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2100000026

第26章 精神分析五讲(3)

下一步我们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如这些力量是什么?在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癔症的致病机制中的压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在宣泄法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病因性情景,对此进行比较性研究就有可能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所有这些经验都与一种愿望冲动的出现有关,这种愿望冲动与患者的其他愿望形成鲜明的对照,并被证明与其人格中的伦理标准和审美标准格格不入。它们发生过短暂的冲突,这种内在冲突的结果是,把这种不可调和的愿望输入到意识中的念头成了压抑的牺牲品,并把与此相关的记忆一起排除在意识之外,且从此被遗忘了。因此,与患者的自我不相容的愿望是压抑的动机;患者的伦理标准和其他标准是压抑的力量。接受这种不相容的愿望冲动或者延长这种冲动都会产生严重的不快,这种不快可以通过压抑的方式加以避免。因此,可以把压抑看成是保护心理人格的手段之一。

我不想举出很多的例子,只引用一个我本人诊治的病例,从中可以充分地证明压抑的决定性因素及其长处。针对当前的情况,我还要缩简其病史并省略一些重要的背景材料。我的病人是一个女孩,在她参与了护理之后,失去了敬爱的父亲——这与布洛伊尔的病人的情况很类似。在此后不久,她的姐姐结婚了,她的新姐夫唤起了她心中一种特殊的同情感,这种情感很容易在家庭亲情的幌子下被掩盖起来。又过了不久,她的姐姐生病去世了,当时病人和她的母亲都不在场。当她们被匆匆召来的时候,并不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这位姑娘赶到她死去的姐姐床前,有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瞬间闪过,大概可以用文字表达成:“现在他自由了,可以娶我了。”我们可以断定,这个念头把她自己不曾意识到的对其姐夫的深深的爱恋在其意识中暴露出来;但随后就被压抑了,这是因为出于感情上的反抗。这位姑娘出现了严重的癔症症状,当她接受我的治疗时,表现出完全忘记了在她姐姐床前的那一幕,以及曾在她脑海中出现的那种可憎的自私的冲动。在治疗过程中,她又都回忆起来了,并伴随着极其强烈的情感重现了那一致病的情景。治疗的结果是,她又恢复了健康。

也许我们可以从当前的实际情景中举一个粗略的比喻,来就压抑及其与抵抗的必然联系向你们提供一幅更加生动的图画。我们假设,在这个讲堂里,在这些听众中间,他们的安静和专心令我不胜感激;但是却有一个人在制造混乱,他的无礼笑声、叽叽喳喳的说话声、用脚在地上蹭来蹭去的声音干扰了我对所讲问题的注意,我不得不声明我无法继续讲演了。这时,你们当中有三四个身强力壮的人站起来,经过一场短暂的争斗,把这个扰乱者赶到了门外。于是他就被“压抑”了,我也能够继续自己的讲演了。为了防止干扰再次发生,为了防止被推出讲堂的人再次冲进来,那几位用行动实现我的意愿的先生用他们的椅子顶住了门,因而他们就在完成“压抑”之后又建立起了“抵抗”。现在如果你把门里和门外两个场所释译成精神分析术语“意识”和“潜意识”,在你的面前就呈现出一幅关于压抑过程的恰到好处的图景。

你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的观点与让内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我们并不认为精神分裂是由心理器官某一部分缺乏综合能力所造成的。我们从动力学角度来解释,即依据对立的心理力量的冲突来解决,把它看成是两个对抗的心理集合体积极斗争的结果,但是我们的观点又会引发大量的新问题。心理冲突的情境当然是相当普遍的;那种自我努力回避痛苦回忆而没有造成精神分裂结果的现象也是相当常见的。我们必定会认为,如果这种冲突最终导致了分裂,那么一定会有更深一层的决定因素存在。而且我也愿意向你们承认,压抑的假设并不是使我们面临着一种心理学理论的终结,而是面临着它的开端,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探索,要获得全面的知识还必须等待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试图用压抑的观点来解释布洛伊尔病人的病例是不可取的。那一病史与这一目标是不适合的,因为它的发现都是靠催眠作用的帮助达到的。只有你排除了催眠的影响,你才能看到“抵抗”和“压抑”,才能对真正的致病事件的历程形成正确的看法。催眠掩盖了抵抗,并使得心灵的某一领域敞开,让人接近;但是,与此形成对立,催眠又在这一领域边界处,用抵抗筑起了一堵墙,使得墙后面的一切都变得难以接近。

