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3300000021

第21章 体验生命(5)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无名的胆怯,这种胆怯就是躺在床上也会出现,莫名其妙。它是一种判断上的误差,内心的惊厥,及对事物的过分忧虑所导致的生理现象。这种内心的严重失调,让我们踌躇不前。

问题是,这种恐惧并非来自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是由我们深藏不露的内心体验和自我的损伤所造成,而不是伸手就能触摸得到的现实世界。在我们面对惊吓、疑惑、误判、担忧所造成的阻碍时,我们最好冷静下来,问一问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否存在着某种不良,还是因生活的挫折与重压而导致了一些缺陷。

能统治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统治者。妈妈永远的“好”

母亲是个好女人,她真的很好。不管她感觉多么糟糕,也不管这一天过得多么倒霉,如果你问她怎么样,她一定会回答--“很好”。母亲经历坎坷,从德国移民来的外祖父英年早逝,她15岁就被迫辍学,整天做工贴补家用。母亲常说,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生活不总是赐予你想要的东西,你只有尽力打好手中这副牌。她永远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不肯让别人为她担忧。

年逾古稀的妈妈不幸中风,她被迫放弃了独立的生活,搬来和我同住。她还不得不放弃了开车和购物--她最钟爱的两件事。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如果谁问起她过得怎么样,她都答以那句令人信服的“很好”。

一天,妈妈在喝汤时第二次中风,这次发病夺去了她大部分的视力和活动能力。医生说仅靠家人照顾已经不够了。于是她一出院,我就安排她住进了一家私人疗养院。她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了。每天我都去看望她,每次问候她的时候,她永远微笑着回答我--“很好”。妈妈很早以前就明白,幸福生活的秘诀就是微笑一次便幸福一次。

那天,当我迈进疗养院前门时,发觉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儿。负责照顾妈妈的护士招手叫我过去,告诉我疗养院主任想和我谈谈。

我向主任办公室走去,心里七上八下。记得我小时候,妈妈也曾几次被叫到学校主任的办公室,那向来不是什么好事,想必今天也是如此。主任见我进门,起身与我握手,问候道:“还好吗?”我回答说这要看他和我谈什么。他告诉我,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把我妈妈错认成她的孩子--她的不肖之子。那女人主张棍棒教育,工作人员还来不及阻止,她已经煽了妈妈一顿耳光。

一想到妈妈被人殴打--从没动过我一个指头的妈妈,已毫无防御能力,甚至看不到袭击者是谁……可想而知,当她无缘无故挨打时会有多么害怕!我气愤极了。我将妈妈送进这所高档疗养院,是因为这里能给她最好的照顾,而不是送来挨打的!我问母亲现在在哪里,得知她在自己的房间后,我怒气冲冲地离开主任办公室,奔向妈妈的房间。我永远忘不了眼前的一幕。妈妈瘦弱的身躯坐在轮椅里,形单影只,狭小的房间忽然显得那么空旷。我轻轻走到她身边,她的脸已肿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我眼里溢满泪水,心中悲愤交加,真想大喊几声!这样的事竟然发生在最善良的妈妈身上,她从没伤害过任何人。

我勉强挤出一句:“嗨,妈妈,你怎么样了?”妈妈朝我所在的方向微笑了,答道:“很好。”我的愤怒和悲伤顷刻间烟消云散。如果身困轮椅,生活在灰暗世界中的妈妈仍能微笑并感觉良好,我还能有其他感觉吗?如果她能够宽恕,我也能。一旦宽恕,我只觉一阵平静涌遍身心。

“你怎么样,艾伦?”妈妈问,她拒绝隐没微笑。

“我很好。”我说。

充满着欢乐与战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快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孩子的眼睛

有一回,我和一位朋友去郊外钓鱼。因为天气晴好,朋友的妻子便抱了只有四个月大的女儿同行。当我扒开襁褓,正打算欣赏一下他们那个宝贝女儿的小脸时,却看到一双大大的眼睛已经在定定地望着我。令我惊异的是,那双眼睛,竟是湖水一样的清澈。那清澈,除开了一点好奇之外,洁净得没有一粒尘埃。一时间,我被那双眼睛震撼了,心想:“啊,原来人的初始的心,本来应该是这样圣洁的呀!”

