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7200000013

第13章 屈原

屈原(前3397—前2787),战国时楚国人。一说屈原名平,字子原。一说名正则,字灵均,正则与灵均乃平与原二字的引申。曾为楚怀王左徒,后被放逐,秦人攻破郢都时,投汨罗江而死。著有《离骚》、《天问》、《九歌》、《卜居》、《渔父》等。

《卜居》、《渔父》一说非屈原所作,尚有争议。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惘惘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鉏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啶訾粟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聊聊若千里之驹乎?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骛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鉴赏】

“卜”是占卜,“居”是“自处之方”,也就是处世之道的意思。屈原被放逐三年之后,去见卜官郑詹尹,求问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和自己的满腔愤慨,表明了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第一段写屈原已被放逐三年了,不能见到君王,他全心全意为国尽忠,而遭受谗佞之人的阻挠,心中十分忧愁,不知该怎么处世才好。于是去见太卜官郑詹尹说:“我有一些疑问要向你请教,请替我拿个主意。”詹尹把占卜用的蓍草摆正,拂去占卜用的神龟壳上的尘土说:“请问你要占卜什么事?”

先交代屈原问卜的时间、背景、心情和问卜的中心问题:“不知所从。”詹尹郑重其事地准备为他占卜,解决疑虑。这在读者头脑中必然引起疑问:屈原是一个靠占卜来决定自己道路的人吗?他的疑问真能从占卜中得到圆满的答案吗?这个言简意赅的开头,吸引读者追本溯源往下读。

第二段屈原问:“我是勤勤恳恳怀着朴实而忠诚的心不变呢?还是应该去敷衍应酬,四处逢迎呢?我是耕地锄草辛勤地做个农民呢?还是应该巴结达官贵人,建立个人功名呢?我是坚持是非,不顾个人安危呢,还是应该跟世俗同流合污,换取自己的安乐呢?我是不顾一切远走高飞,保持我的本性不变呢?还是应该强颜欢笑看人的脸色行事,对一个妇人极尽奉承呢(指怀王宠妃郑袖)?我是公正廉洁使自己清清白白呢,还是应该趋炎附势呢?我是昂首挺胸做千里马呢,还是应该像随波逐流、浮游无定的野鸭子,以保全生命为重呢?我是同任重道远的骏马并驾齐驱呢,还是应该跟在劣马尾巴后头呢?我是与黄鹄一起并翅飞上高天呢,还是应该去和鸡鸭一块在地下争食呢?这些行为哪一种吉,哪一种凶?我该何去何从?人世间的事情都混浊不清,有时以轻薄的蝉翼为重,有时以千钧为轻;把声音洪亮的黄钟毁弃,却把瓦盆敲打得噪声震耳。坏人占据着高位,好人无处报效国家。啊,我不再往下说了,谁知道我的廉洁正直啊!”

屈原第一步一连向詹尹提了八对意思相反的问题,每对上文都是他做到的和愿意做的,下文则是他所唾弃憎恶的,显然他不同于一般人问卜那样殷切地期待解决自己的疑难,而是通过问卜的形式,明确地表现了他肯定的是前者,否定的是后者,表明自己一向崇高的思想情操,肯定了自己报效国家,不屈服、不动摇的坚贞态度。也鄙薄并愤怒地揭露了那些不顾国家安危的反动贵族腐朽无耻的行径和当时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

八对问句都采用“宁……将……”句式,形成排比,铺陈开来,表明这些问题是久经思考,深思熟虑的,气势连贯、紧凑,如江河直泻,一发而不可收,读来琅琅上口,感情愤激昂扬,十分有力、感人。形容词多用联绵字“悃悃款款”“喔訾”“栗斯”“喔咿”“儒儿”“突梯”“滑稽”“昂昂”“汜汜”等,描摹形态绘形绘色。上下句行为对比十分鲜明,如“力耕”与“成名”;“危身”与“偷生”;“保真”与“事妇人”;“自清”与“洁楹”;形象上如“千里驹”与“水中之凫”;“骐骥”与“驽马”;“黄鹄”与“鸡鹜”对照十分准确、鲜明、生动。

他提出的“孰吉孰凶,何去何从”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他自己完全能肯定自己的言行。于是第二步他指出自己遭陷害、受排挤、被放逐的真正原因是:“世溷浊而不清”。他悲愤地指出社会上存在着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反常现象,以薄得透明的一片蝉翼与沉重的千钧对照,社会上却以轻为重,以重为轻,是非不辨;声音洪亮的黄钟与瓦釜对照,却偏要毁掉黄钟去敲瓦釜,好坏不明。这种反常的现象通过两组事物的对比,已经非常鲜明有力了。在这样的社会里,坏人当道,贤者不被重用就是必然的结果。

