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5300000008

第8章 两性关系,且败且向前(3)

人,常常是欲望的奴隶,在面对欲望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往往也有沦陷的时候。而那沦陷多半又是异常强烈的,就像突然决堤的大坝。而想要及时截流,只能采用暴力和血腥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不人道的,但却是古时女人所能选择的唯一一条道路。

赵蓉江没有考取功名的时候,在东城的陆家当教书先生。当时,陆家的主人刚刚去世不久,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一个七岁的儿子,赵蓉江教授的正是这个七岁的小男孩。

有一天晚上,赵蓉江正在秉烛夜读,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赵蓉江打开门之后,见主妇打扮得花枝招展,正自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赵蓉江不知主妇来意为何,便出口相问。

主妇笑着跟赵蓉江说:“先生远离家乡,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又是独自一人,肯定也很寂寞吧!今晚月色美好,正是男欢女爱的好时节。小妇人不才,自荐于先生,你我二人共度良宵如何?”

赵蓉江听了主妇的话后,正色答道:“我听说,女人都珍惜自己的贞节名声,士人都爱惜自己的廉洁品质。如果稍微有一点不自爱,就会堕入歧途。主妇请速回,若被外人看到,恐怕多有不便。”

妇人听了赵蓉江的话,并没有走,依然倚立在门口,笑盈盈地看着赵蓉江,一副媚态。赵蓉江见此情景,便将那妇人推出门外。没想到,那妇人好像铁了心要吃定赵蓉江一般,转身又回来了,用手使劲推门。

赵蓉江赶紧将门关上,不让那妇人进来。没想关得急了,夹住了妇人的两根手指,妇人大声喊疼,赵蓉江连忙松动了一下门,妇人抽出手指,转身离去。

妇人回到自己的房间,脸上不禁开始发烧,心内暗自思量:我是一个妇人,如今死了丈夫,正应该为夫守节,可今天怎么竟做出这等事情来呢?如果让人知道,自己还怎么见人?如果今夜先生不拒绝自己,而是将生米煮成熟饭,自己有何颜面见死去的丈夫,又怎么有脸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呢?

妇人越想越羞,不禁心思忐忑起来,又悔恨又羞愧,难以入眠了。最后,妇人从床上坐起,找出刀来,砍断了被门挤过的两根手指,顿时满手鲜血,疼得死去活来。

第二天,妇人找来一个盒子,里面放满石灰,将割下的两根手指放了进去,保存起来,当作是对自己的惩罚和激励。当然,这一切,赵蓉江是不知道的。他只道这家主妇不是良人,第二天就卷铺盖离开了。

很多年以后,妇人的儿子中了进士。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守寡多年,从未逾矩,朝廷应该给予表彰,于是上书为自己的母亲请旌。

当时,赵蓉江已经身居要职了。他看了妇人儿子的上书,将之打了回去,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妇人的儿子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就回家跟母亲说了这件事。妇人听了之后,笑着说:“我明白了。”然后拿出一个小盒子,封住了口,跟儿子说:“你把这个交给你的老师,一切就都解决了。”

妇人的儿子第二天将盒子送给了赵蓉江。赵蓉江打开盒子之后,看见里面有两根手指,而周围的石灰上还能看见一点胭色的血迹,想起当初的事情,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没过几天,赵蓉江就准了请奏,表彰了那妇人。

这是一个让人不知该如何解读的故事。我们可以定义为一个悲剧,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圆满的故事。

说它是悲剧,是针对那妇人的生活而言的。她是个年轻的女人,她有欲望,但现实中,她没有满足欲望的机会,因此,她只能压制心中的渴望,让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她是凄惨的,是礼教的牺牲品,是传统的奴隶。

从妇人的境遇讲,这又是一个圆满的故事。因为她保住了名节,这点,在她生活的年代里是优先于个人欲望的。如果不能保存名节,那么她会更凄惨。这正是文化压抑人性的具体体现。然而,这样的人并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群体,是中国古代全体的女性。这悲剧是跨越时空的,不管生活在哪个朝代,都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这正是集权统治下的女人的生存状况。

所有种种都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女性的人生是残缺的,甚至残缺到没资格感受生理快乐的程度了。这样的一个群体,其是否感到幸福,可想而知。

古代的女性真的不幸福吗?如果对她们进行一个“你幸福吗?”的问卷,肯定很多女性会告诉你,她很幸福。即使是李氏那样的克己隐忍者,也未尝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

从父亲那里失去的,要从儿子那里夺回双倍!

