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300000042

第42章 中国航空上的中国心——吴大观

第四十一章中国航空上的中国心——吴大观

【模范档案】

吴大观,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16年,2009年去世。生前曾任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

【无上荣誉】

1991年受国务院表彰“为发展我国航空工程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2年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高尚人生】

求学为了报国

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1942年8月毕业。

西南联大毕业后,吴大观被分配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任设计课技术员,这个工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厂。他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研究美国莱特公司的活塞式发动机整套技术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和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进行学习深造。在美期间,他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任何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

终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奉献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被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1949年11月,他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我应该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1949年,吴大观加入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工资过高的他曾两次向党组织提出降薪,均被婉拒。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组织继续多交党费4000~5000元。希望工程、西南联大小学及麻风病后代学校、南太平洋海啸、四川地震等都曾收到过吴大观夫妇的多次捐款。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叮嘱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纳最后一次党费。

为什么要坚持多交党费?他在口述自传《我的“中国心”》中这样回答: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我应该感谢党,我应该为党多做一点工作……第二个是我们国家穷啊!我自己是从旧中国过来的,过惯了穷日子,现在过得清贫一点,但内心挺舒服、挺高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响应党的号召,节约、节省,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既然你是名中国人,你就要分担中国社会的责任。”

话语虽然朴实无华,但落地有声。这就是老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爱党爱国的坚定信仰。

【精神传递】

他一心为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精力、心血和才华都奉献给了祖国。他严谨求实、敬业勤奋,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他用一生的执著和奉献,充分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他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的人把祖国的需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途,把自己的生命和信念奉献给祖国。

同类推荐
  • 人生就是独自的旅行:柳永传

    人生就是独自的旅行:柳永传

    这是一本关于柳永的传记。柳家世代为官,少年柳永勤学苦读,励志传承家业,官至公卿。然而仕途上的一再失意让他将自己彻底沉浸在烟花柳巷之中。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载沣,慈禧太后的接班人,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掌舵人。本书作者站在大历史的维度,立足于载沣掌权时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拐点,以改革窗口期各阶层不同诉求为背景,抓住载沣以维护政权为宗旨,却以丢失政权收场这条主线,探究了载沣治国执政之得失,揭开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秘密,比如,慈禧为何选择载沣为接班人?政治强人慈禧去世后最高权力平稳交接背后有何惊天秘密?载沣何以甫上台就罢黜袁世凯?这背后有何巨大阴谋?压力骤增,暗杀和政变的密谋涌动,载沣又如何应对?本书以载沣为切入视角,对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给予了新鲜犀利的观察与解构,对中国近代史演进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思考,可谓一部对晚清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是一本关于通信大佬任正非的传记,也是华为帝国的成长史。他从寒门学子转变为大佬,从军人转变为商人,将“山寨公司”转变为了“华为帝国”。他是一只“土狼”,没有可以大肆挥霍的资本,没有显赫的背景,便带领着华为队伍,亮相中国民营企业族群,挑战跨国巨头,仅用时23年闯入世界500强。他创造了华为“床垫文化”,发布了《华为基本法》,他的“冬天论”成为了中国企业危机最为公认的代名词。有人说,中国百年企业有几个?但如果是任正非及团队生存100年,那么华为就能生存超过100年。本书介绍的就是如此神秘的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帝国。
  • 蒋氏家族全传

    蒋氏家族全传

    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兼有的人物。本书详细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婚姻家庭和军政生涯,涉及身世秘密、辛亥革命、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黄埔军校时期、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宋联姻、统一中国、围剿红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国共决战、退守台湾、传位蒋经国等内容。本书客观地描述了蒋介石领导北伐统一中国以及领导抗战抵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政府的腐化堕落、民心的丧失是其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毒气

    毒气

    吃晌饭的时候,有人见他倒背着手,牵着牛从村央的大路上慢腾腾地往西走,便私下里嘀咕,一直嘀咕到天黑,嘀咕到望台村活着的、死去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彭老蒯买了一头牛。彭老蒯真的买了一头牛,一千八买的。早晨在集上,他一眼就相中了这头牛,黄底白花,干干净净,像艳阳天里白云彩飘过刚垦的地,透着一份爽气。虽然有几年没种地了,可彭老蒯知道,相牛和相人差不多,相的是精气神儿。有的牛高高大大,牙口也好,但一眼瞟过去脏兮兮的,不叫人待见。
  • 末世穿越:情长如卿天不老

