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7100000002

第2章 改变一生的两条法则

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法被定性的,你不可能根据你的习惯或你外在的一些表现来定义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人还是一个消极的人,是一个冷漠的人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01 你如何看待自己

“如何看待自己”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只有合适或不合适。

大多数人对于“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会在潜意识里加上“正确”两个字,希望能得到比较肯定和积极的回答。

事实上,我并不提倡用“多发现自己身上好的一面”“多鼓励自己”“你要多努力”这样的方法来建立良性自我认知。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应当尽可能保持客观、理性,贴近实际。

假如说“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有一条评判标准的话,那么唯一的标准应当是,你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符合实际。

如果能通过给你积极鼓励而令你对自己很自信,对现实就有了积极期待的话,那么你也同样可能因为收到消极暗示而轻易地将自己全盘否定,你的自信与对现实的期待也就很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比如你现在对未来感到迷惘和焦虑,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有人会告诉你:“你很优秀,没必要让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

但实际上,你优秀还是不优秀,取决于客观的衡量标准,你告诉自己“我很优秀”,然后意志坚定地出去闯荡了,但是你的能力达不到,你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时你就会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当我们消极的时候,别人会告诉我们这是很不好的,所以要寻找积极的方法来改变;当我们想获得成功的时候,你会看到许多励志书籍告诉你那些成功人士都是有着很强大的行动力并且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当我们失恋、创业失败、被辞退的时候,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会想怎么尽快从这种消极的状态中走出来……

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我们的思维观念里,遇到问题时情绪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否定现实。

事物的发展与人的情绪总会出现高潮和低谷的交替,我们的悲伤、沮丧、心痛的情绪本来就是合理的,是我们正常的心理状态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人对于现实有着错误的认知,他们以为生活就应该是快乐多于痛苦的,他们以为人生就应该是顺畅少忧的。

因此,当他们的情绪陷入低潮时,他们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无法应对。他们本身的情绪虽是正常的,却因为自身认知的偏差,导致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情绪的正常状态。

你如果想正确地、清醒地看待自己,那么你最好改掉你以往消极和积极、优点和缺点二分的认知,你将那些先入为主给自己贴的标签全都撕掉,真实的你才能坦然地展现出来。

否则,你的认知就会导致你的现实状态与真实情绪发生冲突和摩擦,从而导致你无法认清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

很多人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不敢承担生命中由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责任,所以我们倾向于把事物和情绪划分成积极和消极的两个部分,当我们不敢面对现实的时候,就可以用积极的情绪来给自己一些安慰,用消极的情绪来令自己逃避。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可能沦为主观意志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否定。过分积极,是自欺欺人;过分消极,是自我麻痹。唯有尊重现实,去承担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产生的后果,明确自己心理边界之外的东西是你无法控制的,这才是成熟看待自己的态度。

接受生命中的不确定因素,接受现实,保持客观,不因主观意志而逃避事实,这不仅仅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原则,也当是你如何看待人生的原则。

正确地看待自己,就是认清自己:

你现在拥有什么?

你能做到什么?

你能做到多好?

你在哪方面做得不好?

你是否能够提升?

你自己是否愿意提升?

你的各种习惯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哪些习惯可以改变?

哪些习惯你不愿意改变?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应该有哪些习惯?

你倾向于怎样思考问题?

现在的你与理想中的你有哪些地方是不重合的?

什么事情是能让你坚持一生的?

做这件事,你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

02 迷茫就是在现实中摇摆

我们总是会错误评判自己,原因有两个。

a.主观意志与现实的偏差

例一:我是一位歌手,举办了一场粉丝见面会。我以为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我欢呼,结果见面会只有寥寥数十个人前来参加,我因此很沮丧,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感觉自己唱的歌毫无价值。

例二:我在知乎写了一个回答,回答的质量也许并没有那么高,但机缘巧合之下被推荐而获得了上万个赞,我因此觉得自己非常厉害,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非常好。

b.你对于未来的预测和期待影响了你对自身的评价

例如:我和一个身高两米的大块头SOLO篮球[1],我看到他那么高大的身材感觉自己肯定打不过他,所以我在SOLO的过程中表现很差,由此我得出自己不适合打篮球的结论。我因此对自身产生了过低的评估。

