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94600000008

第8章 成长教育(5)

学龄期

这个阶段指小学阶段。这是与前面三个阶段非常不同的阶段。前面提到的三个阶段虽然有着较大的不同,但仍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父母和家庭对孩子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到了学龄期,将变成父母与老师和同学、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孩子受学校环境的影响逐步上升。

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学龄期孩子的生活将变成有规律的校园生活(幼儿园的学习会因身体、家庭情况等原因而对学习的规律性方面要求低很多,这里不等同看待),学习将成为孩子生活的重心,同时,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以及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会超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成绩之外的人际交往等校园生活情况。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少孩子,在小学期间遭到老师的不公正对待,父母为了息事宁人,哪怕不是孩子的过错,也主动承担责任,责罚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委屈得不到伸张,还可能认为父母也不站在自己这一边,不值得依靠,这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严重伤害!对于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父母对老师的处理不要过分干涉,因为这样会削弱老师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影响老师对孩子在学校的管教!但是,如果老师处理不合理,父母也不应该保持沉默。

我们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师者精神为人师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实中有些老师的所作所为与自身职业身份不符!当下的教育环境,许多学校老师的工资收入与学生成绩挂钩:学生成绩好,老师奖金多。这导致不少老师面对成绩差的学生时,缺乏基本的教师职责和素养,考虑的不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想到的是自己这个月的奖金又没了,怒从心头起,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简单粗暴地批评谩骂,甚至利用老师的权力,禁止班上同学与成绩差的学生交往,或是联合其他老师,想方设法逼学生转学。有位家长向我讲述:她的孩子因为与同学打闹时弄坏了另一名同学的课桌,班主任要求打闹的两名同学把弄坏的课桌抬到教务处换,当天教务处老师不在,坏课桌没有更换。第二天,班主任看到坏课桌没更换,要求这位家长的孩子把自己的课桌换成坏课桌,孩子不情愿,班主任竟然直接把孩子的课桌掀翻在地,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孩子说“滚”。家长找到校长处理这件事。之后班主任开始各种刁难孩子:不让孩子参加考试,联合其他任课老师故意把她叫到学校反映孩子表现不好(有任课老师对家长说过并不想把家长叫过来,说孩子在她的课上表现还不错,是班主任让她这么做)!还有位家长向我诉说:她的孩子从小好动,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经常遭到班主任的无理打骂。一年级时几个男孩打碎了人家玻璃,孩子在旁看没参与,班主任不敢找当事人而打了她的孩子三巴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不论对错班主任都认为是她的孩子的错。二年级时孩子与同桌发生争执,把同桌的女孩打哭了,班主任把孩子叫到办公室用力一巴掌打在孩子脸上,孩子说这一巴掌比一年级的三巴掌更痛。打了之后,班主任说:“滚,有多远滚多远!”平时莫名踢孩子三两脚。孩子的性格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年级暑假期间,孩子多次想轻生。该家长找班主任谈过,班主任仍然没什么改变。

举这些例子,我想要说明的是:学校也可能存在不良老师,父母面对老师反映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时,不能一味只听老师的说法。对于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父母最好能在听完老师的述说后,听听自己的孩子如何讲述事情经过,再尽可能把其他的当事人也找过来,还原一个客观事实再处理!在很多家长眼里,老师掌握着孩子的学习大权,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是孩子的将来。即使遇到不良老师,家长有时候也不敢去质问老师,怕得罪老师,对孩子更加不利。

如果遇到不良老师,父母处理问题时,本着对事不对人,可以先以询问而不是问罪的态度与老师沟通,表明父母是来处理问题,而不是来吵架的!了解清楚情况后,是孩子的过错,坦陈是孩子不对,该道歉,对于老师合理的处罚,家长也会支持;但是,如果老师的处理过分和不合理,父母也应坚决不接受,老师必须给个说法!先礼后兵!父母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需要承担责任,但他若遭受到老师的不合理对待,父母也一定会为他出头,保护他!从小学开始,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试想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这样的权威不合理对待后,心里会有多害怕、多愤怒、多伤心,回到家是不是会希望父母是可以依靠的?如果父母也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孩子只会更委屈!不要让孩子觉得在外受了委屈,回家在父母这仍是受委屈,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我们都教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可当老师出现问题,听从的对象都出现问题时,孩子会非常不知所措。这种时候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家传递给孩子安全和温暖,需要通过这样的事情来建立!

当然,父母给予孩子支持的同时,还需要让孩子明白:一码归一码,老师处理不当,是老师的过错;孩子自己犯下的错,仍然需要承担责任。如果面对不良老师,父母仅仅是兴师问罪的态度,可能孩子一开始确实也有做错的地方,但因为老师的过分惩罚,结果注意力全部聚集在对老师的责问,忽略孩子的过错,孩子可能会得意,觉得以后有父母为自己出头,老师也不用怕,降低老师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要明白:你的做法是在给孩子做榜样,教孩子如何处理问题——你解决问题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处理问题始终应把重点放在是否达到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是变成情绪的发泄!

