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44700000004

第4章 资料思想文采道德

——对历史学家的四项要求

当前,历史科学虽有长足的发展,但也碰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国家由于财政困难,对人文科学研究的投入不足,学校缺少经费。历史学人才的培养颇不景气,教学和研究工作待遇菲薄,学生望而却步,故招生的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不畅,经商成风,旁骛他业,使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非常需要人文科学,需要历史学人才。其实,社会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历史学家是很不容易的,不仅国家要投入,学校要重视,学生本人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所谓“百年树人”,是说要造就人才,必须在很长的时间内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风气与环境。

前人说过,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史学、史识、史才、史德。我把前人说的这八个字转换成“资料、思想、文采、道德”。含义不完全相同,而大体上还是接近的。“学”是指知识、资料、信息;“识”是指理论、思想;“才”是指文采、才华;“德”是指道德、人格。这是对历史学家四个方面的要求。每位历史工作者必须从这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锻炼,不断提高,才能成为合格的以至优秀的历史学家。

一、资料

科学研究必须重视资料,重视知识信息,历史学家要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研究是从事实出发,对事实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抽引出规律,而不是从概念或定义出发,也不是单凭头脑玄想。没有丰富而确凿的材料,就不能进行科学的概括。资料对于研究者来说,犹如水对于鱼、空气对于鸟一样。离开了水,鱼就不能游动;离开了空气,鸟就不能飞翔;离开了资料,研究就不能进行。丰硕的科学之果是在坚实的资料的树干上结出来的。

客观世界,浩浩茫茫,无限广阔,反映客观事物的资料也是无限繁多的。古人形容资料、书籍之多,或云“浩如烟海”,或云“汗牛充栋”,或云“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其实,二十四史篇幅并不大,共只3236卷,已号称繁富,学者难窥全史。像记载清朝一代历史的《清实录》有4404卷,《古今图书集成》有1万卷,《四库全书》有79070卷,二十四史与这些大书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至于历史档案馆中贮存的档案册籍更是多得不可胜数。中国的全部文献遗存究竟有多少?至今还弄不清楚。我们一辈子搞历史研究,犹如在浩渺无际的资料海洋中漂航,穷毕生之力,也仅能窥测到资料海洋的某个角落,范围很小。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资料无穷。因此,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专攻某个学科的某门专业,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题目去读书、研究,去收集并积累资料。人类的全部知识,是由许多学者分工合作进行研究的结果。人类知识日益丰富,专业分工日益细密,越来越难以出现那种精通许多专业的全能式的学者了。

“博”和“专”是摆在每个研究者面前的一对矛盾。研究者应更多地浏览书籍,尽可能广博些,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学问越广博,眼界越开阔,才能够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博学才能够深思。“博”能够促进“专”,提高人的研究能力。但个人认知的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全部知识,只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所谓“专业化”,就是研究领域的窄化,只有窄化了科研领域,才能集中精力,攻克难关,取得成果。在某个窄小的专业范围内,要求研究者的知识和资料越多越好,对资料的占有最好做到“竭泽而渔”。

资料并不是现成地、完整地集中在一个地方,而往往是分散庋藏、凌乱无序。因此,收集、整理、积累资料是很艰苦的工作,要跑到各地方去探访寻找,风尘仆仆,奔波劳碌,日夜阅读,手不停抄。有时候跑了许多天、许多地方,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有时候资料找到了,但人家不肯给你看,或者索要很高的价钱,或者给你吃闭门羹。为了找资料,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切不可灰心丧气,要不嫌麻烦、不辞劳累、不怕挫折,要有一股韧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积累越来越丰富的资料,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登。

阅读和抄录资料,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只能逐字逐句摘录抄写,并无捷径可走。如果不抄资料,单凭记忆,长年累月,所积既多,即使你的记忆力超常出众,也不可能记牢记准。今后,计算机技术可以简省抄录工作,但目前的条件尚未达到可以全部简省抄写工作的程度,在未来一段时间,抄写工作尚不可省。

古往今来的大学者都在资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顾炎武谈到他著作《日知录》的过程时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日知录》自序)郭沫若自述其研究先秦诸子,如《管子》《吕氏春秋》,翻来覆去把书读过好几遍,把材料分门别类摘抄在本子上,有些篇章几乎是整篇抄录的。明史专家吴晗,早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经常到北京图书馆去阅览。他读《朝鲜李朝实录》时,发现其中有许多有关明朝和清朝的史料,这些都是当时朝鲜人来到中国的所见所闻,为中国史书中所不载。他将这些资料抄录下来,长期坚持,不辞劳累,积累了400万字,编成《朝鲜李朝实录中所见中国史料》,共12册。直到吴晗同志逝世后,方才出版。这是今天研究明清史十分重要的书籍。