有学者曾经引用索绪尔的语言学分类方式,将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历时的文化,一种是共时的文化。中国文化被归为历时文化。

所谓共时文化就是横向的、空间式的,最典型的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基督教的文化当中,虽然也有父子关系的分野,但他们在耶稣基督面前是平等的,都是耶稣基督的儿子。因此,这样的文化更容易产生个体意识,也更容易产生人身平等概念。

历时文化则是纵向的、时间式的,时间在这个文化范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父亲因为比儿子早出生二三十年,因此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和领导权。这种差异决定了儿子永远不能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拥有个体自由,有的甚至连行动自由都不具备。在父亲面前,儿子永远都是受压抑的,他们压抑着自己的个性,甚至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但是,人都有追求平等的渴望,都有释放自己的需要,长期受压抑之后,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反抗。不过历时文化当中,由时间和伦理带来的压抑是不会产生反抗的,因为时间用自己的魔力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公平和平等。

儿子虽然在父亲面前没有个体自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会成为父亲,同样会因为这种身份而对自己的儿子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这样,他们从小失去的东西就都回来了,而且是加倍地回来,因为父亲已经老去,他们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了,同时又可以决定儿子的行为。因此,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从小没有自由,但一旦成人之后,就拥有了双重的自由。

这双重的自由给人带来的冲击是相当巨大的,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笔巨大的意外财富一样,会让人迷失自我。这时候,他们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被父亲管束的不快和怨恨,转而变成牢牢抓住自己手中的所谓权力,用其统治自己的儿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小孩子总是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太过无情,时时在限制自己。但当他长大成人,成了别人的父母之后,又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束缚和限制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异化,而这异化,正是时间带给我们的。因此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想要获取公平,需要的往往并不是努力奋斗,而是等待,等到时间到了,我们想要的自然就来了。

文化是掌控人们思维的最重要因素,在文化的统治之下,没有人能够逃脱。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自然也一样。可以说,从大的范围来讲,中国人的情境是时间。

男人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会成为父亲,这是一个可以决定别人人身权的角色。而女性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会成为婆婆,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这也是一个可以决定别人人身权的角色。

在古代,贞节是牢牢束缚在女性身上的一个金箍,没有哪个人能够摆脱。而掌握着这金箍的咒语的,在外是各种舆论,在内则更多的时候是各路婆婆。婆婆们往往也都经历过悲惨的年轻时代,但她熬出来了,成了“人上人”了。这时候,她们摇身一变从律令的受害者变成了律令的执行者。而这种经历过打击和磨难的人,在掌握权力之后,往往都会大规模反扑,会用更加残忍的手段来折磨自己的儿媳妇。

事实上,婆婆对儿媳的束缚也确实是强于父亲对儿子。父亲对儿子虽然有人身所有权,虽然不想他们夺走自己手中的权力,但至少还有血缘在。而婆婆和儿媳就不同了,她们不仅没有血缘,还有竞争。

中国人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小时候为父母活,长大后为子女活。小时候没有人身所有权,自然要按照父母的意见做事,执行父母的命令。长大之后虽然有了对子女的人身所有权,但却失去了小时候的梦想。这时候就会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子女身上,让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样,就成了父母指挥子女,是子女的主宰,同时也是子女的奴隶,要为子女营造成长环境。

丈夫为何总站在婆婆那边?

同类推荐
  •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本书以轻松实在的语言风格,巧妙性地运用创意引发出心理学中一个又一个好玩的点,将心理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创意心理作为一种无中生有的生活智慧,让与众不同的多样生活与趣味人生呈现在了你我他的面前。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墨菲学.1

    墨菲学.1

    墨菲定律其实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在很多事情上,人们总是盲目乐观、心存侥幸,他们相信自己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也很快会过去。这种盲目的乐观与侥幸心理让我们忘记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人类的智慧其实是肤浅且幼稚的。正是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世界是庞大而复杂的,虽然人类十分聪明,且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却无法彻底地将万事万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有自身的局限性,即使再有智慧,也永远无法完全了解世间万物;即使再聪明,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不论科技有多进步,有些不幸和错误总会发生,而且人类越是自以为手段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心理学与微反应

