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9700000019

第19章 光是什么颜色的(4)

在当今的工业社会,污染物通常是悬浮的微粒,它们由直径从0.01到10毫米不等的微粒组成。瑞利的理论不能解释这种情况。后来,戈什塔夫·米证明了大粒子的散射取决于粒子线度与波长的比值,并于1908年提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它所覆盖的颗粒大小范围更大。这个理论指出,如果空气中有足够大的颗粒,它们将决定散射的情况。米氏的散射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看见的城市天空的景象,颗粒越大,散射越多,同时散射的效果取决于波长。散射不仅在光谱的蓝色区域强烈,而且在绿色到黄色部分也很强。

所以,穿过了受到很多污染的空气层的太阳光的强度削弱了许多,太阳看上去更红一些,它已经失去它的蓝色、黄色和绿色成分。除了散射外,像臭氧和水蒸气还会额外地吸收光能。结果圆圆的太阳呈现出黯淡、橘红的颜色。

那么在受污染的空气中,天空本身的颜色又如何呢?悬浮在空中的污染物,时间一久便会聚集成层,较大的颗粒在地面附近形成了较浓密层。当太阳光穿透这些层时,它逐渐褪色,呈现出橘红色。散射的光失去了大量波长较短的光波,结果主要是红光得以穿透。天空呈现出暗红色;因为散射的红光要穿过空气层中较低的、愈来愈浓密的空气,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红色越来越浓。你所看到的落日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你所处的地方。在地面上,落日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季节和当地的大气状况。人在高处所看见的日出和日落的景色完全不同。有时日落后,站在平台上的观察者能看到贴近两面地平线的一小部分空气散射的阳光。

傍晚的天空能揭示出大气受污染的情况。天然的"污染"也会影响天空颜色,尤其是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灰尘、热气体和水蒸气进入大气时,灰尘的颗粒和其他一些微粒最终在离地面15千米到20千米之间的地方聚集成层。这个空气层散射太阳光的效果格外明显,绚丽多彩,太阳呈现出蓝色或绿色。尤其是在黄昏时分,火山喷发几年之后还能看到这种景象。这些引人入胜的景色并不能弥补污染的危害,无论污染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但至少污染物颗粒通过绚丽多彩的天空颜色的微妙变化显示了它们的存在。城市日落一旦出现暗红色,那便是对我们的警告。我们应当禁止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欣赏到明朗的天空。

光为什么和怎样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外一种介质的时候,它的进路会曲折,这一点有许多人认为是大自然在耍脾气。真的,光在进到新的介质以后,为什么不保持原来的方向前进,却选择了屈折的路径呢?关于这件事情,如果用军队在容易走和不容易走的地面交界的地方行进的情形来做比喻,就会完全明白了。下面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赫歇耳关于这个问题所说的话:

请设想有一队兵士正在行进,那里的地面有一段是平坦容易走的,有一段是高低不平不容易走,因此走起来就不可能太快的。两段地面的分界线,恰好是一条直线。现在,再设想这队兵士的队伍正面跟这条分界线成某一个角度,因此同一横排的兵士到达这条直线不会在同一时间,而是有迟早的不同。每个兵士一跨过分界线走上不平的地带,就不可能走得像以前那么快,因此,也就不可能再跟那些还没有跨过分界线的同一排兵士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前进,而慢慢的落后了。这时候假如兵士不走乱队伍,仍旧依着队形前进,那跨过了分界线的部分不可避免地要落到其余部分的后面,因此在跟分界线相交的点上曲折成一个钝角。又因为每个兵士一定要合着节拍踏着步子前进,也不能够抢先,每个兵士就自然会依着跟新的队伍的正面成直角的方向前进,因此每个兵士越过分界线以后所走的路径,第一,会跟新的队伍正面相垂直,第二,路程的长短和在平坦地面上在同一时间里面能够走的路程长短的比,恰好跟新的行进速度和旧的行进速度的比相等。

