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8700000003

第3章 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3],长短相较[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7],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8],生而不有[9],为而不恃[10],功成而弗居[11],夫唯弗居[12],是以不去[13]。

【注释】

[1]斯:就的意思。恶:指与美相对而言的丑。[2]不善:在这里是恶的意思。[3]成:变化。[4]较:显现,衬托。[5]倾:依存。[6]音:指乐音。声:指普通的声音。和:配合。[7]圣人:指品德高尚、智慧通达的非同一般的人物,在《老子》一书中往往还兼具统治者的身份色彩。[8]作:这里指万物的生长与变化。辞:抗拒,在这里含有干涉的意思。[9]生:养育,生养。有:占有,具有。[10]为:在这里指培育的意思。恃:仗恃,炫耀。[11]弗:不。居:居功。[12]夫:助词,用于句首,起提示和引领下文的作用。唯:只是。[13]是以:因此,所以。去:离开。

【今译】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的观念也就形成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恶的观念也就出现了。所以,有和无相互生发,难和易相互转化,长和短相互彰显,高和下相互依存,音和声相互配合,前和后相互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施予教导。万物任由其生长变化而不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却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不居功,功业才不会离开他。

【解析】

认识问题的辩证法

老子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句话中提到的两对重要的概念是美与恶、善与不善,或者按照当代语言的习惯,将其叫做美与丑、善与恶。美、丑、善、恶是什么呢?它们与桌子、板凳、石头、玻璃等概念是不同的,后者就是一种客观的指认,一种用具,它是桌子,就不能管它叫做床;它是一块石头,就不能管它叫做木头,也就是说,这些概念是很分明的,有着明确的定义。但是对美、丑、善、恶这一类的概念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的,一个人,你说他长得美还是不美,有什么标准可供评论呢?是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而说他美或不美,只能凭借自身的感受来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是怎样产生的呢?老子说: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美了,丑的概念也就产生了;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善了,不善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意味着,人们是在有了认知的基础上才生成了价值判断。

人类是万物的灵长,具有超然的智慧,能够对自然界进行极大程度的改造,但是,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警告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后来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有现实所指的,就比如工业的发展来说吧,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种财富的规模是空前的,但是与此同时,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又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反过来又需要将创造出来的财富用于修复环境、维持生态,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再有,核能的开发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量来源,可是核武器却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安全,人类能够利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来为自身服务,同时也制造出了足以将整个世界毁灭的武器,这就是人类智慧的“双刃剑”。

老子接着举出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并且指出了它们彼此之间共同的关系,即两者相比较而显现,相对应而依存。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音”和“声”这对概念。另外几对概念,显然都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音”和“声”之间似乎并不是对立的。这涉及到古今语言的演变问题,现代汉语中有“声音”一词中包含两个词素,“声”和“音”,这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别,可在古代汉语中情况是不同的。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单独地说“声”或“音”,而在古代汉语中它们各自是一个独立的词,“音”指的是乐音,是优美悦耳的声音;“声”指的是普通的、不那么动听的声音,所以,“声”和“音”也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

老子说,不论有无、难易,还是长短、高下等等,它们的区分都是相对的,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可以具体地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做“有无相生”呢?最典型的就是一个生命从孕育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一个生命,在孕育和出生之前,是不存在的,是“无”;而出生之后,有了形体,就成为了“有”,这就是“无”之生“有”。而生命在死亡和朽灭之后,就又不存在了,又成了“无”,这就是“有”之生“无”。因此才说,“有无相生”。

什么又叫做“难易相成”呢?面对同一张试卷,有的学生能够答出很高的分数,有的学生却只能答出很低的分数。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讲,这张卷子是容易的;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这张卷子是难的。如此来看,同一张卷子,就具有了“易”和“难”两种色彩,这就是“难”和“易”的相互转化,即“难易相成”。

