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06000000001

第1章 见(上)

在张家口买下一套房子

我弟弟是个神奇的人。前几年他手里没钱的时候,非要买车。当时家里人都不太赞成,可他硬是强努着把车买了下来。汽车买后几个月,北京的车限购了。

2015年,他又想买房子了。依旧是缺钱,于是到张家口的下花园区买了房子,四千多元一平米,买了一套一百平米的房,总价四十多万元,相当于二十年前北京望京的房价。签合同付定金后两个月,北京的冬奥会申办下来了。据说四年后将有一条城铁从他家小区门口经过,直通北京。

所以说他是个神奇的人,总有种直觉能抢到头里。回想起来,中国唯一能制住他的应该只有股市了吧,他就股市没赢过,之后不玩了。

下花园是什么地方?沿着八达岭高速路出居庸关、八达岭,过东花园和官厅水库,就到了。它离北京市区大约150公里,开车得两小时以上,处于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的中间。上周和我弟弟一起去了一趟,我俩一算,来回的高速过路费是110元,加上油钱,成本大约300元。一年要跑个十几趟,相当于花掉一平米的房子。

所以,至少在城铁通车前来看,张家口的房子还不适合通勤族,只适合休闲、养老、度假的人。事实上,我弟弟目前也不打算自己去住,而是准备让年迈的父母住过去。毕竟那里安静,空气新鲜,而且还有湿地与山。

说到空气,也够让人叹服的。出发那天,北京正好有很重的雾霾,一路都昏沉沉的。到了居庸关、八达岭一带,高速路竟然涌上一片片的雾,开车打雾灯,还得非常小心。可一旦走过这段路,就像穿破了一层幕布一样,豁然开朗,天空湛蓝如洗。所谓两重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有一次我坐飞机回北京,看到城市上空就像罩了一个圆柱形的灰色罩子。我想,这是冲出罩子了。

下花园属于古幽州,一到这里,容易让人想起石敬瑭、杨家将、萧太后,以及土木堡、也先、瓦剌、詹天佑这些词儿来。当地传说,下花园这个地名,就是萧太后给起的,因为这里的确有她的几个花园。

现在官厅到下花园这段绵延十几公里的路上,遍布风力发电的大风车。有一年冬天北京严重雾霾,我在网上开玩笑,说应该众筹,在张家口架起一排巨型电扇,照着北京吹。没想到,这东西已经林立于此了。

因为风景好,所以感觉并没有跑很长时间。到达楼盘的时候,觉得楼的外观很漂亮,甚至比北京郊区的某些新楼盘都要漂亮。

在小区里溜达的时候,见到了一些看房的人,跟他们聊了聊,大致知道,在下花园买房子的人,一部分是北京来的,居住者以老人为多,大多是退休了,与世无争,到这里来寻个养老之地,所以网上有人评价,下花园的楼盘大多像养老产业。但这话也有偏颇,因为还有一批人来自河北、东北、天津,买下这个地方的房子,离北京近了一大步。至少奥运会一开,城铁一通,有一种和北京连成一体的虚幻感。我看了看宣传资料,据说从这里坐城铁进北京,大概只需要27分钟。拿不准是不是吹牛,但比开车快许多是肯定的。

我想了想我的同学和朋友们,都是四十多往五十岁上走的人,他们的房产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其中有三四个人,嫁了老外入了外籍,有的事业成功了,在北京五环以内买了房,或在望京、京密路、顺义一线买了大房子,一千多万一栋的联排或独栋。还有一批人,占一半左右,在延庆、密云这样比较远的郊区买了别墅,价值三五百万,但因为仍要上班,还需要在城里保留一套相对小的房子。不愿离城太远的,有的选择了小产权的四合院,只要一二百万。至于大多数人,还蜗居于城市附近,守着个两居或三居。头两类人,应该不太为房子和养老操心了,而后面这个大头,估计还要继续纠结和计较下去。

下花园,还有官厅水库附近的楼盘与别墅,只不过是以奥运的名义,又多了一个宣传的噱头罢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不限购。我知道很多在市中心有小房子的,完全可以在远处换个大房,各种舒适。但他们不肯,理由就一个:这里的房要是卖掉,我们就再也回不来了。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所以宁可枯守小房,让它占据一个购房的额度,也不愿意去买更舒适的郊区的房子。有了下花园这样的地方,矛盾恐怕就不存在了。

曾经有国外归来的朋友跟我说,外国人租房子住很普遍,租客也习惯把租来的房子当成自己的家。只不过,这个观念在中国显然很难被接受。在我们的观念里,有了房子,意味着在此地扎了根;没有房子,依旧是过客。所以,当年唐伯虎拼了命借钱也要建桃花庵,徐祯卿没借给他,两个人还闹了别扭。

像燕郊、涿州、固安和下花园这样的地方,是圆这样的梦的地方吗?扎根在北京周边(用开发商的话说是“大北京”),等于扎根在北京吗?安居乐业,这几个字说起来很容易,真正要做到,恐怕还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比如那遥远的距离,昂贵的高速过路费。在这里居住的人,恐怕还是有许多只差一步、很不甘心的心态吧?