    末世穿越:情长如卿天不老

    丞相府家的小姐脑子进水了,这是京城里人人皆知的事。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个脑子进水的小姐,却在不久后登大殿、闯江湖、闹得全国风风火火,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传言:“单家有一女,绝代且痴狂。”然而,正主单如卿却如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若不是毕业论文干不出来,她才不会从公元5000年穿越到这个连自行车都没有的世界!她必须要回去,可很明显有人并不想她回去――“卿卿,这边建议您娶我呢!”“滚!”“好。”一个温暖的怀抱迎面扑来,那如妖似仙的脸往脸前一贴,温湿的气息就轻轻地吹到了唇边:“滚到你身边来了。”“砰”――冰封许久的心,终是跳动了。
  • 雪境传说

    雪境传说

    她是雪境被寄予厚望的城主继承人,可惜天生废柴一个,扶不上墙。一次意外让她知道:自己身上竟然背负着更了不起的使命?在追求魔女荣誉的冒险之路上,看初雪大人如何踏遍荒神大陆,打怪升级,四处留情;圈养年下美男鱼,媚惑暴虐火之子,推到狮系性感男神!
  • 怪味俄罗斯

    怪味俄罗斯

    如今六十岁左右的读书人,或轻或重,可能都有点儿俄罗斯情结。这种情结一旦形成,会如影相随,相伴终生,甚至会影响你的人生道路、艺术趣味、生活方式。由此可见,文学艺术的影响,多么深刻久远绵长,难怪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都格外重视文艺的作用。余生也晚,在中苏蜜月时代,还是个孩子,说句没出息的话,最初对苏联的好感,不是来自歌曲、电影、文学、绘画,而是来自饼干。我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上小学三年级时,大姐夫从苏联回国探亲。他是我县第一个留苏学生,个子很高,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 昼色

    昼色

    濛昼不才,从上古神水,堕落成妖,再沦落成十三阁的煮饭婆,舍监,好不容易去趟长安,结果误入饭圈……真是一把一把的辛酸泪啊
  •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And Other Stories(II) 骑马出走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And Other Stories(II) 骑马出走

    This is the first volume of Lawrence's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The thirteen short stories in this volume were written between 1924 and 1928, which were set in both England and America. the following short stories are included: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Two Blue Birds; Sun; Smile; The Border-Line; Jimmy and the Desperate Woman; The Last Laugh; In Love; The Man Who Loved Islands; Glad Ghosts; None of That!; The Rocking-Horse Winner; The Lovely Lady. Eleven were collected in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1928), though 'The Man Who Loved Islands' appeared in the American edition only and the other two in The Lovely Lady (1933).The stories reflect Lawrence's experiences in the post-war period. Many were considerably revised and some were completely rewritten by Lawrence, subsequently were published in different versions.
  • 穿成农家田园小地主

    穿成农家田园小地主

    路人甲“听说没有,河口村有人生了闺女可会赚钱了,给家里买了老多田。”路人乙“嘿!老哥,那闺女是大难不死得菩萨保佑,不是谁羡慕得来的。”路人丙“那家啊!养的啥闺女挑挑捡捡的,都二十了嫁不出去。”路人丁“你们那都是老消息,前两天听我表弟的姑姑说,那小姐要嫁给个老光棍了。”某女对去到那里都能听到类似的八卦很是无语,只怪古代的娱乐太少了。
  • 豪门暖婚之枭爷娶妻攻略

    豪门暖婚之枭爷娶妻攻略

    家逢变故,母亲车祸而亡,十六岁的齐欢,瞬间没了倚靠。母亲下葬当天,齐欢就被逼着接受小姨变继母,表姐变亲姐的事实,她不接受,过去疼爱她的小姨直接变脸,自坠下楼却诬赖是她所推。亲生父亲竟然不听她的解释,要将她送到少管所。就在齐欢的人生即将被成功的摧毁,他犹如天神一般的降临。帮她虐渣,供她吃穿,在她未成年的日子里,尽职尽责的做着她的监护人。成年后,她被人告知她在她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有一桩娃娃亲,齐欢震惊,她喜欢的是他,可这桩娃娃亲该怎么办?听闻她的表白,某人言笑晏晏,俯身,轻吻了她一下。“不用怕,这件事交给我就好。”齐欢:“……”这一生,何其有幸,遇上这么一个懂她,疼她,护她,爱她的一个人啊。
  •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几种理由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几种理由

    姬荣,女,陈州城北关人。幼年时聪慧,品学兼优。民国二十七年在开封女高读书时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陈州沦陷,她胸怀报国壮志,参加了中共淮太西抗日游击队。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共陈县县大队副政委、陈县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48年1月,她被派任颍河区土改工作队队长。她工作积极,善于发动群众,敢于与敌人做斗争。不幸于同年3月4日失踪,后经多方寻找,下落不明,成为一大悬案。1955年,经陈县县政府研究决定,追任姬荣同志为革命烈士。
  •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强者必有强势的事业》将为读者还原一个完整的刘强东。这里不仅有他曾经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他不同于常人的商业信念和从业策略,更重要的是全面披露了他取得强势事业成功的内在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