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43400000004

第4章 王维散论

关于王维诗的风格的特征,陆侃如、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有云:“我们的诗人最爱用‘静’字。”又说这个“静”字就是“开发王维的诗的钥匙”。他们列举王诗二十多个名句,确乎都离不了这一个字,且以这一个字为精彩之所在。我相信陆冯二氏的话是对的。但是,还可以更进一步,以诗人的生活过程、生活方式来说明这“静”的风格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王维一生,少负盛名,壮登廊庙,中间虽曾陷安史之乱,有从贼之嫌,但因凝碧池头一诗,反大蒙肃宗奖拔,位列清班,晚年又得宋之问的蓝田别墅,悠游林下,整个生活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他的成熟的作品,大抵都是蓝田别墅中所作。而他这时期的完成了的生活方式,又正如胡仔所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辋川春日之胜,此老傲睨闲适于其间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在这样“傲睨闲适”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写出诗来当然就会是“静”的了。

他这时是功成名就身退,于现实社会已毫无不满,对现实社会已毫无要求。本来,人心的骚乱都由于现实社会的干扰,和自己的未满足的欲望的激荡;而如晚年的王维者,已获得了心灵的平安,自然要保护这个平安。所谓“静”的风格,便是这平安的心灵的产物,也是保卫这平安的手段。他的《酬张少府》一诗中有句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两句道破了他的全部秘密。盖正因万事已可以不必关心,故晚年惟好一个静;既已获得这一个静,对万事更不会去关心,也更不愿去关心了。

可是,心总是要有所关注,静也总要有一个具体的寄托。于是就转到了自然,于是歌颂安闲幽静的自然景色就成了诗人王维的主要工作。他歌颂自然,是“用了”功成名就身退的和谐的心去歌颂的,又是“为了”功成名就身退的和谐的心而歌颂的。他从和谐的社会看出和谐的自然,用和谐的自然证明和谐的社会。他在社会中得到满足以后又还要在自然中得到满足,用易得的自然的满足来保卫已得的社会的满足。他把社会的和谐感受带到自然中来,又把自然的和谐影像投向社会上去。总之就是,万事不关心,只关心和谐安静的自然,晚年惟好静,而自然又正是他之所好。这就是诗人王维的精神状态的构造图式。

人是社会的动物,诗人同样是社会的动物。诗篇中的自然,从来都不是从社会孤立开来的,它或是社会的投影,或是社会的反拨。诗人歌颂自然的时候,真正要说的话,或者是:“连自然都同样美好呀!……”或者是:“只有自然才这么美好!……”

王维好静,何尝不想把这静放到社会中来呢?可惜社会毕竟太动了,放不下,只好找上了比较不动的山和水。他静静地欣赏着静静的山和水的时候,表面上并不回头看一看红尘社会。可是,这欣赏姿态就向人证明了社会是同样安静,欣赏者才无后顾之忧;倘背后扰攘不宁,又怎么可能安然欣赏?

但自然也并不是永远静的。静到极端,往往便是动的预兆。所以,王诗中自然景色虽是安静,可也并不极端,并不至于寂寞。试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夜静而且山空,本来近似荒凉寂寞了,可是,这山乃是春天的温和的山,并非秋山冬山那样萧条死灭;何况到底还有月出,并非浓重的暗,到底还有月光下春涧中的山鸟的时鸣,也并非沉重的静呢?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这是无声而又有声,孤独而又并不孤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这是无色而又有色,冷落而又并不冷落。这一切,正可借用鲁迅的话来说明:“徘徊于有无生灭之间的文人,对于人生,既惮扰攘,又怕离去,懒于求生,又不乐死,实有太板,寂绝又太空,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太凄凉,所以又必须有一种抚慰。”(《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接着鲁迅又说:“于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外,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类,就往往为人所称道。因为,眼前不见,而远处却在,如果不在,便悲哀了,这就是道士之所以说‘至心归命礼,玉皇大天尊也’也。”王维另一些名句,例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正是这所谓“眼前不见,而远处却在”的一类。