如今的时代,信息爆炸,各种心灵鸡汤让我们眼花缭乱。今天听了一个大师的讲座,觉得有道理,打了鸡血似的去战斗了;明天看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觉得说得真好,人生就是要努力,又打了鸡血似的去战斗了;后天在公司被同事否定了,被女友甩了,顿时又觉得人生了无希望,努力和奋斗是没用的,恨不得放下一切……

很多人总是迷惘,总是找不到目标,其实只是因为自己一直在现实中摇摆。

失恋了,痛苦难过好几天,一个夜晚,你坐在路灯下突然想通了,然后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微笑:“加油!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你感觉自己好受了一点,就没那么痛苦了。一直在做着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有一天看了一场励志电影,你觉悟了,人生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你要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必须得先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做好!然后,想着明天的自己如何努力工作,激情满满地睡下了。合租的室友总是不注意卫生,上厕所不掀马桶盖,每次你都得忍着恶心擦干净再用,碍于面子,你又不好意思当面说他,有一天看了篇文章,原来我们要宽容别人才能令自己更幸福,然后你觉得自己心情舒缓了很多……

过不了几天,你会发现:原来你并没有放下,你还是会想着某个人,明天也并没有好起来;因为你做的不是你喜欢的工作,所以你很难维持激情,慢慢地发现自己还是不快乐;不掀马桶盖的室友令你越来越不满,每次上厕所的时候你都满腔怒火。

你想正确看待自己,想认清自己的本质,必须先学会接受现实。学会接受现实的前提是,你得先学会诚实地对待自己,不欺骗自己。

如果你不能接受现实的残酷与不确定性,那么你将永远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之中。如果你不能正视现实的可能性与机遇,那么你将永远陷入扼杀自我的消沉之中。

唯有让自己的主观意志尽量尊重、接受、贴合现实,你才能认识并接受自身的缺点,你才能在消沉与自我否定之中看到真正的希望与改变的契机。

a.对自己诚实,停止自欺欺人

你很清楚,为人正直、诚实守信这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能给你带来的帮助与收益其实有时很难计量,因此当你评判自己的时候,这种所谓的优点时常表现得很无力。

b.接受现实,保持客观与理性

不再否定现实,不再用过于积极的想法安慰自己,也不再用过于消极的想法逃避现实。

比如你今年二十二岁,是大学生,感觉自己既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在学校里没有多大成绩,你很忧虑。但是你没有意识到,忧虑的情绪已经把你的眼光局限在自身不好的地方。

保持客观与理性的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扩大你的眼界。

然后你会意识到,你在学校里其实有很多拓展人脉的机会,你二十二岁开始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这放到大部分的人身上来讲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就算你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也不代表你就没有机会去学拿得出手的技能。

客观与理性,会令你意识到在你的心理边界之内的一切都是你可以控制的,在你的心理边界之内你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正是因为你对你心理边界之内的一切有着强大的控制力,所以无论你变得多么惨,你都完全有能力,也有希望去改变自己的状况。

c.反思与自我评估

你不要单纯用优点或缺点来为自己的行为贴标签,你要意识到你的一切行为、一切倾向,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你应当清楚地知道,哪些习惯给你带来了益处与提升,哪些习惯在损害你,在让你倒退。

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法被定性的,你不可能根据你的习惯或你外在的一些表现来定义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人还是一个消极的人,是一个冷漠的人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所以,你要如何看待自己呢?

不,你根本不需要考虑如何看待自己,当你希望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时候,当你迫切需要给自己定性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正在逃避现实的不确定。

你要接受现实的本质与不确定,这样你才能认清生活的真相。你要接受自身的不确定和无法被定义,这样你才不会给自己设限,你才能意识到你的确有着无数可能性,你才能挣脱目前这短暂的障碍与问题的束缚看清事实的全貌与自己本身。然后你才能知道,今后的人生究竟会通往何方。

03 清醒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醒的努力,一种是不清醒的努力。其区别就在于,“努力者”在主观意识里是否明确且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自己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一旦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付出行动,那他自然就会进入到在别人看来可以被称为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努力者自己而言,他并不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努力的。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两个前提:

a.我们能否付出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往往会受到思维观念(自己为什么要努力的主观认知)、意志力(能否持续不断地付诸行动)、行为习惯(能否打破固有的行为习惯)、反馈时长(我们需要付出多长时间才会得到回报)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b.人是一种群体性生物,在客观上,个体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普世价值观(给各种行为贴上的好坏善恶等标签)、集体意识、他人的评价、社会的奖惩体系、外界的诱惑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在这两个前存在的前提下,我们想要“努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层面都有着很多限制和影响会令我们懒惰、消极和找不到方向。

