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9400000004

第4章 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

俗语说:“因病开方,对症下药。”要想改掉拖延的毛病,你必须先知道是谁把你变成了“拖拉斯基”,才能找到治愈的良方。

环境的影响是拖延形成的外部因素,不断地自我宽容是拖延形成的内在因素。而劣质快感、懒惰、焦虑等看似平常的东西,是你拖延症真正的敌人。现在,就来揪出那些导致你拖延的“真凶”吧!

人性的弱点:拖延与生俱来

有人认为,拖延就像蒲公英。某段时间以为自己已经拔除掉了拖延症,以为它不会再长出来了,但是实际上它的根埋藏得很深,很快又“长”出来了。对某些人来说,拖延症根深蒂固,无法轻易根除。

当别人诟病你的拖延症有多严重时,你可以辩解说这不是你的问题,因为很可能拖延症是天生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员的最新研究发现,拖延症受基因影响。这是基于对181对同卵双胞胎和161对异卵双胞胎的研究得出的推测结论。

研究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进行,其结果显示人类拖延的倾向可以在基因中找到根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拖延的行为。

也就是说,确实有一些生物上的因素会导致拖延症。比如,如果你患有某种程度的注意力缺失、执行障碍、季节情绪紊乱、抑郁症、强迫症、慢性紧张或者失眠,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中,在你大脑中运行的这些生化因素很可能会跟你的拖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对以下内容的了解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受益匪浅,你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克服拖延症。

1.你的大脑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我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大脑细胞(神经元),将电子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并释放出生化信息,促使这些神经元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也在连结度上不断紧密化。你做某件事情越多,你的大脑就对那个活动反应越多;它会把被要求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不管对你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强化旧的顽固行为),这个就叫“可塑性悖论”。

2.无意识的感受会产生恐惧

你推迟做出决定是因为你害怕去做。拖延者企图逃避的不是某个任务,而是由这个任务引发的某种感受!为了不再拖延,你将不得不忍受某些不舒服的感受,比如恐惧和焦虑。不顾恐惧而继续向前需要加倍的勇气,因为恐惧是被瞬间触发的,一旦在体内运行,它就一直在那里,它还会给大脑发送强烈的难以抵挡的信号。在你想到去做那个你一直在逃避的事情的时候(比如打个电话、写论文),你的身体马上对这样的恐惧做出了躲避反应,所以也难怪会拖延。

也许这来自于无意识的危险或恐惧的感受,让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逃避某一件事情,但是每次你都逃开了。

3.潜伏记忆的影响

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拖延,但是又不能找到让你恐惧或不舒服的确切原因,那么很可能是受到你潜伏着的记忆的影响。你可能不记得这个经验本身,但是你的大脑和身体却对此发生了反应,产生了一阵情感痛苦,从而导致你逃避这件事情。

虽然你无法记起让你陷入逃避的原因,但是你埋藏在深处的记忆,包括恐慌、羞耻、负疚、厌恶和自责等却挥之不去。这时,只有发挥你的理性思考能力,让被激发的潜伏记忆乖乖听话,抑制住潜伏记忆的不利影响,而不再拖延。

4.低自尊也是拖延症的一大原因

有人在不经意间卷入了一场怎样看待自己的挣扎:你是有能力的吗?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吗?你值得被爱、值得被尊敬吗?而这种不自信的想法无疑促成了拖延行为的发生。

5.左逆转

科学家认为,在人的大脑左半球的某一个部分(左额叶)是跟关照、感应和同情这样的感情有关的。当这个区域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到放松,对世界怀着开放的心态。相反,在一种不舒服的、负面的情绪中,我们就会倾向于撤退到自己的世界中。主管这些负面情绪的部位是在大脑的右半球。

友善地对待自己会剌激大脑的相应部位,也就是所谓的“左逆转”,从而创造出一种与抗压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环的状态。而这些东西跟拖延症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左逆转,能够平复自己的心情,并以同情和友善的态度对待自己,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处境,无论它们让你生气、恐惧,还是让你受到威胁或者感到无聊,如果你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们,你就不会陷入拖延的泥沼。

