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42800000011

第11章 一件婚姻官司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汝)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这是《召南·行露》,说的是一件婚姻官司案,但也有很多疑问,至今仍未圆满解决。

根据前人的解释,大致有这样几说:① 女子因男家婚礼手续不完备,拒绝结婚,男方便告到官府,她却坚决不答应。② 女子因已另嫁他人,男方却仗势威迫她,以致涉讼。③ 女子因丈夫家境贫困而回娘家,丈夫控告她。④ 女子和男子曾经来往过,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成为夫妇,男的就去控告。⑤ 也有以为是守礼的贫士不愿与势家结婚,被女方控告。

第一章里的三句话是什么意思?是譬喻还是实写?如果实写,它和下文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

厌浥,指潮湿。这三句的意思是:道路上都是湿露,我难道不想趁着早夜,怎奈路上多露。露水本用不着如此忌惮,当指某一种阻力。不管怎样,她对他(情人?)原有感情,她之不能践约,并非出于本意,与《王风·大车》的“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有仿佛之处,而和下二章严厉的口吻,坚决的态度大不相同,前者尚是婉却,后者竟是严斥。俞平伯说得好:“夫上章曰‘岂不夙夜’,似于义应往,而下章则曰‘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又何其言之斩绝耶?一诗之中,上下三章,而口吻神情宛出两人之口,岂有说耶?”(《论诗词曲杂著》)下又引宋王柏《诗疑》之说,王氏以刘向《列女传》所引无第一章,故疑此章为“乱入”。又引宋王质《诗总闻》说:“首章或上下中间,或两句三句,必有所阙;不尔,亦必阙一句。盖文势未能入雀鼠之词。”俞氏以为“乱入”之说不一定对,但王柏所疑,却有注意之价值。王质之说则甚当,即当有阙文。总之,以第一章和下两章合观,俞说确颇有启示意义。

还有“谁谓雀无角”和“谁谓鼠无牙”又怎么解释?

麻雀本来无角,谁都知道,现在说“谁谓雀无角”,岂非多余?但也可解为虚拟之词:雀如无角,何以穿我屋?可见雀是有角的,问中实已有答意,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谓“雀无角而穿屋,不谓之有角不得也”。诗歌是文学作品,为了强调对立方面的力量,这种无中生有、夸张虚构的手法原是允许的。可是鼠是有齿的,故能啮物,这也是谁都知道。前人以为鼠有齿而无牙,说得泥了。这里的牙和齿实为一事,我们平常也多是牙齿连称,绝少将两者分得清清楚楚,此章中所以不用齿而用牙,因与“家”字为隔句押韵,正如墉、讼之为隔句韵一样。但如果依照我上述的“谁谓雀无角”之说,又不合全诗结构,因鼠之有牙,并非虚拟之词,与雀之有角的假想截然不同,所以我对自己的解释仍认为不惬当。一说角指鸟喙,鸟喙尖锐故谓之角,觜为嘴的本字,故从角。可备一说。

今就此三章来看,这一案件的情节大概是这样:这一对男女本来相熟,男的还约她相会,女的有顾忌而婉拒。后来不知什么缘故而起了突变,男的便去告状,想把女的关进监狱。这似也可从反面说明两人本相接近,后来女的拒绝,故男的愤而告状。女的自然痛恨他狠心,以雀如无角,怎能穿我之屋,你如没有家里权势,怎能使我坐牢而为此诅咒之词;但我即使坐牢,仍不会依从,因为你成立家室的手续不完备,照旧说便是礼节上欠缺缘故。是否托词,自不得而知。

这样理解未必恰当,但对疑问多的作品作研讨探索,却别有一种情趣,邢邵(子才)所谓“日思误书,亦是一适”,心理上正有相通之处。

同类推荐
  •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收录了闵凡利自创作以来的20年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200余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78篇风格各异的散文佳作,共分《故乡,和我的父亲母亲》、《看看咱的庄稼去》、《开放我们心花的万紫千红》、《人生是一棵爬满猴子的树》、《让狼舔舔你的手》、《阅读的芬芳》六辑。《在夏日里画场雨》中的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象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他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迷茫与希望,剖析了疼与痛的根源,开启了人生的禅机与觉悟,直抵心灵,绽放着感染和感动。
  • 掌声总在成功后