二、思想

收集和积累资料十分重要,但这还只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终结。研究工作要运用分析推理,从资料中引绎出规律。因此,如何开动脑筋,分析资料,把智慧的光芒投射到看似没有条理的、凌乱的资料上去,进行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进行科学的概括、科学的抽象,也是研究过程中决定性的环节。科学研究是精神领域中的创造活动,要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揭露事物的本质,如果仅仅停留在资料的收集、抄录、排比上,还不能算是完成了科学研究。因此,对于刚刚在研究道路上起步的人,养成思考习惯、锻炼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锻炼思考能力,一是要发现问题,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提问。提出问题可能是提出科学新说的先声,有了问题,蓄疑于胸,以后就会为寻找答案而力求深思,上下求索,取得研究的成果。威廉·哈维是创立血液循环学说的生理学家。在他之前,人们都认为血液的流动是直线进行的。威廉·哈维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即通过心脏、直线行进的大量血液,既没有排出体外,也没有被身体吸收掉,那么它最后流到哪里去了?据说,他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经过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流动的。

锻炼思考能力,要善于发现矛盾,抓住矛盾,追溯究竟,从而得出有价值的成果。例如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日期,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赖文光说:“庚戌秋倡义金田。”庚戌是道光三十年,公历1850年。李秀成说:“道光三十年十月,金田、花州、陆川、博白、白沙,不约同日起义。”而洪仁玕则说:“此时天王在花州胡以晃家驻跸,乃大会各队,齐到花州,迎接圣驾,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所谓“恭祝万寿”,是祝贺洪秀全的生日,他的生日是十二月初十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已是公历1851年1月11日。赖文光、李秀成、洪仁玕都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元勋,所言起义日期,一说道光三十年秋,一说十月,一说十二月,此外还有许多说法,相互矛盾,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从这些矛盾中,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先生细加考证,认为应从洪仁玕“恭祝万寿起义”之说。于是1851年1月11日为太平天国起义日期,遂成定论。原来赖文光、李秀成所说亦非错误,而是太平军“团营”的日期。“团营”是起义队伍的集合,“团营”并非就是起义,各地“团营”的时间亦不是齐一的,从“团营”到起义还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样,金田起义的日期得以认定,而赖文光、李秀成的不同说法,亦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矛盾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

锻炼思考能力,要学会辩证思考,从事物的发展和相互联系中看问题,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例如你看到光绪元年某地粮价每石若干,仅此一条资料,不与其他资料联系,不会产生什么思想。但如果这类资料积累多了,从光绪元年到三十四年,每年某地粮价的记录收集齐全,那么你就了解了粮价起落变化的发展过程,可以画出粮食价格变动的曲线,这本身就是晚清经济史方面的重要信息。然后进一步探索为什么这一年的粮价上涨了,那一年的粮价下跌了,是自然方面的原因(气候、雨水、灾荒),还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战争、社会动荡、囤积居奇)。这样就可能写出一篇晚清粮价变动的有价值的论文。

经常阅读富有思想内容的著作,是帮助提高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像马克思的《资本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名著,就是能提高思想水平的书。只要你认真去读它们,就会被一种思想力量所吸引,领会到书中所蕴含的高度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我们学习经典著作,最重要的不是其中的个别结论,而是其思想能力。

思想能力的锻炼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从事科研的新手往往面对一大堆收集起来的资料,不知怎样进行分析、综合、反复思考,因而进度不大。甚至像明朝的王阳明那样,要“格物致知”,坐在那里“格”竹子,并无所得,却“格”出一场病来。王阳明是大思想家,尚有这样的经历,可见在科研道路上总会碰到困难或挫折的,重要的是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不要灰心丧气。

思考不得要领,研究深入不下去,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收集的资料还不丰富,事实过程和各方面的联系还不很清楚,客观的矛盾并未充分显露出来。我们的观点是从事实中来的,事实材料不充分,信息量不足,就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要回过头来再去收集资料。二是没有很好开动脑筋。古人云:心之官则思。头脑的功能就是进行思考,反映客观事物,做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由感性认识进到理性认识,得出自己的看法,这就是独立思考,不能剿袭陈言,不能人云亦云。三是资料也充足了,思考也进行了,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差,这是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提高的。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文采