当你拖延着做一件难事的时候,你的大脑依然会显示出恐惧的迹象,你马上会感到负面情绪向你袭来。如果此时你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应对这种反应,用鼓励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一个友善的声音会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去走进这个不舒服的情感地带。随着时间推移,通过练习,你就会展现出和以前拖延状态不一样的状态。

我们相信,你越能够在内心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状态,那么你成为拖延症患者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诡异的心理症结: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

拖延,许多时候是我们的“朋友”,这似乎有点让人难以理解。没错,拖延能给人带来快感,试想,拖延这种看似适应不良的行为能够持续地存在下去,一定是有原因的。这种原因通常是:在看似痛苦纠结的表面背后,拖延行为使得个人获得了某些好处。

拖延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满足,比如说,不少人把所有事情都拖到最后一刻完成,那么在最后一刻到来之前的那些时间,她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如果不是有“拖延”的帮助,他们哪里能享受“浮生偷得几日闲”?

不过,这种快乐和满足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任由我们满足自己“好逸恶劳”的天性,不加以引导和控制,这种愉快感就难以为继了。这就像一个人很享受美食,但不加控制地吃,很有可能会出现身体健康问题。对于拖延者而言,拖延者预先过多地放纵了自己去享受自由时光,而没有对这种满足感进行适当控制。而且,正因为每次都是轻松悠闲的诱惑在先,痛苦纠结的期限在后。拖延者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次又一次走入先快乐后痛苦的过程。

不少大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到学期期末考试期间,总是忙得焦头烂额。临近期末,各种论文和考试临近,本应在平时就扎实完成的作业和复习任务,把学生的日程堆得满满当当。无奈,只得日日夜夜地努力奋战:白天去考试,晚间挑灯夜读。实在困得不行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上一两个小时。

如果期末刚巧有几门考试和论文的期限凑在一处,那就不得不连续几天开夜车:一面努力复习,一面又担心时间不够用,考试挂科,后悔自己没早点开始复习。那几天真是又焦虑,又后悔,又自责,又内疚,又得努力干活,不能睡觉。忙得昏天黑地,内心各种挣扎纠结。在此时,他们一般都会下定决心下次不会这样了。但真到了下一次,又故伎重演,重蹈覆辙。

不少人习惯拖延,往往把所有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更有甚者,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完成。

有些人总是习惯等到最后一刻才行动,特拉华州大学的心理学家M.朱克曼认为这样的人所追求的是:寻求刺激。他说:“这类人需要肾上腺素迅速上升带来的刺激感,宣称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高压下做事,才能获得这种刺激感。事实又如何呢?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往往根本没办法很好地完成任务。”

的确,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肯定能做好。”可结果往往是,到了最后,发现很多想处理的问题都根本来不及处理了。

对这样的现象,朱克曼教授又解释说:“你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完成工作计划,直到越来越接近临界线,你错误地认为,这是最好的完成任务的方法。此时,你所经历的任何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并不是你继续拖延的动机所在。相反,你所体验的‘刺激感’是在时间所剩不多的情况下,匆忙赶工产生的一种焦虑感,这种情感是拖延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

这也就是说,对于工作非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挑灯夜战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刺激,盼着最后几分钟的忙碌所带来的劣质快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到了紧迫的程度,才能把内在的潜力给逼出来。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德保尔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费拉里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伦敦某家报社,通常要求记者们周一上报自己的选题,周二则召集12个小组的编辑召开会议,选出这一周最为满意的主题。这12个小组彼此之间相互竞争,毫无理智地抨击别人的构想。就这样,他们一般会拖到周五才能选定出哪个构思最合适。

