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21800000039

第39章 万事俱备

段思平以几十人的代价,大破近万名黔西蛮族,并打得敌人心服口服,威名一下子就在大长和国传播开来。杨诏嫉妒段思平之能,心里十分别扭,他多次提醒杨干贞不能过于依靠段思平,杨干贞也有所担心,但是手头实在是无他人可用,也只能将就段思平。

杨诏后来想出一个“釜底抽薪”之计,他和龙虎队的几位副将走动非常频繁,还时不时给点小恩惠收买一下人心。这些副将虽然不太明白杨诏背后的意图,但他们也完全不会拒绝杨诏的好意,因为杨诏毕竟是节度使的亲弟弟。杨诏的算盘是只要拉拢了这些副将,段思平一个人势单力薄,就不足为惧了。

杨诏对段思平的敌意可称为司马昭之心,王林也有所耳闻,他一开始对杨诏有三分的警惕。但是,杨诏认定了王林是遏制段思平的关键人物,他软磨硬泡,对王林使出各种手段。王林在享受了杨诏送上的财物和美女之后,开始视杨诏为知己,他也希望借杨诏之力,在拓东节度谋得更好的前程。

段思平对王林的变化当然有所察觉,他意识到杨诏的用意,也改变了对王林的态度和做法,两人自此渐行渐远。王林的改变对段思平来说,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痛苦,段思平甚至有点懊悔他当初对王林的引导。后来他想明白了,王林离他而去,并非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他无权。他在杨氏兄弟面前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王林倘若和他走得太近,会危及自己的仕途。段思平知道自己的处境,明白杨干贞才是关键,为求自保并打消杨干贞的疑虑,他三天两头向杨干贞报告军情。杨干贞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对段思平的盯梢和警惕也有所放松。

时光荏苒,又过了一年。一日傍晚,杨干贞突然召见段思平,然后杨干贞支开其他人,屋里就留下杨干贞、杨诏和段思平三人。

杨干贞盯着段思平,寒暄了几句,突然冷不丁问到,“思平以为当今皇上如何?”他说的这当今皇上就是郑隆亶,大长和国开国皇帝郑买嗣之孙。

段思平一听,脑海中立马浮现出父亲段保隆去世时的情形,父亲临终前的嘱托驱使他须臾不敢怠慢。他一直觉得父亲的病故郑氏脱不了干系,但这种感受只能埋藏在心里,不能告知他人。他不知道杨干贞突然问出这一句是何用意,就圆滑地回应,“卑职不敢妄议当今皇上。”

“我认为当今皇上无德无能,大哥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杨诏在旁边突然阴阴地说到。

“放肆!”杨干贞喝斥,“皇上圣明,只是皇上年少,身边小人太多,蒙蔽了皇上的泽辉。老夫本着对皇上的爱护,要起兵清君侧,思平意下如何?”

段思平完全明白杨干贞的心思,他垂涎皇位却又不愿意明说,来试探自己的口风,自己也没有必要再装傻打肚皮官司了。他于是正色道,“大人心思我懂,但我等毕竟为人臣,以下犯上恐有悖于伦理。”

“郑氏以下犯上在先,大哥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不必过于拘泥伦理。”杨诏插话。

杨干贞示意杨诏不要插话,死死地盯着段思派。“思平,老夫有意出兵清君侧,能统兵致胜者,非你莫属,不知能否助老夫一臂之力?”

段思平一想郑氏穷兵黩武,以至民不聊生,河山凋零,确实是治国无能。如果自己可以出力推翻郑氏,苍生会受益,父亲在九泉之下说不定也感欣慰。于是低头拱手,“承蒙大人看重,段思平愿效犬马之力。”

杨干贞大喜过望,从怀里取出一件物什,交给段思平。“思平,此乃太和城内那昏君的皇宫地图。寝宫的位置已经明确标识出来了,必要时你可以奇袭皇宫,直捣寝宫。”