研究的成果要表达出来,写成文章,这样就要讲究表达方式,力求写得通顺流畅、文采斐然。

写文章表达科研的成果,首先要写得明白易懂,要让大家容易理解你的研究成果,力求把深奥的道理浅显而又准确地讲出来。文章如果艰深晦涩,那么,你的研究成果就难以被人理解和接受。有一位研究先秦史和甲骨文的先生,他写了一篇论文,向郭沫若请教,郭沫若说:我读了几遍,这文章的意思,我没有读懂。如果连郭沫若这样的专家都读不懂这篇有关古代史和甲骨文的文章,那恐怕世界上不会有人能够读懂它。文章本来是写给别人看的,谁也看不懂的文章,大可不写。这位先生的研究成果,即使极有价值,也不会有人理解它、接受它。

写文章和平时的说话、聊天不完全一样。尤其是写学术论文,不是率尔操觚,随意为之,而要非常用心,力求合乎文法,合乎逻辑,文从字顺,概念准确,条理清楚,观点鲜明。要勤写多写,孜孜以赴,切不可粗心大意。

写文章是很艰苦的,一篇精彩的文章,读起来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但写作时却冥思苦想,惨淡经营,并不是轻轻松松地挥洒立就的。当然,才思敏捷的人也是有的,但要写出好的文章,仅靠先天的聪慧是不行的,必须有后天的勤学苦练。有的人文章写得快,所谓“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倚马千言”,是形容文章写得快。有的人早已构想好了,已有腹稿,成竹在胸,故落笔很快。也有的人下笔甚快,写成草稿之后,还要反复修改,后期加工做得非常细致。

我主张初学写作的人,对自己文章的质量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字斟句酌,精心推敲。“推敲”这两个字,包含一个典故。唐代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写诗琢磨修改,极费心力,故多佳作。他曾经写一首诗,描写寺庙前夜晚的景色,其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下这两句后,他想:是用“僧推月下门”好,还是用“僧敲月下门”好?反复考虑,于是“推”啊,“敲”啊,琢磨得出了神,别的事都不注意了,走在路上,竟冲撞了官府的仪仗。这个“推敲”的故事,说明写文章时注意力的集中。在我们一般人来说:“推”字也好,“敲”字也好,差别不大,都可以用,不值得多加考虑。而贾岛竟为这一字之差,踟蹰徘徊,走路也出了神。在似乎很细微的差别上,也要下大功夫,这就是大诗人和一般人的不同所在。杜甫有两句诗:“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拿来形容写文章是非常贴切的。“繁枝容易纷纷落”,是指噜苏冗繁的空话赘语要大刀阔斧、毫不顾惜地砍掉;“嫩叶商量细细开”,是指对新颖的思想、微小的细节要花大功夫,仔细琢磨,精心考虑。这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写文章力求精练,提倡写短文章。中国有写短文的传统。远古时代还没有纸张,文字刻在甲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或写在竹简上,不允许写许多废话、空话,要求开门见山,直书其事,文章简练扼要。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内容丰富深奥,只有5000字。孔子的《论语》,都是很短的语录,只有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从前向皇帝上万言书,议论很多重要事情。那是了不起的长文章、大文章,也不过一万个字。像今天动辄数万言,有时离题千里、不着边际,令人难以卒读。

应该用简短的篇幅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切忌用庞大的篇幅表达贫乏的内容。因此写文章就要字斟句酌,惜墨如金,写的内容充实而文字精练,把那种无用的空话、套话、废话统统删掉。历史学家范文澜有两句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上联是说,做学问要甘于清苦,甘于寂寞,甘于长期坐冷板凳;下联是说,写文章要有内容,不要空话连篇。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治学的座右铭。

四、道德

做人有做人的道德,其中即包括了做学问的道德,做学问要遵循学术行为的规范。人品和学问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衡量和评价学者的两把尺子,伟大的学者,其道德、文章均为世人所景仰。