不过,此时离周日的出版时间已经很近了。这就迫使那些被最终拍板的选题作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拼命地赶稿。时间如此紧迫,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修改稿件的工夫。刊载出来的东西,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看来,寻求劣质刺激的不只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可不管是谁,不管是怎么个拖延法,要承受的代价却是一样的。如果你一味地放纵自己的小延迟,一再地享受最后完成工作的快感,当有一天压力积聚到你的身体和大脑完全不能承受的时候,后悔就已经晚了。

找到你的心理舒适区

所谓心理舒适区,它是指人们习惯的一些心理模式,是让人感到熟悉、驾轻就熟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

拖延始终是人们维护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但是,用推迟和拖拉来换取内心的舒适,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们必须面对问题,将解决问题看成是一次心理成长的机会,拖延或许可以让自己找到暂时舒适的状态,但它也阻碍了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心理舒适区的最大功用是逃避社会现实压力。之所以说逃避社会现实压力,是因为环境在不停变化,现在的舒适区肯定不能是一直觉得舒适的条件,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而会变得不舒适,而心理上一旦产生惰性,就会导致停留在现有的舒适区上从而忽略这些让人觉得不舒适的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很多人选择拖延,一直不愿从事“痛苦”的工作。这是强烈的维持现状的心理在作怪,不想从惬意的状态里走出来。比如说你明天必须要交一份策划文案,但你此时坐在沙发上,迟迟不肯起身。这是因为你沉浸在自己的安逸中,现在这么舒服,何苦要去做“痛苦”的事呢?

从沙发到办公桌,需要很大的心理跨度,这对拖延症患者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人的惰性。惰性是大部分人们沉溺在自己的舒适区的性格因素,这个因素最终致使我们陷入拖延的境地。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的拖延状态,这种人注定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产生惰性的原因就是试图逃避困难的事,图安逸,怕艰苦,积习成性。

实际上,打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需要改变自己的拖延行为,这是改变的开始。

有位妇人名叫雅克妮,现在她已是美国好几家公司的老板,分公司遍布美国27个州,雇用的工人达8万多。

而她原本却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妇人,她的生活波澜不惊。后来由于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家庭的全部负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而且她还要抚养两个子女。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下,她被迫去工作赚钱。她每天把子女送去上学后,便利用余下的时间替别人料理家务,晚上,孩子们做功课时,她还要做一些杂务。这样,她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她需要一刻不停地工作。

后来,她发现很多现代妇女都外出工作,无暇整理家务。于是她灵机一动,花了7美元买清洁用品,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琐碎家务。这一工作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勤奋与辛苦。渐渐地,她把料理家务的工作变为一种技能。后来甚至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店居然也找她代劳。雅克妮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使订单滚滚而来。

人们选择拖延,很可能因为当前所处的环境很安逸,很舒适,这样的环境让你产生心理舒适区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摆脱这种安逸的环境。沉溺于现状而无法自拔的人,最终有可能会被溺死在现状里。

从积极的人生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正视拖延中的心理舒适区,及早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大的工作成就和自我价值。

拖延与焦虑是一对孪生兄弟

拖延和焦虑的关系,犹如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亲密无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搭档。

心理学家不乏对焦虑和拖延症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焦虑感的增加与拖延症有很大的关系。当你因为任务完不成的时候而产生焦虑,你是否还记得这种变化是因为拖延而产生的?拖延了之后你是感觉暂时放松了还是感觉持续的焦虑?当截止日期愈来愈接近时,你的焦虑感是不是又急速攀升了呢?

不少人使出拖延这一缓兵之计,可能会使自己暂时摆脱焦虑感的折磨,甚至可能说服自己享受片刻的舒适。但事实上,焦虑感并未消除,你十分清楚这些被拖延的工作和决定是必须做的,随着最后期限的逼近,你的焦虑感也就会随之上升。

拖延的罪恶感和对无法按时完成的恐惧感也会大大降低你的工作效率,这会让你身心俱疲,然而拖延与焦虑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还是会周而复始地出现。

