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9300000042

第42章 戏剧文化精神:从优孟到曹禺

把两千年前楚之乐人优孟与祖籍潜江的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曹禺放在一块进行评说,或许并没有特别的逻辑联系,构成他们关联的仅仅是戏剧。在中国戏剧的历史长河里,他们一个在江之头,一个在江之尾。一为戏剧滥觞期的表演者,一为中国戏剧现代转型的集大成者,这种穿越历史的遥望或者呼应,是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当然这一相近的身份,似乎让我们获得了巨大的表述空间。其间的评说,不仅只是让我们进行戏剧源流的反思,更可以给我们提供文化的反思。

其实他们的纽带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种地域或者文化意义上的联系――楚。楚人优孟与几千年后的曹禺,假如地域文化的血脉也可以像血缘那样,借助大地得以在永生的生命洪流中获得清晰地延伸,他们之间应该是文化的同脉人。

作为楚之乐人的优孟,因为《史记》的《滑稽列传》为我们所熟知,“楚优拒相,寝丘获祠”,优孟高尚的人格精神获得了后世的尊重;他的艺术精神亦为人们所推崇。清李渔《闲情偶寄》所谓“观场之事,宜晦不宜明。其说有二:优孟衣冠,原非实事,妙在隐隐约约之间”,即是对“优孟衣冠”艺术特性的充分肯定。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人的姓氏,也不知道他出生何方,甚或他是否真正是楚人,也是一个未知数。在优孟的时代,王纲崩毁的周朝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相继进行政治变革,有才之士跨越诸侯国界而参与各类社会政治活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在他百年之后的伍子胥、范蠡、文种等人,不就是因为国内政治黑暗而为政异邦?

而曹禺呢,虽然其祖籍的潜江,古为楚国所辖的区域,但是,作为中国戏剧大师的曹禺,却并不出生在这里,而是远在北方的天津。尽管他的血脉里流着他出生楚地的父亲的血液,但正如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所言:“吾尚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不异于古所云耶?”且不论几千年后的楚风在潜江究竟有多少遗存,即令是15岁考中秀才、后又求学于两湖书院的曹禺的父亲万徳尊,青年时即负笈东瀛,学成归来就在天津被委以军职,其故乡的风俗所染,究竟有多少遗留曹禺,实在是大可怀疑的。再说曹禺最著名的戏剧深受西方戏剧大师的影响,从戏剧的结构,所塑造的人物,所表现的风格,到戏剧所呈现的空间等都可以读到其间文脉的相承,比如说《雷雨》受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和易卜生《群鬼》、《娜拉》的影响,《原野》受到奥尼尔《琼斯皇》、《天边外》、《榆树下之恋》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以及哈代小说《归乡》的影响等等。这种寻绎自有其学理性价值,曹禺自己也承认古希腊悲剧、易卜生和莎士比亚对他影响极大。这也是学界共识。

尽管如此,在我们审视几千年来中华土地上的诸源汇聚,共同熔铸中华文明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的今天时,荆楚文化作为被称为与西方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人类文明,其间的优孟与曹禺,还是让人称奇。古希腊产生了肇始西方戏剧的悲剧艺术,楚国则出现了一个影响中国戏剧史书写的人物优孟。两千多年后,还是这块土地上的后裔,在年仅20多岁的时候,就创作出来最具现代戏剧色彩的巨作《雷雨》、《日出》,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与他的同辈们一起,开拓了中国现代戏剧的荒原。这一遥远的呼应,是否具备一定的宿命色彩?这两位戏剧的开拓者,何以都出现在古楚国的疆域内?值得深思。

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而此二者,固未可以后世戏剧视之也。”何也?“真正的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乃全”。作为戏剧前身的巫、优,与戏剧的表演尚有着很大的距离,但是为戏剧的歌唱、动作表演以及言语表达贡献了基本的范式。如果说楚国的巫风盛行,催生了早期戏曲的歌唱性,那么楚国经过一代代人的筚路蓝缕,奋发图强,终致在楚庄王时期,国力强盛,蔚为霸主的盛世。楚国富饶的土地与丰富的物产,楚民在南方温暖适宜的气候下轻快的生活,楚庄王从善如流、海纳百川的精神或许是优孟出现在楚宫的背景。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详细描述的相关情形是:

周礼既废,巫风大盛;楚越之间,其风尤盛。王逸《楚辞章句》谓:“楚国南部之邑,沅湘之间,其宿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又言:

巫觋之兴,虽在上皇之世,然俳优远在其后。……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

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虽然述滑稽者多人,但最具戏剧表演者意味的人物则非优孟莫属。按照王国维的戏剧观,在优孟穿戴孙叔敖衣冠,谏言楚庄王薄恩负下的这出历史活剧中,优孟有表演、有歌唱、有情境的考量设置,的确具备了后来戏剧的诸多要素。优孟衣冠经由司马迁的传播为中华文明开启了戏曲之源。我们大可不必从曹禺的戏剧或者生命中,去寻找与优孟相关的戏剧的影子,而是希望在司马迁有关优孟的简短描述中,发现楚文化在哪里促成了这一中国戏剧史上肇始后来的伟大事件的出现;探求曹禺在百年后成功的与备受争议的创作和人格及其戏剧精神的渊源所在。

(优孟)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

在司马迁有关优孟的叙事中,让我们记忆深刻的除了优孟惟妙惟肖的完美表演,更有楚庄王力图霸业纳谏的胸怀与诚意,这是成就优孟模仿孙叔敖谏主的前提,也是优孟得以衣冠孙叔敖,孙子获祠寝丘的根本。

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少时承继几代先君的伟业,图霸中原便成了其历史使命。

《左传·鲁宣公十二年》载:“楚少师如晋师曰:‘寡君少遭闵凶。’”

《左传·文公十四年》载:“楚庄王立,子孔、藩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将如商密。”

楚庄王幼年的疾苦,还有即位后的险恶环境,促成了他善于反思、从善如流的个性,因而能够关注民生,体恤下情。

《尸佼·尸子》云:“天雨雪,楚庄王披裘当户曰:‘我犹寒,彼百姓宾客甚矣。’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绝糇粮赈之。国人大悦。”

正是有这样的一代开明君主,更有楚国蓬勃向上的风气,优孟的进谏才有了可能。

其次,优孟的表现同样值得我们反思。面对楚庄王意外的求相,优孟似乎完全可以熊掌与鱼兼得,一边为相,一边资助孙叔敖之子,但是他智慧地拒绝了。优孟的拒相,体现了作为优人的独立人格与操守。优孟的对歌,或许是真谏皆有,一方面“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是代孙叔敖之子求利而谏王;一方面优孟不愿泥溷于俗世则是真心表白。两千多年前优孟的故事既体现了他人生的艺术选择,同样也体现他艺术的人生选择。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假如优孟有兴趣于利禄之途,接受庄王的邀约为相,优孟还会是一名自由快乐的优人吗?《史记?滑稽列传》中又还会有优孟吗?我们无法知晓,就像我们无法知道优孟最后的结局一样。

“优孟衣冠”充分显示了优孟的诗性智慧。但是,几千年以后,具有同样的诗性智慧的戏剧家曹禺并不是优孟第二。历史文化的发展已不再是优孟时代的文化环境。1949年,声名隆著的曹禺作为第四批民主人士受邀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他像那个时代大多数艺术家一样,怀着真诚向往奔赴新中国,他把自己完全地交付给了新生的中国。

曹禺仍然期望着自己能攀登戏剧艺术的更高峰,并一向强调要理解戏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剧本的深刻与复杂并不在其外表的庞大,也不在其是否揭示了某种哲学和社会命题,而在于它是否能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唤醒作者的初步审美体验后,产生与自己生命存在相适的某种思索。《曹禺全集》第五卷的戏剧论写道:

剧本的复杂性、深刻性并不在于人物多、场面大、不在于豪言壮语,或故事的曲折奇特,而在于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的了解。写东西不流于表面,不仅仅让人们当时看得有趣, 应该迫使人们看后不得不思索。

把思想性简单地理解为某一问题的是非观,其实绝不止此。暴露与歌颂也不能代表思想性,思想性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执著的追求,观察与思索,有这样思想性的作品,才能真正叫人思,叫人想。但是,它不是顺着作家规定或圈定的思路去想,而是叫人纵横自由地思索,去思索,你所描写的生活、人物,也思索整个社会人生和未来。

曹禺有着清醒的艺术家的头脑,也有着艺术家独特的艺术精神。但是他的那些影响甚巨的早期创作,却遭到了尖锐的批评,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通过周扬对曹禺剧作的批评以及曹禺1952年的回应,作了深入的分析。这里仅从周扬的30年代批评《雷雨》、《日出》的文字来看一看意识形态的功利性批判是如何肢解艺术创作的。

