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0700000011

第11章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五邪者,谓五藏五府之气失其正而为邪者也。刚柔者,阳为刚,阴为柔也。刚柔相逢,谓藏逢藏,府逢府也。五藏五府,各有五邪,以脉之来甚者属藏,微者属府,特以心藏发其例,馀可类推,故云一脉辄变为十也。

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藏无气者,何藏也?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灵枢》第五篇曰:人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藏无气。

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予之短期。按五藏[肾最]在下,吸气是远。若五十动不满而一止者,知肾无所资,气当先尽。尽犹衰竭也,衰竭则不能随诸藏气而上矣。

十二难曰:经言五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藏脉已绝于外者,其心肺脉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馀。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灵枢》第一篇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之也。又第三篇曰:所谓五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馀,故躁。此《灵枢》以脉口内外言阴阳也。越人以心肺、肾肝、内外别阴阳,其理亦由是也。纪氏谓此篇言针法。冯氏玠谓此篇合入用针补泻之类,当在六十难之后。以例相从也。

十三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已。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灵枢》第四篇曰: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

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谓色脉之不相得也。色脉既不相得,看得何脉,得相胜之脉即死,得相生之脉病即自已。

已,愈也,参合也。

然。五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色脉当参相应,夫如是则见其色,得其脉矣。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灵枢》第四篇,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变定矣。黄帝曰:

调之奈何?岐伯答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小,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尺之皮肤亦滑;脉涩,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

故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此通上文所谓色脉形肉不相失也。

五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相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若之为言或也,举色青为例,以明相胜相生也。青者,肝之色,浮涩而短,肺脉也,为金克木;大而缓,脾脉也,为木克土,此相胜也。浮大而散,心脉也,为木生火;小而滑,肾脉也,为水生木,此相生也。此所谓得相胜之脉即死,得相生之脉病即自已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说见前。三,谓色脉皮肤三者也。此篇问答,凡五节。

第一节为问辞;第二、第三节言色脉形肉不得相失;第四节言五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尺相应。然假令以下,但言色脉相参,不言声臭味,殆阙文欤。抑色之着于外者,将切于参验欤?第五节则以所知之多寡,为工之上下也。

十四难曰:脉有损至,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平人之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脉四至。加之则为过,减之则不及,过与不及,所以为至为损焉。离经者,离其经常之度也。夺精,精气衰夺也。至脉从下而逆上,由肾而之肺也。损脉从上而行下,由肺而之肾也。谢氏曰:平人一呼再至,脉行三寸。今一呼三至,则脉行四寸半,一息之间至九寸。二十息之间一百八十丈,比平人行远,过六十丈,此至脉之离经也。平人一呼脉二至,行三寸。今一呼一至,只得一寸半,二十息之间,脉迟行六十丈,此损脉之离经也。若夫至脉之夺精,一呼四至,则一息之间,行一尺二寸。损脉之夺精,二呼一至,则一息之间,行三寸,其病人甚矣。过此者死而命绝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收病也。

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至于收病”也当作“至脉之病也”,“于收”二字误。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脾(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各以所主而见其所损也。反此为至脉之病者,损脉从上下,至脉则从下上也。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肺主气,心主血脉,肾主精,各以其所损而调治之。荣卫者,血脉之所资也。脾主受谷味,故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如春夏食凉、食冷,秋冬食温、食热,及衣服起居,各当其时是也。肝主血,血虚则中不足。一云肝主怒,怒则伤肝,故损其肝者,缓其中。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缓者,和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此再举损至之脉为问答也。盖前之损至以五藏自病得之于内者而言,此则以经络血气为邪所中之微甚,自外得之者而言也。其曰呼吸再至,即一呼一至,一吸一至之谓,疑衍文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小大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此四字即前衍文,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一息四至,是为平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是一息之间,脉六至,比之平人,多二至,故曰适得病未甚也。然又以前大后小,前小后大,而言病能也。“前后”非言寸尺,犹十五难“前曲后居”之“前后”,以始末言也。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矣。

