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1100000068

第68章 清朝卷(7)

【鉴赏】这一首诗的第一二句:“斫取凝脂似泪珠,青柯缝好叶先枯。”是说漆树被刀斫割开,流出生漆,就如人的泪珠似的,青绿的树枝刚长好,碧绿的叶子却枯萎了,其原因是受了斧斫刀刺,失去了供生存的生漆之故。第三四旬,是说膏血都不断奉献殆尽,涓涓下滴的汁液还留下一点滋润自己吗?这一首诗借漆树比喻劳苦人民,清朝统治者残酷地搜刮百姓,其凶狠犹如漆树被刀斧宰割一样。百姓辛苦劳累耐以生存的粮食,被统治者强行搜刮去,自己只能以草根树皮、糠菜度日。反映了异族统治者的残暴、凶恶、贪婪,不管百姓的死活。诗人对此深感同情和痛苦。

【原诗】斫取凝脂似泪珠,青柯纔好叶先枯。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至今荒冢里,赢得血痕香

【出处】清·王夫之《挽烈妇廖周氏》

【鉴赏】诗人王夫之,是一位反清志士。诗中高度歌颂和赞扬了反抗清军的普通妇女廖周氏。清兵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疯狂地烧杀抢掠,当野蛮的清兵要杀廖周氏的婆婆时,廖周氏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抢救,用血肉之躯抵挡贼掳屠刀,因而使贼虏的钢刀也折断了。她虽然壮烈地牺牲了,她埋在荒野坟墓中的骸骨,撒在大地上的鲜血,依然散发着芬芳的香味,流芳千古。

【原诗】冒刃扶姑命,残躯刃折铓。至今荒冢里,赢得血痕香。

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风十夜霜

【出处】清·王夫之《绝句》

【鉴赏】这一道绝句是咏小草,第一二句写:小草半年青绿半年荒芜,在高处和低处的田地里循环着,其生命力坚韧不拔,永远长存下去。第三四句写小草把生命埋藏在根里。为的是抵挡严冬的寒风、霜雪,保持生命,以待春天的到来,发芽,茁壮生长。全诗是以小草比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反抗野蛮的清政府的斗争精神。野蛮的清政府残酷地统治着中华大地,百姓在暴政下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然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决不屈服在他们的淫威下,随时都在进行坚决的反抗,即使一时被清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也会像小草埋心于根,避过严冬,东山再起。残暴的统治者,只能征服民众的身,不能征服民众的心。火山终归会在表面平静下,蓄积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出来,其威猛之势,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原诗】半岁青青半岁荒,高田草似下田黄。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风十夜霜。

一断藕丝无续处,寒风落叶洒新阡

【出处】清·王夫之《悼亡四首》(其一)

【鉴赏】此诗是诗人悼亡诗四首之一。诗人原配陶氏于顺治三年病殁,葬于王衙山。顺治七年在桂林续娶襄阳郑氏,顺治十八年又病亡,葬于大罗山。诗人无比丧痛,该年南明朝廷也被清兵所灭。悼亡诗是哀悼两位夫人的死。正值国亡家破,抚今思昔,心中悲痛已极,诗中第一二句,是说他在拂晓前梦中与妻子相会,忽然被晨钟惊破,妻子的倩影也消失了,妻子十年前正是在这样一个深秋的早晨离开人世的。第三四句的意思是俗话说藕断丝连,然而,和亡妻的深情却无法连续,即使在梦中相聚的瞬间,也被无情的钟声所惊散。而今续娶的妻子也长眠地下,萧瑟的秋风,吹下片片树叶,落在续妻的新坟上。此情此景是无比的悲伤与凄凉。

【原诗】十年前此晓霜天,惊破晨钟梦亦仙。一断藕丝无续处,寒风落叶洒新阡。

泉声天半落,满涧溅桃花

【出处】清·张实居《桃花谷》

【鉴赏】诗人张实居,痛心于民族的灾难,不愿在黑暗的清政府做官,于是隐居于山东邹平县的大谷。距他的隐居之地不远,有一处桃花谷,开满绚丽多姿的桃花,芳草鲜美,优美宁静,有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诗的第一二句写一条幽静的小路,穿过繁花似锦的桃树林;在群蜂环绕的峡谷内,安静地住着几家人。第三四句是说:高崖上的泉水匹练似地洒下来发出美妙的乐声,洁白如玉的水珠,飞溅到娇艳的桃花上,桃花更显得绚丽多彩了。

