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7100000064

第64章 论德第一尊崇先圣(3)

第二十三代,孔嶷(一作孔亭),字成功,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四代,孔抚,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五代,孔懿,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六代,孔鲜,字隐之,于(刘)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七代,孔乘,字敬山,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公元473年)被封为崇圣大夫。

第二十八代,孔灵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被封为崇圣侯。

第二十九代,孔文泰,世袭崇圣侯。

第三十代,孔渠,世袭崇圣侯。

第三十一代,孔长孙,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被封为恭圣侯。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被封为邹国公。

第三十二代,孔嗣悊,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被封为绍圣侯。

第三十三代,孔德伦,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被封为褒圣侯。

第三十四代,孔崇基,于武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世袭褒圣侯。

第三十五代,孔璲之,字藏晖,于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世袭褒圣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被封为文宣公兼兖州长史。

第三十六代,孔萱,世袭文宣公。

第三十七代,孔齐卿,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世袭文宣公。

第三十八代,孔惟睚,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世袭文宣公。

第三十九代,孔策,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世袭文宣公。

第四十代,孔振,字国文,于唐懿宗感通四年(公元863年)世袭文宣公。

第四十一代,孔昭俭,世袭文宣公。

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被任为泗水主簿,失掉了“文宣公”的爵位。因当时社会动乱,孔光嗣生下儿子孔仁玉不久,便于五代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5年)被庙户孔末所杀。孔仁玉被其母亲抱到外祖父张温家藏了起来。后来孔末追杀至张温家,张温以自己的亲孙子取代孔仁玉,被孔末杀害。孔仁玉便一直在其外祖父家长大成人。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孔仁玉十九岁,有人上书皇帝奏明此事。唐明宗派人查清事情因由,传下诏旨,杀死了孔末,由孔仁玉主持祭祀孔子的事务,任曲阜县主簿。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唐明宗又加封孔仁玉世袭文宣公爵位。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孔仁玉又兼任曲阜县令。孔仁玉,字温和,为孔子的四十三代孙。因为他的父亲被杀,失掉了爵位,后又由他袭爵,继承了祖业,所以他被称为“中兴祖”。

孔仁玉生四子,长子孔宜,字不疑,于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被任为曲阜县主簿。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被封为赞善大夫,并世袭文宣公爵位。孔宜为孔子四十四代孙。

第四十五代,孔延世,字茂先,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世袭文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

第四十六代,孔圣佑,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世袭文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因孔圣佑无子嗣,后由其从弟孔宗愿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世袭文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孔宗愿,字子庄,于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被封为衍圣公。从此孔氏世家族繁衍接续,孔子嫡系后裔中每代都有一位世袭的圣人。

第四十七代,孔若蒙,字公明,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世袭衍圣公爵位。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孔若蒙的爵位被废掉,由其弟孔若虚世袭奉圣公。孔若虚,字公实,死后,仍由孔若蒙之子孔端友袭爵。

第四十八代,孔端友,字子交,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世袭衍圣公。

孔端友无子嗣,其弟孔端操生二子,长子孔玠,次子孔瑶。

孔瑶,字文老,于金太宗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和金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两次世袭衍圣公爵位。这是孔氏世家族的四十九代。

第五十代,孔拯,字元济,于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世袭衍圣公。孔拯夭折,无子嗣,由其弟孔摁于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世袭衍圣公。孔摁生子孔元措,字梦得。

第五十一代,孔元措,于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和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两次世袭衍圣公爵位。孔元措无子嗣,由其弟孔元纮之子孔浈袭爵。

第五十二代,孔浈,字昭度,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世袭衍圣公爵位。后来有人告孔浈乃李姓贼民所生,遂于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被剥夺衍圣公爵位。

自从孔浈被削夺爵位后,相隔四十三年没有人继承衍圣公爵位。直至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又封孔治为衍圣公。这是第五十三代。孔治,字世安,是孔宗愿的第三个儿子孔若愚的六世孙。他们中间的四代是,孔若愚生子孔端立,字子植;孔端立生子孔琥,字西老;孔琥生子孔拂,字文通;孔拂生子孔元用,字俊卿。

