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700000034

第34章 在北大听作家学者交流论道(11)

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青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凯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凯文迪许第一代主任是麦克斯威尔,电磁波的发明人。第二代主任是瑞利,获得诺贝尔奖,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曾经有过一段名言,他讲:“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因为60岁以后很多时候会对新思想起阻碍作用,而且我们有很多例子说明,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普森(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凯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汤普森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7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第四代出了卢瑟福,著名的原子物理的奠基人,他培养12个人得到了诺贝尔奖。到了第五代,凯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莱克,做了一件大家当时痛骂他的事情,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把如此有名的基本粒子的方向关掉,但20年以后,当初大骂布莱克的人认识到,即使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当时已经难以改变这么一个趋向了,再要搞基本粒子需要投入非常昂贵的大型的加速器,英国根本没有这种财力。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的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是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上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土当前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5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从来没有过55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55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作出了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3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年轻人做的成果,如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见报以后也不以为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事例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士根本不懂得,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地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年龄上。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

小型计算机的开创者奥森到60岁的时候犯错误,讲PC机是不该出现的一种怪胎,今天还是这样讲,所以比尔·盖茨讲过,奥森是他一个崇拜的偶像,是心目中技术和市场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可是到晚年犯了这种错误,我绝不会像奥森这样贪恋岗位,一直做到67岁才被迫下台,我一定会在60岁以前退休。这是第一个光辉的榜样,也是引以为教训的典型。第二个就是当年给过我鼓励的奎因,20世纪60年代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从60~80年代领导巨型计算机潮流达20年之久,他晚年也犯了错误,只坚持用过去那种方法操作计算机,忽视了大规模并行处理方式,结果后来的成果都很不成功,这个伟大的发明家,晚年也很惨,69岁他的奎因计算机公司破产,70岁车祸身亡。第三个是王安,王安晚年的时候,拒绝生产和IBM的PC兼容的机器,斗气,同时坚持王安公司各种不兼容的机器。加上他的封建意识,认为虎父焉有犬子,存心要把他的儿子提为总裁,结果受到了他的股民的联名告状--王安把中国的“裙带风”带到了美国的上市公司--使儿子被迫下台。这样,元气大伤,最后,王安在去世后不久就破产了。王安晚年的这些错误让他破产。这三位伟大的发明家到了晚年都有这样一些问题,而我正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要吸取教训,少犯错误。所以一个人要多做好事,少犯错误,不做坏事,我认为我今后应该是这样。“多做好事,少犯错误,不做坏事”,坏事是绝对不能干的,错事也要少做,这样,我就觉得扶植年轻人算是个自然的规律。

那么,怎么扶植年轻人?我们要把年轻人放在风口浪尖上锻炼。这就涉及我的第七个重要的抉择,就是进军日本市场。

我的第一个重要抉择是选专业,第二是跨领域的研究。跨领域的研究我要补充一下。我们今天有很多新的跨领域,机会非常非常多,比如在数学领域跨到经济,搞经济数学。山东大学的一位教授在这方面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我们通过一位中国最早从事经济数学的南开大学的一位教授陈佳洱亲自出面,把他请到北大来,现在成了北大的教授。我们成立了金融数学中心“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中心”,这得到了方正的支持,我们提供住房和工资。同时我们又成立了一个金融工程中心--“方正金融工程中心”,把上一步的研究和下一步的研究合并起来,把新的思想变成软件,实现顶天和立地的结合。金融到数学,数学跨到金融的领域非常大,我们很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把博奕理论、概率论运用到经济中得到了成功,这样的跨领域我觉得很多。

还有一种重大的,我觉得特别有前途的跨领域就是有技术背景的学生毕业后来学管理,我们方正的发展现在最缺的就是有技术背景的管理干部。将来这个前途极大。我们也要自己培养,我们中国不缺少技术专家,但缺少懂技术的管理人才,非常稀缺所谓有技术背景的企业家。一个管理人才就可以使一批技术尖子发挥非常好的作用。最重要是跨领域,既要有技术背景,又要懂管理,所以学了数学、物理、计算机、无线电,再去学MBA,我觉得这个将来很有前途。大家可以看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文科和理科的结合,都是一系列新的机会,简直不可想象,大家要学会如何跨领域,培养这种知识。

