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7100000059

第59章 哀叹道尽卫国殉难(1)

且说孔子站在颜回墓旁回想往事,只听一片车马声由远及近传来。他转头一看,乃是相国季孙肥在率领随从们游春。还没等他开口,季孙肥就从马车上跳下,乐呵呵地问道:“夫子如此悲伤,不知这是谁的坟墓?”

孔子说:“是我弟子颜回的。”

季孙肥颇觉奇怪,又问:“颜回不过是你的弟子而已。他死了,怎么会使你如此伤心?”

孔子沉默不语。

季孙肥似有所悟,望着孔子的面孔再问道:“在你的三千个弟子中,谁最好学呢?”

孔子郑重其事地说:“在我的弟子中,最好学的就是颜回,不幸短命死了,而今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季孙肥把孔子的这番话告诉了鲁哀公。鲁哀公说:“夫子门下人才济济,好学者不乏其人,岂止颜回一个呢!”从此,他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中,准备当着孔子的面验证一番。

一日,鲁哀公把孔子宣进宫中,和颜悦色地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

孔子肃然叹道:“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拿别人出气,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了。如今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鲁哀公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问道:“寡人听说你有弟子三千,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可与颜回相比吗?”

孔子点头道:“是,没有一个人可与颜回相比。”

鲁哀公大惑不解。

孔子解释道:“颜回的心能够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他学生只是短时间地偶然想起一下罢了。听我说话始终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啊!我只看见他不断地长进,从没看见他停滞不前。”

鲁哀公问:“夫子一生所追求的是什么呢?”

这一问,勾起了孔子错综复杂的心情。他激动非凡,本想慷慨陈词,趁机将自己的主张和抱负淋漓尽致地说个痛快。然而,他毕竟老了,便平心静气地说:“我所追求的目标是道,根据的是德,依靠的是仁,终生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鲁哀公又问:“夫子一生以什么为最大的乐趣?”

孔子感叹道:“学过的东西经常温习它,有朋友从远方来,都是我的乐事。”

鲁哀公突然把话题一转:“夫子也有忧虑吗?”

孔子答道:“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知道义在哪里却不能亲身去实行,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等等,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两人正在交谈着,南宫敬叔趋前说道:“启禀主公,叔孙氏的车倌钽商在武城打猎,捕获了一只不知名的怪兽,众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想请夫子前去辨认。”

鲁哀公说:“如此说,我们改日再叙谈。夫子赶快去辨认吧!寡人也一起去看个明白。”

孔子问南宫敬叔:“钅且商现在何处?”

南宫敬叔说:“在您府上。”

鲁哀公乘上华丽的马车,由南宫敬叔引路,来到孔子门前。

围观的人们见到鲁哀公,急忙闪开了。

孔子望着中箭身亡的怪兽,失声惊叫道:“这是麒麟啊!麒麟似鹿非鹿、似马非马,它是祥瑞的象征,只有圣明君王在世的时候才会出来。如今它刚出现,又被射死了。这不是个好兆头啊!”他躬下身,用双手抚摸着麒麟的角和头,最后捂住它身上的箭痕,久久不肯离开,恨不能施展起死回生术让它重新获得生命。

公良孺见他伤心过度,把他搀扶了起来,安慰道:“老师,这只麒麟已经死了。您老不要太伤心了!”

孔子眼睛模糊地盯着麒麟,悲愤地长叹道:“麒麟乃仁兽也!如今出而被害,看来我的道完了!”