【原诗】小径穿深树,临崖四五家。泉声天半落,满涧溅桃花。

自谓能拔饥民苦,刻石收之德政谱

【出处】清·方授《赈饥谣》

【鉴赏】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下,对百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连年的天灾,虫害,百姓啼饥号寒,哀鸿遍野。满目凄凉。官府叫寺庙里煮一些薄粥,让饥饿的百姓聊以保命,饥民们扶老携幼排队去领一口粥。诗人悲痛地看到这一凄惨场面,想画一幅饥民图,然而又想,画此图来做什么呢?百姓虽然饥饿,向谁去投诉呢?那些吃饱了饭的统治者、富人们,他们是不知道的,你看那些当官的,他们吃饱了珍馐美味,夜夜都在举行盛大的歌舞,陶醉在醇酒美人间,尽情享乐。他们的钱财,是搜刮百姓的膏血而来,供自己尽情享受,而救济饥民的粮食却要寺庙里出,官府一分一厘也不愿拿出来。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官府打着救饥民的旗号,实则分文不出,最后还要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中国历来的统治者都是这副德性,大势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荒淫无耻的享乐,不管老百姓死活,修桥补路的公益事,全在小百姓头上摊派,如果小百姓拿不出来,官府就派其爪牙,如狼似虎地强抢,牵其赖以为生的牲畜或拆其房屋,小百姓卖儿卖女,在死亡线上挣扎,反过来,官腐还厚颜无耻地为自己树碑立传,颂扬德政。

【原诗】官令寺院各煮粥,聊充三日饥民腹。扶亲抱子或携妻,我悲欲绘图一幅。绘此图,欲何为?民虽饥,当告谁?于今不饥之人总不知。君不见黄堂夜夜罗歌舞,账饥粥米民间取。自谓能拔饥民苦,刺石收之德政谱。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出】清·魏禧《登雨花台》

【鉴赏】诗人魏禧,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人。明朝亡后,他不愿出仕为清政府效力,以一介布衣终其晚年。他四十岁时,到南京雨花台登临之际,看到明亡二十年后的破碎山河,睹物思情,无限悲愤。四十年来矢志不移,以平民的身份终其一身。今日穿着布衣麻鞋来朝拜明朝的故都,是谁使锦绣山河变得破碎不堪呢?过去森严的陵园,现在已任人进出,随意砍伐,牛羊践踏着陵园。在京城里,头戴官帽的有一半都是原来明朝的旧臣。面对此情此景欲哭无泪,天色已晚,只有江上日夜猎猎吹拂的悲风,与自己一起呜咽。国家的灭亡,山河破碎致使生灵涂炭,是谁的错呢?是统治者只顾自己争权夺位,官僚们腐化堕落,敛取民财,肥饱私囊,国力日弱,人民贫困。野蛮强悍的清兵如狼似虎,一举灭我中华,千千万万的百姓死于强敌的屠刀之下。政府官员们,有民族气节的则抗敌殉国或退隐山林,无耻之徒则投降禽兽不如的满清鞑虏,为虎作伥,转而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逼迫穷苦百姓为其主子交租纳款。民族灾难深重,诗人深感痛心疾首,唯有悲叹而已。

【原诗】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贱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

老夫别有惊心处,新自风波宦海回

【出处】清·汪琬《连遇大风,舟行甚迟戏为二绝之一》

【鉴赏】怊(音超)怅:悲伤失意的样子。诗的第一二句是说船夫执篙在惊涛骇浪中行船,心惊胆颤,面如土灰,因为前面还有数重如山的雪浪正欢腾着推卷过来。第三四句是说诗人另外还有惊心动魄的地方,那就是刚从风浪迭宕的官场回来。诗人用惊心动魄的浪涛,使篙师胆颤心惊,比喻官场的明争暗斗风浪险恶。官场上历来风浪很大,各种势力与派别互相争斗,丑闻秽闻迭出,吴敬梓的《官场现形记》就辛辣地讽刺了官场的丑形。正直之士往往被排挤、下狱、杀头。阿谀奉承、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之辈才能稳座官椅,步步高升。大堂之上“明镜高悬”实则暗无天日;高唱“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黑暗统治机器。