如果遇到态度傲慢的不良老师,对于父母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态度仍然居高自傲,父母可以态度坚决地向老师表明:如果老师不给说法,会向年级主任反映;再没结果,会向学校教导主任反映;再没结果,会向校长反映;再没结果,会向教育局反映,向媒体曝光,甚至到法院起诉学校不作为!总之,要让老师、让学校给个说法!如果老师、校领导相互包庇,有条件的,家长能给孩子换所学校最好;没条件,尽量要求换个班,实在不能换班,也要让老师知道家长的强硬态度,避免老师对孩子的报复!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直接自己处理,比如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父母跑到学校打欺负自己孩子的同学——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孩子在学校受到惩罚,父母不论缘由地要求老师赔礼道歉……类似这样父母完全代替孩子处理问题的做法,看似在帮孩子,其实会严重妨碍孩子适应社会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问题的出现不是一种威胁,也不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相反,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成长和自我提高的机会。

如果父母完全代替孩子处理问题,也就剥夺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果父母能够理性处理问题,孩子才能学会合理有效地处理问题;如果父母冲动行事,孩子也可能学会冲动处理问题!

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阶段。对于许多中国父母而言,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事情,与之对应的是,“厌学”也成了中国父母最害怕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一旦孩子不想学习了,全家人都容易变成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放下一切事务来帮助孩子恢复学习。然而,厌学正是青春期孩子最常出现的问题,青春期孩子容易对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对老师也容易出现对抗——归结为对学校的反抗。这种表现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孩子对学习自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一直是被逼着学习。中国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但不得不提的是,很多父母在用错误的方式强迫而不是引导孩子学习——为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报各种培训班:奥数、书法、绘画、舞蹈、乐器、跆拳道……孩子的课后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对于孩子的将来,父母远比孩子紧张,因为孩子还没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和竞争,而父母的人生已经让他们倍感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经常在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隐藏在教育中,转移给了孩子。父母这种强迫式学习,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反而会抑制和消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3—5岁阶段发展的好奇心是小学阶段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源头,但这只是一个起点,小学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学习成就感。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社会适应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人”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孩子会越来越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从小学阶段开始,孩子学习兴趣的保持仅仅由好奇心驱使是不够的,还需要好的学习成绩予以肯定——与同学相比自己的成绩更优秀,并能获得老师、父母等他人的赞赏和肯定,同时,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付出有回报,体验到自己能力的实现,激励孩子愿意继续努力学习。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成就感建立起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持孩子自身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阶段,成绩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紧密联系,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家庭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如果孩子放学回家后,孩子做作业,父母玩手机、看电视,甚至是打麻将,喧嚣玩乐,没有一个安静学习的氛围;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询问父母,父母用不耐烦的态度打发孩子……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没有营造适合学习的家庭氛围,却一味要求孩子努力学习,非常不现实!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父母需要腾出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陪伴孩子学习。学习时有父母陪伴,亲近父母的愉悦感会增加孩子学习的良好感受,本身也有利于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应避免“唯成绩论”和“唯大学论”。成绩好和考大学是学习的目标,但不应该成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如果父母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切以“考大学为中心”,这时候父母需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是否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我接触过许多父母,后悔自己读书少,如果自己当初多读些书,能够上大学的话,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辛苦,同事、同学中谁上过大学,现在就混得比自己好很多,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考一所好大学,将来不用像自己这么辛苦;还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不满意有着明显的攀比之心,觉得谁的父母比自己差,自己的孩子理应比对方的孩子要强;有些父母身居要职,或者在商业上比较有成就,平时在人前都比较风光,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等。这些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教育孩子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是把孩子作为满足自己愿望的工具。

向日葵的种子无法长出玫瑰花,让孩子成为自己

生活好的标准是什么?读过大学?身居要职?过上层社会的生活?……这个问题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会有自己的标准。当父母以自己“生活好”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时,实际上是在拿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弥补自己没读过大学的遗憾;希望孩子很有成就来证明自己没成就只是运气不好,不是没能力;希望孩子有成就以突显自己的优秀,自己比别人优秀,自己的孩子也比别人的孩子优秀等。父母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为了孩子好”的名义,有多大成分是为了满足自己?如果真为孩子好,你有体谅孩子的感受吗?你是否想过,孩子的将来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你期望的样子?那是你的愿望,还是孩子的愿望?

当然,大多数的父母只是出于父母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不落人后,有个好的将来而让孩子参加很多课外培训。这种殷切希望有时会让父母忘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和禀赋。我们都知道,向日葵的种子无法长出玫瑰花。可如果把孩子比作向日葵,许多父母都无法接受这一观点,他们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一颗向日葵的种子只能长出一朵向日葵,而不能长出一朵玫瑰花,即使他们天天站在向日葵身边,施最好的肥料,浇最好的水,并祈求它变成一朵玫瑰花,“向日葵”孩子也无法长成“玫瑰花”!