    心理学与微反应

    "与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是更古老,也更诚实的语言。它通过根深蒂固的本能反应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因而比口头语言更加可信。当你与人交流时,会下意识地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表情、身体姿势等,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可靠渠道。读懂别人的身体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他人的心理,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翻开本书吧,它会让你成为像FBI特工一样的识人高手!"
热门推荐
  • 丹帝重生

    丹帝重生

    一代丹帝,带着前世的无穷遗憾重回过去。耀眼的天才,强大的敌人,莫大的遗憾,在这一世,统统碾压。
  • 乱世桃花逆水流

    乱世桃花逆水流

    东唐明宗康和年间,当今圣上的异母弟洛王爷因叛乱被处死。据说,洛王爷被处死还牵涉一桩秘闻,因他长得酷似先帝的姑母,承宣熙宁大长公主。先帝的亲儿子长得像先帝的姑母?这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流言在洛阳城中一度甚嚣尘上,无奈如今洛阳城中极少有人见过故去多年的大长公主。这流言,最后也就变成了茶余饭后的一点笑料和谈资。“大长公主长得很美吗?”那些跟随着先帝成祖皇帝打天下的老臣纷纷摇头。“那为什么提起大长公主,大人们都是这副神情?”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遥想起那个静如深水的背影,棋子落盘有万千星河般璀璨,风云异动在她眼里不过只手翻覆,金戈铁马,也难抵窥伺人心的一声轻笑。他讳莫如深,又欲语还休地流下一滴眼泪。PS:男女主姑侄关系,严格遵循“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因此谈情说爱的部分很少,见谅。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大方广曼殊室利童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

    大方广曼殊室利童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世医女

    惊世医女

    为了两国和平,她作为南诏的和亲公主来到了东临,嫁给了素未谋面的东临太子。一堵厚厚的红宫墙,将她禁锢在了东宫,让她与南诏隔了千里之远,饱受思乡之苦,处处需小心谨慎,时刻提防他人。都说自古帝王家薄情,她动了心,就注定是要伤了心,将真意付错人。 当她与他的前尘往事逐渐被揭开,她的心便停止再为他心动了,遗留下的只有悔恨。“我好恨啊……我恨上天对我开了这样残酷的玩笑,让我遇见了你。我恨我当时多管闲事,认识了你。我恨自己没有听师父的话,爱上了帝王家的人。”她由不谙世事变得不再在乎别人的感受,管他是真情也好,假意也罢,她知道自己本不属于这东宫,而自己也终归是要离开这里的。“多希望这只是场梦……可就算这是场梦,也只怕是场骇人的噩梦。这场梦……早该醒了。”
  • 老婆好难娶

    老婆好难娶

    【文章一对一,男主女主绝对身心干净】这是一个都市大龄胜女女扮男装的的日常。云微是个低调的异能人,她想要低调的生活,想要交一群低调的朋友。哪知天不遂人愿,她的朋友个个不低调,十四年以男装示人做了大学教授,勉强维持各方平衡,继续走着低调的路线,不料一场相亲打破平衡,从此低调是路人。
  • 繁枝

    繁枝

    一切都是从珑珑的课业项目开始的。当忙碌了一天的立蕙被珑珑唤到起居室,观赏他手绘的“家庭树”时,她完全没有想到,那些珑珑用彩笔画出的枝叶里,竟藏着许多的人和事。就是它吗?立蕙轻声说着,半蹲下身,去看珑珑搁在起居室中间的硬纸板。灯太亮了——她在心里说,然后下意识地转过头去,扫了一眼墙角的立灯。智健和她并没有目光的交会,却在她收回目光的瞬间站起身来,走过去拧了灯杆上的开关。阔大的起居间立刻染上一层轻柔的橘光,沙发边龟背竹的叶子呈出金色调的蜡亮。立蕙的目光迅速聚焦,柔和地落到纸板上。
  • 真兇

    真兇

    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引出了一个十五年前的旧案:当看着失踪的少女变成尸骨;当被命运的齿轮无情碾压……陈沦看着面前的一切不由感叹:我曾经想要改变这一切,到最后也只能选择在命运的齿轮下安之若命……
  • 星辰皆入我眼里

    星辰皆入我眼里

    她,高冷学霸,眼里只有成绩,没有颜值,有人说,她浪费了她的绝世容颜。
  • 封印亡灵

    封印亡灵

    亡灵一族在陆上消失已几个世纪之久,教皇对孩子的一次不经意的洗礼,却发现了黑暗崛起的苗头,他清除了萌芽,却没有认知何为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