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4000000014

第14章 远赴非洲(3)

但当隆美尔走后,施特莱彻很快就领会了隆美尔的意图。他立即命令他的轻装甲师在第二天清晨继续向东推进。他没有把自己的行动通知给隆美尔,而隆美尔也异乎寻常地在下午1点钟之前一直避免和他联系。隆美尔只是远远地在后面跟着施特莱彻,当整个装甲师已开到半路时,他才加足马力追上了先头部队,并佯装大吃一惊地高声喊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施特莱彻满脸严肃地回答:“我想我不应该让一支撤退的敌军有任何机会再重新挖壕固守。于是我让全师推进到了这里,我要进攻阿杰达比亚。”

隆美尔努力忍住无法掩饰的笑意说:“但是我可没有命令你们这样做。”他顿了一下,接着说:“不过,我对你们的做法表示赞成。”

4月2日下午4点,阿杰达比亚被德军轻松拿下。

直到这时,隆美尔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英国人并不是像他所想像的那样不堪一击,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想抵抗,他们正在进行着从昔兰尼加这个大半岛的总撤退,而且他们正在力求使自己的部队在撤退过程中不遭到任何损失。事实上,英军人也不是不想抵抗,他们正是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英军没有料到,隆美尔来得实在太快了。早在得知隆美尔登陆非洲后,中东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就已作好了孤军奋战的准备,但他没有认真研究过隆美尔的作战风格,反而错误地认为,德军要把2个师的兵力和装备调到的黎波里,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因此,在春天不会有什么危险,德意联军也不会在炎热的夏季发动进攻。

但隆美尔已推进到了阿杰达比亚,这意味着他已推进到了昔兰尼加半岛,他不能在占据了有利地势的情况下坐视英国人不慌不忙地继续撤退,他要将英军消灭在这个半岛之内。就在此时,意军战区指挥官加里波尔蒂给隆美尔发来了一道强硬命令:“你的行动已经抵触了我的命令,在你继续前进之前务必等我到达。”

隆美尔对这个壮实的白胡子意大利北方佬理都没理。4月3日,他命令所属部队兵分三路,直指英军。前进中,一个过路的意大利牧师碰巧向他透露了英军已经连昔兰尼加的首府班加西也已放弃了的消息,隆美尔立即派出一个侦察营沿海岸公路直接向班加西进军,占领了这个英军在昔兰尼加的指挥部所在地。

晚上九点钟,加里波尔蒂终于赶到了阿杰达比亚,在活动指挥车里,他和隆美尔很快就处于了僵持状态。加里波尔蒂那双总是戴着白手套的手由于愤怒而抖个不停,他要求隆美尔要绝对服从他的命令,而隆美尔只是咧着嘴笑:“不管怎么样,我没有让你为我们的给养情况担心。”加里波尔蒂被隆美尔这种故意作对的态度气得面色铁青,两人几乎动手打起来。三个小时后,一份电报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这是从柏林发来的密码电报,希特勒命令隆美尔留在原地,不准再向前推进。隆美尔看完电报,狡黠地一笑,告诉加里波尔蒂说:“不用再吵了,元首已经发来电报,他让我可以‘绝对自由地行动’。”说完他扬了一下电文,转身离开了。

走出活动指挥车,隆美尔迅速地下达了命令:立即横跨沙漠,全速进攻英军。他的命令马上遭到了属下指挥官的反对。施特莱彻的声音最高,他说他至少需要4天的时间给第五轻装甲师补充给养。但是他们的全部军需品还远远地堆集在后方的阿尔科费勒尼“大理石拱门”那里。那是墨索里尼1937年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边界之间修建的一个巨大的白色胜利拱门。

隆美尔简短地命令把全师卡车上的货物立即卸在沙漠上,把空车派回去,每辆车乘载一组后备人员,用一整天的时间不间歇地从那些军需品堆集点收集汽油和弹药。其余部队继续前进,直接向昔兰尼加大沙漠进军。