我们从布洛伊尔的探索中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他所证明的,在症状与病因性经验或心理创伤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但我们现在一定不要忘了用压抑理论的观点来看待这些发现。一眼看上去,找到一条从压抑通向症状形成的道路确实好像是不可能的。我不想对此做复杂的理论阐述,倒愿意回到刚才用来解释压抑的那个比喻上去。你们不妨这样想,把捣乱者清除出去和在门口设置岗哨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结束。也许那个被赶出去的人变得怒气冲天、不计后果,想给我们找更大的麻烦。确实,他已经不在我们中间了,我们已经摆脱了他的存在,摆脱了他的无礼笑声和无聊评论。但是在某一方面来说,压抑并不成功。因为现在他在门外肆无忌惮起来,大喊大叫,用拳头砰砰地砸门,比刚才的无礼行为更严重地干扰了我的演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尊敬的校长斯坦利·霍尔博士愿意充当调解者与和事佬的话,我们一定会感到高兴。霍尔博士会去与门外那个不守规矩的人谈一谈,然后回来要我们无论如何还是应重新接纳那个人,他亲自担保那个人会表现好些。鉴于霍尔博士的威望,我们决定解除压抑,并再次获得了和平安宁。对于描述心理医生在用精神分析法治疗神经症时所承担的任务来说,这个比喻提供了一幅不错的图景。

说得更直接些,对癔症患者和其他神经症的研究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未能成功地压抑那些不被容许的愿望所依附的观念。的确,他们已把它逐出了,意识和记忆之外,并且明显地使自己免除了大量的痛苦。但是这种被压抑的愿望冲动继续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它们正在窥视着被激活的机会,一有机会,那些被压抑的观念就会以一种经过伪装、难以辨认的替代形式成功地进入意识之中,而原来认为可以通过压抑免除的不愉快情绪现在又与这些替代物联系在一起。被压抑的观念的替代物——症状——能够防止来自于防御性自我的进一步攻击。取代过去的短暂冲突,现在出现了一种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自行消亡的病症。以症状中歪曲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和线索,我们就能从中找到与最初被压抑的那些观念相类似的残迹。替代物发挥作用的途径可以从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中寻到踪迹。为了达到治愈的效果,必须使症状沿着同样的途径回溯,使其重新变成那个被压抑的观念。如果被压抑的观念再次被带回到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中——这一过程以克服大量的抵抗为前提——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病人竭力想避免的那种心理冲突会有一个较理想的结果,这会获得比压抑更好的结果。有很多这样适当的治疗方法,它们可以使心理冲突和神经症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而且在一些特定的病例中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我们使患者的人格相信拒绝接受致病的愿望是不对的,而且有可能引导他们全部或部分地接受这种愿望;或者也可能把这个愿望本身引向一个更高的、不会招致反对的目标(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升华”);或者把对愿望的拒绝看作是正当的,但是那种自动的,因而也是无效的压抑机制,将在最高级心理功能的帮助下,被一种谴责判断所取代——这样就实现了对愿望的有意识的控制。

如果在现在被称之为“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上,我没能为你们做出清晰易懂的表述,请大家千万要原谅我。困难不只在于这一课题的新颖性。那些不可调和的愿望,尽管受到压抑,依然成功地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它们有什么样性质?当压抑失败、替代或症状形成之前,必定会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那种主观的、构造上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我都将在以后做进一步的阐述。

第3讲

女士们,先生们:

不说错话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当一个人必须说得简明扼要的时候。因此,今天我不得不纠正我在上一次演讲中说的一句错话。当时我说,在放弃了催眠术之后,我仍然坚持让我的病人把一切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有关的东西都告诉我,并且使他们相信,其实他们知道每一件表面上看起来被遗忘的事,在他们脑海中出现的观念都确凿无疑地包含着我们正在寻找的内容。我接着告诉你们说,进入我病人头脑中的第一个观念确实产生了预期的效果,被证明是记忆中被遗忘部分的延续。但通常并非如此,我只是为了简捷起见才说得这么简单。实际上,只是在最初的几次,在我简单的坚持追问下,我想要的那些被遗忘的事得以揭示出来。当更深入应用这一方法时,不断涌现出来的观念不再是我想要的,因为它们不合适,连患者本人也觉得不对劲儿而摒弃了它们。在这一点上,坚持追问并不能给我更大的帮助,于是我发现自己又一次后悔放弃催眠术了。

在不知所措之际,我固守着一个偏见。这种偏见的科学合理性几年后被我的朋友荣格及其在苏黎世的弟子们所证实了。我不得不说,有些时候抱有偏见是极其有用的。我很重视心理过程是被严格决定的这种观点,我觉得很难相信患者在注意力高度紧张时产生的观念具有随意性,而且与我们正在寻找的那个观念毫无关系。两个观念并不同一的事实从事件的假定心理状态中可以得到满意的解释。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身上,总有两种力量在相互对抗:一方面,他的有意识努力把遗忘在潜意识中的观念带人意识中;另一方面,我们已知的那种“抵抗”正在竭力地阻止被压抑的观念或其衍生物进入意识。如果这种抵抗的力量很小或干脆就没有,被遗忘的观念就可以不受歪曲地进入意识。因此,如果抵抗这种观念进入意识的阻力越大,其歪曲程度就越大,这种假设是有说服力的。因此这种观念就像一种症状一样在患者脑海中出现了,它替代了我们正在寻找的那种观念,它是被压抑的观念的替代物:新鲜、造作、稍纵即逝,并且在由于抵抗的影响所造成的歪曲程度上也是与被压抑的观念极不相似的。但是,由于它的性质就像一个症状,所以必然与我们所寻找的那个观念很相似。而且,如果抵抗不是太强大的话,我们应该能够从前者中猜到后者。在患者头脑中出现的观念必定具有成为被压抑因素的某种隐喻(allusion)的性质,就像用间接的语言对其做出表述一样。

在正常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知道好多这样的例子,其中那些与我们假设相类似的情形都产生了相似的效果。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诙谐。精神分析的技术问题迫使我去研究开玩笑的技巧。我可以给你们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巧得很,这是一个英语的笑话。

这是一段轶闻。有两位不很检点的商人在一连做了几笔风险很大的生意之后,成功地发了大财,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想挤入上流社会。有一个办法令他们非常动心,使他们觉得有了成功的希望,那就是请城里最有名望、收费最高的画家为他们绘制头像,而这位画家的画是非常出名的。两幅昂贵的油画在一个大型晚会上首次露面了。两位主人亲自把本城最有影响的鉴赏家、艺术评论家领到并排挂着两幅画像的墙前。这位鉴赏家兼评论家对这两幅画仔细地研究了好长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好像漏看了什么东西似的,用手指着两幅画之间的空档轻声问道:“可是耶稣基督在哪儿呢?”我看得出你们都觉得这个笑话很有趣。现在让我们接着分析一下。很明显,鉴赏家的意思是说:“你们是一对无赖,就像耶稣基督受刑时,在他一左一右被钉上十字架的那两个盗贼一样。”但是他没有那么说。相反,他却说了一句乍听起来很奇怪不合时宜而又毫不相干的话。但是,我们稍后一想,就意识到这是他心中鄙视的一种隐喻,而且是一种绝妙的替代。我们不能指望从诙谐中找到患者头脑中出现的观念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但是我们必须重视诙谐的动机与这种观念中动机的一致性。为什么这位批评家没有对这两个无赖直截了当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呢?因为他的心中还有一种“反动机”(counter—motives)在抑制着他想把这些话当面说出来的欲望。耻笑招待你的主人,而且他们随时都可以召来一批挥舞拳头的打手,这自然是很冒险的事。很容易就会遇到和我上次讲演中用来解释压抑的那个捣乱者一样的下场。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批评家没有直接表达他心中的想法,而是以“伴以省略的隐喻”的方式来表达的原因。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的患者创造出一个或多或少被歪曲的替代物,来取代我们正在寻找的那个被遗忘的观念。