听他这样一说,鲁哀公也闷闷不乐,没精打采地登上了马车。

孔子把鲁哀公送走,悲怆地闯进家门,一眼望见几案上自己正在写着的《春秋》,更加触景伤情,遂提笔写道:“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然后搁下笔,再也没有心思继续写下去了。至此,一部没写完的《春秋》就结束了。

这年六月,齐国大夫陈恒发动政变,一举杀死了齐简公,另立简公之弟骜为齐平公,陈恒独揽国政。

孔子闻讯,气得毛发倒竖,沐浴过之后,匆匆忙忙奔进宫廷,对鲁哀公说:“主公,鲁国和齐国唇齿相依,齐国有些风吹草动,就会波及鲁国。况且两国还有姻亲关系。今齐国大夫陈恒杀死了国君,另立新君,主公应该发兵讨伐陈恒才是。”

鲁哀公怎有这种胸怀。闻听此言,吓得面色蜡黄,嘴角抖动了半天才嗫嗫嚅嚅地说:“夫子,鲁国的情形你又不是不知,军队都掌握在三家手里,要讨伐陈恒,你去同他们商量好了。”

孔了一听,顿时全身都凉了,淡淡地说:“因为我曾任过鲁国的大夫,参过政,所以不敢不来告诉主公。主公叫我去找他们,我就只好去找他们了。”他说着退出宫廷,一刻不停地到了季孙肥家。

季孙肥听他说完,冷冰冰地说:“而今鲁国国势衰弱,自顾不暇,怎有力量去管齐国的闲事呢!”

孔子愤然走出相国府,又到孟孙何忌和叔孙州仇家说过,都一一碰了钉子。回到家中,眼望苍天质问道:“进出房屋谁能不从房门经过?为什么没有人从我这条路上行走呢?”

他愤懑、痛苦,大声疾呼,闹腾得孔仅像只胆怯的小黄雀,一声不响地躲在屋角里。

突然传来了敲门声,孔仅像得了救似的跑到庭院去开门。

原来是子贡。他一见孔汲便问:“老师在家吗?”

孔子听出了子贡的声音,急忙从室内走出。

子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不孝弟子拜见老师!”

孔子说:“端木赐,快站起来叙话!”

等子贡从地上爬起,孔子将他端量了一番,问道:“你治理汶阳可有建树吗?”

子贡仍然不改锋芒毕露的特点,洋洋自得地答道:“弟子按照老师的嘱咐治理汶阳,果然取得了明显的政绩。汶阳的黎民百姓还专门集资为弟子修建了一座庙宇呢。”

孔子激动地说:“黎民百姓能自发地为你修建庙宇,足见你的政绩卓着。有了你们这一班弟子,将来我即便死了,恢复周礼也大有人在了。”

子贡说:“前不久齐国大夫陈恒发动政变,杀死了齐简公,另立了新君。”

孔子长叹一口气:“这事我已知道了。不知你此次回来是专门告知我这件事,还是要回卫国省亲?”

子贡说:“依弟子之见,齐国将来还会有大的动荡。我已经辞去汶阳的邑宰职司了。”

孔子一怔,停了许久才说:“那么你今后将做些什么事呢?”

子贡早已考虑好了,直截了当地答道:“仍然经商吧。”

孔子惋惜地摇着头说:“像你这样有从政才能的人,怎可不为改变世道效力呢!”

子贡解释道:“弟子一则学识浅薄,二则没有从政的才能。在眼下兵荒马乱的情势下,确实无能为力。既然不能扭转乾坤,就图个洁身自好吧。”

孔子再叹道:“太可惜了!”

子贡说:“老师,您老的一生早已证明:在人们普遍崇尚武力的情况下,恢复周礼太难了。您老何其聪明,何其多识,到头来还不是……”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靠努力学习才具有那么多知识的吗?”

子贡毫不含混地说:“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

孔子挺直腰板,用拐杖捣着地说:“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思想来贯穿我的行动。”

子贡瞪大眼睛点了点头。

孔子又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终将会招致很多怨恨的。”

子贡说:“弟子知道。”停了一会儿,他反问道:“老师,您晚年还将做些什么事情呢?”

孔子把钮商西狩获麒麟,请求鲁哀公发兵伐齐的事告诉了子贡:“麒麟不遇盛世是不出现的。今虽出现,却被杀死了,足见我一贯主张的道是行不通了。齐国陈恒杀了国君,却没有人去讨伐他,可见伦理纲常都变了。”

子贡说:“面对这种情形,如之奈何呢?”