治学应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应把学术当作神圣的事业、崇高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孜孜矻矻、锲而不舍,不热衷名利,不畏惧困难,不追求功利,一心一意探索历史真理。从收集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到撰写文章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不是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不是追逐时髦、趋时媚俗。引用一条史料,拈出一个证据,都要查清来历,注明出处,不是信手转引,人云亦云,否则别人错了,你也跟着错下去,闹出笑话来。下一个判断,必须谨慎,证据确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证据不足,宁可存疑。历史学家重视的是客观事实,排除一切单凭主观的臆测和猜想,不可以为取得轰动效应而故作惊人之笔,不可以做毫无根据的翻案文章。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标明来历,尊重他人的劳动。至于有意地抄袭、剽窃或掠夺他人的成果,更是科研工作者所不容许的,是学术道德的沦丧。

治学应有谦虚宽容的精神,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学术上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这会妨碍自己的继续进步。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胸襟旷达。胸怀像山谷那样空阔广博,才能容纳得下许多东西,骄傲自满就装不进去新的知识。骄傲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因为骄傲自满的人实际上并不了解自己,也并不了解客观世界,他对主观与客观都做了错误的估计。中国古话说:“夜郎自大。”夜郎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但夜郎王只看到周围的邦国都比自己小,误以为自己最大,最了不起。他不知道,在不远的距离之外,就存在一个比夜郎大许多倍的汉朝。因此,夜郎王是无知的、愚昧的。中国还有一句古话:“井蛙窥天。”坐在井底的青蛙所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圈那样大,实际上天是宽广无垠的。因此,井蛙也是无知的、愚昧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引向失败。三国时的马谡熟读兵书,颇有名气,自以为将才出众。他太骄傲自满,不服从诸葛亮的指示,听不进去王平的忠告,把军队驻扎在远离水源的山冈上,被司马懿包围,打了败仗,丢失街亭,闹得身败名裂。做学问的人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吸收教训,培养起谦虚谨慎、从善如流的品德。

学问是无止境的。我们取得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只是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滴水珠,对自己的学问和成果,一定要清醒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在今天,知识量急剧膨胀,科学的进步一日千里,已有的许多知识迅速地被超越。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一定要充分尊重,认真听取,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使学术健康发展,不断进步。不要因为有人对自己的学术观点提出不同见解而一触即跳,大发雷霆,即使有些意见,听起来不甚有理,论证尚不充分,也应抱宽容的态度,允许它存在和发展。对旧权威的挑战和突破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一种新的理论和学说,当它初出现时,可能并不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得更加成熟,最后闪耀出真理的光辉。骄傲、偏见、狭隘、保守是科学发展的大敌。

治学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研究学问是探索未知领域,追求客观真理。而真理并不是一下子都能被大家所认同、所接受,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明白地宣告未被大众所认同的真理会遭到许多人的误解,被斥责、唾骂,甚至遭到迫害。科学家要敢于坚持真理,甚至为真理而献身。世界科学史上布鲁诺为宣传和捍卫哥白尼的天文学说,被教会处以死刑,这是众所共知的历史事件。

撰写历史,涉及当时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常常会触犯某些人或某个集团的利益,更会引起强烈的反对,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敢不敢面对事实,秉笔直书,这是对历史学家的严峻考验。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两句,这里说了古代两位历史学家刚正不屈、敢于揭露历史真实的故事。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崔杼很有权势,杀掉了国君齐庄公,齐国的太史据事直书,在简册上写了“崔杼弑其君”,崔杼看了大怒,把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仍然这样写,崔杼又把他杀了,又一个弟弟还是这样写,崔杼也把他杀了。太史最后一个弟弟仍然这样写,崔杼感到不好对付,没有杀他,把他释放了。当这位太史的弟弟离开崔杼家时,在大门口看见南史氏拿着简册在那里等候,南史氏说:他听说太史一家因如实记录历史真相而全被杀害,他怕这件事没有人记载下来,特意赶来记录这段历史。既然没事了,历史真相已经被记下来,他也就回家去了。这个故事说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为如实记录历史而前仆后继、不惧杀身之祸的崇高品德,淫威与残杀是不能够阻止历史学家说真话的。还有晋国的太史董狐,当时晋灵公与大夫赵盾的矛盾很尖锐,赵盾逃出了国都,但走得不远,没有离开晋国的国境。他的弟弟赵穿发动政变,杀死晋灵公,赵盾就回来了,还当大夫。董狐在史册上记下“赵盾弑其君”,赵盾不服气,辩解说:“晋灵公不是我杀的。”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说:你负责国政,逃亡没有离开国境,回来后又不对赵穿治罪。你是政变的后台,杀君的策划者。古代的历史学家非常尊重历史事实,非常注意褒贬是非。孔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正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历史学家应该抛开利害得失,排除一切干扰,坚持真理,坚持揭示历史的本来面貌。