女士们,先生们,像苏黎世学派(布洛伊勒、荣格等)那样,把充满情感的一组相互依赖的观念性因素描述成“情结”,的确很方便。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如果我们从患者所能回忆起来的最后一件事入手,来寻找那个被压抑的情结,只要患者能为我们提供足够多的自由联想的材料,我们就完全有希望发现那个情结。相应地,我们允许患者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并坚信我们的假设,即只有那些与我们寻找的情结有着间接依存关系的观念才有可能进入患者的头脑。如果这种发现被压抑观念的方法并不令你们信服,我至少可以向你们保证,这是唯一可实践的方法。

同类推荐
  • 意念力:疗愈自我的心理暗示法则

    意念力:疗愈自我的心理暗示法则

    为什么学骑自行车的人看见前方障碍物,越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撞上,结果反而偏偏撞上了?为什么一个抢劫案被媒体报道后,类似的案件竟然不断出现?为什么一个病人连续三天依靠吗啡来控制疼痛,最后用生理盐水悄悄替换吗啡,病人却如前三天一样浑然不觉?结论非常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当我们不自觉地操纵它时,往往会受到伤害。如此一来我们不但可以自助,还可以帮助他人。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觉知和改变的书,它将教会我们——拥有美丽的容颜、窈窕的身材、光滑的肌肤……只要你敢想象,那么它就有可能发生。就算那些心脏有问题的人,也可以通过不断暗示使自己愉悦起来,从而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令人不愉快逐渐减少。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课堂03)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课堂03)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关于异类人生、奇特心理、疯狂大脑与神秘历史的关系,你了解多少?罗伯特·卡普兰是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法庭辩护医师,他以名声显赫或恶名昭彰的历史人物为对象,探索这些“非正常人物”的大脑结构如何对其心理疾病产生决定性影响,最终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甚至人类历史的轨迹。从达·芬奇到梵高、弗里达,从开膛手杰克到国际间谍、希特勒,从超级作家到亿万富豪、超级骗子……罗伯特·卡普兰对这些机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对历史造成极端影响的人物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大脑。而且,“变态”的大脑造就了“变态”的心理,进而导致了常人所无法预知的人生走向。罗伯特·卡普兰写就的《异类之脑》这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异类个体”的传奇,又是一本关于“异类大脑”的总结,更是一本关于“异类心理”的探秘。通过罗伯特·卡普兰的缜密梳理,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脑科学新知,发现大脑状态与人类思想、行为的息息相关,见证大脑左右人类历史的神奇力量。
  •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也许,您读过催眠术的著作;也许,你看过催眠师的表演。可您了解催眠施术治疗身心疾病的真实场景吗?本书以15个鲜活的催眠案例为主体,详尽介绍催眠师如何把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如何使他们与潜意识对话,调整身心状态,并与心理痼疾作抗争。本书更有催眠师的心得体会若干,正所谓“甘苦寸心知”。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对于人生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完善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本书以优美流畅的文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一则则富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感悟人生,汲取心理学的营养,重新审视过往的人生旅途,并以新的眼光展望未来,塑造一个内心强大的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人生。
热门推荐
  • 我回古代我最大

    我回古代我最大

    聪明绝顶,可爱可恨的她,让朋友和男朋友的背叛使她伤心欲绝,但在生命的边缘时刻,仍为朋友的奋不顾身,意外回到……波折曾让她不敢再爱,伤害曾经让她痛不欲生,最后她还是决定让爱重生!
  • 银河铁道之夜(精装典藏版)

    银河铁道之夜(精装典藏版)