至于后面的“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也都是一样,总而言之,这一切的区分都是相对的。那么,老子指出这一道理的用意何在呢?他决不是说因为全部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所以这些判断就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老子是想提示人们:要看到差异之中相同的一面,不要将差异绝对化。另外,老子也深刻地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价值取向都是有着它的对立面存在的。人们在崇尚美的同时,也就承认了丑的存在;在张扬善的同时,也就表明了恶的存在。反过来,如果无所谓美,又哪里来的丑呢;如果无所谓善,又哪里来的恶呢?这也就如同没有光就不会有影子一样,而影子的出现也意味着光的存在。

老子的这一论述是饱含着精邃的辩证法智慧的。在《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自相矛盾”的寓言。楚国有一个做买卖的人,在他售卖的货物中既有矛,又有盾,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而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它们的作用是相对立的。这个楚国人在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矛是多么的锋利时说:“我的矛啊,世界上所有的盾都挡不住它。”一会儿,他又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盾是何等的坚固,夸口说:“我的盾啊,世界上所有的矛都穿不透它。”这时,有个旁观者就出来问他:“那么,用你的矛去攻击你的盾,又会怎么样呢?”这个人一下子就被问住了,哑口无言,直愣愣地呆在那里,真是好不尴尬啊!他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他没有意识到,矛的锋利和盾的坚固都是相对的,如果说一支矛是很锋利的,但是对于一支更加坚固的盾来讲,它就算不得锋利了,而这支很坚固的盾如果遇到了一支更加锋利的矛,恐怕也就算不得坚固了。矛在锋利的同时,也蕴含着不锋利的因素;盾在坚固的同时,也蕴含着不坚固的因素。而这个人将矛的锋利和盾的坚固给绝对化了,这就好像只见到了阴影,而忽略了光明一样。所以,老子提示我们,在说话和做事的时候,要常往事情的对立面去想想,这样才可以令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变得更为周全、妥善。

再举一个例子,在募捐的时候,大家会对捐款的人产生一种敬意,认为捐款是一种善举。那么,如果说捐款的人是有善心的,那些没有捐款的人就没有善心了吗?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有的人没有捐款,可能是因为他一时还没有得知相关的消息;有的人可能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确实很困难,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能说他没有捐款就是缺乏善心的吗?而问题还不止于此,对于那些捐款的人来说,他们肯定是有捐钱多,有捐钱少的啊,那么,能够说捐钱多的人善心就更大,而捐钱少的人善心就比较小吗?当然不能这么说,这其中同样有着善心之外的因素存在。那些捐款很多的人,他们就全都是大慈善家吗?也未必,有的人之所以捐出了很多钱,可能是出于面子的关系,更有甚者还有可能通过捐款来为自己沽名钓誉,在这种情况下,善良的心意反倒退居其次了。这样看来,善人和不善的人岂不是没有办法区分了吗?当然也不是这样,还是有办法进行区分的,只是不能全凭捐款的行为来做评判,不能简单地以某种表面现象做价值判断的依据。

【为人之道】

管仲的为人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是知交的典范,以致后来世人赞美朋友之间所具有的深情厚谊时都会以“管鲍之交”来称誉。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人们看得如此之高,除了他们二人交情莫逆,还有着另外一份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两人之间的相知相得。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而鲍叔牙的家境比较好。他们合伙做生意,其实管仲根本没有钱用来做本钱,本钱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是在获利之后,两人在分配收益的时候,管仲却很不客气地一点儿也不少拿,甚至拿回去的钱比鲍叔牙还多呢。这样,鲍叔牙手下的伙计看不过去了,就对自己的主人讲:“你这个朋友管仲也太不像话了,本钱一分都不拿,分利的时候却比谁都拿得都多,这么贪婪的人,你怎么还这么看重他呢?”鲍叔牙很平和地对伙计解释说:“这不能怪他贪心啊,管仲家里穷,比我们都更需要用钱,我们应该理解他。”

后来,鲍叔牙和管仲都参加了军队,在作战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后面,因此,讥讽的话就传到了鲍叔牙的耳朵里,人们都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就又耐心地向人们解释:“管仲并不像你们所想的那样坏,他家里有年迈的老母亲,如果他死了,他的母亲谁来供养呢?他这是心存孝念,才会如此的啊。”