更何况,不少人都老了。

当然,麻烦还不止于此。例如装修,就只能在当地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里选择,而且还要包工包料才可以获取折扣。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或者稍微DIY一下,是很困难的,运输的成本很大。我父母现在还在设想,要把城里的旧家具甚至旧窗帘运过来,以减少入住新房的成本,殊不知这样比买新的还贵。另外,这里有商业街区,有看上去很不错的学校,也有医疗站,但如果真要在此扎根,恐怕还得做很多建设,还有很长的时间需要等待。

真的有那么一天,房价恐怕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就好比望京,现在各种设施已经变得十分周全发达,可房价已经奔四五万而去了。

在京藏高速下花园出口,还有个不大不小的陷阱——这个出口旁边,就是休息区,但人生地不熟的看房人若想在出高速之前去上个厕所,就进了陷阱了,因为从休息区只能重新上高速,再跑上几十公里,从下一出口折返,而不能直接下高速。

“凡事无绝对。”我弟弟跟我说。他听人讲,只要给管理人员买两盒烟,就能放车出高速。他自己也这么干过一次。“想上厕所的话还是忍着去售楼处吧。”他说,“出口这个岔子一定看清楚,走右边。要是不慎走了左边,几十块钱就没了。不知道这么设计是不是故意的。”

我想,这是高速路上的一个漏洞。凡是刚开发起来的地方,可能都有这样的漏洞,透着丛林法则的土腥味儿。其实,高速路、房价,以及生活的种种艰难,不都是大漏洞么?那些上千万元一个的大风车,建得跟树林似的,真的有意义吗?能让周边的销售电价也降一降吗?

社会就是丛林,人生到处有坑,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下花园。

租来的房子不是“家”

一些新闻总是让人目瞪口呆。比如2015年3月底一个租赁平台发布的《2015北京租房生活报告》中说,北京的租房人有700万,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已经赶上欧洲了。新华社2014年11月有份报道,说欧盟28国里,租房人占人口总数的29.9%。而报告中说,在北京租房子的人中,有北京户籍的人最多,占到所有租房人口的18%。

原来很多北京人自己也在租房子住。躬逢其盛,我也是其中之一,看来我不孤单。

我为什么要租房子住?这要从2012年说起。我十多年前在五环外买的房子,贷款还得差不多了,可是装修却旧了,我算了一下,重新装修要花不少钱,而且那个楼没有电梯,我养着猫,老呼哧带喘往楼上扛猫砂、猫粮,是个负担。于是,我决定卖掉这套房子,再贷点款,换套新的。其实,我早就瞄上了对面那个小区,叠拼房,我觉得很适合我。我是改善型刚需。

大家都知道,那阵子正是房价疯涨的时候,几乎一天一个价。那个时候买房卖房,十分刺激,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我就差点撞枪口上。我正怀着住大宅的美好愿望折腾的时候,发现政府在调控房价,具体的做法是调高了评估价格,并且新增了一笔交易税。具体到我身上,如果想买那个叠拼,就得多交二十多万的税。本来我就钱紧,税一上来,我的贷款就得增加,这不等于贷款去交税吗?这事咱不能干。

但问题是,房子已经卖了,回头路已经断了。

情急之下,恰好一位办理财杂志的哥们儿请我吃小肥羊。行家总是有好主意,一顿羊肉下肚,前景豁然开朗。我听从了他的建议,麻溜去城里买了套小房子,保住手里的现金没贬值,然后把这房子租出去,回头用租金在郊区租了房子。瞧,我现在已经住在叠拼里了,那笔本来要多交的税费,等同于我四年的租金。

所以,我既当了房东,又当了房客。在租房这件事情上,看来我是比较有发言权了。

在得知我租房住了以后,一位在国外的朋友对我进行了表扬。他说,老外租房住很普遍,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拎着包住进去之后,觉得这里就是自己的家。有的人一住就是一辈子。

听完这席话,我还真的仔细盘算了一下,我能不能把我租的房子当家。琢磨了半天,我还是觉得我不能,因为——举个例子吧,这个叠拼哪儿哪儿都好,但有个地方不好,那就是厨房和卫生间门对门。水火相对,在风水上来说是大凶之象,要是我自己的房子,我就把门改了。可这是人家的房子,我改不了。

说到厨房,也有吐槽的地方。这个厨房面积不小,可橱柜做得却很拮据,一个小洗手池,很窄的柜面,很多东西都放不下,以至于我这个勤于下厨的人,往往不知道油盐酱醋怎么摆放才合适,锅碗瓢盆堆得很狼狈。要是我自己的厨房,我肯定要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造。

其他的小不适就更多了。例如有一天晚上,咣当一声,主卧卫生间门上的毛玻璃就掉下来了。天亮后仔细一瞧,是底下托着毛玻璃的楔子朽了。打电话找房东修,房东说,小修小补的,您能不能自己弄下,再说我们收的租金也不贵。当时我没多想就答应了。谁知道,工人在修理的时候,发现放置玻璃的木槽已经受潮变形,只换玻璃根本不行,必须换门,而最便宜的门,也得六七百元。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回头想,我那租出去的小房也有诸多小毛病。比如,卫生间的一个地漏是漏水的,如果把洗衣机排水放在那里,楼下就会下雨。所以,每次都跟人家房客说,洗衣服的时候,直接排水到马桶里,千万别使那个地漏……还有,那间房子冬天的暖气不太热,找热力公司的人来查了,他们也没辙。据说原因是我们楼上某位住户长期不在家,房子空着,他怕暖气漏水,干脆就把闸关了。于是,楼下一连串的住户,暖气都不热,找了这位爷好几年了,还就找不到。为此,我就得少收租金,算一下,相当于又多交了一遍供暖费。

