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300000021

第21章 “贪玩”父母给孩子更多亲情(3)

正好我们社区为了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了一个家庭比赛活动,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比赛。项目共有四个:第一个项目是让孩子给大人穿上一套古代人穿的衣服;第二个项目是接力棒比赛;第三个项目是从球堆里找小老鼠玩具;第四个项目是一人比画一人猜。我决定带领素素和一凡组成一个家庭小组去参赛。

第一轮穿衣比赛上场的是我和素素,但是,因为在参赛的孩子中素素年龄偏小,再加上她根本连见都没有见过古代的服装,所以结果是,我们输掉了第一轮比赛。然后到了第二轮,我让素素和一凡参加,结果我们还是输给了其他家庭。这轮比赛结束后,素素哭了,说都是她跑得慢,害得我们家输掉了比赛。

看到妹妹哭了,一凡马上表现出大姐姐的风范,安慰妹妹:“素素,我们还有机会。”一凡还表示,会为妹妹赢回后面的两场比赛。最后经我们众人相劝,才把素素哄好继续参加比赛。

第三轮比赛项目是在球堆里找小老鼠,我依旧让素素和一凡参加。一开始,素素有点紧张,可能是急于想赢得这个回合的比赛,以致忙中生乱,根本没找到几只老鼠。相反,一凡就很镇定,不仅自己找了许多小老鼠,而且还摸索出了窍门,最后她俩一共找到了40只老鼠,遥遥领先于其他家庭。素素看到结果后高兴得笑了,给了姐姐一个大大的拥抱。

最后一轮比赛规定要有一个大人参加,于是我就和一凡搭配成一组参赛。比赛规定时间为一分钟,猜出最多词语的家庭就是赢家。在场上,由我比画着,让一凡来猜。当屏幕上显示出西瓜时,我立即边比画边说:“你最喜欢的水果,两个字,不是苹果,绿色的。”“西瓜。”一凡很快就猜中了。当出现“康乃馨”这个词时,我又比画着说:“一种花,母亲节。”一凡也马上猜出“康乃馨”……很快,一分钟时间已到,我和一凡配合默契,共猜出了7个词语,这一轮的胜利又是属于我们的了。

整个比赛结束后,姐妹俩一人拿了一个奖品,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去的路上。这时,我故意大声说:“唉,有个小孩竟然天天嚷着爸爸妈妈不爱她,姐姐不爱她,我们很生气啊!”

素素知道是说她,也大声地说:“爸爸妈妈爱我,姐姐也爱我。”听了素素的话,老公笑着对她进行了表扬:“这就对了,今天要不是姐姐和妈妈帮你,你怎么会拿到奖品呢?所以,小朋友要相互谦让,做事情要相互商量相互帮助才对。”

“知道了。”这次素素回答得很痛快。看到素素的态度这么好,我心想也没有必要再开展我的长篇大论式的教育了。自从那次比赛以后,素素改变了对姐姐的看法,学会了和姐姐和睦相处,也不再认为我们对来做客的小朋友好就是不爱她的表现了。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无疑成了家中名副其实的“掌上明珠”,“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又极容易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一系列不良性格。因此,当家中来了其他小孩后,孩子根本不知道谦让,也不知道与客人分享。当双方起了冲突,孩子遭到父母的斥责时,就会感觉受到了伤害,产生“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之类的想法。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将来走上社会后会面对更多的竞争,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是他们必备的人生课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他们懂得与别人相处时应做出必要的谦让等道理。

父母应该尽量多地给孩子们创造一起玩耍的机会,并且针对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解决。例如周末快到了,父母可以规划一个小型的聚会,然后找孩子来一起商量,请哪些小朋友来参加,大家在聚会上玩什么,等等。另外,现在一个孩子的家庭居多,相信你们面临的问题,也会是其他家长面临的问题,父母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跟与自己类似的家庭联系,让孩子们组成一个小组,经常聚在一起做游戏,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我在纠正素素态度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独占欲太强而且过于敏感,受了一点点委屈就说父母不爱他们。为了改变素素的想法,我让她真正走进一些集体活动去感受合作的氛围,体验亲情的温暖。像那次我们参加的社区比赛,素素在比赛过程中就逐步发现了,她要想赢就得跟队友配合好。后来,我又带着素素去参加其他一些儿童聚会,结果是,她慢慢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只有跟别人好好合作,自己才能玩得顺利玩得好。这样一来,她也就不会产生其他的想法了。只要孩子有了这种与人合作的意识,她就能慢慢了解到许多东西,比如合作愉快是需要一些基础条件的,对别人应该大度、谦让,等等。