第五十四代,孔治的儿子孔思诚世袭衍圣公。因为孔思诚为支庶袭封,族人中多有不服者,于是被解除爵位。后来,仍由孔若愚的后代孔思晦袭封。孔思晦,字明道,于元仁宗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世袭衍圣公。孔思晦生子孔克坚,字璟夫。

第五十五代,孔克坚,于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世袭衍圣公。

第五十六代,孔希学,字士行,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世袭衍圣公。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再次世袭衍圣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下诏旨,封衍圣公班列文臣之首。

第五十七代,孔讷,字言伯,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世袭衍圣公。

第五十八代,孔公鉴,字昭文,于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世袭衍圣公。

第五十九代,孔颜缙,字朝绅,于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代,孔承庆,字永祚,早死,未能袭爵,后来被追封为衍圣公。孔承庆长子孔弘绪,字以敬,号南溪;次子孔弘泰,字以和。

第六十一代,孔弘绪,于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世袭衍圣公。后来因为他的府宅规模过大、等级过高,超过了当时的规定,于是被弹劾,削夺了爵位。遂由其弟孔弘泰于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世袭衍圣公。后来又由孔弘绪之子孔闻韶世袭爵位。

第六十二代,孔闻韶,字知德,号成庵,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三代,孔贞干,字用济,号可亭,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四代,孔尚贤,字象之,号希庵,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世袭衍圣公。孔尚贤生二子,长子胤椿,次子胤桂,都夭折,无子嗣。乃由孔尚贤从弟孔尚垣之子孔胤植袭爵。后来为了避清朝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讳,特改“胤”字为“衍”字。因此,在过去的书籍和史料中有孔胤椿和孔衍椿、孔胤桂和孔衍桂、孔胤植和孔衍植相混淆的现象。

第六十五代,孔胤植,字懋甲,号对寰,于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六代,孔兴燮,字起吕,号辅垣,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七代,孔毓圻,字钟在,号兰堂,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八代,孔传铎,字振路,号牖民,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九代,孔继濩,字体和,号纯斋,未袭爵即病故,后被追封为衍圣公。

第七十代,孔广棨,字京立,号石门,于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一代,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峄,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二代,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世袭衍圣公。孔宪培,原名孔宪允,是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改的名字。孔宪培娶乾隆帝的女儿为妻,没生育儿女,夫妻便双双去世。后由孔宪培的胞弟孔宪增之子孔庆熔袭爵。

第七十三代,孔庆熔,字陶甫,号冶山,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四代,孔繁灏,字文渊,号伯海,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五代,孔祥珂,字观堂,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六代,孔令贻,字燕庭,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世袭衍圣公。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袁世凯也封孔令贻为衍圣公。

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字达生。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徐世昌封孔德成为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又被蒋介石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就在民国期间,衍圣公制度被废除,孔德成便成了孔氏世家族里最后的一代衍圣公,被世人称为“末代圣人”。

“德”字辈以后的行辈是: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在“扬”字辈之后又拟行辈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续、昌。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浪漫优雅的犹太音乐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他与梵高齐名的不只是画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

    川端康成的父亲川端荣吉是个医生,毕业于东京医学院。他的兴趣颇为广泛,曾跟大阪的一位儒家学者学过汉诗和绘画。在他的藏书中,汉文典籍相当丰富,此外还有大量的日本和西洋的文学作品。在川端康成不满两周岁的时候,因为患肺结核病,他就与世长辞了。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还惦记着儿女,希望他们长大了能有所作为,并且还挣扎着坐起来分别为儿子川端康成、女儿芳子写了“保身”、“贞节”两个字,作为遗训。也许是由于年龄太小,和父亲作最后告别时,川端康成好象没有感到悲伤。这是川端康成出世后经历的第一次死别。正因为有这样的童年,成就了他从无家可归的孤儿到独立于世的青年作家。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本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传记。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是唐朝行将灭亡时的一位诗歌巨星,他给唐朝诗歌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他的诗以细腻严谨、意境灵妙为长,千百年来深受后人追捧喜爱。本书以李商隐的诗歌为经纬,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李商隐沉郁多情的一生。作传者的文字十分精巧,富有韵律感,读来清风拂面,近于吟哦。本书成功地将纪实文体的严谨和诗歌的优雅结合为一体,能引人进入绝妙的美学佳处。
热门推荐
  • 树大好除妖

