》的说法是:北汉将刘继业,向来骁勇,等到北汉主投降了,刘继业也即杨业还在“据城苦战”,盘踞在所守卫的城楼上,与宋师苦战不已。但是太宗想活捉这人,不想在战斗中伤害到他,于是就让北汉主去劝降刘继业也即杨业。等到刘继业也即杨业得到北汉主的劝降书,就冲着北面再拜,大恸,涕泣一场,脱下盔甲来见太宗。太宗大喜,抚慰后,赏赐很多,又令他恢复原来姓氏。并授领军卫大将军。不久任命他为郑州防御使。

按这个说法,不是刘继业劝降北汉主,乃是北汉主劝降刘继业。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说法与《续资治通鉴》相同,文字略异。但在行文中,又引用五代史资料《九国志》等,推断说:流泪劝谏北汉主投降的人是马峰,因为如果是杨业劝降,那么应该跟着北汉主一道来见宋太宗,哪里还用得着再派人去召他?不过《续资治通鉴长编》对这一番推断也不自信,甚至还留下了太宗封赏杨业的一篇“制词”,略云:“百战尽力,一心无渝,疾风靡摇,迅雷罔变。知金汤之不保,虑玉石以俱焚,定策乞降,委质请命,忠于所事,善自为谋。”意思是:杨业将军身经百战,每次大战都能尽力向前,一心一意,从未有过不忠,即使是动荡变乱之际,也不动摇,惊险危急之时,也不变节。但将军知道河东城池难于自保,忧虑战火中玉石俱焚,于是制定战略,请求归附,谦恭卑辞向大宋请命。可谓忠诚于事奉的君国,善于规划自身。

按这个说法,刘继业有劝降北汉主的可能。

歧说俱在,这事今天已经很难“真实复原”。

但不要紧,要紧的是:如果刘继业也即杨业劝谏北汉主归附大宋,是个人污点吗?如果君主已降,臣子不降,是个人荣誉吗?现在看,都不是。我想把这个问题用最简洁的话语说清楚,当我说完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相信,我能“重行推断”出史上这个记录之所以“歧说”并存的原因何在,逻辑在哪里。

先说第一个问题:刘继业也即杨业为何劝降北汉主?

北汉,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最后一个被收复的割据政权。它必须被收复。理由之一就是“大一统”。

“大一统”,是三千年中国之规律性存在。“大”在这里是动词,有“尊崇”“重视”之意。中国幅员辽阔,需要一种足够规模的国家疆域以完成有效治理。历来圣贤所以尊崇河山一统,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族群生存的政治哲学所在。按照东周以来的经验事实可知,那种割裂华夏的地方政权,是从负面影响共同体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权力形态。“民生”凋敝,在割据政权下是至为常见的共同体生态。所以孙文先生认为真正的政治核心是民生。

按照“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讲述,之所以有“大一统”国家理论,是因为农耕时代灌溉系统的需要。中国之黄河、长江、淮河,不能想象如多瑙河一般,可以由割据政权分段管理。于是,统一,成为规律性的政治诉求大义。

就这个意义上说,大宋是当之无愧的统一力量,因此也是健康力量。北汉在天命所归之际,犹自顽梗,就是逆天而动,所以,大宋称其为“逆命”自有道理。当此之际,杨业劝降,就是“知命”。他所挽救的是更多士庶生命,使之不再继续无谓的流血。北汉抗命,不是正义事业。就像当年轴心国士子多投奔盟国一样,杨业拟投奔大宋,也是正义选择。

杨业劝谏君主投降,符合邦国演绎趋势,政治正确;符合士庶民生要求,伦理正确。

但太原城已下,杨业犹自苦斗,这第二道理怎么算?

说起来,两个方向可以解释清楚。

第一,刘继业乃是军人,军人就有军人之职业道德。守城,敌我力量悬殊之际,更是彰显军人荣誉之时;敌军破城之际,尤其是军人本色呈现之时。老将军到了这个时刻,已经不再是为北汉而战,是在为自己而战。这是五代十国那些“跳槽”“换单位”般的武夫难以望其项背的道义精神。当着大宋雄师鼓噪入城,城内烽火四起,故国大势已去的凶险局面终于来临时,将军背靠老城,据守街巷,利用地形地物,镇静地等待最后时刻,冷静地指挥亲信辗转于刀头剑锋时,那一时,天地为之低昂,风云为之变色。那是末路尊崇的高大群雕。老将军完成的是历史性悲剧,一种由人间生发,但气冲斗牛的艺术。他在自我形塑,成为五代十国迥然不同于杜重威、杨光远、符彦卿等“名将”的“异类”。他在刀光血影中扼守孤独。