同类推荐
  •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是陈英医生结合自己在公立医院及港式医疗机构的十余年丰富儿科临床经验,以及对国际儿科医疗先进知识技能的不断学习,写就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囊括了每个0~6岁儿童几乎都会遇到的5大类儿科常见病、5种意外伤害,以及成长必备的6大关键营养元素保健、6大疫苗接种须知等家长最需要的知识。
  • 合作式养育

    合作式养育

    我们不想大吼大叫,却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我们不想动手打孩子,却总是情绪失控到抡起巴掌;我们很想跟孩子好好聊聊,却总是以争执结束对话……怎么办?!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教授通过总结自己40多年的专业经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亲子冲突的颠覆性新方法:用支持、正面、非惩罚、非对抗性的方法,减少挑战性事件,改善沟通,修复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名嘴奥普拉也邀请格林博士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介绍他著名的“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有了这种方法,家长可以放弃唠叨、训斥、威胁、惩罚等手段,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从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从家庭作业到个人卫生,从睡前时间管理到看电视、电脑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最好的体验。
  • 教子信札:一部英国的“傅雷家书”

    教子信札:一部英国的“傅雷家书”

    《教子信札》是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写给儿子的信札。当时作者的儿子远离家乡,去世界各地求学,作者就通过写信的形式,把自己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传授给儿子,最终把儿子培养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教子信札》是一部教人如何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

    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

    口才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成功素质。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口才,让孩子变得能说会道。《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从语言环境、口才素质、说话习惯、说话技巧及口才训练五方面出发,教给父母一些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口才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关于口才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口才。紧贴素质教育实际提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热门推荐
  • 无人解语相思骨

    无人解语相思骨

    相传每个人的手上,都有一块相思骨,来捆绑人与人之间早已注定的姻缘。可一段天作之合,却变成了她封印他的利器。时光荏苒,科学时代,不信鬼神的程香君,因为一场偷窃案,打开了封印,见到了封印中的冤魂林清辞。再查当年血案,那片血海深仇,却并非如他所知那样。血案背后,到底是谁,下了一盘跨越时光的棋?
  • 闲来拾得满袖香

    闲来拾得满袖香

    这本书以亲情、师生情为主,父母和老师是成长中女孩们的阳光,他们给迷茫的孩子们引路,给阴天的迷茫者带来阳光。但孩子与父母的“战争”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歇,代沟、渴求、理解、期望值等等都可以成为矛盾点。我欠你幸福,必由我弥补,我相信唯有情深方可永恒。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去苍老,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学会珍惜。
  • 修真排名榜

    修真排名榜

    修真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一行发上天空的弹幕,一个命运之邀。林尘上被修真界大佬选中,要在一年之内打进修真世界排名……“我去!我要成为世界第一!”——林尘上 【作者推荐】新书《掘金游戏》已开启,签约作品,品质保证。
  • 美男当前之王妃莫着急

    美男当前之王妃莫着急

    某侍卫:“王爷,王妃去千缕苑找小倌了”某王爷把手里的文案扔掉,“马上去把她抓回来,切勿伤了她,”一群侍卫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王爷,我们加起来还不够王妃揍的,如何抓。”某王爷抓过一旁的的外衣披上,走了出去。当花痴特工遇到高冷妖孽王爷,追夫之路遥遥无期。
  • 奈何情深似我心

    奈何情深似我心

    叶故:“死女人,竟敢背叛我,我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叶故:“你以为我爱你,呵呵!”贝音音觉得叶故有病,得治!结果惊人啊,叶故还真有病!后来的某年。叶故:“贝音音你给我死回来,此生除了你,我谁也不要!”贝音音:“我信了你的鬼!你我本无缘....”叶故:“我花钱...花钱行不行?”这是一个人格分裂男人,在作天作地之后,又拼死赎罪的故事。本书又名《爱上两个他》《大佬的反面人生》《我和两个男人谈过恋爱》
  • 听说我老公很傲娇

    听说我老公很傲娇

    〖豪宠+巨甜〗“听说季总裁是高岭之花不近女色?” 她摸了摸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腹,笑了,不近女色? “听说季总裁冷漠果狠又无情?” 她想起昨晚男人在她耳边的轻喃温语,又笑了。 ———— 某天,她问:“季瑾言,为什么你总对我这么好呢?” 他淡淡:“因为你是我相伴一生的妻子,是我未来儿女的母亲,我自然要对你好。” 她噘嘴:“季先生,你这个回答太过官方了!” 他笑:“因为我爱你,如琼向海,如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借用前人的一句话:他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唯有她,他希望有来生。
  • 我从毁灭中走来

    我从毁灭中走来

    【击杀凡体已吞噬】!什么?稳住别浪?不浪是不可能的!哼哼!我!肖琼!此生就要看看这‘天’到底有多高!!!(ps:硬核玄幻)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