但是,最初的焦虑感究竟来自何方呢?一开始是因为什么要推迟自己手头上的事呢?其实,焦虑感可能来源于不同情绪的杂合,其中主要包括自我怀疑、对失败的恐惧等。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事情的时候,往往就能又快又好地去做。如果你怀疑自己的能力,由于害怕面对失败的窘境,又会发生什么呢?你很有可能出现拖延的行为,为了拖延而焦虑。这种自我怀疑让许多拖延症患者举步不前。

有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感到担忧,这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会拖累那些本来有实力,可以拥有光明前途的人。实际上,很多被公认将拥有大好前程的人,往往都是最害怕失败的,因为期望过高导致他们更容易失望。

有的人可能本身很优秀,但是为了追求成功,却害怕提出不合适的观点或错误的方案,于是,他们在开会的时候总是保持安静。当他们害怕上司对自己失望,这种异常的焦虑和恐慌使他感到寸步难行,唯有通过拖延来逃避这种焦虑感。

害怕失败正是造成焦虑和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当面对可能发生的失败时,有些人会让自己失败的画面整夜在脑海中生动上演,而这又加深了自己的焦虑。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拖延症能帮助逃离这种恐惧。

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怯懦的,他们害怕被否定,害怕被质疑,因为害怕,他们选择了拖延,而拖延带给他们的除了暂时的心理舒适外,更多的是循环往复的焦虑。

马艳从大学毕业后,就成为县一中的语文老师。学校领导对这个师范大学高才生另眼看待,她一入职就让她担任高一重点班一班的班主任。然而,高才生马艳却辜负了学校领导的期待,期末考试时,一班的成绩竟然还不如普通班,这简直有点儿说不过去。

而马艳面对这样的结果,她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这一学期以来,她工作压力并不小,虽然她刚刚入职,没有任何经验,却被委以重任,这让她心中发虚,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心里打鼓,生怕自己做不好班主任。而这种自我怀疑也让她下意识地在规避一个班主任的责任,这让她变得焦虑,同时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她对班级管理工作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也敷衍以对。这样一学期下来,这个班级的管理当然是一团糟。

当马艳找到自己的症结后,她不再拖延,不再逃避,她此后花了更多的心思在班级管理上,与此同时,她的焦虑以及压力也大大减轻了,而一班最终也成为“学霸”班。

当你选择相信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困难是如此的脆弱。拖延不可怕,焦虑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拿起“自信”之刀,将“拖延”的荆棘通通砍倒,我们将会迎来人生的阳光大道。

借口成为习惯,如毒液腐蚀人生

要知道,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说为自己的拖延行为寻找借口。选择拖延的行为,总会为自己找到借口。而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因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去自我安慰,掩饰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是这样,有的人常常把不成功归咎于外界因素,总是要去找一些敷衍其他人的借口。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一个习惯:借口越找越多。于是,我们靠着一个又一个借口麻痹自己,在一个又一个借口中消磨生活的勇气和热情。

当我们千方百计为失败找借口时,时间在一个又一个借口中悄然流逝,个性的棱角在一个又一个借口中被磨平。原本尚存的希望,也在一个又一个借口中溜走;原本尚存的斗志,在一个又一个借口中远离;原本尚存的机遇,在一个又一个借口中错过……

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你可能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于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

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于是,便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境:两眼紧盯屏幕,其实脑中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想;面对一份方案,即使抓耳挠腮、咬牙切齿、搜肠刮肚,依然没有新的想法,更别说靠谱的方案。此时头脑内部就像早已干涸的河床,大脑的运动就像休眠中的火山……这时候,你才会明白,长期的借口会腐蚀你的大脑。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4.85英尺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4.85英尺,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4.85英尺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4.85英尺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由于路径依赖,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由两千年前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我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一旦我们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那么我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也就慢慢地烟消云散了。我们要拒绝借口,避免养成寻找借口的坏习惯,在工作中,更应该想办法去拒绝借口,而不是忙着找借口。

