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800000022

第22章 李香兰:齿轮中的夜莺(1)

她生在最黑暗的年代,却用双眼来把黑暗照亮。她生在最令人窒息的时代,可她却竭力发声,唱出一首首流芳百世的歌。穿过那些最深沉的夜色,她是歌声婉转的夜莺鸟,亦是暗香盈动的夜来香。

关联人物:川岛芳子、山家亨、周璇等等。

日本女孩山口淑子

1920年,在辽宁沈阳附近一个叫作北烟台的小地方,李香兰出生了。父亲山口文雄为她取名叫山口淑子,之后,李际春收她做义女的时候,她又有了个中国人的名字李香兰。

当然,那时候没有人会料想到,李香兰这个名字今后会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被万人敬仰,成为音乐史上一个醒目的标记,却又在一瞬间被推向政治的风口浪尖,险些叫她丧命。

山口淑子的祖父是日本汉学家,因着这份家学渊源,父亲山口文雄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不仅勤学汉语,还来到中国工作定居。

山口淑子虽然是在中国长大的,可是在搬到奉天(沈阳)之前,她的成长环境却是一个封闭的日本人世界。她在学校读书,接受日式的教育,虽然父母没有要求她像一个日本女孩那样学插花、茶道,可她的性格中依旧是纯正的日本人的教养。与那些日本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她需要学习汉语,而且她学得很好,甚至可以说是痴迷。

山口淑子的记忆始于抚顺,她在那儿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她父亲当时在抚顺煤矿工作,又在“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挂职做顾问,给“满铁”研修所的人们教授汉语。那时候东北还没有伪满洲国,而满铁就是日本在东北的“殖民公社”,日本人借助它以公司为名,行殖民之实。

抚顺是座煤矿城市,一般人提起它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大片大片裸露的煤矿。不过,在淑子眼中这里却是宁谧安乐的故乡,有棋盘一样的道路和高大的白杨树。她的童年是被保护起来的,因而并不理解当时中日所处的境地,甚至连“九一八”事变,她也闻所未闻。然而,如她所说,站在中日的夹缝之间,她从那时候起就背负起了“时代的重负”。

淑子第一次开始注意到中国人,并且意识到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不同,是在她十二岁那年。有一天,她忽然看到楼下的广场中,人群嘈杂,朝同一个方向涌去,还有便衣和宪兵在忙碌地走动。被围观的是一个中国人,他眼睛被蒙住,双手被捆在背后,宪兵提着绳子将他捆在大树上,还对他大吼大叫。那人的眼布被摘下之后,十二岁的山口淑子一直觉得那人在瞪着自己,那种眼神是她从未感受过的,像是无数根针刺进她的身体中,令她无处遁形。宪兵拿着枪托砸向他的脑袋,那人顿时冒出鲜血,山口淑子吓得闭上了眼睛。当她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那些人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片被鲜血浸红的土地。

很久之后她才知道,这件事应当与平顶山惨案有关。“九一八”事变后,很多东北民众自发组织抗日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抚顺有三千多名抗日民众被残酷地杀害。

多年后,当淑子把自己一生的遭遇重新串联起来,再次回想起这个事件的时候,她不无哀痛地写道:“把我五十五年前在抚顺目击的事件,参照历史重新考虑,我痛感到自己的命运正处在‘时代’与‘场所’的焦点上,也就是说‘个人’与‘历史’结下了姻缘。”

淑子十三岁那一年,父亲被怀疑“通敌”,因此丢了在抚顺的饭碗,带着一家人去了奉天,当时的奉天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的第四大城市,处处都是红砖瓦的俄式建筑,异域风情十足。穿梭于街头的不仅有中日俄三个国家的人,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是个国际化的城市。作为小地方来的少女,山口淑子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在这里,她有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其中情意最深的是一个名叫柳芭的俄国女孩,她在淑子人生中出场不多,却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几次改写了淑子的命运。

淑子是在从抚顺到奉天的火车上认识柳芭的,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有着俄罗斯少女独有的姣好容颜。更难得的是,她是个很聪明的女孩,会说好几门语言,因此能用流畅的日语与淑子交谈。搬到奉天之后,淑子便常常去柳芭家的点心店,喝着暖乎乎的俄式茶饮,就上一块俄罗斯肉饼,那是淑子少女时期贴心的温暖。

