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800000038

第38章 赵匡胤践祚(3)

武夫罗彦瓌,曾在十三年前,契丹灭后晋时,被契丹派了个差事往南京(今北京)送马千匹。这都是契丹缴获的中原战马。那时的战马就跟热兵器时代的坦克般贵重。罗彦瓌押着马匹走到河北元氏这个地方时,听说刘知远成立了后汉,就将马匹送给了后汉,因功出任护圣指挥使。大宋建立后,他也多次在边地击败契丹,乾德二年(964)春,北汉与契丹攻宋,罗彦瓌与李继勋等击败联军于辽州(今山西左权)。乾德四年二月,又与田钦祚等人击败北汉军于乐平(今山西昔阳)东静阳砦。这是五代十国以来抵御过契丹和契丹附庸国北汉的人物,颇有"民族英雄"的色彩。他现在的角色是老赵的保镖。

范质率王溥、魏仁浦等诸位宰执和后周元老一起来见老赵。范质应该是主动来见老赵,而非由士兵"拥至"。我相信经历丰富的老范知道怎样做。况且,他不过是循例早朝之后回公署而已,不同的是,公署里来了不速之客。

见到老赵后,应该有短暂的对视或寒暄,但范质首先开腔,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对老赵的谴责。史称"颇诮让",很有点讥讽指责。他按往常官阶,仍称老赵为"太尉"而不称他为"陛下",这就等于预先定了调子--他需要在大义面前有所坚守。

他说:"先帝养太尉如子,现在先帝身尚未冷,你怎么能做这事?"闻听范质此言,老赵痛哭流涕。很多文献记录了老赵的哭泣:《龙川别志》说"太祖性仁厚,流涕被面"。《东都事略》说"太祖性仁厚,呜咽流涕"。《宋史》《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涑水纪闻》等,无一例外地记录了这一场痛哭。

老赵的痛哭,我不怀疑他的真诚。如果相信老赵被"阴谋拥戴"是不得已的,是如以往曾经发生过的若干"拥戴"一样,是被强迫的,就可以理解老赵痛哭的真诚。老赵是读过圣贤书的人物,是宅心仁厚的人物,我不相信他会趁人孤弱而预为谋划。有一个最有力的理由:周世宗病逝时只有三十八岁。谁也不会想象他会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说世宗在世之际,老赵就开始阴结死党,预谋取代,实在不切实际,想法未免狂妄。面对圣君赵匡胤,不宜做张做势硬充大明白,好像古来君王个个皆是阴谋家。这类想象近代以来几乎成为思维定式,我不信这类思维定式是理性的。

老赵的痛哭应该是一种无限委屈中的天良发现。但他已经无力拒绝命运。

面对后周老臣范质,老赵已经泣不成声:"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我受到世宗深厚的恩典,却被六军逼迫,一朝到了这个地步,惭愧面对天地!我将怎么办呢?

老赵没有在大军进城之际,威风凛凛地踏入金銮宝殿,而是自己来到宰执公署政事堂,"将若之何"一语,也确实是他此时此地的心境写照。那么多事情要处理,我赵匡胤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老赵在向老范求救--老范啊,请给我一个说法……范质等人面对这个场面,也一定在忖量进退。军校罗彦瓌此时充当了拥戴者的全权代表。史称此人"按剑厉声向(范)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老赵叱责罗彦瓌,但罗彦瓌不退。

范质在与罗彦瓌僵持中,并没有惧怕。按照我的想象,范质甚至没有睁眼看一眼这个粗鲁的军校。但以往的历史经验也告诉他:事情已经不可逆转。于是,这位后周第一名相缓缓说道:"事已如此,也不必太仓猝。自古以来,帝王有禅位之礼,今可行也。"赵匡胤问其详细,范质将受禅程序有详有略地讲述一遍。然后又说:"太尉既以礼受禅,则视太后如母,养少主如子,无负先帝旧恩。"范质的话语依然充满"诮让"之讥。但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范质意想不到的事:王溥下跪了。史称"(王)溥降阶先拜"。王溥在后周参知枢密院事,官至右仆射,是诸相之一。周世宗柴荣死后,赵匡胤势力开始坐大,史称"王溥亦阴效诚款",也即秘密结好老赵,他甚至向老赵献奉宅园一座。他应该是"有远见"的人物。当初他在郭威帐下为从事,郭威平定河中李守贞,缴获朝中官员与叛将往来交通的文书,郭威要揪出这类两头下注的人物。就是王溥劝郭威息事宁人,争取人心。周世宗时,高平之战,举朝反对御驾亲征,只有王溥赞同,后来果然战胜。周世宗西北用兵,王溥推荐向训任主帅,又胜。种种记录表明,王溥为君王计、为社稷计、为明哲保身计,都不乏远见。他能在历史转捩点抓住稍纵即逝的机缘做出准确的决策决定。