最后一段,詹尹连忙把蓍草放下,起立拱手道:“尺本来长于寸,但当不足一尺时,就认为尺有短缺,寸本短于尺,但当一寸有余时,就算寸有富余。物有时欠缺,人有时不明事理,占卜有时达不到,神明有时也搞不懂,请凭你的良心去行动吧,我的占卜不能明白这件事。”

詹尹当然不能解决屈原的问题,他只能委婉地拒绝回答了。这是全文的结尾,通过詹尹的话:“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正点明了全篇的主题。屈原不存在任何动摇或疑虑,他早已用自己的言行证实了自己的高尚和坚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流传下来形成成语“尺短寸长”,新的含意是说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不能尽善尽美。

全文以设辞的问答形式展开,简洁凝练。运用一系列意思相反的问句和比喻、对比等表现手法,使形象对照鲜明,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以问卜为依托,通过问话突出表现了屈原的正直廉洁,也揭露了贵族反动势力的卑鄙丑恶。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慵其糟而啜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鉴赏】

屈原在放逐中遇到一位渔翁,通过渔翁的劝说和屈原吐诉心声,表现了屈原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第一段写屈原已遭放逐,在江边散步,一边走一边吟咏讴歌,脸色青黄,身体枯瘦。一位渔翁看见他,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屈原最后的官职)吗?怎么落到这个地步?”首先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屈原被放逐到远离郢都的地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恰切地表现了他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精神痛苦、失意的形象。

第二段写屈原与渔翁的问答。屈原说:“所有的人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屈原对当时楚国政治腐败,君王昏聩,反动贵族势力顽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为自己被打击排挤、报国无门和楚国国势日下而忧心忡忡。文中使用了借喻的手法,不正面回答被逐的原因,只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来说明自己被放逐的原因,将自己的高洁与污浊的社会对立起来以见愤世嫉俗之情。

渔翁说:“圣人不固执于事物而一成不变,而能随着世道去变化。所有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去搅起泥沙,推波助澜呢?大家都醉了,你为什么不连酒带糟地大喝一气呢?你何苦为国操心,自找苦吃而被人放逐呢?”渔翁的态度与屈原不同,他举出圣人为例,劝屈原随波逐流算了。

屈原说:“我听人说刚洗完头发,必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必定要抖掉衣衫上的灰尘。哪能以洁白的身体去沾染外物的污垢呢,我宁愿跳进江水被鱼吃掉,怎能在皎皎洁白的身躯上,蒙受尘世的肮脏呢?”

屈原以新沐者、新浴者自喻,仍是使用借喻手法。最后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宁愿保持高尚的情操而葬身鱼腹,也决不与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自己在政治上失意,以致身体、精神都受到很大损害,但坚强不屈的意志决不动摇,决心以高洁的品德去殉国。思想境界十分高远,态度十分坚决。

最后一段,渔翁微微一笑,一面敲打着船桨,一面唱着:“沧浪江水清又清,正好洗我的帽带,沧浪江水混又混,正好洗我的脏脚。”渔翁走了,没有和屈原说什么。

渔翁不像是真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他表达了当时道家的思想,很可能是个远避于江滨的隐士。他唱的这首歌,也是运用借喻手法,表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顺应着世态变化,考虑的是个人私利,可以随波逐流,黑白不分,只求保全个人生命。他唱着歌走了,消极地避开了一切政治斗争,隐没自己的姓名、退居江河湖畔,与世无争,完全置国家与人民于度外了。他的这种思想,代表了战国时代一些人对政治黑暗、战乱频仍、社会动乱现状的消极态度,他们否定一切,佯狂玩世。这种逃避现实的道家思想,在当时的楚国是较为流行的。写渔父,正可衬托屈原,形成鲜明对照。

全文从两种不同思想的对比中,突出了屈原坚贞、崇高的品德,语言形象准确、生动,运用借喻手法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同《卜居》一样,以设辞问答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对后世文学作品很有影响。

同类推荐
  • 文苑拾遗(蠹鱼文丛)

    文苑拾遗(蠹鱼文丛)

    《文苑拾遗》是湖州名士徐重庆先生的文章结集,由刘荣华、龚景兴编选。全书分五辑,包括文苑拾遗、名人遗物、辛亥史料、湖州人文和秉烛夜谈,主要涉及现代文学研究和湖州地方文史研究,对一些史料的考辨颇有助于学术研究,具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他风景

    他风景

    《他风景》内容包括:我要到唐朝去、狂风中的火焰、故宫?紫禁城、华清池观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射步亭二号,一个消失的地址、孩子,你是我们脸上最悲伤的一行泪等。
  •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本书共分为追求圆融、杂感随笔、世事评说、师范终身、似水流年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境界——追求圆融;贵在通识;史学的品格;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走进历史原生态;因诗悟史等。
  • 佛佛道道