淑子一家去奉天之后,借住在当时奉天银行总裁李际春的别邸里。李际春曾是亲日派军阀领袖,山口文雄在北京读书时候的同学,两人是拜把子的交情。因此,他认山口文雄的长女淑子为义女,并改名为李香兰。

她跟着李际春的第二夫人学习北京话,长进很大。其实早在抚顺的时候,淑子就常常去父亲的汉语讲座学习。在奉天,她的生活环境也渐渐丰富起来,有很多场合可以与中国人打交道,说汉语。很快,她就拿下了当时的二级翻译证。

对于当时在东北的日本人来说,语言就是与中国人打交道的通行证,有公司甚至以汉语等级来评定薪酬标准,因此日本人学汉语的劲头很大。眼看着女儿的汉语越来越精进,山口文雄对她的期盼也越来越高,他为女儿筹划好了前程,希望她能借助语言优势,成为政治家,并且为她打算好了,去北京读书,并给他在北京的另一个把兄弟潘毓桂做见习秘书。

然而,向来身体孱弱的淑子却在此时因为肺浸润被迫休学半年,北京之行不得不往后推迟了。如果没有这次病灾和半年的休学经历,淑子可能真的会成为一名政治家,或是庸碌一生,但她的身份至少是无比清晰的一个纯正的日本人。

可是,就在这半年里,她从一个普通的女学生,摇身一变成为歌坛新星,从日本人山口淑子成为中国人李香兰。这一年,她才十四岁。

淑子从小就学习各种西洋乐器和三弦琴,却并未在唱歌这方面有过多少出色表现。而且,她起初学习唱歌也是为了尽快恢复身体。肺浸润治愈之后,医生建议她通过锻炼呼吸器官来养生。柳芭听闻此事之后,便建议她去学习古典歌剧,并为她介绍了一个著名的歌剧演员做老师,即女高音包特莱索夫夫人。

包特莱索夫夫人对淑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考试,可是淑子表现得很差,夫人不耐烦地打发完她,便领着柳芭去另一个房间谈话了。被冷落在一旁的淑子基本上不指望合格了,可当夫人出来的时候,却告诉她下周可以来上课了。

在休学的半年中,淑子每天都准时去练习室学习,她的表现也越来越令包特莱索夫夫人满意了。她跟着夫人学会了西洋唱法,渐渐摆脱门外汉的身份,掌握了很多受用终身的技巧,还在唱歌的过程中学了些德语和英语。直到有一日,包特莱索夫夫人忽然邀请她去为自己一年一度的独奏会助演,她才知道自己真正地成功了。

包特莱索夫夫人考虑到她的日本人身份,便让她在音乐会上穿和服,并演唱了一首日本歌曲《荒城之月》,这首歌也因为这个特殊的经历成为她今后每次演出必唱的曲目,国歌一般肃穆庄重。

十几年以后,淑子才明白过来,原来包特莱索夫夫人本来并不愿意收她这个毫无天赋的弟子,可柳芭一直死乞白赖地纠缠她,她只得碍于交情勉为其难地收了这个徒弟。在学习音乐的这段时间里,柳芭每天都陪她一同前去练习室,在一旁安静地观看,成为她成长路上的见证者。

夜莺初啼

淑子唱歌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尽快地恢复身体。虽然唱歌也让她感受到快乐,可是她却始终不愿意选择做歌星这条路。她在自传中反复地提起“不想做歌星”,或许是因为歌星这个身份日后给她带来太多的负担和灾难,也或许,她本身就只愿静默地活着,远离那些说不清的是是非非。

然而,自从她当众演唱了那曲《荒城之月》,她的命运就开始被推向另一条轨道。

淑子参加音乐会后不久,她照常去练习室上课,却碰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叫东敬三,是奉天广播台的工作人员。他们在音乐会中看到了淑子的表现,极为赏识,她是日本人,又会说标准的北京话,是他们推行“日满亲善”的绝佳代言人。他此行前来,就是为了邀请淑子给“‘满洲’新歌曲”节目录制歌曲。

时值 1933年,奉天已是伪满洲国的天下,奉天广播台与伪满洲国同时成立,是日军推行殖民统治的工具。对于这些,十三岁的淑子自然不懂,可是周围的朋友和老师包特莱索夫夫人都劝她接受这份工作。东敬三事后又登门拜访,追问她父母的意见。母亲认为这是“为国效力”的行为,因此十分赞成。

从此,伪满洲国的天空中开始回荡着一个优美的女声,她名字叫李香兰,唱字正腔圆的中文歌曲,哀切婉转,有“靡靡之音”,也有《渔光曲》这样的歌声,很快就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那时候的李香兰,只是凭兴趣和直觉唱歌,并不追究其中意蕴。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未经世事,又怎能体悟那些情感深切的歌词呢?

