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9300000017

第17章 万历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首辅,湖北江陵人。生于1524年,卒于1582年,享年58岁。在中国那么多可圈可点的文治武功的宰相中,张居正无疑属于最优秀的一类。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认为张居正不但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就是自汉以降,也只有诸葛亮与王安石二人稍可比拟。这是因为,诸葛亮只是蜀国的宰相。局促的舞台,不足以让他运筹帷幄,摇撼乾坤。王安石才情很高,人品也不错,但缺乏将理想化为现实的政治智慧。同张居正相比,王安石更像一个文人。王安石的源头是屈原,而张居正的源头是申不害与霍光。但张居正在历史上的功绩,却是远远超过申霍二人。

明代有作为的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篡位的皇帝朱棣,史称太祖与成祖。其后的十几位皇帝,依次为仁宗、宣宗、英宗(中间有一位景帝干了七年)、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与毅宗。这些皇帝除仁宗、孝宗与穆宗比较忠厚外,多半昏庸。特别是武宗与世宗两朝,共六十四年,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穆宗是世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时三十岁,享祚六年。如果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六年也能做出几件事来,怎奈穆宗素无大志,虽然俭朴本分,但沉湎酒色。所以,国政在他手上,仍没有什么起色。到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出任首辅时,国家除边防稳固之外(这其中也有张居正的功劳),内政几乎乏善可陈。官员腐败,政以贿成。斯时的皇权,虽然名义上仍然是九五至尊,威加四海。但其实际的控制力已相当薄弱。京师百里之外的地方,盗贼成群――这是民不聊生的显著特征。

远在世宗中期,张居正还只是翰林院的一个编修,就痛感国运的土崩鱼烂,朝廷中的官员庸多贤少,于是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非得磊落奇伟之人,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弥天下之患。”张居正的宰辅之志,并不是入仕之后才有的,当他还是一个青巾学子的时候,便想成为当世的伊吕。他不是不切实际地空想,而是扎扎实实地做准备。

嘉靖四十五年三月,由于得到首辅徐阶的赏识,张居正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而参赞入阁。他的这一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这一年,张居正四十二岁。幸运的大门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洞开。历代的内阁,都是权力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一是与皇权的摩擦,二是阁臣之间的斗争,很少有人能在那枢机之地待得长久。就是能够待在里头,也极难有所作为。但张居正却是一个特例。从他入阁到去世,他一共在内阁待了十六年,六年次辅,十年首辅。其间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政权嬗变,人事代谢,他都安居其位,岿然不动。不言施政,单从为官的角度看,张居正无疑也是最优秀的。

张居正的政治理想是“足食强兵,国富民本”,在朝廷命官“饱暖思淫欲”普通百姓“饥寒起盗心”的明代中晚期,这理想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张居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未放弃自己的渴求与梦想。隆庆元年,他入阁之初,就向新登帝位的穆宗上过一道《陈六事疏》,从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这是张居正经过长期思考而精心写出的一份相当完备的改革文件。自商鞅以降,漫长的封建时代曾发生过几次影响深远的改革,但没有任何一位改革家提出的改革措施能像《陈六事疏》这样切中要害,而且富于操作性。此前没有,此后也没有。遗憾的是,穆宗缺乏从根本上改变朝局扭转颓败的勇气。他只是对《陈六事疏》说了几句赞扬的话,在西苑搞了一次阅兵,仅此而已。经过这一次试探,张居正知道时机并未成熟。他仍隐忍地待在内阁,在保全自己权位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做一些对社稷苍生有利的善政。

