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800000033

第33章 天现二日陈桥驿(2)

苗训不失时机地说了四个字:"此天命也!"古来改朝换代,往往诉诸"天命"。天下仍旧,便称"天命未改";天下纷纭,可称"天命有变";天下已变,即称"天命已定"。这是因为君权神授,帝王受命于天,所以称之为"天命"。

此际"天现二日"明白就是"天命有变",预示了后周天下即将为新的"应天命"者所替代。与正月初一的边警谣言、正月初二的鼎革谣言,合起来看,就可以知道现在这个天命谣言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鼓动力量。

我站在时光的这一面,打量陈桥往事时,看懂了偶然力量中个人的巨大作用。整个陈桥事变,苗训是第一个扇动起蝴蝶翅膀的人。按照"混沌学"的说法,南美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据说那原因就是翅膀的小小运动,使蝴蝶身边的空气系统有了微弱的气流变化,接下来又会引起周边空气等系统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共在系统的大变。苗训当"主少国疑"之际,鼓吹"天有二日",瞬间激发了中唐以来,两百年间军士哗变的渴血僭乱传统。

于是,人心思变,大胆不逞之徒开始酝酿事端。这事与大泽乡的好汉设计鱼肚中的帛书"陈胜王"、夜色篝火中的狐鸣"大楚兴",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天命也",谁能抗拒"天命"?"天命"来临之际,谁能占得先机?

不用怀疑,有过百余年走马灯拥立经验的铁血将士善于豪赌……事实很可能是,苗训经由楚昭辅,将这个天象传导给了北征大军,至少传导给了大军中的将校中坚。"天现二日",很快成为兵变的催化剂。北征大军开始有了躁动。它直接催生了大宋王朝的诞生。

史称在陈桥驿,"太祖为六师推戴,训皆预白其事。"太祖赵匡胤被六军拥戴称帝,苗训一直在不遗余力地鼓吹赵匡胤应该--顺应天命。

"阴谋推戴"黄袍加身

就在这一天晚上,"权反在下"的北征大军将士们有了暗中的"阴谋推戴"。

"阴谋推戴"的主题是拥戴赵匡胤为帝;拥戴的逻辑是:当今皇上还是个小孩子,不能御驾亲征。现在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有谁能知道?不如先立带我们破贼的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才是正路!

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惊天阴谋,却是五代十国以来屡见不鲜的军政风景。

北征大军,将期望中的愿景,首先点染为公开而直接的喧噪、哗变。

我相信,拥戴赵匡胤的消息,就在这一个晚上迅速传遍了全军。赵匡胤此际正在醉卧中,而我也不认为老赵在"装睡"--如前所述,他对此事应该一无所知。官拜都押衙(军中行营行政总管)的李处耘得知了将士的"聚谋",于是来见赵匡胤的兄弟,时任内殿祗候、供奉官都知(宫中闲散官职)的赵匡义。二人商议后,决计来找归德军节度掌书记(归德军治所在今河南商丘,节度掌书记,就是秘书长)赵普。一幕兵变大剧开始上演。

李处耘、赵匡义、赵普三人商议此事。事大骇人,三人应该有过动摇,有过退缩,但是将士们已经等不及了。

史称三人"语未竟,诸将突入",来说聚谋中的意见。称说纷纭之际,赵普及匡义"各以事理逆顺",也就是兵变的利弊得失、应做与否,来劝慰诸将放弃兵变之念。毕竟"造反"风险太大。二人甚至对将士明白讲道:"如果尔等一意孤行,太尉也绝不会赦免你们的叛乱之罪!"太尉,就是老赵,殿前都点检,是当时国家最高军事主管机构,习惯上誉称都点检为太尉。

这一番话对诸将很有震慑力。史称"诸将相顾,亦有稍稍引去者"。有些将士因为害怕"造反"而悄悄溜走。

事情似乎就要结束了。什么"天现二日",什么"策点检为天子",都不过是谣诼罢了。但退去的将士们再次聚谋时,发现拉弓没有回头箭,事实上不存在退路!将士们舍命一拼的强悍野性令他们不容退缩。于是,点检还是要来做天子,否则我辈将死无葬身之地。

