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40400000001

第1章 导读:历史老人为你说戏

——王尔敏《京剧书简》导读

翁思再

旅居加拿大的王尔敏教授以治中国近代史而驰名学界。他曾以通信形式与吾师刘曾复教授议论京剧之理,今以积札结集,自云“年及九秩,此即婪尾之书”。为什么这位历史学家竟以论京之书结束学术生涯呢?

这些信件的写作分为两个时期,自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五年得十三通,先生曾在台湾地区自费少量印行,书名为《揄扬京剧有理》。自二〇〇六年至二〇〇九年他又陆续写了四篇,此番加上以前所写共十七通,以《京剧书简》为书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尔敏教授如此表述出版缘起:

元曲名家郑光祖著有《醒世一斑录》,其中说道:“天地之中一阴阳也。阴阳分而天地定,阴阳交而天地生。天地有理,阴阳有理,万物有理”。本书之谈京戏,一切要先占得有理。这是小焉者。我这书虽然简略单薄,而立意则正大严肃,用心则忠诚笃厚,申理则事事有据,行文则浅显易晓。这话有理,识者皆可复按。

戏剧一门艺术,我自是十分外行,生平未尝研究,亦并未认真学习。既鲜阅读,又乏磨练,只是有点爱好,随兴跟人乱唱,亦是浅尝辄止。观赏稀少,向未著述,门径未窥,见识浮泛。于今竟然大谈京戏,自是既不度德又不量力,偏要出书,岂非自暴其丑?不过时有所激,势有所迫,在京剧倾灭危亡之会,也竟要逼着哑巴说话了。写此楔子,正逢乙酉之岁春正月,生肖即当鸡年,世界大势,面对灾难世纪。于风云际会,正可谓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我虽才疏学浅,也顾不得要抗争一鸣。海内识者,怜而勿笑可也。

王尔敏教授在自序中,既描述自己业余票戏的过程,又畅谈观察中西作品后之领悟。他的这种观察带有历史学家的特殊视角。如他开篇所言:“中国戏剧创生于乡村市镇的平民社会,演员和平民距离密近”,这实际上就折射出人类学和文化史上的“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的关系。中国儒家要义录于经书,这是“大传统”;而平民百姓则不会去看“四书五经”,他们对于儒家的“忠孝节义”思想往往是通过看戏、听评书等民间艺术得到的,后者即是“小传统”。这就是说,“大传统”是仰仗“小传统”传播民间的。又如王教授认为《玉堂春》虽是完全虚构,却如实反映了明清两代各省必在秋天实行“秋录大典”的史实,朝廷要清讼省刑,地方官必须履践。《玉堂春》剧中由“红袍”(一省之承宣布政使,即藩台)、“蓝袍”(一省之提刑按察使,即臬台)与中堂坐定的巡按大人之“三堂会审”,反映了当时的审案格局。王教授道出了传统戏曲的历史作用及其剧目的认识价值。

王教授对于京剧在形式方面的议论,是围绕写意艺术观来生发的。京剧舞台的虚拟性,表演的程式性,无不体现中国式的创作思维。他举意大利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演出的例子说,剧中理发师为伯爵剃胡须,连泡沫胡子膏也上了场,把它们涂在伯爵面颊上,抽出闪亮的剃刀,一刀下去,刮下了一条膏沫……这是完全的生活真实。反观京剧,胡子是假的,有各种样式的“髯口”,各行当都有挑须、抖须、捻须、甩须、握须、吹须等优美的程式化动作,表达各式各样的人物感情,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艺术化的呈现。厉慧良《汉津口》里,拉长须的展手之间,把髯口甩上左肩,神色威严,复令胡须缓慢落下,这些表演确实能够表现关羽的神武,髯口是假,艺术是真。王尔敏教授以广阔的视野,在中西舞台艺术的比较中凸显中国舞台艺术的抒情模式。

写意型的京剧完全不必照搬西洋的舞台美术。西洋歌剧虽然布景堂皇、服装华丽,音乐和歌唱方面达到高水准,可是表演却不见精彩,做工武打远远不及京剧。这是王尔敏先生的识断。他还引用许道经先生的演讲,告诉我们西洋舞台艺术未必没有象征。那《天鹅湖》里的天鹅,无论怎么装扮也不像,可是把它解释为象征,那就通了。我们决不要为自己的象征艺术而自卑。