当范质对老赵"颇诮让"之际,王溥已经暗中做出了决定:率先匍匐。这就意味着:旧朝肯认老赵为正当的第一人,不是你范质,而是我王溥。他省略了忠于前朝的价值观,却奉呈了忠于新朝的投名状。王溥一跪,在政事堂内,是有震撼力和传染性的。敢于对老赵"颇诮让"的老范一直是"且不肯拜"的,但随着王溥的一跪,就在此一时刻,范质想必也感到了危机的真切逼近。

史称在王溥之后,"质不得已,从之,遂称万岁"。范质不得已,跟从着王溥,就开始称赵匡胤"万岁"了。

事儿,就这样成了。

行禅代礼老赵登基

以后的事就是程序中的套子活儿了。应该是在当天上午,老赵被范质等人引导到崇元殿,开始行禅代礼。

因为改朝,所以有些人的"班位"有所变更,这就需要一一指画讨论,论功大小论官高低,需要重新排列,史称这个工作"至晡班定"--直到下午三点多以后才排好班位秩序。这个程序用去了五六个小时的时间。

宋人周密《癸亥杂识》"汴京宫殿"条,说到禁中有"锦庄",前有"射垛"。说"太祖始受禅,即暂坐于此"。此地花木不修,任其自然生长,是个宫内有野趣的地方,所谓"有茅茨不剪之风"。据此记载,老赵应该在各位排列班次的闲暇到禁中花园里走过。

百官就列后,符太后带着小皇帝柴宗训登上大殿,拟"宣召"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旨"听禅位诏书--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没有禅位诏书!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禅位诏书。赵普没有想到,范质没有想到,王溥也没有想到,老赵,也没有想到。正在尴尬中,文官班中闪出一人曰:"禅位诏书已经备好。"众人定睛看时,却是翰林学士承旨陶谷。他应该是在"列班"排座次之际,匆匆草拟了这份"划时代"的文书。

只见他从袖中从容掏出一卷笔墨尚新的圣旨,仓促中甚至来不及审阅,符太后略一看过,即宣读了这个禅位诏书。

《全唐文》收录了这份《禅位诏》,全文如下: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谣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得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天生众民,为之派出管理者,在这些管理者中,尧舜二帝为公天下而禅让,夏商周三王遵循时机而革命,这之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我(柴宗训)一个小小人物,遭遇家国正当性流失,人心已经离散,国家命运有了新的归宿。唉,你这个归德军节度使、前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赋中有上圣的资格,有神武的韬略,曾经辅佐我高祖(郭威),感通上帝;到了侍奉世宗(柴荣),功存枢机;征东则西方埋怨(怎么还不来征讨我们),这个功绩实在是太大了!天地鬼神,都能够享有你的大德;举世舆论,都在称颂你的仁义。现在,我将应天之意,顺民之情,效法尧帝传禅舜帝之举,如释重负。从此,我将成为新君的宾客。啊,这真是一件大事啊,应该敬畏天命。

这时,老赵作为"殿前都点检",在宣徽使引导下,跪在大殿外面红色的台阶平台上(这个地方文绉绉的说法是:龙墀,也称丹墀),听旨。这是后周王朝的最后一道圣旨。随着这份圣旨宣读完毕,世上已无周王朝。符太后和周恭帝走下大殿,一分钟前,还是"社稷之主",一分钟后,班在"人臣之列"。静候中,范质、王溥等人扶着老赵升阶纳陛,越过门槛进入崇元殿内,到东序,换上刚刚准备好的衮冕皇袍,再回到大殿,升殿,即位。当老赵坐在昔日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坐过的位子上时,宣徽使引导百官和符太后、周恭帝,开始向老赵拜贺。此际,大殿内响起预期中的"万岁"声声。