将士们再次聚集到掌书记赵普帐下,纷纷拔出刀剑,露出明晃晃的钢刃,高声鼓噪道:"军中的规矩历来是:偶尔说到造反,发现就要灭门!今天我们已经定议拥戴太尉做皇上,这事太大,我等已经没有退路!太尉要是不从,我辈亦绝不肯退而受祸!"赵普发现军人汹汹气势,势不可遏,与匡义同声叱责道:"策立皇上,这是天大的事!尔等何得如此放肆狂悖!"赵普一霎间鼓起生平的第一次智慧和威风,令诸将各就坐听命。待诸将坐下,赵普又说:"眼下外寇压境,军机万变,形势紧张。我意见:先攘却外寇,回军再议此事。诸将以为如何?"诸将嘁嘁喳喳一阵后,不同意赵普意见,诸将说:"方今政出多门,若等到击败外寇还师,这事还不定有什么变化呢!那时,我等吉凶难测!现在,当务之急是,赶紧回师京城,策立太尉,尔后从容率军北征。有我等将帅在,破贼不难。现在的情况是:太尉如不接受六军策立,六军也决难向前!"赵普对匡义说:"事既如此,已无可奈何!这样,只好与各位早早约束。"又对诸将说,"兴王易姓,虽然说是天命所归,但也实在系于人心。"应天"也须"顺人"!慕容延钊前军昨天已经过河,各路节度使又各据地方。京师若乱,不仅外寇侵凌更深,天下四方也将转生变故。诸位若能严饬军士,大军进入京师,勿令剽劫,如此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能宁谧,诸将亦可长保富贵。否则必将天下大乱。诸将以为如何?"史称诸将"皆许诺",都答应了。于是赵普与诸将共商细节,做了秘密部署。谋划初定,即于夜半派遣心腹武官赶回京师,面告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石守信、王审琦,都是老赵昔日的老友,史称"皆素归心太祖者也",都是平常早就内心向着老赵的人。稍后,赵普、匡义又派出了楚昭辅到京城专程去见杜夫人,提前告知,要她放心。随后,开始安排将士戒严"环列侍旦",围成一圈,等待天亮。

这也是赵匡胤没有提前预知陈桥兵变,甚至赵普、赵匡义等人也没有提前预知陈桥兵变的一个根据:如果他们都提前知道,都安排好了,干吗还要夜半三更派人回京城告知石守信、王审琦啊?陈桥兵变,只能是事发突然的偶然事件。老赵还在醉卧中,直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振原野"。赵普与匡义这才入见老赵,告知原委。跟随而至的诸将则"擐甲执兵,直扣寝门",穿着盔甲提着兵器,直接来敲帐门。大兵对老赵呼喝道:"诸将无主,所以来拥戴太尉为天子!"老赵惊起,披上衣服,还没有来得及与诸位酬应,已经被诸将拥持,扶到厅事坐定。有人献出了一件黄袍,披到老赵身上,众人开始罗拜庭下,口称万岁。

阴谋拥戴有动力

关于这件黄袍,"阴谋论者"往往以为:仓促之间何来黄袍?必是早已有所准备,所以需要的时候,才能适时出现。

我以为不然。大军之行,辎重供奉所在皆有,甲仗服饰也有供给,求一夜间得黄帛黄袍不是难事。此外,军中黄旗也是制作黄袍的布料。且看《旧五代史·周祖本纪》: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

军士们翻过墙壁进入郭威住的房子,请他来做天子。当时乱军像山一样占据了驻地,纷纷登上台阶,郭威被人扶着抱着,拥护着逼迫着,有人撕裂黄色的军旗披挂到他身上,来代替帝王的赭黄袍。一时山呼万岁,大地都在震动。

这就是五代史上的第三次军人拥戴帝王践祚的故实,这个被拥戴者就是后周太祖郭威,军士们给他的黄袍就来自于黄旗。

所以,赵匡胤的践祚,得到黄袍实非难事。以此作为兵变早有预谋之论据,还嫌不足。

种种迹象表明:老赵绝不知情。据正史记录,老赵已经黄袍加身了,但仍然不同意来做皇帝,史称"太祖固拒之"。但众情难遏,诸将扶持老赵上马,"拥逼南行",拥戴着老赵,逼着他往南走。到了这个时刻,这个皇上,老赵已经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了。道理无他:不做即死。莫说以赭黄袍加身,按律即为谋叛,就是说一说、议一议,要做个皇上,也是个死。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仿佛做了过河卒子,只有向前一途,后退已绝无可能--除非甘愿受缚,让人灭了赵氏全家。此际不做皇上,回去便是大逆之罪。