孔子自信地说:“我恢复周礼的志向永远不会改变。虽然会遇到艰难险阻,然而我总是要坚持到底的!”

子贡发现孔子的心情矛盾重重,一连数日陪他闲谈。

一日,子贡问:“老师,应该如何交朋友呢?”

孔子回答道:“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若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寻苦恼,自取羞辱。”

两人正在交谈,忽闻季孙来访。孔子匆忙出迎,问道:“相国大人驾临寒舍,莫非有什么吩咐?”

季孙肥说:“近来国中盗贼为患,我是特来请教夫子如何对待这件事的。”

孔子直言不讳地说:“盗贼皆因贫穷而起。假若你让黎民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日子,就是奖励他们去偷去抢,他们也决不会去干的。”

季孙肥脸色涨红,转换话题问道:“如果杀掉坏人,去亲近好人,怎么样呢?”

孔子板着面孔说:“治理政事,为何要用杀戮的手段呢!政者,正也。您只要带头使自己的言行端正,黎民百姓就会仿效。打个比方说,执政者的作为如同风,黎民百姓的作为如同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孙肥又问:“要使黎民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你对待黎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政令也就自然而然地严肃认真了。你孝顺父母,抚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重用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也就会相互劝勉了。”

季孙肥说:“夫子在卫国住了多年,想必对卫灵公十分了解。请问卫灵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是个无道的国君。”

“那么,”季孙肥顿了一下,望着孔子的脸说。“卫灵公既然是个无道的国君,他的国家为什么不衰亡呢?”

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有祝鮀管理祭祀,有王孙贾统率军队。这些人不仅读书知礼,而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有这么好的臣属,尽管他自己无道,怎么会使国家衰亡呢!”

季孙肥无话可说了。

孔子接着说:“齐景公当年有兵车千乘,何其显赫!可是,他死了之后,谁都不觉得他有什么好的行为值得称道。相反,伯夷、叔齐两个人饿死在首阳山下,人们到如今还称颂他们。这说明了什么呢?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季孙肥的脸色红了,一直红到耳根后。他觉得孔子这些话好像是针对自己说的,是有意借故指桑骂槐,无奈是自己问话引出来的,只好忍受下来,含含糊糊地说:“夫子所言极是。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完,便悻然告辞了。

孔子送走季孙肥,刚想坐下来清静一会儿,不料子路又慌里慌张地闯进屋说道:“老师,弟子听人说,卫公子蒯聩在戚地集结兵力,正准备再次向他儿子用兵,夺取君位呢。”

孔子听说,既不惊讶,也不叹息,平心静气地说:“这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假如卫灵公不那么昏聩无能,南子不那么任性放荡,蒯聩也不会刺杀南子,这同室操戈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子路说:“弟子身为蒲邑宰,我想重返卫国,去助卫出公一臂之力。”

孔子严肃地说:“仲由,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你一生豪爽、粗鲁。须知鲁莽是祸根之一。”

子路说:“我做过卫国的官,食过卫君的禄,难道可以眼看着卫君有难而不救吗?”

孔子说:“你虽然曾在卫国做过官,可是已离开卫国多年了,怎好去管人家父子之间的事呢?”