故脉洪大者,苦烦满,病在高也。沉细者,腹中痛,病在下也。

各以其病脉言之。滑为伤热者,热伤气而不伤血,血自有馀,故脉滑也。涩为中雾露者,雾露之寒,伤入(人)荣血,血受寒故脉涩也。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困矣。若脉更见浮大沉细,则各随昼夜而加剧,以浮大顺昼,阳也,沉细顺夜,阴也。若不见二者之脉,人虽困犹可治。小大即沉细浮大也。一呼六至,一吸六至,增之极也,故为死脉。沉细夜死,浮大昼死,阴遇阴,阳遇阳也。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以血气皆不足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谓两息之间,脉再动,减之极也。经曰:形气有余,脉气不足者死,故曰无魂而当死也。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譬如”二字,当在“人之有尺”下。此又以脉之有无,明上下部之病也。纪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是邪实并于上,即当吐也。若无吐证,为上无形而下气竭,故云当死。东垣李氏曰:下部无脉,此木郁也,饮食过饱,填塞于胸中太阴之分,而春阳之令不得上行故也。是为木郁。木郁则达之,谓吐之是也。谢氏曰: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者,阴气盛而阳气微,故虽困无能为害。上部无脉,如树枝之槁,下部有脉,如树之有根,惟其有根,可以望其生也。四明陈氏曰:至,进也,阳独盛而至数多也。损,减也,阴独盛而至数少也。至脉从下上,谓无阴而阳独行,至于上,则阳亦绝而死矣。损脉从上下,谓无阳而阴独行,至于下,则阴亦尽而死矣。一难言寸口以决藏府死生吉凶,谓气口为五藏主也。四难言脾受谷味,其脉在中,是五藏皆以胃为主,其脉则主关上也。此难言,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则以尺为主也。此越人所以错综其义,散见诸篇,以见寸关尺各有所归重云。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此《内经·平人气象》、《玉机真藏论》,参错其文而为篇也。

春脉弦者,肝主筋,应筋之象;夏脉钩者,心主血,脉应血脉来去之象;秋脉毛者,肺主皮毛;冬脉石者,肾主骨。各应其象,兼以时物之象取义也。来疾去迟,刘立之曰: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而上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而下也。

如有变奈何?

脉逆四时之谓变。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为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春脉太过,则令人善怒,忽忽眩晕癫疾;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秋脉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冬脉太过,则令人解,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令人心悬如饥,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赤。此岐伯之言也。越人之意,盖本诸此。变脉言气者,脉不自动,气使之然,且主胃气而言也。循,抚也,按也。春脉厌厌聂聂,如循榆叶,弦而和也;益实而滑,如循长竿,弦多也;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但弦也。夏脉累累如环,如循琅玕,钩而和也;如鸡举足,钩多而有力也;前曲后居,谓按之坚而抟,寻之实而据,但钩也。秋脉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微毛也;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毛多也;按之萧索,如风吹毛,但毛也。冬脉上大下兑,大小适均,石而和也;“上下”与来去同义,见前篇。啄啄连属,其中微曲,石多也;来如解索,去如弹石,但石也。大抵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故有胃气则生,胃气少则病,无胃气则死。于弦、钩、毛、石中,每有和缓之体,为胃气也。此篇与《内经》中互有异同。冯氏曰:越人欲使脉之易晓,重立其义尔。按《内经》第二卷《平人气象论》篇云: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病肾脉来,如引葛之益坚;死肾脉如发夺索,辟辟如弹石。

此为异也。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为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胃属土,土之数五也,万物归之,故云水谷之海。而水火金木无不待是以生,故云主禀四时。禀,供也,给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见也。

脾者,中州,谓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脉在中也。其平和不得见,盖脾寄王于四季,不得独主于四时,四藏之脉平和,则脾脉在中矣。衰乃见者,雀啄屋漏,异乎常也。雀啄者,脉至坚锐而断续不定也。屋漏者,脉至缓散,动而复止也。

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谢氏曰:此篇问三部九候以下共六件,而本经并不答所问,似有缺文。今详三部九候,则十八难中第三章言之,当属此篇,错柬在彼。阴阳见四难,轻重见五难。一脉变为四时,即十五难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也。六十首,按《内经·方盛衰篇》曰:

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王注谓:奇恒六十首,今世不存,则失其传者,由来远矣。

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此盖答辞,然与前问不相蒙,当别有问辞也。

其病为之奈何?

问内外证之详也。

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得肝脉,诊得肝(弦)脉也。肝与胆合,为清净之府,故善洁;肝为将军之官,故善怒。善,犹喜好也。面青,肝之色也。

此外证之色脉情好也。脐左,肝之部也。按之牢若痛,谓其动气,按之坚牢而不移,或痛也。冯氏曰:肝气郁,则四肢满闭,传曰风淫末疾是也。厥阴脉,循阴器,肝病,故溲便难。转筋者,肝主筋也。此内证之部属及所主病也。

同类推荐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权威珍藏本。《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热门推荐
  • 果园飘香之独宠医妃