段思平伸手接过,三人开始推演和盘算整个出兵的过程,最终将出兵时间暂定明年春天,距现在还有四个月。这四个月内,要准备好车马、粮饷、武器和其他所有军需,也要继续操练士兵,做好各方面的周全准备。

段思平知道太和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大长和国多次对外挑起战争,损了不少的将士,郑隆亶担心内乱,这一年内加强了对都城的守护。他以太和城为核心,在周围五里内布置了众多的哨岗和军营,周围守军当中有不少骁勇善战之人,对仗黔西蛮族之时奇袭普安的做法无法重现,恐怕无法避免对拓东节度军队大为不利的攻城战和阵地战。一旦双方陷入胶着,大长和国其他节度的援军一到,拓东节度军队腹背受敌,就必败无疑了。

杨诏听了段思平的担忧之后,阴笑一声。“段将军不必过于担心。我已于太和城内安排了两个据点,并通过飞鸽传书随时互通有无。一旦开战,他们就会伺机出手,与我军内外配合,可成大事。”

段思平这才知道在太和城的“宝韬”和“迅腾”两个武馆都是杨诏步下的棋子。这两个据点借开武馆之名,暗地里在做着以下几件事:

1.收罗一些草莽间的武林高手,为杨诏所用;

2.随时关注太和城内的风吹草动,收集情报,向杨诏报告;

3.和太和城内的大富大贵之家建立密切联系,杨干贞夺得皇位之后,只要稳住这些大富大贵之家,都城内就不至于动荡。

这两个武馆的馆主都是杨诏的亲信,这几年来给杨诏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也笼络了不少的江湖人士。正是基于这两个武馆不断提供的情报,杨干贞和杨诏才了解双方武力的对比,在拓东节度的武力已经超过太和城的御林军和太和城周边的卫戍军之后,才决定出兵。据两个武馆传来的情报,御林军人数不多只有不到一千人,基本上聚集在太和城内和皇宫附近,而卫戍军近九千人驻扎在太和城外方圆不到五里的区域内。在该区域内,卫戍军营星罗棋布,岗哨更是密密麻麻,分布在各个交通要道之上。

两个武馆还打听到一些大内高手的信息。郑隆亶手下的大内高手中功夫最高的是三兄弟,他们本是青城派的顶尖高手,由于犯了帮规被逐出师门。三人后来横行大渡河一带,江湖人士送他们别号“青城三煞”,后来被郑隆亶重金收入麾下。杨诏根据武馆传来的情报,了解到“青城三煞”老大武功最高,老三的武功最弱。老三的武功估计和自己在伯仲之间,老二的武功应该比段思平略强。三人足不出皇宫,尽职保卫郑隆亶安全,要拿下郑隆亶免不了和三人一番恶战。

段思平闻之微微皱起了眉头,如果攻破太和城,大军蜂拥而入,双拳难敌四手,“青城三煞”不足为虑。但,如果最终只能以小分队奇袭皇宫,本方除了自己和杨诏,再也没有可以对抗三人的高手。这段时间他都在精炼杨栩之传授的点苍剑法,武功有所长进,可以应对“青城三煞”的老二。就算杨诏可以拖住老三,依然无人可以抗衡老大。自然而然的,段思平想到了杨栩之,几年不见了,杨栩之武功必然大进,如果可得杨栩之援手,就可以和三人一战了。

一念至此,段思平给杨栩之写了一封亲笔信,命快马送至点苍山。信中大意是说段思平将于一月之后回到点苍山与杨栩之商量要事,请杨栩之尽量留在点苍山,如果事情有变会再修书告知。他叮嘱快马,如果杨栩之不在,可以拆开书信务必请点苍派将消息送达杨栩之。安排妥当这件事以后,段思平回过神来继续做好出兵的准备。杨诏依然对段思平充满了戒心和怀疑,但现在双方都以大局为重,各自都比较收敛和克制,勉强还能共事。几日后,前往点苍派的快马回来禀告,消息已经传到杨栩之那里,杨栩之称最近一个月都不会离开点苍派,也请快马转告他对段思平的问候。段思平终于安心,觉得拓东节度出兵已经万事俱备。