总之,寂绝之中稍缀以实有,眼前不见而远处却在,这就是两个妙法,为王维所经常运用,直接地以镇静那其实也并不永远安静的自然,间接地以调和自然与社会,真正目的则在于抚慰人们的感情,使之安静而又不至于极端,不至于引起反动而忽然索性找热闹去,永远就这么静下去,静下去。

说到感情的抚慰,诗人王维还有一个高明手段,例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一类,这是使人把美感和眷恋之情寄托在种种衰亡下去的东西上面,正所谓“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因为一切新生的、成长中的东西总是火辣辣的,所以对于衰亡的东西的歌颂也帮助形成了“静”的风格。

还有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即所谓“物我之间”下功夫的,最好的一例,就是前面已引过的“人闲桂花落”一句。这一句里面,有人,也有物,诗人仿佛是要告诉我们,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可是,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因“人闲”而桂花才落,还是因“桂花落”而人才闲呢?是人闲了才看得见本就在落的桂花,还是桂花落了才看得见本就闲着的人呢?是人之闲与桂花之落相济相成,还是二者相反相斥呢?……如果这么穷追到底,诗人一定会向你超然一笑,或者仍然指一指桂花。“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正如穷通之理本来未必就在极浦渔歌中,可是诗人偏要说是就在那中间一样,“人闲”本也不必就有“桂花落”,可是诗人偏要说是“人闲桂花落”。你何必穷追,何必深求呢?诗人的原意,正是要你不用苦心思索。反正人是悠悠然地闲游,桂花也是悠悠然地落下,遇不到一起来也无妨,遇到一起,就不妨说是存在一种微妙关系。你不可用科学来证明,不可用哲学来分析,不可用常识来判断;一有证明、分析、判断之类,就不免劳心;心一劳,也就难于“静”了。反正志得意满中的悠闲,什么都可以包容,正如志得意满的人,对什么都可以微笑。桂花也好,桃花也好,落也好,开也好,既遇到这么一个悠闲满足的人,就做一个好朋友吧!又何须判断谁因谁果,是此是彼,有关无关呢?正如人事上面的恩仇爱憎的分明便显得剑拔弩张,只有淡然温然对一切人都和和气气才是炉火纯青一样,凡对于自然界作严肃深入的追求,仿佛非找出宇宙的根本秘密不可似的,正反映了人生的饥渴。必须“人闲桂花落”这样,轻轻地掠过去,浅浅地飘过去,似断似续,有关无关,这才是自然诗人所应有的“静”态。—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诗,看,诗人已给我们多么丰富的感情教育!

诗人并且现身说法,把他自己那种炉火纯青的感情状态写出来为我们示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红豆,这是多么凄艳动人的东西,要歌颂它,说是相思者的血泪,说是相思者的赤心,都不过分吧!可是我们的诗人毫不写这些话,只是淡淡地提起。“春来发几枝”,稀稀疏疏的几枝,又是这么淡雅。我们曾听过另一个诗人唱道:“水国不生红豆子,赠卿何物寄相思?”那是自己正为相思所苦的诗人的声音。可是,诗人王维呢?他只是向别人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和蔼的老人,他自己当然早已过了相思的年龄,向一个苦于相思的青年人开着善意的玩笑:你去多采几个吧!这是最能表示相思的东西呢!这么说着,一面还浮出优越的同情的微笑。他表示,我也懂得你们的心头的骚乱,我也是过来人,可是现在,看着你们闹去吧,我是不会再为这些而烦乱了。这首名诗的魅力就在这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这也是有名的诗篇。好处在哪里呢?沈德潜评云:“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外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唐诗别裁》)饯送友人,远使绝域,而情之所见,乃须“微参”,只此二字便可说明此诗的秘密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之一)这首的蓝本,乃是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两诗内容略近,而后出者名独高。我们试比较其不同处,可见王维诗的优点何在。王绩诗云:“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成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菜。”这和王维诗比较起来,相异处甚明:第一,绩诗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维诗缩成四句二十字,字句既少,情感的色调当然也就淡;第二,绩诗中颇有“敛眉”“握手”“破涕”“殷勤访”“屈曲问”“衰宗”“羁心”这一类强烈的字样,维诗中却都没有,情感的分量因此又显得轻;最重要的是,第三,绩诗中真在那里殷勤屈曲地问,由老友问到儿孙,问到弟侄,问到树木,问到园庐,一层一层问过去,爱人及物,更见爱人之深。维诗却百事不问,只问树木,他树不问,只问清高绝俗的寒梅,可见他的情感之炉火纯青了。

