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000000028

第28章 诗人人格模式之变(2)

从魏齐王芳嘉平(249年始)年间到晋武帝太康年间,是司马氏的强权时代。魏末,司马氏在排除异己、倾移大政的同时,也致力于清除异端思想和异端人格,试图恢复礼教一统的局面。司马氏表面崇儒,实质上却运用权谋术数,刘勰评曰“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文心雕龙·时序》)。司马氏驭政的法宝是道家的克柔之术和法家的“硬”、“狠”手段,自然真儒教并没有恢复。外儒内道,或者外儒内法为这一时期的主导人格模式。就道而言,也只取其柔克、机变的“内家功”;就“法”而言,不是取其法制整齐,而是取其权术。要立于那个时代,被司马氏认可,就得穿了礼教的外衣,包藏道、法的机心,魏晋之际的名臣大抵如此。

魏晋之际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学术思潮的通力作用,铸造了西晋文人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西晋王朝建立后,司马氏集团和曹魏集团的矛盾不复存在,党同伐异的斗争也基本结束。但司马氏政权对士人思想和社会意识的控制确实增强了。通过加官晋爵、兴礼制乐、兴学校、崇教化等措施,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开始全面地向士人群体渗透,思想和学术也由多元趋向单一。西晋前期,统治集团比较重视寒素儒学之士,后者也希望能依靠司马氏政权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他们最能思想一致。儒学和出身清素,是朝廷选拔任用寒素文士的主要依据,寒素文士也以此自别于玄学名士和士族士人。

魏晋之际,豪门子弟多以玄虚相尚、浮华交游,生活上更趋贪婪奢侈。晋初统治者有意整顿浮华,提倡清廉。例如,傅玄在晋武即位初上疏,说“天下无复清议”是浮靡流行、风气日下的原因,因而应“举清远有礼之臣”。(《晋书·傅玄传》)晋武帝同意傅玄的主张,所下诏书,也常从儒行、清素、博学、思心通远这几方面评价臣下。“思心通远”是晋人提倡的研精探微,对天道、人事能作深入的乃至形而上的思考,是受“易”“老”思想影响的结果。可见,统治者推崇的这种人格模式是结合了儒玄两方面的因素的。《晋书》各传对西晋人物的评议也大致与此类似,能够反映西晋初所崇尚的人格模式。如评郑袤“性清正”(《晋书·郑袤传》);华表家世以清著誉,表父华歆“清德高行”,表“清贞履静”,表子廙“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廙子混“清贞简正”,第三子恒“博学以清素著称”。(《晋书·华表传》)华氏以“清”传家,似乎成了他们区别于其他世家大族的一种资本。

又如,郑冲“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和百家之言。有资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晋书·郑冲传》),可以明显看到儒与玄、礼教与自然的结合。这些都是将儒道的因素调和在一起的人格,迎合了统治者对人才的要求。这种形式的“虚伪”由整个社会和政治的情势决定,并不一定是个人人格的低劣所致,对西晋文学带来了普遍影响。和统治阶层的贪婪、奢侈、道德堕落、行为放荡相比,这种儒玄结合的人格还是较为正面的。当然,一般流于表面,身体力行的不多。这种人格模式,反映君权和道统的意识,强调教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性与创造力,以及批判精神。在此种人格主导下,西晋诗文重新趋向雅致,因袭前人,柔弱少力。

跟嵇康、阮籍是同辈人的傅玄,是晋诗的开创者,他比同时代的儒者要渊博得多,对音乐和文学的渊源流变及风格体制研究较深,诗歌成就也超过侪辈,体现出正统儒者的人格。但即使是儒者傅氏,也受到了玄风影响。《傅子》中云:“见虎一毛,不知其斑。道家笑儒者之拘,儒者嗤道家之放,皆不见本也。”傅氏认为,“拘”、“放”都不是儒与道之本,儒与道另有真义。傅氏的看法与实行目标,好像是遵儒而不拘、循道而不放,正是儒玄结合的意图。《傅子》佚文云:“经之以道德,纬之以仁义,织之以礼法。既成而后用之。”“仁义”是儒家的本旨,重在后天养成、教化所得,仁义而出于天性,则近于道德。原始儒家只讲“仁义”,不大讲“道德”,至少不以道德为仁义之首。只有老子才强调道德,傅玄的这种排列方式应是受道家影响,而道家否定仁义、礼法,傅玄则肯定它们,本质上还是儒家。