【原诗】怊怅篙师色似灰,数重雪浪竞欢豗。老夫别有惊心处,新自风波宦海回。

轻舟载得春多少,无数飞红到桨边

【出处】清·王璐卿《舟前落花》

【鉴赏】作者是一位女诗人,她诗的第一二句是说青草湖边,百花盛开,芳草青青,浩瀚无边的湖水,碧波荡漾,与天相连接。青草湖在湖南省岳阳县南。第三四句是说小船边飘落着红花,春天已去。来到了小船上,但是小船又能载得了多少春呢!作者微露惋惜之情,并不伤感。

【原诗】青草湖头花正妍,绿纱河畔水连天。轻舟栽得春多少,无数飞红到桨边。

新来邻里别,只说破城功

【出处】清·吕留良《乱后过嘉兴》(选其三)

【鉴赏】诗人吕留良是明朝秀才。明亡后他把家财用于反清复明的事业,不仕清朝,在家教书。他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诗人。这里选的是他的组诗《乱后过嘉兴》四首中的第三首。组诗反映清军入侵嘉兴(在今浙江省),嘉兴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战斗激烈,与清军破城后,血腥屠杀人民的滔天罪行。这一首诗的第一二句是说:在清军屠刀下,侥幸逃命回来的极少的人,看到城墙被敌炮轰毁,房屋被破坏,已经分不出原来的样子。第三四五六句是说:凶残的清军血洗嘉兴城,尸横街巷,无人掩埋。女人们的尸骨掩藏在青苔里。亲戚朋友已变成了白骨。满街衢的白骨,在夜晚发生阴森的磷火四处可见。在这肃杀的秋风中,只有沉痛的悲啼。最后两句是说:清军血洗嘉兴城后,幸存者已寥寥无几,满清的贵族搬了进来,正在那里谈论破城的功绩。

【原诗】间有生还者,无从问故宫。残魂明夜火,老眼湿秋风。黛粉青苔里,亲朋白骨中。新来邻里别,只说破城功。

使君非豺狼,为政何腥臊

【出处】清·屈大均《民谣》

【鉴赏】这是诗人写的民谣十首之一。第一二句是说白金、黄金都是人民的脂膏、血肉。当官的横征暴敛搜刮人民的脂膏血肉,积累成黄金、白金。第三四句是说:你们如果不是豺狼般的凶狠,所干的事情怎会充满了血腥味呢?诗人对异族满清政府,残酷的统治人民,榨取百姓的膏血,来中饱私囊,发出强烈的愤恨与谴责,他们跟凶狠贪婪的豺狼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官的搜刮百姓的钱财,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帜,实则据为己有,供自己过花天酒地的无耻生活,历来如此。当官的称为牧民,把百姓当做牲畜。辛苦劳累,吃不饱,穿不暖地为他们卖命。当上一个地方的长官,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天下,这个地方的百姓就是他的奴隶,任他为所欲为,穷奢极欲地享乐。上层统治者不管,小民更是敢怒而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否则大祸临头,轻则坐牢,重则家破人亡。百姓祖祖辈辈几千年耕种的土地,哪怕是用血汗开垦出来的,都不是自己的,都是战胜的统治者打下来的。你们都得由他管,给他们交租交税,供他们享乐的物质。并且还得感谢他们才有赖以生存的地方。历来的统治者用的都是强盗逻辑来奴役百姓。他们是比豺狼还凶狠的野兽。

【原诗】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使君非豺狼,为政何腥臊三月风光愁里度,六朝花柳梦中看

【出处】清·屈大均《旧京感怀》(其二)

【鉴赏】诗人是位反清爱国志士,明亡后,他曾削发为僧,这首诗反映了他反清失败后,怀念故国的悲痛心情。标题“旧京”即南京。第一二句是说:从五龙桥往东去的方向是江宁,即长干。天气微寒,骑马游春的人身上还穿着较厚的衣服。第三四句是说:三月明媚的春光里,四处桃红柳绿,因心情不同,只能在愁中观赏了,繁华的六朝京城已经成为往事,要想再现,只能在梦中,此处指明朝的灭亡。第五六句是说:像梁时庾信悲悼梁亡的《哀江南赋》那样的好赋再也看不到了,也是清兵占领南京,明朝灭亡之哀。从塞北回来就见到告急的军士文书,是指郑成功、张煌言从水上进攻南京的战事,最后失败了。最后两句是说:抗清力量已被剿杀殆尽,复明的希望已经没有了,作为帝王之都的钟山,虽有龙蟠虎踞之势,现在还有什么意义呢?整首诗是痛切地悲愤抗清的失败。明朝的灭亡,在暮春三月,桃红柳绿,天气微寒时,满怀忧愁地写下了这首怀旧诗,其伤痛之情是极其深刻的。