我们不难应用手头现成的东西,在桌子上做一个小实验。把桌面的一半用台布盖好,然后,使桌子略略倾斜,把一对装牢在一根轴上的小轮子(例如可以从损坏了的玩具汽车上拆下来)放在高的一头让它滚下去。假如轮子滚动的方向跟台布的边恰好成直角的话,那么它滚动的路径是不会发生屈折的。这表示了光学里的一条定律,就是垂直射向不同介质分界面的光线,是不发生曲折的。但是,如果轮子的滚动方向跟台布的边缘成某一个角度的偏斜,轮子滚动的路径就要在这个边缘上发生屈折,也就是说在行进速度不同的介质的边缘上发生屈折。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当轮子从滚动速度比较大的那一部分桌面(没有桌布的部分)滚到滚动速度比较小的那一部分桌面(有桌布的部分)的时候,它的路径的方向是折近界线的垂线或者所谓"法线"的。在相反的情形,就要折离这法线。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就是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里光的行进速度不同这一个基础上面产生的。这速度上的差别越大,那么折射的程度也越大;表示光的折射程度的所谓"折射率",就是这两个速度的比值。你知道光从空气进到水里的折射率是43,那你同时就可以知道光在空气里行进的速度,等于在水里的113倍。

这里还可以看到光的传播的另一个特性。如果说光线反射的时候是依最短的路径行进的,那么在折射的时候是取最快的路径的:除了这一条折射路线之外,没有一个别的方向可能使光线这么快到达它的"目的地"的。

导演的误导

在影视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个在房内墙边倒立的人,看走进门的客人的"主观镜头"画面:客人是头在下脚在上倒着走进来的;有人弯着腰从两腿间往后望,其"主观镜头"画面:见到的人物场景都是倒过来的。导演似乎在强调是"倒着"在看,所以一切都该倒过来。拍摄时这样倒着拍摄也确实是"倒着"的画面。这有什么问题吗?

不用讲太多道理,你自己弯腰从腿间往后看一下就会知道,世界并没有倒过来。但你用相机这样照相,相片是会倒过来的,但看时把照片转一百八十度就可以了,无所谓正或倒。记者在人群中抢拍时,经常把相机倒举在头顶拍摄,动作与弯腰后拍相反,结果也一样。其实,一般光学照相机底片的成像就是倒反的,照相馆老一点的照相机照"全家福"时,你可以在照相机后面看得很清楚,全家人都头朝下脚朝天。新型的相机多经一次反射,就不再倒立了。

这就要说到照相机和眼睛的异同了。照相机和眼睛的光学成像原理是相同的,人眼中的晶体相当于相机中的凸透镜,光经过折射后聚焦成像于视网膜,相机成像于底片。这光学成像,由于光的折射途径原因,与物体成一百八十度对应,也就是倒立的。底片上的成像,我们看时转一下就可以,视网膜成像传给大脑也是倒立像就"颠三倒四"地混乱了。据说,初生婴儿睁开眼看到的世界就是颠倒的。但万物之灵--人的进化和发育成长过程中,大脑和神经系统对这颠倒的视网膜成像进行了调整处理,不仅把颠倒的成像立正了,在侧头、转头时也自动进行了稳定性调整处理。所以,你躺着侧头看电视,电视机和画面并不会倾斜,假如是照相机、摄像机这样侧斜,图像画面也倾斜,人不晕才怪。

眼睛和大脑的"自动调整"功能,照相机是没有的。导演的那些"倒立"镜头画面,是把人眼当成了呆板的相机,实是误导!

平面照片变立体一天,一位朋友拿了本画报来找我,说他有"绝招"能把平面照片变立体,问我拜不拜他为师?看他故作神秘的样子,我也故作姿态"不学!"

还是他憋不住了,告诉我说:"说简单,也简单。闭上一只眼,平面马上就变立体哉!"