诗人不但不以强烈的情感予人,也并不期待别人以强烈的情感予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顺着一二两句的调子发展下去,本可以发展到较强的伤感。可是,马上,登高插茱萸的乐事出现了,一下子冲淡了许多。而且,也不过是大家顿然沉默一下,“少一人”的念头在大家心上一阵掠过,引起几丝轻微的怅惘,随即便又会说笑起来吧!诗人所期望于兄弟者,也就这样够了。作用与反作用成正比,过此更强,便会搅扰自己心灵的平安。沈德潜评云:“即《陟岵》诗意。谁谓唐人不近‘三百篇’耶?”案,《诗经·魏风·陟岵》云: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首诗可是缠绵往复,一唱三叹,写家人念己的殷勤屈曲之心,正足见自己也是这样的情感,与王维诗适成相反。仅仅格局上的一点相同,并不能据以强行牵合,沈说实未尽然。

诗人的这样的感情状态,产生于相应的生活原则。

什么原则呢?就是“静”的原则;或者再说清楚些,就是反劳动的原则。试看,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所展开的生活节目,仅仅是下面这些: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青溪》)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总之无非就是胡仔所谓“傲睨闲适”。人们往往以田园诗人陶潜与王维相提并论,其实陶诗中还常有“种豆”“荷锄”“耕种”“负耒”“理荒秽”“话桑麻”这些生活节目,可见他还相当限度地参加了田园劳动,和“傲睨闲适”的王维不同。王维诗中偶也有“荷锄”之类,大概即所谓学陶吧,可是细看一下,例如“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之类,原来是别人荷锄,他只站在旁边当风景看而已。

肉体上反劳动,精神上当然也就反劳动。“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这似乎有些牢骚了,其实不是,只是精神上反劳动原则的具体运用。原来,先是轻视肉体劳动,推而广之,一切劳碌都在被轻视之列,连同治国平天下的劳碌都在内。正好像资本家先是瞧不起劳碌的工人,后来就连劳碌的厂长经理之类都瞧不起,觉得惟自己之掌有股权,坐分红利最为高尚。可是这样下去,活气日消,终于就会接近破落户感情。所谓破落户感情,乃是“一叹天时不良,二叹地理可恶,三叹自己无能。但这无能又并非真无能,乃是自己不屑有能,所以这无能的高尚,倒远在有能之上。你们剑拔弩张,汗流浃背,到底做成了什么呢?惟我的颓唐相,是‘十年一觉扬州梦’,惟我的破衣上,是‘襟上杭州旧酒痕’,连懒态和汗渍,也都有历史的甚深的意义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这种感情,在精神的反劳动的原则上,当然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破落户文学,常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最高的文学,就连王维这样的林下巨公,有时居然也这么学两句破落户口吻。