许多平庸者、失败者的悲哀,常常在于面对困境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总是在借口的老路上越走越远。“生不逢时”、“不会处世”、“缺少资金”……归结一点:自己的拖延行为总是各种因素促成的。

事实上,困难永远都有,挫折也在所难免,关键是怎样对待。不断向别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实践,这样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为没能如期实现计划而辩解,那么现在正是该面对现实好好检讨的时候了。

承担不自信的恶果

拖延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不自信。因为不自信,所以恐惧;因为恐惧,所以拖延;因为拖延,所以不自信。这种恶性循环的次数越多,对心灵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身边发生的事实会告诉你真相:

莹莹是某所大学的毕业生,只不过毕业两年来,她却被归为了“啃老”一族。对莹莹来说,她并不是不想去参加工作,更不愿意背负“啃老”的恶名。

家里人都为她的现状而着急。从小玩到大的表哥小杨问莹莹:为什么不去上班却选择啃老?莹莹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现在各大公司要求比较严格,怕自己进去后,受不了公司的约束。表哥建议莹莹可以选择工作形式相对灵活一些的公司。但是莹莹又很快表示,好一点的企业招聘的都是名校研究生,自己只是一个二本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很难进入好公司。而这是自己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的主要原因。

在莹莹眼里,总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能力有限,她也想自己快点找工作,但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以至于她为自己准备了好几份简历,但终究因为自信心不足,而一再拖延投出简历。

“等下个月,我把这本介绍互联网金融的书看完,再投简历吧。这样我的知识更丰富一些,面试时我也不担心。”

“等年底再开始找工作吧,那时候离职的员工比较多,很多企业开始准备招人,我有可能会被录用。”

这些不自信的想法,让莹莹一次次拖延找工作的念头。她总是躲在自己的小角落里,害怕一出来就会受到伤害。莹莹总认为自己的状态还不够好,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这种不自信导致她不断拖延,以至于自己最终成为别人眼中的“啃老族”。

至于恐惧在拖延症中所起到的作用,2009年卡尔顿大学的提摩西·A.派切尔教授带领两位研究生通过研究并证明:导致拖延症的恐惧是多方面的,有人是因为缺乏信心而拖延;有人是害怕表现不好导致丢脸、伤自尊而拖延;还有人则是害怕自己失败了,会让自己最在意的人失望,所以才拖延。

在不自信的人眼中,他们会经常以自己构想的视角去看问题,他们经常用自己构想出来的结果打消自己前进的念头,比如他们可能会说:“那家公司的笔试题肯定非常难,到时如果我很多题答不出来,肯定会被鄙视的。”而这种不自信导致的后果当然是不断拖延了。

缺乏自信心会使人拖延,而拖延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精神,进而使人的自信进一步降低。人们会在拖延中滋生出更多的挫折感和自我挫败式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会萌生出一些固执、荒唐的想法,影响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当一个人因为缺乏自信而一再拖延时,他的内心便会因此而产生更严重的内疚、自责和心理冲突,从而加重拖延。

怎么解决这些麻烦?问题不在于事情多难,压力多大,而在于——你得信自己,你更得信“你命在你不在天”!自信心建立起来了,你的拖延症也就治好了一大半。

你是否有“决策恐惧症”

有一种“决心型”的拖延者,他们没有办法下决心拿出自己的意见或决策,只好用拖延来回避。

决策恐惧意味着你害怕决定任何事情,也就是不管自己的婚姻、工作或是别的什么事情,总是因为父母、环境等影响,做出无奈的选择。而这背后,其实是自己的潜意识中不愿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任。

安娜是公司新来的员工,她年轻、漂亮,对工作也比较认真负责,领导交代的任务,她都特别上心,对每一项任务她往往都会做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案,拿到领导那里去请教。她会将每一种方案的优点、缺点进行分析,可就是从来不说自己认为哪种好,只等着领导作决定。