当我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之后,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观察、分析和交流,然后再将他们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我发现想要“努力”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很多人对努力有着错误的认知。

当我们谈到“努力”这个话题时,往往会将其与励志、超越常人、忍受痛苦、坚持付出等观念联系在一起。努力的确和这些观念有着相关性,也的确存在许多的努力的事迹让人感动万分。

但是,我接触到的正在努力的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值得吹嘘的资本,他们也很少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很励志,觉得自己比普通人强,他们甚至很少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努力。他们基本上不会思考自己要怎样才能努力,他们很少纠结自己要不要努力,他们本身就已经处于努力的状态之中,他们只会思考如何将问题解决,怎样提高效率,更多着眼于如何把事情做好。

我们可以将努力视为一道门槛,对于没有跨越这道门槛的人而言,他们看到的只是努力者外在的状态和表现,他们对努力的概念完全是来自自己对努力的想象,并将努力者完全理想化。由此便产生了两个错误理解,而这两个错误理解正是很多人无法努力的最关键的原因。

一是将努力视为一种牺牲。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努力意味着舍弃快乐、放弃享受,要减少社交,要承受痛苦,要忍耐枯燥,要坚持不断地付出。但对于真正清醒的努力者而言,努力并不是牺牲,也不是意味着要放弃什么,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自我认同感的不断延续,是向着目标不断前进。

人无法坚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欢背单词,你不喜欢跑步,那你几乎不可能仅凭着“要努力”的信念坚持下去。如果对你而言努力意味着牺牲的话,那当你试图去努力的时候,你根本无法真正静下心去付出努力。你只会不断地被痛苦折磨,你的心里会有来自惰性的声音不断地干扰着你,要你放弃,你的“理性”要求自己付出努力,而“感性”提醒你这并不是你想做的,你会因为“理性”和“感性”产生的冲突变得越来越焦虑和烦躁,你会找出无数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明天再做。

这样你至多只能在外在行为上表现出一副很努力的样子,你可能的确会看很多书,背很多单词,花很长时间来写作,但你真正记住的、真正写出来的却没有什么价值。

可怕的是,有相当多的人喜欢用这种“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努力来自欺欺人和自我感动,他们只谈论自己付出了多少,却刻意地忽略了是否是有效的付出。

所以,你现在应当意识到,努力并不意味着牺牲,当你努力时并不是要和痛苦抗争,你不是在通过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者不断地和自己的负面情绪与惰性做抗争这种痛苦的方式来进步。

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在不断地朝着目标前进,那努力对于你而言应该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愉悦的付出,你会在努力时体会到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不会纠结和焦虑,也不会在努力时有被剥夺感。

你选择用来努力的时间原本可以用在打游戏、逛街、吃零食等这些“享受”的地方,但这绝对不意味着牺牲,也不意味着就放弃了享受。你选择努力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努力在你的认知里就成了比打游戏、吃零食等更为高级且收益更大的享受。

由于我们对努力的错误理解,我们将努力视为一种牺牲,所以我们在付出行动时心总会觉得有些不情愿,我们感觉努力要付出“放弃享受”的代价,我们想要努力的意愿会不断和“止损”的意愿做抗争,这就导致我们在努力的时候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努力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不再信任努力,因为在潜意识里,努力是一种既要牺牲和付出又得不到多大回报的负收益投资,所以我们就不愿再努力。

如果你能转变这种思维观念,将努力视为一种主动选择的愉悦,那么你不仅能够更好地努力,而且努力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你不会在努力的时候再做无意义的自我消耗之事。努力可以成为一种享受,前提是努力是你主观意愿上做的选择。