以上谈了资料、思想、文采、道德,这是对历史学家四个方面的要求,从这些方面进行锻炼,加强修养,就能够成为优秀的历史学家。

(《历史教学》1996年第10期)

同类推荐
  • 五代史演义

    五代史演义

    《五代史演义》是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丛书中五代十国部分。《五代史演义》共六十回,真实再现了分裂动荡局势下“兵强马壮者为天子”这一政权更替游戏规则。蔡东藩笔下描摹的不仅是这一时期的纷纷乱象,更旨在揭示其根源,并以史家的见地联系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正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五代史演义》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此外本版特对原著部分内容做了白话改译,较其他版本更适合青少年阅读。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 楚史—乱国志

    楚史—乱国志

    要穿便不穿太平盛世,欲金戈铁马,当属赫赫三国;要做便不做牛鬼蛇神,志英雄丈夫,应为西楚霸王。君不见,两阵前,关公战秦琼,子龙搏高宠,霸王斗群雄!谁可想?帅帐中,文成计文成,鬼谷算太公,管子谋卧龙!何曾念!苍天下,兵仙征人屠,白袍伐武卒,卫公讨武穆!秦皇汉武,逐鹿中原;成吉思汗,驰骋欧亚。这个疯狂的时代比三国杂,比战国乱,史称乱国时代。这本书,记载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胡西园回忆录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胡西园回忆录

    本书通过主人公胡西园创办“中国亚浦耳灯泡厂”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危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保存民族工业的一点血脉,胡西园伴随着“中国亚浦耳灯泡厂”撤离上海孤岛,南下湘西,西进四川,期间几进几出,企业损失巨大,几近破产边缘,却始终站在“倡导国货”的立场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与发展奔走呼号,殚精竭力,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工商界屈指可数的翘楚标杆。
  • 梦想的边疆

    梦想的边疆

    “中国古丝绸之路”共六卷。全套书稿以时间为序,对先秦时期丝绸之路的滥觞,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纷繁背景形成的“丝绸之路”上的别样景观,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扩展,明朝水陆丝绸之路的经营,清代丝绸之路的衰落及现代人文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及其前景作了全景式的再现,以历史变迁中的人文景观为大的历史背景和叙述主体,整体、全面地展开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与叙述,是集学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读物。本书是该套书中的《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分册,由杨献平编著,描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
热门推荐
  • 宿主她萌翻天

    宿主她萌翻天

    【快穿】【现言+古言】每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个反派,他恶毒,厌世,杀人不眨眼。而宁茹要做的,就是在反派还未黑化前,让他感受到人间有真情,此间有真意。【少年将军篇:曾经有个小小少年,他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小小年纪,便想不开想要毁灭掉这个黑暗的世界。绝望中,一束光仿若射进了他的心房,从此以后,他从人人惧怕的罗刹将军变成了一个只知道徘徊在她身边的毛头小子,随着她哭,随着她笑。】【高冷总裁篇:一场车祸,父母双亡,肇事司机窜逃,流落街头,凭一人之力建立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公司。等他终于要要开始自己的复仇大计之时,她主动出现在了他身边,从此以后,冰冷的心房仿佛被填满。】某反派:“猫猫,小鱼干给你,你给我好不好。”宁茹秉着等价交换的原则,软软道:“好,谢谢你!”/总是被卖了还替别人数钱的傻猫。/ps:女主软萌可推倒,但不代表会被欺负。
  • 恋上古代帅公子

    恋上古代帅公子

    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跆拳道女教练。却因过生日,一朋友送的‘生日礼物’而带她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古代。懵懵懂懂中,却遇见了三个愿意为她舍去生命的男人,最后在古代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她中了天下之奇毒,无人能救无人能解,要想救治她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寒冰山上的寒冰草,可此草长在千年寒冰之悬崖,无人可摘取,即使摘取到那也必死无疑。最后她是否能度过难关了呢?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她又是否会再次回到现代呢?一起期待吧!
  • 风起神话世界

    风起神话世界

    这是个山海经原住民,莫名其妙被带入各个神话世界的故事!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 毛衣