随后,宣徽使宣布,奉周恭帝为郑王,奉符太后迁居西宫。郑王柴宗训后来被安置在房州(今湖北房县)。老赵幼时,曾跟从一个叫辛文悦的儒者修习"五经"。周世宗时,老赵梦到辛老师来谒见,而辛文悦也梦见老赵在邀他。后来老赵找老师,老师找老赵,二人终于见面。老赵登基后,任命老师为太子中允(管理太子宫的高级官员)。几年后,老赵又任命辛文悦为房州州长。老赵知道辛文悦是忠厚长者,所以有此任命。这也是为少年柴宗训派出了最好的老师。大宋建国后十三年,柴宗训病死。坊间因此有一些猜测,认为他是被老赵家所害,但此类说法从无实据,不可信,至少,我不信。郑王死后,史称"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命还葬庆陵之侧,曰顺陵,谥曰恭帝"。老赵穿了素服为郑王治丧,停止上朝十天,又命令将郑王灵柩葬在周世宗墓地旁,史称顺陵,谥号为恭帝。

赵匡胤践祚,这一天是正月初六,老赵改元建隆。祭祀天地。命官分告天地、社稷;遣使遍告郡国、藩镇,加官晋爵有差。因老赵即位前任归德军节度使,镇府治宋州,所以诏定国号为宋。

赵匡胤从此成为大宋开国之君,庙号太祖。这一天,是个好日子,老赵心情不错,但陶谷遽尔掏出禅位诏书的举动,让他既惊异又恶心。由于陶谷事先拟定诏书效忠新朝而邀功的行迹太过明显,史称"太祖由是薄其为人",太祖赵匡胤因此而很鄙薄他的为人。老赵之所以鄙薄陶谷,是因为他仓促中取出禅位诏书,写得又那么漂亮、得体,就给人一种早有准备"诈取天下"的印象。这事看上去符合程序,陶谷为程序的合理性做了预先谋划,但正因为这个举动,让事起非常的改朝换代之举有了黑色智慧的性质。现在想想,实在还不如没有这份"退位诏",就在毫无准备的程序中,临时安排口头宣敕,或在百官等待中,临时草拟,这样,陈桥兵变的"偶然性"才有了逻辑上的一贯性。陶谷实在是自作聪明,反而坏了老赵的名声,甚至,坏了大宋的名声,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人拿着陶谷预先拟定"退位诏"来说事,认为陈桥兵变是细密谋划的结果。

陶谷的自作聪明也有记录。宋人张舜民《画墁录》、袁文《瓮牖闲评》都说一故实:说契丹、北汉合兵来袭时,老赵率兵北征,按礼,大臣们都在城门之外的芳林园为老赵饯行。就在这个地方,老赵需要接受节钺,也即得到授权。之后,这位翰林承旨陶谷先生,就抓着老赵的衣袖,做出留恋的状态,坚持要"致拜"。老赵多次避让,陶谷一定要拜,并且说:"且先受取两拜,回来难为揖酌也。"太尉先受我两拜,等你回来,再像这样行宾主之间的作揖礼拜吃酒的礼节,恐怕很难了。过去同僚之间敬酒,也需要礼拜,不过不同于君臣之间的礼拜。按记录中的说法,陶谷是在"最后一次"行同僚之间的礼节。好像他已经预先知道了大军返回之后,只能做"君臣",再做"同僚"已无可能。

这类记录,我不信其为真。如果老赵真有造反之心和具体安排,陶谷这么做,岂不是预先泄露了"谋反、叛逆"的惊天预谋?太祖践祚,岂不成了一场事先张扬的造反大案?谁敢这么做事?所以,只须付诸常识,即可以看穿作伪。

那么,这类"作伪"为何会出现?我倾向于认为,正因为陶谷有袖中摸出"退位诏"这类自作聪明的举动,于是有了记录中的"附会"。在为老赵饯行的历史现场,陶谷可能向老赵敬酒,于是在后来的传播中,他被好事者"塑造"为"预先知道图谋的人"。但也正是这种"预知"行为,在重行思想、推断往事时,可以看到:故实未必真实,但用来界定陶谷"自作聪明"的人物性格,确是异常准确的。

天子践祚"大赦天下"

天子践祚,几日之内,依礼应有"大赦天下"之举。老赵践祚第二日,驾临东京汴梁明德门,首先宣布大赦。明德门下,是一个城内的广场。此前一日,有司设立文武百官、皇亲及蕃国诸州朝贡使、僧道耆老等,位于明德门外,作为大赦现场的嘉宾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主持礼仪的太常官准备了各种大赦礼所需的乐器,包括钲鼓等。这天,刑部从御史台、开封府那里得到京城系囚的名单,记录后,准备文件,等待。太祖车驾来到明德门后,进入帐幄,改穿常服。