所以,我的观点是父母不要空洞地说教,应该多让孩子去亲身经历,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好地认识、接受各种道理。

在体育活动中与孩子建立“哥们儿”友谊

沟通不是在任何时间都能实现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英国社会学家、教育家斯宾塞

案例

有一天,我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谁是你最尊重和崇拜的人?”

“父母。”这是日本和美国孩子的第一选择。

“父母?”中国的孩子很置疑这个答案。在他们心中,父母名列10位以后。

最尊敬崇拜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是朝夕相处的父母呢?父母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可为什么孩子还是不满意?这似乎令人疑惑不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且来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

“我知道他们爱我,可他们爱得我想去死。”一个小学生这么回答。

另一个小学生说:“父母自以为是,不尊重我们,有意和我们过不去。”

“爸爸妈妈总是让我学这学那,我不喜欢,他们就总是说为我好。可是我真的很讨厌学那些。”一个7岁的小男孩说。

当我看到这里时,内心不禁一颤,这个7岁小男孩说的话仿佛就是我儿子健健说的一样。

我儿子健健今年也7岁,不知为什么,他现在不太愿意和他妈妈玩了,有时候还愿意和我玩一玩,但更多的时间他愿意自己独处。偷偷地去看一下他在干什么就会发现,有时他会盯着一本书发呆,有时会自己在那里玩玩具。对于他的变化我一时也找不到原因,就给他报了一个兴趣班——跆拳道班,目的是想让他去接触一下其他小朋友变得活跃点。

我儿子虽然是个男孩,但总的来说有点胆小内向,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如果别人不主动跟他说话,他就绝对不会开口说话。他也不敢一人上学、回家,不敢晚上出门,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虽然我老是鼓励他,给他讲一些勇敢者的故事,但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我和孩子的妈妈都有种被孩子排斥在他世界之外的感觉。

儿子上了一段时间的兴趣班后,就跟我说:“爸爸,我不想去兴趣班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喜欢。看到儿子的不积极我很是着急,尽管我这个做爸爸的很少参与到对他的教育中,但儿子一天天成长,我也像很多家长那样期望孩子快乐。后来,我就利用工作之余恶补家教知识,想从中寻找点帮助。结果就读到了开头的那段文字。说实话,这段文字给了我一些启发:如果孩子不愿意做,那就先不让他做,为人父母者不要总是打着爱的旗号去压制孩子。

我不想压制我的孩子,就让健健退出了跆拳道班。但是,他还是与我们非常“冷淡”。我想了想,决定让他跟着我参加户外活动,至于有没有效果我心里没底,我也是抱着努力试试看的态度去做的。

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登山的人,作为海淀区登山队的一名队员,我每周六都要和队友爬一次山。因为健健在周末也没有人可以玩,再加上我的极力游说,他就在某个周六跟着我去登了一次山。

“刘哥,怎么今天带来一个‘小跟屁虫’啊?”队员们看见我带着儿子感觉很新鲜,纷纷问道。

“我儿子对我们这个队伍充满了好奇,非要来视察一下不可。”我首先把儿子捧得高高的。

“来,跟叔叔去爬一圈。”小李一看到健健就喜欢上了,非要带着他爬。可儿子根本不买账,一下子便缩到我的身后去了。大家见这小家伙表现得很害羞,也就不再闹他,都转身向山上爬去。

我们爷儿俩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在山脚下,我跟儿子说:“健健,这可是显示你男子汉气概的时刻,小子,给你老子露次脸。你知道吗,我可没少在他们面前夸你呢。”儿子听了我的话,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从他眼神里我可以看出这小子已经有所触动了。

