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7200000054

第54章 《韩非子》作品(50)

古有句谚语:“治国犹如洗发。洗发虽然要洗掉一些头发,但是一定得洗。”爱惜洗掉的头发而不洗,就是忘却了生长头发的好处,这是不懂权衡得失的缘故。

毒疮放脓是疼的,服药是苦的,因痛苦就不去放脓服药,就很难活命,病也好不了。而今上下交往没有父子之恩,还要推行正义约束,中间必定有隔阂。父母对子女,生男就相贺,生女就杀掉。子女都是由父母所生,然而生男就庆贺,生女就杀掉,是考虑将来利益,是长远打算。父母对子女还算计着是否有利,更何况是没有父子之情呢?如今有学识的人游说君主,去掉求利的私心,而出于相爱之情,这是要求君主超过父母对子女之亲,这就是不懂得区分是恩是诈而成欺骗了,因而明主也不会接受。圣人治理国家,详审法令,法令明确则百官遵照执行,信赏必罚而无偏私,百姓就能尽力。百官治理好了则国家富足,国家富足兵力就会强盛,于是才能成就称王称霸的大业。称王称霸是君主的大利。君主怀着大利来治国,所以任用百官要依其才干,赏罚毫无私心,使士民明确,为国家效力而死,则可以得爵位和俸禄,有爵位又有俸禄,就有了富贵家业。富贵是人臣的大利。人臣希求大利而做官,身临危难以至死亡,力尽而无怨。这就叫做君不仁,臣不忠,就可以称霸。

奸诈的人,一定要查知,他就会戒备;一定要治罪,他就会停止为奸。不查知,他就会肆意妄行;不治罪,他就会猖獗。把轻微的钱财放在隐蔽之处,即便是曾参、史也会被怀疑;在集市上悬挂一百斤黄金,即便是大盗也不会去取。放在没有人的隐蔽之处,连曾参、史鳝都要怀疑;悬挂百斤黄金在集市,谁都看得见,大盗也不取。因此明主治国,守护的人多,刑罚重,让百姓依法约束自己,而不是用廉洁来制止犯罪。母亲爱儿子倍于父,而父亲的命令儿子照办却十倍于母;官吏对于百姓没有爱,而法令得以推行却是万倍于父母。父母只是宠爱孩子故而命令不听从,官吏使用威严而百姓顺从,这样,威严和宠爱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就完全可以确定了。况且父母要求儿子的,行动要安全而有利,处事要谨慎而远离犯罪;而君主对于百姓,有难则能为君死,平时则能尽其力。双亲用慈爱教育儿子求得平安有利而不听从,君主没有爱和利而要求百姓拼死向前而令行。明主了解这种情形,故不存恩爱之心而增加威严之势。所以母亲用慈爱教子,儿子多半败家。父亲薄爱用打骂来训斥,儿子多半学好。这就是用威严的缘故。

如今个人家治产,互相砥砺,忍饥受寒,互相强迫,艰苦劳作,尽管遭遇兵灾饥饿荒年,而最终得到暖衣美食的,必定是这个家。用衣食怜悯,用小恩小惠使之安乐,到了天灾荒年,卖子卖妻的也必定是这个家。所以法治之理是先苦而后有长远之利,仁爱之道是苟且一时的安乐,而后困苦无穷。圣人衡量二者的轻重,看到大利之所在,所以用法治让他们互相忍受,而抛弃仁人的互相怜悯。学者的言论,都主张轻刑,这是乱亡之术。信赏必罚是鼓励立功而禁止为非的。奖赏厚就会引起人们得奖之心切,刑罚重就会使人们不敢为非之心急。求利的人一定讨厌害,害是利的反面,和求利正相反,怎能不讨厌危害!要想治理得好,一定会讨厌祸乱,祸乱是安定的反面,因此要求安定越急切,奖赏就要越厚;讨厌祸乱越迫切,刑罚就要更重。如今所采取的是轻刑,就是反对祸乱不急切,想要安定也不紧迫。这不仅仅是没有策略,而且是失策。因此决定贤和不肖以及智和愚的策略,就在于赏罚的轻重。况且用重刑并不是为了有罪的人,这是明主治国的法度。治贼并不是为了治所管制的人,治所管制的人,是治死人。处分盗贼,并不是处分受刑的人,处分受刑的人,就是治囚徒。所以说:加重一个奸人的罪行,就禁绝了国内一切有奸心的人,这才是治国的根本。重罚的是盗贼,畏惧的是良民,想要把国家治理好,为什么要怀疑重刑?就说厚赏吧,不仅仅是赏有功之人,而且是鼓励了一国的臣民。受赏的人享有其利,没得到赏赐的更加仰慕受赏者的功业,酬劳了一个有功的人而鼓励了一国之民,要治好国家为什么要怀疑厚赏的作用呢?现在不懂治国的人都说:“重刑伤民,轻刑就可以禁止为非了,何必用重刑呢?”这是不明治国之理的。用重刑能禁止的,用轻刑未必能禁止;用轻刑能禁止的,用重刑也肯定能禁止。因此君主设重刑而奸诈全禁止;奸诈全禁止,对百姓会有什么伤害呢?所说的重刑,奸诈之人得利小而君主所加的刑罚重。百姓不会因小利去犯重罪,所以奸诈肯定会禁止。所说的轻刑,奸诈之人获利大,而君主的刑罚小。百姓就会羡慕他的利益而轻视他的罪过,所以奸诈就不能禁止。所以先圣有句谚语:“没跌倒在山间,而竟跌倒在蚁穴上。”山太高,登山的人谨慎而行;蚂蚁穴是小土包,人们把它看轻了。如今轻刑罚,百姓必定会看轻。触犯法令而不诛戮,就是驱赶全国的百姓犯罪而遗弃他们;触犯法令而诛戮,成为给百姓设陷阱。所以轻刑就是百姓的蚁穴、小土包。因此采用轻刑的治民方略,不是祸乱国家,就是为百姓设陷阱,这才真正是伤害百姓的。