对努力错误理解的第二点,是没有将想要达到的目标与主观意志上做出努力的选择联系在一起。

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想要通过努力到达怎样的层次、达到什么目的。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努力的理念,社会、家长和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努力读书将来才会有好出路,努力工作才能获得体面的生活,然而这些理念不具体,导致大多数人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同时,媒体总在宣传和美化一些励志故事,譬如:被多家企业拒绝的小张最终成为亿万富翁,不服老的王大爷在晚年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成长的环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我们总是在追逐别人告诉我们应该去追逐的目标,我们的努力是为了达到在别人眼里看来很好、别人都推崇的状态。我们被社会和他人捆绑着前进,我们总是为了别人而活。

实际上,你的内心深处并不一定想要个大房子,不一定想结婚,你也不在乎是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现实的压力和思维的惯性一直在强迫我们去追寻我们本身并不想要的东西,强迫我们为了一个自己并不想达成的目标而努力。

那些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身价百万的富翁、指点江山的风云人物的人的确是很厉害,普通人都对这些人崇拜有加,甚至视其为偶像。但是无论这些人多么厉害,如果他们达到的成就并不是你想要达到的,你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羡慕这些人,因为他们和你并不在一个频率上,他们的成就和光环对你而言并没有多少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马云的确是通过努力才做成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许多人都在分析他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将他说的一些话奉为金句,仿佛能从马云身上学到些努力的经验就能像马云一样成功了。马云之所以会努力去做阿里巴巴,那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所做的是他真正喜欢的、真正想做的事,如果让马云去唱歌、去演戏,让他做着并不喜欢做的事,他就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成功了?

许多人总是试图追逐那些光鲜亮丽的目标,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又在不断地提醒着自己:“我并不想当个律师”“我根本不喜欢学英语”“我讨厌做产品经理”……在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效的努力。

努力的前提,是你要先确定你努力的方向是出于你的本心,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当你朝着一个你内心并不认同、并不喜欢的方向努力时,你的努力就的确是一种牺牲了,也就是人生的消耗。

如果你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你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激励和自我感动来给予自己力量,不需要任何促使你变得努力的外界动力和方法,因为你本身就已经处于努力的状态中了。

你要意识到现实的诸多限制因素。我们不可能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很多时候被迫要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许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也需要我们努力去做。

如果你生活的整体方向是朝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朝着自己想达成的目标在前进,那么那些你不喜欢的、你讨厌做的事也将只是你宏大使命的一部分,你会清醒地为之付出努力。

很多人虽然看起来是行动着、思考着的,但其实和在睡梦中并无区别,他们很少会主动思考问题,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意义何在,他们从没想过自己究竟要去往何方。所以你看到许多人浑浑噩噩地上学,浑浑噩噩地毕业,浑浑噩噩地工作,浑浑噩噩地结婚。他们也曾努力追求过,也曾沉下心坚持付出过,比如上学的时候努力学习,谈恋爱的时候努力为对方付出。但他们却从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为这个人付出是否值得?是否是真的想和对方在一起?

如果我们不能为了自己而活,如果我们囿于别人的评价、现实的种种限制而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如果我们还没有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却因为害怕孤单而随便找了个人恋爱,那么我们来这世上走一遭又有何意义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生活中的失控感和茫然,我们体会得越来越清晰,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做也行,不做也行,有些人见也罢,不见也无妨,所以我们会逐渐感觉生活好像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而我们却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种失控感和茫然其实就源于我们从来都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我们也没有明确果断地去追寻过自己的目标,所以未来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确定,我们的内心也就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浮躁。

我还必须要提醒你,虽然我在鼓励你不要畏惧各种各样的限制,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你一定要“清醒”。清醒的意思是,你可以选择去做你想做的事,但同时你也完全可以不去做你想做的事,你对此拥有百分之百的绝对选择权。因为我们不可能将现实层面的所有限制都忽略不计,假如你父母身患重病,家里还有妹妹在上学,还欠了一百万元的外债,这个时候你想要追求梦想去造火箭,很明显,做出这样选择的你并不清醒。

无论你是否会选择努力去追求梦想,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现实层面的各种因素使你的确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没必要再为此纠结。因为做喜欢的事并不是你必须要做出的选择,所有的选择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

人生的旅程就是不断地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如果每一个选择都是你清醒且主动的选择,那么,在你的生命中,你就是自己的主宰者,这对你而言是值得骄傲的。

04 法则一:为自己而活

你是为自己而活,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责。

许多人浑浑噩噩就度过了一生,许多人不求上进,许多人痛苦无助,我认为本质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并且接受: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一个人拥有什么、失去什么,所做的选择带来的后果是好是坏,全都取决于自身,和别人毫无关系。

能为生活负责的只有自己,未来是好是坏也都是取决于自己做了哪些努力。

请你再读一遍上面这段话,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明白我在说什么。

你知道什么是自律吗?