吾师王元化先生在在进行文化反思时,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导致后来多有以西方为坐标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者,后果很严重。无独有偶,王尔敏教授也以京剧为例,尖锐地指出“文化解体导致京剧没落”。他说:以这一百年来的文化而言,领袖和伟人们的所作所为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文化,要打倒“旧文化”创造“新文化”,文化之命被割,成了一种“运动”。大小男女如醉如痴地在共同割中国文化的命,这是一个大潮流,有几个人能够清醒呢?他还引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的论述说,世界上只有六种文化是从原始先民起就自创文化,其中埃及、苏美尔(Sumer)、米诺斯(Minoan)、玛雅(Maya)、安第斯(Andean)五个文化社会已经不存,所幸存的只有中国一个。上述五个文化社会的灭亡方式中,有四个是因外力的侵入、破坏、杀戮和驱散,只有埃及是自生自灭、自行沦亡。不幸如今的中国的文化同时面临上述两种沦亡方式的危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陷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可是自一九〇〇年起,中国人又丧失自信自尊,崇洋媚外,回头看本国固有文化全不顺眼,务要改造、革命,以致连根拔起。他痛切地说:“这个固旧的老文化社会能存多久,史家不敢预估,且请高明之家多想想吧!”这是历史老人之言,痛哉呀痛哉!

京剧历来不仅有广泛群众基础,还备受高层和雅士的推崇。王教授以相当篇幅列举了西方学者对元杂剧和京剧的翻译剧目,有的还注明了版本和年代,非常翔实地告诉我们西方大师是如何看重中国戏曲的。书中还搜罗了一些掌故轶事,如他从晚清“翁(同龢)门六子”之一文廷式笔记稿里,觅出如下一桩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御史向光绪皇帝上奏折说:有小叫天(谭鑫培)、十三旦(侯俊山)者,闻皇帝尝召入。皇上怎么可以与这些污秽之人亲近呢?光绪闻奏大怒,说道不知他下面还要说什么。遂命枢臣传入诘问,严厉追究其幕后指使。皇帝“即以加罪”,而“军机为碰头乞恩”。后来此事报到慈禧太后那里,下了懿旨乃得宽免。书中像这样有意思的轶事还有一些,如果没有痴迷京剧的历史学家在故纸堆里爬罗剔抉,是很难从海底捞上来的。

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王教授对学术问题毫不含糊,该批则批,并不在乎持论者多么有名。这可以书中批评齐如山的论述为例。

关于齐如山,较早的一个批评声音来自王元化先生。他为笔者所编之《余叔岩研究》撰序,言及齐如山批评谭鑫培的《珠帘寨》说“难道鼓的声音会’花啦啦’么?”元化先生有如下一段反批评之言:“这恐怕是苛论。固然真实的鼓声不是’哗啦啦’。但他(齐如山)没有从写意的角度去衡量。一旦走上这条什么都要求像真的形似路子,那么作为写意型的表演体系也就不存在了。倘用写实去要求,试问京剧还有多少东西可以留下来呢?如果承认京剧是写意型的体系,那么京剧唱腔也不能例外。写意容许变形的表现手法,但这不是违反真实,而是更侧重于神似。优秀的写意艺术比拙劣的写实艺术可以说是更真实的,因为前者在精神上更酷肖所表现的内容。齐如山的这类议论是不足效法的。”

笔者也曾批评过齐如山。在为王元化《京剧与传统文化》所撰注跋中,对齐如山的评价如下:“十九世纪的分析实证治学思想,由封至模、欧阳予倩等学者于民国初年引入皮黄[1]研究,留学欧洲回来的齐如山用的也是这种方法。但这些前驱者多数毕竟没学过戏,更没有舞台经验。他们以为只要不断进行越分越细的分类记述,就能说明京剧唱念做打的艺术问题,其实不然。比如一个身段即使照他们所分解的,把手、腿、头、腰各分体动作都做对了,也未必能好看,因为其中还有整体配合和怎样用劲头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说,手在人的有机体上,那才是手;黑格尔说,假如把部分从整体上割裂下来,这就不是整体的部分,而是两个性质了。齐如山的《国学身段谱》之类的著作,有整理记录之功,却未能得到普及,在梨园行作用不大。因为他未能揭示动态规律,从系统上解决问题。后来当二十世纪分析综合的整体思想传入,后起的学者就指出齐如山的不足。”