群臣就位后,皇帝登楼,即御坐。枢密使、宣徽使分班侍立,仗卫如仪。通事舍人引群臣从御座前迤逦行过,再拜完毕,各归各位,就坐。侍臣宣布:"承旨。"主管礼仪的通事舍人到楼前,侍臣传导皇帝敕令:"树金鸡!"通事舍人退,回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宣付下一程序给有司,"树金鸡",完事后,太常击鼓,囚犯们开始集中。少府监指挥人在楼东南隅树立鸡竿。"金鸡"是一支高竿,高达七丈,金鸡高四尺,在高竿顶端。黄金装饰鸡首,鸡口衔绛色布幡长七尺,有彩盘承接。高竿自顶而下,四周有绳索向四面拉去,到地下,分四面用木钉钉住。这四根绳索有稳定高竿的作用,令高竿在任何方向都不至于倒掉。这时,有专门的"竿木伎人",沿着四根绳索攀援,争着爬上高竿顶部,要从鸡口中取下所衔绛幡。首先争得的伎人,手举绛幡向众人展示后,高呼万岁。

明德楼上,则以红色的绳子贯穿木鹤,有人装扮成仙人乘坐,捧着皇帝的制书,循绳而下。到地面,有一个巨大的画台承接木鹤。有司取过他"降下"的制书,放置到预先准备好的案子上。

这个制书,就是《赦书》。这时,有官员承旨,手捧《赦书》,宣告要将这份《赦书》给付中书门下也即国家政事部门,再由中书门下转授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手持《赦书》高声宣布:"有制!"群官闻言,马上离开座位,再拜。通事舍人开始宣读《赦书》。

完毕,将《赦书》还授中书门下,转付刑部侍郎,承制释囚。群官称贺。礼官进来到楼前,承旨宣达皇帝口令,完毕,百官又拜,行大礼蹈舞而退。

赦文无非说皇上受命于天,应有仁慈之念。之所以成就天下,不仅有武略,还有文治,现在应该顺从天道的精神、黎民的愿望,大赦天下。

以后还有大典,祭祀天地神祇的郊祀礼,也要大赦,一般也遵用这种仪式。

同类推荐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是在一次次外交活动中达成,为国家繁荣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与国之间链接的纽带。看《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回味张骞的西域之行,再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无不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史。
  •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如果有一天,您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来,拿起这本《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先过了语言关,学几句中古汉语、唐朝国骂;再混进官府食堂开开小灶,品茶喝酒。记住,像穿越小说中那样大大咧咧走在街上,随手拿出纹银几两是会悲剧的,户口簿、暂住证一个也不能少。可随旅行团游览长安城最热门的五大景点,顺便逛逛青楼,看看马球,带上豹子去户外狩猎。更可入乡随俗,像个唐朝人一样过端午、春节、七夕情人节。想洋气一点也没问题,圣诞节唐朝就已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受邀去别人家里做个客,唱K、跳舞,乐不思蜀,最后买套占地十亩限价房。
  • 万历永明

    万历永明

    大明万历三年,朱毅军,阴差阳错附身于大明最有争议的万历皇帝身上。别人的开局一条狗,他的开局只有一群太监。书友群(677040317)
  • 远方的战国

    远方的战国

    没有穿越,没有预知。有的只是轮回的历史。也许是许久以前,也许是许久以后。相似的战国,不一样的故事
  • 宋元一统志

    宋元一统志

    宋室腐朽,大厦将倾,多少风流人物,壮丽词章,将被雨打风吹去;蒙元雄强,英雄辈出,却只识弯弓骑射,生杀予夺,暴殄华夏文明精髓。穿越者携现代文明之光,来到大宋藩属小国。他这双蝴蝶的翅膀,是匡扶大宋,阻挡历史的车轮?还是顺应潮流,助力蒙元,润泽万物?亦或是另起炉灶,激荡风云,席卷宇内,平定八荒?
热门推荐
  • 当大明遇上大清

