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500000034

第34章 “擅权自用 操纵朝纲 迫害百姓 擅权乱政 立地皇帝”明朝武宗时期的大宦官(3)

官员凡进京朝见皇帝,或从外地出差回来,都要先见过刘瑾,送上厚礼,然后才能被安排去见皇帝。刘瑾初索贿时,每次不过百金,刘宇破例一次送上一万金,刘瑾便派他去做兵部尚书,后来入了内阁。三司官员(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求见,最初例纳贿干金,有的甚至送四、五千金;地方官吏求见刘瑾,须送上万金,甚至有的送礼的数目高达二万。可有些地方官吏进京后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银两,就先在京师借帐,回到地方后设法偿还。刘瑾为了更多地索取贿赂,下令大明朝各地巡抚都必须到京师接受敕封,以便勒索。这些巡抚进京以后,人人纳贡,个个献宝。稍有怠慢,就要遭祸殃。延绥巡抚刘宇拒绝进京,被刘瑾下令逮捕入狱。南京都御史张泰,因清贫献不出厚礼,只能送一些土特产,刘瑾不满,将他罢官。漕运总督、平江伯陈熊因拒绝向刘瑾行贿,被刘瑾削除封爵,谪戍边陲。宣府巡抚陆完迟到了,险些获罪,赶快给刘瑾送厚礼,才让他作为试用人员走马上任。给事中周钥出外回京,因向刘瑾求职时无金献送,被迫自杀。那些行了贿的官吏,回到地方上就心安理得地进行搜括,不仅可以孝敬权阉,从而主张贪污歪风的上升。

刘瑾向武宗朱厚照皇帝进言:“各地的镇守太监是个肥缺,如果将他们不断更换,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谋取这个差事,谁去了每年也会给皇上孝敬几万两银子。”武宗朱厚照同意了这种做法,刘瑾就频繁地更换镇守太监,从中捞很多油水,镇守太监是个肥缺,宦官们争先恐后地谋求此职。他们一要贿赂权阉刘瑾,还要孝敬正德皇帝,完成朝廷下达的上缴指标定额。镇守太监每年进奉一次,谁完不成就撤职。当时定额是:南京15万两,两广13万两,湖广11万两,四川9万两,河南8万两,陕西7万两,其他各地也有差异。这些镇守太监以行贿谋职务,‘以“进奉”为名在地方上大肆搜括,其贪婪卑劣、巧立名目,达到了敲骨吸髓、骇人听闻的程度!就拿陕西来说,贪婪成性的太监廖鸾、廖鹏、毕真、刘琅都先后在此担任镇守,向老百姓要钱的名目非常之多:“田有余粮钱,每亩银一钱;屋有地租钱,每间银一分;老人有拐杖钱;女儿有脂粉钱;寡妇有快活钱。”刘琅从陕西、河南镇守太监到南京守备太监,一路贪婪,变本加厉,搜刮来的钱财早巳多得数不清,在自己家里造了一座玉皇阁,请术士为他炼银聚宝。

在武宗初年发生了鞑靼小王子部入侵宣府事件,朝廷派保国公朱晖、监军太监苗逵、右都御史史琳率兵前去迎敌。小王子部又转掠大同,被参将陈雄在顺圣川击斩80余人,夺回被掠去的2700多人。朱晖等以此奏捷,列出立功将士20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虚报的。因太监苗逵的关系,武宗全部给予奖赏。朱晖先贿赂刘瑾,然后再次以此事请赏,兵部开始不同意,刘瑾一句话,朱晖便被加封为太保,1000多名将校都升了官。此后,边将请赏日益泛滥。正德四年(1509),陕西镇守太监廖堂,声称参随廖鹏斩敌134人,实际都是妄杀平民充数,为其请功,刘瑾收了廖鹏贿赂,廖鹏既得到了赏赐,还谋得了陕西镇守太监肥差事一职。

刘瑾专权,排斥异己,残酷地镇压反对派,其疯狂达到为所欲为、横行无忌的地步,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控制着“三厂”和锦衣卫这些特务政治明王朝的物点。

在击败司礼监太监王岳之后,就掌握了司礼监,成为明廷太监二十四衙门中的首脑人物。他的同党马永成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锦衣卫指挥杨玉、石文义也是他的走狗。武宗朱厚照初期刘瑾掌握着朝内特务机构。