如今几年过去,许多事也与时间一起流逝,不再存下什么记忆,但那孩子湖水一样清澈的眼睛,却时而仍会闪动在我的面前,令我感到圣洁的魅力,并想到人们回归圣洁的可能与意义……

而且,自被那一双湖水一样清澈的眼睛震撼以后,我竟于无意中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会注意他人的眼睛,看看他人的眼睛都是怎样的--当然,那都是大于四个月的眼睛。遗憾的是,我却再也没有看见过那样清澈的眼睛了。

我看到的,是自负的或卑怯的眼睛,是得意的或愁苦的眼睛,是明朗的或阴鸷的眼睛,是真诚的或虚伪的眼睛……当然,更多时候我看到的,总是把它们杂糅在一起的眼睛。只是跟那个孩子的眼睛相比,这些眼睛都是浑浊的!

是的,一般来说,我们并不邪恶,但我们却无法不浑浊!

有一回,为出版一本散文集的需要,我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都找出来进行挑选。我竞发现:8个月时,我的眼睛竟然也是清澈的,清澈得就如同那个孩子一样一尘不染!可惜十几岁时,我的眼睛里有了忧郁,显见了我少年时期的某种艰难。但二十几岁时,我的眼睛里却出现了若干狂妄,那是我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写照。三十几岁时,我显得有些愁苦或者其实是一种迷惘,表现了我在那时的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徘徊与选择。四十几岁时,我的眼睛里加进了些许狠劲儿,表明了我怎样对着恼人的起伏……而今天,我的眼睛则反映出了几分木然或淡然,似在说明我的已经明白或依然糊涂。

只是,确切无疑的是:自八个月后,我的眼睛便渐渐地浑浊了起来。

“看来,要想永葆清澈……是不可能的呀!”,我想。

“那么,人生就是一个从清澈走向浑浊的过程吧!”

随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总是要复杂起来的,因为这是对于生活的适应。而复杂体现在眼睛上,就是浑浊。

我们无力拒绝复杂,因而便无力抗拒浑浊。这很无奈。但我们却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清澈过!

而且,我们如果还能够被这清澈所震撼,就说明在我们的心中,至少还留有一块圣地--就是对于圣洁的向往和崇拜!

是的,我怀念清澈,就是我向往并崇拜圣洁!

只是可惜,就好像一件白色的衬衣染上了污渍,任你再怎么清洗,终究也无法使其回复纯白;同理,我们的心灵既已不再单纯,也就不再可能回复孩子似的清澈。那么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样浑浊下去吗?

我想起了我在一座山寺中见过的一位老人。那一天,我们在那座山寺的草地上发现了一条蛇,正准备找到什么东西--比方说一块石头或一块砖头,去砸死那条蛇的时候,一位老人走了过来,微笑着对我们说:“不,不要伤害它。它是我们应该保护的动物。来,让我把它引走吧。”他就这样,在我们惊异的目光注视下,卫护着那条蛇,请那条蛇离开了那座山寺……许多年过去,我犹记那位老人的眼睛是慈祥的睿智的,也是淡定的博大的……

于是我开始知道,虽然我们不再能够清澈,但我们却可以慈祥,可以睿智,可以淡定,可以博大。而这些,难道不是对于清澈和浑浊的超越吗?这样的一种眼睛,难道不也是圣洁的吗?

那么就是说,我们虽然早已离弃了孩子似的清澈,但对于圣洁的追求却还是不必放弃的吧?

是了,我们不会放弃--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清澈在。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诚,就没有伟大。

我在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打都是好的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说:

“XXX”

“在!”

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然后,长大了,不必被点名了,却迷上旅行。每到山水胜处,总想举起手来,像那个老是睁着好奇圆眼的孩子,回一声:

“我在。”

“我在”和“某某到此一游”不同,后者张狂跋扈,而说“我在”的仍是个清晨去上学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回答长者的问题。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能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就连神明,其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天神的存在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而我是此时此际此山此水中的有情和有觉。

读书,也是一种“在”。

有一年,到图书馆去,翻一本《春在堂笔记》,那是俞樾先生的集子,红绸精装的封面,打开封底一看,竟然从来也没人借阅过,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心念一动,便把书借回家去。书在,春在,但也要读者在才行啊!我的读书生涯竞像某些人玩“碟仙”,仿佛面对作者的精魄。对我而言,李贺是随召而至的,悲哀悼亡的时刻,我会说:“我在这里,来给我念那首《苦昼短》吧!念‘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读那首韦应物的《调笑令》的时候,我会轻轻地念:“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觉得自己就是那从唐朝一直狂驰至今不停的战马,不,也许不是马,只是一股激情,被美所迷,被莽莽黄沙和胭脂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思绪万千,激情不知所止。

看书的时候,书上总有绰绰人影,其中有我,我总在那里。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

“亚当,你在哪里?”

