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3700000004

第4章 文韬篇(3)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注释】

临:居高临下。这里是洞察下情的意思。

沉:深沉,隐伏。这里是谦卑恭驯的意思。

周:周遍。

定:安定。

大礼:隆重庄严的礼仪。

平志:据《武经七书直解》:“平志,不私曲也。”即无私衷。

守:自己心里的主见。

高山仰止:见《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仰慕、效法的意思。

神明:据《武经七书录解》:“应酬万变者神也,辨别众理者明也。”即英明正确之意。

极:准则。

聪:听觉灵敏。

辐辏: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辐,车轮上的辐条。辏,许多辐条集中于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译文】

文王问太公:“君臣之间的礼法有哪些内容?”

太公回答说:“作君主的,最重要的是要能体察下情;作臣子的,重要的是要能谦恭驯服。体察下情但不要疏远臣民;谦恭驯服但不要有所隐瞒。当君主的,要普施恩德;作为臣下的,要处事安定。普施恩德,要像上天那样覆盖万物;处事安定,要像大地那样载物沉稳。君主效法天,臣下效法地,君臣之间的大礼就形成了。”

文王问:“君主应该怎样临朝执政呢?”

太公回答说:“人君临朝处事,要大度从容、气质安详、温和涵蕴、有理有节。与臣下议事,要善于听取合理的意见,不固执己见,虚心静气,公平待物。”

文王又问:“君主应该怎样倾听臣下的意见呢?”

太公回答说:“人君听人之言,不可轻率接受,也不可简单拒绝。轻率接受,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见;简单拒绝,就容易闭塞言路。人君的气度,应像高山一样,使人景仰,而不可及;应像深渊一样,使人俯视,而莫测其深。要有英明睿智的德行,公正宁静的风范。”

文王又问:“君主怎样才能明察一切呢?”

太公回答说:“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辨声音,心智贵在能思考问题。作为君主,倘能以天下所有人的眼睛来观察事物,就能无所不见。倘能以天下所有人的耳朵去探听消息,就能无所不闻;倘能以天下所有人的智慧去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明。天下的情况,如果都能像车轮的辐条辏向车毂那样由四面八方汇集到君主,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不受任何蒙蔽了。”

【心得】

文王向太公问了四个问题,分别是“君臣之礼”和君主如何“主位”、“主听”及“主明”。太公一一作了回答,指出君臣之礼,要效法天地的广大厚重,不可偏私轻率;而“主位”、“主听”及“主明”,即说明君主临朝执政,从根本上说,需要一种宽宏的气度和超人的智慧。这实质上是要求君主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风范。也就是说,君主不单只是一个集权的象征或傀儡,他必须德才兼备,一方面堪为普天之下人民的心灵耳目,一方面又具备崇高的理想人格,所谓“内圣外王”,才能洞悉一切,不虚此位,造福国家,造福百姓。否则,他就是一个昏聩的君主,无法兴盛国家,恩泽百姓。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姜太公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这就是说,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人民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其实岂止君王,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不就拥有了最高的智慧吗?

五明传

【原文】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注释】

寝疾:卧病。

太子发:文王之子,名发。文王死,发继位,称武王。武王承父遗志,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谷神。后来用以当作国家的代称。

敬:不怠惰、不苟且。

【译文】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望,太子发也在床边。文王叹息道:“唉!上天将要遗弃我了,周国的社稷,将要由你(指太子发)来治理了。现在我想请我们的老师讲讲至理名言,以便明确地传给后代子孙。”

太公问道:“你想问什么呢?”

文王说:“我想问问先圣治国的大道理,之所以被废弃,之所以能兴起,其原因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说:“见到善事却懈怠懒惰不为,时机到来而迟疑不决,明知不对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国君治国之道废弃的原因。对己能谦和宁静,待人能恭敬有礼,接物能刚柔得当,行动方面既能忍耐又很果断,具备这四种优点,国君治国之道就能兴旺。所以义理胜于私欲,国家必然昌盛;私欲胜于义理,国家必然衰败;动谨胜于怠惰,国家必然吉祥;怠惰胜于勤谨,国家必然灭亡。”