在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里,隆美尔的部队一直艰难地跋涉在这片沙漠之中。这是一片死亡之地,整个沙漠寸草不生。正午的太阳使干燥的沙漠变成了灼热的火炉,而夜晚的冷空气竟能在一小时内使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沙漠里遍布着毒蛇、蝎子和令人讨厌的苍蝇大军。更可怕的则是在令人痛苦的干渴之后,突然刮来的沙漠风暴。风暴开始时只是一小点古怪的旋风在沙丘间旋转,转瞬就变成时速120公里的狂飙,搅起几百万吨滚烫、细小的红沙,铺天盖地地卷过沙漠。这种风暴会一连持续好几天。细小的沙粒能渗进一切东西,甚至士兵们戴的手表也不例外。它阻塞车辆引擎的过滤器,涌进帐篷,塞满人的眼睛和鼻孔,它像黑夜一样遮住挡风玻璃、切断人的视线。在风暴中,人类的视野甚至看不出3米远,只能停在原地任凭沙土的掩埋,等到风暴平息了,他们又不得不像鼹鼠似的从自己的洞里爬出来,再把随身所带的一切东西重新挖出来。

4月4日,隆美尔命令他的队伍重新分成三路,一路由富有经验的施维林指挥,直接穿过半岛杀向特米米尼的海滨,封锁海岸的道路以阻止撤退的英军士兵;另一路由吉斯塔弗·波纳斯指挥,带领第八机枪营,随同一辆载着足够汽油、粮食和水的卡车向东直取德尔纳;第三路由施特莱彻指挥,带领着战斗车辆和坦克立即跨过本格尼亚向德尔纳和托卜鲁克之间的海滨前进。这时,一位意大利将军焦急地打断隆美尔说:“施特莱彻将军不能走那条路,两月前,意大利军队撤退时,曾在那里布下了大量的地雷。”但隆美尔对他的意见未予理睬。

黄昏时分,施特莱彻的车辆相继陷入沙海之中,他只好用拖拉机在前边摸黑将这些车辆逐个拖出来。几小时后,施特莱彻的全部兵力便分散在这片荒芜的沙地里了,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这一情况使他深感不妙,于是命令开亮所有的前灯,把卡车串起来,尽量使车辆互相连接在一起。不久,沙漠道路在他们跟前消失了。盲目前行的车辆成了其盟友所埋地雷的引爆者。天亮时,施特莱彻的大部分队伍耗尽了汽油,死气沉沉地躺在沙漠里,动弹不得。

幸免于难的希特勒接见惊魂未定的手下将领。右边头部缠纱布者为爆炸事件中爱伤的约德尔将军。隆美尔和他的那些指挥官们失去了联络,一切无线电通信联络都已失灵,隆美尔得不到任何消息。他也不禁问自己,经过这300多公里的跋涉,究竟还有多少驾驶员能够到达目的地?隆美尔乘上容克52运输机或轻型斯托奇飞机在沙漠上空来回巡视,企图掌握部下的行动,却两次在忙乱中撞进英军阵营,误把英军当成了自己的部队。最后他发现在到达海岸上的德尔纳和托卜鲁克之前有个重要的沙漠要塞梅基利。

4月6日,隆美尔派出飞机拦住施维林的部队,让他们转向北方,进攻梅基利。

清晨6点半钟,隆美尔离海岸只有20多公里了,可是实际上已成了一支孤军,他的非洲军团仍旧困在沙漠里。过了一会儿,施维林的先头部队抵达。隆美尔让这支小分队向梅基利迂回,然后又派人在7点半时找到了在几公里外休整的施特莱彻。隆美尔命令他在下午3点钟向梅基利要塞发起进攻。施特莱彻拒绝接受命令。他说,自己的坦克、运输车都遭到损坏,而且缺乏汽油,至今仍分散在后面150多公里以外的沙漠中。隆美尔气急败坏,咆哮着骂他是个懦夫,施特莱彻不甘示弱,扯下他在1940年获得的骑士十字勋章,怒气冲冲地说道:“从来也没有谁敢对我说这种话,把你的话收回去,否则我就把这枚勋章扔在你的脚下。”隆美尔不置可否地作了让步,但在实际举动上却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隆美尔又返回到施特莱彻那里,掏出一只怀表朝着施特莱彻,一边晃动一边喊道:“现在是5点整,你在6点时要和施维林的部队一起进攻梅基利,并且要占领它,我将命令意大利军队用炮火支援你们。”

当时施特莱彻只有两辆配备有轻型高射炮的卡车,此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武器了。而施维林的装备则更少,只有几挺机枪。他们怎么能够在日落之前,出其不意地推进20多公里攻下梅基利呢?况且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施维林已推进到什么地方了。无奈的施特莱彻只好带上两辆卡车出发,去寻找施维林。但没有找到,自己也在途中迷了路,天黑以后很久才回来向隆美尔报告。隆美尔一言不发,当天夜里,自己带着手下的几个排亲自去占领梅基利要塞,结果惨遭失败。