再讲进军日本市场的问题。我们从国内发展到海外,“永不满足”是一个取得成就的巨大动力。中国台湾最大的日报《联合报》,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最大的晚报《自立晚报》,台湾的省报《台湾日报》,都用我们的系统。进入台湾以后,就想能不能进入日本市场,一方面这个市场大得惊人,是中国市场的10倍,一方面日本的印刷又极端发达,它的彩色印刷水平无与伦比,它可以在印刷厂里用机器人,一大批的机器人,全部都是自动的。它1年是50多亿美元的营业额,很惊人的规模和水平,我想5年之内中国内地的凸版印刷厂要达到这种水平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么一个极端发达的印刷市场,很可爱的一点呢,就是他的出版软件并不先进,这就有我们可乘之机。

我从1975年比美国人更早地提出这种描述事情的方法以后,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只要提前得到需求的刺激,我们就能比外国人更早的有某些创造。这也需要把年轻人放到需求刺激的最前沿的风口浪尖上,日本市场可能给我们这种机会。加上日本的管理非常严格,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就拿方正日本员工来说,非常完美,早晨9点钟准时到办公室,晚上9点钟出去,有时候忙了就睡在我们的办公楼,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日本有六家报纸在用我们的技术,当然都是小的,还有个中等规模的正在考虑部分用我们的系统。还有一个汽车杂志,三个版,每个版都是双周刊,一次出1000多页,这一本杂志用我们近500套前端软件和后端输出软件,价值400万美元,在中国很难想象一个杂志社一次就买400万的软件。这个市场大得惊人。进军日本市场就可以靠日本这个大市场,把年轻人推到市场最前沿。

我经常想,为什么中国人到硅谷很有创造力,做第一流的工作,为什么在国内做不到?我们就是得不到最前沿的需求信息。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某些环境下把优秀的年轻人放到这种需求刺激的最前沿,让他出成绩呢?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创造这种环境。我们进军日本市场的决策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这么一个目标,能够得到最前沿的需求刺激,能够刺激我们年轻人的创造才华。年轻人最大的愿望是获得成功,当然也需要住房,将来也需要自己的小车,这是应该的,但我觉得他要能够全力以赴工作的话,首先是一种成就感,同时需要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希望能够得到长进。

第八个抉择,是我们准备进军广电业,这是1995年的一个抉择。方正一直靠出版市场赚钱。虽然我们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市场,但是10年来我也一直忧心忡忡,10年,我们主打的产品还在出版这个领域,没有崭新的领域,这是我一直苦恼的一个问题。我记得当年四通的2401打字机非常成功,1988年,万仞南曾经讲过,四通每年要出一个2401这样的拳头产品,后来知道搞个拳头产品是多么难,四通再也没有第二个拳头产品可以跟2401相比。我们呢,也一直在这里忧心忡忡,我们的出版系统一直维持了10年的兴旺,今后还有几年的兴旺,我们有没有新的支撑点?

1995年忽然给我抓住个机会。1995年9月4日,李岚清同志找了杨伟光台长。因为看到中国的动画不够发达,所以要中央电视台跟北大方正合作,做动画制作。他9月4日谈话,我9月8日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马上产生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方正有望进入广电行业,以中央电视台动画为切入点;第二个想法,由此带来无限的需求刺激,会使我们成长一批将才和帅才。从李岚清同志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起,我们就开始进入广电行业整个的领域,包括广告制作、资料检索,以及整个智能的管理。我相信3~5年之内,方正广电行业的收入会达到、超过出版系统,而且会出现一批将才和帅才。这样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很大的支撑点,一个很大的市场,充满前景的,充满挑战的,可以让大量的年轻人出成绩的领域。这是我第八个重要的抉择。

同类推荐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造就一流员工的职场培训读本。优秀的人找方法,平庸的人找借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路决定出路,方法总比问题多。阅读本书,让你成为方法高手,做问题的终结者。
  •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这位17世纪满怀入世热忱的耶稣会教士,对人类的愚行深恶痛绝,言及万事有致于完美的可能,如再辅以变通的技巧,则善必胜恶,而这一切取决于人的自身资源与后天勤奋,警觉、自制、有自知之明及修身养性之道。
  • 礼仪全书3