他噤而不答。

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

“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

跟随自己

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而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没有告诉谁,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者。

这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淡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上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也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并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回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此后的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专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这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这也是“心”和“形”的较量。

人定时分,独自侧倚栏杆,回看历史长河,人生只不过是转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需受世俗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让自己的灵魂做主,即使在风烛残年之时也不会悔恨一生的虚度。

正如公元4世纪时的荷马,他处在一个迷茫的时代,当时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纵酒欢歌,而荷马却在人声的喧闹中跟随自己的灵魂,独自寒窗沥血,青灯走笔,用灵魂铸造了《荷马史诗》,同时也铸就了自己不朽的名声。跟随自己,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

我从来就认为人的自由并不在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而在于可以不做他不想做的事。

换个方式回忆痛苦

你在对别人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时候,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还是像看电影那样的,给别人描述一个“他”的故事?

200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想测试一下学生怎样对待记忆中那些令人尴尬的事情,让大学生回忆过去最让他们感觉窘迫的时候。这些大学生往往形容自己在中学的时候不怎么会和别人交往。他们中的一半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重新想象自己往日的屈辱,另一半用的是第三人称“他”的方式。

调查者们发现,和“我”相比,用“他”的方式回忆痛苦的往事明显会轻松些。这大概是因为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拉开过去种种痛苦体验与自己之间的距离,允许你重新体会过去的经历,集中注意力于为什么你会感觉不舒服,而不是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当你回首自己过往的痛楚时,不妨采取第三人称的方式。旁观者的姿态或许能让你更清楚、更健康地面对这一切。

我经历了一些很困难的日子,在回忆的时候唯一能安慰我的,乃是不管怎样困难,我都诚实地应付过来了。

被时间磨损的手表

时代裹挟着浪潮前进,总有一些东西落后一步,惨遭淘汰,就如腕上的表,在某个时代风行一时,到如今除了作为装饰用的时装表,还有用来表示身份的名牌表,已经鲜有人戴。在时光的旮旯里,手表依旧在精确地计算着时间,不管有没有人理会。

他还顽固地戴着他的表,一戴就是10年。表是好表,舶来品,精致的表壳闪烁着冷冷的光芒,那是一种贵气得不把人看在眼里的冷漠。它只遵从自己的节奏走着,每一次报时,那个指针总是准确地指向正中央。有一次甚至掉到水槽里,捡起来后依然滴答滴答地响。

可就是这一块手表,在某一天,再怎么上发条也没有用,指针静止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街角不远处便有一个修理钟表的摊子,已经有相当长的年月了。他把表递过去,修表匠端详了一会儿,说洗一洗油应该就可以了。就在这当口,他转过身接了一个电话,没什么大事,却牵牵扯扯说了半天,等他接完电话回过头来,表已经快修好了。

同类推荐
  • 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口才是金,它能让你如鱼得水,助你迈向成功。本书从实际出发,对做人办事所需要的口才知识做了完备详尽的介绍。
  • 非常道:突破困境的另类法门

    非常道:突破困境的另类法门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规矩”的民族,“无规矩不成方圆”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金科玉律。于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最多的教育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循规蹈矩”。任何不合常规、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受到父母、老师、领导的呵斥,朋友、同事的讥笑,认为你是在异想天开、离经叛道,他们会迅速地把你的思想和行为拉回到“规矩”这个冠冕堂皇的“监狱”中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身边充斥的都是一些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老实人。他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会严格按照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既定程序来进行。这样的人多了会有好处吗?我们来看一看。 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往往惊慌失措;面对难题的时候,他们常常无计可施;言谈辩论的时候,他们总是哑口无言; 谈判博奕的时候,他们处处陷于被动; 商战竞争的时候,他们经常输多赢少;……够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已经够多了。套用“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一句口头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昨天的真理在今天就有可能是谬误。如果一个人的躯体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思维却还停留在遥远的从前,就会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怎么能为人处世、经商赚钱呢?所以,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就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去打破那些束缚你的所谓“规矩”。不要总是跟在别人的思想后面。重复别人走过的道路。当然,本书所说的“非常道”,并非是要你去违背国家的法律、社会的公德以及做人的原则,而是要你鼓励自己的头脑产生各种奇思怪想,促使自己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是要你敢于经常地离开人群拥挤的常规道路,到那很少有人的小路上去探寻一番。没错,大胆地去试一试吧。也许,当你在“非常道”上勇敢地跨出第一步以后,困扰你许久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你的人生从此将与众不同。而这个,也正是我们编写此书的最终目的。
  • 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蓝狮子速读系列·职场007)

    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蓝狮子速读系列·职场007)