伍蠡甫先生说得好:“中国诗是穷而后工的,中国画也是如此:不得意的文人,画几笔‘离世绝俗’的或自命‘不吃人间烟火食’的画,满纸是一股没落的滋味,而内心深处仍如望幸的妃嫔,颇近王维的‘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是忠于主人的,所以仍是一种御用品。”(伍蠡甫《谈艺录·中国绘画的意境》)真正破落户固如望幸的妃嫔,林下巨公而假作破落户者亦不过承恩方罢,学写几首《宫怨》来自己装点装点。这样,就不能真正彻底反对治国平天下的劳碌。如果彻底,则于自己先前之热烈的奔劳如何自解,万一一旦居然又得召幸又如何自明,而且或有碍于御用之意又如何预为辩护呢?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乃又得见王维的一篇名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后瑚集》云:“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为什么这一首小小的诗竟会使人如此拜服?我们再看沈德潜对此诗的批评:“行所无事,一片化机。”这两句话透露了消息,原来妙处就在那“行所无事”“行云流水”的调子。这调子暗示出一种理论,足以解淡上述的矛盾,大致是:一切都任其偶然,顺其自用,安其适然,一切都不一定要做,但也不一定不做,总之一切都可以做,而又一切都不存心如何如何。这样,成功时的劳碌就可以用“出污泥而不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朝市大隐”之类的话来自解,失败后的凄凉又可以用“胜不足喜,败不足忧”之类的话来自慰了。龚定庵有一首诗:“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服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恰恰就是王维那首诗在实际生活领域内鲜明的运用。这样的“行所无事”,就是形劳而实仍不劳,仍然合于反劳动的原则。

以上的分析,大概绘出王维诗在情境两面同为一“静”的轮廓。现在,再说明几点。

情感的静,可以借用鲁迅的话来说明:“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无之何以能解?惟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则握拨一弹,心弦立应,其声彻于灵府,令有情皆举其首,如睹晓日,益为之美伟强力高尚发扬,而污浊之平和,以之将破。平和之破,人道蒸也。虽然,上极天帝下至舆台,则不能不因此变其前时之生活;协力而夭阏之,思永保其故态,殆亦人情矣。故态永存,是曰古国。惟诗究不可灭尽,则又设范以囚之。如中国之诗,舜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强以无邪,即非人志。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殆此事乎?然厥后文章,乃果辗转不逾此界。”(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王维诗的情感方面的静,就是习惯于情感的拘囚,毫不“撄人心”的歌声。

钱锺书论南宗画的特点云:“讲雅淡,不讲鲜;讲写意,不讲形似;讲蕴蓄,不讲实描;讲神韵超迈,不讲气象煊赫。”(《谈艺录·中国诗与中国画》,见《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这也可以移用于王维,说明他的诗的静的境界,本来王维正是南宗画的初祖,要知道这境界有什么作用,我们先须记取伍蠡甫的一句话:“山水画的种种意境,都是象征治道之下的某一种标准人品。”(伍蠡甫《谈艺录·中国绘画的意境》)这是极简明扼要的话,同样可以适用于山水诗。王维在诗中专门布置一些雅淡而不鲜,蕴蓄而不实描,写意而不形似,神韵超迈而不气象煊赫的境界,其效果就是美化了那些有利于治道的温文尔雅、模棱两可、超脱现实的人品罢了。

总而言之,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要算最完全最高妙地实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的惟一的诗人,他的诗作乃是中庸主义的最美好的花朵。中庸主义本来是极难开花的,传统诗教也极难教出好的诗作,所以王维这样的诗人,能占有独特的地位。

1948年

(本文曾收入文学评论集《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

本文据《舒芜集》)

同类推荐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二十多年前,45岁的周国平喜得一女妞妞,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的绚烂;女儿随后查出眼癌,整个家庭被推入无边的深渊。妞妞可爱之极,更让人心痛之极。虽生必死,是她的父母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挖去她的双眼,暂时延长她的生命,亦不能避免癌症的复发,日后却又要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种种不堪与痛苦;不做手术,她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短暂。周国平夫妇在痛楚中不知所从。父爱如山,可到最后,父爱什么也解决不了。《妞妞》是周国平为妞妞而写,同时也是为他自己而写。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是此前出版的《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的续编,即第六编“延展期——‘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不同的是,它除适当保留前书的学术色彩外,又新写了许多与题画诗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较为曲折、生动,或使人唏嘘不已,或令人回肠荡气,平添了几分趣味。本书的特点是将理论阐释寓于故事情节之中,将题画诗发展规律的探讨融于名篇佳作的赏析之中,既引人入胜,又启人深思,既可作一般文学爱好者的通俗读物,又可作有志于学习题画诗创作者的参考教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本书收录了《一夜风流一世情》、《潇洒逃亡》、《眼睛一眨鸡变鸭》等故事。
  • 别笑,毕业N年后他们写起了高考作文