刘瑾从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厂卫特务都是刘瑾的爪牙走狗。走狗之间为了向他争功邀赏,都争着派遣特务到各地去侦访,于是,特务网络遍于各地,连穷乡僻壤都有他们的踪迹,闹得边远州县的老百姓看见骑着高头骏马、衣着华丽、说着京师口音的人,都吓得纷纷躲避。地方官只要一听到这种风声,就赶紧上前献贿赂。一些地痞流氓也趁火打劫,冒充特务,招摇撞骗,敲诈钱财,闹得百姓胆战心惊。当时,江西南康县吴登显等几家富裕户,在端阳节开展龙舟竞赛,谷大用手下的特务侦知此事,上报刘瑾。刘瑾就以“擅造龙舟”的罪名将吴登显几家富裕户杀害,把他们家产没收。

刘瑾为进一步控制下属特务机关,又奏请武宗朱厚照设立内行厂。机关办公设在荣府旧仓地,刘瑾自任提督。内厂是专门监视侦察东、西两厂特务的机关,甚至所有宦官的行动也都在他们的侦缉范围,朝内简称内厂。内厂特务的侦缉用刑,比东、西两厂更为凶狠残酷。凡犯罪人无轻重之分,一律先处杖刑,永远充军边疆,还要戴上150斤的重枷发配上路。官民即使犯有很小的过失,也难逃惩罚。为此被内厂致死者达数干人之多。

刘瑾有一次得到有大批外地佣工来京城谋生的消息,下令将他们全部轰走,还强令这些人中凡寡妇一律要嫁人;因饥饿而死的未葬尸体全要火化。这事引起京城骚动。当时的外地到京城谋生的佣工有酒保、磨工、卖水的,共计1000多人,他们被赶到城外后,就聚集于北京东郊,公开抢劫,并声称拼命也要刺杀刘瑾。刘瑾害怕出大乱子,就虚张声势,只杀了为首一人,便草草收场。给事中许天锡想以此事弹劾刘瑾,又怕参不倒刘瑾,许天锡怀揣奏疏忧愤之中自杀。

官吏出差、外任,甚至被贬官、罢官闲置家中,身后都有特务盯梢。刘瑾通过厂卫特务对官吏的监视尤为严密。厂卫特务一不高兴,立即可以加上罪名,随意逮捕下狱。尚书韩文被罢官后回老家,刘瑾仍不放心,派人在途中监视。韩文知道有人跟踪后,就乘着一头小毛驴投宿在荒郊野外的小店里,才摆脱了尾巴。郎中张玮、尚宝卿崔璿出公差,御史姚祥升任,他们在途中乘轿并携带家小,都被刘瑾派出的特务查知。张玮在言语中流露出对刘瑾窃权不满,被厂卫特务逮捕入狱。王伯安曾因上疏弹劾刘瑾,被贬到贵州做驿丞。远行途中,夜宿杭州胜果寺,被刘瑾派出的二名军校赶上,用绳缚之,投入江中。前司礼监太监王岳与太监范亨、徐智等人因参奏刘瑾,结果被贬到南京。刘璜又派特务在途中将王岳、范亨杀死,将徐智手臂致残。王守仁是反对刘瑾的死硬派,他被责打五十大棍以后,贬到贵州龙场驿。刘瑾派特务沿途追杀,幸亏王守仁机智过人,他写好遗书,假装投水自杀,才幸免遇难。杨一清被罢官后闲居家中,逢安化王叛乱,朝廷起用他为陕西三边总督,锦衣使者刚到他家,他还以为是特务,饱尝虚惊后,才走马上任。

武宗朱厚照上朝时,刘瑾站在他的右方。群臣拜完君主,还要向他站的方向深深作揖,连眼都不敢向上翻。在当时人称明武宗是“坐的皇帝”,称刘瑾为“立地皇帝”。刘瑾内有“八虎”为伥,外有狐群狗党,俨然皇帝自居。