大多数人简单地以为自律就是能够控制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实际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强迫你,包括你自己。一个人之所以会做一些他厌恶的、不想做的事,必然是因为在内心更深处有一个更大的意愿支撑着他,他只是在履行自己的意愿,在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很必要但不一定是他喜欢的事而已,然而那些他不喜欢做的事,却也是他达成目标必需的一部分。

所以,一个想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会努力地工作或者学习投资,尽管工作或学习可能都不是他自己喜欢的。

一个想成为伟大作家的人会通读各种风格、各种类型、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尽管总有那么一些是他不喜欢的。

一个想成为世界第一的运动员会抓住一切能用的时间训练,尽管高强度训练下的疲劳是他想逃避的……

为什么他们会去做那些他们不一定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他们在别人看来是非常自律的人?

那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与清晰的意愿,而这些意愿与目标只可能是来自他们已经对现实与自身产生了清醒的认知,他们能够为自己所做的选择和行为负责这一前提。

当你意识到你自己的行为与你的生活之间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时候,你就会懂得对自己负责,从而变得自律。

你不再需要外界给你压力和动力,你不再需要父母再对你耳提面命,你更不需要非得受到别人取得成功这样的刺激才能清醒。因为你知道别人对你的期待或责备都与你本人毫无关系。

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给你未来的生活造成相应的影响,无论你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什么或失去了什么,那都无所谓,最终在生活中沉淀下来的一切,都是和你真实的能力相匹配的,知此,你就不会再欺骗自己。

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从小被呵护着长大,我们有国家、警察、法律保护着我们,所以在潜意识里我们会混淆群体与个体的概念。

所以,我们总是无法完全独立,我们在潜意识里总是会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我们会下意识地期待别人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打点好。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与父母分开,也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变得成熟,但在心理上还是会习惯性地想依赖别人,出现问题时很少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

从小,我们的教育也都在强调集体主义,而我们的生活又是在集体之中,因此从概念上,我们对自身个体的认同是脆弱的,是不明晰的。

大多数人无法面对“孤独”,他们甚至甘愿坐在集体狂欢的角落里也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日复一日,他们慢慢就和真正的自己绝缘了,他们就活在了集体的光辉之下,他们就活在了别人的目光里,他们就只会用集体的规则与标准来定义自己。

这些人没有发掘自身的意愿,所以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无所适从,总是觉得眼前做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直至他们的一生都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迷惘和寻找,一生都在漫无目的的挣扎中被虚耗。

只有当一个人敢于跳出“集体”,才能够有勇气面对孤独的本质,面对孤独的自己,才能不再依赖别人,才能真正强大,才能真正成长。

当一个人意识到并且接受要为自己负责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地活着。

05 法则二:保持危机感

在这么多年的生活中,我自己在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上做出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调整,我尝试过许多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处世准则,我希望自己能找到无论是从内在还是从外在都能给我源源不断能量的人生信念。

保持危机感,或许不是最好的,不是最有效的,但它却是最有稳定价值的“生存”法则。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动物,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之下,求生本能是我们繁衍至今最强劲的动力。

随着人类的发展,我们建造了房子,拥有了社会福利,还有勤劳的双手,我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就使我们的本能退化了。

一个人在何种情况下是最有动力、最敏锐、最警觉、最强大的?

那就是在他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他最基本的生命延续的需求受到了威胁的时候。

因此,保持危机感是一个人从根本上能够发挥自己最大能力与潜力的法则。

不可否认,有些人同样因为对物质的追求、欲望的驱动、对智慧与生命本质的探索等而发挥了自身的力量与潜力,但这种主动出击的人只是少数。对大部分人而言,他们很难因为对某种外物的追求,或仅仅是满足片刻的欲望及成就感而能够打败自身的懒惰与懈怠,去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只有转变思维,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再从外界或者是从不可控的因素里来寻求动力,而是激发你最原始的天性。站在现实的层面,这样对大部分人而言会更好一些。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一条在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将是怎样的。

