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7100000119

第119章

一周后,焦化园内的别墅里住满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风投的客人。

方奇石要求别墅服务员周红馨为客人们做饭做菜,让客人们吃好睡好。

一个服务员,每天要做一座别墅的清洁卫生,还要上街买米买油买菜,烧茶做饭,怎么着也忙不过来。周红馨只好把负责别墅花园花草树木的园丁周三姐叫来帮忙。

这天上午十点过,尤智能在康钢落实了本周应收货款后,正准备应约前去青龙集团同章鹏飞见面,突然接到总裁秘书袁刚打来的电话,说是风投徐总等人一会儿就到康钢,调查了解机焦公司对康钢的销售情况,方总说,请尤总同康钢联系一下,帮助风投的人开展尽职调查。

尤智能立即驱车前往高速公路出口,半小时后,把两位风投客人接到了康钢,把他们介绍给了康钢领导。

尤智能赶到青龙集团,已是下午三点。

章鹏飞开门见山地说:“尤大哥,你们有多少路人马在青海买煤呀?你们的采购组撤了以后,帮你们买煤的都还有两个私人老板,一个姓桑,一个姓李,姓桑的在银行工作时,我们同他打过交道。他去青海买煤,最初的好多消息都是向我们的采购组打听的。”

“章总,我真的佩服您,把情况了解得如此之细。”

“你我两兄弟都是分管经营的嘛,老大他们管粗的,我们管细的。”章鹏飞说完这话,尤智能和章鹏飞彼此会意地笑了。

章鹏飞说:“尤总,我想说的是,我们米钢焦化厂和你们机焦公司都是用煤大户,都希望煤价越低越好。帮你们在青海买煤的那两个人,却在用多出钱的方式搞火车专列和买煤,一个多月涨了几次。这也许是被对方逼的。你们一涨,同我们合作的那个李老板也要比照着涨,每吨煤的到厂价已经涨到六百多了,比年前上涨了五六十元。照这样下去,我们只好放弃对青海煤的采购。尤大哥,一石掀起千层浪,到青海买煤的企业,不仅有我省的还有其他省的,都在蒙受人为的涨价之苦,都在一个劲儿地骂我们米西人哄抬煤价,那我们又去骂谁呢?”

“章总,这方面的情况我知道一些,但不是很清楚。”

“啥!?尤老总真会开玩笑。”

“非常抱歉,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

章鹏飞似乎敏感到了什么,说:“我明白了。我是觉得这事不像您尤老总行事的风格。这样,我请我们老大同你们老大沟通。”

“章总,是我没把工作做好。”

“尤总,作为荣光的股东,您的工作绝不可能是这种状态,刚才是我冒昧了。”

“章总,我不是股东,我是打工的。”

“怎么可能呢?在荣光,方总方大哥是第一大股东,您尤总尤大哥的股份也应该是不少。”

“我一股也没有,荣光改制时我还没有回米西。”

“您干得那么好,方总至少要给您一些干股才说得过去。”

“方总没说这事儿,我也没想过这事儿。”

“那尤总的年薪有多少?”

“我们是月薪加年度绩效薪酬。我的月薪是八千元,去年的绩效薪酬是三万。”

“您也太少了嘛了!干一年不如我干一个月。我去年一共拿了一百七十多万,比前年增加了四十多万。”

章鹏飞没有想到,尤智能在荣光不但没有股份,而且收入会那么低,低得不如青龙集团旗下的子公司的部门负责人。章鹏飞起身往尤智能的茶杯里续了点水,接着说:“尤总,像您这样的工作状态和待遇,真可谓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如果方大哥同您不是郎舅关系,我们真会邀请您加盟青龙集团。”

“我从省城回米西,是想帮我妹和妹夫做点事。”

“我真佩服您人格的高尚!”章鹏飞说,“尤老总,今天请您来,还想给您商量一件事。”

“您我弟兄之间,不要那么客气。”

“我们想培训一下管理人员,请您给我们讲课。”

“讲课,讲什么?”

“讲企业经营与管理。有偿讲座。”

“章总,让我到班门来弄斧?”

“您尤老总能不能讲,我们心中有数。几年前在省城听过您系列讲座的一位老板,至今还在说起您。按那位老板的说法,他的企业之所以做得那么好,不仅与您当年传授给他的知识有关,还与您的人品对他的影响有关。青龙是诚心请您给我们讲,我们老大说他都要亲自听,就看尤老总愿意不愿意了?”

