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400000014

第14章 感悟梁启超先生人生格言中的智慧 (1)

第三章1 感悟梁启超先生人生格言中的智慧 (1)

梁启超先生的一生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一生。他的话语总是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他的人生格言总是能够催人奋进,勉人自强。品读他的人生格言、感悟其中的智慧,我们知道什么才是大家风范。这里,梁启超先生用他精粹洗练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患难困苦、如何看待人生志向、如何应对阻力的障碍、如何从成功的危险中走出。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孟子》中有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遭遇到这样那样得困苦和磨难。有的人,在困苦和磨难面前抱怨自己的人生太过悲惨;而有的人则在困苦和磨难中高昂着头颅,他们相信自己终将从困苦和磨难中走出。那么,青少年时期的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困苦和磨难呢?

梁启超先生有一句名言: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这句话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在患难困苦面前,我们不能抱怨,我们要将困苦和磨难,看成是磨练我们人格的最好学校。在困苦和磨难中学会忍耐、学会培养起坚定的意志、学会从容坦然地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将困苦和磨难看成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有的心态,也是最值得提倡的精神。

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一位年青的小伙子当选,他就是洪战辉。从洪战辉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梁启超先生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西华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在他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打伤了他的母亲,摔死了他的妹妹。在周围亲友的帮助下,洪战辉把父亲和母亲送到了医院。从那时起,照顾住院的父亲、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12岁的洪战辉便学会了肩负了家庭主人的责任,3个月的时间,洪战辉医院、学校、家里三点一线,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这三个月的艰辛,让洪战辉长大了,他艰辛的付出换来的是:母亲出了院,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然而,此时他的家却已经负债累累。

在这年过年的时候,他的爸爸捡回来了一个弃婴,是一个女孩。当时面对家庭的困窘,洪战辉的母亲反对收养这个孩子,然而,12岁的洪战辉却坚定地要收养这个弃婴。他说了一句:“你们不养,我来养”,就这样他又多了一个妹妹。后来,由于不堪自己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折磨,洪战辉的母亲离家出走了。留下了他和他不到10岁的弟弟,还有这个不到一岁的小妹妹。这一年洪战辉才13岁。

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3岁的洪战辉从母亲离家的那一刻起,便承担起了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的责任。他学会了在上学前,放学后为全家人做饭,学会了照顾还在喝奶粉的妹妹。上初中时,每年的寒暑假,小小的洪战辉就会去县城的工地上做苦工,来挣钱给自己交学费、给父亲买药,而自己弟弟妹妹买衣服。上高中后,学习压力很大,然而洪战辉凭着同龄人中少有的坚毅,坚持着学习,并且成绩还很优异。为了照顾妹妹,洪战辉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小房子,把妹妹接到县城中,而他放学后便开始学着摆地摊,卖一些圆珠笔和小东西,挣点生活费用。然而就在高二的这一年,洪战辉父亲的病又犯了,由于家里已经负了很多债务,没有办法洪战辉休学了。

接下来的一年里,洪战辉去工厂打工,去工地做工来挣钱给父亲看病,来支撑着整个家。后来,等父亲的病好了点后,洪战辉在一个老师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学校的课堂。然而他依然要在课余的时间里,靠摆地摊来维持着家用,有一次卖复习参考书,由于抢了其他人的生意,洪战辉的眼睛被人打坏了。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困苦和磨难并没有吓倒他,一年后的高考,洪战辉还是以490分的成绩考进了湖南怀化学院。

高考后的那年暑假里,面对5000元的大学学费,洪战辉走进了弹簧厂,挣了1500元。然后背着200斤弹簧踏上了去学校报道的火车,下火车后,他把这200斤弹簧给卖了,得到了几百元钱。到学校后,他的家庭情况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了解,于是发起了给他捐款的一次活动。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洪战辉交齐了学费。后来,由于放心不下自己妹妹,洪战辉在学校的帮助解决下,把自己的妹妹接到了湖南。从此又开始了他带着妹妹上大学、课余时间做点小生意的四年时光。

当电视台报道了洪战辉的故事后,很多人为洪战辉捐了款。然而洪战辉都拒绝了。他说:“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当记者问到他的理想时,洪战辉说:想父亲的病能好起来,想把自己的妹妹送进大学。