穆宗皇帝去世,作为太子的老师,随着太子朱翊钧的登基,他迅速得到了重用,取代高拱当上了首辅。万历新政的改革大幕,此时才正式拉开。

按照人们通常的说法,一个人在副职的位子上干得太久,骤膺大任,很难摆脱“小媳妇”的心态,缺乏总揽全局的才能与朝纲独断的勇气。用这一观点来衡量张居正,显然不合适。他从翰林院的编修干起,到国子监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务长),到左春坊(太子的老师)以及入阁为次辅,他做过的官,不是无关国计民生的文职,就是与大办事员无异的副手。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他一天也不曾干过。这种出身,很容易书生意气。但张居正不同,他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那种“磊落伟人”。甫一上任,他就施出雷霆手段,裁汰庸官,两京不到三万名的官员,被他裁掉七千人。仅这一举动,就令天下士林为之侧目。他因此被人指斥“与天下读书人为敌”。面对汹涌而来的道德责难,张居正不为所动。为了改革,他说过“虽万箭攒体,亦不足恤”的话,没有这种敢于担当的勇气,他所领导的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历史的飞跃。

后世对万历新政的评价,大都肯定。但奇怪的是,对万历新政的倡导者张居正,却颇多攻讦之词。细究其因,是因为张居正的改革得罪了两部分最不能得罪的人:一是以皇权为代表的势豪大户,二是掌握了话语权的清流。

孟子说过:“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其实,自商鞅至康有为,封建时代的任何一次改革,莫不是拿势豪大户开刀。举凡江山易主之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产生痼疾。所谓太平盛世,就是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达到了某种平衡。士农工商各有天地,政治清明民淳事简。在这种和平的环境里,耽于享乐的人群愈来愈多,于是,攫取财富的贪欲也越来越强烈。此情之下,那些把握权柄的人总是能够通过不正常的手段,掠取和占有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财富。政治家的责任,就是通过他们的领导才能,使社会资源能得到合理的分配。但是,在封建专制的情况下,这样的政治家并不多见。

张居正怀着安邦济世之心,一心想救赎饱受苦难折磨的黎民百姓。当上首辅之前,他曾说过:“长安棋局屡变,江南羽檄旁午……贪风不止,民怨日深,倘奸人乘一日之衅,则不可胜讳矣。”他深知官逼民反的道理,若对贪婪的豪强集团不加抑制,则胆小怕事的百姓都会成为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历史上所有的改革,莫不是豪强集团与弱势群体产生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发生的。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一系列举措诸如裁汰庸官、整顿驿递、减少生员、清丈田亩、一条鞭法等等,都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的困苦。当然,也把势豪大户得罪干净。

关于第二点,张居正得罪清流的问题,至今,仍有人认为这是张居正不可饶恕的罪过。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的读书人,若想光宗耀祖,只有一条出路,即博取功名,金榜题名后做官。张居正也是凭着这个途径而逐步攀上权力巅峰的。但他一直对官场上的人浮于事,政令不行而以玄谈相尚的陋习深恶痛绝。他上任之初,一些同学同乡莫不欢欣鼓舞,认为升官的机会到了。可是半年时间之后,他们便深感失望。张居正并不任人唯亲,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同科进士,时任湖北巡抚的汪道昆。他的确凭着张居正的关系,从地方的抚台升任为兵部左侍郎。张居正让他去蓟镇巡视边防。每到一处,这位汪侍郎第一件事就是拜会当地的文人,吟诗作赋,极尽风雅之能事。回到京城后,他呈给皇上的巡边奏疏,是一篇字斟句酌的美文。美则美矣,却对蓟镇边防的情况语焉不详。张居正看了很生气,在奏疏上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 ,不得不除!”意思很明显,你即便是一株美丽的芝草兰花,却因为长错了地方而不得不除――路是用来行走车马的,而非园圃。于是,汪道昆被皇上下令致仕,回到歙县老家,当了一名真正的吟风弄月的诗人。另一个例子是,仍为张居正同科进士的王世贞,他本想依靠张居正的关系谋求升官,但张居正觉得这位同年虽是名满天下的诗坛领袖,但并不具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才干,所以拒绝让他担任要职。王世贞因此记恨在心,他在晚年写了一部《嘉靖以来首辅传》,对张居正褒少贬多。他说“居正天资刻薄。好申韩法,以智术取下”。在张居正同时代中,除了这部书,另有他的前任高拱写的《病榻遗言》,也是对他多有中伤。