领导起初觉得这小姑娘还真不错,挺上进的。可后来,聪明的领导发现了一个问题:明明是交代安娜做策划案,可自己的工作量却比原来多了。自己要花上近1个小时来听她讲述所有方案,这时间,完全够他跟老客户谈笔生意了。安娜介绍完了之后,他也不能闲着,还得把几种方案在脑子里进行对比,以判断哪个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终于忍不住了,说:“安娜,你能不能给我一份直接可用的方案?我没时间看那么多。”第二天,领导在办公室一直没有看到安娜的方案,他想:“有可能是安娜这次要完成的方案花费时间比较多。”他就没有理会。又过了一天,安娜的方案还没有送来,领导把安娜叫到办公室问:“这么长时间了,我也没看到你的方案,做好了吗?”安娜很委屈:“我想好了两套方案,但是不知道哪个方案会获得你的认可,所以一直还没有做……”

其实,安娜就是一个决策恐惧者。她每次做两种策划案,还要拿去跟领导探讨,是因为她怕自己贸然交上去一份,老板觉得不好,或者是被客户直接退了回来,她就得承担责任。如果是领导选的,就算客户不认同,那跟她也没多大关系,因为不是她作的决定。在她看来,拖延着不作决定,把决策权交给别人,责任就被转嫁到别人身上了。

的确如此,心理学家沃尔特·考夫曼早就说过:“患有决策恐惧症的人,通常不会自己作决定,而是让别人替自己来决定。这样的话,他们就不用对后果负责了。”

患有决策恐惧症的人通常没有主心骨,凡事都不想出头,这样的人生势必没有了博弈的快乐。试想安娜的人生,她连一套方案都不敢决定,那么很可能也将失去主宰人生的能力。

对于决策恐惧症,其实在很多人的身上都有所体现,人们的内心经常会被这种“做还是不做”的想法所纠结。当你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也许都会变得犹豫不决,不能痛痛快快地去做某件事。纠结于做还是不做,你的内心根本没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做事的时候就会喜欢拖拖拉拉地无限拖延。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人的一生有太多需要自己决策的事情,哪怕我们再充满恐惧,哪怕我们再无从选择,也要做决策。别人可以给你指路,别人可以给你提供建议,可是最终下决定的是自己,所以,不要再拖下去了,大胆地为自己决策吧。

从拖拉上升为拖延

对很多人而言,拖延症并非是天生的。有的人并不是天生的“慢性子”,拖延症的养成是旷日持久的。有人认为,偶尔的拖沓无伤大雅,殊不知拖沓成为习惯,自己最后终将罹患拖延症。

从拖拉到拖延的变化悄无声息,很多人看似是一夜之间变成了拖延症患者,但实际上,最初的一段时间被大家忽视了。做事不利索、速度过慢、跟不上节奏,都有可能是拖延症的前奏。而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发展成为拖延症。

“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还经常尿炕……”某次喝酒,一位老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糗事。

“我也是!”另一老同学顿时找到了共同话题。

“我那时候晚上尿急,可是贪睡,于是总想再憋一会儿再起来。结果每回都梦见找厕所,醒来就尿炕了……”

“怎么和我一样?”

当然,有这样经历的人相当多,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当然不尿炕了。然而其中相当部分人依然贪睡,这种喜欢贪睡的人,在工作中大多是拖拖拉拉的人。

我们通过观察小孩子,就能发现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比较集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拖拉的习惯开始出现。当小孩子上小学以后,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偶尔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上学迟到等问题。对于不喜欢、不想做的事,他们会在心理上产生抗拒,于是便会出现拖延。

孩子习惯于拖拉、磨蹭,最后有可能成长为拖延症患者。如果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从孩提时代控制拖延症发生的因子。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家长看到穿袜子这么费劲十分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也是尽量地拖时间。而也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孩子已经具备了拖延症的潜质了。

从一开始就要拒绝拖沓,这样才能将拖延扼杀在摇篮里。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如果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就会改变自己的拖沓习惯。

此外,孩子只有感受到不再拖沓对他自己有好处,他最终才会“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虽然我们都已经过了孩提时代,但是孩子们的抗拖路径也能为我们提供参考。当发现自己的拖拉苗头时,必须要警醒自己。开车得自己看路,开船得自己掌舵,千万别把一切交给明天,交给时间,否则,你真就成为了拖延症患者!