由于管仲和鲍叔牙两人的才华都很出众,不久之后,他们都得到了重用,但是两人所侍奉的主人却不是一个,鲍叔牙在公子小白的手下任职,而管仲则在公子纠的堂下谋事。当时统治齐国的襄公,是一个昏愦又残暴的君主,这使得齐国的政治局面异常地黑暗和混乱,为了躲避祸害,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出奔到鲁国和莒国。后来,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了争夺君位,纷纷赶回。管仲派兵截住了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待公子小白的队伍赶过来的时候,他拈弓搭箭向小白射去,只听得公子小白大叫一声,仰面栽倒。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自己没有了竞争对手,也就放慢了行进的速度。然而,他没有料想到的是,管仲所射中的只是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使计骗过了管仲,假装被射杀,以起到迷惑和麻痹对方的作用,自己则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奔回齐国。结果,管仲和公子纠都中了计,待他们慢悠悠地赶回齐国的时候,公子小白已经登上君位,迎接他的不是国君的宝座,而是齐国军队冷森森的兵器。无奈之下,公子纠只得带队返回鲁国。但是鲁国因为惧怕齐国发兵征讨,所以也不便再继续收留他。鲍叔牙在写给鲁国国君的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齐君不忍杀之,请鲁国自行处理,至于公子纠的两位老师——召忽和管仲,则请交回齐国。”于是,鲁国杀掉了公子纠,而召忽自杀,管仲则被押送回齐国。

公子小白心怀一箭之仇,恨不得立即将管仲碎尸万段,但是鲍叔牙阻止了他。鲍叔牙对公子小白说:“臣跟随了君上,这是令臣深感幸运的事情。现在君上成为了一国之君,更是可喜可贺。在臣看来,您是一位具有高谋远略的有为之君,如果您只想治理好齐国,有我鲍叔牙等人就足够了;可如若您想称霸天下,则非藉管仲之力不可。管仲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您切不可失去他。请您务必三思。”小白依从了鲍叔牙的请求,接见了管仲,在对谈之中,他发现鲍叔牙所言不虚,管仲实乃不世之才,于是,国之大政,一任管仲。管仲亦不负所望,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齐国政治修明,经济繁荣,军备强大,国威远扬,而公子小白也因此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史上称之为齐桓公。

对于管仲的为人,人们向来是颇有微词的,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管仲为人贪婪,又有临阵退缩的话柄,而鲍叔牙对此都向人们做了诚恳的解释。管仲贪婪,这是缺点,但是因为自己家里穷,因而和朋友一起做生意的时候多拿一些利润似乎也无可厚非,反而显得自己为人率直,这又成了优点了。而管仲在战场上不勇猛杀敌,反倒躲躲藏藏的,唯恐伤了自己,这是怯懦的表现,可在鲍叔牙看来,管仲这样做却是因为他心中还惦念着奉养自己的老母亲,这就又成了孝义的体现了。所以说啊,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着相对性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优点和缺点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实,管仲还有一点极为人诟病之处。中国古代有着忠臣不事二主的传统观念,你既然侍奉了一个主人,就应当死心塌地地追随他,决不可怀有二心,哪怕遭遇了不测,主人败亡,自己也不能改事新的主人,而应当以死殉之。管仲本来并不是齐桓公手下的人,他的主人是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与管仲同事公子纠的召忽舍命殉主,可管仲是怎么做的呢?他非但没有以死相殉,其后还侍奉了旧主的仇人。人们据此来评论管仲,说他不忠不仁,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贡等人也持有这种疑问。然而孔子是怎样回答他的学生的呢?孔子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依靠的并不是兵车之力,他依靠的是管仲的力量啊。在这样诸侯混战、兵戈四起的局势下,能够令各个诸侯和平地集会,并且相谈以欢,这其中难道没有体现出管仲的仁德吗?”孔子又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得天下大治,人民至今仍承受着他的恩惠啊。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今天还都处于一副未开化的野蛮状态呢。管仲哪像召忽之类的人,持鄙陋的匹夫之见,为了一个忠义的虚名就随随便便地去自杀,使得自己的绝世才华因此而埋没无闻呢?”这表明,在孔子看来,管仲所谓的不忠行为,恰恰体现出他睿敏过人的优长之处,管仲是一个不拘小德而彰扬大义的人。