张华则儒玄兼综,他以儒立身,可常耽玩玄理。他是功名之士又位极人臣,处世方面似乎常以道家之言为诫,年轻时作《鹪鹩赋》,以渺小的鹪鹩比喻自己:鹪鹩虽小,无荣耀之采,却能远害全身。“不饰表以招累,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张华的诗常常表现出道家静退的思想。如《赠挚仲洽诗》曰:“君子有逸志,栖迟于一丘。仰荫高林茂,俯临渌水流。恬淡养玄虚,沉精研圣猷。”“玄虚”是道家之义,“圣猷”是儒家的经典奥义,集两者为一体,可以看出西晋文人的企慕风尚。张华还有诗句云:“乘马佚于野,泽雉苦于樊。役心以婴物,岂云我自然。”“役心以婴物”正是张华等人的行为和处境,但他们却要此外去追求“自然”,那么此种“自然”想必应是文采风流的雅尚,这是西晋文人柔顺文明的人格表现。

儒玄结合的人格模式在玄学方面,主要以“易”“老”思想为主,尤其以谦、柔、损等义为核心。魏晋之际,政治多变,要想终生无患地立于不败之地,实在很难。体会到祸福无门、荣辱无常的文士,为寻求心灵慰藉,纷纷从事《易》《老》研究,试图寻找盛衰变化和立身处世的奥秘,《易》《老》思想就此渗透入普遍的社会心理中。就是司马懿这样的权臣,也常以道家的谦损之义教育子弟。《晋书》卷一《宣帝纪》就记载:“帝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以太常常林乡邑旧齿,见之每拜。恒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又例如,钟会在《母夫人张氏传》中也说母夫人张氏常以《易经》谦损之义教导自己:“特好《易》《老子》。每读《易》孔子说‘鸣鹤在阴’、‘劳谦君子’、‘藉用白茅’、‘不出户庭’之义,每使会反复读之。曰:‘《易》三百余爻,仲尼特说此者,以谦恭慎密,枢机之发,行已至要,荣身所由故也。顺斯术以往,足为君子矣。’正始八年,会为尚书郎,夫人执会手而诲之曰:‘汝弱冠见叙,人情不能不自足,则损在其中矣。勉思其戒!’”

魏晋时期盛行易老学,正始玄学是其中一种,正始玄学家们常说谦柔损益之义,虽然这些并非正始玄学的基本内涵,但西晋政学人物对易老的认识却主要在这方面,因此养成柔顺的人格。

虽说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以西晋文士最著,但其端倪在邺下文人群中就露出来了。邺下文士与曹魏政权之间有矛盾,但主要还是一种依附关系。邺下文士或是汉末的名士,或是汉末名士的传人,他们在人格行为上多摧刚为柔,由激烈走向温婉,采取了与执政者主动合作的态度。邺下诸子多是文学侍从,以学业优博和善于诗赋文章显扬于世,获知于曹氏,这自然刺激了他们好尚文藻的心理,甚至耽玩文藻以及行为风流雅尚以逃避某些现实矛盾的被动意识。邺下文士中徐干、王粲都具有柔顺文明儒玄结合的特点,只是不及晋人那样突出。王粲儒雅博文,立身处世却受到道家的影响。王粲有鉴于汉末儒生以道自高,甚至刚毅狷介,好指讦时弊的问题,一再提出要慎言慎行。徐干《中论》也提倡谦柔虚心的人格,批评汉末清议之风。

这些思想多少反映出易老哲学的作用。当然,邺下文人中,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表现并不突出,曹植和阮籍、嵇康在思想和文学的最高发展期,完全突破了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完成了君子之儒的人格建构,其精神是庄骚的继承发展,而非易老。魏晋时代,庄骚与易老分途。尽管当时将《庄子》《易经》《老子》并称“三玄”,但三家之义差别甚大,对人格行为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也不同。易,本来就属于儒家的范围,与魏晋时期的正统观念和统治意识没有矛盾,相反成为当时统治意识和政治秩序赖以维持的思想基础之一。《易经》思想正是柔顺文明人格的思想渊源。这种思想引发出来的文学,是一种古典主义的文学,而老子思想则可融入易学之中,不会有大的违碍。庄骚引发出的开放性人格,产生浪漫主义的文学。

