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9300000045

第45章 “竹露滴清响”:“清”美诗人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以其“清”的品貌、“清”的人格、“清”的诗歌赢得了自古至今无数人的赞佩。因其为襄阳人,故称其为“孟襄阳”。

“清”本以形容水之澄澈的状貌,如许慎《说文解字》云:“清,朗也,澄水之貌。”由此又产生了与“清”相搭配以形容各种自然现象的众多词汇,后来人们将其引申到对社会现象与人的形象、品格、文艺审美特征的品评,赋予了这一概念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而“清”美在孟浩然其人其诗中体现得特别突出,故而称之。如: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骨貌淑清,风神散朗。”这形容其容貌;

李白《赠孟浩然》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赞赏其品格;

杜甫《解闷十二首》之六云:“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这是赞美其诗歌。

孟浩然以其“骨貌淑清”的形象、耿介不俗的个性、清亮高尚的情操及其“清诗”的审美品格,深为同时和后世的人们所倾慕、赞赏。当然人们更多的是因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与他享誉后世的诗歌成就,而在诗坛传为佳话。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浩然……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施补华《岘佣说诗》评杜甫诗时说:“《奉先寺》诗,‘阴壑生虚籁,月森散清影。’清幽何减孟公‘松月生凉夜,风泉满清听’之句?”

竹露闲夜滳,松风清昼吹。(《齿坐呈山南诸隐》)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京怀辛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诸如此类的诗句都是极好的例证。不过,也有人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之类诗句说明他“冲澹中有壮逸之气”,事实上,这类诗作毕竟甚少;也有人因为《新唐书》孟浩然本传有他“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的记载,而认为他有“豪侠性格”,但那也并非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举。就盛唐诗人而言,赠人之诗说几句赞赏游侠之士的话,以表达对朋友的一片豪情,本在情理之中,由此而视孟浩然有豪侠性格,与诗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形象相去甚远。

孟浩然追求明净、雅洁、澄清、透亮人生之境与诗歌之境,故人们用“清”美形容之,“清”的形象、“清”的人品与“清”的诗歌在孟浩然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自王士源、李白、杜甫等开其端,后来对孟浩然表示崇拜和敬仰之情者甚多。他们以一“清”字对孟浩然及其作品的整体评价颇为中肯。

孟浩然诗如其人,人如其诗。闻一多先生曾指出,“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孟浩然以一种极其乐观、诗意妙觉的态度应物、处事、待己,故其诗“清”而高妙。

诗品体现人品,人品之最高处莫过于持有一颗赤子之心以待人应物。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中强调:“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亦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浩然坦诚待人,始终持有一颗赤子真心,深得人眷爱,因而拥有众多的朋友。在孟浩然的朋友圈中,既有众多的社会名流、诗坛才子,如张说、张九龄、韩朝宗、王维、李白、杜甫、王昌龄、郑倩之、独孤策、张子容、王迥、崔国辅、阎防、张愿等,皆与浩然为忘年之交,也有一些不知名姓的僧道、隐士、村夫等交情至深的朋友,且不论他与朋友赠别酬答的众多诗作中见出他对朋友的款款深情,只举《过故人庄》一首,即可见他与处于社会下层的村居朋友的深情交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人黄生《唐诗摘抄》说:“全诗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绩俱化矣。”如果没有与朋友交往中那种真诚与坦荡,就不可能有如此感动人意的清纯至极而品位至高的诗作。

孟浩然想做官,也本可以去做官。想做官的证据是他青年时代,一度隐居鹿门山,未尝不是为了走“终南捷径”的方式,证之于那篇著名的《临洞湖赠张丞相》,认为自己“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渴望这位张丞相能推荐他,但没有结果。

孟浩然本可以去做官的极好机会至少有三次。一次是在秘书省赋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因其“清绝”,令举座惊叹而纷纷搁笔,在“以诗赋取士”的唐代,这位名动京师的诗人及第入仕应该不成问题,结果因浩然诗人气太重而没有找到门径;第二次是在王维处见到唐玄宗,却因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种因拘谨而过分的自谦,加上唐玄宗的误读,而导致机会的再度失去;第三次是因为饮酒失约。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说,当时名闻天下的韩朝宗曾与孟浩然约好日期,准备为他做举荐工作。可是到了约好的日期,孟浩然却因与朋友饮酒赋诗正欢,而不听朋友之劝,将韩朝宗这样的社会名流相约之事置之不顾。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对孟浩然有一个非常精准的描绘:

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故或迟;行不为饰,动以求真,故似诞;游不为利,期以放性,故常贫。名不系于选部,聚不盈于担石,虽屡空不给而自若也。

浩然作诗作文,是为了求“真”,而不因为求“仕”,他不愿受“名”的束缚,也不愿为“利”所牵扯,哪怕是经常处于贫困的生活之中,仍然保持一种放诞不拘,泰然自若的心态,这也是孟浩然作为诗人之所以为“清品”诗人之处。

深知孟浩然个性的挚友王维曾在《送孟六归襄阳》一诗中有言: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老朋友的意思是说他归隐田园,饮酒赋诗,有时读点古人书就行了,不必如司马相如那样表现自己有创作《子虚赋》的艺术才华了,浩然为着一个诗意的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不愿心为形役,有人不解孟浩然的这种心意,认为他晚年想“摆脱经济困窘,便入了张九龄幕府”,这实在是误解了诗人,他出于友情,晚年确从张九龄在荆州做过幕僚,但从他《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诗说自己是“狂歌客”的情形来看,与李白以“楚狂”自许,乃同一个性表白。楚狂者,清高之士也,肆意直言,张扬个性,也就是《孟子?尽心下》所谓“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这也是他们两人在个性品格上产生共鸣之处而相互欣赏的原因。

孟浩然的行为与诗说明,他追寻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自在、充实与愉悦,这在根本上将归结为一个人内心的心灵感受和精神状态,而与是否能做官,与财富、名望、地位无关。孟浩然有《韩大侯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诗说:“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诗缘真情而作,以真情感人,这也应该是孟浩然诗“清”的最根本的原因。

孟浩然对“清”诗的追求颇具宗教精神,因为宗教的精髓在于修炼到“明心见性”、“中道无为”的境地。这种境地妙观庄严、静穆、平和、安详。佛教认为“烦恼即菩提”,禅宗也有“心斋”、“静悟”、“坐忘”之说,人生在不断经历体悟烦恼、超越烦恼的修炼中亲证菩提,通过“心斋”、“静悟”、“坐忘”而渐通玄妙之理,达到无我之境。孟浩然说:“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诗人深知,人能否将一切烦恼与不幸转化为一种诗意的体悟,提升到用诗意的审美的心态去应对一切人生的遭遇和经历,这正是诗性精神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所在。他好游寺观,寻幽访胜,又常与僧道交往,也是他向往诗性“清”境的一种体现。虽然孟浩然有时也有心底不平与矛盾的时候,但从他的整个人生历程来看,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充实而和谐宁静的心态,这是他的诗明心见性、清空自在的重要原因。

当然,说到孟浩然之“清”,也与他生活的自然环境不无关系。他的《登楚望山最高顶》诗说,“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表明了他对襄阳深深的眷爱,张祜《题孟浩然宅》诗亦云:“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认为襄阳是属于孟浩然的,可见襄阳优美的地理环境对孟浩然是多么重要。

《南齐书·州郡志》说:“襄阳左右,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据《舆地广记》记载:“襄阳府……其民尚文,田土肥良,北据汉沔,西接梁盖,外带江汉,北接宛许,南包临沮,独雄江上,岘山亘其南,挟大江以为池。”不仅有“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的隆中,更有濒临汉江,云遮雾绕,如仙女忽隐忽现,令人心驰神往的鹿门山,还有风景如画的岘山与万山等等,均说明襄阳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由此不难理解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对孟浩然之“清”的心性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襄阳地灵人杰,自汉魏以降,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隐逸文化。襄阳不仅风景优美,水陆交通便利,而且距离洛阳、长安又不算远,由此引来许多隐士高人,将襄阳作为隐逸的最好去处。据《舆地广记》记载,东汉末的庞德公曾隐于鹿门山,《襄阳耆旧记》说他隐于岘山。至于诸葛亮曾隐于隆中,那是名闻天下之事。孟浩然青年时代,曾一度隐居鹿门山,除了想走“终南捷径”的用意外,未尝不与受庞德公、诸葛亮这些先辈的影响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了他方便……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的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德公的继承人,此身俨然是《高士传》中人物了。总之,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闻一多《孟浩然》,《闻一多全集》第6册)他的许多诗歌便是隐逸文化影响下的“清”响之作,他反复表白“予意在山水”、“归赏故园间”的意思,虽与他仕途追求的人生挫折有关,亦与受襄阳的隐逸文化影响有关。