    树大好除妖

    好大一棵树,神灵来依附。任尔妖魔鬼怪恐怖,只需一念降服。
  • 爱情视窗

    爱情视窗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我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让我紧紧守住这个秘密!有什么能够让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重新悸动?那一定只能是:纯真。是啊,虽然她已经二十九岁,虽然她已经经历过一次婚姻,但是毋庸置疑,她就像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一样,还在等待那可能到来的一场浪漫:在深夜里喝酒,去极地旅行,在一个无人的站点,他们迷了路,随即架起红泥小火炉,烹茶听诗。一切都只能是幻想,在这样一个现实的都市,男人忙着赚钱,女人也忙着赚钱,男人要赚钱发展事业,女人要赚钱打扮自己。
  • 明伦汇编人事典还归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还归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放飞武道梦

    放飞武道梦

    还在为一点点资源拼的你死我活吗?还在为未婚妻离你远去而撕心裂肺吗?还在为天赋不如被人而自卑吗?信我楚某人,这些统统不是问题!!!
  •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金秋时节数百米长的码头上,彩旗如林,气球如云锣鼓队正严阵以待,欢迎的人群云集在码头周围码头身后的一幢高楼上挂上了巨大的横幅标语:热烈欢迎“明星轮”胜利归来!今天,是明星轮试航归来的大喜日子经历了严格的测试和风浪的考验,证明了明星轮不愧为一条世界一流的万吨货船这是东方造船厂第三艘打入世界市场的万吨货轮,买主是香港的一家颇有名气的航运公司黄浦江开始涨潮,嫩黄的江水掀起了层层波涛灿烂的阳光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彩衣,仿佛给远航归来的巨轮铺上了一片金色的地毯。
  • 梦想的轮回世界

    梦想的轮回世界

    本书不同于一般网游,完全没有女主角————很惊讶吧!更奇特的是也没有男主角————那写的谁啊?本书主角不男不女,汗~!————是灵魂体啦-_-!抛弃普通网游必定受现实影响的元素,这里就是现实。
  • 黑焱之枫

    黑焱之枫

    少年为了杀死怪物而不惜化身怪物讨伐着‘罪’的同时,不断地背负着罪恶这是命运,无法逃避的命运————少年握着雨伞站在墓地前将白色的祈愿花挨个放在每个墓碑上漆黑色的雨打落在同样漆黑的雨伞上曾经有人和他说过死亡是必要的牺牲牺牲是通往黎明前照亮黑暗唯一的光可笑的是,那个人现在自己就在坟墓中————“不!”少女绝望地呼唤着,渴求着奇迹少年沾满鲜血的手缓缓伸出犹豫了片刻又收了回去对不起如果是现在的自己话,可能已经没有那个资格了吧————‘世界需要有人背负这一切,这是必要之恶!’这是谎言‘世界是在正确的取舍中才得已保存’这是借口‘于黑暗中行走,拯救的是曙光’这是无聊的自我慰藉
  • 如意缘

    如意缘

    世人都说赵九姑娘是天下第一福星,所以被退亲之后还过得风生水起,名动京城,连郡王爷都上门来提亲了。赵如意表示,我怎么不知道我还有个这样护短的爹?
  • 葬情示爱

    葬情示爱

    他是一个自幼失去双亲的孤儿,受尽人们的嘲讽与白眼。他把那些磨难当成了养料,那些磨不但没有压弯他的脊梁,反而使他这棵苍天大树的幼苗茁壮的成长……当他被爱包围时,青春的燥动,对异性的渴望使他有过迷失,有过徘徊。经过短暂的伤痛后,他能理智分析自已未来的路应该怎样去争取……他凭借着自己聪明的才智,对商业有敏锐的嗅觉,他一次又一次拼搏后,最终成为了一位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巨头……这是一部以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个创业创新,此故意是一个慢热,但能带动读者进入人性喜乐哀愁的故事,为了让读者能在故事情节能感受其中的喜乐哀愁,作者每次写到重要情节时都要像一个疯子似的……
  • 嫁个凤凰男

    嫁个凤凰男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