这些都是小细节,是能克服的困难。可这些细节都在不停地提醒你,租房只是权宜之计,早晚,你还得买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就是在我们这儿租房面临的最大问题——缺乏标准化的要求,住房装修、使用物品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出了问题由谁来负责,都没有细化,往往要靠双方协商。这一协商,就是个拖字。合同上会标明什么热水器、燃气灶不能用,但——依旧不够细致,仅仅是基本的安全要求。

这个状况,无论房东也好,房客也好,操心的事情都太多了。

好吧,现在来谈一谈标准化。据说现在有几个大佬在搞“租房革命”,包括万科退下来的王石、小米的雷军和链家的左晖。具体的做法是,租下一栋楼,或者干脆是废弃的厂房,经过设计、装修、包装,成为很时髦的公寓,然后租给年轻人住,他们还设立管家。管家的存在,估计就能解决许多合同里说不到的问题。介绍说,他们还经常组织租户们联谊,比如“圣诞睡衣趴”什么的,比较吸引人。只不过,这类公寓能满足的人群太狭窄,有的还规定40岁以上的不租、结婚带小孩的不租、不爱交友的不租,很有格调的样子,而且不在北京,根本不是我的菜。所以有人说所谓“革命”,还只是在萌芽阶段,连试点都算不上。我倒是希望,“革命”赶紧发展,覆盖面大一点,能搞出各个层次群体都能接受的产品,包括我这种养着四只猫还图清净的人。等到什么房子应对什么需求,什么人能享受什么服务,这把租来的房子当“家”,就快实现了。

租来的房子不能当“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房东和房客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隔膜。

这个隔膜从何而来,很难说清楚。长期以来,无论是文学、电影还是新闻报道,都习惯把房东描述成不劳而获且刁蛮无理的坏家伙——赵丹演的《乌鸦与麻雀》就是这样。媒体报道经常把房东描写成唯利是图、动辄涨房租、克扣押金,甚至性骚扰房客的坏家伙,有些人还在卫生间里装摄像头。总之,这样的描述让人对租房望而生畏。不就是说房东是不劳而获并且贪婪狡诈的剥削阶级吗?

有这样的坏房东吗?当然有,但绝对是少数。因为城市里的大多数房东,还都是劳动人民。

据新华社在2016年4月1日发的稿子,北京的租房价格是最高的,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月租大约是4848元,相当于一平米69元,这应该是均价,三环内的还要更贵些,五环外的肯定不到。这给人造成房东们在牟取暴利的印象。

不过,房东可不这么想。租金高不是他们造成的,在这种房价水准上,他们的成本包括物业费、取暖费,当然还有其他——比如购置家具电器的费用,需要半年赚回,装修的费用,可能一两年才能赚回,购房缴纳的税费,可能四五年才能赚回。这还没有相关部门在租金的税收上较真,要是真较真了,恐怕价格还得上涨。更何况,还有许多房东,指望着租金还房贷、交学费……遇到房客晚交房费,还跟你急。如果按3万一平米的均价和目前的房租水准来看,收回70平米房子的成本,得三四十年。

图的是什么啊?谁没有改善自己生活的计划啊?说句实话,只要房子是合法得来的,就没毛病。

说这么多,就一个意思,“包租婆”们大多数也是老百姓。租房子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个交易,合法、公平就行。所以,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房东。反正我在出租房子的时候,一见到双眼冒着怒火、带着阶级仇民族恨、把你当对手的,就直往后退。

2016年两会期间,发改委主任说过,现在我国租房的比例太低。空着的房子要去库存,卖着的房子要控制价格,想住房子的人得有房住。这都该逼着把租房产业使劲往前推。可要是都把房东当坏人看,那比例还怎么提高呢?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租房当做一个产业来做——房子交给中介打理,无论房东还是房客,都只和中介打交道,彼此之间可以见面,也可以不见面,中介收费,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将房源进行梳理、装修,并推向不同的人群,监督交易。

不过话说着容易,要做到很难。现在房东和房客都还处在信不过中介的阶段,让中介大包大揽,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把租来的房子当“家”,现在恐怕还不行。房子的质量标准还得再细,中介的服务还得再提高。不能让人觉得,租来的房子不是久留之地。还有一条,丈母娘们的观念立场都得转变——闹不好,得等到新一代丈母娘登场才行。

把好房搞砸的方式

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房子。

有一次我要租房,去看了一家,整洁得犹如刚收拾完的宾馆房间一样。看得出主人对房子的布置相当精细,包括桌布、沙发罩,都干干净净。房主是个厉害的老太太,我和中介一进去,就告诉我们,这里不能踩,那里不能踩,某间屋子要进去看,穿鞋罩还不行,得穿另外一双拖鞋……

我进了过度整洁的房子,压力立刻就大了,加上老太太如此精确的要求,登时有转身出去的冲动。我本身就不太修边幅,加上还养了猫,要是租了这房子,结局不是老太太疯,就是我疯。