“在省城的时候,讲课是常有的事。自从回了米西,就没讲过了,就是在我们荣光,也没讲过,我更看重在实际工作中和同事交流。这样吧,章总,这事儿我考虑一下回您的话。”

在回米西的途中,尤智能一直在思考章鹏飞提出的两个问题。

关于哄抬青海煤价,章总所说的情况一点不假。青海煤的采购,一直是方奇石在亲自指挥,事情糟到这个份儿上,自己还得帮他掖着,还得替他扛着,还得默默地承受来自章鹏飞、李鹏飞、刘鹏飞乃至省外用煤大户的责骂。

讲课的事,之前章鹏飞曾托童大志回来说过。青龙集团是机焦公司的第二大客户,从销售角度讲,这是上帝的呼唤。这事要是在几年前,免费给他们讲都可以,而现在,如果讲,方奇石会怎么想呢?如果不讲,青龙集团会怎么看呢?

思来想去,尤智能最终拿定主意:关于哄抬青海煤价和章鹏飞所谈的意见,不向方奇石说起,否则等于是直接责怪方奇石,会重犯不顾“老板的面子”之大忌;关于讲课的事,可以说出来听听方奇石的意见,最终按方奇石的意见办。

第二天,方奇石叫尤智能去汇报当前销售回款情况,结束时,尤智能说:“方总,还有件小事儿请示您,青龙集团要我给他们讲讲课。”

“讲什么课?”

“企业经营与管理。”

“培养竞争对手?”

“我也觉得有所不妥。”

“你都觉得不妥,就不该问我。”

过了两天,章鹏飞打来电话问到讲课的事,尤智能只好以时间上难以落实为由,婉言拒绝。

章鹏飞说:“尤总给我们讲课的时间难以落实,我们能够想到,我想换一种方式,叫我们的总裁助理兼人力资源部经理带几个骨干去向您当面求教,学到一点是一点。”

尤智能征得方奇石同意后,按方奇石定的原则,用半天时间同青龙集团派来的七名高中层管理人员作了一次一般性的交流。

帮青龙培训管理人员的事就这样了结了,可方奇石心绪却难以了结。方奇石想,青龙是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名列前十名的企业,居然如此看重你尤智能,要是上次真把你逼离了荣光,青龙定会如获至宝地邀你加盟……尤智能啊尤智能,你再怎么功高盖主翘尾巴,我也只能叫您“坐冷板凳”,而不能让你离开!

方奇石想不到的是,希望尤智能加盟的企业何止青龙青团,省城的立源公司和浙江的佳宝公司早就想高薪相聘,尤智能如果有二心,不会拖到今天。

同类推荐
  • 不凡定律

    不凡定律

    你是否陷入茫然过?你是否曾经后悔过?你是否曾经堕落过?我……是的…一起解开吧!
  • 一碗大肉面

    一碗大肉面

    本文讲述了主人公的一段青春记忆,游离于主流学院的‘自考’学生,混迹于学校和社会之间。财富美女、兄弟情深,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无奈。希望唤醒那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大国柱石

    大国柱石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诚以此书献给所有职校毕业生及打工的朋友们!写众生沉浮,观人生百态。万千凡人,如一柱一石,同心共助中国梦!
  • 祖传文化之家有秘密

    祖传文化之家有秘密

    当夜深人静之时,楼上总会传来一阵歌声,虚无缥缈惹人欲想一探究竟。此时被窝之中的我害怕的狂抖,猛地一把扯过被子蒙头,总惊恐它会出现一般。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了,想去一探究竟的时候,它却再也没有出现,但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 郑家融升职记

    郑家融升职记

    年少时命运多舛的女孩郑家融作为天琴公司最平凡的前台员工,却不甘平凡,渴望用自己的热情真挚、勇敢正直、公平宽容、坚韧不拔和大智若愚扫除公司的痼疾,在一次次地被卷入公司的派系漩涡中,始终不忘初心,化解重重困难,赢得了开明董事和所有员工的支持,完成了一个沉甸甸的付诸现实的“天琴梦”,最终成为集团董事长的故事。同时,她与天琴总经理许竟轲、旧男友曾青砾和旧闺蜜慕如烟的多重交集也是故事的一大看点,反映了现代青年的婚恋观,以及探索如何找到自我和自私的界限。
热门推荐
  • 末世之三个女人一台戏

    末世之三个女人一台戏

    末世降临,又有空间在手,按理这应该是打怪升级做大Boss的节奏,但这三个女人,却上演了一出不太一样的戏。
  • 两面萧何

    两面萧何

    破咸阳众将掠财进相府一士敛律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秦始皇费尽了一生的精力灭了楚、齐、燕、赵、魏、韩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帝国——大秦王朝。没想到,仅仅传了两代,就因为二世胡亥的昏庸无能和丞相赵高的奸佞祸民,老百姓还没有从多年战乱的劫难中安定下来,就又被繁重的征差徭役和苛捐酷律弄得痛不欲生、苦不堪言。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各地一呼百应,仅仅几个月的工夫,貌似强大的秦国就灭亡了。首先攻入秦国都城的是刘邦领导的一支部队。
  • 宠爱珍娜