子路不同意孔子的话,反驳道:“蒯聩和卫出公虽然是父子,但是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父子关系,乃是国君同乱臣贼子的关系。”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还是呆在鲁国吧,别去自寻烦恼了。你也已过花甲之年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当年我和南宫敬叔在洛邑观周公庙时曾看见金人铭日:‘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你要仔细琢磨琢磨这其中的含义。”

子路品味着孔子的话,终于不再争辩了。

再说蒯聩在戚地困守了十多年,无时无刻不在准备攻进帝丘,夺取君位。他吃过一次亏,有了教训,虽然心急如焚,却再也不敢轻率从事。他把希望寄托在赵简子的帮助和孔悝的内应上。孔悝是他姐姐的儿子。自从他姐夫病故后,他姐姐便爱上了仆人浑良夫。这件事曾在卫国惹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像她这样尊贵的女人,丈夫死了,要严守节操,不能另嫁,更不能嫁给仆人。孔悝也极力阻挠母亲改嫁。蒯聩却大力支持她的行动。

一天,他派手下人给姐姐送信,说明他的打算,他姐姐和浑良夫当即商定,答应在都城内想法接应。

蒯聩闻报大喜,昼夜兼程到晋国拜访赵简子,搬来战车二百乘。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蒯聩怀着必胜的信心,于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冬季的一天夜里,率领全部兵马向都城进发。在离都城四十里路的地方安营扎寨,威摄卫出公。

卫出公闻报,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全城兵马奋力抵抗。

蒯聩却不急于攻打都城。他下令按兵不动,每日只是杀猪宰羊,犒劳全军将士,单等他姐姐的音信。

一天中午,蒯聩烦躁不安地坐在军帐中。

忽有士兵报:“回禀公子,帐外有人求见!”

蒯聩惊喜若狂,顿时长了精神,忙道:“有请!”

进来的是个农夫打扮的青年人,跪拜道:“启禀公子,小的受令姊差遣,前来送信。”

“信在哪里?”

“令姊怕小的有闪失,只让我口述,并没有书信。”

“讲!”

青年人凑到他面前,低声说了一阵。

蒯聩喜形于色,不停地点头。

这天傍晚,三个挑柴担的人风尘满面地来到城门外。守城士兵将他们仔细打量过,未发现任何可疑迹象,便放他们进了城。

三人进城后,绕了两个弯,拐进浑良夫住的胡同。看看天色已经昏暗,也没发现有人跟踪,便径直闯进了浑良夫家。

姐弟俩一见面,百感交集,彼此叹息了一番,姐姐说:“为防夜长梦多,突生事端,须赶快行动。”

蒯聩说:“孔悝是你的儿子,我的外甥,眼下又身居相国的要职,若能得他鼎力相助,此事易如反掌。他若铁心助辄,恐怕还会有许多麻烦。”

姐姐喘了一口粗气:“孔悝这孩子因为反对我改嫁,从不登我的门。要想说服他,只怕比登天还难。”

浑良夫有一身好武功,当下攥紧拳头说道:“待我带几个人去把他抓来,硬逼他站在我们一边。”

蒯聩沉思再三,仍然拿不定主意,只用眼睛望着姐姐。

他姐姐皱紧眉头盯着油灯,好像那忽闪着的火焰中有什么良药秘方似的。

浑良夫沉不住气了,愤然说道:“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你不杀他,他就要杀你。难道你们要坐以待毙不成?”

蒯聩打了个冷颤,对姐姐说道:“既然孔悝对我们不甘心相助,那就只好逼他就范了。”

姐姐把牙根一咬,下了决心说:“好,就这样办!不过……”她转身对浑良夫说:“你要谨慎行事,既不要让你的手下人伤了他,也不要让他的手下人伤了你!”

浑良夫憋在肚子里的闷气像爆炸了似的从嘴里喷出一句话:“你放宽心好了!”说完,立即带领着四个武士朝相国府奔去。

孔悝闻听浑良夫来了,决心不见,并寻求对策,以防不测,怎奈心情紧张,居然乱了方寸,惊吓得肠转胃翻,便一头闯进了茅厕里。

浑良夫进了相国府,东搜西寻不见孔悝,最后还是从茅厕里找到了他。浑良夫说“我是奉你舅父和母亲之命来请你去商量事情的,请赶快跟我走吧!”

孔悝说:“我须要知道了是商量什么事情才能去。”

浑良夫眼睛一转说:“遗憾得很,商量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

孔悝倒吸了一口冷气,反问道:“我若不去呢?”