几年以后,我在中介网站上查这个小区的房子,发现老太太的房子还在挂着要出租。也许是租客已经换了几拨了,也许是中介觉得这房子太精美,一直挂着当招牌?我没细究。总之,要是我找房子,我宁愿找那种只有基本装修,家具电器最好一样都没有、空空如也的房子。我可以背着自己的家当到处跑,包括我的猫,以及被猫挠得丝丝缕缕的老沙发。

也有正相反的。

那一段时间,看的房子比较多。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天通苑附近的一个小区,大概九几年建成的,联排。小区内的环境还是不错的,就是房子看上去有点旧。我和中介等了好一会儿,房主才匆匆赶来,他告诉我们,这个房子他已经多年不住了,所以……门锁很不容易打开。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进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屋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无论是地板还是家具上,都布满了厚厚的尘土,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程度。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照射进来,使得屋子显得格外昏黄。开了灯,房主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各个房间,很抱歉地对我说,你真要住,得找清洁工好好收拾一下,或者,我少收点房租吧。

房子的装修风格是典型的90年代风,到处都做了大芯板的家具,到处都是暗门、通道。最有意思的是在客厅里,竟然在四面墙布满了柜子,柜子中间凹下去一个长方形,里面放着大背投。我正在四处打量呢,房主突然走到背投旁边,伸手拉开一扇柜门,说:“这里面是卫生间。”

我赶紧走过去,看看这大隐隐于市的厕所。里面非常狭小,仅仅容得下一个马桶和一个水盆,人也仅仅能转身,还得弯着腰。

我知道在十几年前是非常时兴这种暗门的,但一般都不会做在家里,而多设置在老板的办公室。暗门拉开,里面是间卧室,还有卫生间、洗漱间,甚至大浴缸,老板可以在里面休息、躲债或者……但在家中,费很大事搞出这样一个小卫生间来,确实让人琢磨不透。

也许,就是赶时髦,和往外墙上贴瓷砖一个道理?

以上,都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我遇到的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是在2012年下半年,房产价格飞涨的时候,我见到的一套房子。

那时候,中介极力向我推荐一个“把边联排”。一般来说,把边的联排都是比较好的房子,因为窗子更多,邻居会少,价格也就更高一些。不过,这个“把边联排”价格却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真跟中介去看房了,一到房子跟前,我就傻了。

这是房子么?

去过圆明园吗?遗址是什么样,这房子就是什么样。周边杂草丛生,走到房子前很费力气。房子则被拆掉了一半,一楼门窗皆无,二楼只剩下半边,白色的内墙赤裸地暴露在外。仿佛这房子刚遭到过一场烧杀抢掠。难怪这么便宜。

中介告诉我说,房主买下这个房子后,觉得不太满意,然后决定拆掉,重建。拆到一半,房价开始疯涨。房主一想,重建已经不合算,直接卖掉才是王道。于是,直接把这半扇房子挂到了中介——合着谁买了这房子,还得拉队伍先把房子重新盖起来。

挺好的房子,就这么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有一阵子,对私搭乱建管得不是很严,尤其是在郊区的一些联排、独栋小区里,业主个个都很有钱的样子,物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不像现在的高档社区,连在窗框上刷漆物业都会干涉。我家附近有个小区,就私搭乱建得厉害。200多平米的房子,能在花园中再多搭出几十平米来,犹如蔬菜大棚。这样,好好一个社区,变得跟大杂院似的。房子面积增加了,看上去是占了便宜,不过取暖就成问题了,于是又往新增的面积接暖气。可取暖费是按房本面积交的,多用了暖气,没多交费,供暖公司就赔得一塌糊涂,凭空又会生出许多矛盾来。

这些做法毁的不止是房子,还有整个社区,最后脱手的时候卖不上价,亏的还是自己。

回到房子装修这件事情来,大多数人有了房子,都是打算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一把的。但问题随之而来,如果一个家里,有两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该怎么办?即便是夫妻,意见不一致的也多了去了,为这种事情吵架翻脸的也不少。这实在是对双方审美差距的一个考验。

全民炒房的年代里,见过大家凑钱买房,然后再租或者再卖挣钱的。比较典型的,是小汤山的一个叠拼。中介带我去的时候,我就奇怪,为什么这家装修、家具风格如此不统一,比如沙发是古典欧洲皮质的,扶手上各种曲里拐弯,餐桌又是简约北欧,而穿衣镜则充满梦幻风,粉粉的样子,墙上还挂着骏马奔腾的字画,似乎把所有风格的东西都摆到了一块儿。后来搞明白了,这套房子是几个朋友凑钱一起买的,家具电器什么的,也是各自负责一块,于是大家都按照自己的路数买东西,一堆砌,不像一个家,倒像是个家具店。

所以,装修这件事情,不存在“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事情,太毁房子。

但独自做主就真的好吗?恐怕也未必。

中介带我去过一个小独栋。这房子面积不算大,可太有特点了,一个字,就是“嗲”。房子怎么还能“嗲”呢?因为房主完全是按欧洲公主的套路进行的装修(还是童话版的)——楼梯扶手、挑空栏杆甚至花园里的围栏和铁门,全都用金属铁艺,墙壁刷成粉色,双人床、沙发、梳妆台什么的,不是紫的就是粉的,或者是白的,屋子里的窗帘、窗纱和床幔,更是粉红一片。中介说,这是套婚房,房主是个煤老板,房子是给女儿结婚准备的,但是女儿没住。

我问,是不是还没结婚呢?