由于郑隆亶加强了对太和城附近过往车马的盘查,“宝韬”和“迅腾”两个武馆和点苍派的业务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大户人家不太愿意冒险再来传递货品,物品押送的效益和效率很快就下来了。可喜的是,点苍派的“点苍押运”和“点苍商贸”已经逐渐摆脱了对太和城的依赖,更多的是通过分派形成的网络来开展业务,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在和两家武馆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业务方面相对省心,杨栩之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练武习文,着重于思考如何完善“点苍十八剑”。

同类推荐
  • 孤胆少年行

    孤胆少年行

    一本奇书,几经风雨,误入平凡少年手,一段人生,历经坎坷,终至康庄大道旁。亲情,爱情,友情,当我们无奈的失去它们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在痛苦的仇恨中走向灭亡,还是在繁华的名城中迷失自我........
  • 乱世江湖行

    乱世江湖行

    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丰子都因为一段机缘结识殷在野,基于一则藏宝传闻,从而踏入一个诡异险诈的江湖,遭遇各色各样人物,恢恑憰怪事件,丐帮内部倾轧,镖局以及各门各派的兼并与分争,乾隆帝由于私欲更是对武林大小门派进行分化拉拢和打击压迫。历经种种磨炼之下丰子都终致成长为一代英雄的同时,亦揭开了十多年前一桩久悬不决的惨案,还殷在野迟来的清白,其间既有人性的良善险恶,更有铁血的兄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儿女意长。
  • 仗剑持刀天地行

    仗剑持刀天地行

    正为何?魔又为何?正者行不正之事即为魔,魔者行正义之事即为正。很多时候,正和魔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我辈江湖儿女当仗剑天地行、持刀为苍生。遇不平之事,当凭心而动。让我们随着主角——启仁的江湖之旅,去见证这个豪情满天、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
  • 随身带着毒舌系统

    随身带着毒舌系统

    一梦醒来,莫尘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濒死的乞儿身上,饥寒交逼,就在莫尘绝望临死之际,系统突然开启,自此,他走上了一条绝不为凡尘的不朽之路。然而,苗疆王室之乱,魔世入侵之灾,以及穿越前地星被历史掩藏的人魔之战,莫尘手提墨狂,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汹涌的暗流之后,他两世为人的身世之谜,也是被逐渐揭开。
  • 凌天剑神

    凌天剑神

    (QQ阅读一组作品)武林第一天才凌尘,因宗门遭逢大变而修为尽废,武功全失。在命悬一线之际,凌尘偶得武林神功《凌天剑经》,废脉重修,从此通剑道,凝剑心,悟剑意,终成一代剑神!已有长篇完本作品《剑之帝皇》、《天界至尊》,人品有保证!本书书友群:368076179
热门推荐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 你就是凶手:爱伦·坡佳作集

    你就是凶手:爱伦·坡佳作集

    本书为爱伦·坡代表性小说作品集,侦探小说的首宗棘手案件《莫格街凶杀案》,站在尸体上张着血红的独眼《黑猫》,让国王大臣自动受缚、上演血淋淋的人肉烧烤记的《跳蛙》,一进入爱伦·坡的惊悚世界,想知道结局的着迷者往往不能等上一秒。爱伦·坡以繁复的笔法,渲染出诡异的气氛,勾勒出离奇的情节,以及那个亦真亦幻的惊悚世界。
  • 二马

    二马

    故事不仅仅是两个古老而迥异的帝国的碰撞,更是老舍写出的《傲慢与偏见》,中与西、男人与女人、父与子、房客与房东……这种种的冲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幅“漫画”通过跳进跳出的讽刺和荒诞,将一个过去的老舍带到了今天,让老故事讲出当代人的迷茫和困境。
  • 霸王奴妃