这就是洪战辉的故事。和我们很多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青少年比起来,他经历的困苦和磨难要比我们多出不知道多少倍。然而,他视苦难为磨练自己的学校,在人生的苦难面前,他肩负起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照顾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而他从苦难中获取的是:一颗不抱怨现实的平静的心,一种伟大的责任和爱,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苦难中,他磨砺了自己的品性和意志;在苦难中,他谱写了带着妹妹10年求学的感人篇章。

所以,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牢记梁启超先生这句话吧!不再抱怨自己所遇到的困苦和磨难了。和洪战辉的困苦和磨难比起来,你的又算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学会感谢这些磨难。因为:困苦和磨难,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

志未酬,言志已酬无志

梁启超先生在《志未酬》中有一句名言: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志向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成功了,在实现了自己的志向,那么他可以说是没有人生志向了。志向和愿望是有区别的,一个人志有不断地超越自己,在实现一个愿望后,能够快速地朝着另一个愿望去奋斗,永不停止自己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步伐,不言志已酬,才是有真正的大志向。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归”,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是自强不息,永不言志已酬的一生。正是不断地拼搏和进取,才使得孔子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每十年都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和感悟。这就是“但有进兮不有止”的精神。在孔子的一生中,早期为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孔子做过官,游历过诸侯国。当发现自己的政治思想理念不被诸侯国的君主们接受后,他又开始兴办教育来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史书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千”,可见他的学生之多。后来,年老的孔子依然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他开始整理历代的古籍,“纬编三绝”就是描述他细致认真编著古籍的故事。正是他一生“不言志酬”,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儒家思想。

梁启超先生的一生,也是“不言志酬”的一生。 在21岁的时候,梁启超先生随着自己的老师康有为来到北京。面对当时的列强入侵和民不聊生,以及清廷的腐败无能。他和自己的老师组织了“公车上书”运动,主张维新变法以图自强。25岁时,当时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运动,在他和康有为等人的领导下开始了,虽然维新变法遭到了慈禧太后等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梁启超先生也逃到了日本。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在日本的阶段,他努力学习西方和日本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文化,开始认清了封建帝制的腐败和不可挽回。这个时期,他写了很多著作,开始与自己老师的思想分裂。当时,孙中山先生也在日本,孙中山先生是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的。

梁启超先生也认同这种思想,并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各种活动。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梁启超先生投身于政治舞台,担任民国政府的司法总长。当袁世凯想要称帝时,梁启超先生不畏惧袁世凯的威逼利诱,毅然的写下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公然抨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野心。然后南下参加了蔡锷的护战争。袁世凯死后,他担任段祺瑞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付诸于行动。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下,北洋政府倒台,他也被迫辞职。然而,梁启超先生并未因此而沮丧失落,在1918年远赴欧洲,考察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回国后,他投身于教育,在清华大学任教,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化“来”拯救世界“,并投身于图书馆学的研究直到自己的去世。

可以说梁启超先生的一生,从未停止过奋斗的步伐,他也从未认为自己的志向实现了。正是在这种“志未酬“的鞭策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生一直在不断前进着。而相比下,他的老师康有为后来便停止了自己思想前进的步伐,成为保皇复辟的反动思想的代言人。让人所不耻。其实,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停止自己前进和学习的步伐,时代在改变,我们的志向也要不断的改变。只有抱着”但有进兮不有止“的信念和态度,来对待我们的一生,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梁启超先生曾说“登高山复有高山,出瀛海复有瀛海。任龙腾虎跃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的其能几许?虽成少许,不敢自轻,不有少许兮,多许奚自生。但望前途之宏廓而廖远兮,其孰能无感于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山外有山,海外有海,一个人的成就能有多大呢?即使取得了点滴成就,也不能为此而沾沾自喜,只有不断去开拓去拼搏,才有” 宏廓而廖远兮“的前途和未来。

所以,一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不能因为小小的心愿实现了而感到满足。”言志已酬便无志“就是告诉我们不能满足于小小的成功,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成就,人生有止境,志向无止境。

畏阻而避之,则一事无成

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和学溜冰时的样子吗?你是一踏上去就能飞快地骑吗?是一跨步就溜的非常顺畅吗?是不是动不动就摔个四脚朝天,腿和胳臂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最后你还是克服了这些,学会骑车了,并且在溜冰场上也潇洒自如地化着美丽的弧线。

所以说,成功就是无数个阻碍你的因素,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后尝到的甜美。

同类推荐
  •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

    本书从人生、态度、工作、心灵等方面入手,探究淡定的奥秘,寻找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淡定的方法。
  • 处世金言