【心得】

文王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特地把太公召来,要他讲讲延续国脉的建言,以此传给后代子孙;并要太子发(武王)在旁边聆听。文章从“起”(兴)“止”(亡)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立论,阐明义、欲、敬、怠与国家盛衰兴亡的关系,最后归结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太公提倡“义”与“敬”,反对“欲”与“怠”。什么是“义”?韩愈说:“行而宜之,谓‘义’。”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处事合乎道理,对人民有益。有些人不然,行事单凭自己好恶,只追求个人私利,这种“欲”就是不义。所以“义”这个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道”,一是“行”,两者合起来就是“义”。空谈“道”,而没有行动,不是“义”;有行动,但不合乎“道”,也不是“义”。《水游传》上的梁山好汉们把“行道”看做“义”,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是“敬”,“敬”就是办事恭谨虔诚,勤恳尽力。这是对“行道”的具体要求。既然“义”就是“道”的所在,那么“行道”就应该有一种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把事情办好,决不能有任何一点怠惰疏乎。

总之,姜太公把“义”和“敬”看作是国家兴盛的两个基本前提,实际上是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提倡一种理性的精神和实践的态度;反对“欲”与“怠”,这些话主要是讲给年轻的太子发听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历史经验的真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年轻人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理性的思想不够成熟,而感性的欲望易于冲动。所以,年轻人要学会克制自我。当然,在人际关系中提倡克制决不是主张“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那就把你右脸也伸过去”。而在人际关系中关于克制,是为了求得和谐,建立做朋友的友好气氛。古往今来,凡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们,大多是拥有克制力的人。克制,是理性的自控,不是压抑,不是屈服,不是奴颜卑膝,不是献殷勤,不是无原则迁就,也不是不要斗争,不要真理。

六六守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人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注释】

君国主民:为国之君,作民之主,即指君主。

与:给与,托付。

六守:挑选任用人才的六项标准。守,遵守的准则。

三宝:指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三件大事:农、工、商。宝,贵重的东西。

无转:坚定不移。

一:聚集。

乡:行政区域单位。相传周制以1.25万家为乡。

都:城邑。古时有宗庙的城邑叫都,君主居住的城邑叫国。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君主治理国家、统治人民,为什么会失掉他的国家和人民呢?”

太公回答说:“那是因为用人不慎的结果。人君应当以六个德性标准来选拔人才,并以三个谋略来管理国家。”

文王问:“什么是六个德性标准呢?”

太公说: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实,四是诚信,五是勇敢,六是智谋。这些就是六个德性标准。”

文王又问:“怎样慎选符合六个德性标准的人才呢?”

太公回答说:“使他富有,观察他是否不逾越礼法;封他以高官,观察他是否不骄傲凌人;委他以重任,观察他是否能坚定不移去完成;让他去处理问题,观察他是否有所隐瞒;让他处于危难的境地,观察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突发事件,观察他是否善于应变。富有而不越礼,即是仁爱;尊贵而不骄傲,即是正义;赋予重任而能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即是忠实;处理问题而不欺下瞒上,即是诚信;临危不惧即是勇敢;应变不穷即是智谋。人君不能把控制三件宝器的权力交给别人,若是给了别人,君主就丧失了他的权威。”

文王问:“什么是三件宝器呢?”

太公回答说:“三件宝器就是:农业、手工业、商业。把农民组织起来,聚居一乡,互助合作,那么粮食自然充足。把工匠们组织起来,众居一镇,交流技术,器用自然丰富。把商人组织起来,聚居一市,互通有无,货物自然充盈。重视农业、手工业、商业,使三种行业各得其所、各安其业,人民自然就心无他虑了。不要扰乱他们的领域,不要拆散他们的家族;作臣子的不能富于君主,城邑不能大于国都。长久选用具有六个德性的贤才管理国家,国君的事业就会兴旺;三种经济制度完备,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心得】

历史上不乏亡国之君。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君主,为什么会失掉曾经拥有的权力,而被人民所拋弃,被他人所取代呢?

姜太公对此颇有研究。他认为君主权力的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选贤用能;二是发展经济。为此,他具体提出了“六守”的用人标准和“三宝”的经济谋略。其主要精神,就是管理人才和管理方法的问题。这不仅是治理农、工、商,也是治理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的两个根本问题。

管理人才和管理方法是两个相关的问题。所谓人才,就是具备出色的管理方法和能力的人。不懂方法,谈不上人才;没有人才,也谈不上方法,但是管理人才与管理方法比起来,前者是更根本的东西,因为方法也是由人创造和掌握的。方法离开了人,就失去了生命,成了死的东西。