大军回师之前,赵匡义还立于马前,要求老赵申明军纪,号令军士不得在京城剽劫。

匡义有此言,实在是看透了晚唐迄五代以来,藩镇禅代的真实风景。"靖市"或"夯市"也即剽掠,是诸军拥戴新主的动力之一。郭威从邺都(今属河北邯郸)向开封发兵时,拟灭后汉,王峻为了鼓励手下,就宣布:攻克京城,许抢劫十天。原话是:"俟克京城,听旬日剽掠。"大军进城后,"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起"。这是军人转化为强盗之后,与民争财的惨烈景象。

"靖市"或"夯市",有大胆不逞之徒,更是专门找有钱有势人家来抢劫。有一位吏部侍郎张允,此人家赀以万计,但是生性吝啬,总是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衣服底下,即使是妻子也不能拿这钥匙。走起路来钥匙相撞叮当作响,仿佛佩带玉环。这晚,郭威大兵"夯市",他躲在佛堂顶棚上,但上来剽掠的人越来越多,把顶棚板子都踩坏了,坠落下来。军士最后甚至抢走了他身上穿的衣服。正值寒冬腊月,这位张允大人竟因此冻死。

这类剽掠,五代十国时期,屡见不鲜。

管兵士"约法三章"

赵匡义自知兴王者师不当如此,故首先提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方案。此举结束了数十年藩镇代兴的乱世局面,国家从无道转型为有道。宋人张舜民笔记《画墁录》、司马光《涑水纪闻》等野史皆记录了这一史实。《画墁录》有言:"太祖陈桥之变,与众誓约不得惊动都人;入城之日,市不改肆。灵长之祚,良以此乎?"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与将士约法不得惊动京师众人。到了入城那一天,汴梁城里一切生意如常。宋代国运之所以有三百年之长,实在是因为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啊!

但赵匡胤比他的兄弟想的更多。老赵揽辔与诸将道:"尔等自贪富贵,强立我为天子!但是,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是绝不做你们君主的!"众将闻言,皆下马曰:"唯命是听!"我等只听您的命令!

老赵略一思忖,说出了一番议论:"少主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无得辄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汝等无复然,事定,当厚赏汝;不然,当族诛汝!"这番话说了三个约定:一、不得杀害后周少主与太后;二、不得凌暴后周公卿与臣僚;三、不得劫掠京师市肆与民居。这与当初刘邦进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性质大同。邦国大军赖此价值观,瞬间从"兵匪"转换为"义师"。众将为老赵正道能量所慑服,尽皆表示拜从。于是,大军启行。清晨,乃整军自汴梁城仁和门入,史称"秋毫无所犯"。

陈桥,始建于五代后晋时,其时有村。一桥失修,当时有一陈姓乡绅自动捐资修复,故名此地为陈桥。后周时即在此地设有驿站,故又名陈桥驿。它不过就是古代的一个驿站,但它也成为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老赵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

传统中国,权力重新分配,只有新莽覆亡西汉、民国推翻大清算是不流血的过程,但新莽亡汉,迅即遭到反对,而后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流血;民国倒清,则在前期有过多次起义,曾有包括黄花岗这样的流血事件。只有大宋王朝,一次性解决了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问题,除了几个特别案例外,基本上没有大规模地杀人,此前此后,都没有。征战南北扫灭藩镇则是取得政权之后的军事行动,与政权的取得不构成直接逻辑。

大宋之建构,是中国历史上,生命代价最低的王朝更替。赵匡胤平稳地走过了这个驿站。这一年,赵匡胤虚龄三十四岁。

未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更年轻,只有二十二岁。他在马前劝谏老赵的几句话成为"太宗圣德"之兆。但据散佚而依稀存在片段的《太祖实录》的"旧录"考察,太宗赵光义,当时并没有在陈桥兵变现场,他当时在东京汴梁和母亲杜夫人在一起。此事或有玄机,但我已经无能破解此中秘密。