反思:来点心理测试:你有没有拖延症?

我们不妨做一个有关拖延症的心理测试。你一定要如实作答,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用笔记录下来,看看你是否患了拖延症,你的拖延症有多严重?

1.从工作中选择最容易但最不重要的事做,越重要的事拖得越久?

是(1分)否(0分)

2.每天上班时总忍不住在网上乱逛,临近下班才开始工作?

是(1分)否(0分)

3.从来没有为工作列过计划,也不懂时间管理?

是(1分)否(0分)

4.白天能做完的事,非要拖到晚上加班来做?

是(1分)否(0分)

5.很难立刻行动,总要推迟到心情好到想去做的所谓“最佳时刻”?

是(1分)否(0分)

6.每次老板或同事问及工作进展时,总说“我再看看”?

是(1分)否(0分)

7.平日里很懒散,很多事都想着明天再做?

是(1分)否(0分)

8.要做事时脑子里突然冒出很多想法:先忙点别的,稍后再开始?

是(1分)否(0分)

9.越计划越复杂,最后彻底绝望,干脆取消计划或无限期推迟计划?

是(1分)否(0分)

10.习惯等待,等到全部细节到位、确有把握的时候再去做?

是(1分)否(0分)

11.经常因为时间紧迫,草草交差,结果被同事和老板责怪?

是(1分)否(0分)

12.办公室里放着一堆零食,上班时经常吃东西?

是(1分)否(0分)

13.脸皮比较厚,任别人怎么催,也不慌不忙,习以为常?

是(1分)否(0分)

14.从来不会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

是(1分)否(0分)

15.团队合作时,自己总是被孤立,没人愿意与自己做搭档?

是(1分)否(0分)

测试结果分析:

1~4分:轻度拖延。一定要提高警惕,赶紧找到原因,把拖延症扼杀在摇篮里。

5~11分:中度拖延。拖延可能已经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改变它需要点时间,也需要耐力。

12~15分:重度拖延。你要重新审视自我,做好职业定位,找一份自己感兴趣和符合能力特长的工作,帮助你减缓拖延现象。

如果很不幸,你已经有拖延的苗头,或者说已经“病入膏肓”了,那么这本书你一定要好好看看。它会让你知道,拖延症是一种不得不治的可怕顽疾,它会给你带来多少麻烦,它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对抗这个可恶的家伙。当然,它也会告诉你,如果没有拖延症,生活将是多么美好。

同类推荐
  • 心理学与微动作

    心理学与微动作

    微动作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的重要线索,眨眼、瞪眼、睁眼、闭眼,挥手、握手、绞手、搓手,点头、摇头、叉腰、含胸,每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暗藏玄机。本书对人的身体、手部、五官等微动作进行了深入分析,讲述了隐藏在背后的心理秘密,介绍了读懂人心的方法,让你轻松看透他人的微动作,巧妙隐藏自己的微动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职场、社交中的佼佼者。如果你想跟FBI一样,成为行为分析和心理解读的高手,就赶快拿起本书读一读吧。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 做决定前,读一点心理学