据《明史·刘瑾传》记载,刘瑾所变法度,吏部有24条,户部有30条,兵部18条,工部13条。

改变吏部的官吏考选、升迁制度。打破了对官吏的定期考察,准许吏部不定期考核,这样就为其狐群狗党擅自任免、进退官吏开了方便之门。在举人、监生选官时,随意增减名额。满刺加使臣刘原籍是江西人,他阴谋叛乱被凌迟处死,刘瑾说江西人多系奸佞之徒,不许江西人做京官。焦芳与江西籍的彭华、李裕、尹直等人不和,便勾结刘瑾把江西省乡试名额减少50名,又随意增加陕西乡试名额100名,河南乡试名额95名,以此拉拢刘瑾和焦芳的同乡士人。前大学士、顾命大臣谢迁是浙江余姚人,因曾联名上疏除掉“八虎”得罪了刘瑾。结果被刘瑾同党致死,刘瑾下令:“不许给余姚人授京官。”

正德三年,大学士王鏊、尚书梁储主持会试,刘瑾写白条子,要求把他条子上50人全部录取。刘瑾又特别为这次会试增加了50个名额。这50人中就有刘宇之子刘仁和焦芳之子焦黄中,刘瑾公开干涉会试,主考官十分为难,只好办理。

刘瑾在正德二年,下令裁革各衙门官员数百人。各地镇守太监、总兵、巡抚、副参将、游击将军等官职,只要是出自刘瑾门下,不论贪污、年老、多病,或政绩如何一概留用。都指挥使以下官员,只要刘瑾写个“委×××为×官”字样的白条子,兵部就立即照办,不敢再奏。

在刘瑾的操纵下,吏部还放任各抚按官可以自行任命州县正职官员。在户部方面,刘瑾知道各地郡县府库在钱粮方面有舞弊现象,于是将过去三年一查盘制度,改为不定期和经常派官员外出查盘钱粮,将查出的财物装进自己的腰包,差官查查钱粮,即肥了他自己,也扩大了势力。

刘瑾在正德二年(1507)三月,派官员查盘天下军民府库;十一月,又派人查盘天下粮食储备情况。正德三年(1508)五月,派官员查核各边地每年例银;七月又派人查盘两淮盐运司的收支情况。正德四年(1509),三月派直隶巡抚罗王玄查盘万全、大宁二都司及其下属卫所军库器械;十二月,派人查盘两直隶及各省钱粮等等。刘瑾只听取查盘官员回来的汇报,一旦发现有粮质粗糙和霉烂变质的,立即下令将所在地方的巡抚、管粮郎中逮捕下狱,并勒令这些官吏加倍赔偿。都御史周南等5人,布政司以下孙禄等10人被关进监狱;同时追逼补缴边防军粮,以致刘宪等人死在狱中。宦官韦霖查盘广东库藏,回奏刘瑾说库中所藏应解送京师之物多霉烂;又说梧州贮盐利军的赏银60万两还没有及时运到京师。刘瑾听后便立即下令逮捕原两广总督、现任都御史潘蕃和前总督刘大夏,以及前左布政使沈锐等899人,并全部罚他们运米到边库。这些受罚的官员不是他们的失职造成的损失大小,而是他们过去是否得罪过刘瑾。如刘大夏,过去曾根据孝宗遗诏,上奏一次罢免宦官683人,又曾揭发过刘瑾的走狗——刘宇的罪行,因此,这一次不仅被抄了家,70多岁的刘大夏被发配充军,全家被抄。

心狠手毒的刘瑾还下令将天下府库中存留的钱粮,全部解送到京城,结果使郡县积储为之一空。而这些解到京城的财富一半都落入刘瑾的私人手中。

正德四年九月,刘瑾奏请武宗朱厚照免征天下户口食盐;令巡盐御史去亲自执行,严禁私自贩盐夹带。当时,太监杨镇以宫廷名义携带长芦盐去南京兑换银两购买丝织品,却又买私盐混装在一起,并在沿途向地方官要挟贿赂,结果被内厂告发。刘瑾派人在查核盐税时,杖打了巡盐御史王润,逮捕了前盐运使宁举、杨奇等人。杨奇被致死后,把他的孙女也卖掉了。然而,刘瑾本人却以购海鲜为名,夹带私盐,被长芦巡盐御史涂祯拒绝。刘瑾向涂祯索贿,涂祯却空手而去。刘瑾大怒,指使随行人员将涂祯打了三十大棍,然后发配到肃州。在查核宫内贮藏银朱、乌梅、黄丹、百药煎之类的甲字库房时,刘瑾把尚书王佐以下173人分别流放降职。