“爸爸,你夸我什么?”在登山的途中,我不时给健健说我们登山队的趣事,终于,在我的话语轰炸下,儿子忍不住好奇开口问我道。

“当然是夸我儿子学习好,而且还在家里帮着妈妈干活,总之你做过的一切好事我都说了。”我看到儿子有了兴趣也很受鼓舞。

儿子听完当时就眉开眼笑,完全没有了刚来时无精打采的样子。

我们继续爬着山,可对于小孩子来说,想要征服一座大山,毕竟还是太难了,等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就落后了一大截。我对健健伸出手,问他:“儿子,还能坚持不?”

“能。”儿子擦了擦脸上的汗,男子汉的劲头出来了。

“好样的,来,把手伸给我,让老爸给你点力量。”儿子听话地把手伸给我。

我握着儿子的手,突然对儿子产生了一种歉疚感,长时间以来,都是他妈妈在照顾他,我因为工作的缘故,与孩子聚少离多。看到儿子后来的变化,我都感觉自己这个做爸爸的很不称职。

“儿子,要不要歇一歇?”我们爷儿俩手拉着手,这种情形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说实话,当时我的鼻头有点发酸。

“好的。”也许儿子终于坚持不住了。

“虽然累点,是不是也很舒服?”席地而坐后我问健健。

健健做了几个跆拳道的姿势后,坐下来说“是”。

“你知道吗,老爸每次和那些叔叔一起站在山顶时,就有种征服了这座山的感觉,特别是看到山下的东西都变得那么小,真是爽极了。”我边说边用手势比画着,“我之所以参加这个登山队伍,一开始就是刚才要带着你爬山的那个小李叔叔鼓动的。最初老爸我也有点犯怵,你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如果爬到半山腰爬不动了岂不是很丢人?可没想到,当我和他们一起登山了,却丝毫没有累的感觉,只觉得特别快乐……”

儿子就这样坐在我身旁,一边听,一边笑。看到儿子在阳光下汗涔涔的小脸,我感觉自己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心里便暗暗决定要多找机会带儿子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终于,我带着健健爬到了山顶,而我那群队友早已在山上开怀畅饮了。

“嘿,小子,不错啊,和你老爸爬上来了。”

“小子,下周六还来吗?”他们这个一言那个一语地纷纷向健健表示祝贺。

“还来。”健健信心满满地回答。

“好样的,欢迎你成为我们队伍中最小的队员。”小李鼓着掌说。

儿子站在他们当中,开心地笑着。当天,就在回去的路上,健健对我说了句:“爸爸,我真高兴。”不瞒大家说,当我听了儿子这句话后,我这个大男人差点热泪盈眶。

后来,儿子真就成了我们登山队的队员,每周一次的登山让他渐渐变得开朗,在家里跟他妈妈的交流也多了,和我更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哥们儿”。

7岁,对一个儿童的成长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果父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有点古灵精怪了。只是,这时的孩子很多都喜欢独处,无论是运动、玩耍还是读书,他们会用较长的时间来独自完成。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被人照顾,而是自己悄悄地做一些事情。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说“你怎么又在做这个”之类的话,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针对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父母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学会有耐心地倾听,想办法让孩子对你畅所欲言。跟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另外,在7岁孩子的心目中,“家庭”是很重要的,无论是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在这个阶段都会对爸爸充满了崇拜。爸爸会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但现实中的爸爸们总是“太忙”,以至于没有时间陪孩子玩。其实,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有父亲的参与,将会对他们的性格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做爸爸的就算再忙也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亲的爱与力量。

在带着儿子一起登山的活动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健健逐渐变得开朗、积极,做别的事情也知道主动了。从儿子的变化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教育是离不开父亲的。现在,在很多的家庭里,都是由妈妈独立在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而父亲却很少参与其中。

尽管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比较依赖妈妈的,但当孩子长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男孩子,就会跟妈妈变得不那么亲密了。如果这时候爸爸还不参与到教育中来,那孩子的教育就会出现相对空白,因为有时候他们宁肯把妈妈排斥在外而选择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