    调查显示,有八成的职场人会习惯性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65.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之间。抱怨与工作相关的人达80.5%。没有老板喜欢爱抱怨的员工,积极地解决问题才是职场生存之道。
  • 哈佛思想课:情商自测

    哈佛思想课:情商自测

    情商不但决定你的心智能力的表现,而且更能决定你一生的走向与成就。认识、修养、恋爱、家庭、交际、财智六大情商品质测试,让你轻松拥有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巨大能量。
  •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

    本书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剖析他们成长道路上失败和成功的原因,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素质,并教会年轻人如何获得在实际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怎样在各自的领域中缔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不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轮回剑

    轮回剑

    轮回现,六道变,千载情缘一线牵;前世缘,今生续,为卿独战天下。被轮回剑带入异世的赵信,无故卷入轮回大陆纷争之中,毅然踏上修真之路。前世的伊人,今生的她,六道之秘究竟是何?轮回之子是否能够定鼎六道?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Stepping Up

    Stepping Up

    In his bestselling book The Five Secrets You Must Discover Before You Die, John Izzo tackled the secrets to lifelong happiness. Now he gives readers the key to a great career, a great workplace, better relationships, and a better world.
  • 重生女尊之美人不欲折花

    重生女尊之美人不欲折花

    最爱的人的欺骗让她带着悲伤来到这个异世大陆——凤鸣大陆!在这里女子为尊,男子为卑,带着现代记忆的少女化身为小女孩的她在这异世大陆里会走出怎样的人生呢?无意间将这里的男子当成现代女子相待,结果惹到一群怎么也甩不掉的跟屁虫,她该怎么办才好?收?还是不收?凤鸣大陆传统节日——折花节!传说在这一天里,女子折下男子手中的花,两人便能白头偕老。众男捧花围堵,逃不掉,无奈道:“抱歉,我没兴趣!”“你逃不掉的!”众男一拥而上!
  • 青春飞扬

    青春飞扬

    这是一本80后作家写的青春校园小说,他通过构思和描述,像我们展示了青春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曾几何时,在青春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却又一次次虚伪的倔强,又一次次用冷漠去成长。时光匆匆,暮然回首,发现时间像小偷,一不留神就丢了青春。回眸往事已是一片云烟,青春飞逝如离弦的箭,热血澎湃的年华被时光蚕食转向沉默,风华正茂的年少随成长一起渐渐飘落。生活中,有一种情绪叫做烦恼。它就像蚊子般,不请自来,若即若离,挥之不去。它悄悄而来,吸了你的血,又匆匆而去,给你留下痒痛。你若重视挠痒,随生一片伤痕。你若忽视忍耐,便不治而愈。
  •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莫清烟惬意地骑在马背上,偶尔抬头望一眼天上或聚或散的云,心里闪过无限憧憬。此刻,她是快乐的,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而她,现在也只想安安静静,自由自在地欣赏无边春色,犹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沿着湖边蜿蜒的,是一片茂密的草坪,正酝酿一场美丽的绽放,草坪深处,有一个入口,那里便是她此行的目的地:未名谷的人口。未名谷其实是一个小镇。据说那里是天下最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身临其境,各自感觉均会不同。
  •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寻找快乐的毒药

    寻找快乐的毒药

    米克——憨厚老实的大乌龟,是马飞飞家养的超级宠物。米克和他的伙伴们可没少给马飞飞和他的同学们找麻烦。不过,在鹤乡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还多亏了米克、哈青和华丽鼠他们呢。你想知道马飞飞和他的哥们在鹤乡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么?那就跟着米克去经历一段冒险之旅吧。兴许,你会在这里找到神秘的智慧宝典和香酥可口的心灵巧克力派……你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
  • 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大家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这套文学名著宝库精选世界文学名著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和被市场和学术界认可的传世名著,拥有包括蒋天佐、戴望舒等数十位资深翻译家和全国知名院校教授、博士构建的权威译者队伍,更准确地展现全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宝,给新老读者带来新世纪的全新人文气息。这套“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图书将为您筑建一间典雅高贵和书香馥郁的书房。世界文学巨匠积淀千年的珍贵遗产,著名翻译家呕心沥血的传世译本,原汁原味、清新隽永的全译名篇,外国文学权威资深学者的名著导读,欧洲第一设计师的装帧设计理念,国际一流的印制工艺,打造烫金击凸、玲珑绝美的典雅外观,精彩大气、感人至深的美式封面图、欧洲内芯插图,从而使得该套丛书具有权威性、艺术性、完整性和收藏性。
  • 我们的辉煌年代

    我们的辉煌年代

    哪怕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哪怕面对了无数的磨难但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那么这个时代就是属于我们的,辉煌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