我不信,他翻开画报指着那幅"苏州园林"的照片说:"这张照片,构图取景、色彩层次、光照明暗都极好。但我们看时,特别是斜着看,总是明显感觉是平面的,缺乏现场真实感。但是,你闭上一只眼睛试试看。"

我被他说动了,用手遮住左眼再看这张照片。真神了!那湖水、那湖岸的亭子和水中的倒影,那彩色缤纷的花木,那重叠的远树,竟然一下变得层次分明地浮现出立体感来了,距离也拉出来了……我把手拿开,照片一下又"死板"了。

我又翻看一张足球赛的图片,嘿!球场似乎更显得深广开阔了,球员的姿态也生动得多了……这是怎么回事?

朋友见我信服,才告诉我说,平时我们看东西,两只眼有些微视角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平面和立体,用一只眼看时,没有视角差的帮助,就不易判断平面立体了。照相机照相片,就像用一只眼看东西,但把真实的景象记录下来了。我们用两只眼去看照片时,视觉差就会提醒"这是平面,不是立体"。而用一只眼看时,不再有视角差,不会去否定它的立体性,由于照片记录的是实景,被遮住的眼睛会下意识去"补充"加强立体感,使你觉得真的"立体"起来了。

我还有点似懂非懂,但以后我看图片、照片,甚至看电视、电影,常常用这"绝招"而觉得非常有趣。只是眼睛有点累。

光来自东方吗

有句拉丁谚语说:"光来自东方。"因为每天太阳都从东方升起,给大地带来光明。有趣的是,人类对光现象的研究也首先发端于东方,发端于中国。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光的作用了。远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就已经磨制出凹面镜与平面镜。他们将凹面镜称为阳燧,用它会聚太阳光取火;用平面镜照人照物,以观其相。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考工记》里记载了用铜、锡各半的合金做的凹面镜向日取火。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直到13世纪才开始出现用金属磨制的凹面镜。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的纪念邮票。

活跃在春秋末年的墨翟,是战国时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后来被尊称为"墨子"。这位木匠出身的伟大学者,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的人。在墨子的传世经典《墨经》中,有不少关于光学的记载。

同类推荐
  • 世界奇观

    世界奇观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世界七大奇观就摄住了人类的想像力,自古以来的伟大奇观让我们目瞪口呆。尽管古代奇观闻名于世,但类似的名录还是几经编撰,其中更是包括了某些更令人惊奇的自然奇观。在这本图片丰富的书中,国家地理学会提供了将近40个奇观——它们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景致(或地点)。从吉萨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巴拿马运河和金门大桥,这里展现的是人们曾经想像和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奇迹。这里同样展现了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景色——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澳洲的大堡礁、非洲薄雾笼罩中的维多利亚瀑布——不仅如此,我们还提供了大约两百张生动的照片和图片以飨读者。三十五个自然和人造奇观,从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到大西洋中部的深海海沟,从亚历山大港耸立的灯塔到多伦多国家电视塔的尖顶。这本好看的书通过探索横扫了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和全部世界,创造出一本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观》。
  • 故事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故事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周围,各类各样的事物中,都隐含着科学。一株花、一棵树、一滴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从生活中任何的小事物中都能发现科学的闪光。而现在,让我们在故事中去寻找科学。
  • 达尔文的妄想:一个“伟大”的科学笑话(第二版)

    达尔文的妄想:一个“伟大”的科学笑话(第二版)

    《达尔文的妄想》是作者以杂文的方式对达尔文理论的批判。在这33篇杂文中,作者从各种角度告诉人们这个被主流科学界吹捧的所谓“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不但在科学上是荒唐的,而且在逻辑上也是混乱的。它在历史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是一个不可能证明为错误的“伪科学”。
  • 你一定爱读的海洋未解之谜