但孟浩然毕竟与李白、杜甫有着较大的差距。陈师道《后村诗话》载有苏轼的评价:“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耳。”严羽《沧浪诗话》亦有云:“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至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孟浩然一生的生活经历非常简单,也正因此对社会生活深入了解不够,与李白、杜甫相比较而言,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均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孟浩然基本生活在盛唐繁荣上升时期,与经过了安史之乱的李、杜时代有着截然的不同是其客观原因,但未尝不与他的生活经历简单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开元元年王维已进士及第,孟浩然还在襄阳隐居,之后数年,才开始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漫游活动;开元十二年入京求仕未果又转道蜀地、吴越漫游;开元十六年冬赴京应举落第,后回到襄阳,其间除了于张九龄被贬荆州时作了一年多的幕僚外,大部分时间隐居襄阳。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大体就是或隐居,或漫游,或求官。由于大部分时间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他的诗中几乎没有关于当时各种重大政治事件、边塞战争之类的思想内容。从王士源将其所存260多首诗分为游览、赠答、旅行、送别、宴乐、怀思等即可知其基本内容,不外乎漫游中的欢欣、隐居时的乐趣、交往赠答时的感怀、寻幽访胜的兴致,再就是求官途中遭遇挫折后的不平,只要看他应举落第后的诗作,大抵发发牢骚而已。思想内容的逼窄,实乃源于生活视野的不够开阔所致。

就艺术形式而言也比较单调,其创作形式主要是五言诗,而五言诗中其突出成就在五律、五绝。因此,就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而论,都证明苏东坡之语不虚。

指出孟浩然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不足,并非是否定其诗性意义与审美价值之所在,正好相反,孟浩然诗歌之“清”是人们走向时间与空间深处的一把钥匙,他“文不为仕,伫兴而作”,“行不为饰,动以求真”,“游不为利,期以放性”,“虽屡空不给而自若”的诗人品格,捍卫着人的生存中最可宝贵的诗性精神。人类不能缺少“清”的人品与诗品,不能缺少对心灵上、精神上的自在、充实与愉悦的追求,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诗情、诗意、诗心、诗性。因此,“诗人何为”并非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规定,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在诉求,不同的时代都有为世俗者趋之若鹜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不能成为诗人恒久质量与“清”美诗性彰显的障碍物。作为一种人格精神与审美品格的存在,孟浩然貌“清”、品“清”、诗“清”,已超越于时代之外。

(孟修祥)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美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度,不仅是世界上的强国,也常常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走进美国、了解美国,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个人的认知,可以让每一位读者在短时间内认识美国。本书从签证移民、教育、留学、旅游、历史、文化等十一个方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广泛收集美国的相关知识,然后精心遴选,书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均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读这本书,最大的益处是帮助读者对美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大洋彼岸的国度不再神秘,为那些还未做好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及早认识美国的契机,同时为即将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更可靠的行动指南。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名承天下

    名承天下

    人生最大的幸运是能穿越重生一回,某男很是幸运的赶上了穿越末班车,当他穿越以后,他发现自己的新身份是超级世家的嫡长孙,正当他暗戳戳高兴的时候,有人却告诉他,他的老爹叫李建成,他的爷爷叫李渊,他还有个狠人二叔叫李世民……..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 宴安鸩毒

    宴安鸩毒

    影后宴安庆功宴上喝断片,一觉醒来发现从不离身的戒指不见了。天知道这戒指关乎她演技的秘密。宴安结合假设排除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最终确定嫌疑人为她的顶头上司南浔,上司的上司盛又泽,和她的影帝同事。
  • 红发女人