比如戒烟,许多人都知道有一本神奇的书叫作《这本书能让你戒烟》,据说,看完了这本书的人基本都把烟戒了。

但是,很多人会因为“害怕”自己真的把烟戒了而对这本书十分抗拒,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放弃了改变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放弃了与之相随的谨言慎行、赞美别人、坚持努力等能令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从一开始,你的内心就是抗拒的,无论读多少心灵鸡汤,无论看多少精神格言,对你而言也只是看的时候一时醒脑,一旦丢下手机、放下书本,你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浑噩度日、懒懒散散。

你会发现,你的放弃或抗拒,恰恰是在绕开“保持危机感”这条法则。

保持危机感是为了即便自己潜意识里讨厌某些事情,但你依然能够坚持去做这件事情。同时,保持危机感也是为了能让你在一开始就清醒地意识到,并真正地接受:你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你自己,你需要为你自己的言行、为你的作为、为你的家人、为你的未来负责。

保持危机感,它是一个起点,是你真正为自己而活的基石。它也从另一个维度上令你变得警觉,让你学会为自己负责。

你戒烟,是因为烟会危害你的健康,甚至危及你的生命;你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失业,避免你在自己各种欲望高涨的时候无法得到满足;你不在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觉,你在第二天就无法保持充沛的精力;你吃太多的垃圾食品,就会危害你的身体健康……

那么,保持危机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具体又该如何操作?

保持危机感,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变得觉知。

你需要时常提醒自己,并且经常用一些危机来刺激自己。一开始,你可能不会因为害怕虚度光阴、害怕错过时机而马上拥有行动力,但至少会令你不再安然地打游戏、拖延……

为自己负责和保持危机感这两点分别是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去改变自己,其核心是希望能够你能去做一些你想做却从来没有付诸行动的事。

你必须要有耐心,并愿意持之以恒地通过提醒自己,来改变自己潜意识里对自身与现实的认知,从而令你的行为逐渐改变。

这世上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成功方法,也没有你看了马上就能改变人生的文章,重要的是,希望我写的这些文字能给你的思想打开一扇窗,令你意识到,那些深埋在你内心的想法或许可以尝试并坚持一下。

说不定,你的人生就会因此而踏上转折的起点了呢?

注释

[1]SOLO篮球:只有两个人对打的篮球比赛。

同类推荐
  • 青年创未来:给青年人的9堂创业精神课

    青年创未来:给青年人的9堂创业精神课

    在全国高校中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业的洪流中来,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这是本书的目标,也是作者的期望。本书中有创业名人的思想火花和商业智慧,但更多的是像你我一样的小人物。他们在创业中或成功,或失败,或坚定,或彷徨。就是这般痛并快乐着,一步一步,艰难前行。这正是大学生真实的创业生活,一段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
  •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

    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酷的职场竞争压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工作是需要珍惜的,也感受到了企业提供给我们的机遇和生存空间的重要性。企业是平台,感恩是它前进的动力源泉;工作是礼物,珍惜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面对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只有在感恩中,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只有在珍惜里,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懂得感恩和珍惜不仅是做人的本分,也是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大智慧。
  • 那些美好女子教会你的事

    那些美好女子教会你的事

    本书讲述了靠前外20多个传奇女性的人生历程,如张幼仪、林徽因、孟小冬……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她们在任何人生境遇下都能迸发出的生命能量,即使有些人的躯体已经归于永恒的寂静。这些美丽的灵魂可以引领我们穿越迷雾,走过生命的黑夜,让日益空虚的灵魂沐浴爱与善,让内心真正拥有安宁与勇气,从而穿越人生中的隧道,寻找生命的美好。
  • 你是我输不起的明天

    你是我输不起的明天

    读你,一缕清愁的凝眸。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或许,借倚春雪,铁笛吹彻,便是我对爱情的憧憬向往吧。如若,你,注定是我今生唯一的传奇,我愿,我愿,痴痴寻你、默默伴你,即使清影难寻,想你的日子也如飞絮飘飘,布满天涯……席慕容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我在最美的年华里静心守候,看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不为浮华、不为惊艳,只为相遇你最美的心,共你谱一场“桃源”的落英缤纷……
  • 处世妙招