当今学者都是背诵古书上的条条,不考察当前的社会实际,说什么“君上不爱百姓,赋税太重,于是用度不足而下民怨上,因此天下大乱”。这就是说,只要财物充足并爱护百姓,即使是轻刑也可以安邦治国。这话不对。总之,采取重刑,那是财物充足以后的事。财物充足而加以厚爱,就是轻刑还是有祸乱的。富家爱子,财货足够使用,财货足够便轻易使用,轻易使用就会奢侈浪费,追求安逸;对子女又亲又爱,就不忍心严格要求,不忍心严格要求就会骄恣。奢侈浪费,追求安逸就会使家里变穷,骄恣的人会越来越暴躁,这都是财物充足而爱子心重的原因,也正是轻刑的弊病。大凡一个人,财物充足就不用力了,君主管制得懦弱,百姓就会肆意为非了。财物充足还能用力劳作,那是神农;君主管制懦弱,还能修养品德,那是曾参、史,而百姓不如神农,不如曾、史,这是很清楚的。

老聃说过:“知足就不会受侮辱,知止就不会有危险。”因为有侮辱有危险,才不追求富足以外的事,那是老聃。而今认为百姓富足了,就可以安定了,就是把百姓都看成是老聃了。所以夏桀虽贵为天子还是满足不了他的尊贵欲望,虽富有四海,还是认为宝物不足。君主虽能使百姓富足,而不能使他们都成为天子,而夏桀又未必以天子为满足,这样即使能使百姓满足,又怎么能治理国家呢?所以明主治国,让百姓适时劳作、生产财货,制定赋税以均贫富,以优厚爵禄使贤能尽力,以重刑禁止奸邪,使百姓以力气而致富,因为国做事而致贵,因过而致罪,因功而致赏,不去想慈爱恩惠的赏赐,这才是帝王之政。

人都睡着了,就不知道谁是盲人;谁都不说话,就不知道谁是哑巴。醒了让人们看,让人们回答,盲人和哑巴也就技穷了。不听其言,有无本事就无法知晓;不委任其事,也无法知晓有无才干。听其言而委其事而考核实情,察其功效,则无术和无才干,也就清楚了。想要得到力士,仅听其自言,庸人和乌获是无法辨别的;给他们大鼎和铁砧,让他们自举,软弱和强健一看便知。所以官职,就是有才干的人的大鼎和铁砧,委之以事,则是智是愚也就分清了。因此,庸才则不用,不贤的人不授予官职。主张未用就自我吹嘘有辩才,本事没有检验就自我装扮得很高明,世主迷惑于其巧辩和伪装。不待察看而定其高明,不待对答而定其辩才,如此则对盲哑无法辨别。因此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然后虚假、陈旧的学说就无法夸夸其谈,骗人、狂妄的行为再也无法掩饰了。

八说

【原文】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誉,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无术以任人,无所任而不败。人君之所在,非辩智则修洁也。任人者,使有势也。智士者未必信也,为多其智,因惑其信也。以智士之计,处乘势之资而为其私急,则君必欺焉。为智者之不可信也,故任修士者,使断事也。修士者未必智,为洁其身,因惑其智,以愚人之所惛,处治事之官而为其所然,则事必乱矣。故无术以用人,任智则君欺,任修则君事乱,此无术之患也。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下必坐澎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智者不敢欺,愚者不得断,则事无失矣。

察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贤者然后能行之,不可以为法,夫民不尽贤。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千世乱而卒不决,虽察而不可以为官职之令。鲍焦、华角,天下之所贤也,鲍焦木枯,华角赴河,虽贤不可以为耕战之士。故人主之所察,智士尽其辩焉;人主之所尊,能士能尽其行焉。今世主察无用之辩,尊远功之行,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博习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修孝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战攻,则国何利焉?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不作而养足,不仕而名显,此私便也;息文学而明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劳,此公利也。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赏功以劝民也,而又尊行修,则民之产利也惰。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搢笏干戚,不适有方铁锸;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狸首射侯,不当强弩趋发;于城距冲,不若堙穴伏橐。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古者寡事而备简,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铫而推车者。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然则行揖让,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处多事之时,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备也;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故智者不乘推车,圣人不行推政也。

