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9300000028

第28章 由虚返实:明清时期湖北的思想界

明清时期湖北的思想界特别活跃,有阳明后学、陈白沙和湛若水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激荡,也有早期启蒙思潮、活力四射的反正统思想与正统思想的角力;有佛、道、耶、回诸教的参与,也有经学的回归。

明弘治年间有“嘉鱼二李”,兄长承芳(生卒年不详)、弟弟承箕(1452—1505年)。李承箕强调从近处着手,我心之“理与气相与流通,无一息之间”,“不囿于一气之内”,从动静之几展开一条相当具有张力的从我心到天地之境的路径。李承箕是江门陈献章(白沙)先生的得意弟子,一生与陈献章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不同于陈献章之处在于,李承箕并不强调从虚静一跃至于圣人,这多少让他看起来像是一个沉溺于山林的才子隐士。他和陈献章所共同表现出来的诗人气质以及非学术化的倾向,实际使他们与宋明理学的学术传统若即若离。相较于李承箕,李承芳基于儒家传统理想,对现实有更强烈的批判,其中尤其集中在教育制度。他反对科举制度,提出“文章、政事非两途”,并且试图将“尊师”变成整个政治结构的基石,以教育改善、引导政治,晚年归隐讲学于嘉鱼黄公山。

明嘉靖万历年间在朝野活跃并相互纠结的有四位著名学者,都与湖北有关。他们是:何心隐(1517—1579年)、耿定向(1524—1596年)、张居正(1525—1583年)、李贽(1527—1602年)。何、李都曾客居湖北,有早期启蒙精神,神解卓特,惊世骇俗,都是了不起的思想家与哲学烈士。耿、张都是湖北人,都做朝官,思想相对保守。

何心隐,本名梁汝元,江西吉安人,放弃举业,狎侮地方学宫大佬,以《大学》之道办“聚和堂”管理家族之政,反对地方官施政措施而被下狱,曾助朋友平定白莲教,遭诬陷后为避缉拿而漂泊天下。他曾到过孝感、黄安聚徒讲学,传播平民化的泰州学派之真精神。他的著作叫《爨桐集》,如李贽把自己的书取名为《焚书》一样。何心隐提出“寡欲说”,反对“无欲”,肯定人的欲望,并把欲望纳入人性。他主张欲望“发而皆中节”就是寡欲,而不是欲望多而刻意减损为寡欲。他认为寡欲即尽性。他从民众的生活哲学的层面发展了儒家的性命之说。他是被湖广巡抚王之垣杀害的,因杖笞死于武昌狱中。关于他的死是否与张居正有关,则是一大公案,历史上众说纷纭,学界至今聚讼不已。黄宗羲说:“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

耿定向,号楚侗,又号天台,麻城人,出身贫寒,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为官廉洁。与其弟定理、定力,号称“三耿”。定向笃信王阳明的良知之学,与王门交游,自称是王艮的私淑弟子。他主张“以常知为学”、“以不容己为宗”。他早年厌烦理学的繁琐,晚年有见于心学泛滥,“崇虚耽无”,肆意发挥,又试图提倡程朱理学来诊治心学之流弊,用理学调和心学。他笃信通达百姓日用的“常知之学”,反对把圣贤的“费中隐”的道理故弄玄虚。晚年著《译异编》一书,主张以儒学融会佛学,主张用儒家的思想和语言“转佛书”,译其语言,使通中国。他认为佛教有其价值,但大可不必抛弃儒学的“大中至正之道”去遵从佛教。

张居正,号太岳,江陵人,当了十年内阁首辅,是万历前期实际执政者。他兼综王霸,并用恩威,以商的整肃、强盛,秦的威猛为致治理想,批评礼文过甚而导致的软弱、颓废,批评宋代的弊习。他主张王道与霸道、义与利的统一,肯定《尚书?洪范》为治国的大经大法,重视礼制,主持《大明集礼》的修订。他尊重王阳明,与王门后学交游甚广。他重视教育,特别是各级地方学校,但不喜聚众空谈,拉帮结派,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万历七年下令毁天下私设书院。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反对乃至禁锢民间自由讲学,堵塞了言路,阻碍了思想自由,为当权者镇压知识人铺平了道路。他对宋代的反思是片面的,宋代不杀士人,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而他推崇明太祖朱元璋以降的专制主义。他与何心隐、耿定向都有来往,其亲其疏就不用多讲了。

李贽,字卓吾,福建泉州人,54岁辞官后从事著述与讲学,曾居黄安,又迁居麻城龙潭湖芝佛院。湖北是他的第二故乡,其主要著作《焚书》、《藏书》,是他客居麻城二十年间写成的,并在生前刋行于世。他的学术堂庑宽广,诸子百家与五教(儒、释、道、耶、回),无所不通,交游甚广,尤其因其先祖的关系,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了李贽,同年3月他在狱中自尽。李贽与颜山农、何心隐一样,都是“思想犯”。李贽的思想振聋发聩,强调独立思考,“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批判“假道学”。晚年主张“童心说”,强调“童心”即“真心”,批评专制主义的伦理说教。又主张“唯情论”,把“情”抬到本体的地位。他主张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与幸福。他的婚恋观与妇女观,突破了当时的主流社会伦理。他主张“人皆有私”,提出了“正谊即为谋利”的义利观,又尊崇个性,反对奴性,追求平等自由。他的思想影响了明中叶直至近现代的诸多思想家、文学家与艺术家。

