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800000026

第26章 张兆和:情字纸上书(1)

“作家妻子”这个头衔,向来华美而残酷,是荆棘冠冕,带刺的宝座。不管张兆和拥有多少身份,我们总是从沈从文行云流水的文章中认识这个女子的。她独享着民国最美的那支笔,也承受着世人难以理解的压力。作为一个妻子,她已然尽职尽责,作为一个作家的妻子,她的醒悟来得有些晚。

关联人物:沈从文、高青子、张允和、胡适等等。

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这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名叫张兆和,祖辈是安徽富商,系出名门。家中四姐妹,分别名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后世人称“合肥四姐妹”。四姐妹的命运,照张允和的话说是“都有两条腿,要跟人家走”。

四姐妹的婚姻都是为人称道的故事,而张兆和则是最常被提起的那个。因为作家有一支笔,一生都在诉说着他的爱,一句句优美的情话被录入中国文学史,也将一个女子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沈从文遇到张兆和那年,他 27岁,她 19岁。初次邂逅,他们隔着一个讲台,还有密密麻麻的人群。

那一年,沈从文已经在文坛闯出了些名声,他不再是湘西山里的小兵。为了生计,他经由好友徐志摩的介绍,前去上海的中国公学教书。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居然有机会去大学教书,实在是受宠若惊。于是他穿戴整齐,花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去了学校,何其郑重。要知道,那时候沈从文一节课的报酬也才六块钱。

沈从文走上讲台,看到了台下居然有那么多人来听课,一下子就愣住了,冷场十几分钟,未曾吐出半个字。当他终于缓过神来,开始在黑板上写字,匆匆而就,十分钟就讲完了原本预备讲一个钟头的内容。

面对一节课内的第二次冷场,他静静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这场沉默事件,让很多人对沈从文的水平产生质疑,说他在讲台上连话都说不出。然而,当时中国公学的校长胡适却不以为意,依旧聘请了沈从文。

而那天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里,就有张兆和。她当时考入中国公学外语系,大学一年级,特地来旁听这位作家讲课。没想到却遭遇了沈从文人生中的一大尴尬事。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她还是常常来听课。这份执着,大概是来自沈从文当时的名气,一个文学少女对一个名作家,多少是有些倾慕的。

倾慕归倾慕,张兆和恐怕也没想到自己会收到这个作家老师的情书。沈从文虽然当过兵,可一身书生气,貌若妇人,十分的文弱。不过,在追求张兆和的时候,他却丝毫不腼腆,第一封情书里就开门见山地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

张兆和看了这封信,估计先是心中一惊,然后又坦然地把信纸塞回信封里,去拆下一封了。当时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的时候,算得上校花级人物。那时候已经是男女同校了,张兆和身后有很多男生在追捧,每次去领信件,都能捧几十封回来。沈从文的来信,可能在文采上能占上风,在张兆和的心里却未必有位置。

可是沈从文依旧不屈不挠,发挥自己作家的长处,一直坚持不懈地写情书。

至于张兆和这个人,性格品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为何会有那么多男生去追求她?

《张家旧事》里,二姐张允和描述兆和“又黑又胖,样子粗粗的”。男同学给的绰号是“黑牡丹”,令她十分生气。不过,又黑又胖,估计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看她那时候的照片,身材苗条,皮肤还是黑,不过模样很精致,尖下巴,一双眼睛很有灵气。用沈从文的话来说,黑而俏,并且赞之为“黑凤”。

张兆和在学校的时候是运动健将,十项全能。她平时还极爱穿男装,常年套着阴丹士林的男式袍子。这样的女孩子性格不会弱气,虽然生在书香门第,还是有些神经大条。

那时候,虽然有很多追求者,但她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对象。张兆和有个顽皮的癖好,就是把给自己写情书的男生们编号:Frog No.1,Frog No.2……(青蛙一号,青蛙二号……)她把这些信给姐姐看,张允和笑道:“那沈从文只能排到癞蛤蟆十三号吧!”

这些近乎戏谑的行为,沈从文当然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他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因为在追求张兆和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固执的一厢情愿。在他眼中,张兆和就是女神,而他自己早已低到了尘埃里……我曾做过可笑的努力,极力去同另外一些人要好,到别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隶时,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却愿意自己作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地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她一直把沈从文当作追求者之一,并没有特别在意。然而,沈从文情书中的内容越来越炽烈,让向来被男士们奉在神坛上的张兆和也有几分惊惧。她很少回信,即便有只言片语的回复也是婉拒的意思。于是沈从文去找她的好朋友王华莲。他此时全然不像一个老师,而像一个苦恋的小男生,向恋人的闺密寻找方法。