    掌声总在成功后

    本文题材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跨度虽大,但都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书中有励志的“鸡汤”,抒情的美文,诙谐的戏说,构思精妙,富于哲理,尖锐而不偏激。无论从容不迫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中外典故,还是发人深思的金石之论,匪夷所思的突发奇想,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以真知灼见使人“脑洞大开”。
  • 谈天说海话仙乡

    谈天说海话仙乡

    蚕沙口被称作神龟背上的村庄,天妃仙驻的圣地;佛家说这里“天妃慈佑临福地,神龟背上隐仙庄”;方志说这里“滦控缰索,翼蔽畿甸,是为形胜”;帝师说这里“海外一荒村,远视如孤岛,命名曰蚕沙,谲奇费探讨”;民众说这里传说美丽,故事神奇,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游人说这里神秘的渤海湾、神圣的天妃宫、神奇的古戏楼……是看不完的圣境。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种。本文集收入的绝大部分论文写于2004年至2010年之间,大体分为两辑,第一辑论文主要针对新世纪文学理论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与争论,浮躁与颠覆,作出应有的回应;有鉴于当今人文科学中实用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横行,就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人文科学性质的核心问题行了初步探索与阐述。第二辑论文主要侧重于反思,过去六十年间,文学理论经历了曲折而巨大的变化,在复苏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绩而有所创新,但在反思与评价方面则歧见纷呈。本辑论文本着历史主义的原则,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追寻各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清理与阐述,给以大体合理的定位与总结,以利文学理论的继往开来、创新与发展。
热门推荐
  • 撞你一脸桃花开

    撞你一脸桃花开

    被正当红的大明星看上是什么体验?爆炸!我等花痴每天都在做的白日梦!让我飞一会先!夏望星:啥?男神?妹子们……古笑寒的“真相”你们都没见过哇!看上一个四肢发达的呆妹子是什么感觉?元气?很乖很甜很贴心?古笑寒:切!软妹?哥们你也想多了!说不明白打不过,苦啊!傻妞她不开窍啊!
  • 傲娇女帝要飞天

    傲娇女帝要飞天

    何为爱情?有背叛,执着,才是吗?某人实力宠她,她只管傲娇霸道就行,这就是爱情!
  • 小导演

    小导演

    新书娱人记发布了,有人看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奋发向天涯。小小导演,一觉醒来,穷困潦倒,无容身之处,只有匡次匡次响的火车和兜里一张不知去往何方的车票。他才华横溢,他励志前行,他也说“我永远都保持着一颗敬畏的心。”讲一个小故事吧不抄!都是自己琢磨的,可能存在借鉴!吹水君羊:726530781
  • 臭鸭蛋的喜剧人生

    臭鸭蛋的喜剧人生

    王大祥的青春,是无悔青春。王大祥的爱情,是完美爱情。但王大祥的一生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改变了。他为爱设局,却让自己钻进去了。他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套中钻出来,出来时却被前妻拿着扫把追得满大街逃。他一边逃还一边直播:老铁快看,我前妻在追我,想知道我跟她有没有戏嘛,双击666!
  • 女扮男装:面瘫老公太会宠

    女扮男装:面瘫老公太会宠

    江阮在一次实验中灵力失控,自己设计制造的机关爆炸,连累到她自己。临死之前元婴脱离身体,在时空的挤压之下,穿越到了现代女性江阮的身上,代替她活了下来。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面临着险些被侮辱的境地。
  • 女人生活圣经:聪明女人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一生

    女人生活圣经:聪明女人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一生

    聪明的女人应该是智慧和从容并存的,具备这种特质的女人才能从内向外雕琢,透出一种让人信服的气质。魅力是女人至尊无上的风韵,总是与高贵、温馨、精美的气质联系在一起,女人是一件华丽的饰物,一分优雅的心情,一种高尚的生活,一种永不褪色的魅力……
  •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珠联璧合,与元曲争奇斗妍。 对于现代人而言,宋词仍然是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次精编出版的由逸闻和雨潇编选的《宋词三百首》,精选宋代词人九十家,词作三百余首,风格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篇幅兼有小令、中调、长调等。
  • 若是良辰错美景

    若是良辰错美景

    “悠然,很高兴这一次我能以老公的身份来和你在一起,直到一辈子。”一次誓约,一次终生,一场车祸,擦肩而过……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近两百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马尔克斯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