"阴谋推戴"或"偶然事件"

陈桥兵变前后一共出现了三个谣言:一、边警谣言:"契丹北汉来寇"。二、鼎革谣言:"策点检作天子"。三、天命谣言:"日上有日摩荡"。这三个谣言最后搅动了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成就了大宋王朝。

"谣言"事实上没有贬义,甚至没有寻常人理解的那样,以为"谣言"即是"谎言"。不是的。"谣言",在古汉语中,意指流行歌谣或谚语,《后汉书·杜诗传赞》言:"诗守南楚,民作谣言。"东汉杜诗这个官员在南楚(南阳)做太守时,爱民如子,仿佛西汉时期的召信臣一样。于是当地有"谣言"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个"谣言"的意思是,前有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召信臣,后有一个像母亲一样的杜诗。这类"谣言"谈不上真假,它就是一种民间情绪宣泄。

在现代语境中,"谣言"也不一定是谎言。它是未经证实,但公众深感兴趣的事件在传播渠道中的流行。它就是一种真假难辨的信息。

西方有人专门研究"谣言",认为"谣言"是社会失序的结果之一。它是社会态度和动机的投射。人们的仇视性和分裂性冲动,由于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发泄,故选择了"谣言"。

决定谣言的公式是: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事件越是重要而且越是模糊,谣言所能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现在可以看到:与陈桥兵变相关的三个谣言,符合这个定义:它们都太重要了!也都太模糊了!在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千年之前,这三个谣言所能生成的能量,可能是今天互联网时代的人们难于想象的。

陈桥兵变之历史讲述,我看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阴谋推戴"。这里的"阴谋",与"谣言"一样,在较早的汉语语境中,并无贬义,其基本语义不过是说"暗中聚谋"而已。"阴谋"被赋予贬义,是汉语流变的结果。近代以来,"阴谋论"史学见解中,往往乐于将帝王践祚视为诡计上位,似乎"阴谋论"者人人皆知帝王一伙儿耍尽心机,愚弄下民;只有当时的士庶不知。我看多了这类见解,不免生疑。我不认为现代人会比古代人更聪明。古代人看不明白帝王诡计上位,现代人就看明白了?

近世以来,书写历史,揣度古人"肮脏心理"成风,似乎古来君臣将相个个都是"阴谋家",个个都有"黑色智慧",个个都是"权谋"中人,诸如此类。我看不得这类无中生有的毁谤。除非有证据,除非有可靠的逻辑,否则不要"编故事",那是"诬古"、是"谤贤"!窃以为,那种动不动就讲"阴谋论"的手法没啥思想含金量,也没有啥趣味,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一点翻来覆去嚼蜡一般讲述"人性恶""帝王专制"的套路话语,都是老掉牙的玩意儿。这类玩意儿,不仅不益于世道人心,也未必就是"历史真实",不过是自家晦暗,悬想古人也晦暗的一种"投射"。

我实不屑于揣摩测度这类俗不可耐的"故事"(不是"故实")。我有更重要的活儿要干。

我现在的意见是:所谓"阴谋推戴",上位的帝王往往并不知情,多是军人哗变、自发演绎的风景。其中,可能有"主谋",但更多时刻,是将士"聚谋",一趁而起。从大历史视角看,此类兵变自有脉络可寻,但就历史现场,当时当下而言,实在是一个偶然事件。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天安门史话

    当代北京天安门史话

    本书从明清时期讲起,对天安门的兴建、当时的职能等方面都有简略介绍。本书重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的种种变化。天安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本书正是为诠释这种意义而写作。作者文笔生动,语言轻松流畅,书中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是一本值得好好阅读的小书。
  • 浮宫语

    浮宫语

    天城构连浮宫,明镜恍惚虚实。一尺微命,一介书生,卷入大争之世!谁是主君,谁是敌手,历经民生诸苦,心中盛世到底是什么?真实命运又将如何玩弄一位位权谋者的心态?问这大世,到底如何!
  • 乱世最强领主