    红发女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举重若轻之作,帕慕克首次尝试“写一部更短的小说”,尽管这个故事已经酝酿了三十年——它始于1988年夏天,帕慕克在住处附近遇到的一对情同父子的挖井人。 掘井取水的过程,也是向着记忆的幽暗深处一路挖掘的旅程。失去父亲、做了挖井学徒的少年杰姆,在多年以后渐渐变成一个衣食无忧的商人。他平静的中年生活之下,却埋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去。直到有一天,他试图遗忘的往事终于将他吞没。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是宽容我们的一切,还是教会我们服从?或许,在尝试了所有的自由之后,我们只想重新寻找一个意义、一个中心,一个能对自己说“不”的人。十六岁的高中生杰姆在暑假来到伊斯坦布尔郊区的恩格然小镇,跟随挖井师傅马哈茂德挖井。因为长期找不到水,劳作变得格外枯燥。不过,马哈茂德师傅和杰姆也渐渐变得像一对父子那样亲近。就在这个夏天,一位红发女人短暂地出现在杰姆的生活中。因为一次意外事件,杰姆仓皇逃离小镇。在未来的三十年里,他不断地阅读和寻找两个古代传说。他发现,这些古老的故事仍然在神秘地牵引着自己的命运。三十年后,杰姆已成为建筑公司老板,过上富足而平静的中年生活。他再度回到了恩格然,并发现了他试图忘记的一切……
  • 诸天人类纪元

    诸天人类纪元

    巨大的星球背影之下,那样一个人影显得如此的渺小,但是在下方蔚蓝星球之中所有人的目光上,这样一个能够凌空虚度于太空之上,只身面对着如此大的一颗星球的人,恐怕也只有神灵了吧!“我就说人住在发动机里面不靠谱,要不我帮你们把它给改造一下,这个东西做船舱就很棒嘛!”风离拍了拍手上那颗硕大无比的星球,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诸天流,流浪地球→龙族→漫威mcu→超神学院
  • 我给物品加注释

    我给物品加注释

    一堵破墙显示,「曾经有个茅山道士,一头撞死在这面南墙上」?大佬大手一挥:“抢!”一面铜镜显示,「即将播放“白雪公主与七个葫芦娃”」?大佬稍加思索:“……抢?”一柄锈剑显示,「玩家“御剑跟着我”制」?大佬癫狂大笑:“抢,抢!抢他个香蕉棒棒锤!”望安放下刚添加好注释的物品,呢喃道:“这个大佬疯了,不如……”
  • 许你三秋无冬

    许你三秋无冬

    她是他年少时光里最惊艳的一抹阳光,所以林初夏解锁了十年之久的漫漫追夫路案例一:为了跟他考上同一所高中,林初夏废寝忘食,终于,中考完暑假后,站在校门口含笑跟他说了声你好案例二:他早恋打架吸烟喝酒,林初夏化身掰正小能手,重新把某人变成三好学生,感化了某人一丢丢丢丢,不过还是毅然决然拒绝了林初夏的表白案例三:两个老人相互依偎,老头子好奇的问,夏夏啊,你为什么喜欢我啊,老婆子思考了半晌,声音沙哑,因为爱啊林初夏:果然,舔狗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本文巨甜,男女主身心干净,糖尿病患者误入!)
  • 大六壬心镜

    大六壬心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冢

    医冢

    三百年前,九天宫以一宗之力,雄踞一州之地,不归六国管束。神三宫掌尽世间之法,人三宫治尽世间之疾,鬼三宫则作尽世间之恶。鱼龙混杂的内忧,无法制约的外患,终于导致了一轮大陆的动荡。三百年后,大陆只剩云医门,妄称世间第一门,一代仅是独一人。看天下第一小白脸如何在暗潮涌动的时局下,破解自己的命运。
  • 乡捕相公乡道妻

    乡捕相公乡道妻

    作为一个野花般恣意生长的乡下妞,宁松萝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村里面容貌最好的儿郎,于是这么多年,她都在她认为最好的那一个身后不停追赶。谁知一朝某男来,定定立在她身旁:娘子,我容貌不好吗?宁松萝:好,简直比得上天上之谪仙,但我早已心有所属,所以……某男:所以,咱回家……
  • 终站之前

    终站之前

    作者在生命暮年,在与癌症面对面的搏杀中,对人生、生命和亲情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这部自选集可说是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作者乐观地在人生“终站”之前忆双亲友朋,细说往事,读者可窥其一生意趣心志,也可感受到作者豁达、独立而坚韧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