他急切地问王华莲,张兆和心中是否喜欢谁,她有没有经常提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如何。王华莲替闺密张兆和考虑,并不多说,只是劝沈从文在事业上多多用心,并且不要轻举妄动。这段恋情一直没有回音,令沈从文十分苦恼。他想离开上海,甚至想过去打仗,在战场上了结自己的苦闷。张兆和在日记中写道:

沈从文告诉王华莲,如果得到使他失败的消息,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这是一条积极的路,但多半是不走这条的。另一条有两条分支,一是自杀,一是,他说,说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说恐吓话,我总是得……总是出一口气的。出什么气呢?要闹得我和他同归于尽吗?那简直是小孩子的气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

说是不怕,可她还是有些担心。不久,张兆和去找校长胡适解决这段恼人的“师生恋”。

她不知道,沈从文早早地就把自己对张兆和的爱慕倾诉给胡适了,那时候,师生恋也不算什么。况且二人并无婚约,都是自由男女,自由恋爱。因而,张兆和一来到胡适家中,胡校长就猜到她是谁。

胡适想起了沈从文对自己描述的张兆和,淡淡一笑:“他崇拜密斯张倒是崇拜到了极点。”张兆和说明了来意,把一摞信件给胡适看,并愤愤地指责沈从文:

“沈老师给我写这些信可不好!”

胡适爱惜沈从文的才气,以为能得到这样一个才子的爱,应该是有福气的。他自己和小脚夫人白头偕老,却最爱给人家做媒,仿佛要替人家的自由恋爱做一回主,以弥补自己的缺憾。于是,他向张兆和提议:

“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张兆和一下子急红了脸:“不要讲!”胡适叹道:“我知道沈从文固执地爱着你。”张兆和脱口道:“我固执地不爱他!”见张兆和如此固执,胡适也无可奈何。然而,张兆和对待沈从文的态度却也并非如此片面的坚决。在那些炽烈的言辞中,她或许没有获得,却渐渐地感受到了沈从文的付出。在张兆和的心里,感动要比感情来得早。她在日记中写:“看了他这信,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我总像是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

但他这不顾一切的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离开这世界以前,在我心灵有一天知觉的时候,我总会记着,记着这世上有一个人,他为了我把生活的均衡失去,他为了我,舍弃了安定的生活而去在伤心中刻苦自己。”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信中写:“太阳下发生的事情,风或可以吹散。”他尊重了她固执的“不爱”,也选择了一条更为积极的道路。1930年,沈从文去了青岛,在此执教,这期间是他创作的高潮。不知是否是爱情让一个男人长大,因而变得更为庄重,更有担当。

起初,面对张兆和的无动于衷,沈从文也怒过,几番写信,都是讥言讽语。渐渐的,大概是时间过了,那些积郁也都慢慢散了,他还是继续给张兆和写信。这时候的他,更像一个导师,劝说张兆和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不要止步于现有的所学,要看得远一些。

或许,对于实用主义的张兆和来说,这些人生导语反而要比热烈的赞美更能让她动心。她的心也不是那么难打开,只是在此之前,一直没有人找到她的机关罢了。就像她自己所说的:

恋爱也真奇怪,活像一副机关,碰巧一下子碰上机关,你就被关在恋爱的圈笼里面,你没有碰在机关上,便走进去也会走出来的。就是单只恋爱一件事上,这世界上也不知布了几多机网,年轻的人们随时有落网之虞;不过这个落网却被人认为幸福的就是,不幸的却是进去了又走出来的人。我要寄语退出网外的人,世界上这样的网罗正多着,你拣着你欢喜的碰上去就是,终不能这样凑巧,个个都凑不上机关。

1932年夏天,张兆和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公学毕业了。沈从文一路南下,从青岛来到了苏州。他沿着长长的九如巷,慢慢地走着,有些踌躇,也有些紧张。此时,他心中开始有了些把握,兆和对他的态度不再那么明灭不定,可是,求婚真的能成功吗?

他犹豫了好久,终于敲响了张家的大门。开门的是二姐张允和,她说三妹不在家,要不进来坐会儿。于是,沈从文便没有再说下去,也没有进门,而是匆匆地离开了。他性格里的腼腆总是在关键场合令他怯场,上一次是讲课,这一次是求婚。

沈从文住在旅店的时候,张兆和忽然来访。这是张允和特意安排的,她一早就为妹妹相中了这个“癞蛤蟆 13号”,所以有意无意地撮合他们,让妹妹主动去见他。

隔了两年,终于又见到心爱的女子了。沈从文心中定是又惊喜又不知所措。他慌忙中搬出一摞书,那是他带给张兆和的礼物。

据说沈从文在南下途中遇到了巴金,巴金建议他买些书籍作为见面礼。因此,沈从文卖掉了几本书的版权,买了许多厚实的精装版名著。这行为如今看来十分的书呆子气,却也能看出他对待张兆和的用心与庄重。