中介说,也不是,他女儿都三十了。这个女儿,十几岁就去国外读书了,一直没回来。在父亲脑海里,女儿还是原来那个小巧的模样,装修也显出了满满的爱。后来女儿带着丈夫回来,完全接受不了这栋房子,俩人住都没住,就去上海了。这房子就一直空着,煤老板终于觉得,空在这里还得打理,干脆卖掉算了。

尽管当时我只是想租房而不是买房,中介还是把我带来看这个房子。他觉得我是个文化人,很有必要让我欣赏一下这套特色极浓的房子。

我只是觉得心疼,替这个当爹的煤老板心疼,也替这套房子心疼。

大多数人都是爱房子的。只不过,一部分人爱的是房子的价值,另一部分人爱的是房子带来的生活。前者看待房子,和看待一块石头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希望它能增值,所以对待房子并不经心,只是买下来,然后租或者卖出去。房子对于他们来说纯属工具,对待房子毫无感情色彩,如果一块板砖能增值,他们也会这样对待板砖。后者是真正的爱,只不过受限于自己的审美,有时候爱得不得要领,有时候爱得过犹不及。

2013年,我租住在一栋楼房的一层。我的楼上是一套毛坯房,没有人住。安静了半年多,楼上开始装修了,结果装修工人在没做防水的情况下,就在房间里洗澡,我的房子漏了。

当时我可生气了,气势汹汹去找楼上理论。俩装修工人直跟我赔不是。我往屋里一瞧,奇怪啊,屋子的客厅中央,用红砖搭起一面墙,说是墙吧,又两头都不沾,似乎是个照壁。这四十平米的客厅有必要搭这么隆重的照壁么?我就问:你们在搭啥?

装修工人说,是个电视墙。

我满腹狐疑地下来,琢磨在屋子正中搭电视墙是什么感觉啊?

后来有一天,楼上的房主露面了,是个老太太,敲我的门,跟我赔不是。我说没啥没啥,但我可好奇您家的装修呢,我能去参观一下吗?

她说没问题啊,欢迎。接着,我就看到了黄色和蓝色的琉璃瓦,已经把红砖完全遮盖了,顶端还有飞檐斗拱,墙的正中是条飞舞的龙(也许是两条),构成一个“福”字。老太太说,墙里边放电视,这个墙又是照壁,又是电视墙。

我强忍着没笑。这是在家里搭了个山寨九龙壁啊,搁古代这叫僭越。大姐您这内心是有多宏大啊。

追了房子半辈子,感觉真追不上

几年前,在租房子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胖胖的中介,整天骑着个小电动车,在小区里转呀转。据说他是这一带中介的大拿,这小区里,所有要出售或出租的房子,他都有钥匙,我的房子就是通过他租来的。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他。两个月前再见,变化不小,依旧穿着中介的工装,可不再骑车,腿有点瘸了,走路很困难,但还是坚持走,每天都走。我问他怎么了,他说,突发脑溢血,现在缓过来了,要锻炼走路。巧了,我也下了个走路的APP,在小区里转悠,还总能遇到他。只是,我就是按照溜达的速度,也走得比他快些。

他叫住我,跟我说:“南边开工了,你知道吗?”

我知道,看见工地了。我们小区南边是一大片空地,包括一个小自由市场。后来圈了起来,几年了,一直没动静。有传言说要建个马戏团,但周边小区有很多养小狗小猫的居民,他们反对让动物工作,抗议了,之后就寂静下来。最近开工,路边多了卖盒饭的,也多了不少卡车和工人,刚开始我还以为真要建马戏团呢,胖中介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是给人住的房子。他问我:“你打算买吗?五万。”

我吓了一跳。我们这里可是北五环开外,再往北走几公里,就是六环了。这儿的房子都上五万了?

胖中介看懂了我的表情,只是说:“想想吧,想好了可以找我。”

我开始留心南边这个新楼盘,弄清了它的一些基本状况。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开发商盖的。它的房子将不是毛坯房,而是精装房。它是街区形式,应该没有封闭的院子,照搬了美国一个城市街区,在这条街上,将有商业中心、甜品店、餐厅和娱乐场所。其中,还有一所重点小学,一个儿童博物馆。

房子的设计也很洋气,大多是小洋房,也有个别高层,但没有别墅。房屋的设计,最小的150平米左右,最大的300平米。

看上去美如画,但就是——很贵。

周末逛街的时候,我在万达广场的前厅里,看到了这个楼盘有个小小的摊位,就过去和他们聊了几句。售楼员告诉我,这个房子的最终价格还没有确定,他倒问了我一句:“你觉得,这样的房子卖多少钱合适?”

我乍着胆子说了句:“三万到四万吧,再高不好卖了。”

他一下就急了,说:“怎么可能。你知道附近的某某楼盘吗,和我们性质是一样的,现在都卖四万了。那还是五年前的楼盘呢。他们房子没我们新,物业肯定也没我们好,还没有学校。”

我笑了,没错,一切都更好,除了价格。我还知道在顺义某地,刚出了个地王,那里到市中心的距离,和我们这里差不多,但光从地价看,房子得卖十万一平米。这么对比,房子要定在五万上下,确实有理由。

可是,卖给谁呢?