    霸王奴妃

    天地动,风雷变,爱恨情仇,是非恩怨,转头皆化为虚无。情逝爱去,凤凰涅槃只为浴火重生。一朝穿越,她已是相府出生时即被亲生爹爹遗弃的三小姐,重生的她选择淡然,即使身子已不再清白。而一场花嫁,改变了所有,她代替素有天盛王朝第一美女之称的姐姐嫁入王府,一入侯门深似海。她从此成了他借以羞辱他的棋子,她也是他眼中连棋子都不配的灾星,有父有夫,却似没有。他与他之间又是怎样的一段刻骨深仇?机缘巧合,她白日里是燕王府最低贱的人人可欺的奴妃,夜晚她化身为妖艳的紫罗兰,是天下第一消息组织流云阁的少阁主,面对他的一次次羞辱,责难,她坦然面对;面对宫斗,她应付自如;面对环肆四周的天下顶级杀手,她傲然独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是温柔善良,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皇室已淹没的秘密,燕王的真实身份,太后与丞相的阴谋,皇帝的算计,她的使命,当这一个个谜团慢慢解开之时,她又何去何从,是皇后,王妃,还是阁主,又或是山野寻常妇人。
  • 春耕的牛事

    春耕的牛事

    春耕的声名远播源于一次惊心动魄的意外。那天,春耕正拿着挠子给他的黄牛梳毛,忽然街上传来声嘶力竭的尖叫和呼喊声,呼喊声有男有女,令人心惊肉跳。春耕冲出院子,跑到街上,几个女子尖叫着跌跌撞撞地沿着大街往东跑,街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几辆自行车。其中穿红衣服的玉兰尤为显眼。一头健壮的种牛偏愣着脑袋,拖着缰绳,由西向东疯狂地奔跑着追过来,震得街面都跟着颤动。六十多岁的臭粪在后边一边跑一边喊着什么,突然就跌倒了。春耕看出,这是臭粪牵着他的种牛到湾边饮水,种牛突然看到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受了刺激,挣脱缰绳冲了过来。
  • 谁与争疯

    谁与争疯

    学府里每天都要做些什么?用膳,睡觉,逗玉兔咯。就是这只该死的玉兔,害她去学府第一天就被关进小黑屋!可是看着他一脸可怜相,她又有些恨铁不成钢,好歹也是个皇子,虽然是最不得宠的那一个,可被人欺负到这个份上,他就没有一点脾气吗?不过兔子也有优点,在她被赶出家门的时候,是兔子把她带回了家。冷冷清清的皇子府变得鸡飞狗跳,他躲进祠堂总行了吧。很不幸,“麻烦让让,我要给我娘找个安身之所。”她努力在一堆牌位中找到一个空位。
  • 万灵逍遥录

    万灵逍遥录

    万灵大陆,宗族林立,群雄荟萃。紫宸,地球上一个古老家族的弟子,因缘际会带着上古神魔之心穿越降生到了万灵大陆最顶级世家中,从此,在这片大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逍遥传说。
  • 深渊之君王

    深渊之君王

    奥兰蒂斯世界,深渊。夏凡摇晃着手中用生命之果所酿造的美酒。听着手下所报告的一切。“明天勒索谁呢?”夏凡苦着脸想到。
  • 婚然心动:娇妻别想逃

    婚然心动:娇妻别想逃

    她爱了他整整一个青春,可那场滂沱的大雨,那场蓄谋已久的车祸以及那句冷得彻骨的“她的死活与我无关”,终究是耗尽了她对他所有的爱!孤独的在黑暗泥沼中挣扎了整整三年之后,她低调归来,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不愿与他再有任何的瓜葛!“丁佳期,欢迎回来!”男人唇角轻勾,笑容邪戾却明媚。丁佳期转身想逃,却已经被一双有力的大手圈入怀中,“既然回来了,就别想再逃!”她以为她能够和他好好过,却没想到他精心策划的婚礼上放出的竟然是她的不雅照,他再一次亲手将她推下万丈深渊……
  •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全12册)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全12册)

    享誉世界200多年,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一部畅销200多年,囊括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的罗马史必读经典。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二战时期知名英国首相丘吉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极力推崇的史学巨著。一部横跨1300年,囊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面讲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恢弘史诗。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吉本20年心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