选贤任能是领导者将其工作职权分别授予被选拔的下属,使其各尽其能、发挥其长、共谋事业的一种统御策略。关于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如《吕氏春秋·知度篇》所指出的:“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同书《分职篇》还进一步阐述道:“夫君也者,处虚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者也;能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

汉高祖刘邦可以说是善于选贤任能的典范。

首先,他善于处虚服而无智,并且熟知百官之要。每当有人才投效于其门下时,他皆以诚相见,虚心求教,好像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似的。在接待和求教的过程中,他仔细观察来者的人品,了解其秉性、特长并且熟知其要。

其次,在使用人才方面,他择长而授任,善使众能,如:运筹帷幄用张良,出奇制胜用陈平,率军作战用韩信,抚民治国用萧何,安定社会用周勃,甚至连樊哙也能发挥其匹夫之勇,使鸿门宴化险为夷。再次,他择将而授权,能使众为。刘邦善择将是众所周知的。他择将的诀窍除上述择长授任外,还在于授权。百官既定名分后,各授予相应职权,以保障他们行使职能。其执行治军的方略,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谋划,绝不从中阻止。

如:对留任后方的萧何,事无巨细全由丞相作主;对指挥作战的韩信,进退决策皆听将军裁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审核百官的才能和考核政绩;二是使文武百官有独立发挥才能的机会,以达到君王“事省而国治”的目的。

七守土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注释】

亲:宗亲,即宗室亲族。

国柄:国家的权柄。

无掘壑而附丘:全句意思是不要损下益上。壑,深沟。附,增加。丘,土山。

彗:通(日慧),曝晒。

执斧不伐:执法不力。

涓涓:水流细小。

荧荧:火光微弱的样子。

两叶:这里指树木萌芽时的两片嫩叶。

斧柯:指斧头。柯,斧柄。

利器:古以利器指国柄,即统御国家的权力。

不终其正:指非正常死亡。

纪:纲纪。

因其明,顺其常:因其人心之明,顺其天道之常。

【译文】

文王问太公:“应该怎样守卫国土呢?”

太公回答说:“不能疏远九族宗亲,不能怠慢天下民众。安抚近邻,控制四方。治国的大权不可交给旁人。大权旁落,君主就会失去权柄。在用人上,不可损下而益上,在治理国家上,不可舍本而逐末。日正当中,要赶紧晒物;拿起刀子,就要动手宰割;持有利斧,就应当及时砍伐。日正当中而不晒物,就是失掉时机;拿刀不宰割,就是丧失良机;持斧不伐,树木就会被贼人偷砍。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加堵塞,就会泛滥成河;微弱的火花,如果不加扑灭,就会燃起熊熊的烈焰,该怎么办?刚刚萌芽的嫩叶,如果不加摘除,就会长成必须用斧头砍伐的大树。所以国君必须致力于富国之道。国不富就无法施行仁政,不施行仁政就无法团结宗亲。宗亲疏远则有害国家的统一,失去民心则必然导致国家的败亡。权力是国家的利器,不可托与他人。将国家的利器托与他人,自己就会被他人所害而身死国亡。”

文王又问:“什么是仁义呢?”

太公回答说:“所谓仁义,就是尊重民意,团结宗亲。尊重民意则上下和睦,团结宗亲则族人欢喜,这是施行仁义的准则。不要让人侵夺你的权威。处理政务要根据民心,顺乎天理。对于顺从你的人,要任用他并给他恩德;对于反对你的人,要用武力去消灭他。遵循上述原则而不疑惑,人民就会归顺并服从君主的统治了。”

【心得】

这篇文章主要是谈论守卫江山国土的谋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军事问题,也不仅仅是派兵防守而已。基本方针是团结宗族,尊重民心,安抚邻国,控制四方;具体的方法是集中权柄,治本舍末,抓住机遇,富国利民;而根本的精神则是仁义,最高的境界则是“天下和服”。

宗族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上层基础,它们是分封各国的诸侯;百姓则是这个制度的下层基础。周王朝的中央权力就建筑在这两大基础之上;其统治地位的稳定就是整个社会和王朝的稳定。如果宗族不和,百姓离心,中央的权力就会失去控制,国土就会分裂,国家就处于危亡的边缘了。