    毛衣

    于海涛这才知道,怪不得经理把工钱给他们了,原来是朹子在暗中帮的忙。朹子说,我不想他再继续骗人,于是我找到了他现在的女朋友说明了真相,这位地产老板的女儿怎么也没有想到热恋中的男友竟是化了名的有妇之夫,他是凭着一双巧嘴和容貌骗了大家呀!于海涛问朹子还会不会跟大宽复婚,朹子说,他是因为回到起点才找我的,可我怎么再能和这样的人生活下去呢?不早了,我休息了。有话明天说。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地球穿越时代

    地球穿越时代

    一夜醒来,世界变了,学习的目标变成了去异界战斗。两个不同的灵魂融合在了新的世界,将如何面对未来。杜幽:我没有系统,但我有两个职业。新书《我有一个真理眼》
  • 妾无双-

    妾无双-

    传闻夜学士府的二小姐奇丑无比,又懒又蠢又多病却自小与英俊潇洒、才高八斗的尚书李延宗订亲,世人皆道一株仙草插在牛粪上。大婚前夕,李延宗爱上画舫花魁,舍却万金只为退婚迎娶美娇娘从此夜府二小姐成了风迎国最大的笑柄,再无人敢娶。传闻九皇子又傻又痴又多灾,出生时克死生母,任何人伺候他超过三个月均莫名其妙的暴毙所有和他订亲的女子非死即伤,传闻中的天煞孤星既使贵为一国皇子也无人敢嫁。皇恩浩荡,一纸圣诣成全了蠢女和傻皇子从此,又懒又丑又蠢又多病的夜二小姐和又傻又痴又多灾的九皇子便成了一家人从此,风迎国的皇宫开始鸡飞狗跳,妃嫔才人宫女太监无一安生且看这一对遭天下人嫌弃的男女如何玩转后宫,又是如何笑傲苍生《王爷让偶轻薄一下》已上市,实体书名《腹黑王爷要调教》,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淘宝网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id=13651536912&prt=1319273300778&prc=3推荐某夜的新文《悍妾当家》谢谢亲们的支持!-------------------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强嫁》:《枭妃》:《劣妻》:某夜唯唯一一本现代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温馨与阴谋共存《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已签约出版《七小姐》:连载中--------------------推荐朋友的文:《“娘娘”夫君》卫的文很特别,好看《主母无才》风的文很轻松,有趣《九师妹》开水的火文,超好看《笨女人》《天才丑妃》楠的文很有自己的特色娘子《重生之高门奴妻》
  • 橡树路

    橡树路

    “行走”,始终是作者心中一个永远排遣不掉、充满了诱惑和诗意的童话。橡树路,这条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租界”,是一座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古堡,主人公的这次行走是从进入古堡开始的,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但最终他还是立足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的故事中,因为作者始终认为: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本书充分书写了令人揪心的一段现实苦难,但却将最不可思议的一曲童话榫卯契合地嵌入其中,将现实中的“王子”和“仙女”与童话中的一一对应,并将二者的历史渊源神奇地探求追溯,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童话与真实的一次无缝衔接。
  •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她,韩伶儿,将要跨入二十五岁的熟女,崇尚美丽与享乐。她家老头一声不吭地走了,给遗产的时候又狠狠地摆了她一道。条件一:要做满一年的高中校长。条件二:照顾韩泽允……她真的栽进老头设下的陷阱了,什么学生都是可爱活泼的,活泼得让人捶胸顿足,精神分裂。精英学生?根本就是惹事专家。当狐狸女遇上难以应付的美少年们,究竟谁会俯首称臣?
  • 豆腐冠军

    豆腐冠军

    吉祥街上店铺不计其数。卖豆腐的店铺却只有两家。一家在北边,一家在南边。北边的豆腐店老板姓冯,叫冯国昌,今年四十六岁;南边的豆腐店老板姓赵,叫赵国盛,今年四十三岁。冯老板长着一张国字脸,身高一米八,身材本就魁梧,现在有些发福了,显得膀大腰圆,像个天天杀猪吃肉的屠夫,不像豆腐店的老板;赵老板长着一张刀条脸,身高一米七一,身材瘦削,倒像个常年吃豆腐的。冯老板和赵老板在一起说话,得隔开两米远,不然赵老板仰头才能看见冯老板的脸。两家豆腐店的老板是表兄弟,冯老板管赵老板的妈妈叫姑妈,赵老板管冯老板的爸爸叫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