【从政之道】

萧规曹随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汉朝的开国元老萧何病逝。萧何病重期间,惠帝亲往探视,并且问询萧何:“丞相百年之后,相位谁可代之?”紧接着,惠帝又说:“您看曹参如何?”萧何听后,勉强挣扎着病体起来叩头,向惠帝说道:“陛下若能任用曹参为相,萧何可以死而无憾了。”

萧何死后,惠帝果然命曹参接任相位。但是,曹参仿佛未能承担起惠帝的重望,当上丞相之后,他仿若闲人一般,每日悠游享乐,置政事于不顾。时间一长,有人就到惠帝面前弹劾曹参,说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若让此人久居相位,会坏了国家大事。惠帝也觉着曹参升任丞相之后的表现不太像话,完全不是以国事为重的样子,只顾着自己享受高官厚禄。然而,惠帝也在想,视曹参往常的行为,堪称贤臣,怎么现在就突然变了呢?他是自己和萧相国共同选中的合适人才,若说自己有看走眼的地方,难道说萧相国也看错人了吗?因此,惠帝就想找曹参来亲自问一问情况。但是,曹参也是元老级的人物,当年跟随父亲一同打天下,如今自己虽然贵为皇帝,可对这样长自己一辈的重臣不免也要礼让三分。于是,他就将同在朝中为官的曹参的儿子曹窋找来,对他说:“你下次回家的时候随便问一问你的父亲,先帝刚刚过世,新登基的皇帝又很年轻,正需要老相国的尽力辅佐,可是现在看曹相国的样子,既不向皇上汇报政务,也不过问朝廷大事,这样下去,怎么能够将国家治理好呢?”

曹窋回到家后就把惠帝的疑虑用自己的话委婉地向父亲说了,曹参听了,立时大怒,狠狠地训斥了曹窋:“你个黄口小儿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也用你来管么?还不快回宫里去伺候皇上!”

曹窋被训斥之后深感委屈,向惠帝说了父亲的反应,惠帝感到很不解,就将曹参叫来,亲自与他谈。惠帝对曹参说:“曹相国为何要责怪曹窋呢,那些话是朕要他去问的。”曹参听了,赶忙叩头谢罪。惠帝恕他无罪,然后让他心中是怎样想的,就怎样说。曹参说道:“请陛下认真地想一想,您的贤明比起高帝(即汉高祖刘邦)来如何呢?”惠帝连忙说:“朕怎么可以和高帝相比呢?”曹参又说:“那么,陛下以为,臣的才能与萧相国比起来又怎样呢?”惠帝略作思索,坦直地说:“似乎萧相国的水平更高些。”于是,曹参说道:“陛下说得很正确,既然陛下比不得高帝,而臣又不如萧相国,那么对于高帝和萧相国所制定的已经很完备的、行之有效的规章法令,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做改动呢?依臣看来,现在照章行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不可以对既有的规章制度妄作改动,否则的话,反而会造成混乱啊。”

惠帝听后,完全明白了曹参的用意,也就放下心来,而对曹参的疑虑也全都打消了。曹参接替萧何之后,为相三年,采取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使得政治法令清明有序,经济生产繁荣稳定,人民百姓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无不称道。人们还编了一首歌谣来赞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后来,曹参遵循萧何所定的贤明的律令,在为相期间倡导无为、不妄施政令的做法就被概括为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