浑良夫身后的四个武士不约而同地从腿上拔出匕首,威逼道:“相国大人,这事可就由不得你了。”接着连推带搡地把孔悝架到了大门外,推进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里,一溜烟回到浑良夫的家。

蒯聩和他姐姐见到孔悝,又惊又喜,默默地相视了许久,蒯聩说:“赶快找个地方歃盟。”

姐姐跺着脚说:“唉呀!我把这些规矩都忘了。到哪里去找盟台呀?”

浑良夫说:“就到菜园里筑土为台吧。”

蒯聩急于当国君,也不顾那些细枝末节了,听到浑良夫这样一说,频频点头:“使得,使得!”

众人推着孔悝匆匆来到菜园。

浑良夫手举火把,命武士们筑了一个土台。他首先登上去,用低沉的声音说:“公子辄篡夺君位,逼迫亲生父亲离开宫廷。幸苍天有眼,让其父重返都城。此乃天意,谁也不能违抗!”

同类推荐
  • 巴菲特传

    巴菲特传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传记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童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以及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排行前列集团企业的奥秘……
  •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杨子荣传记

    杨子荣传记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杨子荣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大宋绝恋

    大宋绝恋

    一个是雄才伟志的帝王,一个是绝世美貌的谪仙;一个是傲视天下的伟丈夫,一个是不肯屈尊的美少妇.....一样的坚强倔强,一样的智勇双全......在爱的纠缠中,希望、绝望、挣扎、快乐、疼痛、伤害......交织出一场旷世奇情.回首间,望断天涯路,荣辱兴衰,周而复始,情,亦不过如此,淡然一笑间,恩怨情仇纷飞如雨,取一抹清凉,祭我如花美颜.....一翎作品《艺校女生》全面上市,有偶照片的噢,呵呵,各大新华书店都有,网上书城还是八折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哈。
  • 娘子自天上来

    娘子自天上来

    《异界之凡石影劫》作者:郁知子天界百花私自悄悄怒放,彩虹时不时若隐若现挂在空中,各种彩云随处显现,无不隐隐透着喜气。说到王母娘娘小女儿云婉,天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非她那天生的天神体质和以吨位计的体重,绰号:娜吨,而是她那张扬又花痴的性格和那爱美食的心,扬言成年要学人间男子一样,三妻四妾,说话开始就忙着让月老帮她牵红线,吃遍天下美食让食神头疼,他们都几万年没休假了。自她十万岁以后在天界几乎都变成地狱的牛鬼蛇神了,吃食清淡而无味。无雄性敢在他面前露出美貌,全体成员集体变丑。现今小公主已经十五万岁了,再过三万年公主就成年了,他们可不想被相中,被相中的,月老已经给牵上红线了。所以更加谨慎,各大天宴前,都要大势修饰一翻,毕竟很难逃过拥有天神体的公主的毒辣的天眼。但也有新进的神仙不知情的,如在此时蟠桃会上,几位风格各异的俊俏仙儿在众目睽睽下就被小公主调戏了!王母娘娘无法,只得判罚她下凡历劫一百年。还没等到下凡,就被恶梦缠绕,不知何种原因尽然渐渐失去神体,退变为凡人,身体很快衰老,无法适应天界的环境和生活。众神束手无策,王母娘娘只能将其带到凡界昆仑仙山上,休养生息。看着跟王母娘娘远去凡界的娜吨,现在天界众生们都相信,凡间那句俗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百零八个俊俏美艳的男仙没有了往日的嫡仙形象,各种法器,云彩,坐骑,挣先恐后的直飞月和殿。此时月和殿,殿里殿外还屋顶到处都飘满了仙人,他们着急的看着正在榻上淡定补眠的月老。他们不敢吵,殿外处明示:一仙吵闹,全体红缘不解。此时,大殿门外急匆匆走来,一位小仙童大呼“不好了!不好了!公主姻缘殿红绳出事了!”“什么事呀!公主呀,美男确实都用红绳给你绑好了。”月老糊糊涂涂的摆摆手。仙童也不管他是否愿意,冲到榻下,拖他起来,往外走去。公主的姻缘殿中,众仙看一条大红绳头像有生命一样,分开无数小叉口,不断着缠绕公主的红绳并清理了除了他以外绑在这的红绳。“好大的红线”上仙甲“好恐怖啊…”上仙乙“比娜吨的红绳大好多。”上仙炳“这关我们什么事?”“对,这终于没我们什么事了!”这句话过后一百零八位上仙们,欢呼雀跃地离开了,听说此后每一万年,他们都相约欢聚。留下殿中被惊醒的月老和不知所措的月老仙童!昆仑仙山上在那里她遇到了努力修仙的文术,文术在她眼中,就是个很拼命修仙的怪老头。
  • 无耻之徒

