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900000030

第30章 耶稣诞生(1)

希律王在位之时,拿撒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妻子玛利亚,生了一个儿子,他自己的人民称他耶和华,他的希腊邻居称他耶稣。

公元一一七年,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记述了在全罗马帝国发生的对一个新的教派的迫害。

他不是尼禄的朋友。

但他仍然尽力为这种异常的暴行进行辩解。

他写道:“皇帝对某些男女严刑拷问,是因为痛恨他们所犯的罪行,称他们为《基督徒》。他们之所以称为基督徒,来源于基督这个人,而基督其人则在提比留皇帝统治下被当时犹太省——亚洲的一个偏远省区——的总督波拉多处死。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镇压,但这种可怕又可恶的迷信又爆发了,不仅在罪恶的基地犹太省,而且传到罗马,这个城市不幸得很,世界上一切无耻不道德的行为都移向这里。”

塔西陀公正地记述了全部事情。一个一七七六年的英国记者可能会由此认为在罗马帝国边远殖民地发生的这场重大革命暴动并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位罗马人并不确切地知道他以蔑视的笔触描写的那些“基督徒”是些什么,也不知道“取名为”基督的是谁。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像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国家,总是会有些麻烦的,而且几乎所有较大的城市都有犹太人,他们相互之间经常吵架,争执不休时便去找地方官,而且顽固地坚持用自己那些难以理解的律法来处理,这自然会使地方官非常恼怒。

这里提到的基督很可能是加利利省或者犹太省的某个无名的小犹太教堂里的一位传教士。

当然,尼禄皇帝很可能过于严厉了一些。

而另一方面,对这类事情也不能太宽大。

对于塔西陀来说,问题到此为止。

他从不再提那个使人厌烦的教派了。

他的兴趣完全是学术性的,正如我们自己在“加拿大骑警”和那些奇怪的“俄国教派”之间会遇到麻烦一样,他们都居住在有着大片森林和田野的王国西部。

那个时期的其他作家在同一问题上所提供的信息,也未使我们更加了解。

约瑟陀斯,一个犹太人,在公元八○年出版了一部犹太国家的详细历史,这部作品的原版中提到了波拉多和“施洗者约翰”,但没有耶稣的名字。

和约瑟陀斯同时期写作的,太巴列地方的加斯特斯,非常熟悉公元一二世纪的犹太历史,也从未听说过耶稣。

就所有同时代的历史学家而言,都没有提到耶稣,我们所依靠的知识全部来自《新约》的头四卷书,即四“福音”,这是一个古老的英文字,意思是“好音信”。

就像《但以理书》,大卫的《诗篇》和《旧约》中的许多其他卷书一样,《福音书》的名字也是虚构的。

这四部《福音书》以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个使徒的名字命名,但是他们似乎和这些文学名著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问题至今仍然非常神秘。许多世纪以来,它是学者们最喜爱争论的题目,可是由于改动形式,对神学问题的争论是最无益和最无效的,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将不提出明确的意见,而只是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多的争论。

当然,对于从小就不得不同名副其实的印刷品(报纸、书籍、时间表、菜单、电话簿、护照、电报、信件、收入税单等)纸浆打交道的现代人来说,关于耶稣的生死,连一张书写下来的同时期证明的片断都没有,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从历史上来讲,这并没有什么不寻常或者令人吃惊的。

荷马的著名史诗就是在那些行吟诗人死后几百年才书写下来的,他们到处漫游,把赫克托和阿奇里斯的光荣业绩唱给希腊的年轻人听。

在古代,人们靠口述获得知识,他们发挥了非常精确的记忆力。一切经历都是由父亲仔细地口传给儿子,就像现在以印刷文字的方法传给子孙后代一样。

再者,我们绝不要忘记,耶稣曾拒绝担任犹太民族领袖的角色(许多犹太人的一个渴切希望),他几乎是只同非常贫穷的淳朴的渔民和小店主交往的,而这些人都不是熟练的编辑,大多数人无疑都不会写字。

最后,既然他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记述他的生平或者他的教导似乎纯粹是浪费时间。

耶稣的门徒坚决相信世界的末日即将来临。当人们都准备接受最后审判之时,他们就不愿去写书,而且即使写成了也会被天火烧毁的。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越来越确信,地球仍将无限期地继续在空间静静航行,于是便努力去搜集那些认识耶稣的、听过耶稣讲道的和在耶稣最后几年陪同他的人的回忆录。