4月7日,隆美尔两次派出一名中尉带着最后通牒前往梅基利去威胁英国人,但这名中尉两次都被蒙着眼睛送了回来,第二次还带回一封字迹潦草的信,上面写道:“决不投降。”

第二天,隆美尔三番五次乘坐他的斯托奇飞机去寻找主力部队——奥尔布雷奇上校指挥的第五装甲团。但直到太阳落山以前他才发现这个团正在一片荆棘丛生、甚至连坦克也无法通过的地带择路而行。天黑以前,隆美尔气愤地返回了施特莱彻的指挥所,这时,施特莱彻的一些坦克已经断断续续地到达了。隆美尔只是简单地下达了一道命令:“明天你们必须攻占梅基利。”

4月9日,天刚亮,隆美尔疲倦地从床上爬起来,乘上他的斯托奇飞机去视察战场了。可这次却成了一次充满惊险的行程。

斯托奇飞机起飞后不久,隆美尔发现了一队意大利军队,他找到了救星似的,让飞行员降低高度。可他刚一下降,意大利部队就误以为是敌机连忙用所有的武器朝飞机射击。子弹打到了机翼,全亏飞行员一阵特技飞行,才好不容易让飞机逃出射击区。就在这时西边远远地扬起了一片灰尘,因为英军都在向东撤离,隆美尔以为那是自己的部队。然而等飞近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却是一支朝西进发的英国部队。隆美尔不知道他们是掉队的士兵还是英军在组织反攻,但他必须提醒自己的部队注意这一危险。所以,他又向前飞行了12公里,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先头部队,便立即降落,由于飞行员没看清前方有一块大岩石,结果损失了半个尾翼。隆美尔告诉他的先头部队:必须跟着他尽快撤离,5分钟后英军将到达那里。

结果隆美尔带着这个小分队还没走出800米,沙漠风暴来临了,转眼问所有的士兵都被吹散了。只剩下孤零零的几个人跟着他。他们只好靠指南针和示速器探测道路前进。他们在行进中发现了一条电话线,就沿着这条线向前走,最后发现他们已来到了梅基利要塞。要塞外围的地上摆满了武器和装备,几百名英军俘虏正在地上发抖。在要塞的院子里,师指挥官施特莱彻将军报告说:“梅基利已攻克。我们俘获了1700多名敌人,其中包括70位军官和1位将军。缴获了大批武器、汽车和粮食。”

在梅基利稍事休整,隆美尔命令施维林和一支追击部队沿沙漠小道向海岸边的德尔纳出发。而此之前一天,施特莱彻的一支小分队已经带着八辆坦克沿着同一条沙漠小道出发了,并直接开进了德尔纳。当时,英军正在撤退,港口里到处都是披着色彩艳丽的斗篷的阿拉伯人,他们成群结队地围拢在德国军队的车辆边出售鸡蛋、橘子、枣和其他鲜美的食物。英国军队已缩入到机场里。古斯塔夫·波纳斯的机枪手们随后也进入了德尔纳,他们经过一场激烈的枪战,在德尔纳机场建立了一个据点。4月9日晚6点30分,当隆美尔驱车驶进机场时,波纳斯上校得意地宣布说他们俘获了900名俘虏,其中包括4名将军,并报告说他们每一挺机枪都只剩下最后一条子弹带了,士兵们已经筋疲力尽,是否可以休整一下。隆美尔冷淡地看了看他们,然后命令道:立即沿公路继续东进,目标是特米米尼和托卜鲁克。

随着隆美尔从2月12日至4月8日的连续进攻,被英军攻占的地区逐渐收复。隆美尔在2个月的时间内已扭转了北非战局。如此迅速地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固然与英国调兵希腊和隆美尔抓紧战机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连隆美尔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无意之间钻了英国军队的空子。

隆美尔与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全部秘密通讯一直在用艾尼格马密码机传送,这是一种很像小木盒的电动打字机。德国密码专家宣称这种机器对敌人的密码侦破机是绝对安全的。电文通过这种密码拍往罗马,然后再通过电线传送到希特勒的大本营。然而远在英国乡村,英国人建造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机器,它像一所房子那么大,能够把艾尼格马的秘密信号译成电报。无数个电台监听站把德国的信号送给这种机器,一个庞大的多功能的服务机构把这些信号翻译出来,然后标上“绝密”字样,再把它传送给与隆美尔对峙的英军指挥官们。