    当大明遇上大清

    本书全面再现1618-1644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后金)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战争从偷袭抚顺开始,努尔哈赤有着狐狸般的狡猾,也有狼的凶狠。他喜欢不宣而战、里应外合,常常能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对迅速崛起的后金,明朝起初不以为意,而他们显然低估了对手。从抚顺到萨尔浒,从沈阳、辽阳再到广宁,努尔哈赤一次次得胜。而萨尔浒之战的教训,也让明朝重新认识了敌人,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宁远大捷到宁锦大战,以坚城大炮成功压制后金铁骑。以锦州、宁远、山海关为支撑点的关宁锦防线,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人难以逾越的坚城堡垒。明清两军对抗十余年后,决战时刻终于到来。明朝派出最强阵容,洪承畴为主帅,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关宁铁骑以及九边重镇精锐尽数出战。清军也尽起倾国之兵,重病缠身的皇太极更亲自到前线指挥。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决战。双方拼尽全力,明军虽元气大伤,但仍有反攻的实力。可是,来自明朝内部的农民军却摧垮了这个帝国。明清战争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场。尽管明朝与清廷的战争直到1662年才正式结束,但这场战争结局,却仍深深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当大明遇上大清,是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碰撞。一衰与一兴之间,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 尘夏未了

    尘夏未了

    她的人生观里,“既然他们都说我是扫把星,那我就活成扫把星的模样,谁招惹我就该谁倒霉。”而他却觉得,“从我16岁认识沈夏开始,我便觉得,我的世界只剩下,盼沈夏,望沈夏,等沈夏,而不管时间过了多久,我的妻也只有沈夏。”这也许就是爱情吧,冷漠无情的她,却有一个此生不弃的他。
  • 木叶锦鲤

    木叶锦鲤

    极光,初代火影弟子,左蛞蝓、右大蛇、蛤蟆在中间,万花筒写轮眼、转生眼、仙术一应俱全,绝招“超重炮”。(讲述第一次忍界大战期间发生的故事,在这个最爆裂的时代,五村五影相继死去。能够在这个时代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锦鲤)祝收藏本书的书友从此好运连连,财富、爱情、事业三丰收?(?????)?
  • 惜梦酒馆

    惜梦酒馆

    以前现在未来的梦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开端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大不相同一家酒馆,一位酿酒女子一个个小故事,有温馨,有孤独,有遗憾有彷徨,有迷茫故事的结局不知是怎样每一个深夜都会有人抱头痛哭懊悔以前每一个深夜都会有一个喝的烂醉的人放肆发泄这里有青春的故事也有罪犯的自述忏悔以前一壶清酒一次感悟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结局不是那么的美好但,都让人念念不忘
  • 歼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歼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一个人的做人方式会在说话和办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而说话和办事中的细节与态度也能折射出做人的风格。会说话、会办事,你的人格魅力将得到提升,不会说话、不会办事,可能麻烦重重惹人厌。所以说,做人就是办事,办事就是做人,当做人和办事相互交融时,做人中掺入了技巧,办事时透出了境界,再通过恰当的语言让对方感知,生命的意义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为人也会更加洒脱和自信。《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以为人做题,以做人、说话、办事做眼,内容古今鉴用,中外融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为人这个主题,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
  • 农家有喜之公主嫁到

    农家有喜之公主嫁到

    “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你合我的胃口。”“你果然有恋童癖好”“呃,你永远是我的小公主?”“……”
  • 花开花谢只为与你相遇

    花开花谢只为与你相遇

    她是一个北京土生土长的南城丫头,在一次车祸中意外的和自己的闺蜜上官尒琪一起神奇的穿越,遇到了这一生让自己无法忘记的人,他是位至高无上的君主,却对她呵护备至,宠爱有加,前世今生他始终把她捧在手心,时空斗转星移,机缘巧合下,她回到前世,找回那曾经刻骨铭心的爱,只为在今生的相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农·空灯

    花农·空灯

    皇叔这就赶来夺传国玉玺了。宫人们惊慌失措,跪了一院子,皇后把宋小满喊进里屋:“你把玉玺和航儿带走。”两岁的皇子路远航被皇后喂了半颗安神丸,睡得正熟,他的生母岑贵妃搂着他垂泪不止。皇后眼中有一瞬黯然,她的皇帝夫婿被刺,儿子路顺祺是太子,已被囚禁,她是救不了他了。密道就在荷花池下,皇后刚搬进北宸宫那年,就密令匠人挖建,奈何势比人强。宋小满哭着求皇后一起走,他水性好,拼死也会护她周全。皇后笑笑:“你见过流落民间的皇后吗?身在禁宫,要有横死的自觉。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