西晋文士主要受易老思想的影响。尽管他们追求高华,追求超脱于现实,但寒素文士的身份决定他们不能不考虑现实利害,尤其是在政治那样多变的时代。他们常常研究谦损柔顺等易老人生哲学以及天道变化、阴阳盛衰的范畴,希望由天道的四时推移来观照人生的盛衰之变,以得到指导人生行为的参考。晋诗晋赋中多天道运行、四时推移、草木盛衰、阴阳变化的内容,就是这个原因。《老子》和《周易》,常以玄远的方式分析种种利害关系,向人们提供处世任事的参照,能引发起人们研精探微的兴趣。西晋诗人常表述这种研精探微的活动,如张华有“大猷玄漠,将抽厥绪”,“研精耽道,安有幽深”(《励志诗》),“恬淡养玄虚,沉精研圣猷”(《赠挚仲洽诗》),陆机有“太素卜令宅,希微起奥基”,“物情竞纷纭,至理宜自贯。达观傥不融,居然见真赝”,张载“虑该道机,思穷妙神”(《赠司隶傅咸》),陆云“玄猷渊默。沉机响骇,幽神广觌”(《赠顾骠骑》)等等。西晋诗人说的“精微”就是天道与人事的“奥理”,可见“玄远之思”包含有很多对现实利害的考虑。

王弼注《老子》多阐发无为之旨,其玄学在西晋很流行,他注《周易》则多阐发柔顺谦损之义,对西晋文人影响很大。《易传》的主要倾向是强调柔顺文明,偶尔才说到刚健文明之义。王弼注《易》,更强调柔顺文明,遇有此义的地方总是尽量发挥,对表述刚健、刚强之义的地方常常置之不顾。《易经》的传文及王弼注文中柔顺文明二者并提之处颇多。传文如明夷卦的《彖》云“内文明而外柔顺”。王注如未济卦六五爻“君子之光”这一爻辞注云:“夫以柔顺文明之质,居于尊位,付与于能,而不自役,使武以文,御刚以柔,斯诚君子之光。”未济卦的卦体,为坎下离上,坎为水,离为火。离又象征着“文”,凡是由“离”出现卦体,都有可能发挥出文和文明的概念。未济六五是阴爻,其体又属“离”,所以说有“柔顺文明”之质。“六五”爻最能反映未济卦的基本精神,它在卦体中处于尊位,有柔顺文明之质,有可以使用的才能,但不居于有用的地位,而是以无为自居,即所谓“使武以文”,“御刚以柔”。其表现虽为消极,但内在精神却是积极的,这也就是玄学家以无为济有为的原则,是未济卦的真精神。造成这种效果,这一卦所具有的柔顺文明特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易传》和王弼易注的柔顺文明思想,反映了传注者的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西晋文人熟谙易学,很容易从《易经》中吸取上述思想,影响自己的人格行为和审美情趣。傅咸《周易诗》云“卑以自牧,谦而有光。进德修业,既有典常。晖光日新,照于四方”,其中反映出对《周易》基本精神的理解,在西晋文士中很有代表性。西晋文士或依附于司马氏朝廷,或依附于权贵和藩王,总体上缺乏贞刚坚毅、自由豪迈的人格。作为依附者的文人,主要是向一小部分乃至个别人表现自己,主要任务是润色鸿业、歌功颂德。所以,他们非但不能用文学来表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尖锐的社会矛盾,就是表现内心强烈的感情和意志也是很难得的。即使要表现某些个人性的东西,也要折中、温婉。这样的文学,势必趋向于形式化,外表典雅、高华,内里却缺乏激情和力量,成为古典主义式的一种自我表现。

西晋文士在人格行为和文学创作上的上述倾向,正是他们接受《易经》柔顺文明思想的内在依据。有了一种在《易经》和《老子》思想启发下建立起来的人格模式,那种因现实的利害关系的作用而产生的柔顺文明的倾向,就能超越具体的现实关系和场景,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特征。这样,即使没有依附经历的文人也要受它的制约。同时,这种人格模式也取得文化的价值、美学的价值,反映了一代文士对文化的诚意和对美的追求。

晋人追求的文,除了文藻之外,还包括一个人的容止。

同类推荐
  • 江西九人诗选

    江西九人诗选

    《江西九人诗选》是由熊国太主编,汇集汪峰、三子、饶祖明、聂迪、林莉、吴素贞、傅菲、圻子、熊国太等九位诗人的代表性诗歌而成的一部现代诗歌集。收录的作品包括:甘蔗、草帽的火焰、荷花、写在宗谱上、二胡、唢呐、梅、蝴蝶·李清照等。
  •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胥惠民教授《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与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沈治钧《红楼七宗案》同为近年批评周汝昌红学谬误的三部最重要著作。本书立足文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周汝昌以上主要错误观点做了详尽有力的分析批评。周汝昌晚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号称是最近真的校订本,本书却通过大量例证,具体分析周汝昌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其实是离曹雪芹原本距离最大最坏的一个本子。本书还对周汝昌的方法论和主观唯心论做了深入的分析批评。
  • 展望