不过,作为一个不露脸的歌手,她最常用的身份还是女学生。不久之后,她就只身前往北京去读书深造。而唱歌,只是她假期生活的一部分。她只靠假期时间来录一些歌曲,供广播台反复播放。

她去北京之后,住在北京政要潘毓桂家中。离开了日本人的领地,淑子才发现原来满洲国以外的世界是那么的不一样。那时候,北京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高涨,处处都是排日抗日的气氛。淑子想要在北京安全生存下来,就必须渐渐淡化自己日本人的身份,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从她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时起,她就换上了中国人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跟中国人一样。也是从此时起,她开始不自觉地在两种身份之间转变,原本自保的行为,却渐渐地让她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淑子在北京求学期间,更名潘淑华,随义父潘毓桂的姓氏,又取了本名的“淑”字,而“华”自然是“中华”之意。

潘毓桂也是亲日派政客。在潘毓桂家中,淑子受到的待遇与潘家两个女儿是一模一样的,家中人对她也十分亲切。她在北京的时候,每天早晨在鸽哨声中苏醒,洗漱完毕后,与潘家两姐妹一同并辔练马。她们骑着马穿过朝雾弥漫的胡同,两侧长着槐树的大街,在西城区内疾驰。之后到北海公园吃一点早点。

很多年以后,淑子依然用极其细致的语言来描写,那种惬意和潇洒想必是她少女时期最难忘的回忆之一。

可是,一旦到了学校,她便开始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如临大敌。淑子就读于翊教女子中学,虽说是女校,可反日情绪一点儿也不弱于其他地方。最初,淑子来到北京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同学每个都会说极其悦耳的北京话,而自己本引以为傲的“二级翻译”水平显得那么僵硬。于是,她开始变得胆怯,别人不问话,她就绝不开口。

让她更加沉默的是,同学们常常组织一些小型政治活动和集会,宣传反抗日本的言论。每到此时,淑子都只能垂下头,默不作声。此时的她虽然未能清楚地明白战争是什么,可她也绝对不能用言语中伤自己的祖国。

有一次,淑子应同学之邀,去参加野餐会。众人和往常一样,到一起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讨论如果日本人打来了怎么办。大家一个个发表己见,表决心。轮到淑子的时候,她再也躲不过去了。面对同学们期待的眼光,她支支吾吾地说:“我……我会站在北京的城墙上。”

因为这样,不管是日本人的枪弹还是中国人的枪弹,都会将她击倒。她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这才是我最好的出路。

那段时间,她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困惑,她认为自己是日本人,可中国却是那么的亲近。她不懂两国为何交战,可这一切又远远不是她所能左右的。无助感和困惑感让她变得更加迷茫。那时候,她常常一个人跑到太庙里大哭,以宣泄自己悲伤的情感。

她在家的时候,担任潘毓桂的见习秘书。为客人端端茶,带他们穿过幽深的大宅子,走到潘毓桂的会客室。虽然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距离政治家还很远,她还是一直认真地做着,并且努力做到最好。因为父亲一直以来灌输的价值观,淑子这时候的梦想是“政治家的秘书官、翻译官或者新闻记者”,可是她连政治是什么都不弄清楚。

有一天,潘夫人忽然对她说:“以后见人的时候,不要咧着嘴笑,那样看起来很谄媚。”

淑子忽然觉得很迷茫,在她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微笑一直是必修课。日本人认为“男子汉的胆量,女人的笑容”都是最珍贵的东西。她还未弄清楚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潘夫人又说:“你以后不要对人鞠那么大的躬,显得很下贱。”

或许,微笑和鞠躬就是淑子最初体会到的文化差异,外貌可以掩饰,服装可以更换,可是这些植根于血液中的价值观却很难扭转。当淑子好不容易习惯了中国人的礼仪,回到家中的时候,她母亲却责备她:“去了大城市之后,就变得越来越高傲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京的反日情绪日渐高涨。山口文雄担心女儿的安危,便三番两次托人来北京劝说她回家。可淑子却始终不愿意回去。其实,这时候的淑子已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她不仅深谙中国的文化习俗,还打心眼里厌恶大多数日本人的种族优越感。