此番在《京剧书简》里,王尔敏教授与我们异曲同工。先生批评道:“他(齐如山)观察有差,给予梅兰芳误导。他说西洋歌剧是载歌载舞,这是大错,西方无论男女高音,俱是只唱不舞,仅仅随音乐有点简单手势台步。”确如王教授所言,在齐如山那个年代,西洋歌剧是唱者不舞,舞者则不唱,并不像后来崛起的音乐剧(Musicals)那样有了综合性。对于齐如山的纠错和匡正,是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电影《梅兰芳》把“梅党”成员以一个角色为代表,导致齐如山在媒体上迅速蹿红,以致舆论普遍认为他是梅兰芳最重要的辅弼,其实事实并不这么简单。正如胡适先生所说:世间有一种最流行的迷信,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一般都会以为多数人的公论总是不错的,其实不然。后人不必为尊者讳,遮蔽齐如山先生在学术上的种种瑕疵和误导。

从总体上看,王尔敏教授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可是这并不表明他不具备国际眼光,也不表明他不提倡京剧改革。他在第十六封信里揄扬唐太宗和唐玄宗。他说,在这两朝的一百三十年间,外国音乐如排山倒海般涌入,这是吸收外来艺术之高潮,这两位皇帝开创了中外音乐融合的活泼风气。他引台湾学者史惟亮语曰:“当前我们又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融合东西的大时代,迎接这个挑战必须先在观念上恢复自我,认识自我。”诚哉斯言!只有植根于本体,才能够有效地借鉴和融合外来艺术。可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懂艺术的开明皇帝,能有几人?

这本《京剧书简》里的十七篇论文都以通信形式呈现,这种体例古今中外不乏旧章。如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著名的《哲学通信》。我国清代历史学家学者章学诚、段玉裁等也有以通信方式论学的先例。通信体的写法比较自由,即兴挥洒,短小精悍,虽不是系统论文,却容易适应媒体需要,随时可见诸报端。然而由于写作时间不同,各自独立成篇,因此本书各篇之间内容难免有所交叉。王尔敏教授选择通信对象为刘曾复先生,这说明视后者为知音,表示服膺和敬重。笔者在《京剧丛谈百年录》里在刘曾复名下注曰:“刘曾复教授又名刘俊之,北京人,今年八十三岁,是我国老一辈生理学家之一。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工程系名誉主任。他业余钻研京剧,为王荣山弟子,会老生戏一百余出,能上台演戏,并精于脸谱、音韵、制曲、身段、把子,均有著述或作品,对京剧史也颇有研究,是一位极为罕见的兼备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对于王尔敏教授的这些来鸿,刘曾复教授以一篇详述自己听戏、学戏经历之六千余言作为报答,此文也见于本书。

本书的“大轴戏”为杨绍箕先生所作之跋,他提出“刘氏京剧学”之概念,识者必能会意。杨绍箕先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职,现居加拿大。他是民国初年新疆督军杨增新的后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时期,虽坎坷流落,他仍勉力问学于张伯驹,其后又与笔者同列于刘曾复门墙。在旅居多伦多直至刘曾复先生逝世之前的十年里,他每周定期打国际长途电话到北京刘先生寓所问学,可见向道之诚。此番,绍箕先生以王尔敏十七通信札稿托付于我,期望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因见该社前曾出版《刘曾复说戏剧本集》,足见文化担当云。余即转达该社六点分社负责人倪为国先生,获得支持,冠书名以《京剧书简》,终遂我等纪念两位鸿儒之交谊、弘扬“刘氏京剧学”之愿矣。

应命忝此导读,以报王尔敏教授守护中华文化之情。初稿修订之余,仰对恩师刘曾复先生在天之灵,拳拳之心可鉴,伏案涕零。

丙申年冬至

同类推荐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把新兴的市民阶级家庭生活搬上了舞台。恩格斯曾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19世纪,著名作曲家奥托·尼古拉把它谱成歌剧,成为最受人欢迎、最经常演奏的歌剧之一。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若无相见,怎会相欠

    若无相见,怎会相欠

    本书集纳了30位民国大师级人物的爱情故事。他们都曾纵横江湖,最后却爱成了凡夫俗子。第一个故事,都由一首诗词引发,诗词是楔子也是中心语,引出一个个宛转曲折、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诉尽离愁别怨,人间冷暖,浓缩她(们)和他(们)一生的悲喜。这本书只想任性地告诉你,不管你是谁,一旦遇见了爱情,就什么都不是了。
  •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本书《英美十四行诗选》,曾于1994年由台湾的业强书店出版。该诗集从未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英美十四行诗选》收近百首古代到现代由马海甸先生自编自译英美十四行诗,每诗加数十乃至数百字的注释和评论。2018年版本,经过译者重新修订。十四行诗难译,故类似的选集在中国大陆未见。
  • 找不到北