刘瑾借罚米法惩治曾经得罪过自己的官员,让被贬职的官员把米运到边疆仓库,以充军粮。前任尚书雍泰、马文升、刘大夏、韩文、许进,前都御史杨一清、李进、王忠,侍郎张缙,给事中赵士贤、任弼,御史张津、陈顺、乔恕、聂贤、曹来旬等数十人,全都因而倾家荡产。对已死去之人,刘瑾还下令逮捕他的妻子儿女,一个也不放过。

刘瑾在变更制度中,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招募六七岁的孩童为勇士,实在是荒唐之极。还有选派两广、南直隶(今江苏)、浙江等省一级的官员不用邻省人,漕运都御史不用江南人等,从而显示出刘瑾专权专治到了极点。

在正德末年,宁王朱宸濠篡逆叛乱发生的。这次叛乱事件与权阉刘瑾有直接的关系。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五世孙。朱宸濠之父朱觐均是一个有名的酒色之徒。他在外边霸占了一个娼妓,带回府中纳为小妾,后来给朱觐均生了朱宸濠这个唯一的宝贝儿子。朱觐均做了十年宁王死去,朱宸濠继袭宁王王位。朱宸濠从小生活在宁王府宫廷中,在宫女、嫔妃、姬妾的环抱下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他身边养着一批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象术士李自然、李日芝之流,他们吃饱喝足没事干,就千方百计地诱导朱宸濠,说他有龙姿凤表,可为天子;还说宁王府南昌地处华夏东南,有“紫气东来”的天象。这些人把宁王说动了心,这位过惯了王爷生活的朱宸濠想过皇帝瘾!朱宸濠要篡夺帝位,他先向兵部请求恢复被前朝已革去的宁王府护卫。朱宸濠的前辈中五世祖朱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最初为太祖守卫喜峰口,东连辽东,西接宣府,为一方重镇。他带领甲兵8万,战车6千,身边有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武装力量。曾多次会同诸王出巡塞外,以多谋善断而着称,是当时雄据一方的藩王。当时太祖分封的这些藩王,各霸一方,成为后来明代社会一大弊端。建文年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权也因建文皇帝的削藩举措对他有威胁,故与燕王配合默契,使朱棣免除了后顾之忧,朱棣成功地夺取了帝位。在永乐年间,朱权被封为宁王,封地南昌。朱权博学多才,常与文人学士往来,奉敕辑《通鉴博论》二卷,作《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文谱》一卷,还有注释纂要数十种,算得上是一位谋略过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正统十三年(1436)朱权去世。而朱宸濠的其他先祖均无大的建树,其父朱觐均更是一个花花公子,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且仗势欺人,为害一方,因此被朝廷革去了护卫精兵,消弱了他们手中的武装力量。

朱宸濠为了达到当皇帝的梦想,首先上书要求恢复宁王府护卫,结果被兵部驳回。正德皇帝好事淫乐,不理朝政,刘瑾及其党羽把持朝纲,朱宸濠是一清二楚的。为扩充势力,蓄财养兵,朱宸濠派王府中官梁兴带了二万两银子和大箱奇珍异宝,专程进京买通了刘瑾。就连太监张忠,少监卢明,司礼监太监张雄,东厂太监张锐,司礼监少监秦用、赵秀,镇守太监毕真等人,也不止一次地接受了朱宸濠的贿赂。刘瑾只要说句话,走狗们哪个敢不办!于是在刘瑾及其走狗的活动下,武宗朱厚照皇帝在宁王朱宸濠寿诞之日,将南昌河伯所分封给宁王府,作为贺礼,专门让他敛息生财;把南昌左卫改为宁藩护卫,说把明朝的一镇总兵变成了宁王的护卫亲兵,达到了朱宸濠有兵权的目的。

在刘瑾的纵容下,朱宸濠更加骄横不法,擅杀了都指挥使戴宣,出逐了布政使郑岳、御史范辂,囚禁了知府郑巘、宋以方等。在封地内强夺民间田宅子女,姑养盗贼,抢劫财物。朱宸濠不久,便将篡权阴谋变成了实际行动。刘瑾被诛杀后,宁王又贿赂权阉钱能、藏贤等人,终于在正德末年反叛。结果,这场叛乱与刘瑾有直接关系,刘瑾是叛乱的始作俑者,就此也落得了可耻下场。这场叛乱虽被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平息。

同类推荐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她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她只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背影,然后背起包走向远方,义无反顾地流浪。她一生流浪过五十四个国家,经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经历的传奇故事。有人说:“三毛的一生,抵别人过好几生。”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宠妃