晚上回来,仔细琢磨了一下。这儿的房子是卖给两种人的。一种,真心要住的人,比如想改善住房条件的,比如买第一套的年轻人,或者挣了点儿钱,想买个房子安居乐业的“中产”。另外一种,炒房的人,希望靠房子投资,盼着房子升值,然后卖出赚钱。很显然,南边这片房子,在设计理念上,看上去是要卖给第一种人的。因为它的户型面积,很适合一家人住:夫妻两个带一两个孩子,加上老人或者保姆。这是完美的中产造型。有街区和博物馆,生活设施齐全,有学校,还沾上“学区房”的边了。

问题是,这样的“中产阶级”数量有多少呢?如果真按照五万一平米算,那么房子的总价在750万元到1500万元之间。家中有上小学的孩子,且能拿出这样一笔钱的家庭是什么样子,我很难想象出来。这样一笔钱,在附近可以买到很不错的独栋或者联排了,面积能达到300到500平米,离这所小学也不过四五公里的路程,难道大家会为了这个距离放弃别墅,去住所谓的洋房住宅吗?

其实,“学区房”的概念,也经不住推敲。如果有这样一笔资金,完全可以在城里买小一些的“学区房”,去靠真正的重点小学,而不会在郊区靠一个复制的分校。“学区房”红火的秘诀是,它只是占用资金而不会消耗资金,当孩子完成入学后,家长完全可以在方便的时候把房子卖掉,甚至还会获得不小的溢价。说白了,就是个泡沫,接力用的,看看最后会砸在哪一家手里。而这个五环六环之间的房子,怕是短期内没太大的上升空间了,也就是说,差不多见顶了,连接力的可能都没有。

确实物业不错,确实理念先进,确实是精装,但仅靠这个,恐怕还是很难有吸引力。

再说说开放式的街区设计——我们这一带,是很著名的堵点。您住再好的宅子,开再豪的车,一出来都会陷入堵车的洪流中去。如果街区是开放式的,恐怕很快就会被堵住,环境嘈杂、暴土扬尘的样子,想想都让人心颤。住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体现高房价带来的安全的价值呢?

除非街区只是个噱头,最终还是封闭式小区。可那样,设计中的底商就很难让人入住。一个小区,很难支撑起这么大一片商业。

我想,就算是炒房的人,面对这样的房子,也会含糊吧。除了对升值空间判断不准之外,占用资金太大也是个问题。那全是风险啊。

放眼望去,许多一线城市,房子还在涨价。按说,人多地少,接着涨多少年都不是事儿。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大家用什么买?工资显然是不够的,从2009年到现在,房价又翻了一个跟头,但工资却没有。靠工资生活的人,购买力已经见底了,而他们却是购买房产的大头。当然,他们还可以贷款,但贷款也是要有经济实力做基础的。比如买750万元的房子,首付三成,那么贷款需要500万左右,月还款需要三四万。如果撑得起这个还款额度,也不需要贷这么多款了。

其实,下面这些数据可以给房地产商做参考:2016年6月3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去年的职工平均工资,每月7000元出头。就算挣的钱高出平均工资10倍,买下这样一个五环之外的“学区房”也不轻松。另外,就是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的一项调查测算,国内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家庭大约有305万个。比起雨后春笋般的千万宅子来说,这个数字是不是太小了点呢?

更何况北京还限购。

《人民日报》发过一篇评论,说“树不能长到天上,房价也一样”。现在的房价是不是到了天上还难说,但顶了天花板是一定的。就这么说吧,搁在以前,房价怎么涨,大家勒紧裤腰带,牺牲点儿生活中其他的幸福,勉强还能够得着。这二十年,大家已经把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工资、啃老、贷款,倒腾所有能倒腾的资金,组团、集资、拆借高利贷、买进卖出,连押房子借消费贷这样的招数都使上了,很多只想住个好房的人都被逼成了房虫。合法不合法,五花八门。您再往上飙,没招了。有价无市,这就快了。

其实,我也不是非憋着买这个街区房,就是有点郁闷,昨天还觉得自己是个“中产”,日子过得挺滋润,今天被这么一闹,觉得自己自作多情,仍然是个穷人。我不知道,这是新楼盘的销售定位不准,还是我们这些人人生定位不准。

打开电脑,扫了一眼这个城市的房价,城里漂亮的大宅,都是一两千万的总价,用售楼员的思维,他们都卖到那个价了,我们卖贵点怎么了?心里开始发寒,努力半辈子,这是要被人甩了啊。

我认识的中介挺多,遛弯时又碰上一位,以前是个小店员,后来做得好了,当了店长,自己也在附近买了房,老婆孩子、父亲母亲,都接来一起住,中午还能回家吃饭,我觉得他过得比我好。他跟我透露消息:“哥,某某小区又出了套房子,挺不错的,我觉得能升值。”

我说:“兄弟,你还不知道我吗?其实我没心思倒腾房子。再买房子,我觉得就得买个长久的房子,往里一住,安安静静,就不动了。房地产市场,天翻地覆什么的,都与我无关。我想找的,是这样的房子,升值不升值,关系不大。”

他说:“噢。”

暖不了的房

我要说的这个小区,就在我住的地方附近。之所以要提它,是因为前一阵我去了解过——那时候我打算把住的房子卖掉,它实在太高,五层没有电梯,有时候我上楼都喘,更别提我爹妈了,他们到我这儿来住,上下楼都不方便。所以,我想换一个楼层不那么高的小区。当时,我认为这个小区是首选,一是距离不远,生活环境没有大变;二是它除了独栋就是联排,不存在上下楼的问题;三是它真的很便宜,要是买户联排,我添不了多少钱。

唯一的问题,就是它比较旧,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但旧归旧,好歹也是个高档社区,住的都是有钱人。想想啊,90年代,住得起这样房子的有几个?