    处世金言

    《徽商的智慧:处世金言》介绍了要想学习经营商业,先得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徽商的思想睿智、深刻,可以让我们去深思领悟做人的真谛;徽商的精神令人感佩,每句睿智的言语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徽商的故事耐人寻味,每段真实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人生教诲。徽商的言论和故事很多,无不体现了他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可贵品质。徽商的智慧不仅对于现代经商具有启发意义,对于为人处世也是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徽商的智慧:处世金言》主要选择明清时期徽商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智慧言论,略加注译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故事链接和延伸阅读,以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 成功源自于好习惯

    成功源自于好习惯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你脚踏实地的向着目标,奋力前行。不偏离轨道;能让你享受生活的乐趣与成功时的自豪。有一位名人说过,昨天是一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可以流通的现金。因此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可以利用的时间,好好珍惜今日,善加利用吧。
  •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方向正确,努力才会有价值。不要忙着出发,先找到值得你奋斗的理由。这是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职业规划定位课,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职场经验和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精心归纳总结出成功人士在工作、生活、理财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并以生动的案例进行了阐释,相信你能够受益匪浅。
  •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人类至少存在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上述7 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的角度看,这种潜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个体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以外,几乎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种只能组合在一起。
热门推荐
  • 死人经

    死人经

    人走阳关道,鬼过奈何桥。你可曾听说过,有一种经,专门念给死人的?如果你喜欢半夜听我的故事,请千万不要回头,因为“他”,说不定就在你的背后。
  • 你不该知道的犹太人隐秘

    你不该知道的犹太人隐秘

    你知道犹太人在安息日不允许撕厕纸吗?你知道犹太女人为什么不能读圣经吗?你听说过有一种特殊的专门给犹太人喝的可口可乐吗?你知道犹太人要去厕所之前要念一段特殊的祈祷文吗?圣经里哪个字母是倒着写的?犹太人为什么不吃奶酪汉堡?犹太女性为什么要戴假发?犹太妇女为什么不能让男人看到手肘或膝盖?犹太人可以纹身吗?犹太人什么时候要睡在外面?希伯来语里没有脏话是真的吗?了解真实的犹太人的世界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甚至让你目瞪口呆。
  • 奥法学者

    奥法学者

    穿越魔法世界,带着一根神奇的能量弦。可以当记事本,可以当计算器,可以当摄像机。记忆咒文?小菜一碟。魔法因子计算?轻轻松松。施法手势?过目不忘。这根能量弦究竟是什么?它还会有更多神奇的能力吗?魔力网络交流?自我复制魔偶?超大规模集成法阵?世界笼罩着一片迷雾:魔法之上的源力,灵魂出窍的意识空间,千年前的大灾变,扭曲的转生者,正在兑现的预言,被封印的天使,恶意的神明。又该如何找寻真相?
  •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
  • 终是归

    终是归

    少年身世惊人,天赋异禀,为了世间平衡无奈离去,又该何去何从?
  • 非凡洪荒

    非凡洪荒

    “求大仙收小子为徒,小子愿终身侍奉大仙!”“哦?你是何人?”“小子鸿钧。”
  • 小花仙之库安蜜恋

    小花仙之库安蜜恋

    本文没有千韩,伊瞳,淑馨,表打我哦!!!!!!!!!!!!
  • 爱非程序

    爱非程序

    高度智能的仿生机器人成为男友是什么体验?唐安安自觉自己从接触上了这个“男人”之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无数次救自己于极端的危险之中,最后还救自己于单身的困顿之中。可是随着她与他的接触,她却发现自己的生活,所处的世界都并不是眼前呈现的那样。如果有一天你爱上了一个机器人他却对爱不解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所处的世界或许是一个假象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命运被别人操控你会怎么办?
  •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存在一次方法上的转型,这种转型伴随着实证科学思想对社会科学领域的介入。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自我直观的把握逐步让位于对人的客观观察和实证检验。
  • 我的一天有48小时

    我的一天有48小时

    东京漂移【任务目标:获得地下改装车赛事冠军】荒岛求生【任务目标:生存40天】阿波罗计划训练营【任务目标:试着换个角度看看地球吧】…………一个月前张恒发现自己一天的时间多出了24个小时,与此同时他也被卷入到一场危险的游戏中。群号:19432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