    找不到北

    与其致力于对黑车的清理打击,不如倾力竭力甚而像我们常常做的那样——举全市之力——做好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 自然课

    自然课

    本书《自然课》是彝族青年散文家吉布鹰升的生态散文集,有着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风。作者以瓷实的文字,展现大凉山地区独有的美丽传说,纯朴的当地人,以及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文字间透漏着“自我精神的回归”的哲学韵味。作品对生态环境、社会转型期村庄的变迁,以及当代彝族人的生存境况十分关注。
热门推荐
  • 九州天启

    九州天启

    大禹治水,分鼎九州,每逢乱世,群雄并起。王侯将相,谁能问鼎天下
  • 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社科精品书)

    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社科精品书)

    学生平时在学习当中要少考、多学、知识面要宽,学校要特别注意学生自由发展兴趣,甚至鼓励“偏才”。循规蹈矩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全才”不见得都会发展,有些书呆子,没有什么戏唱。
  • 火星撞石器

    火星撞石器

    "啊!!!生命大哥,要撞上了!要撞上了!"张泽心想,为什么如此倒霉,刚从三国逃了出来,以为顺利到达石器时代。为何这次又把火星给引动过来,真的要狗带了,要狗带了,我才20,联女生的手都没碰过,我不服,呜呜呜呜呜呜(┯_┯)!带你领略石器时代的魅力,带你体验石器帝国的建立。是的,这是个广告词,这是2999年最流行的一句广告词,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男主乘坐时光机器回到了石器时代,还给我们开始了直播!来吧,全息战斗的魅力展现。你想体验和原始人战斗的乐取吗?快来加入我们石器全息时代的大家庭吧。哈哈哈!!!
  • 倾心如故:顾少的绯闻甜妻

    倾心如故:顾少的绯闻甜妻

    苏铭蔓以为他们的婚姻原本就是一场交易,却不料这原本就是一场早有计划的预谋,只等她掉落陷阱。这就是一个大腹黑吃掉小狐狸的故事。
  • 中野大佬请悠着点儿

    中野大佬请悠着点儿

    两两相争,必有一伤。风起云涌,电竞界的暗流无法预测。在这个混乱的圈子中,陆煜遇见了复返王者的顾珏。她说,要重回巅峰的王者荣耀!这从不是一个人的对局,亦不是一人能完成的游戏。这,就是我的王者荣耀!君临天下,王者无敌;抬眸一掷,谁与匹敌?我欲相争,必夺第一;技绝天下,无人能敌!
  • 妃常迷人:御赐王妃

    妃常迷人:御赐王妃

    她,夏苏苏,是将军府嫡女,京城人皆知的草包,丑女。被庶妹害死。眼眸再次睁开,她,是21世纪的百变杀手夏苏苏。身中剧毒红凌,解毒途中却意外得到逆天法宝,随身空间!这一世,绝色是她,腹黑是她,淡然是她。当绝色倾城的她回眸一笑,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他,天昱国轩王,丰神俊朗,身份地位之尊贵,遇到她,一眼,从此便沦陷了一生!
  • 花开花落繁花似锦

    花开花落繁花似锦

    樱花树上,时而繁花似锦,时而落樱缤纷,时而残枝败叶。人生一世如此,有起,有落,有繁华,有落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醒来才发现只是浮生若梦一场。可无论何时,我们都会记得,在最美的年华,树上春光无限,树下有你,有我,笑靥如花。
  • 祖人记

    祖人记

    青年陈屿为何无故遭到泳池暗算;父亲遗物为何沉睡千年老怪兽;肉身凡胎为何胆敢肖想超能力;最关键的是,神祇美少女为何非得倒贴同居?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灵力的泯灭,还是祖神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敬请关注《祖人记》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友情与羁绊的温暖故事……兜兜转转,他站到最高的地方可最想要的,还是那双温柔抚过自己眉头的手。
  • 我有一座鱼人村

    我有一座鱼人村

    遍布鱼人的沼泽里,有一座破破烂烂的木屋,据说这里住着鱼人王。然而,这座木屋的主人,竟然是一个——人类?!鱼人剑士,鱼人法师,甚至还有鱼人德鲁伊……在鱼人王的带领下,它们将席卷这个世界!
  • 心恋花语

    心恋花语

    每种花儿都有它的花语…而人也有自己的座右铭…不同的人,人生也就不同。活着?也许…,只为等待你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