    你一定爱读的海洋未解之谜

    海洋的浩瀚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海洋的丰饶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宝藏,而海洋的神秘则让人类既恐惧又忍不住想要接近它,从而探寻那些隐藏在海洋深处的秘密。对人类来说,海洋是强大的、神秘的、难以征服的。人类对海洋的梦幻与追求一脉相承,而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探索海洋,认识海洋,是人们不懈的追求。
  • 自然:自然的传奇力量

    自然:自然的传奇力量

    大自然是指狭义的自然界,即自然科学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和自然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可以说,我们所见的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以及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而这些科学又都有着繁杂的分支学科:如生物科学又可分为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三大学科;进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各学科交叉又会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结构生物学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强势宠爱:总裁,求放手

    强势宠爱:总裁,求放手

    三年前,她不辞而别,三年后,再见到她,韩江尚发誓要报复这个负心的女人。没想到这个女人不知廉耻,就因为他当众说她被他包养了,偶遇他的好友,她说:“韩总给的钱多,所以我是韩总助理兼一月情人。”偶遇他的绯闻女友,她说:“韩总花钱买我一月,我自然要尽心尽力,不分昼夜的跟随着,毕竟花的不是一比小数目。”他气急:“方舟遥,别在我面前提钱!”
  • 魔主的诸天之旅

    魔主的诸天之旅

    实体作家,积年老编剧书荒的起义之作。你放心的看,我安静的写。盼,各自欢喜。
  • 子夜(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子夜(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5至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 法医归来之腹黑帝后

    法医归来之腹黑帝后

    初见时,他正在前方受万人膜拜。某女悄咪咪的道:“这么面无表情,肯定是只心黑的。且不知在高处的他早已注意到角落里的她。再见时,某女无语的看着眼前的男人。“麻烦大神你有点做神的觉悟好不?话说你为什么有门不走偏走户?”某女正准备趁他不注意溜之大吉。某大美男缓缓上前坏笑道“小卿卿你要是敢溜,我不介意让你永远都无法下床”她本是华夏知名法医,却在一场权谋中被亲人背叛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再睁眼她是被人下毒沉睡七年的星辰大陆炎国“太子”,然而“她”已经不是“她”,鸿蒙在手,从此开启修行之路。我本无心为凰,既然你们那么迫不及待的出招,那我勉为其难的收了你们这群妖孽,善哉善哉~男强女强,第一本书若有写不好多多见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散文(2016年第11期)

    散文(2016年第11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素手妙心

    素手妙心

    无背景,无异宝,无姿色的平凡女子李妙青,如何用纤纤素手开启另辟蹊径的修仙之路……友情提示:本文有男主
  • 青春里的人儿

    青春里的人儿

    我很久没有写东西了,甚至我的文字可能生疏到没有一丝的色彩,最近很难过,多因为总是回忆过去的事情,但是却发现对于过去的人的音容相貌,我实在是模糊了,我忘记了那人的声音,忘记了那人的样子,就连我们的故事都随着时间淡化了,现在是2019年4月6日八点零六分,我产生了恐惧,我怕我忘记我心中的人儿们,突然确定想写一篇小说,送给即将相识十年的人儿们,故事不长不短,请容许我慢慢道来!
  • 盛世婚宠:宋小姐,你乖

    盛世婚宠:宋小姐,你乖

    花痴不可怕,可怕的是花痴不但有文化还会撩!俗话说,男怕缠,宋淮叶可是学到了这话的精髓,硬生生的把傅云霆一个七尺男儿拆骨入腹,吃的服服帖帖的。宋淮叶第一次见傅云霆就定下目标,有生之年,一定要让我宋淮叶的名字出现在你傅家的户口本上。第二次见傅云霆,直接一包药放到人家的汤里……至于第三次,那就是洞房花烛夜啦,瞬间就到达了人生的巅峰!这就是一个前期女主撩男主,后期被宠爆的小甜文(暗戳戳的说一句,估计作者逻辑已经喂狗),人老了,就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感觉,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