同类推荐
  • 抗日之超然兵王

    抗日之超然兵王

    杀鬼子杀到手软,抢装备抢到无聊,什么任务都能超额完成。我,一个最强小八路,杨超然!
  • 解放四平

    解放四平

    1947年夏天,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向国民党军发动了强劲的夏季攻势。经过两个阶段的猛烈攻击后,克城数十座,歼灭国民党军近4个师6万多人,可说所向披靡。在结束攻势前的最后一战中,林彪将目标锁定为四平城。为攻克四平,林彪集中了民主联军1纵队全部、辽吉纵队(7纵)全部、6纵队17师附加东总直属炮兵5个营共7个师7万多兵力组成攻城集团,由1纵司令李天佑统一指挥。林彪则亲自指挥6个纵队加7个独立师共17个师的兵力进行阻援作战。
  •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舰艇与航母是高技术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舰艇与航母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高科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高超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高度的军事科学知识。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沪上秘闻

    沪上秘闻

    或是在暗夜中踽踽独行,或是在阳光下信仰坚定。战斗不仅发生在战场,也发生在深不见底的敌营。1939年,特务委员会“76号”在上海成立,一场生死较量悄然上演。日本留学的闻家少爷闻思远,接到一封密信后悄然回国。在76号,不仅要提防敌人,还要面对自己的大哥。此后,一件又一件的意外事件发生,使各方开始怀疑他的身份……而他,也开始发现家中每个人仿佛都在伪装……
热门推荐
  • 黄泉阴镖

    黄泉阴镖

    你知道鬼节烧去的祭物去哪了吗?我们所认知的这些冥物,又真的能在阴曹地府流通吗?刀口舔血,苍莽一生!我受生人之托,为亡人走镖!
  • 我的第一本性格心理书

    我的第一本性格心理书

    本书将带你走进平常不易涉足的性格心理世界,去了解一个你过去从未了解过的自己,找回本来的自己。那时,潜藏在你体内的激情将会爆发,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一个富足、充盈、具备无限的创造力和无尽的生命活力的新人!这本书带你探索人类性格的奥秘,不仅能引领你绘制属于你的“性格地图”,挖掘出其中的“宝藏”,还将教会你识别他人的“性格疆域”,从而使你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婚姻家庭以及工作求学等方面得到迅速提升,越走越辉煌。
  • 神枭正传

    神枭正传

    爱人已逝,神枭远游为再见挚爱之人,为寻找起死回生的失落古道术,神枭踏上旅途,从此遨游在茫茫鸿蒙大陆……刀惊一万里,驭火三十年百炼身如铁,横行天地间我是山洪中不倒的浮萍,我是暴雨中冲锋的山鹰,我是黑暗中最亮的孤星我是霍真,神枭霍真…………
  • 分裂世界

    分裂世界

    未知文明入侵地球数月后,地球被分裂成九个大区。一场黑雾悄然笼罩全球,基因灵变下,全球生命开始凶残进化。人类从食物链的顶端迅速跌落谷底,在这黑暗血腥且无比动荡的时代,一个叫做许诺的少年,一人一鹰一刀横指长空,拉开了人类反击外星殖民者的伟大序幕。
  • 我的手中有世界

    我的手中有世界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少年时期,并且手中多了一个熟悉的世界,波西亚。而这个世界里有的东西,各种矿,神奇事物,武技,人工智能,让重生归来的他,想法逐渐大胆...
  • To Have and To Hold

    To Have and To Ho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ngland, My 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III) 英格兰,我的英

    England, My 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III) 英格兰,我的英

    this is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by D. H. Lawrence (11 September 1885 – 2 March 1930), an English writer and poet. which were originally written between 1913 and 1921, many of them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War I. Most of these versions were placed in magazines or periodicals. The first UK edition was published by Martin Secker in 1924. Normally, volumes of short stories frequently share the title of one of the tales in the collection. Often the first story is dignified in this way, and often that's because it announces a theme or topic that runs throughout the volume. In the "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 the title story is "England, My England". The stories included in the collection are: England, My England; Tickets, Please; The Blind Man; Monkey Nuts; Wintry Peacock; You Touched Me; Samson and Delilah; The Primrose Path;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 Fanny And Annie.
  • 奶昔日记

    奶昔日记

    时间长河中,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过去,总有几件事,时间洗不淡,冲不走。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青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今生承蒙错爱

    今生承蒙错爱

    苏浅微的一次意外怀孕,将苏浅微的人生推进了从未有过的炼狱生活...男友日复一日的折磨,闺蜜无休止的陷害,家庭困境带来的压力......当一切如噩梦一般的事情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有个男人出现了,他温柔的对待着苏浅微,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与此同时,苏浅微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