第二,他不知道北汉主投降的信息。将军期待更多沙场立功机会,更明了天下大势,因此,他向往大宋。期待在大宋王朝更有作为,所谓“策功茂实,勒碑刻铭”,跟着宋太宗与契丹征战,“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如此戎马一生就太完美了。所以他要向北汉主劝降。但现在,他在没有得到北汉主投降的命令之前,他就是军人,是将军。他没有资格决定自己投降。很可能,宋师已经告诉他北汉主已经归附啦,但他没有得到北汉主的“诏令”时,还是不能轻易相信宋师的通知,兵不厌诈,这个将军懂。

现在可以做一个“复原历史现场”的推断了——

刘继业也即杨业,确实曾经向北汉主劝降;当时北汉主没有降;城破之后,乱阵中,老将军没有得到北汉主已经投降的消息,所以,他要“据城苦斗”。宋太宗于是让北汉主亲自去劝降老将军,因为他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说动这个职业军人。作为军人,死亡威胁不能让他匍匐,但是君主命令必须遵守。

史上有一种记录也常见,说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平北汉,八月才招降刘继业,我唯独不信这个记录。逻辑不合。

赢得起,也输得起。尊崇荣誉,不怕死;服从命令,不求名。这就是军魂。这才是军人。

杨业,就是太原人氏。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刺史。少时,杨业就有“倜傥任侠”,风流仗义的性情。他善于骑射,经常去打猎。跟着他人一起打猎时,他的收获总是多于他人数倍。为此,将军也很得意,他对从者说:“有一天,我要是能够带兵打仗,也就像现在这样,用鹰犬追逐禽鸟野兔一般。”

年轻时,他投奔到北汉第一任君主刘崇麾下,作战骁勇,有战功,一些战役中,都是胜仗。国人给他外号“杨无敌”。但杨业本名杨崇贵,为了避讳北汉主刘崇的名字,改名为重贵;后来刘崇又将其收留为“义孙”也即刘钧的“义子”,改名刘继业。与北汉最后一个君主刘继元是“义兄义弟”。所以他必须忠于刘氏北汉。

杨业降。北汉平。

大宋得到10个州,1个军,41个县,35220户人家,士卒3万。这个数据可以概见北汉支撑国力的艰难,几乎是每户要出一个士兵。不算女子、儿童、老人,北汉几乎就是“全民皆兵”。但它能支撑到五代十国最后一个亡国,也算是奇迹了。

从此,西北、西南的“羁縻之地”不算,大宋帝国已经得到了唐代末年,中原王朝所拥有的基本版图,除了燕云十六州——但太宗赵炅,在行营大帐中,在北汉宫禁中,暇时浏览天下形势图时,眼光已经瞄向了这一片绵亘数百里的“汉唐旧疆”。

同类推荐
  • 宋元一统志

    宋元一统志

    宋室腐朽,大厦将倾,多少风流人物,壮丽词章,将被雨打风吹去;蒙元雄强,英雄辈出,却只识弯弓骑射,生杀予夺,暴殄华夏文明精髓。穿越者携现代文明之光,来到大宋藩属小国。他这双蝴蝶的翅膀,是匡扶大宋,阻挡历史的车轮?还是顺应潮流,助力蒙元,润泽万物?亦或是另起炉灶,激荡风云,席卷宇内,平定八荒?
  •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下)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下)

    史学名著即突出地反映某一史学思潮、彰显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者。史著可以再现昔日人类活动的“体相”,且能显示出历史演进之因果关系,为民众生活提供借鉴。本书对于现今人们了解历史、阅读历史典籍、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异世之魍魉

    异世之魍魉

    爽文,没有隔夜仇,没有过夜架,有苦当面诉,有仇当场报……
  • 三国之帝心

    三国之帝心

    乱世造英雄,三国乱世,英雄齐聚,皆为天下,为夺天下阴谋阳谋层出不穷。重生三国,吾命由吾不由天!吾必逆天改命!夺取天下!逐鹿中原,争战天下,英雄战武,谋士斗智,江山如画,美人如梦……(本书重谋略)
  • 误落烟雨絮濛濛