    宠爱珍娜

    一场车祸几乎夺去珍娜十七岁的生命,昏迷一年之后,她醒了过来。可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好像全都忘了。父母给她看从小到大的录影资料,随着记忆的渐渐恢复,一个惊世骇俗的真相浮出水面——在她生命垂危之际,无论如何也不愿失去爱女的父母借助基因工程技术,用生物凝胶“制造”出了另一个珍娜,相对于原来的珍娜,只有百分之十的大脑存活于“新”珍娜的身体里。珍娜觉得自己是一个人造的非法的怪物,她无法理解父母的做法,即使以爱的名义也拒绝接受。百分之十,这能算是活着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那一道曙光

    那一道曙光

    生活随笔,没有什么好可以介绍的。望,谅解。
  •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15年)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15年)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国际法治的新发展,着重阐述中国在国际法治的各个重要领域所表明的理念、坚持的原则和立场,以及采取的具体行动,系统展示了中国对促进国际法治做出的重要贡献。全书由中国与国家间关系法治、中国与国际经济关系法治、中国与国际民商事法治、系统阐述中国国际法的教学和传播四部分组成。
  • 生完孩子,我离婚了

    生完孩子,我离婚了

    “把离婚协议签了再走。”我刚经历了产后大出血,安母就冷漠地对我咄咄相逼,我看了一眼和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男人,他一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我掩下心中的失落,冷笑签下自己的名字。我告诉自己,这段婚姻,要断就断的干干净净。可是要想断的干净并不容易,那一场场的阴谋和一次次的陷害背后,都和他息息相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Water in May

    Water in May

    Fifteen-year-old Mari Pujols believes that the baby she's carrying will finally mean she' ll have a family member who will love her deeply and won't ever leave her—not like her mama, who took off when she was eight; or her papi, who's in jail; or her abuela, who wants as little to do with her as possible. But when doctors discover a potentially fatal heart defect in the fetus, Mari faces choices she never could have imagined. Surrounded by her loyal girl crew, her off-and-on boyfriend, and a dedicated doctor, Mari navigates a decision that could emotionally cripple the bravest of women. But both Mari and the broken-hearted baby inside her are fighters; and it doesn't take long to discover that this sick baby has the strength to heal an entire family. Inspired by true events, this gorgeous debut has been called “heartfelt, heartbreaking and—yes!—even a little heart-healing, too by bestselling YA novelist Carolyn Mackler.
  • 一路阳光(龙仁青藏地文典·译文卷)

    一路阳光(龙仁青藏地文典·译文卷)

    本书收入5位当代藏语作者的小说6篇。其中,端智嘉是当代藏族学者公认的有天分的藏族作家和学者,至今,用藏文写作的藏族文人仍无出其右者。著名藏学家、西藏的东嘎·洛桑赤列称其为“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家、藏学家”,并从小说、诗歌和藏学三方面评价端智嘉所取得的成就,说他生命短暂,成就伟大。这种评论可从本书的译文中略见端倪。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师扎巴的小说《寂寞旋风》,曾获第十届骏马奖,此奖为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四大文学奖项之一。生于70年代的年轻作者拉加先,是一位兼顾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青年学者(博士),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是当前藏族母语小说创作的佼佼者和领路人。从事出版工作的扎西东主,作品也曾获得骏马奖和藏文文学奖“岗坚杯”奖。而仁旦嘉措的小说语言富有张力,故事充满荒诞和隐喻。这些作品均被译者做了到位的翻译与诠释,生动,传神。
  • 解说·信康

    解说·信康

    忆起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不少人都会有多少的惜春感觉。时值百废俱兴,现代艺术如强劲的风,使我们都陶醉在它的沐浴之中。穿着磨破的靴子、冻疤尚未褪尽的我,那时对自己教养中的欠缺,有一种很强的补足愿望。回到都市我觉得力气单薄,我希望捕捉住“现代”,以求获得新的坐骑。那时对形式、对手法和语言特别关心,虽然我一边弄着也一直在琢磨:这些技术和概念的玩意究竟是不是真有意味的现代主义。裹挟的时代,把我们从六十年代投入了蜕变更新的八十年代。我从一个职业牧民,变成了一个职业写作者。“现代”冲淘着那时的中国文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