周扬认为作者“把兴味完全集中在奇妙的亲子的关系上”,“宿命论就成了它的潜在主题,对于一般观众的原和命定思想有些血缘的朴素的头脑就会发生极有害的影响,这大大地降低了《雷雨》这个剧本的思想的意义”。“在(鲁大海)这个人物上作者是完全失败了,他把他写成那么粗暴、横蛮,那么不近人情,使他成了一个非真实的、僵冷的形象。”作者把大海描写成“完全不像工人,而且和工人脱离的人物”。“历史舞台上互相冲突的两种主要的力量在《日出》里面没有登场”,“我们看不出他(金八)作为操纵市场的金融资本家的特色,而且他的后面似乎还缺少一件东西――帝国主义”,“至于那些小工们……他们只被当着一种陪衬,一种背景”,“这两种隐在幕后的力量,相互之间没有关系”。如果说关于《雷雨》主题的评价还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有关鲁大海形象的批评以及《日出》的分析则完全是庸俗阶级论的体现了。

问题在于曹禺居然主动地应和了这些批评,承认自己的错误。曹禺的呼应似乎让人不可思议,但他不是虚伪,只是幼稚而已,曹禺违心地诉求时,其实是真诚的。因为他没有明确坚定的理性的信念,只有艺术家的直觉和感性。这一点,他的《曹禺创作论?序》中说得很明白:

我没有研究过文艺理论,甚至怕读理论,望着密密麻麻的大块文章,脑子便要发木。有时似乎看懂了,过了一天,又把那些词句与思想全然忘记了。我只是我,明知头脑中要装进这些不可一时或无的种种道理,却见着那些厚厚的经典就发怵。文言说:‘触目惊心’,正是我对于理论书籍及大块文章的心情。

一个没有理论意识的人常常是生活化的人,他跟着感觉走,不会跟着理性走。曹禺的感性成全了他的戏剧天才,也毁灭了他的天才。曹禺天性敏感、细腻、忧郁、孤独,幼年母丧,暴躁的父亲,压抑的家庭,长期伴随继母看戏的童年(女性化的体验),自由阅读演出的少年,还有养尊处优的少爷经历,这些都促成了曹禺独特的生命体验。《日出·跋》写道:

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纵然在人前我有时也显露着欢娱, 在孤独时却如许多精神总不甘于凝固的人,自己不断地来苦恼着自己。

精神性的曹禺极端体味了五四后新一代文学青年面对一个深沉黑暗世界的内心苦闷:

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他在其中感觉到了“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一个自由的人,一个有足够的资源超脱地俯视尘寰的艺术家,他的宿命观还有神秘的宇宙意识,都与他小小的年纪即过着优渥的生活,却因母逝阅尽人世沧桑有关。《雷雨》(1934年)、《日出》(1935年)、《原野》(1936年)、《北京人》(1940年)、《家》,(1942年)这几朵戏剧艺术之花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人们把曹禺的创作称为诗意的现实主义,他多感的性灵,早期佳作中强烈的神秘意味与宇宙情怀,或许承接着古楚国的巫鬼精神,或许也不乏优孟百年后屈原所培育的诗骚情怀。但他毕竟距离优孟、屈原已是两千多年了。清张三礼《〈空谷香传奇〉序》说:“史家传志之文学,士大夫或艰涉猎,及播诸管弦,托于优孟,转令天下后世观场者,若古来忠孝贤奸凛然在目。”从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的记载来看,“优孟衣冠”是以讽谏为目的,“讽谏”的确是中国传统戏曲一直传承的一种艺术精神,而曹禺的剧作中更多地融入西方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精神。实际上,从《雷雨》开始,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对西方现代派中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各种创作技巧的运用。

曹禺的剧作刻画出了真实和典型的人物群像,但他笔下的环境却总是带着朦胧的意味,因此,他的许多剧本模糊了时代背景。他在谈到茅盾的小说《子夜》时曾说:“茅盾对时代背景写得太逼真了,连是什么牌号的汽车在那个时代最时髦都写得很真实。我很佩服,我也被认为是现实主义者,但是,我却不愿意把时代背景写得这样。有人说我的作品时代背景比较模糊。我是故意让它模糊一些。这一真实观无疑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在现代主义者看来,一切外部的真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内在真实,他们常常把人物从具体环境中抽离出来(比如著名的荒诞剧《等待戈多》),虚化背景是为了拓展主题意蕴( 比如人生的荒诞 ) ,使之更具哲理性和普世性。”这就是为什么曹禺一再强调《原野》的主题不是复仇,更不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原因, 他要表达的是原始生命力的强悍受挫与毁灭的悲剧,虽然《原野》具有十分显明的现代主义特征,但仍然可以从中找到楚国南蛮文化的因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野》反复上演,并受到艺术界的好评,正好证明它的人性价值和艺术魅力。

曹禺显然更关注人物的精神领域,他的作品重在展现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与斗争。通过描绘其人格的分裂、灵魂的挣扎、深陷命运罗网之中的无奈与抗争,更凸显出形象的鲜明。如《雷雨》中的繁漪、《日出》中的陈白露、《家》中的觉新即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即或是道貌岸然却又寂寞孤独的周朴园,狠毒阴损又极度恐惧的焦母何尝不是处在精神分裂的痛苦与挣扎之中?