这些人中有许多人当时还依然健在,他们讲述了所知道的一切。把他们所记得的先知的几次著名的布道,一点一点集合起来成了一本书。

接着,重述了耶稣所讲的寓言,集合成另一本书。

人们还访问了拿撒勒的男女老人。

耶路撒冷的几个人,曾在各各他亲眼目睹耶稣被处死,他们回忆了耶稣的最后时刻和痛苦。

很快,就有了不少关于这个主题的文学作品。

由于需求不断增长,这类书日益风行,资料大量增加,在很短时间内成为巨著。

如果以现代人为例,就拿亚伯拉罕·林肯来说。关于我们美国这位最伟大先知生平的著作,在源源不断地出版。一般人是不可能把这些书全都读完的,即使他知道在何处把这些书全都找到,也难以选出所真正必需的书籍。

因而,不时有一些毕生致力于研究这一题目的学者,筛选所有证据,给予读者一本简明的“林肯生平”,使人们能够明白一些重要问题,而未考虑职业历史学家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四福音书》的作者正是这样著述耶稣生平的。他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用他自己的话重述“圣”的苦难和成功。

没有人能明确指出马太是谁,生于何时,可是从他给予我们的福音来看,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朴素的人,喜爱耶稣经常对加加利农民讲的家常故事,所以他特别喜爱详述寓言和布道。

约翰则大不相同,他必定是个博学而头脑有点迟钝的教授,对当时亚历山大神学院讲授的许多近代学说非常通晓,他写作的“耶稣生平”具有高贵的神学特点,这是其他三卷《福音书》所缺少的。

§§§第三卷《福音书》是以路加命名的,根据传说,他是一个医生。

但他很可能是一个学校教师。

他非常严肃地声称,自己读过所有关于耶稣生平的著述,但他颇不满意。因而,他决定自己写一本。

他想告诉读者众所周知的事情,并增加一些从未发表过的细节。为了忠于他的诺言,他对马太和约翰遗漏的细节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他的艰苦研究工作,对我们是个很大贡献。

至于马可,他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所有圣经学者特别注意的问题。

从耶稣最后日子的模糊背景中我们经常看见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年。他在各各他的悲剧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尽管是微不足道的。

有时,我们看到他在为耶稣传口信。

在最后晚餐的那个夜晚,他匆匆跑进格西马尼花园,向先知告警说,公会的士兵要来逮捕他了。

我们还听说他是保罗和彼得的秘书和旅伴。

但是我们完全不知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或者他和耶稣是什么关系。

以马可的名字为名的那卷《福音》使事情更为复杂!这个工作看起来只有那个年轻人才能做得这样好,表明了对许多事情都很熟悉。它略去了其他《福音书》中所述的许多事情,可是当它描写某个事件的细节时故事就立刻变得栩栩如生。

这种亲切的和个人亲身感受的笔触常常被作为绝对的证明,至少我们必须和掌握这个主题第一手资料的人的作品打交道。

但是,《马可福音》和其他《福音书》一样,明确地具有第二世纪的某些文学特征,因此只能是马可、马太和约翰和孙子辈写的。

由于完全缺乏同时代人的证明,那些以此作为有力论据的人声称,所有以历史为根据重新创造耶稣生平的努力必然是枉费心机,除非能给予我们把公元一世纪前半期和二世纪后半期联结起来的进一步的证明(几乎到处都可能埋藏着这些证明)。

然而,我本人不能同意这一意见。

就我们现在所知,《四福音书》的作者们本人无疑地并不认识耶稣,可是,同样的证明是,任何人只要认真研究这些文献,就可以知道,它们共同的知识来自流行于公元二百年的一些经文,而这些经文从那时以来就遗失了。

这种中断情况,在早期的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历史中屡见不鲜。甚至研究大自然的名著也会偶然地跳越数百万年,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想像或者科学信念去任意幻想那一段时期。

然而,我们现在并不是讨论某些模糊的史前人物,而是一个具有特殊魅力和特别坚强的人,而且生存得比两千年前的任何事物都要长久。

此外,在历史研究中需要直接的文献证明,当我们说到或写到耶稣时,这种证明似乎就完全不必要了。围绕拿撒勒的这位先知人物而写的文学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

探讨耶稣及其工作的书籍,两千年来以各种文字、方言、观点出版了许多,可以说不计其数。

他们以同样的热情,证实或者否定耶稣的存在。

他们肯定或者怀疑《四福音书》中所提的证明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他们怀疑或者虔诚地确信使徒书信的可靠性。

还不止于此。

《新约》的每一个字都非常仔细地经受了语文学、年代学和教条批判主义的严峻考验。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星云法语