然后,中介就把我带去看房了。大家都对中介印象不好,但我觉得我这个中介朋友还算诚恳,一路上念念叨叨的,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不太推荐。我还纳闷儿呢,中介不都是把房子说得跟花儿一样么?他这态度反常啊。

絮叨半天,中介哥们好像下了决心,说你一定要看的话我就带你去看看吧。

连着看了两家,都是风格突出,其中有一个房主是画家,家里的布置和陈设非常大气,心里中意,几乎要下决心买了。然后就发现问题了。

几个工人正在小花园里干活,草坪被挖得很乱,翻出的新鲜泥土堆积在一旁,人走过去,踩一脚泥,鞋子就变脏了。我随口问了句这儿干什么呢?中介回答说,是供暖改造。他半叙述半提醒地说:“这儿的供暖不太好。”

我心里就是一凉。供暖不好的地方我可不能住。

回来后,我头件事就是上网,找这个小区的业主论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小区的供暖问题真是由来已久,已经闹了有几年了。捋着帖子往下看,有物业的呼吁和解释,有业主的抗议书,还有供暖公司的通牒,煽情的、愤怒的、理智分析的,各种文体,各种观点,立场鲜明。认真看了俩小时,终于闹清楚了。

起因,是有人拖欠取暖费,刚开始是个别的,后来愈演愈烈。

这个小区的供暖,是物业包给一家供暖公司的。供暖公司收了取暖费,烧炉子供暖。本来以为住的人档次比较高,收个供暖费没什么大问题,没想到每年都收不齐,最惨的一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交钱。

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人买了房,却不住在这个小区里。他们的逻辑是,既然我没住,自然也没享受到供暖,既然享受不到供暖,凭什么让我交取暖费呢?于是就拖欠和拒交。物业打电话,干脆不接。反正,拿他们也没办法。

赖账这种事情,是可以传染的。既然有人不交取暖费就能过关了,那么其他人为什么要交取暖费呢?于是,不交取暖费就像疾病一样蔓延开来,借口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温度烧得不够高,家里小孩被冻病了,比如房顶漏水,再比如,谁家私搭乱建遮了光物业不给解决,还有就是手头钱紧,等等。总之,物业做得有一点不到位的,甚至自己的事情,都被拿来当作拒交取暖费的理由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有人拖欠取暖费了,导致供暖公司偷工减料,这完全是物业不作为造成的,所以不仅不该交取暖费,连物业费都不该交。

这样的争论持续了两年,终于把供暖公司搞崩溃了。在物业转发的供暖公司通告(就是最后通牒)里,供暖公司表示,亏损越来越大了,已经扛不住了,如果某月某日取暖费再收不上来,就会停止供暖。

看起来,大家都没当回事。因为政府有文件啊,出什么事都不能不烧暖气。

然后,供暖公司就真的不供暖了,一连三天。想想啊,数九寒天,屋子里没有暖气,滴水成冰,哈气儿都是白的,日子可怎么过?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都急哭了。当然,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这个小区已经不年轻了,如果暖气管道结冰,被冻裂了,以后就是想烧暖气也烧不成了。

最觉得委屈的是那批每年准时交取暖费的人——为什么别人的错误,要由我们来承担呢?我们遵守了规则,为什么也要挨冻?

于是,一批愤怒的业主集结起来,直接去了镇政府抗议,镇政府赶紧开了紧急会议,把物业和供暖公司的人都叫来了。供暖公司的态度也很鲜明:批评全接受,可我们没有钱了,你叫我们烧什么?

事情就这样骑虎难下。还是政府觉悟高,决定先把这一年的取暖费垫上,但是责令物业进行供暖改造——明年这个时候,不许再出这种事了,再出,镇里也管不了了。

暖气就这样恢复了,开春以后,一些住户的改造上马,就发生了我看到的那一幕:挖开花园,铺设新的煤气入户管道,每家安个总闸,烧不烧,烧多热,完全由住户自己决定。

按理说,事情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吧?没有,接下来还有一出。

那就是供暖系统的改造需要费用。这笔费用要业主们来承担。

我看到论坛上比较新的帖子,一个ID叫“老兵”的住户号召大家抵制这次系统改造,说这是物业和供暖公司转移矛盾的借口。凭什么大家要多出这笔钱?这不是对业主权益的剥夺和侵害么?所以,不能改造,而是要动用法律武器,追究那些不交取暖费的人的责任,让他们补交费用,让供暖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下面跟帖支持的人也不少,也有骂的,意见相当不统一。

其实,“老兵”说得也有道理,只是,要是这么纠缠下去,到哪儿能算一站呢?从春天到冬天,也没多长时间。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少数人的不守规则没有受到惩处,就演变成多数人的不守规则,接下来就是守规则的人跟着倒霉,然后就是利益的重新划分,无论是否守规则,大家都要付出代价。不愿付出代价,根本就没有出路。所谓积重难返,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的种种不适和愤懑,大多是以前种下的种子。这种事情和有没有钱、有没有爱都没关系,就是个惯性。

这个小区的房子价格和租金都低于周边小区,和供暖的事情不无关系。

后来我问中介:“你说这个小区到了今年冬天,能正常供暖吗?”

