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1800000015

第15章 于谦守北京

土木之败,使明朝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幸有于谦等大臣力挽狂澜,北京保卫战获胜,使明朝渡过难关。

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出任御史,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宣德五年(1430),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兴修水利,整饬治安,赈济贫苦,锐意兴革,深得民心。在官九年,又升兵部左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时,“每议事京师,空橐(tuó佗),以人”①,“未尝以一物交当路”②,以此得罪太监王振。一度下狱论死,获释后降大理寺少卿。后以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求留任于谦,当地诸王亦请留,明廷方命于谦出任巡抚。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人京,复任兵部左侍郎。翌年秋,瓦刺也先率军大举南下,王振挟英宗亲征。于谦与尚书邝壁极谏,英宗不听。及土木兵败,英宗被俘,京师大震。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廊王朱祁钰监国(朱祁钰系宣宗次子,英宗朱祁镇之异母弟。英宗即位时封成王。英宗出征乃命居守京师监国)。成王召集群臣商议战守之事。“群臣聚哭于朝”③,莫知所为。翰林侍讲徐理鼓吹天命,惑乱人心,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④公开鼓吹逃跑。于谦严词斥责,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一渡事乎?”⑤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徐理不敢复言。郧王、皇太后采纳于谦建议,乃定据守北京之策,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部署保卫北京事宜。

于谦少年时即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于谦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并撰词赞扬:“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孤忠大节,万古攸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⑥又作《石灰吟》诗一首:“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当时国君被俘,大军压境,人心震恐。于谦不愿明王朝重蹈南宋亡国之覆辙,毅然肩负起力撑危局的重任。

于谦自八月十八日受命,至十月初瓦刺军大举进犯,一月之间,断然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军备,改新内政,招募民兵,选拔文官武将,加强关隘防守……

其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⑦。于谦于受命第二日,即调南北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以及宁阳侯陈懋所率浙军,急赴京师守卫。同日,接受应天巡抚周忱建议:通州“仓米数百万石,可充京军一岁饷,弃之可惜,不如令自取之”⑧。遂奏请王征调顺天府大车500辆运通州仓粮进京,并令文武京官自九月至次年五月的饷粮,一律于通州取给,军人则预支半年。于是,各地军队陆续到京,军粮有备,京师人心渐趋安定。

诛杀王振余党、打击宦官气焰一事尤为大快人心。八月二十三日,成王登午门代理朝政。廷臣请族诛王振余党。右都御史陈镒奏言:“王振倾危社稷,构陷乘舆,请族诛以安人心。”群臣满怀悲愤,伏地痛哭。王振余党锦衣指挥马顺叱骂群臣、,更加激怒群臣。给事中王竑跃起,奋臂抓住马顺头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咬其脸。群臣一哄而起,当场将马顺揍死。群臣怒揍王振亲信太监毛贵、王长随,一时“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脚王惊恐不已,起身欲退,群臣不知所措,盖马顺等奸党被打死,罪有应得,而臣下动武于大殿之上,也绝非正常。于谦罢众直前,掖住王衣襟,请成王宣谕:“顺等罪当死,”揍死马顺等大臣皆“不论”。成王又令缚王振侄王山至刑场,凌迟处死。王振家族无少长皆斩。且查抄其家,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树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币帛珠宝无算。此事件起于仓卒之间,群情激昂,事态发展难以预料。于谦当机立断,处理得当,使形势迅速平定,于谦功不可没。当日,于谦步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执于谦手,不胜敬佩,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从此,上下更敬重于谦,于谦也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九月一日,群臣奏请皇太后立成王为帝,以安人心。王不肯即位。于谦正色上言:“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如此始能制瓦刺之要索,放回英宗。”朱祁钰乃受命。六日即位,是为景帝,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

于谦整顿内政,加强战备,尽心竭力,为时仅一月有余,防御力量迅速增强,一改原来惊慌混乱局面,军民官员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是时君臣也能同心协力。曾有人攻击“帝任谦太过”。太监兴安为之声辩曰:“为国分忧,如于公者宁有二人?”

与此同时,瓦刺军也正紧锣密鼓,作好了进犯北京的准备。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初一日,也先及脱脱不花率领瓦刺军、挟英宗大举南下,进逼大同,诡称“奉上皇还”。大同守将郭登遣人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⑨也先知大同已有备,不敢攻,转而南进。初三日破紫荆关。也先挥军人关,直指北京城。

瓦刺军兵临城下,京师戒严。初五日,景帝诏诸王遣兵入卫。初八日,景帝命于谦提督各营兵马,将士皆受节制。是时朝野上下一片惊惶,人无固志,有言逃离北京,主张迁都南京者(徐理);有言挑筑京师外城城濠,主张紧闭九城门,坚壁以避贼锋者(总兵官石亨)。于谦力主出城抗敌,曰:“贼张甚矣,而又示之弱,是愈张也。”⑩