曹参其人,才智虽不如萧何,但是他却深得“无为”智慧的精髓,由一句“萧规曹随”而名垂青史。“道”的智慧之高深,令人惊叹拜服。

许攸之死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天下诸侯,各霸一方,相互争战。汉献帝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北方最为强大的两股势力——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官渡之战。其实,官渡之战的双方力量对比还是很悬殊的,袁绍力强,而曹操势弱,本来,袁绍是更有胜算的,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袁绍失败了。实际上,曹操并非是战争一开始就很顺利的,开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袁绍都是居于上风的,而在战局的扭转过程中,有一个人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个人就是许攸。

许攸,字子远,南阳(今属河南)人,当时的名士孔融对他的评价是:“许攸,智计之士也。”也就是说,许攸是一个很有才智的人,而历史事实也印证了孔融的这一评价。东汉后期,汉灵帝昏聩荒淫,又宠信宦官,任其胡作非为,这导致朝政十分黑暗,人心浮动思变。而许攸在这时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他连结了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一批权臣豪杰,意欲废掉汉灵帝,另立新君,并且他们也去拉拢了曹操,但是曹操认为这件事不会成功,因而没有参与,后来这次废立之谋果然失败了。是时,东汉王朝经过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已经呈现出日薄西山之象,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所成长起来的地方军阀却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形成了一个个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在这些军阀中,冀州的袁绍是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后来许攸就投奔到了袁绍的门下。

经过数年的兼并战争,袁绍控制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但是他还有一个劲敌,也就是曹操。为了更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领地,并最终实现一统中国的宏愿,袁绍对曹操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官渡之战”。

当时,尽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翦灭了袁术、吕布、张杨等割据势力,实力得到了迅速的增强,但是比起袁绍来,还相差很多。因此,袁绍对这场战争是满怀信心的。然而,战争进展得并非袁绍想象的那样顺利,由于曹操做出了精当的防守计划,袁绍一方迟迟没有获得取胜的机会,这样,战争就进入了相持阶段。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作为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曾多次提出过富有战略性的建议,但是大多都没有被采纳,这令许攸感到很气愤。战局正在僵持的时候,许攸又向袁绍提议,派一支军队奔袭许昌,据他分析,许昌是曹操的大本营,但是现在曹操屯兵官渡,以其军队数量来判断,许昌必然空虚,若趁星夜,速袭许昌,定可告成,如此一来,曹操后方不稳,必当溃乱。但是袁绍生性多疑,而且刚愎自用,在他看来,曹操足智多谋,不会有此疏忽,因而对许攸的这项极为正确的建议并未接受。许攸由此更加地认为袁绍其人不足与谋。

许攸虽然才智出众,但是他也有着很大的缺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贪婪,不仅自己搜刮钱财,还纵容家人犯法,只是由于袁绍一直袒护着许攸,他和家人才没有被治罪。这次许攸随军出征,他的家人又违法犯纪,而袁绍身居阵前,不暇顾及此事,他手下的忠直之士审配和逢纪就将许攸的家人依法下狱治罪了。许攸闻知此事,就起了叛心,背离袁绍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奔,大喜过望,对许攸给予了极为热烈的欢迎。许攸身为袁绍营帐之中的要员,对于袁军的部署了若指掌,他的叛变,是对袁绍极为不利的一件事情。果然,许攸向曹操献计,突袭袁军的屯粮之地乌巢。曹操欣然允纳,奇袭乌巢,大获全胜。袁绍军队闻知乌巢失陷,粮草悉数被焚,立即阵脚大乱,四散溃逃,曹操率军乘胜一举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多人,而袁绍只带着八百多残兵败将仓皇北逃。

袁绍败退之后不久,即身染重疾而亡,他的事业由儿子袁尚来继承。虽然在官渡之战中袁军遭受惨败,但是冀州的根据地仍在,实力犹存。为了彻底击溃袁氏集团,消灭自己最大的敌对势力,曹操出兵冀州。这一次,许攸再献奇计,水淹冀州,袁尚败逃,从此,袁家五世基业灰飞烟灭,而曹操则横视北国,再无敌手。