另外,我还发现一点: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他们到了一定年龄阶段,特别是上了小学之后,就特别喜欢和爸爸玩,跟爸爸说话。就像我们家健健那样,有一段时间很不爱说话,老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我就带着他玩,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健健比以前开朗了不少。

所以,我的观点是,爸爸们要多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这样有利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帮助他们形成“刚强”的一面。

同类推荐
  •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36种方法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36种方法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不集中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健康。本书详细解析了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奥秘,提出了提高孩子注意力的36种方法,囊括了注意力培养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各种方法是何以发挥成效的。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和思考习惯,让孩子赢在终点。
  • 这样定规矩,孩子才愿听

    这样定规矩,孩子才愿听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会家长朋友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心甘情愿执行父母制定的规矩。理论篇着重介绍为孩子制定规矩的理论知识,包括制定规矩的意义、如何制定规矩以及如何执行规矩,这些都将为父母教育子女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实践篇则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会家长制定规矩,并让孩子配合,来执行规矩。不管是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学习、休闲娱乐,还是外出游玩,在书中找到对应的制定规矩的方法及执行要领。书中还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及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这些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2-3岁是幼儿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出现“不听话、耍性子”甚至反抗的现象;在情感上,亲子“依恋关系”强化,情绪外露易变;在身体上,肢体动作、平衡能力有较快的发展,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正在形成。然而,此时也是幼儿即将离开家人,独自入园的时候。这期间,孩子因突然长时间离开家人所表现出的“分离焦虑”与年轻父母因对孩子的“担忧牵挂”的而产生的两种情绪波动强烈,这无疑是对初为人父母者的一个严峻考验。本书采取了家园双方对话、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的案例为家长解忧释疑。同时,也可为托幼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
  • 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智慧妈妈育儿经验谈系列三部,这个系列从过来人的角度,为正在迷茫的年轻爸妈们指点迷津,理清思路,提出建议。别人的经验可能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你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思路。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热门推荐
  • 少年茶仙

    少年茶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这是一个由茶人掌控的世界,在这水与火交融的茶道中,茶人掌控着天下大势。为茶痴,为茶狂,金戈铁马可杀人,斗茶亦可杀人于无形!
  • 花严经疏卷第三

    花严经疏卷第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人不管精力有多充沛,能力有多强,如果什么都做,又企图做好每件事,不懂得集中精力先做好应该做的事,再去做想要做的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什么事都做意味着什么事都不能做精做好,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很多人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把那些真正应该放……
  • 创战行

    创战行

    造物主陨落,各种新兴事物蓬勃发展,在一波又一波的更替浪潮中,李小火无意间进入了原本他不该涉入的历史轮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姨恨嫁

    小姨恨嫁

    谈了七年恋爱,被男友劈腿的沈安然在姐姐死了后,不希望两个外甥有后妈,所以主动请缨照顾孩子,名义上结婚,实际上秋毫无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拿破仑全传(上卷)

    拿破仑全传(上卷)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皇帝,生于科西嘉岛破落贵族家庭。巴黎军事学校结业后,当上了炮兵上尉。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在1793年的土伦战役中立功,并晋升为少将。督政府时期,于1796年率兵攻意大利,两年后侵埃及。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任第一执政。随后,拿破仑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部法典将大革命时期的颁布《人权宣言》中关于权利保障的部分移植到了民法领域,是对《人权宣言》精神的传承。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竭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构,镇压王党复辟势力;对外不断战争,多次粉碎反法同盟,沉重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 盗天武圣

    盗天武圣

    在别人的眼里,他只不过是擅长计算,长得可以,到处躲避仇杀,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的流浪混混。可是,当他去了天一道院修道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他是仙族的血脉。随着身份一层层的暴漏,他被卷入了天界斗争的漩涡,桃色的陷阱,兄弟之间的相残,他该如何面对,他是要成为顺天人,还是要成为盗天人?
  • 党支部规范化工作手册

    党支部规范化工作手册

    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系统梳理了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对包括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实操化进行了讲解,极具操作性,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通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