于谦遣诸将分率22万军队列阵于九门之外:总兵官石亨阵于德胜门;都督陶瑾阵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阵于东直门;武进伯朱瑛阵于朝阳门;都督刘聚阵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阵于阜城门;都指挥李端阵于正阳门;都督刘德新阵于崇文门;都指挥杨节阵于宣武门。于谦本人驻营德胜门,加强主攻部队。部署既定,初九日,于谦传令九门:“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并身先士卒,披甲戴胄,巡视指挥,以激励将士。于是将士人人感奋,勇气百倍,准备迎战。

十月十一日,瓦刺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置英宗于德胜门外空房内。也先因明军阵容严整,不敢贸然进攻,遣使让明廷派大臣前来迎接英宗。借议和以探明虚实。明景帝乃派通政使参议王复为右通政,中书舍人赵荣为太常少卿,带羊酒出城至也先营,也先令英宗带刀坐帐中。也先及伯颜帖木儿(也先弟)等皆全副武装,披甲胄,张弓矢,引王复、赵荣进见。也先不受羊酒,取看公文,并语于王复等:“尔小官,可令于谦、王直等来,并索取大量金帛财物。”景帝及部分廷臣欲议和,征询于谦。于谦斩钉截铁地回答:“今日止知有军旅,它非所敢闻。”在于谦坚持下,也先议和诡计未能得逞。

十三日,瓦刺军攻德胜门、西直门受挫后,翌日,转而攻彰义门。于谦命副总兵武兴、都督王敬、都指挥王勇率军往彰义门迎击。明军“俱以神铳列于前,弓矢短兵次之”,挫败瓦刺军前锋,然是时明军数百骑为争功,自后跃马冲击,阵营大乱。瓦刺军乘机反击,明军败退,武兴中流矢死。瓦刺军追到土城。土城附近居民纷纷“升屋号呼,投砖石击寇,哗声动天”,瓦刺军受阻,适王竑、毛福寿闻讯来援,瓦刺军遥见援军旗帜,仓皇退兵。

也先深入京畿,初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北京旦夕可下。然经五天战斗,瓦刺军四面楚歌,连战皆败,士气低落;明军自迎战以来,军民一心,屡屡胜利,士气旺盛。也先又闻明朝各路援军将至,恐断其归路,遂于十五日夜拔营北遁。也先率瓦刺军挟英宗先退,于谦侦知英宗已走远,命石亨等发大炮轰其营,瓦刺军死者万余人。于谦率军乘胜追击,夺回瓦刺沿途掳掠的百姓及财物无数。十一月初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除戒严。北京保卫战以明军大获全胜告终。明王朝转危为安。

也先败退后,阴谋侥幸取胜,声言要送英宗回朝。明主和派大臣也意欲议和,主战派大臣则倾向于妥协。于谦力排众议,指出也先企图借此向明廷索取财物,并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同时派人申诫各边镇将帅,切勿中敌人诡计,严密防御。又选派将领,镇守边防重地。因此景泰元年(1405),也先多次出兵南扰均未能得逞。

也先本以为俘获英宗,奇货可居,可用以敲诈金银财物,也可用以威胁明廷退兵投降,不料在于谦主持下,边镇有“瓦刺奉驾(英宗)至,不得轻出”之制约,也先派使“保驾”议和时,大臣有“社稷为重,君为轻”之劝告,奇货已不成为奇,留住英宗,已无作用。景泰元年(1450)八月,瓦刺与明议和,放回英宗。

景泰八年(1457),英宗复辟,改号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于谦在土木之变以后,力撑危局,在北京保卫战中功绩最著。及英宗复辟,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斩。于谦遇害当日,“行路嗟叹”,“天下无不怨之”。查抄于谦家产时,“家无余资。独正宝缡钥甚固,后视,则上(景帝)赐蟒衣剑器也”。

于谦之婿朱骥将于谦灵柩归葬于故乡杭州西湖边。青山埋忠骨,长为人们凭吊。明末抗清志士张苍水,在其绝命书中高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表达出对爱国志士于谦无限敬慕之意!

注释

①《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九《王振用事》。

③《明英宗实录》卷一八一。

④刘定之《否泰录》。

⑤《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⑥明叶盛《水东日记》。

⑦《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⑧⑨《明通鉴》卷二四。

⑩《明英宗实录》卷一八四。

《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袁彬(北征事迹》。

《明通鉴》卷八四。

《明史》卷一七○《于谦传》。

同类推荐
  • 亳州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亳州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亳州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史记载可追溯到3800年前,被史学界称为“三朝古都”。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为亳州概览、兵略战事、文化特色、历史人物、景观胜境、和现代风貌,较为详细地将亳州市的地理位置、历史事件、独特的地域风俗和文化、亳州人的品格及当代发展等情况一一介绍给了广大读者。
  • 最牛张角之横扫三国