【原诗】内桥东去是长干,马上春人拥薄寒。三月风光愁里度,六朝花柳梦中看。江南哀后无词赋,塞北归来有羽翰。形势只余杯土在,钟山何必更龙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出处】清·夏完淳《别云间》

【鉴赏】夏完淳是抗清爱国志士,家住松江县,古名云间。他于顺治二年追随父亲夏允彝,其师陈子龙起兵于太湖,而后参加义军,只身奔走于湘鄂间,直到顺治四年被捕,历时三年。故称羁旅三年,南冠指被捕。这首诗是在家乡被捕,解往南京时写的。第一二句是说:三年奔走抗清失败,今天被敌人捕获了。第三四句是说:祖国大好河山,是中华民族世代祖宗开辟的,而今被禽兽般的鞑虏所践踏,生灵涂炭,想到此,不由得热泪盈眶!无限广阔的天地都变得狭小,容不下自己了。第五六句是说: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无恶不作的满清政府杀害,想向自己的故乡告别,那是很不容易,或根本不可能的事了。最后两句是说:当我刚毅的魂魄回到故乡时,反清的战旗一定高扬在空中。这一首诗慷慨激昂,反清意志坚决、铁铮铮的汉子。视死如归,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是一首深沉悲壮,大义禀然的正气歌。

【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采路近,欲剐故乡难。薇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出处】清·陈恭尹《虎丘题壁》

【鉴赏】诗人陈恭尹是抗清志士陈邦彦的儿子。父亲抗清殉国,他继承父志,不仕清朝,弃家远游,晚年居广州。他的诗工于七言,风格清远,多颂扬抗清志士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描写虎丘遗迹旷远迷茫的景色,过去吴王称霸的业绩传扬千古,而今也只是山色阴阴,遗迹难辨了。第三四句:“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描写姑苏城外,月影斜照。城内歌舞楼台笛声幽扬,天涯万里,砧声阵阵,夜色述蒙,陡起思乡之情。第五六句:“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描写南国与敌浴血战斗的抗清战士,在这样的夜晚,想起家乡也会潸然泪下,在秋风阵阵,严冬将临之时,战士的妻子正拿着剪刀在裁制冬装,准备送往与敌作战的前线去。最后两句:“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描写诗人自己要像伍子胥那样鼓腹吹萧,乞食于吴市。国亡家破的民族仇恨一定要报的,尽管南明政权腐败昏庸,使抗清复国的大业一再受到挫折,然而自己与抗清民众的决心是不动摇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奋战到底。

【原诗】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簏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出处】清·陈恭尹《隋宫》

同类推荐
  • 低头会看到的美

    低头会看到的美

    这本书以亲情、师生情的故事为主。男孩的爱或许更内敛,他们不善表达,时常变成凶恶的小兽。但在每个男孩心里,都住着一位重要的人,他/她让他在最孤独的日子里,充满勇气。让他们能够对着手心呵一口气,掷下骰子,大或者小,对或者错,不去计较,然后昂首跟着暖暖的光线走去。是的,总会有收获会在旧日的时光里碰撞,总会有暖梦惊扰着屋檐下一节课的微酣。它告诉我们,花季的天空,不只阳光灿烂,也会有风雨阴霾。这是一个治愈系的故事,会有纠葛,会有退缩,但更多的,是大人对孩子们的宠爱,以及男孩儿们的勇往直前和女孩儿们的无往不胜。
  • 冲浪者

    冲浪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冲浪者的乐趣》、《阳光灿烂的日子》、《友情颂》、《往事断忆》等约80余篇。
  • 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本书中精选了朱生豪先生的120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在爱情中的浪漫情怀和真心实意,一字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小哲理,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细细咀嚼,满口生香。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 奥登诗选:1948-1973(奥登文集)

    奥登诗选:1948-1973(奥登文集)