    处世妙招

    一个人的处世的艺术修为将对一个人的一生的作为将有深远影响,或许更好地去用一种更具有艺术性的东西来装扮自己的处世行为,那将对我们这短暂的一生岂不又添上一神来之笔,虽然某些固执的人仍坚持在自己那古板的处世行为之中,在此深表遗憾。人生在世,潮起潮落,可以说是各领风骚数百年,何为潮落,大凡人生处世之忌者无不如此,他们一些人为钱财所累,为色欲所熏,做事也不大讲究策略,说话上也酿成大错,甚至在形象这一人生招牌上也不下一番功夫。
热门推荐
  • 穿越毒医之王爷慢慢宠

    穿越毒医之王爷慢慢宠

    一朝穿越成为了将军府的大小姐,却不想母亲早亡,父亲常年征战,大哥哥外出学习,二哥哥却残疾,家中蛇蝎心肠的继母想置她于死地,处处打压她与二哥哥,穿越过来,想像以前一样欺负我和哥哥,不可能,我会让你复出更惨痛的代价。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遇见了一个死皮赖脸的王爷,每天都要被骚扰。好烦(?ó﹏ò?)!!!
  • 浅夏风笙

    浅夏风笙

    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错过的终究是回不来的,不是你的就放手吧,别害了自己也伤了他
  • 系统快穿0a

    系统快穿0a

    安易绑定了一个系统。系统:“小姐姐我是鬼怪系统101,请不支持谈恋爱!”安易传送到各个世界,解决各种灵异事件,却不料碰上一只小野鬼小野鬼:“我喜欢你!”安易:“……人鬼殊途。”于是小野鬼:“那你也变成鬼,我们就能在一起了吗?”安易:“人鬼恋其实也挺好。”系统101:“……”小姐姐,你个大骗子,说好的不谈恋爱呢?!
  • 十一娘的发家史

    十一娘的发家史

    富二代的许初夏遇到个渣男,好不容易让渣男净身出户,结果却遭到小三的报复,车祸过后,她以为自己死了,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灵堂之上……
  • 田言蜜语:王爷,来耕田

    田言蜜语:王爷,来耕田

    一朝穿成农家女,看着眼前家徒四壁,极品亲戚四处乱窜,家里弟妹饿的打滚,林小凡表示很忧桑。好在老天保佑,穿越有福利,随身携带农场相当帅有木有?种菜开牧场,还有灵泉来浇灌,不发家致富都不行,地里的菜啊,你慢慢熟,手中的钱啊,你快快来~姐是土豪姐怕谁~嗨,那个谁,就算你是王爷又如何,姐就喜欢种田,当土豪,没事一边玩儿。什么什么,你很有钱?嘿嘿,别着急,我们一起一边玩儿,某女一脸媚笑~(十七新书:《农家丑妻:将军,种包子》求勾搭~)(催更卖萌群:341410688,验证:女主名,欢迎勾搭么么哒~~~)
  • 财商考验智慧(下)

    财商考验智慧(下)

    本套从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称宗道祖

    称宗道祖

    原本平庸的青年,偶得逆天奇遇,一跃成为盖世天下的大能!自此,万千法界任其来去,生死轮回任其操控!顶级宗门的太上长老,惊世家族的原始老祖,都将是其身份之一!真正地逍遥在天地之间,成宗成祖!
  • 一剑寒光照九幽

    一剑寒光照九幽

    新的世界,新的征程,新的一生,除了升级打怪,刀光剑影,怎少得了诗,酒,美人,更得遍览河山,感受人间值得!
  • The Improvisation Edge

    The Improvisation Edge

    All kinds of book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building trust and teamwork. Karen Hough describes four secrets that help leaders, trainers, managers, and frontline employees adopt the improviser’s mind-set.
  • 我怎样到外国去(经典悦读)

    我怎样到外国去(经典悦读)

    《我怎样到外国去/经典悦读》来源于胡适本人意识的觉醒。他曾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记文学的缺乏,所以极力地劝告朋友们写下自传。但是,他却忘却了一点:中国历代所缺乏的正是写自传的精神。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虽说都是中国传统自传文学的代表作,但中国传统的自传以述志自省为主,一般篇幅也较短,容量十分有限,并不如胡适的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学术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写出来。所以,他主动在四十岁的时候,将前面的人生做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