    最牛张角之横扫三国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东汉末年,民不聊生,为救天下黎民,张角发动黄巾起义,不久病死,黄巾军也随之逐渐瓦解,倘若张角不死,还会不会有后来的三国鼎立?现代特种兵魂穿张角,再续黄巾雄风。这是我的三国,这是我的天下!
  • 重回大汉

    重回大汉

    三国之始,自黄巾之乱起,吕绍,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退伍军人,一个踏踏实实开车赚口粮的出租车司机,突然穿越至此,利用不多的历史知识,屯田养兵,攻城夺寨,趁着天下将乱未乱之时,以汉之名,搅得风云起,攫取麒麟归......
  • 属于我的三国时代

    属于我的三国时代

    赵云,吕布,张飞,关羽,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但是不好意思,我要找的是那些未被发现的明珠,然后,一统天下!如果有新朋友点开这本书,先不要着急看内容,请先看第一百九十四章,如果希望,请继续,如果不喜欢,请关闭,谢谢
  • 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诸葛文编著的《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涵盖了可谓是人类的全部历史,浩渺无垠。为了方面读者朋友们阅读,《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编写,力求做到条理清晰,脉络通顺。
热门推荐
  • 佛说十地经

    佛说十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娱乐探谜

    娱乐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娱乐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对穿时空嫁到郎

    对穿时空嫁到郎

    人家穿越是大闹古代好不逍遥,等轮到她穿越却被送到敌国皇宫任那太子百般欺凌。另一时空,大总裁偏偏爱上秀逗女,哪怕她是长裙脱落最具囧相的时刻也要挺身相救。一边是仇情虐爱,一头是多金痴心,冷曼冬与丁雪瑶,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会在各自不同的时空里有着怎样的遭遇呢?
  • 奋斗在大汉

    奋斗在大汉

    大汉高祖十二年冬,一介布衣天子高皇帝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二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不过,高皇帝生前,太子已逝,这大汉帝国的君位将由谁来承继,一下间就成为整个天下人人所关心的事情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再活一次,就是为这八个字而来的……(ps:架空文,考究党勿较真。)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现代青年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现代青年

    本书描写上世纪30年代渔家子弟在求学和混迹商场期间同富家女及未婚妻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三人在十里洋场的命运沉浮。农家子弟周计春少年时素有神童之称,老父倾其所有、师长全力以赴支持他到北平求学。然而父亲离开北平不久,他便堕落于财色虚荣之中。先与富家小姐孔令仪订婚,又和一干舞女打得火势,以致于被骗走令仪的钻戒,情急之下畏罪外逃。父亲为拯救儿子而再次倾家荡产北上,辛酸失望凄惨离世。投靠著名作家的计春机缘巧合成为明星,再次与孔令仪重归旧好。回乡探亲中光环捅破不禁恍然大悟,痛下决心继续求学……
  •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夜发丘

    半夜发丘

    刑侦悬疑、轻松娱乐、奇境探险、洪荒修行,穿插在现实世界与太古发丘之间。一切的分流与演变,在奇异的太古时纪重新汇聚......
  • 神捕高进

    神捕高进

    昆仑派弟子高进艺成下山,奉师命投靠三师兄报效朝廷,他踢死“神枪压绿林”李啸天,智破逍遥岛,抓贼灭七煞,夺宝斗八寇,从此,名动江湖,被世人称为“神捕”,然而在抓贼捕盗的过程中,他越发觉得不对劲,当面对民族大义与师承门派对立时,他会如何抉择呢?
  • 四世三生几回欢

    四世三生几回欢

    诛仙台上销魂柱边,她受贬谪,抽去根骨,失仙散神,落凡成妖。他说:“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她不可置信:“你...你竟不信我...”五百年后,九难山下。一念之差间,他收转世重生的她做了徒儿。师姐排挤,师兄捉弄,满门上下避之不及。更有同门师妹栽赃陷害。她委曲求全,小心侍奉,为的不过是他能信她,能说一句:“妖儿,我信你。”可是到了最后,妖凰出阵,天下大劫。不是她,明明不是她。错了,都错了,他竟还是这句话:“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 一只绣花鞋II

    一只绣花鞋II

    这部手抄本写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秘密成立了梅花党,使命是打入中共内部,伺机配合反攻大陆。梅花党人的党规是单线联系,每个梅花党人身上都有梅花标志,用药水才能显现,一只绣花鞋是梅花党人接头的信物。“五朵梅花”是5个如花似玉手段高强的冷血佳人。我党地下工作者龙飞与梅花党主席白敬斋的二女儿白薇同窗相恋,以后知道她的身份,于是潜入南京紫金山梅花党总部,企图偷取记载梅花党人名单的梅花图,失败以后逃遁;从此,梅花图音信杳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潜伏在大陆的梅花党蠢蠢欲动。虹市潜艇设计图纸外泄,老虎滩出现一个伪装的女奸尸;火葬场“闹鬼”,看门老头的假腿里发现发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