    做决定前,读一点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受到一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尽管有时候我们觉察不到。说一个人发脾气、闹情绪,这就是一种心理活动;说一个人洋洋得意、意气风发,这也是一种心理状态;说一个人品行不好、思想消极,这其实还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事实上,人的表情达意、一举一动都是心理反应,都遵循一定的心理规律。本书择取了对人们影响重大的77条心理定律,这些心理定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也是让人从迷惘走向坚定、从失败走向成功、从痛苦走向快乐的法宝。每一个心理学定律都是人类心灵的秘密,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真理。通过学习理解这些心理学定律,能让你说话办事有的放矢,避开冲突和尴尬。
  •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对于人生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完善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本书以优美流畅的文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一则则富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感悟人生,汲取心理学的营养,重新审视过往的人生旅途,并以新的眼光展望未来,塑造一个内心强大的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人生。
热门推荐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 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出门前给爱人一个亲吻,每周为自己做一桌丰盛的大餐,帮同事庆祝一次生日,陪父母参观一次升旗仪式,定期给朋友打个问候电话……生活中的仪式感,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渐渐忽视、淡忘了。《生活需要仪式感》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对此怀有敬畏心理。无聊的生活中,平淡是常态,你总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让自己度过无趣的日子。你既可以享受美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对糟糕的一切。你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也不会潦倒。你知道,无论境况如何,生活都必须庄重。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 猩红色的天空下

    猩红色的天空下

    2017年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首!连续95周盘踞美国亚马逊Top100图书销售榜!改编自被人遗忘的真实英雄故事,好莱坞打造同名电影, “蜘蛛侠”汤姆·赫兰德担纲主演!一段被埋葬和遗忘的二战往事,一出匪夷所思的少年英雄“歌剧”。信念就像猎鹰,每次飞回来都只会比上一次更强壮。意大利少年皮诺·莱拉不想和战争、纳粹扯上任何关系,他只痴迷于音乐、美食和爱情。米兰的家被盟军炸毁后,皮诺加入雷神父的地下抵抗组织,帮助犹太人翻越阿尔卑斯山逃离意大利。与此同时,皮诺对年长六岁的遗孀安娜一见钟情。紧随皮诺十八岁生日来临的是征兵通知。父母为了保护皮诺,希望他远离二战前线,迫使他参军入伍成为驻守意大利的德军士兵。但在皮诺负伤后,却阴差阳错地被希特勒在意大利的左膀右臂——汉斯·莱尔斯将军雇佣为私人司机。实则是盟军间谍的皮诺潜伏在德军指挥部,每天目睹着战争杀戮、侵略和暴行,与敌人“朝夕相处”,用秘密的方式进行着战斗。对安娜的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着他一往无前……
  • 伊心囚人

    伊心囚人

    暗黑的监狱长背景神秘,身份特殊,面对一个和自己前女友一模一样的女大学生,设计入狱,踢走男友,霸占身心。杀手联盟组织,冷清禁欲的研究医生,高强防御能手狼白,温雅情报员的百晓生。主导这一切暗杀组织中的头目隆滕冽,一旦被认定,终生是他的猎物。纯爱甜文,无压力。交流群:827645086
  • 我中的神威不太对

    我中的神威不太对

    .我的名叫做“源”同时我也是宇智波源今天是个重要的时刻,当然对于宇智波家族来说十分重要!灭族之夜!我必须阻止鼬,这个头脑清奇的反骨仔,居然还敢灭族,劳资都给他和止水做过心理辅导了!突然,宇智波源感觉浑身被限制,眼睛余光一瞟:卧槽,忘了还有带土这死孩子。这时鼬突然一个瞬身术出现了:“抱歉,前辈”“这是,神威!”猛然宇智波源感觉头脑眩晕,一回神已经站在一处现代超市前。“快乐超市。”啥时候带土幻术这么强了?带土:“诶,宇智波源呢?我的神威明明把他拉进来了。”
  •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新课标必读丛书)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新课标必读丛书)

    诗词,是指主要以近体涛和律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主要内容简介:企业高管如何调动下属的斗志?办公室政治为什么让我们疲于应对?为什么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我们方寸大乱?如何做一个超凡魅力的人?你的大脑是如何作出非理性决定的?谁能告诉你这些答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概念,颠覆了智力天生的理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全球共销售800多万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生生登皇记

    生生登皇记

    吴生生的爹要把她给卖了换酒钱。吴生生转身就把这渣爹给卖了。换了十串糖葫芦吃......女主金手指:瞬间移动!男主成为男主的原因:帅,爱生>国。
  •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