    果园飘香之独宠医妃

    杜晓璃,人人瞻望的传奇人物,却抵挡不住可笑的命运!再次睁眼,坚定如她还是被自己枯枝一样的小手,和眼前四处漏风漏雨又漏鼠的景象惊得嘴角直抽!父母双亡,三餐不继,唯一的财产便是一座破房子和一个可爱的小哥哥。这都叫什么破事!买山头,种果树,开酒厂,酿果酒,发展产业链,从此财源滚滚来,带着哥哥发家致富!交知己,拐王爷,斗牛鬼蛇神,农家女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一朝笑看天下!咦?这个小哥长的不错,来给我种果树吧!顺便再定个娃娃亲怎么样?白眼一翻,正在被奴役种树的小娃娃给了她一个酷酷地背影。一别几年,看到眼前这个名副其实的高富帅一脸冰冷地说自己和他已经定亲,并且早已一吻定情,让她负责的面瘫王爷,真的是当初那个小帅哥?!杜晓璃无语望天:不想当王妃啊,可不可以退货?!!冷面王爷一脸委屈:你说过一经出售,概不退货,几年前我就已经乖乖从了你,这些年一直谨遵你的教诲,为你守身如玉,你现在怎么能狠心抛弃我?杜晓璃下巴快落到地上:好吧,看在你这么乖的份上,跟我回家吧!某爷魅惑一笑:为夫遵命!
  • 你比冬天先抵达

    你比冬天先抵达

    “看你,有时觉得就像看遥远的星星。看起来非常明亮,但那种光是几万年前传送过来的。或许发光的天体如今已不存在了,可有时看上去,却比任何东西都有现实感。”-【故园无此声】易烊千玺×顾青岑【云深】宋秋阳×夏云深
  • 还有一滴泪

    还有一滴泪

    爷爷黄法宝是一个猎人。因为他是猎人,他的两个儿子、我的伯父和父亲也成了猎人。爷爷最初拿枪不是为了打猎。解放前,他是我们当地的武委会主任。革命快要胜利的时候,党组织大批干部南下,爷爷死活不肯。村里人都说是奶奶拉了爷爷的后腿,其实不是奶奶拉的,是爷爷舍不得奶奶。虽没见过,但奶奶的漂亮方圆十里闻名。伯父的女儿、我的堂姐小莲,算得上一个美人坯子,但村里的老人说和年轻时候的奶奶比,还是相差甚远。因为漂亮的奶奶,爷爷丢了一个做大官的机会。同他一起闹革命的农会主席,南下后,在福建官至副厅,和爷爷比起来,他还少些许文化。这是第一层影响。
  • 让我当个小地主

    让我当个小地主

    上辈子只是个弃婴,磕磕绊绊四十年,好不容易成了主厨,结果穿了!穿就穿吧,成了一家子的掌中宝,就当是老天爷给咱的补偿了。听说女子十八不嫁要交税,要不养个忠犬?结果忠犬跟隔壁姐姐跑了。好吧,忠犬太年轻,找个成熟稳重的,结果跟着有权有势的跑了。没关系,姐也是有身份的,就是没告诉而已,打脸了吧……喂,那个嘴毒死人脸木头,你说啥?要娶我?姐又不是受虐狂……
  •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好兄弟无穷无尽

    我的好兄弟无穷无尽

    新的“大航天时代”是人类蓬勃发展的年代,然而地球与各殖民星球的关系却越发紧张。更无奈的是膨胀的人类十分自信的回应了太空中的不明信号,引来无穷无尽的异虫。还好人类拥有纪天平,和他同样无穷无尽的50块钱的好兄弟们
  • 止战之神

    止战之神

    世界早已颠覆,由于R国大量核能泄露,导致整个世界都处于核污染的环境当中,地球上的所有的非人类生物都开始变异,并形成了有智慧,有等级,有组织的核兽群体,一些人类也因为核污染开始进化和变异,被普通人类成为异能者,人类的军队与核兽群体的战斗一触即发,异能者团队也参与了进来,大战即将来临……
  • 悟道录

    悟道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金融界大搏杀

    金融界大搏杀

    余沉默从娘肚里爬出来就是一个倒霉蛋。余沉默出生不久,就正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以致长得骨瘦如柴。余沉默的父亲余老爷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是省城一家厅级单位的政工干部。余老爷子生不逢时,赶上了5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因思想保守,加之妄议朝政,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距省城千里之外的乡村胡家湾劳动改造。余老爷子后来就在胡家湾整了个倒插门儿,娶了他落户那家房东的大闺女为妻,草草地成了个家。余老爷子婚后第二年,他老婆便生下了二个小子,那小子整天像个病猫一样,不哭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