法所以制事,事所以名功也。法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是以拔千丈之都,败十万之众,死伤者军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夫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为人见其难,因释其业,是无术之事也。先圣有言曰:“规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无奈之何。”此通权之言也。是以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利,货贿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

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策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为能富民者也。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

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讼简,是以圣人之书必着论,明主之法必详尽事。尽思虑,揣得失,智者之所难也;无思无虑,挈前言而责后功,愚者之所易也。明主虑愚者之所易,不责智者之所难,故智虑不用而国治也。

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于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宰尹矣。上下清浊,不以耳断而决于乐正,则瞽工、轻君而重于乐正矣。治国是非,不以术断而决于宠人,则臣下轻君而重于宠人矣。人主不亲观听,而制断在下,托食于国者也。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意欲不宰于君,则不可使也。今生杀之柄在大臣而主令得行者,未尝有也。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有土之君,说人不能利,恶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

人臣肆意陈欲日侠,人主肆意陈欲日乱;人臣轻上日骄,人主轻下日暴。行理同实,下以受誉,上以得非。人臣大得,人主大亡。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也。

【译文】

为故旧之交谋私称作不弃,用公家钱财分给大家称作仁人,看轻俸禄、爱惜自身称作君子,违背法令侍奉双亲称作有孝行,放弃官职以重友情称作侠义,离开人世逃往山林称作高傲,强争巧辩、背逆法令称作刚毅之材,行小恩小惠以收买民心称作得民心。所谓不弃,官吏必有奸私;装作仁人,公家钱财肯定要损失;官吏成了君子,百姓就很难听从命令;犯法有行,法制就会败坏;有侠义的行为,官吏就会旷职;官吏对上高傲,百姓就会不听上令;抗上辩争,法令就推行不了;臣下得民,君主就会孤立。这八种人的所作所为,是对个人的私誉,是败坏君主的大敌。与这八种情形相反,个人的私弊毁灭了,君主的公利才能建立。君主不明察它们对国家社会的利害,而容忍个人的私誉,要想国家不混乱,不受危害,那是不可能的。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这是一个成功者的传奇故事,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的不凡经历。他以给家人和朋友讲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写出了这部自传,因此本书读起来朴实自然,真实可信。我们仿佛在听他娓娓道来,听他讲述富于传奇的精彩故事,从而获得一种难得的阅读快感。你看他写得多么好:“孩子有了自己的英雄,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 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管宝超编著的《纵横捭阖(苏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苏秦传奇的一 生。 《纵横捭阖(苏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 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 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 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苏联的缔造者:列宁

    苏联的缔造者:列宁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领袖。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公认为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光与影的轮回曲

    光与影的轮回曲

    斯人已逝,物是人已非,天下不太平。暗流汹涌,冰与火缔造成传说,血与泪谱写成史诗,光与影交织成文明。人族继短暂的和平后再度迎来动乱,幕后的黑影重重;战争的号角再次吹响,来自海洋的文明侵袭诸多国度;兽人族已经强势崛起,血族、魔族迎来复兴,龙族、精灵族、矮人族再度势微,亡灵的暗影席卷而来;神族自寂灭的山脉重归现世,带着滔天的恨意毁灭着无神的文明……权谋交叠,滔天洪流势不可挡,死亡的影子从世界边缘爬出,暴怒的众神复仇归来,无辜者真能幸免于难?“我们必将亲手终结这混乱的时代,还诸万民久望的和平。”——落雪·罗兰,雷诺·梵卓同宣
  • 重建教育生态

    重建教育生态

    《大夏书系·重建教育生态》是储朝晖“教育评辨”系列的第四册,也是系列收官之作,从“如何走出教育困境”“坚守教育的真谛与使命”“让教育真正发生”“我所期盼的理想的教育”“理想大学的应有样态”等方面,精选了作者近十年的教育好文,既剖析了当下教育的问题与困惑,又给了切合教育规律、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作者基于自身30多年来对教育的实地调查、实践、思考和反思,道出了很多已被我们遗失或无视的教育常识,对每位教育当事人而言既是清醒剂,又是指路航标。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思考改变教育,让教育好起来。
  • 麻姑

    麻姑

    首部根据昆嵛山区民间故事而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以散文的笔触,完整地描绘了昆嵛山麻姑的仙女形象。一身正气的麻姑为了保证昆嵛山的安全,和山上的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终战胜邪恶!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New Burlesques

    New Burlesqu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所期盼的未来

    所期盼的未来

    坠机?失忆?超能?未来?还有一个宛如智障的人工智能,它叫“二蛋”,而他,叫QZ“二蛋,我的戒指呢?”“主人,我也不知道啊”
  •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宿命1错坂道之下

    宿命1错坂道之下

    小岛上的小镇中,一场乃木坂46的live正在筹备之中,一些本不该出现的人与不该发生的事接连登场,逐渐撕裂平静的生活……
  • 妖灵家族

    妖灵家族

    神幻大陆,强者为尊,一家为龙还是为人。看少年如何打破桎梏,带领家族重返神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