张兆和欣然接受了。在这段时间里,张兆和陪他一起游玩,两人的关系也渐渐拉近。在张允和的撮合之下,两个人的感情也是突飞猛进,几乎已经默许终生了。

沈从文回到青岛,给张允和写信,让她代为向张家父亲询问对婚事的意思。谁知,张家父亲对这桩婚姻甚是开明,只说: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其实,自理之外,是因为他对沈从文早有了解。他虽然出身不好,跟张家门不当户不对,却十分有才气。

张兆和姊妹二人十分欣喜,便去给沈从文发电报。张允和发了个“允”字。一语双关,既指父亲允许了这婚事,亦是指自己的名字允和,而张兆和呢,她跟沈从文之前有了打算,已经约定好一个暗语。于是,她给沈从文发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发电报的工作人员十分不解。然而,张兆和此时已经甜到了心头。这个乡下人,自然就是沈从文。

这段爱情,他等了两年,比他当时发誓所说的“待她五年”,要少很多很多。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终于结婚,成就了文坛又一佳话。

结束了漫长的求爱马拉松,沈从文抱得美人归,而手中的那支笔却一直未曾停止书写。好像,从初相遇的时候开始,两人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近乎惯性的默契,他一直担当着倾诉者的角色,在书信中抒发自己的悲喜,写下他的所见所闻。而她,则一直是个称职的聆听者,默默地接受那些诗意的馈赠。

婚后不久,沈从文的母亲在家乡病重。他只身启程,远赴故里湘西。沈从文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顺着那悠悠的沅水,他对新婚妻子的思念也一日日泛滥:“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于是,沈从文提起笔,枕着河水中的橹声,写下两岸的风土人情。

他在给张兆和的信中写道:“我不能写文章就写信。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这么来折磨它了。”

就是在这段孤寂的行程中,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下诸多动情的书信,给文字配上了自己画的画儿。后来,这些书信被命名为《湘行书简》,录入了《从文家书》,而著名的《湘行散记》也是以此为素材而撰写的。

那时候的湘西在战乱和贫穷中挣扎,处境十分艰难。然而,沈从文这个“乡下人”从未觉得自己的家乡是落后守旧的。他说起湘西,口吻中都是自豪和眷念,但是每一提笔,他又觉得遗憾。因为此时张兆和未能同他一起看到这美景,他喃喃自语:“在这种光景下听橹歌,你说使人怎么办。听了橹歌可无法告给你,你说怎么办。三三,我的……橹歌太好了,我的人,为什么你不同我在一个船上呢?”

于是,这个年过三十的男人孩子气地写道:“梦里来赶我吧。”

此时的张兆和可没心情享受这份诗意。她正在家中做活,忙着从不多的物质中攒点儿生活。她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人。从婚姻上来说,这本是不会亏本的聪明选择。可是这个爱她的人偏偏十分的倔强。虽然张家未曾嫌弃过沈从文的出身,沈从文却也不愿意接受张家的馈赠。沈从文给他们的爱巢命名为“一槐一枣庐”,全部风景就是门前的一棵槐树和一棵枣树。听起来颇有诗意,却环顾萧然,家徒四壁。

这时沈从文要的是“骨气”,文人气加上孩子气,看上去很浪漫,却令张兆和吃了不少苦头。

昨夜雨疏风骤

围城里有个规律,好像越是热烈轰动的爱情,坍塌得越快。反而,唯独那些平淡无奇的感情,才能细水长流。

沈从文与张兆和,算不上特别轰动,却也绝不平淡。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都为人称羡,因为那些浸润在诗情画意里的文字十分让人难忘。毫无疑问,张兆和是沈从文一生的挚爱,即便只是用文字堆砌而成,她的位置也是固若金汤的。

同类推荐
  •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本书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写出了狄仁杰曲折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风雅毛泽东

    风雅毛泽东

    本书《风雅毛泽东》全书分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人文情怀、风雨人生四大部分。作者撷取若干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和细节,生动记述了一代伟人的工作、生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的领袖魅力和风采。书稿中诸多篇章为毛泽东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内涵。
  • 岳麓风云(上下)

    岳麓风云(上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岳麓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具有神奇色彩的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期间讲习绵延,弦歌不断,一直是湖南的最高学府,湘楚人才的摇篮。在有关资料所列的世界万.所大学中,其历史悠久仅次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初年,理学进入繁荣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理学家纷纷以创办或主持书院为契机进行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岳麓书院成为重要理学学派之一——湖湘学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千古传奇