嘉万年间湖北还有一位大经学家,应城人陈士元(1516—1596年),字心叔。进士及第后,官滦州知州,颇有佳绩,因才见忌,辞官不仕,闭门著书四十余年。在易学研究方面,陈士元主张由“象数而通辞、由辞而通道”的研易理路,对《易》中之象进行了细致分梳和归类,肯扬《易》的卜筮功用,注重发明《易》中“阴阳消长、治乱存亡之几”和“中道”思想,其解《易》具有“比类明义,象理互通”、“以经注经,以史证经”的特点。他对五经在流布过程中所产生的异文进行了汇集和考订,对《论语》一书中的名物制度作了详细考释,对《孟子》一书所关涉的史实和所援引的诸经之文作了稽查和核准,研讨了《孟子》一书中具有争议的文辞,并征引诸种传世文献对《孟子》的逸文作了搜集和整理。陈士元的思想,早期深受湛甘泉之学的影响;但中年被罢官之后,其思想的重心逐渐由儒家之学而转向释道两家;至晚年,则较为明确地流露出会通三教的思想倾向。

此期间还有黄梅人瞿九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著《孔庙礼乐考》、《乐经以俟录》等,对孔庙礼乐的历史沿革、孔庙的建筑规制、乐舞的程式、配祀儒者的名单等进行了详尽的考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得之见,是关于孔庙祭祀礼乐的详备史书。

晚明的大经学家郝敬(1558—1639年),京山人。郝敬仕途坎坷,在浙江做过知县,在礼、户部做过给事中。47岁挂冠而去,筑园著书,不通宾客。他解经既不停留在对于经书自身的字句训诂考证上,也不是一味地发挥义理,而是基于对他所处时代思想界空谈道理、性命的深切忧虑,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与晚明时期其他学者相比,郝敬已开始积极主动地从经典中重新寻找宋明理学中所讨论的问题,如理气、心性、知行等问题的理解,并要求回到以重实践、重实事的原始的孔孟思想精神中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的这种思想,可谓是虚即实、上即下、体即用的一元论思想。这种思想在理气论中体现为理气无二、理在气中、理不遗事;在心性论中呈现为言心性不离才、情、形、色、习、端,不离人事日用;在知行论中表现为言知不离行,不离百姓日用。基于此,与其说郝敬是一位经学家,毋宁说是一位思想家,在事实上成为其后清初学术思想中的先导式人物。

清初学者胡承诺(1607—1681年),号石庄,竟陵(今天门)人,崇祯举人,入清隐居不仕,著作多种未能传世,现存《绎志》一书。胡氏提倡实学,要旨为“崇实”、“复礼”,与郝敬思想相呼应。他的“复性”之学,反对“蹈虚”、“捉空”,主张即事即物之“穷理”,主张回到周公、孔子。他肯定“切己”之学,强调“正”与“定见”。其“求道以实”之“实”,是身实、四端实、理实、动静实、五物实、万物实、万事实;道即吾身之全体,道又常存天地之间;故“求道者不可不从实”。他主张君子要下存理去欲之实功。他所谓“实学”,一是“事所当为”的价值理性与修身工夫之学,二是经世致用之学。

熊伯龙(1617—1669年),汉阳人,曾做过顺天学政、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乃清初政学界大人物。他精通字母反切之学,知西洋天文算法,又能译佛经。他的代表作是《无何集》。在此书中,他批判了“天人感应论”,批判仙升、轮回等释、道思想,也批判鬼神与方伎中的世俗迷信,主张“舍虚取实”。他是我国17世纪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重实证、专科学的思潮。

熊赐履(1635—1709年),字敬修,孝感人,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曾任刑部、礼部、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研程朱之学,尊朱子,辟阳明,对康熙帝提倡朱子学有重大影响。熊赐履强调道统正学,辟异端曲说,著作有《学统》、《闲道录》、《经义斋集》等。《学统》把历代学术史之人物,分为五层次:正统、翼统、附统、杂统、异统,崇孔、孟、程、朱,抑陆、王、释、道,在他的立场上辨正邪是非。他也批评训诂家危害圣道。他主张以“善”为本体,以“敬”为功夫,主敬明善,居敬穷理,下学上达。熊赐履对于满族政权走向稳定,重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在清代复兴理学,起了重要的作用。

晚清有万斛泉(1808—1904年)、黄嗣东(1846—1910年)二人。万氏乃武昌府兴国人(兴国在武昌东南,领大冶、通山),大儒,性理学家,一生鄙弃科举,授徒为生。龙启瑞督湖北学政,专门建汉阳崇正书院,聘万斛泉主讲,以后主黄州河东书院、武昌勺庭书院等。尊程朱,践履笃实,一生在书院讲学,以理学造士,名声很大,名学生甚多(如吴县吴大澂等),朝鲜名儒徐相默曾率徒专程拜访。黄嗣东,汉阳人,曾在陕西为官,设书院授徒。他编了一部大型的《道学渊源录》,凡一百卷,传主达千名。