    误落烟雨絮濛濛

    羽一字无声,是下单(shan)国首都棂城富豪榜第二家族家主的第三子,他最厌的是那险恶、贪婪、无谓的人心。他是族人口中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亦是秦楼楚馆中胭脂水粉口中才貌双全、风流倜傥之人,还是夫子口中朽木却又难得一遇的怪才。他喜静、喜山水、喜人烟稀少之地,他喜欢简单不喜麻烦,他无情却又多情,他明辨是非却又难分对错。他向往的生活是一人在绵延山林做一幢小木屋,与山野玩耍,远离那些猜不透的人心。注:文中人物内心所想用例如羽一[一:内容]表示。
热门推荐
  • 青涩过往

    青涩过往

    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都不同,向往与过往都同存
  • 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

    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

    这是作者仲尼至今的遇见,是他生命中那些留下足迹的身影。他们的故事微小却独特,悲欢离合间如暗夜的一束光照亮了你我的曾经。37个人的世界。20个来自心底的故事。108段令你怦然心动的爱情旅程。他们在偶然相逢,启幕温暖的记忆:他们都是追梦人,有执着不弃的炽热,有一心不变的坚定,有辗转反侧的痴心……他们又蓦然失去,留下哀伤的回想:他们都是失魂者,有爱恨难舍的痛心,有念而不得的悲切,有因爱生恨的绝望……随着仲尼真诚而有趣的笔触,故事一一展开,如同一面面镜子,真切地照见了各自不同而又如此相似的你我。"
  • 不会说爱你

    不会说爱你

    她是二线城市里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普通女孩儿,为了挣钱做对外汉语教师兼职;他是集团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两个生活没有交集的人,却因为学习语言而相识相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吻上她指尖

    吻上她指尖

    一朝重生,宋凉磨拳擦掌,一心赚钱,但没想到少年时的自己竟然拥有一个男朋友……宋凉:嘛玩意?*少年身姿颀长,朗眉星目,眼角微红一片,声音哽咽:“我们一直在一起好不好?”宋凉顾忌其他,不敢不应,这一拖,就拖了十年。后来,宋凉靠在墙上,细碎的烟火在她指尖绽放,精致的红唇一开一合吐出两个字:“分手。”还在研究人体解剖学的江白怔愣着抬起头,“你说什么?”两秒后,宋凉咧嘴一笑,好看的不得了,“没什么。”“……”“所以,能把手术刀放下了吗?”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豪门宠婚,老婆乖乖入局

    豪门宠婚,老婆乖乖入局

    (已完结)当他慕秦清的妻子,就要打得倒小三,比得过小四,讨得好公婆,栓得住他家总裁大人的心!★★为了不成为商业联姻的牺牲品,苏晴一时冲动,居然在大街上随便拉个男人嫁了。本以为,这个俊逸非凡、英俊潇洒又多金的男人能好好刺激后妈的嘴脸,没想到……他竟然就是她的联姻对象?苏晴简直有一头撞死的冲动,不行!她要离婚!可是离婚协议书还没拿出来便被某男扼杀在摇篮里,直接扑倒,然后是暗哑的低笑:“老婆,货已售出,概不退货。”***苏晴这辈子最悲催的事儿,就是把自己随随便便的嫁了,婚后那个讨人厌的老公不但三天两头的惹绯闻,还害得她家老爷子直接给她下命令:要做慕家儿媳,就得管住老公的下半身。呃,这是什么定律?于是某女三天两头的开始各种捉奸行为,当然为的不是如何保住慕家儿媳,而是……离婚!“咔咔咔”某女火眼金睛发现他家总裁办公室里有妖娆美女出现,赶紧一通乱拍,却忽觉相机一闪,那“妖娆美人”居然直接将她拉了进去,呜……“老婆,其实管住为夫下半身最好的法子是,嗯……要你身体力行。”*温馨宠文,求各种支持!!
  • 爱情让我昏了头

    爱情让我昏了头

    遇见和错过总有着它不可说的缘分,我们在懵懂之时相识,生生岁月,因着一刻的不悔而不灭不熄,可能你不是这世界上最好的那一个,但幸好,你还有着我最喜欢的样子
  • 重生医妃很嚣张

    重生医妃很嚣张

    一梦醒来,重回十五岁时,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未可知,她一定要跳出前世的坑,幸福快乐!
  • 竹西花事小录

    竹西花事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