    千古传奇

    本书描写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玄奘,孤身一人,九死一生,到西天(古代印度)取经的真实经历。再现了他以高深的佛理及渊博的学识倾倒了印度王国,震动了西域诸国,在印度、中亚获得了至高无上荣誉的事迹。回国后,辛苦翻经,弘佛受到了大唐朝廷的高度器重及臣民的敬仰,圆寂后在长安竟有百万民众送葬,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皇帝的葬礼,读之让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全书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既给人以历史文化的感悟,又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热门推荐
  • 落花镇

    落花镇

    那时,落花镇叫梅溪口,静静地卡在落花河的腰上,就那么一湾碧透的水,一条倚江而筑的街,却上连着桂北下接着湘南,于是,那条名叫梅溪街的街面上行走着的男男女女不是浓浓的湘音就是淡淡的粤韵,日子久了,那湘音与粤韵就融杂起来分不出什么是真正的湘音什么是真正的粤韵了。他们倒也无所谓,倚着梅溪街的铺面做着生意,从北边来的那生意大都是些日杂百货,顶有特色的就是那武冈豆腐宝庆乳鸭衡阳卤鸡了,从南边来的那生意就讲究得许多,他们经营的是江南绸缎粤西盐巴,最不济的也是桂林的药草,日子过得远比北边来的人滋润。
  • 冥叶城

    冥叶城

    冥叶有五城,天地玄黄四副城,四城之上一主城。作为云灵大陆五大顶尖势力之一,冥叶城占地辽阔,势力庞大。四座副城气势恢宏,巍峨壮阔,牢牢地矗立于云灵大陆正北方向。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大势力,却很少有人知道主城在什么地方。
  • 店里有妖气

    店里有妖气

    苟安贝一觉醒来,注册的网络商店莫名其妙开通了万界属性,从此各个大小世界的商品都可以通过他的商店互相传递。他想了想,唔,还是建立个买家群和卖家群,这样,就可以互相告知了。“什么?这个货只能我自己送?”“啊?送去凌霄殿?花果山?大雷音寺也有包裹?”“嘛,不想动,送包裹是不会送了,他们自己来拿吧……”叮!成功送件一次可得女仆一枚!蓝发黑白女仆装那种噢!“扶我起来!”
  • 路过风景路过你

    路过风景路过你

    每一个男生在最美的青春岁.都会遇到一个让自己心跳加速的女生,就像蔡远远遇见鹿雪禾,就像江重深遇见林栖。只是他们喜欢的女生,笑容里却伴随着阴影,心里藏着他们不知道的秘密。两个经典长篇故事《那么近,这么远》和《至无尽光年》(原名《睡莲少年》)超值阅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待冰霜消融之际回来可好

    待冰霜消融之际回来可好

    “以吾之魂,只与你换一个唯诺的安好。”——千唯安“我说过我要护你周全,这是诺,不可违抗的诺。”——千唯诺“待冰雪消融之时,回来可好?”——封殇璃“我所做的你都看不见。”——夜吟“哼!童话果然都是骗小孩子的,哇!那位帅气的王子殿下等等我呀。”——(小唯安)“梦醒了,我也该醒了,是吧?我的王子殿下。”……被寒冰包裹着的心脏也被寒意渐渐所填满了,心跳的声音被我弄丢了,身躯最后的温度渐渐被剥夺,温热的鲜血落在纯洁的冰上,滴答滴答,嘻,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这是我送给你最后的乐曲哦,对了,那哀伤的舞能为了我最后跳一次吗?诺,答应我,活下去,为了你,倾尽所有。(欢迎加入乐阳,q群聊号码:833963617)
  • 苍穹飞舞者

    苍穹飞舞者

    十分老套的套路,又是异世界。故事从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开始,只因可能威胁到王位而被王兄追杀的奈杰尔,何去何从……
  • 快穿之女配让让路

    快穿之女配让让路

    几朝穿越,竟然遇到各种女配,敢跟我抢男人,看我如何整治这些臭鱼烂虾们!
  • 我有相思冠山河

    我有相思冠山河

    “夜池溟,按照这后宫的规矩,就算你再厌恶我,也要陪在我身边!”接踵而来的窒息好似要了她的命。在夜池溟的眼里,她永远是害死他青梅竹马的罪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斧定天下

    斧定天下

    这是一把劈天盖地的神斧,这是一把杀退一切力量的神斧,无论是谁,只要谁拥有了这把神斧,就可以称霸整个天下。少年陈来本是天合村一个普通村民的孩子,从小由于体弱多病不能修炼任何功法,别人的嘲笑和鄙视并没有让他堕落,他变的只会更加坚强,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陈来遇到了一位老者,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陈来如何练成混天玄功成为一代神王,如何找到战神斧击败魔派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