晚近还有王葆心(1868—1944年),罗田人,两湖书院修业,学冠诸生,蜚声江汉。相继被钟祥博通、潜江传经、罗田义川、汉阳晴川等书院聘为院长,后任北京图书馆总纂、湖北国学馆馆长、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通志馆馆长。在经学方面,他从小学考订入手,不着重繁琐的章句,而以贯通群经大义的主旨为主。著有《经学变迁史》一书,书中对历代经学源流条分缕析,极为渊博。在史学、诗学、文学、方志学方面,著书多种。

张之洞曾任湖北学政、湖广总督,兴办新学,其学术思想在新旧之间。关于张之洞,论者夥矣,兹不赘。

综观明初至清末的湖北儒学,深知湖北学人与来湖北的学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话性与务实性。明代湖北儒学复杂,王阳明及其后学(特别是泰州学派)、陈白沙与湛甘泉学俱兴,会通儒释道三教成为趋势。其间,早期启蒙思潮成为一大亮点。明后期与有清一代,学者们重视程朱,重视经学诠释,主张重新“回到孔孟”,强调践行,注重心性实学与修养功夫,是其时代与地域特性使然。由明至清,湖北学者重视讲学与事功,其总的趋向是由虚而返实。

(郭齐勇)

同类推荐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尚书(全集)

    尚书(全集)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是虞舜(五帝之一)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本书以六种文体划分,分别为典、谟、誓、诰、训、命。每一篇都包括了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热门推荐
  • 遇夫呈祥

    遇夫呈祥

    女在佛前祷告:“信女此生有三个愿望,第一为父报仇,第二重振家业,第三觅得如意郎君。”男在佛前祷告:“善男此生也有三个愿望,第一娶到乔玉贞,第二娶到乔玉贞,第三娶到乔玉贞。”玉贞回头怒视:“你一个土匪也敢自称善男?”
  •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她是杀伐狠利的女杀手,腹黑妖娆,我行我素。一朝穿越为长安首富白家嫡女,本以为身在商贾之家,这一生便可安稳度日,惬意人生。却不料诡计暗杀接踵而至,白家三百六十五口棺材震慑长安城。皇权更替,皇帝逼婚,她淡眉一挑,轻颜一笑:“我嫁,但聘礼,我要这个天下。”当经历爱恨生死,天下人心,爱与怀念,相思与别离。涅磐重生时,谁主沉浮。【女强+腹黑+强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归天一十一

    归天一十一

    普通地球青年艾启辉在一个普通的夜晚踏入了世界的另一面。不一样的天,不一样的地,不一样的人情,不一样的心意……他能否看清虚假星空背后的真相,走回命运的起点呢?
  • 2016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2016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本书是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精短散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精短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精短散文。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逍遥邪少闹都市

    逍遥邪少闹都市

    老大傻,老二奸,家里有个坏老三。阳博就是那个坏老三。让我联姻?谁看上那女的谁娶,别往我身上推!给我安排好了前程?对不起,不伺候,我的未来我做主!让我拯救世界?有好处没有?没有?爱谁谁!
  • 今晚翻墙

    今晚翻墙

    酒店礼堂中,一对新人伴着《婚礼进行曲》缓步慢行,走向幸福。花童在前面撒着鲜花,宾客们齐齐鼓掌欢呼,有人还拿出了彰显欢乐气氛的喷射彩带对准了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几人。正当一对新人站定在司仪面前,准备开口宣誓时,另一个男人推门而入,叫停了婚礼......“等一下!你们不能结婚!我才是沈慕雨的男朋友!”来人正是新娘沈慕雨的老板何晨希。沈慕雨大学毕业后,由于上当受骗做了别人的借款担保人,不料对方拿着钱远走高飞,因此债主找上了沈慕雨,让她这个担保人来还债,沈慕雨家境普通,无法偿还巨债。走投无路之际,传媒大亨何英荣之子何晨希出现了,他承诺帮助沈家还债,于是沈慕雨成了何家的钟点工。“你胡说,我不是你的女朋友!”“你就是!你和他交往只是为了帮我报复他......”顿时,沈慕雨的脑子一片空白,她不明白何晨希为什么这样说?面对新郎的质问,她也无从开口,伤心之下迅速逃离了婚礼现场。沈慕雨哭花了妆,失魂落魄地走在街头,一辆汽车正从前方迎面飞驰而来......
  • 赛尔号之神王封天

    赛尔号之神王封天

    宇宙中,有一个神秘组织——鬼神灵月骑,被称之为鬼神灵月骑的BOSS塔希亚,竟然是创世之神的女儿,在招人的过程中,谱尼,米瑞斯,迪恩,迪玄等人陆续加入,共同对抗邪恶的暗黑势力——魔神堂,打败上古灭世之神——特斯修罗。
  • 一场毫无准备的旅行

    一场毫无准备的旅行

    我们很想到达终点,然而当去到终点的时候,我们又很怀念寻找终点的过程,人生不是以终点为主要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