在北京求学的这几年,淑子的生活看似平静,其实暗涌不断。那些来自中日两方无形的压力,压迫得她几乎窒息过去。而此时,她正处在叛逆期,亟待爆发。就在她内心开始叛逆、渴望改变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这个人就是川岛芳子。有趣的是,肃亲王的十四格格川岛芳子是被日本化的中国人,而淑子则是个由日本人一手打造的中国人。这两人的相遇,真是令人不胜唏嘘。这时候,淑子才十几岁,还不谙世事,而川岛芳子已经快三十了,曾经令她自豪的身份权力通通都开始离她远去,这个曾经被日本人称作“东洋贞德”的女人早已经开始走向末路。

淑子在天津过暑假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川岛芳子的招待会。川岛芳子出现在淑子眼中的时候,穿着男式长袍,梳分头,目光狡黠,从这位神秘女性的身上,淑子看到了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妖艳。

在招待会上,有人把淑子引荐给川岛芳子。川岛芳子看到这个美丽的少女十分欢喜,得知她是日本人后更加觉得与她很有缘分:“你的名字山口淑子和我的读音一样呢。”(在日语中“山口淑子”与“川岛芳子”的读音一致。)之后,川岛芳子亲密地与淑子交谈,让她叫自己“哥哥”。从此以后,淑子便成了川岛芳子家的座上宾。川岛芳子常常以各种理由邀请淑子去她家中做客,有时候是来了某个伶人琴师,有时候或许是某位“大英雄”。

起初,淑子很喜欢这样的日子。从密不透气的学生生活中暂时解放,享受到了自由的呼吸,那是一种醉生梦死的快感。川岛芳子每天下午起床,然后开始吃早饭,召集一些女性朋友来家中玩乐,或是开着汽车在城中四处转悠,几天几夜不回家,放纵到极致。这是淑子从未接触过的生活。

同类推荐
  • 彷徨歧路:晚清名士李慈铭

    彷徨歧路:晚清名士李慈铭

    晚清名士李慈铭,在当时身名显赫,死后却渐不彰。处身于时代大变局中的古代知识分子,其人生选择的得失颇可值研究借鉴。本书围绕李慈铭的生平、学术思想、学术贡献、诗文创作等方面,着重论述了李氏在诸方面的重要成就,也解剖了他在选择中的困局,并辟专章讨论了19世纪中期的乡村文学生活。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这本传记叙述、剖析了一个三十年代中国土生土长的青年,如何踏上世界艺术之峰的平凡而不凡的历程。
  • 毛泽东最后十年

    毛泽东最后十年

    《毛泽东最后十年》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地反映了“文革”十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尼克松到达中国仅4个小时就受到了毛主席的会见,会见地点、礼节如何安排;如何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化解田中角荣一行心中的忐忑,并在中日建交谈判中争取主动,在《毛泽东最后十年》中,作者都加以详细描述。
热门推荐
  • 拐个王爷来种田

    拐个王爷来种田

    被暗器所伤,失去意识。醒来后自己在苏大勇家,浑身伤痕,赵氏还在毒打自己,女主躲避后用暗器打伤赵氏,得以逃脱。女主突然穿越,一时难以适应,得知苏香被苏大勇一家凌虐致死,女主决定要反击。在苏倩儿来找自己麻烦时,女主用自己的手段毁了苏倩儿的脸,赵氏来寻仇,被女主反击。女主突然变强,让苏家忌惮不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娓娓道来的是作者与一头毛驴(小银)齿唇相依的真挚的情感。小银是作者的兄弟,朋友,或者孩子,他们亲密无间。在作者眼里,毛茸茸的小银玲珑而温顺,外表是那样的柔软,软的就像一腔纯净的棉絮,没有一根骨头,唯有一双宝石般发亮的眼珠,坚硬得像两颗精美明净的黑水晶……
  • 龙凤降曦玥在心