    别笑,毕业N年后他们写起了高考作文

    非虚构平台“真实故事计划”举办高考作文大赛,延参法师、作家巫昂、出狱青年夏龙、新概念一等奖得主斑马齐参与,与2017年高考同题,高考阅卷组名师评分。抛开应试的紧张压力,经历了生活的消磨与考验,你是否能写好这篇人生中最重要的作文?看看这些社会人重回考场,写下的是青春不悔,还是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清晨沐寒风

    清晨沐寒风

    她重获新生,却意外获得新技能。重获新生后,就得罪仙界太子,被他天天追着不放,她表示很无奈。太子追着他不放,只是不想继续孤单的千年,他表示自己只是在追妻而已,不过方法用的好像不对,请求指导。千年之后重生,她只想清修一生,做一闲散仙,从此不理红尘是是非非。跨越千年,他只为等他一人,尽管放弃所拥有的一切。清晨沐浴着寒风,只要有你,即便寒风也会是暖风。寒风有着清晨,心里却只能容下她一人,万水千山,他只想陪她一起看
  • 南城未春分

    南城未春分

    PS:新书《宿在你的眉间》开始更新啦,欢迎大家来捧场。那是四千万人潮中偶然的重遇他不知道她的姓名只觉得惊鸿一瞥,她像一道飞来的闪电,带来他此生的光与暖他握紧她的手,强势的将她纳入自己名下却发现,年少时那场吉光片羽的遇见埋下了后来种种相遇的因她寡淡成疾他将她拥在怀里暖化却最终没能护住她周全她冰封万千心事,为他生下女儿两年后归来,已是陌路相逢PS:本书1V1。男女主身心双洁。没有那些烂俗的梗,新的故事样式。本书正文部分已经完结,番外正在进行中。
  • 初遇你时好特别

    初遇你时好特别

    这是一个用爱和音乐治愈的故事,且看霸道男神夜以熙如何用爱和音乐治愈曾经因爱受伤的高冷女神金小敏,没有白莲花绿茶婊,偶尔会有渣男出来捣乱。。。全新的小说情节在此展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元灵洞天

    元灵洞天

    一场朝代变化,毁掉了一个曾经的千年家族,一个纨绔子弟,意外之下踏上了修行之路,仙道茫茫,大道争锋,我不想再经历一次家破人亡的孤独。
  • 神农植天

    神农植天

    职业玩家于易,受邀参与《神农》游戏的试玩,不料刚连接脑波,心率骤停,灵魂来到了异界。身怀植天术的他,无物不能种,天材地宝、功法神兵、血脉神通,甚至天道法则。
  • 倒霉神探系列:绑架总统

    倒霉神探系列:绑架总统

    名流、议员在重重警力的保护下被绑架,下一个被绑架的是总统?定时炸弹,超能力,催眠术,创造出一波波令人膛目结舌的高潮起伏,在千钧一发之际,倒霉神探用倒霉粉碎了歹徒的大阴谋。
  • 无限之最强枪械师

    无限之最强枪械师

    外星人的到访使得林牧卷入了主神空间中,不仅成为了新人类计划的一员,并且还获得了唯一职业枪械师。无限的武器,无尽的机甲,林牧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不断变强。怪物,丧尸,异兽,新人类计划的参与者成为了众多主神场景中最弱的一方,是死?还是艰难地活下去。成为了众人追寻的目标。黎明杀机中有一句话:死亡并不是解脱。目前已出现的主神场景:《黎明杀机》《怪物猎人3》《重装机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枭欢

    枭欢

    他;世界顶尖的赏金猎人,权欲,人性,皆在他慵懒至极间玩弄鼓掌。她;如猫一般,优雅,野性,一颦一笑桀骜动人。一场欲望与阴谋的较量,一场枭宠之欢。
  • 放开那条白蛇

    放开那条白蛇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谁人开天地,谁人掌道尊!偶入白蛇传,始知天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