    礼仪全书3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压力决定动力

    压力决定动力

    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人们常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忧惧、负担统称为压力。在庸人的眼里,压力无疑是一种负重或拖累。而在强者那里,压力却变成了动力,他们把在压力下取得的成功及其所运行的轨迹归结为:压力——动力——胜利。其深刻的内涵可以注释为:压力产生动力,压力决定动力,压力与动力的合力又派生出了意志力、毅力、耐力、执行力、战斗力,而最后又生成了能力、权力、盈利、胜利。
  • 百年优雅:杨绛的人生智慧

    百年优雅:杨绛的人生智慧

    她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一生与文字结缘;她历经人间坎坷,将自己修炼成精神上的贵族;清华才子钱钟书对她一见倾心,二人携手走过六十年婚姻旅程。她是杨绛,经受着岁月的洗礼,浸染着时间的霜华,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境。温柔是她最强大的力量,坚韧是她鲜明的个性。她是作家、剧作家、翻译家,享受过追捧,也遭受过苦难,却始终持守着优雅和平静。她最不喜欢哲学,却用低调和勤勉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她知足、淡雅、谦逊,却又不卑不亢。不妨翻开书页,领略这位百年老人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不变的归宿

    不变的归宿

    剑如歌,刀似曲,一入江湖,难以自拔。每个热血的少年曾经都有一个大侠梦,身背一把剑,浪迹天涯,笑看江山如画,醉卧美人膝。经历过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最后才发现,江湖才是人们不变的归宿。躲,却又躲不过去的归宿。逃,怎么也逃不开的归宿。一人,一妻,一剑,几个好友,足矣。
  •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千古帝王的制胜绝学,百代风流的杰出智慧。本书主要选择了开国的皇帝,同时也选了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他们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已经是家喻户晓。他们有狐狸的智慧、狮子的勇猛、狼的攻击性。他们的智慧是几千年历史沉积的精华,是无数次人生实践的结果,是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好试金石。帝王是主宰历史的最强者,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性格,每每在关键时刻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他们能成功。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挖掘出来,就是把事做成做好的资本。
  • 找准你的位置: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

    找准你的位置: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

    本书将按大学生求职前、求职中和求职后三个阶段来写作和指导。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我定位—职业准备篇,第二部分就业定位—职业谋取篇,第三部分职场定位—职业发展篇。
  • 我在鬼界搞建设

    我在鬼界搞建设

    我死了?不对?我穿越了?也不对,好像还是死了!不过这鬼界好像和想象的不太一样,鬼民们正大搞建设,干的热火朝天!既然如此,那就且来之,则安之,好好做一个鬼界建设的排头兵!
  • 重生之重修仙途

    重生之重修仙途

    别人是人死如灯灰而自己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死了又穿越,穿越又重生。苏小曼觉得自己一定是天道的亲闺女,还得到了空间传承,炼丹药,制符,炼器,学阵法契约灵兽,和家人一起修炼,还遇到与自己厮守一生的人,最终飞升成仙。
  • 穿越之农门骄女

    穿越之农门骄女

    胡家村的人都知道,胡全的亲爹就是上山的时候不小心摔死了,接着他女儿也在上山的时候摔了,不过找到的时候还活着,倒是捡回了一条命。于是,不少的人就又说了,胡全的大闺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有没有后福,作为当事人的胡喜儿并不清楚,不过,她觉得,活着就是活着,总该好好地活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龙帝皇决

    九龙帝皇决

    秦轩天生残缺,后拜高人为师,踏上修仙之路。在这条与天争命的路上,又会夹杂着几许爱恨情仇。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爱恨变成悲欢离合,当善恶变成无可奈何,当正邪变成生死抉择,又当何去何从?是非对错,人鬼佛魔,究竟……谁才是正确的选择。
  • 体坛巨响

    体坛巨响

    基本功不赖并且拥有不俗的高挑插板上篮能力,将与篮球发生怎么样的碰撞呢,又会激荡起青春怎样的巨响呢?
  • 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对管理艺术的探索始于对自己的探索,而这一旅程的**起点之一便是做人。带人要带心,真正的管理是管理人的心。回归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团队各种问题。灵动的管理学百科全书,摒弃枯燥乏味的教条式说教,用生动的小故事为你传授切实可用可行的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