    龙凤降曦玥在心

    妖龙神凤降世,卜星阁第十六代阁主,同时选中了两个女婴,一个眼中似星海,盈盈秋水,却深不见底,另一个生来狐狸眼,魅惑无比,却清澈明朗。一曦一玥,神凤祥瑞,妖龙祸世。世间真的还会就这么安定下去吗?妖或神,曦或玥,不在星,而在心......
  • 霍格沃茨的女巫

    霍格沃茨的女巫

    ?一位有着媚娃血统的少女进入霍格沃茨学院。一颗水珠的融入,却让命运的长河掀起了波澜。前后两代黑魔王究竟谁棋高一筹?巫师们会继续与世隔绝,还是将文明播撒到无尽星空?书友群:135968400
  • 审判萨达姆

    审判萨达姆

    《审判萨达姆》完整呈现萨达姆对24年执政生涯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之“自述”,深度解析霸权主义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石油、宗派、权力、伊斯兰国,大国博弈为什么选择中东?作者对萨达姆其人其事的分析和透析,可有助对中东问题和军事感兴趣的读者对14年前美国小布什总统发动的旨在推翻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战争“得与失”进行有价值的分析研究;从而明白奥巴马总统为什么不直接派军队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真正原因;再看今天特朗普时代对待叙利亚以及整个中东地区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叶知秋”,伊拉克战争改变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中东和亚太地区的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也十分有趣的问题。
  • 重回八零风光正好

    重回八零风光正好

    新书《末日食欲》,有兴趣的可以来砸收藏,砸推荐,谢谢。自愿替人受了十年牢狱之灾,出来后,有钱有势的军婚老公死了,渣男成了闺蜜的老公,老父老母为她入/狱悲痛欲绝,老父心脏病发作死了,老母亲受不了刺激疯了。再次醒来,她发誓,一定要让背后这些耍小聪明的人,遭受到应有的报应!
  • 你一定爱读的地球未解之谜

    你一定爱读的地球未解之谜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个非常有趣而又非常神秘的世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领略大千世界无限奥妙的机会,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空间……这里有世界上最恐怖的魔鬼区域和死亡之地,有上最惊人的巧合和无法解释的宇宙魔力。这里也容纳了地球最美丽的风光,俘虏了所有人的眼睛,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这一切?
  • 我的世界一起源

    我的世界一起源

    你孤独吗?这是我玩Minecraft时候问过自己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我为Minecraft编写了一个背景故事,我不只是希望让史蒂夫可以有一个过去和未来,也是希望在这个故事里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孤独吗?
  • 复仇之美人无心

    复仇之美人无心

    他,邪魅多变。月夜初遇,一句等我,让她失了心。她却在等不到他的日子,恋上了另一个他!他,清雅如竹。朝夕相处,一句我等,赢回了她的心。却在旧爱到来时,舍弃了她,挖了她的心!…寒风刺骨,雪花万里。全家惨死,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她绝望的扑入一个清雅的怀抱祈求温暖。不料,被他毫不留情的推开。他说:子袊病了,需要你的心救她。她痛得连呼吸都不敢用力。颤着声问:你拿我的心救她?那我呢?他不语。她大笑。一身血染成的红衣,被狂风吹得哗哗作响。立在崖边,她的声音飘渺的像不属于这个世界。“好…好,你要拿我的心救她?好,我成全你…”火热又鲜红的心掉进他怀里的一刹那,他看见,她头也不回的跳下万丈悬崖……柳暗花明之下。以桃花妖为药引,以人血为食。她寄居在没有心脏的肉身里,成了非人非鬼,非妖非魔的活死人。这一次,她重生归来,只为复仇而活。再见面。初见之人成了皇长孙殿下,身份尊贵。而她这个活死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凤公主。他已有了未婚妻子。却说:我的娘子,重来只是你!她笑:我现在是你的皇姑姑!他说:我不管。上穷碧落,不负不弃!她说:这是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那曾取她心之人,如今官居高位,清朗依旧。他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她笑:你马上就要成亲了!他说:这不重要。她大笑,广袖长舞,美如梦幻。说:好,我答应。…没有电闪鸣,没有狂风暴雨。这样的哗啦啦的雨夜,总归过于单调。于是,她把初夜给了第一个爱上的人。却嫁给了挖心之人。
  • 盗天之石

    盗天之石

    有一群人妄求主宰自己的命运,与苍生争,与天地斗。其后来者源源不绝,痴狂之心代代不息。谁知有不知悔改者,居然学得修炼之术,其自称为修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