    自1927年初出茅庐到1973年魂归诗国,近半个世纪里,奥登不断给英语诗歌注入新的气象。他的作品从政治写到宗教,从城市写到乡村,华美词章俯拾皆是,街谈巷议亦可入诗。本书是奥登自愿保留的诗歌全集的下卷,文本获得过他本人的首肯。此书连同已经出版的诗选上卷包括了此前各版奥登诗集的全部内容,并且涵盖诗人后期的所有短诗集,可以说,奥登诗歌的精华已尽数裒辑于此。纵览书中篇什,令人不禁赞叹奥登诗艺之精巧,情怀之广博,而古老的西方文学传统,更是在他笔下,一次又一次重现往日的荣光。
  • 红色雪

    红色雪

    阿草正在睡觉,听到有枪声响。以为是梦,睁开眼,还听到枪在响。子弹从房子顶上飞过去。知道不是在做梦。这里不是个镇子,也不是个村子。这里是一片荒野。这里只有阿草家,独家独户,这里除了阿草再没有别的人。可阿草听到了枪声。枪声是枪发出来的。枪不会自己发出声音,枪只有拿在人的手上才能发出声音。床上的阿草听到枪声,床下边的老狗也听见了。老狗站起来,叫了一声,看着床上的阿草。阿草穿起衣服,推开门。门外一片白。入冬有些日子了,下过好几次大了。下下来的,没有化,一次次在地上铺起来,像棉被一样厚。
热门推荐
  • 绝色礼物

    绝色礼物

    她,是人,却沦为一份生日礼物。爱,成为奢侈品,她不愿去把握和珍惜。他,是个资深律师。他憎恨他的一切,却爱上了他送的这份生日礼物。为了她,他可以付出所有的真心。可是真心遭到无情的利用,他失去了一切……三年后,二人再度相遇。并在同一家公司共事。他的宽厚善良,才华横溢,深深地重燃她的爱火。可是他却对她,已锁了心门……
  • 道德经注释

    道德经注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来自未来的Angel

    来自未来的Angel

    2090年5月20日,科学家终极实验成功,他,‘千夜一号’诞生。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由于他的太成功,却被外界所议论纷纷,被科学家囚禁在实验室,担心他的到来影响人类生活的稳定。‘千夜一号’不甘被囚,终于破茧而出!那么,他去哪里了?科学家的女儿不知‘千夜一号’身份,深深的爱上他之后才发现不可能,斩断情丝,视若路人。‘千夜一号’后来命运怎么样?他和科学家的女儿之间能否擦出爱的火花?新世纪的科学家又将对‘千夜一号’有怎样的举措?这是一个怎样离奇的故事?请锁定《来自未来的Angel》,千紫颖带您一解缘由。
  • 穿越大陵王朝:绝世无双

    穿越大陵王朝:绝世无双

    因一块至高无上的传家宝,官小潮穿越到一个神秘的大陵王朝。机缘巧合下,她遇见了大陵王朝的天下第一美男——宫玧澈。他是大陵王朝的王爷,手掌握着整个王朝的兵权,连大陵皇帝都要忌惮三分;他惩治奴才的手法极其恶劣,而官小潮不幸地成了他脚下的奴才,受尽折磨……
  • 经济汇编食货典户口部

    经济汇编食货典户口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神毁灭系统

    武神毁灭系统

    科技文明末代,世界崩灭,仅存的数万人类研究出终极系统,利用时空通道,分离出精神体携带系统穿梭入武修次元空间,妄想借用系统之力超脱出世界之外,成为永恒,重新建立旧文明。众神掌管无数位面,世界重生与毁灭皆有定数,天道不可违背,一名从黑暗中苏醒的少年,奉神之天命追杀而来,誓要屠灭所有穿越者。
  • 我家门前有条河

    我家门前有条河

    任意驰骋的乡间野地,纯粹率真的儿时伙伴,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定格我们都曾熟悉的美好年月。
  • 组织工作感与悟

    组织工作感与悟

    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组织工作和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集体领导做出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的具体实施是实现集体领导意志的必然途径。
  • 娇妻难宠,BOSS难讨好

    娇妻难宠,BOSS难讨好

    重生经济人差点被潜!清白保住了,可不小心卷入了艳照门事件!还被威胁,她该怎么办……
  • 武道邪神

    武道邪神

    私带食物者,死!长跑最后100名,死!这就是地域营!仍然有无数的疯狂修炼者蜂拥来到这里,接受九死一生的魔鬼式训练和互相残杀的争斗。而东方寒来这里,却是卧底!他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心中不为人知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