    星云法语

    一部哲学通俗读物。本书系星云大师佛学励志文章的汇编。借用古今各种寓言、典故、巧喻,融入佛理的解读,开示人们生活、工作、修身的智慧。这些小文风格清新,设喻、说理通俗易懂,皆是入世的、积极的文章,大有补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身心的安住:广学

    身心的安住:广学

    本书分为佛教的理念、心的管理、如何日日增上等三卷,讲述佛学的普及性知识,如人间佛教与其他佛教的异同,宗教人的共识等,虽然编辑有条理和系统,但每篇文章依然保持短小精悍的风格,又结合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谈身心的修养,可以寓佛教文化于励志中。
热门推荐
  • 西游女儿国国王重生记

    西游女儿国国王重生记

    那时你为僧,你说“来世若有缘分”。何解?其实那时你是动心过的,只是奈于身份罢了?今时你为民,不再是僧侣,不再用西天取经,是时候兑现你说过的话了。西梁女王二度穿越,历经二百年孤寂重逢爱人——御弟哥哥(唐僧)。一穿现代,被现代电视剧《西游记》所深深感触,对《女儿情》情有独钟,熟唱于心。二穿古代,因爱独自一人唱着情歌(女儿情)而被人视为脑子不好使,早早被父母出嫁。心里对唐僧却是念念不忘,为此逃婚,却意外发现唐僧转世,从此展开“女追男隔层纱”。
  • 冷血雷神

    冷血雷神

    2012,世界真的会毁灭吗?是毁灭还是侵略?如果地球毁灭,人类能否幸存?如果人类幸存,如何生存下去?申磊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孤身行走于异世,仗剑傲立于苍穹。上古五大神器,人间三大法宝,为了复仇,我要定了。灭世星魔,绝世战神,为了复仇,我灭定了。杀人便可升级,无视瓶颈。我,就是雷神,冷血雷神,逆天雷神……
  • 心跳领域

    心跳领域

    我是风焱,常住云海市精神病院,喜欢将院长U盘中的学术视频换成小电影,在院长参加市级会议时让他起飞,让他carry。曾用压电点火器电击过别人的菊花,也曾在院长于海滩边游泳时潜水扒掉他的泳裤当泳帽,最终留下院长顺利逃脱。讨厌谐音,讨厌一切基宅腐受,卖萌高冷一概不吃,御姐萝莉直接弄死,这就是我,看着都让你上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剧情我为王

    剧情我为王

    一个拍摄文艺片的扑街导演,来到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带着五百T的硬盘的他,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始皇歪传

    始皇歪传

    黄粱一梦遗世佳,老兵穿越旷世秦。无人晓破今往事,无奈重走世轮回。世间多知秦暴弊,鲜闻始皇有温情。秦政一统中华地,岂止正史十年功。(书友QQ:206960364)
  • 做最好的中层:中层领导的10项技能训练

    做最好的中层:中层领导的10项技能训练

    中层主管上任之初,突然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下属和新的制度,难免有点不知所措。在这段时间里,要想打开局面,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一方面要了解人员情况,熟悉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了解工作目标。如果不能适应周围环境、摸清部门工作方向,并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很可能就会陷入被动局面,甚至职位不保。
  • 江城晚晴空

    江城晚晴空

    其实真的奇怪,你们有没有发现,真正让你们整个学生生涯结束以后念念不忘的男孩子,往往不是校草。也许他们是对的,漂亮的不是那个人,美好的只是那个年纪。是最平凡大众的青春,也是独属于我熠熠生辉的高中时代。点开这篇故事,带你去看我们这些长得不怎么好看的女孩子的青春。
  • 赡养人类

    赡养人类

    一个职业杀手的经历,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财富和技术向着少数人集中,各个方面的贫富差距变大。突发的状况,使得富人开始向穷人抛洒财富,甚至需要“雇佣杀手来消除不愿拿钱的人”的地步。是什么使他们抛弃自己的财富?
  • 闯关东纪事

    闯关东纪事

    人的苦难有多种由头,社会财富的分配失当是其一;社会财富的分配失当有多种表现,人的苦难是最直接最迅捷的后果。在以土地为主要财富来源的年代,土地的所有状态就是衡量社会财富是否分配失当的重要标尺,倘若这标尺严重失衡,人的苦难就避不可免,症状是饥饿、动荡与流浪。基于求生本能,受难的人会自发以迁徙来适应客观情境,试图找到一个生活的出口,无论这样的目的能否达成,移动也由此成了大众的生存状态,哪怕只是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