许攸在曹操征讨冀州的过程中又立下了大功,于是就居功自傲,变得十分骄纵和轻狂,即使在曹操的面前也很不约束,甚至当着曹操的面,喊着他的小名说:“要不是我许攸的功劳,你曹阿瞒哪里有今天啊?”曹操虽然对此感到懊恼,但是念他毕竟有功于己,也就让他三分。谁知,许攸见曹操对他客气,就更加地肆无忌惮了,在曹操面前日益轻慢起来。曹操忍之不过,终于找了个借口将这个大功臣许攸杀掉了。

同类推荐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花间集

    花间集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我国第一部词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韦庄、薛昭蕴等18位词人的500首佳作。该词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文人的词在男女情感、风物人情、审美情趣等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花间词”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由游戏主人编著,是一部流转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一个旷世奇宝。分古艳、腐流、术业、形体、殊风、闺风、世讳、僧道、贪吝、贫穷、讥刺、谬误十二卷,近千个笑话。这些笑话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简练隽秀的文字、丰富的遐想、引人发笑的事件,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民间风俗,人生情趣,世态炎凉、官场腐败以及性方面的描写等等,极具讽刺意义。每一个笑话犹如电影镜头画面,给人以轻松的艺术享受,带人进入全方位的欢乐世界。
热门推荐
  • 腹黑男神,别追我

    腹黑男神,别追我

    海棠花开,岁月有你。她这一生的幸事,就是遇见了许言清。言之则清。不愿轰轰烈烈。只愿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找不回的恋人

    找不回的恋人

    2166年5月17日,科学家乔波在世界第一人工岛国重生岛举行新一代机械人产品发布会。岛民林振羽邀朋友陶陶一同前往,却在发布会上邂逅一名神秘少女,并随即遭到一帮歹徒追杀。林振羽与神秘少女并肩御敌,少女在击毙众歹徒、勇救女童人质后便乘直升机凭空消失,但却因相貌与林振羽五年前无故失踪的女友极其相似而引起林的怀疑。为彻查真相,机缘巧合下的林振羽与陶陶前往乔波博士的“广寒宫”参加博士与神秘少女的订婚仪式,却意外揭开了纯人类等人种与新机械人之间几乎毁灭地球的世界大战序幕……
  •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莫为妖

    莫为妖

    温馨版简介:做妖难,做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妖更难!修道难,做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道士更难!当妖碰上道,除了被捉或者反噬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结局。那就是生下几个妖道!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在都市里逍遥!妖孽版某道士:站住!你个妖孽某妖:时间就是金钱,别看你是道士就可以不赔我误工费某道士:妖孽某妖:妖什么妖,你以为这世道妖孽好当啊,21世纪的妖孽最可怜。有本事我们俩换角色。qq群:66044621流言_柳妖的老窝呃,来者皆是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报告夫人又闯祸了

    报告夫人又闯祸了

    “夜灏宸,为什么救我?”“路过!”“昨晚你跟踪我?”“路过!”——“你要的,我给你,只多不少。我要的,只有你,再无其他。”
  • 二到深处自然萌

    二到深处自然萌

    遇到叶珈蓝后,齐琛严重怀疑自己脑袋里装了一鱼缸,里面全是水。“六六,我好像闯祸了!”“没事,不是你的错。”“六六,我最近是不是吃胖了?”“没有,你这样的刚好,旺我!”“六六,粉丝让我问你,是什么样的勇气,才会让你对我不离不弃……”陆时欢抬眸深情的看着叶珈蓝:“因为六是二的倍数,而你是我的劫数,遇见你是命中注定我们要在一起!”本书欢乐逗比风,女主天然二自然萌,小虐,欢迎入坑……喜欢本书的朋友,欢迎加入呆萌的书友群群号703927669
  • 下辈子,愿与你形同陌路

    下辈子,愿与你形同陌路

    “如果为了仇恨一定要牺牲一个人,那就让那个人是我吧。”雪儿疲惫的闭上眼睛,嘴角喃喃动着,肖若低下都,听到她在说,“若有来生,但求和你陌路。”是啊,如果陌路,即便不爱,也不会恨……他抱着雪儿的尸体消失在夜色里,从此踪影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