然而,正是由于英国对德军情报的准确捕获使得隆美尔对他们的进攻屡获成功。因为他不止一次地违背由艾尼格马电码发给他的命令。例如1941年4月,英国人只知道下达给隆美尔的命令是固守在班加西,而对隆美尔的真实行动却一点也不了解,他们设想隆美尔肯定是会执行这一命令的。所以当隆美尔向前推进时,镇守在昔兰尼加的英军被完完全全地打了个措手不及,只有慌乱地溃败。

而且这种溃败一个接着一个,使得隆美尔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他决意要进攻昔兰尼加半岛上最重要的港口——托卜鲁克。

与此同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已从伦敦发来命令,必须“誓死守住托卜鲁克,决不允许产生撤退的念头。”另外,8日晚从昔兰尼加撤退出来的军队主力也已到达托卜鲁克,并按照丘吉尔的命令开始进入了意大利人被赶走前修筑的防御工事。英国人这次不会再轻易地丢下城池逃走了。

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同类推荐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岳飞传

    岳飞传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创作了《岳飞传》。本书对《岳飞传》进行了精编,以适合小读者阅读。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本书系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四。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民国知识分子自觉站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演绎了一部壮烈激越的抗战史诗。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书写被遮蔽的历史,刻画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命运,立体式地彰显了民国大师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西方成功学之父:塞穆尔·斯迈尔斯自传

    西方成功学之父:塞穆尔·斯迈尔斯自传

    一百多年来,斯迈尔斯的作品和思想对西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近现代道德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誉为“西方成功学之父”、“卡内基的精神导师”。本书记录了这样一个平凡而多彩的人生:做过乡村医生,当过报社编辑,参加过政治活动,投身过铁路建设,但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没有忘记博览群书,勤奋学习。
热门推荐
  • 爆宠医妃:九爷,要抱抱

    爆宠医妃:九爷,要抱抱

    新文已发,《重生娱乐圈:影帝大人,放肆撩》看女主如何重生逆袭娱乐圈,看影帝大人宠宠宠!阮绵绵为人肤浅没追求,穿越古代只愿美男在手江山我有。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以为生的俊美绝伦足矣颠倒众生的九亲王。什么?这人要娶她?从此独宠她一人?不不不,穿越人士怎可屈居一人之下?她放荡不羁爱自由好不好?一个美男哪里够!!“听说本王没满足爱妃?”“没没没有!”阮绵绵惊魂未定得看着突然缠上脖颈的大手,秒怂,“很满足,很满足……”“那就让本王看看,你有多满足……”“诶诶!你干嘛……别……过来……别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案例。》系列(第5辑)

    《案例。》系列(第5辑)

    中国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我们却没有迎来管理上的重大突破,甚至连“更新”都鲜有,我们更多的是“狂热的跟从”,我们的竞争力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更多的资源,我们被“东芝人”嘲笑是“水果败子”——连种水果的都不是,因为我们只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水果,就去包装贩卖什么。过去,我们常常自豪于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但我们却不知道,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支撑西方现代工业体系最初的管理起源。在高速成长的背后,可能掩藏着某一天忽然来到的破坏性崩溃,而这无疑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完成的一次亲吻

    未完成的一次亲吻

    深秋的山峦火样迷人,地上是一层金黄的落叶,而遍山的枫叶却红了。一位穿着风衣的女子,挎着一架带着长焦距镜头的相机,不紧不慢地在枫林中漫步。看得出,这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落叶和枫林在吸引着她,她意在收尽整个秋色。然而,谁又能做到呢?蓦地她发现这样一个景象:金黄的落叶上一对恋人席地而坐,背景是一大片红叶。她感到这个景很美,有诗意,甚至题词她都想好了——吻。不是吗,金黄的落叶在亲吻大地,一对恋人在忘情长吻。可是那对恋人并没将唇移到一起。已经把相机抬在胸前的她等待着,等待着吻的那一瞬间。为了不让那对恋人察觉,她将身体尽量地隐在树丛中。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3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3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槐野先生存笥稿

    槐野先生存笥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寿强的散文

    王寿强的散文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飞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 随着丧尸到末日

    随着丧尸到末日

    陨石落地的那一刻,他们的故事便开始了。个人不喜欢异能所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