他说:“哥,这个我可真没把握,我又不是这个小区的人。要不您看看别的房子?”

听人劝,吃饱饭,最后我把原有的房子卖掉,在这一带稍好一些的小区租了房子。当然,别的小区有别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地界儿,什么地方没有问题呢?

同类推荐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低头怅望水中月:石评梅诗文精选

    低头怅望水中月:石评梅诗文精选

    石评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她的文字堪称是用血和泪写成的,读来让人在哀婉和冷艳中感受那段“梁祝化蝶”的爱情故事。本书收录的是石评梅一生最精彩的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游记及书信等,最经典的《墓畔哀歌》《象牙戒指》《肠断心碎泪成冰》《梦回寂寂残灯后》《我只合独葬荒丘》等散文、《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别后》《陶然亭畔的回忆》《留恋》《秋的礼赠》等诗歌及《只有梅花知此恨》《红鬃马》等小说均在其中。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青葱的痕迹

    青葱的痕迹

    黄忠先生散文集《青葱的痕迹》,犹如一盏清纯的香茗,品后余味无穷。一是文中浸润着微言大义;二是文中充溢着文言大气;三是文中寄予着禅机大意;四是语言中荡漾着真情大美。
  • 大路朝天歌

    大路朝天歌

    打地球上有了文明史以来,人类就从历史的羊肠小道上蹒跚走来,一直走向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人类的文明自什么时候启始?如果历史老人今天稍稍停顿一下他的脚步,回首凝望太阳系中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不知他会告诉我们哪些动人的故事。当然,有关那个迷雾般的问题,历史学家们已经做过了许多悠远的畅想和莫衷一是的界定。不过,当采访了安徽省界阜蚌高速公路的工程,当对今日的“公路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忽然产生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联想,不论历史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热门推荐
  • 我在美漫开超市

    我在美漫开超市

    灭霸打了个响指,陆羽就穿越了。从此,美漫世界里就多了个超市小老板。洛基:我是神!陆羽:神格大甩卖啦。奥创:我要消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陆羽:出售天网!出售天网灭霸:为了死亡女神,我要打个响指陆羽:请问你是为了这个金色的死亡女神还是为了这个银色的死亡女神?ps:主写电影,时间线以本书为主
  • 本宫要篡位

    本宫要篡位

    上辈子,她作为宠妃、帝母,大权在握,呼风唤雨,无限风光,重活一世,妖妃妖后不再是她的追求,本宫,想做皇帝!
  • 九零年代之做个有钱人

    九零年代之做个有钱人

    绣娘木婉一朝重生。前世她是刺绣名门大小姐,一手绝技“凤穿海棠,龙翱九霄”技惊天下。如今她重生八十年代,是个要啥啥没有的农家女……凭一手绣功发家致富,木婉觉得她要开始走向人生巅峰了。只除了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木小姐,你涉嫌窃走了我司的典藏珍品。”木婉:“???”“你偷走了我的未婚妻,阿婉。”
  • 重生赵云之争霸天下

    重生赵云之争霸天下

    阴差阳错之下重生为赵云,这一世,我要做君主,逐鹿中原,争霸天下,荡平贼寇,八方臣服,但凡吾所看中,何人敢抢夺?且看赵云如何在乱世中一步步走到至高的位置。《重生之战神吕布》正在持续更新中,坑品有保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微宇宙的上帝(世界顶级科幻大师杰作选)

    微宇宙的上帝(世界顶级科幻大师杰作选)

    《微宇宙的上帝》是经过美国科幻作家协会300位作家严选,从中挑选出的12位世界顶级科幻大师的成名杰作的合集,每一篇都是现代科幻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 真香为王

    真香为王

    “不修炼了,我要种田!种出蕴含灵气的食物!”灵气复苏八个月,全民近百亿人修炼,人类食量大增,大家都吃不饱了,身为地球第一强者的王机毅然决定种田……我们采访下专家对王机此行为的看法:“王机好好修炼,维持地球第一高手才是正道,浪费天赋是可耻的!”“王机在一个月前被估值为身价高达三十万亿元,一年后他的价值将低于一万亿元。”“王机就是在瞎搞,他是全新纪元时代的修炼天才,而不应该去种田!”“王机可能是膨胀了,认为自己可以无所不能,他毕竟还很年轻……”
  • 穿越空间三部曲最强微小说

    穿越空间三部曲最强微小说

    魔法轰炸。机械狂舞。神秘物种……一位少年带着两个系统来到异世又将会经历哪些?从刚开始的萌懂、到穿越时的无所谓、再到发现问题的成长、最后是否沧海桑田?这一切尽在《穿越空间三部曲》
  • 泥鳅

    泥鳅

    就在这时,汽车猛然间开动了,我觉得自己身体一颤,像是快要飘了起来。窗外的景物渐渐变得模糊了,我好想睡一觉啊!我想,等我睁开眼睛的时候,也就该到家了。我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随着汽车摇晃,耳边依稀响起小的时候学过的那首儿歌: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已变成泥鳅潜入水底,任凭谁也别想抓到。
  • 佛说五苦章句经

    佛说五苦章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