    宠妃

    从跨国大企业金领穿越成古代后宫的底层,林媛表示当皇妃不幸福。身为宫中最不得宠、位分极低的小妃子,皇上看不见,嫔妃刁难,宫女欺辱,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这真是个悲惨的意外啊!不过,咱们的林总裁,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活得好好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林媛的人生依旧精彩,这宠冠后宫的一辈子,貌似比上一辈子还要风光啊!
  • 穿靴子的猫走红(中国好小说)

    穿靴子的猫走红(中国好小说)

    以主人公肖七零请写手杜手枪为其姐姐写写传为线索,讲述了其姐姐肖小妹为了弟弟而牺牲自己一生的故事,也反映了人在金钱腐蚀下的冷漠与阴险,故事曲折,可读性强,发人深思。
  • 我的23岁美女邻居

    我的23岁美女邻居

    我有个绝色美女邻居,总是深更半夜来敲我的门……唉,真的心累!
  • 皇后有令:皇上清仓大甩卖

    皇后有令:皇上清仓大甩卖

    原书名【皇帝欠管教之冷帝的宠后】某皇后很痞,很无良,很没节jie操。打得过流mang氓,斗得过小三,开得了鸭dian店,泡得了门主,气得死帝王。后妈曰:爱她就要虐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过程不悲怎能衬托结局有多甜。一睡皇帝误终身,某皇后嘴角一勾,“皇上,你敢娶我么?”管他是门主还是宫主还是皇帝,只要他是男的,活的,而且是美男,本宫都要不顾一切的抢回家!爱情来了不要等待,come,快把他装进碗里来~~~
  • 雍正大传

    雍正大传

    雍正王朝到底是个怎样的气象?历史学家列举五百年明清史上发生的十四件大事,短短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就占两件,足见雍正的魄力以及那个时代是何其重要。雍正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史家说他“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但历史上也留下他得位不正、弑父鸩母、刻薄好杀、大兴文狱、未得善终的累累恶名以及扑朔迷离的宫闱谜案。本书通过对中外诸多史料的整理与研读(如洋溢着他强烈感情色彩的朱批奏折),以人性化的笔调去观照雍正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位帝王充满复杂情感与生命张力的人生,解读了雍正鲜明的个性是如何晕染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人文底色,而那个时代又是如何赋予了雍正毁誉参半的人生的。同时,讲述了这位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四阿哥,是如何凭借自己隐忍、自律的品格,逐渐走进康熙的视野,并以大业相托的;站在他清理百年历史积弊的高度,客观评述了这位改革雄主的精明、果决,高超的御人权术和制度建设,严打贪腐、勤勉务实的施政风格,以及在他的感召下,雍正王朝名臣辈出、吏治刷新的奋进气象,却又山雨欲来、波谲云诡的历史变局。
  • 纵有离别亦重逢

    纵有离别亦重逢

    美好的青春,一场遇见,扣人心扉,回味一生。
  • 镜河谣

    镜河谣

    十年寒窗毕业,饭局一朝穿越。危机四伏烽火连天的异世,她却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小孩。原本只是想平静生活下去的她,却不知不觉间卷入了一场遮天的阴谋。看她如何依靠坚毅不屈一点点成长,凭借智慧果敢踏过五洲山河,平定烽烟乱世,斩尽妖鬼邪魔,证道皈依真我。
  • 浓墨蜕变:废材惊天下

    浓墨蜕变:废材惊天下

    一场事故,本是杀手+神医的叶清浅穿越到异世一废材身上,再睁眼,目光犀利,摄人心魂,身世离奇,倾世倾城不足以形容她的容貌,毒舌不足以形容她的伶牙俐齿,可她却逃不出他的怀抱,且看一场浓墨重彩的蜕变!
  • Egyptian Journal

    Egyptian Journal

    This is a first-hand journal about the Goldings' travels through Egypt, soon after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living on a motor cruiser on the Nile. Nothing went quite as planned, but William Golding's vivid and honest account of what actually happened, and of what he saw and felt about ancient Egypt and the exasperations of the living present, will delight his innumerable admirers and everyone who visits Egypt. "e;One of the funniest anti-travel books I have ever read"e;. (Daily Telegraph). "e;No previous book brings you so close to Golding the man. It bulges with abstruse knowledge ...and is often screamingly funny…Hugely enjoyable"e;. (The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