    无耻之徒

    “世界上只剩下五个人时,他们开始自相残杀。其中最无耻之人,活到了最后。”社会上引起一番讨论的少女分尸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伊藤武郎在没有提前打电话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回了趟老家。他家在京都郊外的小镇上,换了两次火车,又搭乘了巴士才辗转到达。母亲在看到他时,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立即红了。父亲在木工店回来后见到了坐在客厅里和母亲说话的伊藤,嘴唇上下动了几下,用苍老又沙哑的嗓音支吾着对他说道:“回来了啊。”是毫无特色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话不带半分曲折,甚至有些生硬。
  •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中文。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就连燕子的呢喃声里,似乎都有着文学的腔调和韵致。那是中文系学生节日一般美好的春天:几乎每天都有可谈的新鲜话题,几乎每天都有可读的优秀作品。像当时的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你也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你把别林斯基的著作放在书包里,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你沿着他的文字铺出的路径,在俄罗斯文学的大地上漫游,看三套车在无垠的雪原上飞奔,看“旧式地主”吵架和吃西瓜,看一群市侩官员下作地巴结“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这位伟大的批评家让你喜爱上了果戈理,也让你感受到了文学批评的魅力。你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热心的编辑家和热诚的批评家,能办一份《祖国纪事》和《现代人》那样的文学杂志,能对自己时代的文学发出清亮而正直的声音。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鬼医嫡妃

    鬼医嫡妃

    尚书府的四小姐以“命硬”二字扬名,镇南王府的世子爷以“短命”二字扬名,太后乱点鸳鸯谱,名为天赐良缘,一道圣旨将命硬的四小姐跟短命的世子爷捆绑在一道儿,从此之后,镇南王府乱了,京城乱了,天下也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类好凶残

    人类好凶残

    这天、夏羽在扣扣平台叫了一个顺风车。这就是自己约的顺风车?嘿嘿,不要奇怪嘛!赚点油费而已!“好嘛…………。”什么时候,夏帝国的拖拉机,都加入了滴滴平台。拖拉机,拖拉机啊!元力学徒、元力武士、元力大师、元力宗师、元主、不朽、元圣、元神。
  • 邪情少主

    邪情少主

    收女将,俘美人,建后宫!他穿越异世成为名门中唯一的男人,身负"传宗接代"的任务!独守空闺的王妃,他毫不犹豫的下手;刁蛮泼辣的萝莉,他奋勇直前的追求!我本邪情少主,笑看福艳双至。运筹帷幄马踏乾坤,纵横四海所向披靡。且看现世邪少异世打造极品后宫的传奇故事……
  • 瑟格斯的低语

    瑟格斯的低语

    曾有那么处丰饶的平原,百年以来纷争不断,从无安宁之日,却在某日因一句低语而走向统一。然战争的阴影并未散去,无人知晓,下一句低语会将帝国带向何方。那将是阴郁的黄昏,亦是新世纪的黎明。
  • 译语

    译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