    展望

    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在一九三六年八月到十一月底的三个月里所公开发表过的文字里选编而成的。
  • 风之浴

    风之浴

    马丽华是宁夏为数不多青年女作家之一,本书主要选取了马丽华的部分小说和散文。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人们总是忙于奔赴目的地,却常常忽略了路边的风景。记得早在几年前,我带母亲到南方转了一圈。从湖南的橘子洲头往下一站赶,有近三个小时的路程。当时火车上人满为患,我们连串了几节车厢也没有找到空座位,母亲说不用找了,咱们站在窗口看看外面的景致一会儿也就到了。
热门推荐
  • 白妖旅途

    白妖旅途

    龙脉,昼行,夜行,人类的体内到底奔腾着哪一种血脉?物质,能量,时空,世界与意识之间有何种联系?秩序,混乱,原生,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之外是什么?知识与疑问是无尽的。一个拥有诡异天赋的少年,从贫瘠而怪诞的帝国边陲开始,走上探究神秘学的道路。(无女主)
  • 冷落花雨

    冷落花雨

    天气初凉与君逢,落红扶风舞凌空。应是冷落群芳后,花飞逸然秋雨重。巨富之子,冷家大少,他在武灵之路上逐渐走向巅峰,也逐渐走向为万人所敌的危险处境。
  • 我家的厕所通异界

    我家的厕所通异界

    全网首本以三禾大神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浓郁的正能量即将铺面而来;少年!你准备好被正能量糊一脸了吗?内容提示:被疯狂的踩踏着共享单车,慌乱之间连脚蹬子都踩飞了一个;在飞驰的单车的身后,是驱使着巨型猛犸的原始人土著狂奔而来,每一步踩下都是天摇地动。在这一刻,前不知名三禾大神,现深市著名烤串摊贩宋勇欲哭无泪;至始至终,他只是想弄点羊肉回现代位面,好多卖点羊肉烤串而已!
  • 大宋屠户

    大宋屠户

    这是北宋。郑途作为一个过来人,本想换一个说得过去的买卖做下去,看一看玩一玩,然后潇洒的混吃等死。但堂堂七尺男儿,可甘心屈居人下?“南有方腊,北有田虎,淮西省反了王庆,在山东,有梁山岗……”那其中,可有我“郑途”的大名?
  • 记忆迷踪

    记忆迷踪

    死亡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他从停尸房醒来,却变成了通缉犯!失忆困扰,豪门陷阱,恐怖袭击,诡秘医术,重重迷局让他越陷越深,无路可退。为了一己私欲,为了苟延续命,人究竟可以做到哪一步?何谓底线?何谓禁忌?虽知人心险恶,却不知会如此丧心病狂。危机四伏,让他猜不透,看不清。真相逼近之时,又让他吓破胆,伤透心。然而真相背后还有真相,黑手幕后还有黑手。他将如何完成这记忆拼图,寻回自我?又能否绝处逢生,拨开迷雾,找出真凶?
  • 我不想做救世主

    我不想做救世主

    “请问,让您牺牲自我,拯救世界的动力是什么?”我没牺牲过...“请问,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只想安静的做个宅男...“请问...”......只想做个宅男的莫祈,在变强的路上顺手拯救了几个世界的故事...1、末世危机,2、都市异能……(ps:作者在当时的纠结下选择了太监,诸君慎入,不过第一个世界还是完整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谜小说·A档案

    谜小说·A档案

    《谜小说》MOOK书系,是中国第一本知识悬疑小说专门丛书。本书邀请诸多业内知名作家加盟,共同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知识悬疑园地。本刊以通俗悬疑小说为主,辅以冒险、神密、探索、幻想、青春小说,其收编的作品提倡知识悬疑,富有时代气息,作品故事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通俗易读,想象丰富。中国目前众多悬疑、探险、神密等知名类型作家的最优秀作品尽收其中。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部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文章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读来有一种“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 后辐射时代

    后辐射时代

    全球核平后的时代被称为“后辐射时代”,地球揭开了新的篇章,不论是对人类还是新物种来说,在绝望的旧时代下,诞生了新的秩序,幸存下来的人类该如何打扫战场,这是一场关于未来世界伦理、生命、未来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