重用循吏而疏远清流,这是张居正的一贯主张,也是值得肯定的用人之道。但恰恰这一点,他得罪了读书人。乃至在他死后,一些清流竟然配合豪强集团,对张居正横加指斥,大肆挞伐。这不是张居正的悲哀,而是民族的悲哀。黎东方先生的一段话,道出了个中奥妙:“中国的社会,尤其是在明朝,是一个只讲私情,不讲国法的社会。谁要执法严明,谁就免不了得罪人。官位愈高,得罪人的机会便越多。想升官的升不到官,怕丢官的丢了官,说人情的说不到人情,借钱的借不到钱――如何不恨?恨张居正的人,实在太多了。”

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享年五十八岁。 在他之前的一连五位首辅,没有一位死在任上。张居正真正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死,对朱明王朝来讲,是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但是,直接从张居正推行的改革中得到实惠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却并不这样认为。张居正出任首辅时,朱翊钧才十岁。一应国家大事,全凭张居正做主。张居正的角色,类似于摄政王。随着朱翊钧逐渐长大,特别是十六岁大婚之后,亲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加之他生性喜爱钱财,为花钱的事,屡屡与张居正发生龃龉。久而久之,他由当年对张居正的言听计从变为内心厌恶。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朱翊钧即开始了对他的清算。家产被抄,爵秩尽夺,家人死的死,谪的谪。朱翊钧本还想开棺戮尸,在众多大臣的力谏之下,才罢止了这个念头。自此,人亡政息,仅仅两年时间,万历新政带来的中兴之象,便消失净尽了。好货的朱翊钧,又上承他的祖父世宗,开始了横征暴敛,国事越发地糜烂了。在他主政的最后十几年,内忧外患一直没有停止。朱明王朝,终于在他死后二十四年彻底地崩溃了。

张居正死后的数百年,围绕他展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每遇国难之时,总有睿智之士感叹“世上已无张居正”;而遇太平顺境,便有人站出来替皇权讲话,斥张居正是“威福自专”的权臣。平心而论,张居正是爱权力,有独操权柄的嗜好。但更应该看到,他绝不是那种以权谋私的人,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确确实实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张居正死于京城,遗体运回江陵老家安葬。当年他的葬礼十分隆重,享受到赐祭九坛的规格,可谓达到人臣之极。但仅仅一年后,墓庐尽毁,并从此以后再没有修复。1966年,早已沦为荒坟的张居正墓被开了棺,扔了尸骨。同在1966年,万历皇帝的尸骨被付之一炬。此前的1959年,他葬于万寿山的寝宫就被考古部门打开。这寝宫,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朱翊钧与张居正,这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君臣、师生,尔后又成为明代昏君与明臣的两极,在同一年以不同的方式暴尸骨于世间,兴许,这又是一个历史的玩笑。

关于张居正,在他死后的四百余年来,对他的是非功过从未停止过争论。而且有意思的是,每逢国家处于变革动荡之机,就有人开始怀念他并赞扬他,如抗战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朱东润在桂林潜心写出《张居正大传》。解放初期,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写出《与友人论张江陵》。在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谈及明史,曾说:“明只一帝,朱洪武是也;明只一相,张江陵是也。”通过这些著作与言论可以看出,在国人眼中,张居正是力挽狂澜的救世良相。张居正自己也讲过,“世上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作非常之事”。张居正自己正是这种非常之人。

(熊召政)

同类推荐
  • 大学(全集)

    大学(全集)