    乱世最强领主

    沃陵烽火平陵勾,不胜笙歌中谷楼。毫尘微末惊雷起,匠心之道证风流。这是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水火风雷术法横行的时代。发展科技建立家业,用科学管理理念发展领地,将科技与术法结合纵横战场、争霸天下……一切,都从一道穿越黑洞的闪电开始……
  • 逍遥天子逍遥客

    逍遥天子逍遥客

    山河已秋,天道昭昭,乱世争鸣,谁为真龙?天诏轮回,逍遥客,改天命!【读者群:438701262】
  •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厮杀,内容包括阿莱曼之战,突尼斯战役,撒哈拉奔袭,北非补给线争夺战、克里特岛大厮拼,反击意大利等。
热门推荐
  • 裸雪(从维熙文集3)

    裸雪(从维熙文集3)

    著名作家从维熙的文集,共14卷。收录从维熙自文学创作以来,纵贯文坛60余年的重要作品。包括小说卷10卷,纪实文学、散文4卷。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今天又是牵线的一天

    今天又是牵线的一天

    【1V1,双洁】来人啊——这里有个鬼魂想出逃!………月舒曾经是那片天地最靓的崽崽。然后。她就被系统绑定了。什么?外挂不用钱?什么?三千世界随便浪?月舒咧嘴笑:嘻嘻,我不信!系统深吸一口气: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行行行,我去!!#系统福利超级好,据说只要牵红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手天医:金牌刁妃太嚣张

    鬼手天医:金牌刁妃太嚣张

    她出生废材家族,爹娘无能,家族衰落,脸上一块血色胎记,惊悚可怖。她被太子当众悔婚,沦为云昭最大笑柄,受尽世人嘲笑,不堪其辱,饮恨自尽。七星连珠,天现异象,重度昏迷的木槿月在睁眼,愚钝无知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色与杀意。“木槿月疯了!”废材苏醒,国无宁日,云昭上下,人人惊恐。神器,神兽,为她所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苍天要挡,必逆天而行!某王:“这位姑娘,你总这么对着我笑,我可是会误会的!”某月:“这位公子,你想多了,我对你笑,纯属礼貌!”【男强女强配角强,强强碰撞】【神器神兽连连看,绝不龙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真是大冥星

    我真是大冥星

    人有阳寿,鬼有阴寿。阳寿到,便丧命成鬼,阴寿至,则投胎为人。龙套演员林正阳寿未尽,却因车祸丧命,成了茫茫孤魂野鬼中的一员。没想到死后的林正,因执念获得了超级明星系统,从此在阴间成为叱咤风云的第一人!什么?阴间电视都没有?小问题,看我林正给你造一个!什么?阴间手机也没有?小问题,看我林正给你弄一个!什么?阴间连电脑都不知道是啥?小问题,交给我林正!林正:麻蛋,这阴间的娱乐生活,实在太贫瘠了吧!随随便便拍个电影,搞个综艺,弄个直播,研发个手机电脑电视机之类的,就成大明星了??且看林正在落后的阴间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超级巨星,同时又掀起一场又一场的工业革命!
  • 用女人的方式轰轰烈烈

    用女人的方式轰轰烈烈

    《用女人的方式轰轰烈烈》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商界奇女子的暖心励志之作。
  • 掠夺者的给与

    掠夺者的给与

    什么是掠夺?大概是未经允许拿走别人的东西就叫做掠夺,但是如果有一天别人同意了再拿走他的东西还叫掠夺吗?什么是给与?大概是让别人得到,这里不存在允不允许的问题。所以看上去得到允许的掠夺似乎比给与要好的多。而我就是那个得到允许的掠夺者,和我同时存在的是一批自以为是的给与者,或者他们有个更好的名字叫做"神"!
  • 卖萌36计:拐个影后妈咪

    卖萌36计:拐个影后妈咪

    稀里糊涂被人卖掉,却被告知是孩他娘。懵里懵懂遇到一个帅哥,对方竟然是一夜一亿的总裁!本来就已经很缺钱的柯艾,可以说是霉穿了地心。她一个资产负到只能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人,却住着别墅,看着帅哥,时不时溜溜孩子……最后发现她竟然真的是总裁的妻,孩子的娘……她只能说,缘,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