    《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的安徒生”宫泽贤治的作品经典作品集,精选1篇日本人人皆知的“不成为诗的诗”《不畏风雨》,以及《银河铁道之夜》《大提琴手高修》《黄色西红柿》《鹿舞起源》《猫的事务所》《夜鹰之星》《水仙月四日》《山梨》《双子星》《要求多多的餐厅》《渡过雪原》《风又三郎》《奥茨贝尔与大象》《雁童子》《古斯柯·布多力传记》等15篇脍炙人口的童话。《银河铁道之夜》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八年四易其稿,直至生命终结前仍在加工润色,被称为“永远没有完结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银河节的晚上,贫苦少年乔万尼在山丘上睡着了,梦中他和好友一起搭上了开往天国的银河铁道列车,开启了瑰丽浪漫的银河之旅。宫泽贤治建构了一个奇妙多姿的童话世界,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对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的反思,对生命对宇宙的关注,以及对幸福对理想的追求,等等。宫泽贤治身处大地、心向银河的意志,以及终生为着全人类的幸福而执着踏实奋斗的精神,通过其篇篇文字传达出来。读来无不感喟:生而为人,就要成为这样的人。宫泽贤治的童话又不只是童话,它不仅是童趣的故事,更是“永远不结束”“永远在生长”的童话。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能在每一次阅读中读出其中深意。
  • 穿越之我有一梦梦江湖

    穿越之我有一梦梦江湖

    首席舞者一朝倒霉身亡,不料却穿越成为一山大王的女儿。这不是正确的穿越节奏啊喂!要命的是山大王老爹还要让她原地嫁人!身为现代新型女性的代表,她怎么能从!于是欢乐的逃婚计划开始了。从山寨女魔头到京城名伶,需要走多长的路?是某位大侠长达一生的套路~
  • 褪却

    褪却

    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往上爬?不,我是凭本事在坠落的!
  • 予你眠缠终老

    予你眠缠终老

    被闺蜜抢走初恋是什么样糟心的感觉,陈小佳最了解不过了。本以为可以携手到老的人,却没想到拐了个弯成了他人生中的最佳女配?稚嫩却深刻的感情却因为残忍的分手而消逝,却在爱情的落魄期却也让她发现身边一直被称为“渣男”的高子健,这个死皮赖脸一直缠在身边的人,一次次对她别有用心的付出和守护。重新被打开的心门突然遭遇意外,陈小佳不得不独自离开。兜兜转转四年,原来对的人,依然在原地等待……
  • 虚拟世界的神奇宝贝

    虚拟世界的神奇宝贝

    精灵世纪,一款任天堂用最新技术研究出来的全球性现实虚拟游戏。这个游戏里,玩家可以从睡梦中进入虚拟的神奇宝贝世界。在这个虚拟的神奇宝贝世界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神奇宝贝。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热爱神奇宝贝的口袋迷。在他接触了这款游戏之后,又会在游戏中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
  • 蒲草人物

    蒲草人物

    蒲草的村口又聚集了一些想出去卖血的男人,他们一个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稀稀拉拉地向村外走去。他们刚来到水库旁,大舅坐着一辆马车来到了水库的大坝上,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气喘吁吁,有气无力地说:“你们不能去了,你们卖血染上了病,死的人会更多的。”村民们看着大舅,一脸的黄疮,还在不断地往外流脓,难看得要死,说:“你回去吧,你自己都管不了,就别管我们了。”大舅虚弱着身子坐在马车上,身旁就是水库。大舅咬着牙,靠在车帮上,继续哀求道:“你们别再去卖血了,就算我求你们了。我跟你们说实话,我的病就是孙寡妇给传上的,人保组柴主任也是她给传上的,还有咱村的那个张三强都是她给传上的。不能再这样了,会死很多人的,赶紧回去吧,我把我这些年攒的钱都给你们……”
  •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为了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本法对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开放和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 做人要“活”一点

    做人要“活”一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人要“活”一点,容易流于庸俗,有些人可能会将其理解为一种世故,一种圆滑,一种伎俩。其实不然,“活”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和方式,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它是有原则的,当面对大是大非原则问题时,做人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否则,那不叫“活”,只能算是乱来了,乱来就会超越底线而进入雷区。“活”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活”而不失原则“活”得有章有法,有节有度。希望本书能给带去一个全新的做人观念,帮助你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 无限吞噬之万兽无疆

    无限吞噬之万兽无疆

    大家好,我叫苏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我本是华夏的一名生物学家,在一次实验事故后我重生成为了野生动物。然后得到了一个系统,它说可以帮我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但条件是要我加入到他们清洗人类的行动中,不然就将我抹杀并分分钟找人取代我!我该怎么办呢?在线求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