    《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此书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本书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书写卢沟桥建成后八百多年间,作为一种象征被铭记的人、事、物,她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抗战风云及其历史象征意义,她与北京、中国的精神纽带,与“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新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重新发现卢沟桥之美、北京城市脊梁之厚重的历史地理之书,也是一部张扬卢沟桥精神,发出中华民族“醒狮”宣言的时代风貌之书。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展现了某种非凡的创造性。就文化而言,这种创造性究竟出自何方,在现有的一些著作或教科书中是难觅恰当答案的。本书通过对占希腊文化两重性及其张力的解读,对西方文化的多元性的分析,尤其是对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精神之间的张力、冲突与融合的解读,阐述了西方文明如何在吸收他者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历程,以求对上述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此外作者还对为什么说西方正经历一个“末人”的时代,其文明的“悖论”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使读者从中获得某种反思和启发。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热门推荐
  • 七天无理由

    七天无理由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要活得像个父亲,给女儿留下美好的回忆。
  • 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口才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职场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好口才会给你开创美好前景,拥有好口才,就等于你拥有了辉煌的前程。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还包括聆听、应变等多项能力。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口才训练集中营》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主要包括了商务场合语言手册、商务谈判语言手册、会议发言语言手册。
  • 我不是人仙

    我不是人仙

    【爆笑,装X,温馨】世人将脚底踩着的大陆称为第一大陆,将头顶飘着的大陆称为第二大陆。没有人能到达第二大陆,即便是山上修为到了‘人仙境’的老神仙。但某一天,从第二大陆,却落下来一名少年。————————————以下是本书的一个有趣的设定。第一大陆有人生来异于常人,有遗有缺。形式千奇百怪。有人生了个牛鼻子,有人只有七天记忆。有人生来无目,有人生来痴傻……更有甚者,不能触碰异性,不能独自吃饭。但往往此类人,却拥有一些常人只能仰慕艳羡的奇特能力。山下世人谓之‘残仙’。山上修行者谓之‘谪仙’。
  • 我有一只小云宝

    我有一只小云宝

    这里有一个不爱装b的主角!但是有一条爱装b的狗!“小b,本王一掌拍碎你的淡淡!”“狗子,你低调一点。”“小子,救命啊!”“……”“看本王称霸天下!”“狗子,你低调一点。”“小子,救命啊!”“……”这是一个正经且不正经的修仙小说,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修仙体验!
  •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中医养生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如果能把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己所用,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要不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亲贵族们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私家医生”呢?翻开本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中医其实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而养生更是在日常的闲话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 邪性天心

    邪性天心

    一次事故,雪致知觉醒了前世记忆。修天级心法,达天龙大陆巅峰,都只是为了,回地球,救家园。
  • 一切从锦衣卫开始

    一切从锦衣卫开始

    新书《我于人间已无敌》已发,欢迎大家收藏推荐,万分感谢(??ω`?)这是一个广袤无垠的武道世界,万年皇朝,武道宗门,千年世家,蛮族巫道,妖魔鬼怪,千百势力,错综复杂,相互纠缠,秦斩穿越成锦衣卫,一切从锦衣卫开始……
  • 命运选择

    命运选择

    作为一名黑暗世界里的普通人,诺言偶然获得了,选择就能不劳而获的能力。于是,当他杀怪救人时,被人赠送了好运佩饰。咒怨里,他杀鬼救人,结果喜获凶宅一栋!寂静岭这种异常地带,他本想找些花花草草,结果带回一群幸存者!由S神秘组织的世界武道大会,他只想划划水,混点奖品,没想到。主办方送给他一个怪物!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 倾城小灵芝

    倾城小灵芝

    不怎么会写简介。咳咳,酱紫吧。男女主都是神仙,设定这么仙,谈恋爱当然没什么剧情可言啦,所以天命是要给磨难的,男主姻缘浅,女主命浅,一个为了找妻子,一个为了活命,两人就此有了纠葛。然后,换地图吧,去人界。女主换上另一格调,抛掉原有的正经,做一个实实在在的魔女。男主略惨,变成了阿飘,躲在剑里。甭说,那剑是女主的。后来,发生了一点事,又换了地图。男主去了天庭,女主变成一颗灵芝草,长在一棵树下。甭说,这棵树是男主。。。。。。。剩下的就戳书,自己看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