    佛佛道道

    本书中收录了许地山、周作人等作家关于佛道方面的文章。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佛道家的精神,体现出作家们宽容的心态和寻求理解的愿望。书中关于弘一法师、曼殊法师的描写,更让人对这些传奇经历的高僧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带来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
热门推荐
  • 进击的鬼兵

    进击的鬼兵

    韩云完全想不到他会成为一名有编制的鬼兵,主要负责维持鬼域日常秩序,抓捕恶鬼什么的。但他上任巡逻的第一天,就发生了意外……
  • 小看客

    小看客

    我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天气写下面的事。沈阳好多天没有阳光。雪过之后,天好像累了,云层闷着。今天天气的心情尚好,楼顶裁出整齐的蓝天。马路牙子边上的积雪酥了,转黑,像人撒过尿那样露出奶酪般的窟窿眼儿。柳树枝正准备把自己憋青。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也敢回忆70年代的往事了。对,我是个少年身份的旁观者,看到一点事情。那些日子随着我年龄的递增,变得越来越沉重。而我如果面对窗外铅灰色的天幕或在深夜写下,心里会极其不安,好像被迫在皮靴踏过的碎冰的道路上远行。晴天写作给我的喻示是:我终于跟这些事摆脱了干系。1968年,我十岁。所回忆的是我十岁前后看到的事,具体哪一年记不清了。
  • 星空I源起

    星空I源起

    人们一直对星空充满着向往,一场亿万年的星光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人们掌握了全新的力量,让我们来探索这星空之下的故事。
  • 都市之最强狩魔人

    都市之最强狩魔人

    一个被命运无情击倒的苦逼的上班族,一场机遇成为狩魔人。在这灯红酒绿的都市,世家相争,魔物为乱。他踏上非凡的狩魔人之路。必要成为这都市最强的狩魔天师。
  • 传说那里有个书院

    传说那里有个书院

    作为被象牙塔中保护的普通人,从平果派好奇主动地迈出去的第一步开始,就已经无法再回头。拒接了仙主让他失忆回归塔中的好意,他并不想逃避。修仙世界的盛世繁华可能是流星最后的夜空!但他和小伙伴们却约定永不绝望,要一同走完这末路。毕竟表面上情况没那么坏呢!努力改善,形势大好。回家认真思考几年后,一切终于重新开始。这次是真的决定了!首先,回到以前错过的书院生活……那里有人在等他们!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选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二十余篇,展现了英杰为人称道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故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小读者阅读。希望这本小书能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启迪和收获。
  • 保险理赔与欺诈预防

    保险理赔与欺诈预防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的保险法律制度进行宣讲和普及,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保险法》、《合同法》、《民法通则》、《刑法》、《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
  • 流浪的燕子

    流浪的燕子

    燕碧巧,女,33岁,自由职业,离婚无孩,持美国绿卡,诚觅30至50岁海内外成功男士……新年伊始,碧巧自拟的征婚豆腐干就在故乡晚报的一角刊出了。碧巧在美国,她自己没法看到。闺中好友兔兔就把“豆腐干”扫描下来,电邮给了她。燕碧巧,玲珑秀气,轻盈妩媚,一脸的温良和善,眼睛不大却常常挂着笑意。因为长得有些像港星钟楚虹,曾经被同学叫作“小楚虹”。和很多住在大城市周边的女孩子一样,她们常常去上海买衣服、去杭州玩,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神往,但又喜欢自己小城市的简单和宁静。
  • 复仇笔记本

    复仇笔记本

    这是一个绝望少女对这个世界的报复。而我,得到了这本复仇笔记。然后展开了,属于我的报复。
  • 一念倾城

    一念倾城

    这是一部语言活泼、卖萌不断、轻松向上的现代都市言情小说,讲述一位平凡活泼的女孩苏念夏因为与当前大红明星夏思晴极其相似,而成为夏思晴的替身的故事。因为一次意外,夏思晴离奇失踪,在路上寻找夏思晴的经纪人维妮,意外发现苏念夏,错认苏念夏就是失踪的影后夏思晴,苏念夏与维妮解释,最后却因为维妮的条件而答应假扮影后夏思晴。假扮夏思晴期间,苏念夏与沈氏娱乐的总裁沈之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两人也因此从冤家而成为了相知的情侣。而在苏念夏沉浸在爱情之中,沈之城的父亲却以苏念夏的真实身份要挟苏念夏离开沈之城,同时,失踪的夏思晴也回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念夏瞒着沈之城离开了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