曹禺不是出于社会性的目的去塑造他笔下的人物,而是从人性的角度, 真正写出作为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激发对生命存在的某种思索。他以其不朽的戏剧作品实践了他所强调的戏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这就是曹禺成为中国当代最杰出戏剧家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优孟九泉有知,定然会认同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史上所作的成功探索以及他获得的杰出艺术成就。

从优孟到曹禺,无论时间的跨越有多遥远,无论两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但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真正的戏剧文化精神。

(罗勋章孟修祥)

同类推荐
  •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彝族创世史《阿黑西尼摩》是现存彝文典籍中一部罕见的巨著,它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阿黑西尼摩的形象,展现了彝族先民对远古时代的思考与阐释。此版本译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公所小新寨施文科毕摩和其徒弟李亮文共同收藏的抄本,包括序歌、西尼摩生万物、人类的起源、分天分地、叽依定历法、旱灾、洪水泛滥、天地的生日、长寿和死亡、婚嫁的起源和演变、祭奠的兴起等篇章。
  •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该书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播海外。本书按内容分为修身励志篇、求学悟道篇、交际处世篇、克己警示篇四个部分,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并参考大量文献配注了相应译文,还有精彩点评来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热门推荐
  • 神棍不是我职业

    神棍不是我职业

    本文主角,拥有三重人格。主人格,弱小娇羞,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神外加沙雕系。第二人格,高冷,御姐系,外加有点萌。第三人格,妥妥的一个抖s,今天你不s我我就s是全世界的那种......本作者表示很心累......希叶姐,你太难写了.._:(?_`」∠):_…
  • 刘墉家庭励志书:少爷小姐要争气

    刘墉家庭励志书:少爷小姐要争气

    这本书不单是作家刘墉写给儿子、女儿的信,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家书”。表面上看,这本书只是给女儿的一封封信,实际谈的却是处世、是交际、是说话、是美、是爱、是公义、是责任、是关怀、是开阔……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它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就是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地上学、长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人三十勇追爱

    女人三十勇追爱

    这是有关三个大龄剩女都市寻爱的故事,一个是古灵精怪活泼开朗,总是不按套路出牌且有些恐婚的周诺珊,一个是事业上精明能干雷厉风行,但总是情场失意的慕凡露,一个是温柔善良端庄淡雅但性格懦弱的李淼淼。当古灵精怪的她,遇上严肃冷酷的他,当脾气暴躁雷厉风行的她,遇上儒雅腹黑的他,当温柔淡雅的她,遇上痞痞坏坏的他,又会发生怎样的爱情故事?
  • 快穿攻略:小哥哥是我的

    快穿攻略:小哥哥是我的

    【1v1绝宠文】“我可爱吗?”“可爱。”“那你喜欢我吗?”“喜欢。”“那你就跟我走吧。”微婧表示没毛病,但是她不知道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他在操控着,他等的,就是这一天。
  •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又名《达摩传灯传》,神魔小说中佛教小说之一,根据《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书编写而成,描述达摩一生成佛传道的故事。
  • 圣龙与世界树

    圣龙与世界树

    当一名玩家携带着游戏系统进入了玄幻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有趣故事?圣灵位面,世界树为巅,生命的光华撒落世间各地。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暗流涌动,一切都将回归虚无。主角将要在这个圣灵世界展开一段波澜壮阔的冒险旅途。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丹凤街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丹凤街

    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小菜贩、小酒保们,不畏强权,忍痛挨饿,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东奔西走,只为解救被舅舅卖给赵次长做姨太太的穷姑娘陈秀姐。在主人公们穷苦粗粝的外表之下,都包藏着坦荡、真诚、一诺千金的侠士精魂。这群人活得普普通通,又活得轰轰烈烈。
  • 绝色狂妃抵万金

    绝色狂妃抵万金

    她,初显锋芒,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参与朝政的妃!她,绝世倾城,是一个传奇天下的女子。性命垂危时,男子如神邸一样降临,向她伸出命运之手。在世人眼里,他是诡异的皇子。而在她眼里,他却是此生唯一的信仰。流言蜚语耳边过,她风轻一笑当作听不见。刀光暗影射过来,她以牙还牙双倍打回去。惊鸿一瞥,早已不是当初的懦弱少女。光芒乍现,满朝侧目无人能及……
  • 我随身带了个天尊

    我随身带了个天尊

    随身带了个天尊,谁不服?抽呗!你是天骄,万古圣体?不好意思,我身上有个天尊!你是武帝重生归来,誓要踏碎苍穹?不好意思,我身上有个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